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錢學森電影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1

澎湃的海浪拍打着船舷,1934年的一天,浪潮將一位立志學成歸來報效祖國的中國青年送出了國門。時隔二十年,同樣的碧海藍天,懷抱着同樣堅定地報國之志,他歷經種種艱難阻撓毅然決然的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他就是錢學森,我國兩彈一星元勳,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

觀看了《錢學森》這部電影之後,我不僅被錢學森克服艱難險阻,不言放棄,回國指導新中國導彈衛星研究的精神所感動,更是被影片中患難與共、不離不棄的愛情和友情所折服。

1934年錢學森考取了公費留學,在離開之前,他緊緊的握着蔣英的手,對她說:“跟我走吧。”此時的蔣英剛剛從歐洲學成歸來,並且開辦了自己的第一場演唱會,可以說是處於事業的上升期,而此時的錢學森不過是個不知未來如何的學生而已。

然而,就在這種情況下,蔣英冒着放棄自己理想的風險答應了錢學森的請求,和他一同踏上了異國之旅的征程。而後的事實證明,蔣英也的確爲了支持錢學森的事業而失去了成爲一名著名歌唱家的機會。但她卻從來沒有後悔過,影片結束的時候蔣英的一句話更是深深打動了我,她說:“中國可以少一個我這樣的歌唱家,卻不能少了你錢學森這個科學家。”

寬容大度的她一直都是錢學森最堅實的守護,在美國被美國政府懷疑、誣陷、囚禁、監視的日子裏,是蔣英一次次守候在錢學森的身邊給他溫暖,給他信心和力量,讓他堅信總有一天他們會回到祖國的懷抱。我想,如果不是有蔣英的存在,錢學森也不會在被美國囚禁監視的日子裏創造出巨大的成就吧。

有人說,當一個人不能從愛情中收穫甜蜜的時候,真摯的友情同樣能給他安慰。這麼說來,錢學森無疑是幸運的,因爲他不僅收穫了愛情,也獲得了真誠的友情。

影片中錢學森的好友羅友來爲了不使美國政府從自己身上下手誣陷錢學森,就將自己多年來辛辛苦苦研究的成果付之一炬,並在錢學森最艱難迷茫的時候,與他一起聽《我的祖國》共勉,給予錢學森精神上的鼓舞。他的導師馮。卡門也在他最艱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在錢學森被囚禁的日子裏,他不辭辛苦的四處奔走,傾盡全力解救他最心愛的學生。

在錢學森一心一意要離開美國回到中國的時候,很多人都設法阻撓,雖然馮。卡門也清楚地知道錢學森的離去將是他和美國航天界的一大損失,但他始終選擇尊重錢學森的決定,從來沒有利用導師的身份強迫或是威脅過錢學森,這也使得他後來成爲錢學森一生的良師益友。也正是因爲有了這麼多人的支持和幫助,錢學森才能在重重阻撓下順利的回到祖國。

當然,這些都是外在因素,最重要的還是錢學森有一顆堅定的愛國心。在他學術上取得重大成就的時候,美國政府給他拋出了橄欖枝,承諾了他豐厚的薪水和優越的生活條件,並允許他進入美國尖端航天事業研究中心,爲他的學術研究提供最先進和精準的設備,但這絲毫動搖不了錢學森想要回到祖國的決心。

他的導師馮。卡門曾經問過他:“你打算在一個農耕社會怎樣運用你的航天技術?“錢學森回答道:”只要我願意,我可以回去種蘋果。“多年後,錢學森將他種的”蘋果“送上了天空,讓世界見證中國的奇蹟。如馮。卡門所說,我們國家當時的情況是很艱難,但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讓中國強大起來,不再受帝國主義的欺負。

我們財政緊張,但從來不讓科研人員爲難,我們國家盡最大的'努力給導彈研究提供條件,在1958年我們因自然災害而陷入困境的時候,國家依舊爲科研人員提供肉,蛋等營養品。1966年中蘇關係惡化,蘇聯撤走了所有的科技幫扶人員,我們中國的科研人員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卻突然失去了方向,很多人都開始不知所措,對中國的導彈研究失去信心,蘇聯和美國等也在等着看我們的笑話。

但錢學森和我們衆多的科技人員不會讓他們的陰謀得逞,他們堅信我們憑藉自己的力量也一樣可以成功。錢學森說:“我們中國人不比他們少長一個腦子,他們美國人能造出來的東西,我們一樣可以造出來。”我覺得這句話絕不只是在鼓舞士氣,因爲它的的確確的被我們勤勞而有智慧的中國人民證實了。

電影影片中有一個人物讓我印象尤爲深刻,他叫張工農,是一個從死人堆裏走出來的戰鬥英雄,他是個粗人,不懂什麼科技,但他有一顆求學上進的心,不懂就問,不會就專,最終他在一次導彈發射失誤的探討會上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的關鍵,做到了一鳴驚人。

有這麼多張工農一樣的奮鬥者,有錢學森這樣的指導者,還有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那麼,環境艱苦又如何?無人幫扶又如何?我們的科研人員一樣在錢學森的帶領下克服千難萬險,在艱苦的環境中做出了驚人的成績。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今天的我們如此的幸運,生活在一個文明而遠離硝煙的國家,我們不用爲了國家的獨立而像衆多烈士一樣獻上自己的生命,我們不用爲了國家擺脫帝國主義的圍困而日夜辛勞,但我們要始終保持一顆堅定地愛國心,愛人心。

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愛國者不屈不撓的奮鬥史,更多的是人世間的正義與真情。馮。卡門是一個愛國者,但他不會用愛國的名義去強迫他的學生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因爲每個人都有自己所要守護或是堅持的信仰。我們無法要求別人改變他們堅守的立場以成全我們的信仰,但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堅守自己的立場,堅守自己的心。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2

錢學森是我國傑出科學人物,兩彈一星元勳。對於這樣一位大師級的科學家,我們對他該懷有多大的敬意呢!他說:我必須要讓中國人擁有自我的原子彈和導彈,哪怕它的存在帶來質疑和爭論!他說:不就是天上掉下來個東西麼,這天掉下來,明天我們把它給射上去!他說: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麼都能夠,如果我想,我能夠去種蘋果。他說:不要服我,要服科學!!

21世紀的這天,我們中的很多人對於錢學森這位爲新中國的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大師並不熟悉。拍攝《錢學森》這部影片,讓更多人瞭解他,瞭解建國初那段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局勢,瞭解這天的世界,珍惜這天的和平局面很有好處。

但是《錢學森》影片和錢學森其人對我們的啓示不僅僅僅如此。首先我們就應就應意識到,在當時的國際環境和國內背景下,擁有導彈等高端武器對於中國國家好處重大。只有用於導彈、原子彈、氫彈等高端武器,我們才能在美蘇冷戰中維護自身獨立,維護國家安全。這不僅僅是當時的中國所面臨的困境,也是所有在美蘇爭霸中飽受戰爭威脅的歐洲和亞非拉國家的共同心聲。

其次,我們就應明白,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擁有發達先進的科學技術重大好處。早從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人類意識到科學的重大社會價值,科學和技術開始緊密結合。二戰中的德國,二戰後的美國、日本法國等國家爭相發展自我的高科技,先後加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行列。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原子能技術和航空航天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層出不窮,時至今日依然方興未艾。這天的國際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科技的競爭。

再三,《錢學森》影片告訴我們,有國家意識的人是幸福的,有民族意識的人是幸福的。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愛國的意識,它深藏在我們內心的某一處,經常被我們忽略。我們對某些社會現象不滿,對某些政策制度有意見,對一些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有看法,是因爲我們期望這個國家更好,期望他的政策制度更加貼合實際,期望我們的人民受到我們國家的重視。甚至有時候我們怒其不爭,行爲過火。這些都能理解。瞭解錢學森大師的人生經歷,讓我們再一次反思我們的愛國熱情。一個人的潛力有大小,但是愛國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就是把你的潛力獻給他而不是對手。在錢學森回國前,杜布里奇校長很不解地問他:你回去能做什麼呢?錢學森回答:回到我的祖國,我總是能做些什麼,也許,我還能夠種蘋果。爲這個國家做貢獻,即便是種蘋果,這也是一種幸福。

再次,《錢學森》影片告訴我們,有才能的人是永遠不會受到歧視的。衆所周知,美國是一個有着比較嚴重的種族歧視的國家。但是,作爲一個華人,一個黃種人,我們沒有看到這種歧視。甚至這天美國總統奧巴馬,作爲一個黑人登上美國總統的寶座,從美國建國到這天,這是第一次。所以,不要找任何藉口爲自我的不成功開脫。種族歧視固然存在,但是才能永遠不會被歧視。

最後我要說的是,真正的大師必須是純粹的人,沒有任何物慾要求的。而純粹的人必須是無敵的。

多年以後,當錢學森躺在酒泉發射基地的一間小土塊房子裏仰望着矗立在發射臺上的東方號導彈時,想起臨回國時老師說過的話,不禁喃喃自語:老師,這就是我種的蘋果樹。此時他的心裏應是百味雜陳,他最後實現了報效祖國的夙願。

人才,真正的人才都哪兒都是也就應成爲受人尊敬的人。人才纔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連錢老的老師馮?卡門先生都說,讓這麼一個科技天才回國,就等於讓中國有了與西方大國相抗衡的力量。馮曾說,錢雖是我的學生,但若背叛美國,那就是我的'敵人。這句話固然反映了馮?卡門先生的愛國情感,當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他對人才的重視。美國海軍次長的話更直接:一個錢學森,就抵得上美國海軍陸戰軍的五個師。我更細微的感觸到美國人對科學的重視,對人才的重視。聯想到眼下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何嘗不是與對重視科技人才有關。

錢老與蔣英的結合是完美的,浪漫的。我理所當然的理解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智慧與美麗的結合。片末鏡頭很有意思:錢老夫婦相互攙扶着行走在林蔭小道上,錢老略帶歉意的對夫人說:這輩子你如果不嫁給我,很可能成爲一個知名的歌唱家。你在歌唱方面很有天賦。你後悔嗎?蔣英的回答饒有興趣,用了一個小故事:說有人採訪丘吉爾的母親,問她有什麼遺憾?這位女性自豪的地說,我很驕傲,我爲英國生下一個丘吉爾。然後,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對錢老說:中國能夠少一個蔣英這樣的歌唱家,但不能沒有這樣錢學森這樣一個科學家。這樣一對執子之手白頭偕老的老人之間的相互理解、支持、恩愛,讓人動容。

影片在錢老98高齡躺在病牀上彌留之際前的一句斷斷續續的話中結束:人,不能只掌握科學,技術,,還要學文化,藝術。相信這句話能給當下中國的千萬個家長和教育者中的有心人更多的啓示。我願意相信,科學插在藝術的土壤裏,才能開出更絢麗的花朵。

後記:好長時光沒寫東西,感覺不是正常的日子啦,覺得虧欠,負罪於我的習慣和性格。教學中的事有時也想記下來,但都被以改作業和自我的懶惰爲由推辭了。今下午看完這場電影,我是含着淚出來的,搭乘小何的摩的上給他說,回去得趁熱打鐵,寫點感受。從6點半開始敲鍵盤,兩個多小時才完事,看着洋洋灑灑兩千多個字,覺得欠賬還了一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