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海洋》觀後感(合集15篇)

《海洋》觀後感(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海洋》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海洋》觀後感(合集15篇)

《海洋》觀後感1

一望無際的大海上,一對父子緩慢的沉入了海中,可是命運沒有讓他們走向死亡的深淵,也許希望就在這裏燃起。

這是《海洋天堂》故事最開始的場景,一個肝癌晚期的父親怕自己死後患孤獨症的孩子無人照顧而選擇了共同赴死的道路,可是命運往往無法摸透,他們活了下來,海洋註定不是他們生命終結的地方。

李連杰飾演的父親一改以往武打戲中的硬漢形象,在《海洋天堂》中他就是個沒有抱怨、全心全意的爲了自己患孤獨症孩子的普通父親的形象。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他一遍又一遍地教大福穿衣、狗不能放在電視上、用錢去買生活用品、坐公交、拖地等等,他不顧一切的付出只爲在自己走後孩子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作爲一個父親他當然希望自己的愛可以得到孩子的迴應,印象最深的他問大福:“如果爸爸不在了你會想爸爸嗎?”可是大福他只是一個患孤獨症的孩子他只會一遍一遍的重複——“如果爸爸不在了你會想爸爸嗎?”這時的爸爸眼中有遺憾,有失望,但是父愛的存在本就沒有任何的目的,血濃於水的親情無法割捨,父親的責任無法推卸,不管孩子是健康、是殘疾、是癡呆、是健康,他堅持的信念始終是——孩子的未來就是父親的未來。

這是父愛的愛之天堂。

大福也是有愛有情感的孩子:爸爸把他一個人放在了孤兒院裏,他感覺到失去了了什麼重要的東西;他想爸爸,所以他拒絕所以人的接近直到爸爸再次回到他的身邊;幫助鄰居的王大姐的商店擺商品;他幫桂綸鎂飾演的雜技演員撿球、看她的表演……

這是大福的愛之天堂。

鄰居的王大姐一直默默的關心着這對特殊的父子,給他們送吃的、補衣裳、幫着安排大福的生活;雜技演員教大福打電話。陪着他和他說自己的故事;海洋館的老闆答應讓大福來工作;孤兒院最終同意照顧大福……

這是社會的愛之天堂。

忘不了最後一幕,深邃的海洋中。大福和海龜一起共舞、嬉戲,他相信,爸爸從沒有離開過他,爸爸一直和他在一起。

整個電影的氣氛憂傷而溫馨,留下的是一個溫暖的結尾,但是溫暖的背後是我們對影片的思考:

電影中的大福無處可去,孤兒院嫌他大,養老院嫌他小,在父親死後也許就真的沒有他的容身之處,那麼我們的政府情何以堪?殘疾人,流浪漢的安置問題已經刻不容緩。每個生命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殘疾人也有生存的權利。國家應該儘快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從法律上保護他們的合法權利。

但也許法律並沒有規定我們必須起幫助誰誰,可是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才是最高的法律。道德即是我們心中的愛,社會的愛之家纔是對那些殘疾的孩子最好的安置。孩子是父母愛的結晶,任何困難都不是放棄孩子的理由,況且我們的社會是個大家庭,是和諧的社會,忘不了汶川地震舉國的團結一心;忘不了我們站在一個有一個捐款箱捐出我們的愛心……收穫的不僅僅是對方的一聲謝謝,更是自己心中的玫瑰餘香。如果人人都獻出一份愛那麼我們的社會將會更美好!

從自己做起,其實愛的天堂離我們很近。

《海洋》觀後感2

看《海洋天堂》,你會忽然發現,記憶裏那些似曾相識、沉寂已久的剪影,原來都還在啊。

父親,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男人,年少的大多數時間都是他陪伴你,騎車載你去球場,牽着你的手去野外,在海邊爲你用沙礫堆起城堡,還有那次你特別不想讓他出現的家長會,他牢牢握住你的手令你無法逃掉。你的記憶慢慢延伸開來,從什麼時候起,這個男人的身影漸漸淡去,變得不那麼強壯—是從你因爲失戀徹夜未眠的時候起嗎?是從你踏上北上的列車漂泊流浪的時候起嗎?是你在人心叵測的職場上摸爬滾打的時候起嗎?是的,當你的臉頰有了青澀的胡茬,當你的手臂變得粗壯有力,當你坐在轉椅上沉默,因爲時間而焦慮,因爲忙碌而孤獨的時候,你已經很久沒有想起他了。想到這裏,你驚慌失措地坐起身來,險些打翻桌上的茶杯,怎麼?你竟然差點忘記了這樣重要的人。

你再一次觀看起《海洋天堂》。看着畫面中滿面倦容已顯蒼老的李連杰,你恍惚記起曾經在動作電影中那個英姿勃發的功夫皇帝,這巨大的改變多麼像是在說你曾經強大而今佝僂的父親。你又看到李連杰不停地打電話爲文章尋找收容機構的那場戲,當年爲了讓離錄取線差三分的你進入重點中學,父親也是這樣吧。你沉默了,原來所謂的淚點,並不在於那些延伸的戲碼,演繹的劇情,跌宕起伏的音樂,只在於你一瞬之間的領悟。

你閉上眼開始想,上一次陪伴他是什麼時候呢?想了許久,卻依然沒有答案。你睜開眼睛繼續回到片子中,想從中尋找到一些回憶的鑰匙。映入眼簾的那一幕,是患有自閉症的文章獨自坐公車,不知道到站下車被售票員罵,躲在站臺後的李連杰一躍而出,將文章保護在身後,對着遠去的公交車破口大罵。看到這裏,你竟然流淚了!第一次看時,一滴淚都沒有流下來,第二次竟然這麼快。你心裏感慨着,你知道那幅畫面又觸及到你心底最柔軟的地方了。你又想起過去的那些年那個男人對你的保護,他對你的錯誤無比寬容,卻對別人於你的傷害錙銖必較。他永遠不能像母親那樣一邊數落着你的不是一邊掉淚,他只會沉默地抹去你腮邊的淚水,揉一揉你被打青的額頭,然後拖起你的手,說,走,老子宰了那小子去!一副霸氣在他身上油然而生,你認定他就是電影中那個不可一世的英雄。

編劇出身的薛曉路沒敢誇她的導演處女秀,她只是平淡地說,這是一部講述父愛的電影。那時候也許你還在嬉皮笑臉地跟同事聊天,評價薛曉路的這句話令《海洋天堂》毫無賣相,可是現在,你終於明白了這句話的分量。漂泊的歲月當中,你見慣了動作片的驚險,愛情片的浪漫,你經歷過喜劇之後的大笑,懸疑之後的困惑。什麼時候,你會記起那段消失已久的,平淡的,深遠的,沉默的父愛呢?你終於站了起來,這一刻,你終於明白記憶爲什麼會如此深刻,因爲它原本就附着在你的骨血之下,時時刻刻等待着你在那片迷失過的荒蕪森林中找到回家的道路。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電影,看過第二次才懂。

《海洋》觀後感3

如果說,母愛是耀眼的太陽,帶給我們生命最熾熱的光芒,那父愛就是浩瀚的天空,將世間的一切都包容在內,深邃、寬廣,默默的賜予我們無窮的力量。在上一個星期,我有幸觀看了一部著名的話劇《海洋天堂》,讓我對愛有了深刻的認知。

這篇話劇主要描述了一位自閉症男孩——大福的故事,通過他在社會上受到他人的幫助,病情漸漸好轉,最後幫助了一位小女孩,體現了一個處處充滿愛的世界。在話劇裏,處處洋溢着愛,先是大福爸爸媽媽對大福的愛,再是大福上了太陽花弱智兒童學校後太陽花老師對他的愛,然後又是大福媽媽在北京結識的大嫂——柴嫂對大福的愛,大福在水族館有了工作後唐總對大福的愛……直到十年後,大福在水族館爲一位雜技演員——玲玲撿起了掉在水中的球,也貢獻了自己的一份愛。

我還記得太陽花老師在問大福爸爸“你希望大福在十年後能怎麼樣”的時候,他爸爸這樣寫道:我希望大福在十年後可以給我打電話,說:“爸爸,湯煮好了,快回家喝湯吧,喝完湯我們一起去足球場踢球……”在十年後,大福果然做到了,可惜的是,他的爸爸已經在十年前因爲癌症死去了,再也無緣看見了……

在觀看話劇時,我和爸爸一邊看一邊哭,爲大福的不幸更爲他爸爸的那份濃濃的愛而感動,爸爸那種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時時刻刻保護兒子,分分秒秒爲兒子着想,給孩子一個精神上的依託的樣子,令我們敬佩不已。劇中大福爸爸把孩子託給孤兒院,孤兒院嫌他大,送到敬老院,又嫌他小。沒有一個地方能接受他這樣的病人。父親不得不自己照顧孩子,讓孩子學會打理自己的生活,直至自己死去。

看了這部話劇,我被大福爸爸對大福的愛感動了,同時也爲自己感到羞愧,我從小到大都是讓爸媽照顧我,我卻很少關心他們。爸爸媽媽牽着我走過了12個春夏秋冬,替我阻擋了12年的風霜雨雪。在一個人的人生中,最大的鼓勵就是親情。愛情、友情都可能會褪色,因爲某種物質的改變而褪色。可親情不會。它就像一件質樸的衣服,被你藏在衣櫃中。你整天都穿着光鮮亮麗的服飾,可在某一天,那些衣服過時了,費了好些力氣的你忽然發現,還有一件耐用的衣服被你忽視了。它不時髦,但也不過時;雖樸素,卻美得自然,不用雕琢不加修飾,因獨特而美。它永遠也不會褪色,永遠都不會破。家,我總算明白,爲什麼平時就算心情很壞,回到家,心情就會好起來,因爲它很溫馨呀!它裝着世界上最多的親情,裝着世界上最愛你的兩個人呀!.或許,在人間的,最快樂的驛站,也就莫過於此了吧!我明白了,我要學會珍惜這個家,珍惜這個親情。我知道,父母對我的要求一直都不過分,只是我自己沒有好好努力,從今以後,我會爲了自己而努力學習!

一生一起走,愛的海洋,就是天堂……

《海洋》觀後感4

暑假裏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海洋天堂》,講的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父親王心誠和他那個患了孤獨症的兒子王大福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

大福兩歲多時被發現得了孤獨症,六歲時媽媽實在接受不了這個殘酷的現實投水自殺了。父親獨自一人細心、周到地照顧着大福的飲食起居,並送他到特教學校去學習。雖然有時也生大福的氣,但卻從來不嫌棄他,一天到晚圍着他轉,使大福無憂無慮地在自己的世界裏快樂地生活着。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也許是終日過度操勞的原因,父親患了肝癌,發現時已是晚期。由於擔心自己死後無人照顧沒有生活能力的大福,痛苦的父親只好學着妻子的做法帶着無知的兒子去跳海自殺。可誰知天生水性特好的大福入海後神不知鬼不覺地解開了拴在自己腳上的繩索又游出了水面。命不該絕,父親只好放棄了求死的念頭,忍着肝癌所導致的巨痛幾乎跑遍了所有的福利院、養老院、特教所,甚至是精神病醫院。“皇天不負有心人”,最後終於給大福找到了一個好的安身之處。

爲了少給社會增添麻煩,父親又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教大福怎樣開門、上下公交車、煮自己最愛吃的雞蛋、打掃衛生……臨死前他又冒着生命危險揹着一個自制的龜殼帶着大福在海洋館裏遊戲,並一遍又一遍地告訴大福:爸爸離開後後就會變成海洋館裏的大海龜永遠陪着他……“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爸爸去世後,大福終於具備了簡單的獨立生活的能力,想爸爸時就去和大海龜一起游泳、嬉戲……

這部電影雖然我百看不厭,但每次看完後我都會抑制不住大哭一場,撲在媽媽懷裏,心情久久都不能平靜。

我認爲在這部片子裏演得最好的就是慈善家李連杰,他將父親“含辛茹苦、悲壯”的角色演得淋漓盡致,讓人看了又敬佩又心酸。文章演得大福也很逼真,讓我認識到得了孤獨症的孩子並不就是弱智。雖然非常自閉,但卻有着非常敏銳的觀察力,父親拿東西的一個很微小的動作他都能捕捉到,並總是將這些東西按第一眼看到時的樣子一絲不苟地擺放得整整齊齊;他對花草充滿愛心,在他的細心照料下他家的花長得鬱鬱蔥蔥;他也很有禮貌,每次見到柴姨都會向她問好……

我不禁捫心自問:我們這些四肢健全、智力發育正常的孩子都能做到這些嗎?父母是每一個小生命的源泉,他們不惜一切代價細心地呵護着我們,生活中儘量滿足我們的要求,讓我們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儘管我們不聽話時也會受到父母的訓斥,可是他們的良苦用心我們理解到了嗎?他們爲我們的健康成長而付出的艱辛我們體會到了嗎?

同學們都去看看這部催人淚下的電影吧!想想我們是不是要珍惜父母給我們創造的一切,我們應不應該要好好學習,多學本領,將來長大後報答父母,報效祖國……

《海洋》觀後感5

由《瘋狂動物城》、《超能陸戰隊》原班人馬打造的動畫冒險喜劇《海洋奇緣》(Moana)將於11月25日中美同步公映。近日影片發佈了一支爲中國觀衆特別定製的獨家預告片及“冒險啓航”版海報,揭開了莫阿娜冒險旅程的序幕。同時曝光的角色全陣容也展開搞笑攻勢,紛紛獲封“神對手”、“豬隊友”、“段子手”,伴隨莫阿娜一路歡樂前行。極具個性的配角與道具也頻頻搶戲,帶領觀衆暢遊在這個如真似幻的神祕冒險世界。

莫阿娜奇幻起航 神對手&豬隊友&段子手齊上陣

此前發佈的中國獨家預告片中,也爲我們揭示了影片的故事主線:在大洋洲部落裏,一位充滿冒險精神的少女莫阿娜揚帆遠航,爲拯救她的族人踏上冒險旅程。旅途中與半神毛伊結伴而行穿越海洋,在努力完成前所未有的冒險探索過程中,一起找回遺失的自我並得到成長。

在莫阿娜未知的旅途中,幾位隊友紛紛登場。幽默風趣的半神毛伊,原本是大洋洲最偉大的英雄,全身覆滿了記錄他豐功偉業的紋身,上面還有一個迷你版的小毛伊,個性十足。然而傲嬌的他在與莫阿娜同行過程中卻也不時鬥嘴嬉鬧,屢曝金句,就連最後跳進怪獸洞穴時也不忘搞笑本色,獲封“段子手”。傻乎乎的小雞憨憨,雖然偷偷溜上莫阿娜的船,卻總是無故“躺槍”,被船壓進沙灘,被嚇掉進海里,甚至差點被箭射中,囧態百出。傻乎乎的寵物豬胖胖,憨厚可愛,一副囧字眉自帶萌點,總是在狀況之外,與小雞憨憨是名副其實的“豬隊友”。然而在未知的旅途中,莫阿娜一行也不斷的遭遇來自“神對手“椰子軍團和岩漿怪的攻擊。看似呆萌的椰子軍團一出場就被莫阿娜感嘆很可愛,實際卻兇狠歹毒, 冷酷無情,他們遍佈垃圾的船在海上隨處飄蕩;還有出場自帶煙霧效果的岩漿怪,渾身是炙熱火紅的岩漿,身形巨大令人恐懼。至此,除了萌點與笑點,光明與黑暗勢力已經集結,即將全面開戰,看點十足。

配角道具搶戲 絕美畫面亮點不斷

除了極具個性的幾位主要角色,影片大大小小的配角也分外搶戲。無論是洞悉一切的塔拉祖母,還是部落裏衆多安居樂業的族人,都風格鮮明,活靈活現。慈祥的塔拉祖母在莫阿娜耳邊溫柔訴說“海洋選擇了你“,滿是神祕;人格化的海水對待莫阿娜如母親般溫柔,不管是與童年莫阿娜的溫柔對視,還是在莫阿娜探險過程中的多次出手相助,都讓人感覺到陣陣暖意,細節也被刻畫到了極致。

作爲迪士尼20xx年動畫收官之作,《海洋奇緣》也保留了一貫的高品質,其特效由《瘋狂動物城》、《超能陸戰隊》、《冰雪奇緣》原班人馬操刀。對於道具與場景的設置,製作團隊也可謂是精心打造。半神毛伊碩大無比的魔法魚鉤、椰子軍團乘坐的戰船、莫阿娜與族人的着裝與配飾,整座島嶼的設計…… 都是經過製作團隊精準的計算與設計。甚至島上的植物種類也是經過考證,追溯起源,意圖讓觀衆有身臨其境的終極體驗。

《海洋》觀後感6

隨着一部叫做《海洋天堂》電影的熱映,孤獨症,一個以前陌生的詞語不期而至。

患有孤獨症的兒童,外表和其他小孩一樣,但他們與外界沒有交流。有視力卻不願和你對視,有語言卻很難和你交流,有聽力卻總是充耳不聞,有行爲卻總與你的願望相違。人們無從解釋,只好把他們叫作“星星的孩子”——猶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個世界,獨自閃爍。

這是一種特殊的疾病。在被發現後的幾十年中,人類一向找不到導致疾病的病因,找不到有效的治療方法。患病的孩子彷彿都經過上天的遴選一樣,一個個都異常的純潔、漂亮,但是他們卻對這個世界上的一切缺乏應有的反應,而且其中80%的患者智力低下,生活無法自理。當一個孩子一旦被確診爲孤獨症,就意味着一個家庭痛苦的開始。孤獨症孩子的康復、入學和就業,都有着一道高高的門坎。

影片《海洋天堂》就是講述了一個父親傾盡所有,一生守護孤獨症兒子的感人故事。

在影片的開頭,汪洋無際的大海,一葉扁舟飄蕩,爸爸和兒子坐在船邊,兒子傻傻的笑着,望着。而父親卻用一根繩子,把他們捆緊,然後一齊跳入海洋。我一向以爲這是影片最後的結局,父親會用這樣的方式和兒子一齊,將海洋作爲他們最後的歸宿。這是一個肝癌晚期父親絕望而無奈的選取,一個偉大父親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然而他卻沒有成功,父子回家,父親利用他只剩幾個月生命,爲妥善安置兒子而奔波努力。

大福的老校長,康復中心的老師,開雜貨店的柴嫂,海洋館的唐總,老王的醫生,扮小丑的姑娘玲玲……正是衆多的好人支撐起孤獨症孩子大福的天空。尤其父親在死之前,不斷告訴兒子:“爸爸是海龜,大海龜,會游泳的海龜。”果然,在父親走了之後,兒子暢遊在海洋館的水池裏,偎依着那隻海龜,臉上沒有悲傷,彷彿父親真的就變成了那隻海龜。

電影中的大福,有開心的微笑,有無助的叫喊,有憤怒的抽搐,有委屈的淚水……有着普通孩子一樣的情感,可憐的是他卻不明白如何去表達。大家的努力讓大福那扇自閉的心扉慢慢開啓:大福會把放在電視機上的狗放到沙發上,會自我煮蛋,會把長袖、短袖分開裝在不一樣的抽屜裏,會自我坐公車,會認真的拖地。

如果沒有父親的堅持,如果沒有這麼多好心人的幫忙,如果大福天天應對的是嘲諷和歧視,他的心只會越閉越緊,只會更加逃避世界。因爲孤獨,因爲被孤獨,所以更孤獨。

電影是完美的。現實中當孩子在安靜的場所發出一聲怪叫,當孩子挪動了不該挪動的東西,遭受白眼、訓斥便是經常的了。眼見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對他同學的父親說:“叔叔,我們班裏都嘲笑他,都不和他玩……聽着這樣的話,不明白孩子的心靈遭受了怎樣的傷害,而父親,只能緊緊拉着孩子的手,和孩子默默地共同承受。

老吾老,幼吾幼,大愛無疆,高山景行。讓我們爲這些孩子做點什麼,哪怕一個善意的鼓勵,一個寬容的微笑。

《海洋》觀後感7

有一部紀錄片,名叫《塑料海洋》顧名思義是講環境的紀錄片,說起環境,實在令人頭疼,人類每天都製作成百上千噸的塑料,污染產品,有毒化學物質,石油,都會以不同的方式,最終流入的那個曾經生機勃勃的大海,比如塑料,當無意間往河裏丟入塑料瓶子,瓶子經過許久的旅行,最終到達大海,海岸線邊的居民,也有可能因爲麻煩,把垃圾放入大海,這些塑料彙集在大海深處。

世界上會有一些人,關注着地球,於是發現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地球上的人類太過度的把垃圾排放進海里,大海深處的生物時時刻刻受着威脅,《塑料海洋》裏,專業的研究人員駕駛潛水艇來到深海,映入他們眼簾的,卻不是美麗海底生物,都是大塊大塊塑料垃圾,魚線,小魚們在塑料上覓食,一不小心,有毒的塑料進入進入體內,從這兒一場食物鏈悲劇開始,大魚吃掉了,有塑料微粒的小魚,更大的魚吃掉了那些吃過塑料小魚的大魚,捕魚之人撈到那些更大魚,於是我們,被自己丟棄的塑料危害。

塑料不僅有可能危害我們,還直接對海洋生物產生明顯的效果,海龜會因爲辨認不出水母和白色漂浮塑料袋的區別,而吞掉白色塑料,導致他們消化不良,並最終應吃不掉任何東西,研究數據表明,大部分污染海域的魚,身體內都有毒素以及塑料,這些讓魚的壽命縮短了許多,世界上最大的生物藍鯨,多麼美麗!可是當吃足夠多的塑料後會窒息而死。

更可怕的還不止這些,海鷗這樣的小鳥,居住在海邊,經常把大海上漂浮塑料一口吃掉,塑料根本排不出海鳥的體內,於是,海岸邊,海鷗的屍體就這樣死在哪,誰要去解剖,就會發現,每個鳥體內都有200多個塑料碎片,密密麻麻看的人膽戰心驚。

《塑料海洋》深入調查幾個島嶼,因爲垃圾遍地,生活在不衛生的環境裏,風景更是沒得說,有些人不知道塑料的危害,在垃圾堆頂上建造房屋,小孩子玩耍直接去污水裏嬉戲,各種各樣危害生命的症狀一一發現,小河邊堆滿塑料,那些未發達小國家的情況,引起了人們高度重,許多科學家發明出不危害環境的處理塑料方法,比如用等離子火焰高溫灼燒形成惰性物質,讓所有的垃圾瓶子重新回收利用,循環產出瓶子,用完,丟在垃圾桶後經過層層機器,產出新一批油光發亮,外形可觀水杯。

還有的國家採用了別的方法,禁止用塑料袋,採用特別容易降解的紙袋子,紙袋子被丟棄,一下子就劃分爲組成物質。可不像塑料袋那樣,幾百年都不會降解。

雖然地球,此時此刻在排放出各樣五花八門的塑料,塑料對於海洋的危害卻成功地使人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並逐漸解決問題根本。

《海洋》觀後感8

春節期間,我來到了成都的海洋公園,看見了奇妙的海底大家庭。

一進去,綠色的水中千奇百怪的魚映入我眼。有個體積龐大的海龜一動也不動的在水中睡大覺呢!你們應該看過海底總動員吧!裏面有一條紅白相間的魚,我就親眼看見了這種魚,身子像一片葉子,身上像插着好些扇子,在這裏,這種魚顯得非常小。還有吃人蟹,它們的身子較小,八隻腳又長又大,張牙舞爪地爬在玻璃上,嘴巴張得大大的,似乎準備吃你似的,我看了一眼,嚇得轉身就跑。還有一個個小水母,它們的身體是透明的,像一把傘一樣,下面有許多觸鬚。可別小看它們,如果你碰到它就會受傷,因爲它的觸鬚有毒。不一會兒,又扁又長、全身黑黑的海蛇遊了過來。還有一個龐大的不知名的魚也遊了過來,很奇怪的是∶有一條魚緊跟着它遊動,後來我才知道,這種魚專門吃魚的糞便,也叫“海洋清道夫”。

海豹表演開始了。海豹很小,它只有四歲,叫“麥克”。“麥克”可機靈了,全身是黑,有一些毛,它最喜歡的是投籃。馴獸員叔叔把球往空中一拋,“麥克”就能敏捷地把球接住,一投就百發百中,哪怕在水裏也一樣。它還是舞蹈演員,在水裏轉圈、空中跳躍、跳街舞。它還會拍手、敬禮、鞠躬、害羞,它憨態可掬的樣子十分可愛,許多小朋友都爭着和它拍照留念,我也忍不住跑了上去,它把頭放在我的肩上,嘴巴輕輕地貼着我的臉,親切地和我合影留念。我興奮極了。

怎麼樣,你們想不想去?

廖振宇香港你真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因爲你這裏有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我眼中的海洋公園是很美麗、很好玩的旅遊點。公園裏的海洋館是名副其實的海洋世界,來到海洋館,我好像置身於神祕的'海底中。看,這裏有許許多多的“星星”在閃動,再看一看海蔘正在像蝸牛似的蠕動。我透過玻璃走廊,看見有手指般細小的熱帶魚,有八十歲高齡,長逾六尺的大龍蝦……我駐足於海洋館,領略那神祕的海底世界,久久不肯離開,洋館真是一個賞心悅目的世界。海洋公園除了供人們參觀的海洋館,還有許多有趣的遊樂設施,下面我就帶大家去玩玩海洋公園的過山車吧。這裏的過山車的速度是越來越快,在行駛的過程中,我的耳邊只聽見呼呼的風聲,我拼命地抓住扶手,但是好像有一種強大的力量要把我扯下來似的,我嚇得閉上眼睛,一顆心一會兒提到嗓門上,一會兒又跌入深淵裏,唉,怎麼還沒轉完呢?我快要休克了!不知什麼時候,過山車終於停了,我一時竟站不起來,雙腿發軟,我終於嘗試了它的“瘋狂”。海洋公園真是既美麗又刺激的遊樂場所,它會讓你的視覺、聽覺、感覺等每一條神經都跳動起來!

《海洋》觀後感9

看了《海洋天堂》可能有人會很庸俗的套用“爸爸再愛我一次”這樣的催淚模式解讀影片,影片不僅僅是講述父子情深,而是號召大家來關注自閉症患者,鼓勵他們勇敢的迎接生活的挑戰,走出傷痛的陰霾,續寫人生的鮮活篇章。

影片畫面溫馨感人,充滿了一種恬靜和淡淡的憂傷,這個功勞還得歸功著名的攝影師杜可風指導有方,當然配樂也讓人記憶深刻,來自日本著名作曲家久石讓的靈感,剪輯張叔平和美術指導奚仲文也爲影片帶來唯美的質感和暖人的畫面。影片“潛伏”的另一個驚爆點就是著名功夫巨星李連杰擺脫硬朗的形象塑造了一個平凡偉大的父親,雖然演技不是十全十美,但至少可圈可點。

影片其實並沒有走催淚的俗路,而是理智的來如何引導自閉症患者如何重新開始自己的嶄新生活。李連杰飾演的父親王大誠拖着癌症晚期的病體堅強的扶持自己患自閉症的兒子大福認識簡單的日常起居生活,儘管故事情節沒有太多的曲折坎坷,但從平淡的父子生活中我們感受到父愛深似海的偉大。影片敘事風格平實真摯,沒有譁衆取寵,也沒有撕心裂肺,但正是這樣的殘酷的現實讓人不得不思考,親情被割捨時,我們如何有勇氣的邁上自己的人生道路?

影片沒有《媽媽再愛我一次》的慘烈,也沒有《不能沒有你》那樣冷酷,其更象美國著名影片《雨人》那樣真實再現智障人士與生活頑強抗爭的一面。也許影片過於理性的寫實以及關注弱勢小範圍的生活現狀沒有在票房上掀起觀潮,但面對這樣的羣體作爲一個有良知的社會人是不能夠無動於衷的。影片塑造的劉校長、唐總、柴嫂等人就是具有大愛精神的善心人士,我相信李連杰先生願意出演這樣的影片也是其孜孜不倦致力於慈善事業的一種身體力行的大愛奉獻。影片可能在如今玩商業炒作大行其道的中國電影市場無法博得票房支持,但影片深遠的意義值得我們很多平凡人反思。

影片導演曾經作爲編劇創作過同樣講述父愛情深的影片《和你在一起》,在那部影片裏的主角更多是父親,而《海洋天堂》裏的主角是父親和兒子,青年演員文章塑造的大福一定下了不少功夫,無論從形體到面部表情,文章的表演是成功和真實的,當然他最後逐漸適應沒有父親自己可以完成日常生活工作的表現,就是對大愛的一種回報,一種對殘障人士寄予希望和美好未來的讚歌。

《海洋天堂》不僅僅讓我們看到父愛深似海的情感糾結,更讓我們學習到一種關愛別人超越小愛的博大精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首歌曲一直激發我們對愛的思考,對愛的奉獻,相信《海洋天堂》讓你同樣沐浴愛的陽光和溫暖。

《海洋》觀後感10

紀錄片《海洋》,法國導演雅克·貝漢的最新力作。這部影片,無論是體裁,還是主題,以及導演,都讓我心嚮往之。

上週六,終於擺佈好了時間,在北京UME國際影城(安貞店)安安靜靜地看完了這部本年最火的紀錄片。影片開篇語從一個小男孩的問話開始:“這是大海嗎?什麼是大海?”,隨後以美得讓人心顫的畫面,提出了一個人類要共同思考的命題——應該如何對待海洋。

影片開頭的男孩,是《海洋》製片人兼導演雅克·貝漢的兒子。雅克·貝漢此前的作品,我只看過一部,紀錄片《遷徙的鳥》。《海洋》延續了《遷徙的鳥》開創出來的詩意、唯美、形式感強烈的美學傾向,且賦予了更爲強烈的現實意義。在觀看過程中,儘管我不時以挑剔的眼光注視着每個鏡頭,但很遺憾,我失敗了,因爲這部電影實在非常完美,不僅僅是純粹從視覺上的美感來評價它,還包括影片所承載的深刻內涵,與畫面相得益彰的電影音樂,以及姜文的解說。

《海洋》不是一部科教片,看過的人可能不知道那些從未見過的海洋生物的名字,但一定會讀懂影片表達的思想和理念——善待海洋,毀滅海洋就是毀滅人類自身。影片在一個宏大的視野裏,讓人們去感受海洋的壯美、海洋的深邃、海洋令人堪憂的現狀,以此喚醒人類的海洋意識,讓人們懂得如何去對待海洋,如何去保護這片佔整個地球表面積71%的藍色家園。儘管《海洋》不像《海豚灣》那樣充滿了血腥的殺戮,讓人觸目驚心,但依然會讓人會覺醒,讓人憂思,讓人對影片和導演頓生敬意。

《海洋》被稱作“史上最燒錢紀錄片”。此片耗時5年、耗資5000萬歐元,動用12個攝製組、70艘船,在全世界54個拍攝點進行蹲點拍攝,有超過100個物種被拍攝。目前已經在全球近二十個國家公映,票房連創佳績,在美國首日票房超過了《阿凡達》。在中國卻開始遇冷,儘管滿頭銀髮、年屆70的導演雅克·貝漢不辭勞苦,親到中國上海等地參加宣傳活動,但最終影片慢慢熱起來、火起來,靠着不是導演的名氣,而是影片自身的魅力和絕佳的口碑。

畢竟,不是每個中國人都知道雅克·貝漢,但是每個中國人都知道海洋,知道我們國家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有300萬平方公里管轄海域;知道百年前西方列強自海上入侵中華的屈辱和苦難;知道位於東海海域的釣魚島和南海海域的南沙羣島大部分島礁如今仍被強佔;知道今日海洋環保形勢嚴峻,刻不容緩;知道海洋權益爭奪激烈,等等。在每個國人的心裏,也許都有一個跟海洋有關的夢。要實現我們的海洋夢,還需要堅持不懈地去努力。

或許由於地理位置等因素所限,很多人沒有機會去看大海、親身體驗海洋,但可以看一看這部紀錄片。在我們爲了能夠生存下去,爲了過得好一點、再好一點、更好一點而疲於奔命的當下,像《海洋》這樣非功利而真誠的紀錄片多看一些,將受益匪淺。

《海洋》觀後感11

正如很多人所說,這部電影除了講父愛,更多的是講孤獨。孤獨的並不只是孤獨症的兒子,而更多是兒子的父親。

送兒子進康復中心後,父親第一次一個人在家裏,看照片,我忽然感到,這是一個很好的“冰山理論”的例子,我們從這一刻裏,看到了他的一生,他的一生都是在爲兒子而活,爲兒子受難,沒有一天是在爲自我而活,更重要的是,他在二十年如一日的煎熬中,再堅強的人,都是會累的,會堅持不下去的,但這樣的時候,他並沒有任何一個人,對他有生活或者精神上的一點支持,這纔是最痛苦,最西西弗的一點。

這部電影讓我多年之後再度自問:人幾十年的生命是爲了什麼?雖然我很多年前就常說,人生沒有好處。所謂好處,是人生自欺的一種方法。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人生有何好處,整個人類都但是是這個宇宙中的一個偶然存在。

當然,我不是虛無主義者,我比大部分人活得還認真些,我期望自我在理性上了解人生沒有好處,但感情上仍然能有自我的努力。

父親這個詞,於我一向是一個空洞的字眼,沒有任何實際上的好處。直到自我快要成爲父親,纔多少對父親這個詞多少有了一點感受。

幾年前我看《天國王朝》,最感動我的就是父親與初次見面的兒子一齊同行,當地的軍隊來追捕殺人的兒子,父親拒絕把兒子交出,以致和敵方大打一場,部下傷亡過半,自我也受重傷,命在垂危。戰鬥結束後,他在部下給他包紮完傷口,第一件事就是招手把兒子叫來,對他只淡淡地說了一句話:“不是他們不能夠帶你走,是他們態度不好。”多年後我回憶這一段,仍然有流淚的感受。

李連杰演的真是好,這麼一個平時一臉很傻很天真的人,能夠把一個底層的平凡受難的父親演得這樣真實,眼神裏不再只是單純,而是二十年的苦難造就的淡定和滄桑。在把兒子送進康復中心後,他高興的說,孤獨症也挺好的,活在自我的世界裏,和我分別時一點也不悲哀。但眼中也難掩傷痛和失望。而當兒子發狂,見到父親才平靜下來之後,父親的難過外表下方,卻分明感受到他的些許欣慰和幸福。

李連杰沒有父親。自幼和母親一齊長大。

沒有父親的人,往往有着很深的父親情結。同樣是和母親一齊長大的周星馳,拍的紀念自我父親和童年生活的《長江七號》,是嘻鬧的作品,但本質上的情感,和《海洋天堂》是一致的。還有同樣是孤兒長大的卓別林拍攝的《小孩》。羅伯特·貝尼尼導演的《美麗人生》,也是自我演自我以前在集中營裏的父親。

人生永遠都是,缺失讓人懂得珍惜,正如痛苦造就人的幸福的潛力。從這個好處上來講,恰恰也許正是因爲能夠看到人生的沒有好處,人生纔多少有了那麼一點點好處。

《海洋》觀後感12

XX年1月1日,鼠年伊始。北京天安門廣場西側大街又添一處新景,蓋起了中華世紀壇。按照中國古代的意思,壇是用於祭祀或者誓師大典的神聖地方。據報道,壇的廣場用960塊黃色花崗岩鋪砌,象徵着960萬平方千米國土面積,還有兩縷流水,代表長江、黃河。然而,耐人尋味的是,一位海軍將軍站出來,說這個石頭臺子落下了關鍵的磚瓦,光惦記960萬平方千米了,華夏300萬平方千米的藍色國土呢?人民海軍用生命打拼出來的海洋疆域呢?然而,這樣的聲音並沒有引起注意。XX年3月14日《新憲法修訂案》出臺,在這部國家基本大法裏有關海洋資源和藍色國土的內容依然是一片空白。然而,人們對此早已麻木。有關方面曾經過對北京、瀋陽、大連等地10所中小學校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幾乎100%的學生都把960萬平方千米作國土面積來回答。

甚至有的高校竟然98%的大學生不知道中國還有300萬平方千米的海洋國土。嗚呼哀哉!追究其根源,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出版的小學課本里就這樣印着: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領土面積960萬平方千米……XX年7月《中國青年報》以“南海諸島丟失誰之過”爲題報道,在南京市石門坎地區聯華連銷超市出售的“愛我中華”中國地圖益智兒童拼圖玩具上竟然漏標了中國南海諸島。結果是,多米諾效應產生,電視臺在出現中國版圖時,採用現代複印技術,“吱嚓”,拷貝下這張“權威地圖”。真應該教民衆看一看同樣享有主權的其他國家是怎麼做的。在美國的地圖上,確鑿地印着海洋國土橫跨大西洋和印度洋,最遠距離本土海岸線超過10000千米。連日本,小學課本里這樣寫道:“我們沒有土地,沒有資源,只有陽光、空氣和海洋。”

整個日本面積不到38萬平方千米,但在孩子們心中,卻有着45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海洋是陸地的10倍。1987年,大和民族爲了搶救一個即將消失的小島,歷時3年,耗資300億日元。這個叫做衝之身的珊瑚礁上並無人居住,漲潮時露出水面的面積只有0.3平方米,他們這樣一擲千金,貌似慷慨,實際上經過一番精明的計劃,《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以後,只要這0.3平方米還漂浮在海面上,日本就獲得43萬平方千米的專屬經濟區。

1994年12月,第49屆聯合國大會上宣佈1998年爲“國際海洋年”。隨後,世界教科文組織通過了將“海洋,人類的共同遺產”作爲“國際海洋年”主題,將每年7月18日定爲世界海洋日。1998年5月,首屆國際海洋博覽會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舉行,會上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海洋,未來的財富。

《海洋》觀後感13

今天作業做得有些頭痛,走到客廳倒了杯水,想坐下來看看電視,此刻想起了嚴守一的教誨,正想乖乖的挪步會自己的房間,繼續折磨昏漲的頭腦,身後傳來了爸爸的聲音:祺祺,這本影片你可以看一下。

爸爸喜歡找一些BBC、DISCOVER探索頻道的紀錄片看,平時我湊過去想跟他一起看時,經常會被他呵斥開去,理由是怕我攪亂了沉浸在影片裏的好心情。今天他居然主動招呼我一起看,這倒是難得,我正好可以鬆弛一下大腦。

這是一篇探索佔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的“藍色海洋”的記錄片,電影裏的主角是鯊魚和鯨類等海洋生物。

各種類型、顏色的海洋生物在靜謐的海底遨遊着。

鏡頭自然地向前、向後移動,使我感覺自己彷彿置身在美妙的海底世界,然而捕魚的人類的出現在了,打破了這種和諧。他們使用現代化的機械捕魚,搜捕可憐的生物們。鮮血染紅了大海。我看着奄奄一息的生物,正在做臨死前的最後掙扎。只覺心中一震。人類對大自然做了什麼?!我在心中反覆的問。人們爲了己利,不斷的破壞着這個本是優美的世界。大量的生物如今以再也不會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了。我們如果還意識不到要保護環境的話,我們將成爲葬送大自然的共犯!

除了展示海洋生物,漁民,影片裏探討了經濟問題。不同的國家,由於自身經濟發展的不一致,所以他們對海洋的依賴程度也就不一樣。對於很多第三世界國家來說,首先要餵飽肚子,其次才能談得上考慮環境問題。

這使我想起來了幾年前,我跟爸爸去浙江奉化一個小漁村遊玩時聽到的故事。爸爸的那個廠長朋友,指着停在漁港的船,對爸爸說:這些船最遠到韓國海域去捕魚呢。爲什麼要跑這麼遠去捕魚呢?有了地理常識的我當時很納悶。

後來那位叔叔告訴我,我國捕魚的人多,作業不規範,違規捕撈,使得優質漁場越來越少,而韓國環境保護做得比較好,國家和漁民都很重視海洋保護,有些漁網是不能使用的,有些魚即使你捕上來了,還得放回去。

當時我似懂非懂地聽着,今天看了這部影片,我突然明白了許多,腦海裏多了一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概念。

聽爸爸講,這部歷時七年、耗資五千萬歐元、堪稱“史上最燒錢紀錄片”,今年八月在國內上映時並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他是在微博上了解到這部影片的。

這部影片雖然沒有《變形金剛3》那般震撼,但裏面向我們展現的海洋生態畫卷,展示了海洋的食物鏈,告訴我們人和其他動物都和海洋息息相關的,海洋中發生的事情也和我們人類社會息息相關,其現實教育意思是非常深刻的。

《海洋》觀後感14

他們,前世一定不是人,所以纔會和動物和自然這麼親近,纔會無法和人溝通,無法成爲“正常的人”。而一個孤獨症的孩子,出生在哪裏也是有天壤之別的,出生在中國,也許只有一個發展方向:智障,弱智。

電影很感人,最後又被感動了。好像我每次看此類題材的片子都會被其中的骨肉情深,手足之情等等打動。綜合起來,從記錄片到虛構,也看過一些類似題材了。記錄片《遠山的呼喚》一個小男孩的父母千里迢迢去蒙古找尋治療的方法;傳記電影《自閉歷程》一個自閉女孩如何成爲美國赫赫有名的專家學者和社會教育家;印度《我的名字叫罕》自閉罕和美國的泛反恐政策做鬥爭;和中國《海洋天堂》這個孤獨症孩子如何學會自立。

說實話,從上述所有自閉症的表現來看,文章扮演的自閉症更像是弱智。不過相同的是,他們都是相對於正常人來說,有點不正常。中國的這個孩子沒有什麼天賦,倒是像個長不大的孩子。還是值得反思的。反思我們現在的教育。對特殊羣體的專業護理,和社會的救助體系。

演員的表現都還是不錯。李連杰和文章都很突破。親情拿捏的也比較到位。就幾本電影折射出來的綜合比較,中國孩子其實不輸在社會制度,(全世界範圍裏對自閉症的治療和教育都很空白,也沒有相應的社會組織)是輸在家長,或者更正確的說,是輸在中國的教育觀念上。其實片中從海洋館的領導到鄰居,從萍水相逢的玲玲到專家,對文章都是伸出了關愛的手的。只是文章最後學會自立的前提是爸爸再也不能照顧他了,所以想了各種辦法來教育他自立。

這裏不由得對比起美國的兩個電影和印度的電影。都是不容易教的孩子,家長們從小就讓孩子儘量早的自立,教給他們學習的能力,教他們融入社會。不同的國家的父母,面對孩子是自閉後,反應大同小異。從無法接受到被迫接受,到如何去解決問題。毫無疑問,最成功的起勁爲止還是坦普教授的媽媽和阿姨。鑑於坦普教授如今的成就和自理能力,她有足夠的資本去各地現身說法,爲自閉症的治療研究提供科學數據。虛構的人物罕媽媽,面對兒子的自閉,她選擇的是持之以恆的教育和發覺兒子身上的特長因材施教,罕也是要自食其力的。而同樣虛構的中國自閉症孩子長成怎樣了?真讓人心驚肉跳,21歲了都不會自己穿衣服。沒有指責片中父母的意思,這個大概代表了中國的教育思想,只是真的讓人心驚肉跳,這樣的孩子,只是個弱智。

後來因爲爸爸自知沒多久的命,所以臨死集訓了兒子,兒子最後全盤學會了。雖然笨拙卻是會的。雖然也許是電影爲了安慰觀衆而設置的,卻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早幹嘛去了?早這麼教育了,說不準兒子還能成個材呢!

哦,對了,我還是要再強調一下,文章扮演的大福更像智障,不是自閉。或者,只是因爲投胎在中國又投胎做人,讓他從一個應該具有某個特長的自閉者變成了一個弱智。真是悲哀。

《海洋》觀後感15

下午和媽媽一起去百合影城看了李連杰和文章主演的影片海洋天國。故事的內容雖簡樸但動人至深,講了因身患絕症而只能活三四個月的爸爸王心誠如安在剩下的日子裏教給得了孤傲症的兒子王大福根基餬口才氣才氣縱橫的事情。影片收場的畫面是如許的,湛藍色的大海上,爸爸和兒子坐在船舷邊,爸爸用繩索把本身和兒子的雙腳捆在一起,然後拉着兒子的手一起沉向海洋的最深處那邊或許是他們父子的天國。爲甚麼狠心的父親要用這類體例來結束本身和兒子的生命呢?

王大福兩歲的時候被查出來是個智障兒,他的媽媽沒法接管這個殘暴的究竟,便分開了這父子倆,今後爸爸一小我含辛茹苦地扶養兒子生長。爸爸是海洋館的水電工,因爲兒子沒有任何的餬口自理才氣才氣縱橫,比如脫衣服、過馬路、開門如許在我們凡人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情兒子也沒法搞定。爸爸只好每日下班的時候帶着他在本身身邊,或許是上天的眷顧,王大福就像海里的一條魚一樣善於泅水。本來餬口的磨難對這對父子已經很不公了,可屋漏又逢連陰雨,在兒子21歲的時候爸爸被查出已到了肝癌早期,想想此時的王心誠會是多麼的切齒痛恨,他本身走了不妨,可留下不幸的孤傲症兒子該如何辦呢?只需他是兒子在這個天下上獨一的親人,退一萬步說即便有美意的柴姨情願收留XX大福,並對大福好,可王心誠又如何忍心讓大福成爲她的承擔呢?以是便呈現了影片收場父子倆跳海的那一幕。

或許就如王心誠所說大福是個好孩子,連閻王爺都不忍心收留他,無助的王心誠只需痛下決計教兒子一些最簡樸的餬口自理才氣才氣縱橫、以此來爲兒子今後的人活路斥地一條通道、也爲給兒子尋覓一個比較分身的歸宿,那樣他就是走了也會瞑目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何況要教的這小我是本身智障的兒子,不可思議難度有多大呀。王心誠從最簡樸的燒開水、打雞蛋、過馬路、高低公交車、拿鑰匙開門、脫衣服教起,傾瀉了本身對兒子的拳拳愛心和百倍的耐煩,教給21歲的兒子將來能單獨保存的才氣才氣縱橫,這此中的艱苦讓人打動、讓人汗顏。此中有一個情節是爸爸教兒子如安在公交車到站時對乘務員說我下兩個字,爸爸戴上帽子扮成乘務員,一遍遍耐煩的給兒子反覆着下車的站臺名,可兒子卻如何也學不會,一遍一遍又一遍、簡樸的兩個字在爸爸誨人不倦的教誨下兒子終究會說我下兩個字了。

整部影片沒有一句富麗的說話對白,沒有一句表達父愛子的臺詞說出來,可我們卻能感受到爸爸對兒子的愛之深、之切。爸爸爲了在本身歸天以後使兒子不那麼孤傲,固然他也曉得兒子是沒有正凡人的豪感情觸感染的,但他還是忍着病痛的折磨給本身做了一個大大的海龜殼綁在背上陪兒子在海里游來游去,他要讓只會泅水的天賦兒子曉得本身就是阿誰永久陪在他身邊游來游去的大海龜,兒子是永久不會孤孤傲單一小我的。這就是父愛,通俗深厚的父愛、含蓄的父愛、儉樸的父愛,忘我的父愛,父愛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