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奪冠觀後感彙編15篇

奪冠觀後感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1W 次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奪冠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奪冠觀後感彙編15篇

奪冠觀後感1

今天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奪冠》,這部電影主要講了關於中國女排的事情。

這裏面講了從郎平十八歲進去中國女排,然後經過她的教練和陪練的艱苦訓練,最後打贏了日本女排。在幾年後,郎平接受美國女排的邀請,成了美國女排的教練,和中國女排打比賽,而那些中國女排都是郎平以前的隊友,而現在成了對手。中國女排沒有打贏這場比賽,輸給了郎平帶領的美國女排,郎平也是跟自己過意不去,最後她不再是美國女排的教練,又成了中國女排的教練。

但是在後幾年裏,她們辛苦訓練了好幾年,基本上都是輸了比賽,她們有的人有好幾次想要退出女排,並且表示並不喜歡女排,比如說朱婷,她不是爲了自己而打排球的,而是爲了父母而打的,她也並不喜歡排球。但她們還是堅持下來了,她們打贏了世界冠軍——巴西。

在她們以前的訓練中,郎平從脖子往下都沒有一塊好的骨頭,這種女排精神,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讓我們學習。再後來,郎平帶着惠若琪,朱婷等人,去了她們以前訓練的地方,郎平的那句:“你不用成爲我,你只需要成爲你自己。”讓我印象深刻,但郎平說對了,每個人就是說做人就是要做自己,不必要成爲別人,做事也一樣,只爲自己做,不爲別人做。

在《奪冠》裏,體現出了中國女排的精神,郎平有六十歲的心,卻有八十歲的身體,從脖子往下沒有一塊骨頭是好的。還有在郎平以前訓練的地方,新一代女排也去了,但因爲朱婷沒有喊出來,而且說她想成爲郎平,之後郎平因爲她們因爲沒有底氣,讓她們在一個球場上睡一晚。但他們當時的陪練也過來了,他讓她們把球往牆上扔,這樣會增加底氣,那一晚,她們想明白了。

《奪冠》這部電影就是說了堅持不懈的,越發努力的,拼搏向上的女排精神,她們常說:“拼一次,在不拼就沒機會了。”其中還有要球不要命的。這就是女排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的女排精神。

奪冠觀後感2

電影不是歷史,這部電影更不是紀錄片,記者懷着一些細節必然有藝術加工的心理踏進首映禮現場,然而驚人的歷史重現依然讓人感人肺腑,那纔是屬於我們全體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記者和不少青年球迷說起當年漳州訓練基地竹棚下的艱苦訓練,他們甚至懷疑記者話語的真實性。直到這部影片首映,老女排們的艱苦訓練再現,不少年輕人都感嘆道:“這是真的嗎!天呀!”當初上世紀70年代,老女排就是在泥地裏訓練,在粗糙的木地板場地上進行防守訓練,姑娘們身上有不少血水,還紮上了倒刺,訓練完畢,大家相互拔刺,包紮傷口,這是真實的歷史。

當然,如郎平所說,單靠精神不可能贏球,實力基礎、刻苦訓練和指揮佈陣,都是必不可少的獲勝因素。但是,在即將進入決賽圈的隊伍中,中國女排實力並無絕對優勢,隊員陣容還曾飽受質疑,能夠一路戰勝強手奪冠,臨場的那種精氣神,就顯得非常重要。敢於勝利、永不放棄、團隊協作,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女排精神。而這種精神,在今天並不過時。

女排精神首先是一劑清醒劑:既然上了賽場,目標就要盯着第一,就要敢於勝利。很多人都感覺到,近段時間的比賽無論是運動員還是觀衆,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甚至有人說是歷史性的轉折:對金牌看得沒有那麼重了,不再盯着獎牌榜“金金計較”;評價一個運動員,也不再只繫於一次比賽輸贏。甚至有人說,運動員的一句話、一個表情都“勝過一萬枚金牌”。

我們當然理解,後者只是一種修辭手法,是出於對錦標主義、唯金牌論的逆反。不再金牌至上、運動員更加個性多元,也是一個國家自信成熟的表現。但是,由“唯金主義”到“金牌並不重要”,好像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不唯金牌不等於不要爭金牌,寬容失敗不等於寬容怯懦、懈怠。

這畢竟是國際賽事,不想爭第一,就沒必要去賽場,不全力爭取勝利,是對對手和隊友的不尊重,也是對奧運精神的褻瀆。女排的奪冠之路並不輕鬆,一波三折驚心動魄。但要知道,在奧運這個頂尖賽場,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得第一。孤獨求敗如中國乒乓球隊,主教練劉國樑也說自己如履薄冰、夜不能寐。那些雖敗猶榮的傳奇,都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已經竭盡全力。

奪冠觀後感3

影片《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在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的歷史,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

1、深受歡迎·女排精神

儘管由於疫情原因,讓《奪冠》從春節檔變成國慶檔,但大家對《奪冠》的熱情絲毫不減。臨近上映,該影片的討論度更是變得越來越高。而在上映之後,也是迎來了口碑和票房上不錯的收穫。

究其原因,還是因爲《奪冠》記錄了中國女排近40年的風雨征程,重現了振奮幾代國人的女排精神。

2、時代主旋律

《奪冠》所展現的女排精神是時代的主旋律,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影響了幾代人積極投身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當中。《奪冠》所展現的女排精神不僅成爲了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更成爲整個民族銳意進取,昂首前進的精神動力。在21世紀的今天,《奪冠》所展現的女排精神仍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

在經歷了嚴格而又殘酷的訓練以後,女排終於在短時間內突飛猛進。1981年,女排在日本奪得了第一個世界盃冠軍,此後一發不可收拾,不斷在國際賽場上取得好成績,開創了女排五連冠的偉業。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女排臥薪嚐膽、發憤圖強,一度在世界範圍內戰無不勝。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發展離不開《奪冠》所展現的女排精神,是她們用“團結奮鬥,頑強拼搏,勇攀高峯”的精神鼓舞了整整一代人.

3、精神力量

《奪冠》所展現的女排精神是無私奉獻、勝不驕敗不餒、腳踏實地一步步去實現的精神;是愛國主義精神,是對國家、榮譽的一種責任感,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終代代相傳,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爲我們在新徵程上奮進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奪冠觀後感4

昨天看了《奪冠》這部電影,故事梗概也都很熟悉,講的是中國女排奪冠的故事,原以爲就是一些打雞血的勵志劇,但看完後卻有不一樣體驗。

我原以爲女排精神就是竭盡全力拼搏後就贏了,但是這部劇鞏俐飾演的郎平很人性化,跟姑娘們說你們的生活不只是排球,你們也可以去談戀愛呀,聽到這些微微一驚,是哦,女排姑娘們也是情竇初開的別人家女孩,壓制人性只一味地練球,人的主觀能動性會很差,不會有很大的突破和成長。郎導一個個談心,每個回答調查問卷你喜不喜歡打排球,還真有一個姑娘說不喜歡,說要上大學,辭了就走了,這在六七十年代打排球都是政治任務,哪能說不幹就不幹呢,肯定上綱上線,被上級一頓批,但是慶幸我們的時代在進步,能接收郎平人性化管理;郎平問朱婷爲什麼打球,她說爲我爸媽,這也足夠誠實,電影現在這些事直接就播出來了,也是夠開明哦,郎平說朱婷你不打去廣東打工,人家嫌你個子太高,所以還是打球比較有價值,不斷鼓勵朱婷,讓她成爲她自己,而不是心中的郎平,姑娘們受到這些體貼和關懷,再進一步引導打球是爲了國際榮譽,也是爲了實現個人價值,姑娘們就通透了,不壓抑豁出去打;國際性的比賽到了現代除了需要戰術演練,對手的分析,大軍團作戰,還有這更重要的一環,就是人的內驅力的調動!

如果球員在之前那種很沉重的環境生存,即便是取得了成績,但對人的身心傷害也很大,年紀輕輕就生病死了,打球對於她們來講是壓抑人性的,大家只是往死裏幹,是一股邪氣!郎平洞察人性,不強迫她們去喜歡排球,先做心理疏通,因爲他現在帶領的隊員都是九零後,郎平把他們內心的關於排球的一個願望激發出來以後,他們自己心甘情願地去打,輕鬆的去打,爲傳承中國精神,心裏那個冠軍包袱放下了,快樂地去打球,享受打球過程,輕裝上陣,最終贏得20xx年巴西世界盃冠軍。

從這件事上我體驗到帶領團隊第一調整心態,大家做這件事情是爲什麼而做,而不是強迫大家去做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如果沒有對心理進行疏通,那個結果也不會理想,如果大家目標一致,心無掛礙的話,是一定會能成功的。

奪冠觀後感5

夜路遙遙,似乎總有幾顆星遙不可及;人生漫漫,似乎總有幾件事難如登天。遇到困難怎麼辦?《奪冠》這部電影給了我答案。

《奪冠》這部電影,主要記敘的是八十年代的中國女排第一次奪冠的過程,和里約奧運會奪冠的兩件事。影片真實記錄了兩代隊員訓練和比賽的情景,看後既讓人感動又讓人振奮。

看完《奪冠》後,有人和我談論時,提出了一個看法:“所謂女排精神,也就是贏了纔有的。如果輸了,還會有人去想女排精神嗎?”我沉思了一會,並不否認以成功論英雄是很簡單的。

但我認爲女排運動員們是首先堅持了多年的拼搏精神,後來才獲得勝利的。

八十年代,那個貧困的年代,中國的球員們沒有系統的訓練方法,沒有標準的訓練場地,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堅定不移地刻苦訓練,全身青一塊紫一塊,以鐵一般的堅強意志,戰勝了在各大賽事上175連冠的“東陽魔女”日本隊;即使那一年中國隊輸了,她們仍然會繼續努力的,他們的拼搏精神遲早都會換來勝利,他們的拼搏精神也一定會被國人所歌頌。

成爲世界冠軍,只是女排精神結出果實的那一刻,但我們更應該注重這個光輝成果之前漫長而曲折的過程。實際上一次次比賽的失利和受挫,我們的女排不屈不撓不放棄,在這個過程中,不論結果怎樣,我們更能看到真正的女排精神。

網絡上有一種看法,我表示支持。那就是精神力量必須有,但更要有實際行動。電影中的陳教授,曾指着牆上的球印對隊員們說:“在我們那個年代,什麼都沒有,但我們心中有這些球印。在你們現在,什麼都有,但你們問問自己,心中是不是少了這個?”

誠然,每個人都想贏,每個人都會努力,但是,努力得夠不夠?有沒有爲夢想付出足夠的努力,是三分鐘熱血之後就忘記了誓言,還是不改初心水滴石穿,這是每一個人都需要反思的。

面對艱苦的訓練,有人以沒有前途爲藉口退出了;有人以爲了命運不好,沒有機遇,被埋沒於平凡;有人腳踏實地,爲夢想灑下汗水,最終鋪成了通向成功的路,被世界銘記。

在人生的長路上,以女排精神爲指引,相信你我皆可成爲夢裏的摘星人。

奪冠觀後感6

上週,學校組織我們看了電影《奪冠》,很振奮人心。影片講述了中國女排在以郎平爲隊長的時代通過拼搏奮鬥奪得五連冠的好成績以及很多年以後郎平重返中國隊當主教練後帶領年輕一代再次奪得冠軍的經歷。

其中有幾個片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80年代,女排隊員們靠的是不怕苦,拼盡全力的精神在打球。而時代在變化,曾經的輝煌已成爲歷史,這批老隊員退役後新生力量未能有所突破甚至下降到第二、三梯隊,中國女排怎麼啦?這是國家體委一直在琢磨的事!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郎平指導的美國女排一舉奪得了世界冠軍,而中國女排在家門口卻無緣獎牌,這對於奧運會舉辦國中國而言滋味是不一般的,甚至有人還辱罵起郎平來!這是她的過錯嗎?郎平作爲一名職業教練,有權選擇她的職業生涯去向,但當國人都希望她回國帶領中國女排重振雄風時,她還是放棄了安穩的生活,毅然決然地回到了祖國。

可是,現在不比80年代了,郎平在國外當教練的這些年領教了很多新的技術,在帶隊的一段時間裏沒能出成績領導對她的帶教理念產生了懷疑,一度也陷入了低谷。要知道別的國家現如今已借用先進的計算機計算起對方的打球狀況。郎平教練不氣餒,她除了給隊員鼓勁打氣之外,還爲她們量身定製了崗位併發揮出她們的特長,讓隊員明白打球是爲了自己,打球也能顧及正常生活等掃除思想障礙後,大家的勁兒就更足了。在2016年裏約奧運會1/4決賽中對陣巴西隊,要知道巴西隊在當時是實力遠勝中國隊的,但是在隊員們的奮力拼搏與郎平教練的英明決策下。中國隊在連續落後的情況下拼命反擊,扳回了後幾局,最終成功奪冠。當賽場上響起中國國歌聲時,女排隊員們都落淚了,幾十年後中國女排又一次站上了最高領獎臺。

女排精神已成爲中國的象徵,唯有堅持不懈的努力與頑強拼搏的精神才能立於世界不敗之地。我也從影片中感受的了這一力量之大、之強。在學習上若也發揚這種不服輸不氣餒的精神,就一定能心想事成!

奪冠觀後感7

中國女排的歷史,是一條振奮幾代國民的奪冠之路,是爲中國崛起而拼搏的時代音。電影《奪冠》回溯從1981年至2016年中國女排激情歲月:80年代初百廢待興的中國,女排是激揚國人自信的拼搏之軍;祖國日新月異愈加強盛的如今,女排是彰顯強國風範的王者之師。《奪冠》是由中宣部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排國家隊領銜主演。

正如郎平教練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什麼是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要竭盡全力”。中國女排以實際行動踐行這句話,不到最後一秒絕不放棄,就算風浪再大也要勇往直前。如今,女排精神已經超越了體育範疇,它激勵着年輕人攻堅克難、敢於擔當。作爲年輕人,我們從女排精神學會了什麼?

觀看《奪冠》學會了堅持。無論輸贏都竭盡全力,在賽場上揮灑汗水,一分一分的先追趕再超越。這不僅是實力的展現,更是對對手的尊重。作爲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們會被瑣碎的事情煩擾,會因爲環境艱苦而不適應,會因爲工作毫無頭緒而想逃避,甚至在厭倦期產生時想要放棄。我們應學習女排的頑強精神,在逆境中磨練自己,積累經驗,提升能力,積少成多,腳踏實地將每一步走穩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有堅持下去,紮實幹好每一件事情,才能迎接勝利的曙光。

觀看《奪冠》學會了迎難而上。逆境中擡起頭迎接苦難,不服輸不氣餒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奧運賽場上遇到勁敵巴西隊,女排姑娘們沒有退縮,不慌不忙,堅持自己的戰術,一分一分的將比分拉回來最終實現逆襲。在工作中面對難題,我們應該勇於承擔,勇於擔責,將困難當作自己前行路上的一道坎兒。跨越這道坎兒,我們才能離終點更近一步。

觀看《奪冠》學會了團結。俗話說:“獨木不成林,獨身不成重”。中國女排之所以能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和個人的突出表現固然分不開,但更多的是團隊協作能力。只有女排姑娘們互相打配合,凝聚每一個人的力量,將個人水平發揮到極致,才能最終匯聚成巨大的合力,往勝利的方向大步邁進。

奪冠觀後感8

隨着20xx年國慶雙節來到,《奪冠》上映,人們蜂擁而至,搶着觀看。

影片一開頭呈現出1980年女排訓練場景。郎平的一句話令我深思:有時候鷹會摔倒,但是雞永遠也飛不到鷹那麼高。簡單一句話就告訴我們中國女排的目標是多麼高遠!

1980年大年初一。女排在與江蘇男排的較量中表現不理想。老女排教練白浪罰全體學員接30個好球才吃年夜飯,一位隊員被白浪罰到沒有力氣接球。當白浪提出誰來頂替她時,所有人都愣住了,只見年輕的郎平自告奮勇,在衆人加油鼓勵聲中以力竭的狀態接完30個好球,拼到讓所有人去吃年夜飯的機會。

這樣令人熱淚盈眶的場面還有很多!

中國女排衝出亞洲,走向世界,豪取五連冠,終於讓中國人民揚眉吐氣了一把。女排精神影響了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20xx年,中國女排雅典逆轉大局奪冠,八零後,九零後爲之一振。2016年至20xx年,女排再度奧運會並世界杯奪冠,朱婷接過郎平的接力棒,成爲新的領軍人物。

中國女排幾代人歷經浮沉再崛起的艱難歷程讓我百感交集。

最讓我心靈震撼的是在郎平組織新的女排國家隊出征前夕發調查表填寫:你熱愛排球嗎?新一代女排隊員有人沒填,也有人終於明白自己並不熱愛排球運動,申請走出國家隊,一路走了,並不回頭。“你們什麼都有了,但是你們的心裏沒有對排球的熱愛。”這是郎導對新一代女排現狀調查後得到的.結論。

即使是中國女排的精神代表也會有失去動力,忘記目標的時刻;在這人才濟濟的時代,我們有時也會很迷茫,所以就需要有一個目標來引導我們,支持我們前進。是郎導,讓女排姑娘找到自己的目標,向夢想靠攏;我們的生活中,是老師讓我們看清目標,不再跌跌撞撞,磕磕絆絆,更不至於癡癡地望着天賦強人,居高臨下而又無力迴天。

正是這種女排精神的傳承,讓新一代中國女排激發潛能,重新振作,不屈不撓,問鼎世界之冠,闖出一片天。

我們,在看完《奪冠》後能做些什麼呢?我問自己。

奪冠觀後感9

《奪冠》這部電影是以中國女排真實的奮鬥歷程爲背景,講述她們頑強拼搏,爲國爭光的生命交響。她們不是爲奪冠而奪冠,爲的是國家。

早些年,在那個科技興起的時代,我們科技還不夠發達,冠軍是被號稱魔女的日本隊壟斷的。爲了有一戰之力,教練開啓各種魔鬼般的訓練,而郎平則是祕密武器,練的最苦,走的最晚,這些正是能打敗日本隊,拿下冠軍的重要原因。

其中,觸動我最多的就是女排們那含着淚水,忍着疼,一次次的喊着再來。歷經無數次枯燥的重複練習,身上的一處處隱匿於隊服下的傷疤,一次次的選拔比賽,無不在考驗着她們。她們也會在訓練場哭,她們也會自卑,但在賽場上爲國爭光時,她們昂首挺胸。在臺上的她們,光鮮亮麗,誰又知姑娘們在貌美如花的年紀裏,被球打的渾身是傷,也只有她們中間懂得那些無盡的努力和失敗的灰暗的日子。但她們中間存在着一種精神,那是拼了命去做的不屈毅力,它不是因爲有希望纔去做,而是嘗試了纔會有困難成功的大無畏精神,這便是女排精神。流汗流血流淚不留遺憾不怕不躲不服永遠戰鬥。

因爲她們是強者,她們必須面對各種困難。她們也失利過,也遭受過質疑。社會輿論壓力是真的可怕,這很快讓我想起了我們的飛人劉翔。他也是我們曾經崇拜的運動員,他也曾是爲我們中國來帶榮譽的英雄,他的錦繡前程突然間就被抹殺了,一位英雄就此隕落......他沒有低檔住恐怖的輿論。而女排是幸運的,郎平的迴歸,力壓社會壓力,爲女排贏得了安穩。爲什麼她能有如此強大的力量?不正是她經過磨練,擁有絕對的實力和信心以及女排精神。

我們需要女排精神,青春的底色就是拼搏。就算是石頭,讓它在高處,它也能成爲星空。就算前面黑暗混沌,我也要奮力劃破,尋到那閃耀的星光。自從步入高中生活後,我早已失去了好成績給我帶來的光芒,在談笑的鴻儒中,我只是個白丁。我毫無動力,但女排精神喚回了我。如果現在不努力,難道老後徒傷悲嗎。青春就是要張揚,就是要狂,在有實力的條件下,就應該多學習,找到自己的價值,把困難拋過來的球,狠狠砸回去並驕傲的說:看,我也可以!

女排精神在他國興盛之時綻放,亦如黎明中的花朵。我們應手捧這花,傳遞這份芬芳。

奪冠觀後感10

今天,老師讓我們觀看了影片《奪冠》之後,使我明白了中國女排精神內深刻內涵。

《奪冠》再現了中國兩代女子排球運動員頑強拼搏,最終取得成功,奪得冠軍的故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們的第一代中國女子排球運動員在器械簡陋、條件艱苦的情況下,靠她們堅強的意志,頑強拼搏精神,拼命地進行訓練,終於衝出低谷,走出黑暗,榮獲五連冠、七連冠,成爲了世界體壇上的閃耀巨星。新的世紀,郎平帶領的第二代運動員們又團結一心,刻苦訓練,靠堅強的意志練就了過硬的本領,靠卓越的技藝戰勝了巴西排球隊,再次摘取世界桂冠。整個影片激動人心,深刻詮釋了頑強拼搏的中國女排精神。

影片一開始,就把我們拉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那時,中國女排一直不被世人看好。爲了在與日本球隊比賽時奪得冠軍,她們只得沒日沒夜地練,甚至大年初一也不歇息。負傷了,她們忍受傷痛;跌到了,她們再爬起來,從不喊累,從不叫苦;當她們被一個個快如閃電的排球打到在地時,當她們無法抵擋對手的攻勢時,她們從未放棄,反而越戰越勇,進行着魔鬼式訓練。最令我感動的是那些老隊員們練習排球時,硬是把堅硬而又平坦的球場地面練出了一個又一個坑,這是女排姐妹們日夜奮戰的烙印,這是中國女排頑強意志的體現!

新世紀伊始,中國女排又走向了一次低潮,無緣世界賽事。當中國第二代女排運動員在巴西參賽時,竟聽到讓我們捲鋪蓋走人的嘲笑。面對別人的譏諷和羞辱,中國女排忍辱負重,立誓拼搏。雖然,她們前幾場比賽接連失敗,但在與巴西隊淘汰賽中,她們不畏世界冠軍巴西隊的強勢進攻,沉着冷靜應對,打出了她們的最好水平。當中國國歌奏響的那一刻,我感到無比自豪,爲不屈不撓的中國女排精神自豪。

女排隊員們,她們用超強的戰鬥力,用頑強的團結拼搏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女排精神,將永遠引領着更多的追夢人奮起!

奪冠觀後感11

在10月1日國慶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我看了一部振奮人心的電影——《奪冠》。

這部電影描繪了中國女排拼搏奮鬥之路,講述了一代又代女排隊員從5連冠到低谷再到重返巔峯奪取冠軍得心路歷程。中國女排頑強的精神和驚人的技術令人敬佩。

她們精湛的排球技術體現在中國女排的主教練——郎平身上。她帶領中國隊打敗了一直很強大的巴西。她能準確的判斷對方運用了什麼樣的方法,並找出弱點進行攻擊。她巧妙用人,用一個從來沒有上過場的新人,獲得了意想不到的結果。她不僅技術高明,還很熱愛排球。因爲,她只有熱愛排球,熟悉技巧才能準確無誤的發現對方的弱點,巧妙用人。

中國女排不僅有實力,還有良好的精神。

她們肯吃苦耐勞,在原來要什麼沒什麼的情況下,沒有喊過一聲苦,她們靠着頑強的毅力和決心在對抗日本女排的時候多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應了她們“訓練基地”的牆上的一句話:“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她們還有團隊意識,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在原先人很少的情況下,爲了能讓隊友休息,有些人負傷,還咬緊牙關,繼續在比賽場上奔跑,跳躍,堅持到比賽結束。

中國女排有不畏強手的精神,當時中國女排在小組塞上以最後一名的成績進入淘汰賽。當她們得知對手是強大的巴西時,她們並不氣餒,更加頑強的練習,爲對抗巴西做充足的準備。在當時,我們中國女排和巴西根本不在同一個水平上,按理來說是不可能贏過巴西的。在來到賽場時,她們不因爲對手是強大的巴西而畏懼,她們越戰越勇,打敗了巴西,創下了一個驚人的奇蹟。

馬上就要召開三條運動會了,我希望我們班的女生大繩隊能像中國女排一樣團結一心、頑強拼搏、不畏強手。預祝女生大繩隊能在三跳運動會上取得好成績,成爲本屆三跳運動會的冠軍。

奪冠觀後感12

昨天,謝老師讓我們在班裏觀看《奪冠》之前就對這部電影略有耳聞,如今,在班裏同學共同觀看完,心裏深有感觸,決定用筆記錄下我內心的感觸。

整部電影大概講述了中國女排的這段艱辛史。此部電影我感觸最深的有兩段,一個是老女排在那狹小的空間裏練球,一個是老女排在日本奪冠的那一段:

1978年的女排,沒有足夠多的經費,只能在狹小的空間裏練,加上當時的中國十分落後,別的國家早已用計算機存儲了我們的信息,可以說是已經把我們摸的透透的了,而我們只能加強練習。但這並沒有打敗她們,教練把網升高15釐米,每一個人都在刻苦的練習,身上打的哪哪都是傷,牆上印着重重的球印,響亮的口號每天都充沛着整個訓練倉。捱到了和江蘇男排的比賽,江蘇男排和她們在世界盃上遇的對手體型都差不多,所以她們只要有打贏了這場比賽就說明她們有機會站在第一名的領獎臺上。郎乎最後一擊:扣球!她們贏了!但從這場比賽上看,她們的團結度還沒有上去,於是教練讓隊長防守30個球,疲憊的結束比賽後還要在加防守30個球,隊長就撐不住了,郎平衝上前把隊長替了下來,這一舉動讓教練又給她們加了15個球,周圍隊員喊出一聲聲加油,手與球相碰拆撞的聲音與鼓勵聲加在一起,這個場面感動了不少人。

終於踏上去往日本的飛機這也意味着離比賽不遠…時光飛逝,在電影裏轉瞬間便到了比賽的時候,場上僅有的幾面中國紅旗在拼命的爲她們吶喊加油。但開局不利,雖然沒有被日本吊打,但日本的防守強的就像一隻“打不死的小強。”看着日本在不停加分,我的心也跟着吊了起來。最終四場下來日本以2:2,雖然打平,但日本更勝一籌,現這種局勢,再加上接應的位置沒人,扭轉局面算是很難了,教練把她們叫在一起,對她們說,你們要知道自己代表的是什麼。這句話讓她們剎那間燃起鬥志,摔倒了不怕,再爬起來,以超強的實力瞬間碾壓日本隊,最後中國奪冠!

整部電影下來,我真的很佩服她們的女排精神,羨慕她們那種就算被困難擊倒也不怕的精神,我要向她們學習

奪冠觀後感13

女排主教練郎平曾這樣說“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不會贏,也要竭盡全力。是你一路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然眼中堅定。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這樣的“女排精神”,你又“get”到幾分呢?

在“長風破浪會有時”中挖掘“carry全場”潛力。仍然記得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在決賽中,在比分落後的情況下,靠着一分一分的爭取,艱難地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也是那一年,我認識了“中國女排”這支隊伍。這條漫長的路途中,中國女排,拼搏過,奮鬥過。淚水無數次揮灑在奧林匹克賽場,每次都有不同的味道,每次都有不同的意義與價值,但是她們的信念始終如一,那就是努力去贏,小至個人,大到國家,每個人都有“carry全場”的潛力,都需要這種不服輸、努力去贏的韌勁,這就是成功的鋪路石。

在“豪情萬丈衝雲霄”中揮灑“捨我其誰”熱血。時至今日,站在新的歷史潮流之上,中國社會不再需要一場比賽的勝利來證明自己。然而,“女排精神”卻值得讓每一位中國人鼓勵和稱讚,哪怕前面是萬丈深淵,也要放手一搏、縱身一躍,這種“捨我其誰”的頑強拼搏精神,放到每一個人身上都是值得學習的。有句話說得好,如果女排不拼搏,她們將失去女排精神;如果女排不拼搏,她們也將丟失了心氣;如果女排不拼搏,她們也不會獲得世界冠軍。如果我們不拼搏,縱然豪情萬丈,也無濟於事。

在“衆人拾柴火焰高”中練就“風雨同舟”本領。一支優秀的團隊,得益於每一位隊員。“木桶效應”衆人皆知,只有各補短板,團隊的實力才能超常發揮,“中國女排”就是這樣一支隊伍,各司其職,風雨同舟。主教練郎平說,“每一次比賽,我們的目標都是升國旗,奏國歌!”正是爲這個共同的目標,中國女排將團隊合作的“洪荒之力”發揮得淋漓盡致,“朗婷組合”演繹一次又一次的佳話,“暖心朱婷上線”暫停間隙爲隊友擦汗,也讓人心頭一陣溫暖。

從“女排精神”到我們每一個平凡的人,成功的定義也許略有不同,但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唯有拼搏,方能致遠。

奪冠觀後感14

星期天晚上,我們觀看了一部電影——《奪冠》,看完這部電影,我的心靈有很大的震撼。

女排運動員們整日都在體育館訓練,她們不懼艱難、不怕吃苦的精神讓人敬佩。牆壁上,是她們用排球擊打出來的裂縫,這可見她們所用的功夫之深。替補隊員們也不休息,一直在用雙手對着牆拍球,她們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一直激勵着我,使我不再怯懦、放棄。

還有,女排隊員們之所以能夠打敗日本隊,是她們團結一心,勢氣澎湃,一舉拿下日本隊。隊員們手捧獎盃,場上的觀衆唱起國歌,看着那鮮豔的五星紅旗升起,我心中感到無比自豪,並且早已熱淚盈眶。

我們應該學習她們不因爲挫折而放棄,要一直堅持下去,這樣纔會取得成功。也正是這些堅韌不拔的品質使她們與日本隊的比賽場上,不氣餒,不放棄。迎來了中國史上第一次五連冠,這是一場臨危不懼、一錘定音的比賽,也更是一場蕩氣迴腸的戰爭。

看到她們即使受傷也要堅持,看到她們即使痛苦也不放棄,看到她們別人都嘲笑她們,也不忘初心,她們這種精神不是人人都有,卻人人都應該有。

這讓我不禁想到今年的疫情,有一羣白衣天使在一線奮戰,我想問:“誰願意死呢?”答案肯定是:誰都不願意死。但是白衣天使卻在一線殊死搏鬥。因爲她們知道自己肩負着國家的使命,不能失去這份使命。

中國女排驕傲過,挫折過,最後又勇敢的站起來,他們承載着時代賦予的重任。她們承載的是時代的重任,更是國家的責任。

喚醒大國夢想。因排球而生,爲榮譽而戰。一把鐵郎頭,一個大傳奇,這即將奪冠所在。

祖國是最溫馨的港灣,不管我們走多遠,始終魂牽夢縈的還是生我養我的家園故土。我在這裏萌芽,我們在這裏成長,我們的根已深深紮在這片土地,此生無悔入華夏!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通過觀看《奪冠》,我明白了要敢於鬥爭,不向命運低頭,堅持不懈,這樣纔會走向成功。正如巴金所說:“理想不拋棄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們會沐浴在理想的光輝之中。”

奪冠觀後感15

“我們是中國人,我們代表中華民族,這場球如果拿不下來的話,你們後悔一輩子。”電影院中,小孩子們不再竊竊私語,所有人都緊盯着面前閃爍的熒屏,屏息斂聲。

“中國隊獲得了世界盃冠軍!她們成功了!”電影院依然安靜,但我從身邊人急促的呼吸聲中可以聽出他們內心的激動。我也心潮澎湃,如果不是在電影院裏,我真想站起來鼓掌,大聲爲女排喝彩。看到隊員勝利,主教練默然不動,眼眶卻悄悄溼潤,更是令屏幕前的我也鼻子一酸。

但是在欣喜後,我心中卻有一絲淡淡的擔憂。影片中一句話恰可以說出其根源所在:他們不可能打一輩子球的。哪怕獲得了奧運會冠軍,一個運動員又有幾個四年?等度過了短短的黃金年華,後面漫長的人生又該如何面對呢。不是所有隊員都可以像郎平說的一樣成爲主教練、真正爲體育獻出一生,大多數隊員都是在年齡變大、體能下降後便退休,無人問津。

從“流血不流淚,掉皮不掉隊”這句口號中蘊含着堅持不懈的高尚精神,但也能看出運動員們訓練多麼艱苦。當把自己最珍貴的青春時光都花在訓練上,不顧其他領域與知識,等到年紀大後無法參加體育,落得一身病痛,也沒有其他事物可供消遣,是多麼無聊與痛苦啊。當然,我不瞭解真正的體育機制,這只是我的猜想而已;國家也一定會給運動員們補貼與慰問。只是奠定精神世界基礎的那幾年,一旦錯過就再也無法彌補吧。

令我感到無比驚喜的是,郎平後來說的話解決了我內心的擔心。——“今天就練到這吧,休息,去談戀愛吧。……我希望你們是完整的人。”熱愛體育是一生的事,但訓練與比賽不是;體育是事業,是決心,是追求,但不是整個人生。

我喜歡《奪冠》這部電影,不僅僅因爲它緊湊的故事情節與節奏、精美真實的畫面,更是因爲它讓我深一步懂得了體育的真諦——不是贏不贏的包袱,而是純真的快樂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