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生命與使命同行觀後感(精選11篇)

生命與使命同行觀後感(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命與使命同行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生命與使命同行觀後感(精選11篇)

生命與使命同行觀後感 篇1

最近,學校組織觀看了《生命與使命同行》。看完影片以後,深深爲於漪老師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師德所折服。在於漪老師的教育觀中,她反覆強調的是“育人是基礎教育的基本任務和根本目的,也是我們所有工作的終極追求”、“人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育的根本。所以,一切教育必須以人爲本,以學生的發展爲本,這是現代教育的基本價值觀念”。於老師時刻踐行着自己的人生格言——“讓生命與使命結伴同行”。“教師,既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人生理想,是需要以整個生命去擁抱的偉大事業,教師應該擁有這樣的人生標杆和生命境界。”

於漪老師的這些語句道出了教育的真諦,也道出了作爲教師身上肩負的崇高使命。我想,作爲班主任老師,應該把學生放在第一位,瞭解學生、關心學生、進而採取合適的方法教育學生作爲工作的第一要務。不同的學生有着不同的特點,對於同樣的問題,遇到不同的學生,絕不能用單一的方法進行教育,否則很可能會造成不良的教育後果。

然而,學生也是有共性的,那就是他們都需要理解和尊重,尤其是來自班主任的理解和尊重。若是我們能多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問題,把他們放在平等的地位,給予他們足夠的理解和尊重,我們的教育肯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命與使命同行觀後感 篇2

5月17日下午學生放學後,學校組織教師觀看教育紀錄片《生命與使命同行》。此片主要記錄了“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於漪老師從一位普通教師成長爲一代楷模的過程,展示了於漪六十餘年的教育人生與思想歷程,向觀衆呈現了一個教育工作者神聖的使命感和紅燭般的奉獻精神。

看完《生命與使命同行》後,我對於漪老師肅然起敬。在教育這塊土地上,於老師真正做到了以青春的奉獻演繹着精彩,以生命的投入創造着美麗,爲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竭盡全力。她奮戰在教學的一線隊伍多年,不僅有着獨到的教學理念和經驗,也在授課中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深受學生的愛戴。

她認爲“教學就是用生命在唱歌”,我覺得這也是她一輩子教學的寫照;那句“我做了一輩子的老師,但是一輩子還在學做老師”,這是於漪老師爲學爲師的態度,它將鞭策着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努力成爲一名有使命感、責任心的教師,敬業愛生,樂於奉獻,爲莘莘學子照亮夢想前行之路,爲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努力前行。

教書育人是我們的使命,只要我們用心做老師,我們一定能讓更多的學生熱愛學習、學會學習並從中感受到屬於我們的幸福!

生命與使命同行觀後感 篇3

看完《生命與使命同行》,我的腦海中不斷縈繞着“教書育人”這個詞,我似乎有所領悟,教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並重。此時,我感悟雖淺,但是沒有關係,我還有一生的機會去身體力行,去明瞭“教書育人”所蘊含的深刻含義。

書中的每一位人物:於漪、王生英、石雪暉、任維鼎……他們不僅僅是教書育人的楷模,更是大寫的“人”,他們身上孕育的“師魂”讓我震驚、感動,值得我敬仰,是我終身學習的榜樣。我要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師。我知道,這條路,任重道遠,但我會依循着這些楷模的精神一直前行。這一路上,會有狂風暴雨,需要披荊斬棘,可能勞心疲憊,但我會堅持,因爲這些偉大的楷模的燦爛光輝將照亮我前進的路,他們與我同行。於漪老師說:“我一輩子的生命,和肩負着的歷史使命結伴同行。”“如果下一輩子還叫我選擇職業,我仍然選擇這永遠光輝燦爛、青枝綠葉的教育事業!”我也是。

於漪、王生英、石雪暉、任維鼎……這些楷模,他們來自不同的城市,年齡不同,所教學科不同,可是,讀完他們的故事,我們發現,他們身上有很東西是一樣的,那就是愛和責任,付出和犧牲。

在他們的心中,教師是一個崇高的職業,但是他們都是用最簡單的行爲去演繹這份崇高——愛。

於漪老師愛學生,她用10小時,20小時準備一堂課,每次備課都一絲不苟,每次上課前,她都會將上課的每一句話寫下來,然後自己修改。如果不是愛學生,她不會不辭辛勞,如此用心備課,如此用心教學。

每一位楷模,都讓我感動,但是當讀到王金權老師的故事時,我不禁潸然淚下。這是一位何等偉大的人民教師:決然放棄名校,毅然回到大別山,堅決紮根山鄉教育23年。23年裏,他本着自己的教學宗旨“會說話,會寫字,會讀書,會作文”,以善良、執著和信念,爲孩子們鋪就了走出大山、走出貧瘠、走向光明的康莊大道;23年,他竭盡自己的綿薄之力,資助了一茬又一茬的貧困山區學子。這些年,面對多少外在的誘惑,他不是沒有心動,不是沒有猶豫,但是最終他安貧樂道,不爲所動,這是一份難得的精神。尤其是,他還有一個貧寒的家庭,年邁的母親,殘疾的妻子,智力低下的幼子,這一切,他無不心痛,但是,因爲愛和使命,他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

神州大地,綿綿無疆的祖國大地上,還有無數這樣熱愛學生,熱愛自己神聖崗位的教師,他們默默付出,無怨無悔,用愛支撐自己的教育事業。很多人還默默無名,但是,他們永遠值得我們尊敬。他們讓我們懂得,一個優秀的教師,他的心中一定要有愛。

“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這是於漪老師爲學的態度,這也將是我爲學的態度,我會在教學這條路上,慢慢走,細細欣賞一路的風景!

生命與使命同行觀後感 篇4

有時候,我常常會問自己:當教師幸福麼?有的人可以將自己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的職業看做是一件碌碌無爲的事情;有的人可以將孩子所犯的一點點的錯,影響着自己一天或者幾天的情緒。在讀了《生命與使命同行》這本書之後,讓我對教師這份職業的幸福感有了一種新的認識。既然選擇從教,就必須正視自己的位置,它不但體現在知識的傳授中,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教師自己的思想上和行爲裏。

王生英,中國農村教師的傑出代表,說她傑出,只因她的堅持與付出,很多本不該普通老師所需要承擔的責任被她們所撿起肩負。王生英老師與學生的風雨兼程,困難中家家戶戶的上門教學,在學校塌荒時義無反顧地將自己家變成學校。這樣只爲學生未來的行爲,很少有人能做到。看了王生英老師的事蹟後,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了這麼一句話:當一名人民教師,學生就是你的兒女,付出就是你的責任!這份堅定的責任心就是教師生命中最神聖的使命。

或許從前的我在困難面前會選擇低頭,在誘惑面前會被拐走。但正視自己是一名教師的時候我就應該學會堅持,對教育知識的堅持,對行爲規範的堅持,因爲很可能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就能改變一個學生,所以時刻堅持一名教師應有的素質是非常重要的!無論遇多大的困難都不能放棄對教育的初衷,就像王生英老師一樣,在走出大山走進大城市新開始新發展的誘惑面前能把持住,依然陪着大山裏的孩子同甘共苦,依然帶着一份平凡的心走出一條屬於她自己不平凡的大路!何爲堅持?在王生英老師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她對教育事業的這份堅持,僅僅是從心出發的一種簡簡單單想教好學生的想法。這世間的千般算計,終究都抵不過一顆簡單的心。作爲一名教師,或許就是教育道路上永恆的持有一顆簡單的心——它是甘於付出、不求回報的!

讀完《生命與使命》,我領略到的不單單是那一篇篇文章,一段段故事和一個個人物,更是那背後折射出的樸實無華的對教學的熱愛和執着。讀完《生命與使命》,我感受到的並不是那流轉於眼球的文字,而是浮現在腦海中的思索。

生命與使命同行觀後感 篇5

曾有人問我:"你幸福嗎?"的確這句話看似很簡單,而不同的人可以有着全然不同的回答。有的人可以將自己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的職業看做是一件碌碌無爲的事情;有的人可以將孩子所犯的一點點的錯,影響着自己一天或者幾天的情緒。的確教師這份職業是否幸福?我也常常在問自己。讀了《生命與使命同行》這本書,讓我對教師這份職業的幸福感有了一種新的認識。"每一堂課的質量,都影響着孩子生命的質量。站上講臺,我就要用生命來歌唱"於漪老師用她的一生去踐行着自己生命的價值,讓我這名剛進入知天命的中年教師也爲之感動。

作爲我們現在的教師,我們並不缺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修養甚至專業精神,而我們真的在許多時候會找不到自己這份職業的幸福感,有許多人也和我一樣有過"圍城"的感慨。當我拜讀這本書之後,發現我們其實缺的正是一種對生命真諦的認識,我們很多時候只是看到了一個真正教育者外在的現象,而僅僅只是把這種外在的東西,就以爲是它的一種真諦。"心思愈只注意外在的對象,零零碎碎的外在材料,自家生命就愈四分五裂,盲爽發狂,而陷於漆黑一團之境。"當我們細細地品讀這本書時,就像品茶一樣在回味自己的教育人生,可能就會逐漸地認識到於漪老師爲何在寄予新教師時引用了印度大詩人泰戈爾"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能使鵝卵石臻於完善。"的這句名言。

生命與使命同行觀後感 篇6

作爲一名剛加入教師隊伍不久的新人,《生命與使命同行》這本書讓我對理解教師這個職業,理解教師的使命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成爲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要愛學生。從愛出發來教育關心學生。只有心中有愛,才能關注並發現學生的任何需求。記得在求學的時候,幾乎每一位導師都說過同樣一句話:小學的孩子如同一張白紙。教師任何一個小小的舉動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作爲一名小學教師,對自己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爲都要慎重。尤其是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這對他們以後的成長都有着深遠的影響。

在《生命與使命同行》這本書中,每一個事跡都很觸動人心,短短的篇幅卻反映出來每一位教師高尚的人格和令人敬佩的師德。他們愛學生如同愛生命,奉行教育無小事的理念,關注學生的一點一滴。

細讀汪金權老師的事蹟,起初對他的紮根山香教育23年,並資助200多名學生感到有些許的不解。後來翻閱他的日記"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才瞭解到汪老師的行動其實就是將他對曾經幫助過他的人的感恩之情化作對學生的真誠心、平等心、責任心、愛心和細心,將其延續在教育事業中,感染一代又一代的人。

教師如燭,師德如光。師德也是一種使命感的體現。汪金權老師在答記者問時說"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生心靈成長和自我管理的引導者。教師也是學生求知、做人、做事過程中的一個夥伴和顧問,它是一個職業,也可以把它當做事業來做。"是的,教師的使命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在引導學生的同時,教師本身就是學生的榜樣,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因此師德也是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一種教育因素,所謂身正爲範。在讓學生的心靈健康成長的基礎上,更能通過身教讓學生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及美好的品質。用教師的人格魅力來說服學生主動的向老師學習,向老師看齊。

作爲新人,更應該要奉行"教育無小事,事事皆學問"的理念。因爲在教育中,可能一件不經意的事也有可能成爲教育學生的好素材,教育學生的時機是無處不在的。如何抓住契機,如何有效教育,都隱藏着很大的學問,對教師的教育智慧也是一種考驗。要經得起考驗,凡事能隨機應變,就必須堅持終身學習,與時俱進,以廣博的知識裝備自己,積極積累經驗,不斷提高教育機智。在教育學生的同時,還需要學會反觀自身,育人先育己,這樣才能獲得學生的認同。

從事教師這個職業,我對自己有着很大的期望,但也自知經驗不足,今後還需要向身邊的同事多多學習,並不斷的提升自己,盡力瞭解學生、關注學生,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生命與使命同行觀後感 篇7

用了兩夜的時間,閱讀了《生命與使命同行——走近首屆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一書。掩卷之時,內心澎湃難以言喻。爲於漪老師59年教書生涯中生命與使命同行而敬佩,爲中國版鄉村女教師王生英老師30年如一日堅守農村學校的毅力所震撼,爲雪域高原上普瓊老師平凡中那份執着和堅守而落淚……

記憶最深刻的是當記者採訪中國版鄉村女教師王生英時問道:“支撐您堅持不懈做好教育工作的信念是什麼?”,這個樸素的女教師如是回答:“我是個老師,老師的本分就是教學生,把咱的知識踏踏實實地教給孩子們。孩子們能多認識幾個字,會算個帳,長大後就能走自己的路,爲自己的生活奮鬥。他就是賣個雞蛋,修個鎖,有文化也比沒文化強吧。要是個女孩子,大了,結婚了,有文化的話,婆媳之間就會少鬧矛盾,生了孩子也好教育。人活着,不都有個理想嗎?使山裏的娃娃們都能上學,都能上得起學,把山裏的孩子帶好,讓他們大小都能有點出息——就是我的信念、我的理想。”

這段話,平實無華,卻深深在我心裏烙下印記。這份樸素的力量,這份心無旁騖的執着,足足支撐了王生英老師三十年。即便是殘破教室因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而倒塌,她不得不將教室挪到自己的家裏;即便是丈夫生病,負債累累,她依舊四處籌錢建設新校舍;甚至是父親去世的那一刻,她依舊在這個小小的三尺講臺上講完最後一課……她也不曾放棄自己的信念和堅持。

但目視四周,我們所處的環境,物質條件顯然要優越得多,但我們內心,是否還有如此樸素無華的信念和堅持?是否僅僅只爲了把自己的知識踏踏實實地教給學生呢?答案似乎模糊不清。名利,功績,評價,似乎一直在擾亂我們的教書育人之路。不少老師,能上一堂出色的公開課,贏得無數掌聲和聲名,卻難以真正靜下心來備一堂隨堂課,更別說耐心地與我們的孩子做每一次交流。我們行走着的這一條道路,缺乏的是樸素,多了的是浮躁,使得我們無法心無旁騖地履行着教師最爲根本的責任和使命,即王生英老師所言的——把咱的知識踏踏實實地教給學生。

這份質樸的堅持,一則源於內心的真誠。真誠的對待我們的教育事業,真誠的對待我們的孩子和家長,懷揣這份赤子之心,走上漫漫教育長路。二則源於一顆不爲外物所累的心,對待功名,保持平和淡然,如同一盞明燈,點亮漫漫長路的黑暗。

我相信,如同莊周的登至化境一般,只要我們固守這份質樸的堅持,心無旁騖且樂此不疲,終究會如同大鵬展翅,遨遊於廣袤的教育天地!

生命與使命同行觀後感 篇8

在最近幾天的師德楷模培訓後,拜讀了《生命與使命同行》這本書,書中一段段生動形象的文字,一個個令人難忘而爲之動容的故事,一篇篇發自肺腑的訪談。讓我產生許多感慨,並得到很多啓迪。

故事中的老師們把畢生的心血獻給了祖國的教育事業。他們一身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無怨無悔,以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自律自勉.教書育人。

教師是一縷清晨的陽光,無私的放射出自己的光芒,照耀着學生。他們視教育爲一生的使命,時時燃燒着愛的火焰,處處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對一張張稚嫩可愛的臉,面對一個個燦爛甜美的笑容,面對一顆顆純真無瑕的心靈,真誠地給以陽光般的溫暖。雖然陽光不能灑遍每一個角落,潤澤每一顆成長中的幼苗,但王生英老師說過她承諾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就是這樣一位淳樸的老師,有着一顆簡單的心。即便這樣,老師們還是耐心的去尋找,尋找着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他們時刻堅信着,只要用心去教,每位學生都會成爲社會上有用的人才。

這樣給給予之愛,無求之愛,忘我之愛,超越之愛,爲學生們鋪上一條通往廣闊世界的路,把一批批的學生送上了光明而無窮智慧的大道。身教重於言行,老師在學生一生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老師用自己的無私成就了一批批優秀的人才。教師就是在以一顆普通人的心靈,播撒着愛的種子、讓種子在陽光明媚的情況下茁壯發展,培育愛的心靈的過程中,奉獻出自己的一生,成就着輝煌的人生!

另我感動之餘,我也更加需要自我反思。在進行學校分配的同時,並不如自己所願,剛踏入德政村,踏入匯南小學,懷着忐忑的心情。但在第一天報道時,林校長對着我們新老師說,家裏的裝修他都不在,而學校的裝修,幾乎整個暑假都在,只有熱愛自己的學校,才能在教師的崗位做得更出色,既來之,則安之。是啊,就是這幾無心之話,打動了我,感染了我,既然有緣來到這所學校,在硬件設施又毫無挑剔地情況下,我應該懷着喜悅的心情,來接受未來美好的生活和教學生涯。

相比書中老師,我們現在的條件好的多,爲什麼他們都能堅持,並且克服了一切困難,引領着孩子們,走出農村,走出大山,邁入知識的海洋。老師不應該對學校產生懷疑,不應該去選擇學生,學校需要我們去發展,學生靠我們去教育和指導。就像書中徐英傑老師所說“沒有差生,只有天使”。是的,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未來的路還很長,現在只是我的教育事業中新的開始。我知道,在今後的日子裏,我會愛我的學生,愛我的學校,並引以爲自豪。

作爲即將站在教學的舞臺上新老師,這樣培訓讓我受益匪淺。讓我的心靈受到了洗禮,同時也給我漫長的教書育人之路指明瞭一個明確的方向,我想我會在教師這條辛苦而漫長的道路上慢慢去體會這樣的點點滴滴,我相信它會讓我更加體會到辛勤園丁的美好,讓我更加了解師生之間那份延綿不斷的情誼。

生命與使命同行觀後感 篇9

人們都說:“教育事業是人類最崇高的事業,教師是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不僅可以影響一個學校的孩子,還可以影響整個社會。”這既是對教師職業的肯定,更是一種要求。在這個物慾橫流,利益至上的社會裏,更多人把這僅僅當成一種神話。看了《生命與使命同行》一書,才知道這並不是神話,至少有人在創造神話。書裏介紹了汪金權老師的事蹟,他被譽爲“大別山師魂”,他當年師範的好友同窗各奔前程,堅守在山區講臺的唯有他一人而已。40多歲的風華正茂之年,已是白髮蒼蒼。汪老師的事蹟帶來的不僅是感動更多的一種心靈上的觸動。

汪老師對事業和理想的執着,那是一種不爲物質所動,甘願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有愛心纔有教育”,教師的力量首先源於他的愛心,沒有愛心就沒有教育。教育事業的崇高在於奉獻,博大的愛心是成爲一名好老師的動因與前提。

當今社會很多人是物質前途至上,爭相進入高薪的地方上班,而汪金權老師卻在大學畢業後甘願放棄優越的工作條件,主動要求到交通閉塞條件艱苦的大別山區蘄春四中任教,並且一教就是二十多年,他把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都獻給了教育事業,獻給了貧困山區的學生們。他的愛崗敬業精神,紮根山區、傾心教育、淡泊名利、堅守清貧的光輝形象,是教師隊伍的典範。但在汪老師自己看來,他的所作所爲只是在履行教師的職責——教書育人!僅憑這一點汪金權老師無愧“大別山師魂”的稱號!

其次是汪老師對學生的愛,那種無私不求回報的關愛,更是深深感動人們。爲了讓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改變命運,他慷慨解囊,20年如一日。爲了讓每個孩子都得到成長,他視學生如子,真正的做到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對待差生不放棄不拋棄,盡力激發每個學生的潛力。22年來,汪老師幾乎把所有工資都用於資助貧困學生,多年來資助了200多個學生順利完成學業,而汪金權老師自己卻過着無比清苦的生活:沒有房子,多年來租住在學校宿舍;工資全部幫助學生,自己只能借錢吃飯;七旬老母妻兒至今還住在大山深處的老屋裏。許多老師都資助過學生,但像汪金權老師這樣的,我想一般人做不到。憑汪金權老師的資歷、能力和聲望,應該有很多改變命運的途徑與機會,但他沒有這樣做。他用22年來的堅守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平凡中的偉大”,什麼是“教書育人”,什麼是“大愛無疆”。

再次是汪金權老師的教學水平高超,勇於創新。據說汪老師的課令聽者忘記時間,學生不想下課。這是因爲汪老師不僅自身素質全,而且教育理念“新”,教學方法“活”。他的“四部曲”(課堂預設、誦讀理解、提問暗示、板書啓發)教學法引人入勝,他的“三個一”(每次課前組織一場即興演講,讓學生誦讀一段“三字經”或“弟子規”,每天讓學生練一頁字)教學方法新穎別緻,他的“三不一要”(不批評、不拖堂、不佈置作業、上課要始終握着筆)教學手段受到追捧。他堅持“六心教學法”,深受學生歡迎和社會敬重,即一顆真誠心,相信學生;一顆平等心,尊重學生;一顆責任心,嚴格要求學生;一顆愛心,放大學生優點引導健康發展;一顆細心,鼓勵學生與老師、家長多對話,少對抗;一顆堅持心,自己堅持讀書,站高看遠,引領學生不斷向前邁進,這些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基於汪老師的出色教學,他親手培養了1000多名孩子考上了大學。

或許太過現實的社會,已經逐漸消磨了部分教師原本該有的信念和堅持。但是,還是有像汪金權這樣平凡普通的老師,用愛和善良傳承着中華民族教師的崇高品德。瞭解了汪金權老師的事蹟,反觀自己真的汗顏。汪老師能用自己的青春堅持了22年,繼而堅持一輩子,用一生來教書育人,可我才工作了幾年就有了疲倦和悔意,真是愧對“教師”二字。仔細想想,任何事情只要自己認定了,就會有動力去執行。而我就是缺少了一份堅持,沒有用行動去實現自我的想法。

雖然我們不在大山深處,但同樣是教師,同樣可以“言教身教”,“甘於奉獻”,積小善爲大愛,用充滿愛心的教育鑄就高尚的師魂。

生命與使命同行觀後感 篇10

讀了《生命與使命同行》,我感受到教師是一個光輝而又神聖的職業,書中的一個個故事,一位位教師,他們都是愛的化身。

用馮恩洪教授的話來說新時代的老師更應該“照亮別人,發展自己”,這不正是教育戰線上的領袖們對我們極大的鼓舞嗎?面對學生,首先就要關心和熱愛他們每一個人,但這句話又何嘗不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老師好像總是傾向於那些好學生,對一些行爲習慣不好、自理能力差或者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帶有一些偏見。於漪老師說:“教師最重要的品質是一個心眼爲學生,爲他們今日的健康成長,明日的長足發展。教師必須有仁愛之心,心地善良,如此才能做到愛每一個學生。”她主張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成爲語文的“發光體”,對每一位學生做到公正評價,儘量發掘其潛能。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於漪老師曾說:“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但一輩子還在學做教師!”在於漪老師眼裏,做一名教師需要不斷拓展視野,只有學習纔是生命的朝陽。於老師尚以“一絲而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遠”的鍥而不捨的精神刻苦鑽研,克服自己的無知和淺薄,鍛鍊教書育人的真本領,更何況我們這些初出茅廬的新手?

教師不能僅僅只有“才”,更應該注重“德”,要有一份責任心。普瓊老師也說,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尤其是中小學生,影響甚至遠遠超過知識的傳授。只是可以通過很多渠道獲得,能力也可以通過鍛鍊不斷變強,但是做人是一種耳濡目染的結果,是一種無聲的滋潤。總之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是對學生最有效的教育。

我一直堅信天道酬勤,從事自己鍾愛的事業,那就要擁有一顆堅強的內心,堅信天道酬勤的真理,成爲一名自己理想中的教師!

生命與使命同行觀後感 篇11

本週一,我們全校老師共同觀看了於漪老師的專輯《生命與使命同行》,使我心潮澎湃,感受頗深。於老師的精湛技藝和崇高師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從而也激發了我教書育人的神聖感和使命感。

於老師深情地說:“三尺講臺就是我生命閃光的地方,上課,我是用生命在唱歌,因爲我覺得每節課都影響到孩子的生命質量。課要教在學生身上,教到學生心中,成爲他們良好素質的一部分。”當聽到於漪老師的這一段話時,我感動於這位耄耋老人對於教育事業的摯愛,感動於這位教育智者博大的精神,感動於這位教育前輩的情意深長的教誨。這是於漪老師的一種追求,也成爲於老師永不停步執著追求的內在驅動力。

於老師對自己嚴格要求,語文課不斷創新、精益求精。有位年輕人聽了於老師兩千多節語文課,發現於老師不僅把課上得神采飛揚,講得鏗鏘動人。而且同一篇課文教學方法從不重複。這一點讓我敬佩不已。對照自己,常常覺得現在上的這些課文我都教過了幾遍,用不着花費功夫去重新設計,常常滿足於照着原來的方式方法“熟門熟路”開展教學。今後我要向於老師學習,即使是教同一篇課文也應該不斷挖掘教材內容,再緊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改進教學方式,並充分運用教學中即時生成的學習資源進行教學活動。

在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學習習慣差,不愛念書的頑皮孩子,有的家長對孩子放任自流,缺乏家庭教育。對這些還不懂事的孩子,我有時缺乏足夠的耐心,當看到他們上課一次次開小差、小聲說話或者做小動作、作業潦草、拖拉,雖然多次進行了教育批評、指正,但他們當時好了一會兒,過幾天又恢復老樣子,真是讓人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氣憤,有時還會頭腦中冒出不想再管的可怕念頭。“一定要爲孩子的未來着想”。於漪老師的這句話振聾發聵,不斷迴響在我耳邊,促使我今後堅決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今後,我要做學生成長的鋪路石,要做學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

於老師一生勤於學習、勇於鑽研,因爲她有一個很好的詮釋:一個好老師必須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老師要在課堂上牽動學生的思緒,叩擊學生的心靈。今後,我要虛心好學,不斷地提高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並且要學會思考善於總結,在反思中總結,在總結中進步。不斷地積累教學工作中的點點滴滴:課堂上的小插曲、學生的精彩發言、平時的教後反思,都可能對自己的教學帶來新的啓發和想法。

於漪老師是我們教師的驕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於老師時刻以“要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老師”爲奮鬥目標,嚴格要求自己,其實更是對我們每位教師的鞭策和勉勵。“諄諄教誨育英才,三尺講臺鑄師魂”,這是於漪老師的真實寫照。我願以於老師爲人生標杆,用一顆感恩的心孜孜不倦地在絢麗多姿的語文教學天地裏不斷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