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熱門】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熱門】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唐山大地震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

一天晚上,爸爸對我和媽媽說:“今天,我們看馮小剛夫婦共同導演的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唐山大地震》,這是一部很好的電影,十分催人淚下!爸爸打開了迅雷看看播放器,點了一下《唐山大地震》,電影就放了起來。

唐山大地震是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慘的一頁,由於唐山的各類設施都很落後,所以唐山幾乎被移爲了平地,所以單單是死亡人數就已經達到了24。2萬人,二十四萬兩千人啊,是幾十萬父母成年累月的心血啊,在這短短几十秒時間內就化爲烏有了,無情的大地,讓成千上萬個家庭支離破碎,讓成千上萬個人變爲孤兒,無依無靠,浪跡天涯……

在地震的時候,一位父親不願讓母親犧牲,隻身跑進倒塌的樓房去救孩子,卻被一塊掉下來的大石板砸死了,就這樣,元妮失去了丈夫。元妮在石頭上絕望的哭,元妮對着天大喊:“老天爺,你這個……!”這幾個字的背後,都是元妮滿腔的憤怒。

後來元妮得知姐弟倆還活着,但是都被壓在一塊石板的兩端,不管是撬哪一端,總有人會被作爲支點,而被壓住,存活的可能性就大大減少了許多。救援人員問元妮:“到底要救誰?只能選一個。”俗話說得好:手心手背都是肉。面對着痛苦的抉擇,元妮哪一個都不願放棄,苦苦哀求道:“都救,求求你們了,都要救!”這句話表明了元妮是非常愛他的兒女。但最終只能就一個,選擇一個便意味着放棄另一個,萬般無奈之下,元妮艱難的從牙縫裏擠出三個字:“救——弟弟”說完嗚嗚地哭了起來,是呀,元妮是覺得弟弟生存的可能性大,不然誰會願意放棄自己的親骨肉啊。姐姐清清楚楚的聽到了這句話,眼淚,慢慢的從她的臉頰上淌了下來。

後來,姐姐大難不死,在拉屍體的車上醒了過來。被一對好心的警察夫婦收養了。

轉眼間,大地震已經過了32年,姐姐和弟弟也早已長大成人,在這32年裏,對於女兒的愧疚也折磨了元妮32年。元妮天天燒紙錢,搬到了新家以後就天天一邊燒紙錢,一邊唸叨說住哪兒了,在哪條街,哪條巷子,怎麼走,怎麼走,元妮天天自責愧對於女兒。而姐姐因爲憎恨母親當年不救她,32年終不願回唐山認親。

後來,發生了汶川大地震,姐姐和幹成一番事業並且帶着員工的弟弟不約而同地參加了抗震救災活動,無意中聽到弟弟和別人聊起了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之後,姐弟相認,一同回家看望年邁的老母親。元妮看到女兒回來了,高興得不知所措,淚流滿面。姐姐卻沉着臉像個木頭人,也許還在憎恨母親。

元妮端着一個盆子,裏面放着幾個又大又紅的西紅柿,說:“看,媽媽沒騙你吧,是媽媽對不起你。”姐姐沒想到母親在她小時候許下的諾言,至今不忘,又得知母親每次買的小學課本,也有自己的一份,終於淚如涌泉。

但如果真正要我們放棄一個親人,才能體會到什麼事痛苦的抉擇無論他(她)對你是好或是不好。

看了這部電影,我知道了人的生命是多麼的脆弱。這部電影觸動着每一個人的心絃,地震是多麼的無情,我現在生活是多麼的美好,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身邊的任何一位親人,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2

媽媽總說,出生在我們這個年代最幸福了,要吃的有吃的;要穿的有穿的;還有姥姥疼爺爺愛。以前,我總是不以爲然,嘴上雖不說,但心裏可不服。出生在我們這年代,學習壓力有多重啊,直到有一次,我看了《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我才明白,我有多麼幸福……

1976年7月28日 唐山

李元妮一家是唐山人,他們生活挺寬裕的。有一兒一女,聰明可愛,生活得很幸福。直到有一天……

“轟隆隆”一聲雷想打破了唐山夜晚的寧靜,天空毫無徵兆的紫了下來。這時,正在卡車後備箱的李元妮和她丈夫大強嚇了一跳,地面開始搖晃。“是地震!”他們死裏逃生,眼睜睜的看着孩子被埋在石頭底下。

最後,就連她丈夫也爲救她而失去生命。到處都是血,觸目驚心。李元妮到這最後一點希望,在亂石堆裏尋找自己的兒女。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找到了他們。

接着是李元妮的咆哮聲,小登猜想是母親在刨土。

“大姐,沒用的,這孩子是壓在水泥板下的,只能那傢伙撬,刨是刨不開的。”

又是一陣紛亂的腳步聲,有人說傢伙來了,大姐你讓開。幾聲叮噹之後,又停了下來。有一個聲音結結巴巴的說,這塊水泥板,撬了這頭,就、就往那頭倒。

隨着孩子的聲音越來越小,李元妮一下子懵了。四周是死一樣的沉寂。一塊水泥板,兩個孩子,一個是壓在這頭的女兒小登;一個是壓在那頭的兒子小達。

“大姐,你再不說,兩個都沒了。”

在似乎無限延長的沉默之後,李元妮開口道“救弟弟。”

小登絕望了,只覺得有人在她腦殼上砸了一錘。醒來時,只見旁邊躺了無數屍體,血流成河。

這重男輕女的想法讓我很是氣憤,“爲什麼我們女性在數年前的地位會如此低下?”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後來,我去問了爺爺,爺爺告訴我:“在那個年代的女人不過是一件男人的附屬品,爲人類傳宗接代的工具。”爺爺還說:“在古代,婦女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納妾制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

不過呢,現在的社會制度沒以前那麼封建了,萬事都是“女士優先”。

這句話在現實中也有了很好的表現。有一次,我在車站等公交車。車一來,我們就按順序上車。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孕婦。上了車,我才發現車上根本沒座位,售票員對大家說:“請大家給孕婦讓座,謝謝。”許多人多站起來主動讓位,讓我明白了現代人的美德。

幾年後。

小達長成了帥小夥,但他的一隻手臂在地震中截肢了。沒考上大學的他,無所事事,決定離開唐山,去外面闖一番。小登被一對軍方夫婦收養,她依照自己的志願,報考了醫校。

眨眼間,又是很多年後。

由於發生了汶川大地震,方達和方登都去救援,兩個見面並相認了。這時方登才明白了,她的親生母親也很無奈。

活下來只是開始。是的,當面臨災難時,人們倒下去的方式,都是大同小異的。可天災過去之後,每一個人站起來的方式,卻是千姿百態的。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3

之前被電影的宣傳片所吸引,一直想一睹爲快。終於懷着平靜的心情端坐在電腦前,開始欣賞馮導的這又一力作。本以爲心已冷漠許久的自己,不會爲之動容,可惜沒能堅持到20分鐘,我的心便崩潰了。真後悔沒有聽別人的勸告,準備點紙巾。

當藍光閃過,大地開始顫抖。災難和痛苦便開始了,殘垣斷壁下,石塊瓦礫前,一條條曾經鮮活的生命瞬間都失去了溫度,失去了表情變得冰冷,淒厲的哭喊撕心裂肺。灰塵火光雨水混合的空間,讓人感到緊張不安,災難面前人們顯得那麼卑微和弱小。生者所承受的壓力和悲痛達到極點,最後匯成元妮的一聲吶喊,“老天爺你個王八蛋”。元妮在失去丈夫的同時又面臨一次艱難的抉擇,救兒還是救女。兒女都是心頭肉,但是人在一定特定的環境下,只能做出一個捨去的抉擇,其實無論她做什麼樣的決定,作爲母親的她都會爲此決定負疚一生的。以至於多年後無論兒子怎麼勸說她都不肯離開一直居住的地方,年年燒紙年年告訴丈夫和女兒回家咋走咋走,好讓丈夫和女兒能找到回家的路。她用生命來守候一個永恆的信念,用一生的時間來守候丈夫和女兒,在原地等待。

人生最大的痛莫過於生離死別,賺取了不少人眼淚的是母子分別那幕。看着兒子上車後,元妮依舊望着遠去的車影不肯離去,彎曲的身軀,迷離的眼神,,失去了丈夫女兒,現在唯一的親人兒子也被奶奶接走了,她的精神支柱在慢慢垮塌,她的心又一次墜入深淵,生的唯一希望也好似在慢慢破滅,終於在方達姑姑的勸說下,奶奶留下了方達,兒子向着元妮的方向跑來,一聲心底的呼喚“達”,讓人感受到了那種無法割捨的親情,我也是再次爲之動容。

姐姐方達在樓板下聽到母親放棄救她的抉擇後,喊了一聲媽媽,臉上留下淚水,這在她幼小的心靈上埋下了怨恨的種子,以至於長大成人後一直未曾去尋找過母親和弟弟,震後方登奇蹟般的從屍體堆裏爬了起來,茫然的不知所向,這段經歷造就了她固執偏拗內向的性格,一直不曾忘記永遠的刻骨銘心,懷着怨恨她憂鬱的生活了許多年,打不開的心結,其實就是夢中的呼喚,媽媽我沒死,終於在32年後和弟弟巧遇,又回到了夢中熟悉的家,一家人團聚,是悲是喜?母親的一跪,是32年的愧疚和負累,女兒的一跪是悔恨的一跪。母親32年來日夜惦念,恨女兒不早些回家團圓,媽媽沒有騙女兒,西紅柿給你洗乾淨了。

最後一幕全家團圓,做女兒的真正看到了母親內心的愛,墓室下那可愛的書包,那一本本的課本都是母親的淚水。

其實劇中還有很多可以圈點的人和事,無需再贅述,再談幾點缺憾,只代表個人觀點,此劇以唐山大地震爲名感覺嚎頭太大,元妮一家的不幸遭遇只是千千萬萬地震災難中同胞的一例,最後的地震場面無非只是爲了讓姐弟相認,有些脫節和牽強,再就是有一段毛主席逝世的場面與劇情好像不相干。總之在這個經濟日益膨脹的商業社會,到處充斥着欺騙謊言,無處不在的銅臭氣飄揚,兄弟反目成仇,父子對峙公堂,爲金錢大動干戈的比比皆是,爲權爲名爲利出賣人格出賣自我的隨處可見,希望此劇能給現在人們的心靈以洗滌,珍惜生命,珍惜親情,不要等到失去了的時候才知道珍貴,呼喚真誠,呼喚和諧,希望好人一生平安!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4

電影《唐山大地震》每看一次,心靈被洗禮一次。雖然只有兩個小時,但留給我的卻是對生命珍愛、對生活熱愛的無盡思考。

閉目深思,《唐山大地震》中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故事情節告訴我們,要堅守精神上的高地,要在事業上不懈奮鬥,更要懂得感恩和回報社會。

影片主人公元妮在那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中,失去了丈夫,女兒生死下落不明,只留下了失去左臂的兒子方達。地震後,當她的婆婆千里迢迢來唐山,含淚要把她們母子倆接到山東時,元妮沒有答應,因爲她放不下被地震奪去生命的丈夫和下落不明的女兒,她要堅守着這塊承載着她精神之魂的地方,哪怕面臨着災後生活的重重困難和精神上的創傷折磨;當她的兒子當上公司老總,有車有房有家有子,接她到杭州安度晚年時,她謝絕了兒子的"孝心".就連兒子在唐山給她買套樓房,她也沒有同意。她對兒子說他的"爸爸"和"姐姐"還在唐山,要給親人永遠"留着門";當鄰居中年男人向她表達情感時,她拒絕了。伴着掛在牆上的丈夫和女兒的遺像,她堅韌地生活着,就是在這種歲月漫長的錐心思念中,讓我們看到了元妮身上那種精神上的執著堅守和親情的忠誠捍衛。

經歷了這場天崩地裂的大災難,活着的人們對生活的熱愛體現在唐山新家園的恢復重建上,更體現在了人們對事業的頑強拼搏和不懈奮鬥上。失去左胳膊的方達起初對生活有些悲觀,但每當他回想起地震那天他和同胞胎的姐姐壓在同一塊水泥板下,母親無奈地選擇救他而放棄姐姐時,他都暗下決心不讓媽媽失望。於是,他選擇了到外地打工經商。從艱難地蹬騎三輪車接送車站旅客開始,一步一步奮鬥,最後成爲了一家藥材公司的老總,可謂事業成功。而他死裏逃生的姐姐方登在經歷大學退學的挫折後,仍然對事業執著追求,誠實做人,認真做事,後移居加拿大,過上了富裕的生活。災難餘生的姐弟倆,雖然人生歷程不同,但都昭示和告訴我們同一個道理:只有拼搏奮鬥才能創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大災有大愛,大愛感天地。曾被地震嚴重創傷的人們不僅對生活無限熱愛,而且更充盈着"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感恩情懷。影片跨度到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5.12"汶川大地震後,弟弟方達第一時間組織公司員工成立醫療救助分隊前往災區救援,無償提供急需藥材。姐姐方登在加拿大得知汶川發生大地震後,當即從國外飛回祖國,參加救災行動。姐弟倆都經歷了唐山大地震的巨大災難,親眼目睹了災難帶給人們生死離別的人間悲傷,奮戰災區挽救生命是她們姐弟倆人生最高的追求,是她們精神上的一次戰役,更是她們書寫感恩社會回報社會的至美畫卷。懂得感恩,學會回報,是中華傳統美德的不朽之魂。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大片,更是一部勵志片、一部教育片。

《唐山大地震》帶給我們的是地震災難的強烈震撼,留給我們的是對精神的執著,對事業的奮鬥,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德的弘揚。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5

觀看《唐山大地震》淚水幾乎沒有間斷地浸泡雙眼,以至於走出影院時我的雙眼紅腫乾澀,只能佩戴太陽眼鏡遮擋。而影片引發內心的波濤,洶涌澎湃,卻無法阻擋。我很衝動地想寫點什麼,謹此表達對堅守家園的人們由衷地敬仰!

元妮是整部影片的主線,貫穿整部影片,她對親人的哀思和守候作爲情節的軸心,把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故事串聯在一起。作爲一個深愛丈夫的妻子和一個視子如命的母親,大災難後三十多年的艱苦歲月中,她在最平凡最普通的底層生活中用不倦不悔的愛去堅守一個破碎的家庭,用一顆“已經碎成渣兒”的心去對抗生活,對愛情頑強執着,對親情傾心維護,對磨難舉重若輕。她也有作爲學生家長被老師訓斥的狼狽,也經歷過下崗失業,無處安身的恐慌,還有溫情男人相約人生的美意,但這些都無法改變她內心的堅持。她還是朝朝暮暮地守候在老房子裏,還是年復一年的焚紙告靈,她疲憊淡定的眼神在無數個瞬間摧垮我的情感堤壩。

這部影片我一口氣看了三遍,每次看到元妮被丈夫一把甩在身後,看着丈夫葬身於坍塌的大樓中,悽慘的呼喊丈夫的名字時,每次看到她望着遠去的長途汽車上殘疾的兒子對她揮手,而她幾乎要趔趄癱倒時,每次看到她與失散的女兒相見,雙膝跪地時,我都會被她精湛的表演感動落淚。這部影片感人之處太多了,元妮的愛樸素平凡,但我卻感到驚天動地!愛要多麼深厚純正才能經得起歲月的侵蝕;愛人要如何相知,才能穿越冥靈,成爲最強勢的支撐!無情的歲月一點一滴把她鐫刻成了一座神女峯!我喜歡這樣的手法,愛情在親情的演繹中昇華,親情在愛情的輝映下唯美。我覺得這個人物塑造的很好,形象很飽滿,有深度,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相比於母親的形象,我覺得一對兒女就顯得有點單薄了。劇情對他們結局的安排都不錯,一個是大老闆,一個遠嫁美洲,都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好生活。也許導演正是想借此來表達災後人民能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樣的主題,但是劇情的設計讓我有媚俗的疑心。首先,劇情對他們的安排超越了時代。一個棄學打工,一個未婚先孕,我覺得在80年代都不具有典型性。我更希望看到兩兄妹在如母親一般平凡的生活中,精神層面得到提升,能夠更平和安詳地去對待人事,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幸福的含義。我覺得這是災後兒女最大的成功和財富,而不是金錢和享受。其次,對兩個孩子性格的成長缺少細節。我相信磨難是一種財富,這份財富在他們成長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發揮作用,但是我對此沒有什麼印象。女兒的表演有些生硬,讓人厭煩。這兩點降低了影片的藝術價值,或許也是我心中的一個遺憾。

當然,在這種歷史的題材中注入現代的因素,通過兒女的成長來展現時代的變化是個非常好的想法。比如把他們的相見安排在汶川地震中就非常巧妙。如果兒女們的生活更能貼近生活,我想影片或許會更加精彩。總之,在商業片大當其道的年代,能拍出這樣的影片已經很不錯了,這個影片值得一看。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6

那場殘酷的大地震曾牽動了無數人的心。唐山大地震,這五個可怕的字眼,僅僅是在短暫的幾秒鐘裏,一個繁榮而平靜的城市就灰飛煙滅,成了一片渺無聲息的廢墟。雖然我並沒有親生經歷,但仍然令我極爲震撼。

李元妮說;沒了,才知道什麼叫沒了!

我總是自以爲,是一個行將成年的人,其實在我生活過的短短19年光陰中,我可以說是毫無閱歷,至少,我總是不懂得珍惜的含義,而這部電影卻第一次讓我懂得,珍惜擁有小盆裏的蔬菜,魚缸裏的熱帶魚,恩愛的夫妻,和睦而快樂的家庭,一切美好的事,都可以隨着大地小小的抖動一次身體而成爲過眼雲煙,在這一切都成爲過去後,我們可以指責老天的不公,痛惜失去的一切,可是在這一切牢牢握在我們手中時,我們可曾如此地珍視他們?

李元妮在片頭給過女兒一個承諾,“明天,媽再給你買西紅柿。”明天,一個多麼平凡的字眼,我們的口中不也是有很多明天嗎?——“今天太忙了,明天再回家看父母。” “今天累了,明天再做這些題。” “孩子,明天我再陪你玩。”,有時,我們確實是因爲太累了,太忙了,把事情暫擱到了明天,可有時,我們是否是在“明天”真正解決了這些事,我們也許在明天來臨時,以另一個理由將事情推到了更遙遠的明天,然而我們可曾想過,我們其實就像是那隻“明天再壘窩”的小猴子,今日復明日,直到有一天被突如其來的大雨澆個猝不及防。

而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的,恰恰便是這個道理。人生就像一棵秋天的大樹,看似枝繁葉茂,充實繁密,然而秋風一打,樹上的葉子便隨風飄零了,往往這時,我們才意識到,我們還沒有來得及,仔細看一看,我們身邊熟悉的事物,因爲這些事物,我們往往太過熟悉,熟悉到我們總是天真的以爲,他們永遠都會陪在我們身邊,不會消失,然而在災難面前,人類永遠是卑微而猝不及防的,自然界一點小小的變動,上帝一個小小的玩笑,都會讓我們失去很多,往往這時,我們才知道失去事物的珍貴,因爲沒了,我們才知道什麼叫沒了。

很多人總是恐懼着世界末日的到來,然而恐懼又有何益,我們既然無力對抗自然,還不如好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多學一些知識,多陪陪父母孩子。我們不是聖人神仙,不可能解決人生中每一個未了心願,但我們至少可以,多珍惜一下身邊的一切,不要等到一切都沒了,才知道什麼叫沒了。當然,“唐山大地震”帶給我的震撼也遠不止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臉也沒有露的滿身淤泥的解放軍叔叔們,也是同樣值得我們尊敬的,他們在抗震救災的過程中,有的傷了,有的還奉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卻沒有一個人發出怨聲,都是無比堅強的衝上前去,與大自然勇敢地搏鬥!自然災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難預料的,但只要所有人一條心,就一定能戰勝困難,贏得勝利!

這使我想到了一句宣傳語:災難只會讓我們更加團結,團結必定使我們戰勝災難!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7

一直不敢看這部影片,害怕眼淚止氾濫成一片狼藉。可是還是看了,好奇那一份感動。

天空紫了,房子塌了,人死了,家散了。

一切的一切,在沒有預告的瞬間發生了。厚重的灰塵瀰漫在1976年的唐山,可是流淌着的血卻依舊那麼刺眼。血肉模糊的場面,能夠撕扯的不只有經受了那一場磨難的唐山人。漫城的呼救聲,漫城的哭喊,漫城的生命掙扎在死亡的邊緣。

突然覺得生命真的好脆弱,在天災人禍面前。記得影片裏面有一句臺詞“小震不用跑,大震你也跑不了。”是啊,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即使無奈,即使悲慟,但還是絕望的走向生命的終點。方登的幸運不是每個人都有的,而當時如那位可憐的母親心中的痛,肯定是每個唐山人不得不承受的。一場地震,把母親的心都震碎了,碎的跟渣一樣,32年一直守着廢墟過日子。倒的房子都蓋起來了,可多少人心裏的房子沒再蓋起來過。不是不想,不是懦弱,不是無能,是真的沒機會了,那些曾經的笑臉已經不在了。唐山如此,汶川如此……正在經歷着或者已經經歷過亦或者會經歷沉重悲傷的地方的所有人哪怕是動物植物亦是如此。所以,請現在活着的所有人,所有動物和植物,都好好珍惜這一刻。因爲你該慶幸,這一刻你還活着。這一刻即使你的心情是陰天,但是你還有機會選擇。即使每一分每一秒你都在走向生命的盡頭,但是你可以主宰你的道路,康莊大道還是羊腸小路,你有選擇的權利。選擇美好的明天,明天的路在今天,今天的路在腳下。好好的走好每一步,珍惜現在這一刻,對所有看了這篇觀後感的和沒有看的人說,也是對寫下這些感受的自己說。因爲你還活着。

真的由衷的感嘆經受磨難卻依舊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的偉大。沒有經歷過,所以我不敢妄加評論說我能明白你們心裏的感受。是的,我沒資格,因爲我沒經歷過。而且也確實,我能明白的沒有你們需要承受的九牛中的一毛。是什麼支持着你們重建你們的家園,即使是在物質上,即使或許你們心裏的家園沒機會再重建了。但是你們做到了,你們向世界上所有的人宣告,你們沒有在悲傷面前尋死覓活,你們依舊站在地球的某一方熱土上。內心的強大,我頂禮膜拜。每一個活着的懦夫,當你們爲生活感到心煩氣躁的時候,請學習一下他們強大的內心吧。謝謝你們,告誡我更加堅強的生活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

《唐山大地震》再次重現了1976年絕望的唐山。即使那已經是歷史,哪怕現在的唐山已經浴火重生,但是我們是否能夠從影片中得到警醒。我們是否能讓1976年發生大唐山的那撕心裂肺的一幕幕減少上演的機會。全球的.氣候溫室效應還在繼續,大冰架依舊在慢慢的融化,海平面在慢慢的上升,俄羅斯的森林火災還沒熄滅,巴基斯坦的洪水還沒退卻,甘肅也在泥石流的悲劇中掙扎……很多人都在感慨,現在的天氣變得越來越異常,夏天熱的不再像記憶力的夏天,冬天失去了冬天的味道。可是人們忘記問自己,這一刻,你是否正在做一些讓地球變的面目全非的事,你是否還是在爲創造20××做自己的貢獻。守護身邊的每一份綠色。

我想我的好奇是正確的吧,因爲我體味了這一份感受。

謝謝《唐山大地震》。

不敢說我一定會走好未來的每一步,但是我會更努力的珍惜這一刻。因爲我活着。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8

擁有過億票房的《唐山大地震》在我的精心安排下慢慢扎進我的心裏,心口很疼很疼,真的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我無法想像一個母親可以如此的偉大,我無法接受惡劣事件對小孩造成的陰影,我一直都不明白原來“沒了,就什麼都沒了!”。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毀滅了所有人的夢,毀滅了所有人的希望。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哭喊,一雙雙佈滿血漬的雙手,一灘灘暗紅暗紅的血水和一座座名實存亡的廢墟,每個畫面都深深的刺痛着我的眼球,扎得我無法呼吸。

也許是電視劇看多的緣故,總以爲所有的故事都會像肥皂劇那樣長、枯燥而無聊。因此總感到《唐山大地震》的畫面轉換得有點快,故事敘述的太含蓄。當然,你可以認爲它所表達的主題不是在故事情節,但我的潛意識裏電影向人所展現的東西都是通過某一故事情節所表達出來的,有時甚至只是一個鏡頭或者故事主人公的某一個不經意間的表情。這部劇中省略的東西太多太多了,有些東西的加入或許可以讓它更完美,更有吸引力。馮導的這部電影是根據張翎的《餘震》而改編的,有些東西自己修改了,有了自己的風格卻沒了原著的韻味。張翎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海外作家,寫過很多書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出版。在寫《餘震》的時候她正準備飛往國外,途中看到有關《唐山大地震》的報導,被擊中了,她感覺到了“痛”。“痛”往往是她寫作的動力和靈感的源泉。

痛!我確實是感覺到了痛。很多人告訴我,她是怎樣痛徹心扉,是怎樣的淚流滿面,而我的痛卻是這樣的零散。每當我想深深投入一種情感時,畫面總是剪輯的太快,還來不及投入就已遠離。有人跟我說她是哭着看完整部電影的,我覺得有點誇張,我只是間歇性的流過幾次淚,間歇性的被感動過幾次。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方登終於放下仇恨回家與元妮相見的那一幕,我徹底的被擊中了,徹底被感染了,心不由自主的抽搐。徐帆大概是演員中的極品吧,不然怎可將一個母親詮釋的如此完美?把一個母親的緊張與不安,迫切和興奮,自責和罪惡感,一句“登,你到底是從哪冒出來的啊?”,一個下跪的動作,表現的淋漓盡致,讓我們感到元妮就活在我們身邊,活在我們心裏。整個電影中最鮮明的就是元妮這個人物形象了,它如一把鋒利的小刀,深深的在我們的心裏劃了一道,無法癒合。終於體會到一個好的演員是不需要很多表面花俏的,她的一顰一足都無不在無時無刻的表演的真諦了!我聽說,影片在拍攝時,是沒有後面的背景的,演員們都是在空白的背景下表現地震來臨時的恐慌和撕心裂肺的哭喊的,這就非常考驗演員們的實力了。然,他們都出色的完成了。雖然採用3D拍出來的效果有點假,但與整部戲比較起來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畢竟我們沒有真正經歷過七六年唐山大地震。

方登的“登”同“燈”的音相同,大概就是爲回家的路上照上的一盞明燈吧!用我們的愛心,爲那些受難的同胞們點亮回家的燈,生生世世,不離不棄!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9

昨日是電影《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我與家人朋友有幸觀看了此片,感覺震撼頗大,《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後感。我是唐山人,經歷過那場地震災難(當時我八週歲,剛上小學二年級)。下面就以唐山一個普通百姓的角度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最讓人感動的是大災大難面前的親情!徐帆飾演的母親和張國強實驗的父親(以下省略簡稱母親、父親)在災難發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無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種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員演繹得絲絲入扣,絲毫看不出他們是在表演!在父親搶救孩子無果遇難後,面對"救姐姐還是救弟弟",母親最後做出的痛苦抉擇過程,被徐帆演繹得真實、感人!那是多麼痛苦的選擇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爲母親,任何一個人都很難抉擇,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擇啊!震後奶奶、姑姑來唐山要帶方達回濟南,面臨骨肉分離,母親的無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對母親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愛之情!

二是真實反映了人民軍隊的抗震救災中的巨大貢獻和犧牲,觀後感《《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後感》。無論是唐山還是汶川,解放軍永遠衝在救災最前線,從分體現出人民軍隊戰爭時期是人民和平的保護神,災難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護神!

三是養父母給予方凳真實真摯的愛。陳道明、陳瑾飾演的養父、養母給了小方登第二次,應該說是第三次生命,對待方凳視如己出,培養她長大成人考入大學,特別是陳道明將養父對養女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愛同樣很感人!

四是電影中對愛情的表現處理恰到好處,非常到位。父親捨生忘死推開母親闖入搖搖欲墜的樓房,在充分體現父愛的同時也表現出父親對母親的愛;母親三十多年孤守所表達的對父親的摯愛!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對這部電影的拍攝談點個人觀點。這部電影屬於大製作、大手筆,拍的非常震撼,陳道明、徐帆等演員表演非常真實,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來上這麼一部電影,希望能讓同胞們有些心靈上的震撼,也希望對年輕人的觀念有所改變。美中不足的是該部電影有植入廣告的嫌疑,可能是劍南春酒廠和工商銀行贊助的緣故吧!另外在歷史背景細節上把握不太準確,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陳道明實驗的養父佩戴上校軍銜就不符合實際,我軍是在1988年菜實行軍銜制的。當然這只是這部電影的美玉之瑕,總的來說電影很震撼、真實。

再者唐山大地震時當時交通不發達,只有軍隊能進去,基本是唐山人自己扒自己,最後死了24萬人。在汶川地震的時候,全國都動員起來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直升機飛進來了,挖掘機進來了,全國各地的志願者都來了。時代不同了!唐山的觀衆看完以後是感動,甚至感恩!所以人有一顆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回報恩人!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0

無論是在網上、報刊上、人們的談話中都對《唐山大地震》讚不絕口,說是“23秒的地震,32年的思念和痛苦。”

昨天晚上,我、媽媽、外婆,乘着老爸的車子去電影院,一路上老媽說“這部電影非常地傷感情。”老爸開玩笑地說:“把這些餐巾紙帶去,免得我們家醒醒哭得慘。”我說:“放心吧,我不會哭得很慘的。”老媽說:“不用擔心,那裏有餐巾紙發的。”外婆說:“我們家醒醒看《金剛》時最後被那隻大猩猩感動得流了許多淚,不知這次會怎樣?”我說:“這次肯定不會的。”

車到電影院,我提前調整了心態,變得開開心心的,蹦蹦跳跳地向前走着,看到了《唐山大地震》的電影廣告,上面畫着的是一個小女孩站在一堆屍體上,四處張望着,眼神裏充滿着迷茫和痛苦。我們來到影院裏,剛坐好電影就開始播放了。

電影播放的是1967年7月26日晚上,唐山出現了地震的預兆,昆蟲、蛇都爬出來拼命地逃,雞飛狗跳,連池塘裏的魚都要蹦出來逃生了,一會地光出現了,接着就發生了短短的23秒大地震,一霎那間,房屋成片成片地倒下,道路成塊成塊地塌陷,還在睡覺來不及逃生的人被石頭壓在廢墟下,跳樓逃生的人許多被砸死,哭叫聲、呼喊聲、呻吟聲響成一片,只有少數人倖存下來。這短短的23秒就使唐山變成一座埋葬了二十多萬生靈的廢墟,死氣沉沉,慘不忍睹。

有一位母親爲了拯救孩子,在廢墟里用手不停地挖着石頭,砸傷的手臂上不停地流着鮮血,突然,工人們發現了她的女兒和兒子,問她救哪個,她說道:“兩個都救,兩個都救!”那位工人說:“只能救一個。”因爲救姐姐會壓死弟弟,救弟弟會壓死姐姐。這苦澀的選擇,令這位母親十分痛苦,最後媽媽狠下心來說道“救弟弟。”這幾個字讓姐姐方登原來在用石頭敲擊地面的聲音突然停了下來,眼裏閃動着淚花,這個場景真令人心酸。過了一會弟弟被救出來了,可是那位母親還在哭,大聲斥責老天爺“你混蛋!”工人們勸母親快帶着孩子去醫療站,否則兩個孩子一個都得不到。母親絕望地把姐姐的“屍體”抱出來放在她爸爸的屍身邊。過了一會下起了滂沱大雨,從死亡邊緣醒過來的方登爬起來,看了看四周,發現全部都是屍體,她一個人走出這個地方,她站在門口,望着走來走去的軍人,希望有一個人能收留她,一個軍人走過來問她:“小朋友,你的父母呢?”她搖了搖頭,那位軍人便把她收養了。

32年過去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姐姐和弟弟都來到了抗震救災現場。在一次偶然的時候,姐弟倆相聚了,弟弟談起了唐山大地震和姐姐被壓在一塊石頭底下只能救一個人的事,這才使姐弟倆相認。到了最後,母女相聚的場面更是非常感人,坐在我身邊的大姐姐在那裏偷偷地抹眼淚,我也是不停地在抽泣着。在這間廳裏有不少人在抽泣,有的還大聲地哭了出來,因爲他們的心被絞痛了,我也深深地感觸到了這廠地震的悲慘和這部電影的感染力。我深深地體會到:因爲我們只有一個家園,所以要好好珍惜它。我們一定要爲祖國繁榮富強作出應有的貢獻,不要讓大自然重演這痛苦和悲慘的一幕。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1

記得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學校組織看電影《焦裕祿》,看完之後要每個同學寫一份觀後感,我很痛苦的找來各種電影雜誌開始抄襲,這個被迫式的“觀後感”讓我爲之記憶至今。沒想到近20年後的午夜12點,我卻爲了曾經爲之不願、不削的事情而趴在電腦上奮筆疾書,只想把心中之事一泄千里。如此濃墨重彩的鋪陳,其實只爲了想告訴大家——“這次我是真的動了情”。

一部好電影往往是譭譽參半,世上之事有人喜歡,自然也就有人討厭。在我看來,其原因是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其情感心路歷程自然也就形形色色,無得有同了。而正是這形形色色,也就讓每個人感情的頻率和觸點有所差異,因此同一件事情有的人可以波瀾不驚,有的人卻波濤澎湃了。

《唐山大地震》——一看片名給人的感覺又是一部政治題材的激勵人們衆志成城,堅毅不拔對抗苦難的勵志電影,油然而生的叛逆牴觸情緒也讓我一開始就給電影評上了負分。不是說我對地震遇難同胞缺乏同情,也不是對抗震救災不屑一顧冷眼旁觀,而是認爲用這種題材賺人眼淚博取資本,實爲厭惡。電影的開場一如所想——震前毫無預計生活場景描寫,震時耗資巨大的特效情景,然而就在這時,我心中那平靜的湖水被一個“選擇”激起了浪花(各位看官聽好,我被激起的不是“漣漪”,而是“浪花”):一個是兒子,一個是女兒,兩個只能救一個,做爲母親如何選擇?有着極強求生意志的姐姐,雖然被壓在石板下面,卻不停用石塊敲擊地面告訴別人她還活着,當聽到媽媽說:“救弟弟”這時候她的手開始無力了。不是死亡的恐懼,而是被放棄的痛苦。當我們還沒來得及去解讀這母親的選擇的時候,兩個人都已被帶出了廢墟,媽媽不是抱着被救出的兒子尋求救援,而是緊緊抱着被認爲壓死的女兒哭喊着:“對不起”!

劇情開始向着與我初衷所想背道而馳的方向發展。女兒並沒有死,被好心人收養之後她開始了新的生活,而在她後來的30多年中,她沒有再提地震及之前的任何事情,然而生活的各種小事不經意間透露了這場地震對她整個心靈及人生觀的影響。亦如最後她所說的:“不是因爲我忘記,而是因爲我無法忘記。”

在5。12汶川地震的救援過程當中,她以第三者的角度體會了一位母親無奈痛苦的抉擇之後,她理解了母親,後來與母親相認,毫無意外的猜到了劇情會是母親向她跪地道歉,然而畫面展現在眼前之後,我並沒有因爲對劇情的預估而使內心打上預防針,心潮的澎湃仍然像巨石沉湖般高漲起來。

整部電影讓我感受到的不是對生命的頑強抗爭,而是大仁不仁的痛苦放棄;讓我看到的不是罹難者的慘痛遭遇,而是對經歷者一生不可磨滅心裏烙印;讓我深深體會災難帶來的不僅僅無情的死亡,更是揹負感情所帶來的一輩子的痛苦。在此,我要向馮小剛及所有演員深深鞠一躬,因爲我的心靈得到了震撼,也向在災難中死去和活着的人鞠一躬,希望我們都不要再經歷如斯的痛苦!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2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有三點我有三點感觸:傷痛、親情、希望。一種只有災區人民才能體會那傷痛,知道親情的可貴,但電影給了我們希望。

傷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多少人爲了工作不順心、感情不如意、生活的不愉快而想不開,去做一些損害自己、傷害他人的事情,但在這裏面有多少人的傷痛能與唐山人所受的傷痛相比呢?

唐山人不但瞬間沒了工作,有些還面臨着肢體的殘廢,失去正常工作的基本條件;我們擁有着工作,擁有着能正常工作的基本條件,工作中的小小不順心我們更應該勇敢的去面對,因爲這確實是我們人生中一件小事情。

唐山人看着自己的至親至愛在自己面前死去,已無法對自己所愛的人彌補了,他們的遺憾可是一輩子的;我們都是活着的人,在追求感情時應該勇敢的跨出第一步,對方的愛我們應該更加的珍惜,雙方的缺點我們應該寬容一點,我想這樣一切的不如意將會海闊天空的,一切的遺憾將會消失。

唐山人的家園在短短23秒的地震中移爲平地了,他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沒有了。目前的我們至少還有個完完整整的家,不愉快的事情就當作是生活的調味劑吧,酸甜苦辣我們都不怕,起碼我們的主菜——家園還在吧!

親情——在影片中,母親在生命的選擇題前選擇了弟弟而放棄了姐姐,這是作爲一位母親多麼無奈的選擇,裏面經歷了母親多少次的掙扎啊,這是需要如此大的勇氣作出的選擇啊!我想,每一位父母都深愛着自己的子女,都會把無私的愛給予自己的孩子。哪位母親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失去寶貴的生命。也許父母做的決定不一定都是正確的,也許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無數次和對自己嚴格要求的父母爭吵時,會懷疑自己是否是他們親生的!甚至在青春期的叛逆階段,想過離家出走,想過斷絕父子(女)關係。但是,不論我們如何不理解我們的父母。我們的父母最後都會寬容和原諒我們。

“弟弟能活着,多好!”這也許是方登明白了真相,理解了真相之後,真正成長的開始。也許從那以後,她才懂得了“親人”的含義和分量。親人,終究是親人。互相付出,互相關愛。共享天倫,共赴患難。並肩前行,同生共死。我想,這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記得的。

希望——《唐山大地震》表現了人在災難面前的脆弱,同時也關注了災後人們如何釋懷並擺脫心靈的枷鎖。最後脆弱的人民在各界的關愛下站起來了,沒什麼困難可以難到我們,我們堅信團結就是力量,關愛可以克服一切;從唐山到汶川方登理解了自己的父母,心靈的枷鎖也解開了,我想世界上本沒有鎖,只要我們敞開心菲,換位思考,寬以待人,一切的枷鎖將爲我們打開。因此通過唐山人的跌倒與站起來這個過程當中,我想世界還是充滿着希望的,這麼大的一個困難面前我們都可以站起來,那還有什麼可以怕的呢!

當然,“唐山大地震”帶給我的震撼也遠不止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臉也沒有露的滿身淤泥的解放軍叔叔們,也是同樣值得我們尊敬的,他們在抗震救災的過程中,有的傷了,有的還奉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卻沒有一個人發出怨聲,都是無比堅強的衝上前去,與大自然勇敢地搏鬥!自然災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難預料的,但只要所有人一條心,就一定能戰勝困難,贏得勝利!

這使我想到了一句宣傳語:災難只會讓我們更加團結,團結必定使我們戰勝災難!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3

暑假裏,我看了馮小剛導演的鉅作《唐山大地震》,這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電影。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災難片,實際上講述了一個親情和震後倖存者治癒心靈創傷的感人故事。影片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主角——李元妮,23秒的地震,讓一個幸福的女人瞬間失去了丈夫。之後,她還要被迫作出一個艱難的選擇:女兒和兒子,只能救一個。手心手背都是肉,她該怎麼辦?最終,她選擇了兒子,讓這位痛不欲生的母親揹負了32年的心靈枷鎖。

1976年,唐山,卡車司機方大強和妻子李元妮、龍鳳胎兒女方登、方達過着平凡幸福的生活。7月28日凌晨,隨着“轟隆隆”的一聲,災難降臨了,唐山發生大地震了。方大強意識到危險正向他們靠近,連忙拉起妻子跳下大卡車,朝方登、方達熟睡的小屋跑去。正當快接近房子時,一輛大吊車壓了下來,方大強推開李元妮,他們躲過了這一劫。這時年僅七歲的方登在窗口大聲喊着:“媽,快來,媽,快救我……”元妮不顧一切地想衝進去救女兒和兒子,方大強把元妮往後一推,自己衝了進去。可是來不及了,房屋倒塌了下來,方大強被壓在廢墟下,再也沒有醒過來。短暫的23秒,使唐山夷爲平地,使24萬人遇難,使無數個家庭支離破碎。震後,元妮瘋了似的在廢墟中尋找她的兩個孩子。可是,方登和方達同時被一塊石板壓在兩邊。撬這頭,那頭得壓死,撬那頭,這頭得壓死。救援隊告訴元妮兩個中只能救一個,可元妮始終堅持兩個都得救。在其他地方喊救人的時候,救援隊準備離開時,元妮無奈地說:“救弟弟。”當方登聽到母親說出這三個字時,她絕望了,心中的憎恨油然而生。李元妮悲痛欲絕地抱着方達向唐山醫院跑去。突然,下起了磅礴大雨,大雨把在死亡邊線的方登拉了回來,一對好心的解放軍夫婦收養了她。:

轉眼間,32年過去了,汶川地震來襲,方達和遠在加拿大的方登不約而同地來到汶川救援。方登在一個被壓在石板下的女孩身邊舉着吊瓶,女孩的母親看着痛苦的女兒雙腿被壓在沉重的石板下,在得知情況很危險的時候,用顫抖而堅定的語氣說:“截肢。”方登猛然擡頭看着那位母親,救援人員加以勸說,可那位母親說:“我知道,那是我女兒的腿,沒腿咋樣,我也知道。以後,要恨,就讓她恨我吧。”當救援人員給女孩截完肢後,那位母親發瘋似的尖叫着:“腿!我女兒的腿!我要我女兒的腿!我要我女兒的腿!”方登死死地抱住她,看到的是一個母親的痛苦,同時也想起了在唐山大地震時,母親的抉擇。終於理解了當初母親的苦心,原諒了母親。後來姐弟相認,一家人終於團聚了。

雖然災難無情,但是我相信只要人間有愛,世界就有希望。只要有一絲陽光,明天的種子就會發芽,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讓我們一起好好珍惜這個家園,好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4

昨晚看了《唐山大地震》,一夜沒有睡好,眼前總是浮現電影裏的場景!

《唐山大地震》講述了一個“23秒、32年”、一個家庭悲歡離合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場7.8級大地震將唐山在23秒之內變成一片廢墟。地震發生時,姐姐方登和弟弟方達被壓在一塊水泥板下,母親元妮面對的卻是隻能救一個的痛苦選擇(任何一個母親做出這樣的選擇都會崩潰),被母親放棄的小登,在奇蹟般生還並被解放軍收養的32年間,對母親當初的選擇一直不能釋懷,而她的母親同樣在失去丈夫和女兒的巨大陰霾中,苦行僧般生活了32年。32年後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們去修補~~~~~

我哭了幾次已經記不清了,裏面的每一次哭,都有不一樣的情緒醞釀,不是爲哭而哭,而是細膩體味某種苦楚後,發自內心的真切痛感。比如方達要被奶奶帶走,媽媽目送汽車漸遠,流下了無助的淚水,兒子跑回來後抱着唯一的骨肉痛苦失聲時;比如小登的養父大吼:“這些年你去了哪裏”後的嚎哭;比如小登與母親重逢時的欲哭無淚以及後來在墓地的那次痛哭

幾乎所有的哭戲都在精準把握人物命運的脈搏以及觀衆的淚腺後,自然而然宣泄而出,讓人感同身受。

劇中媽媽元妮斷然拒絕追求者,而堅守着自己的愛情觀:誰能拿命來對我好?甚至放棄了搬進樓房的機會,一直住在小平房裏,怕老公和女兒的魂兒回來找不到家。也許只有經歷了那樣的生死場景纔會有刻骨銘心的愛,纔會甘願從一而終。震後的家園幾年間就建好了,而且越來越好,而經歷了地震的人們心靈的重建卻需要幾十年甚至一生,心靈的重創都難以癒合!

由於時間背景,影片中許多的道具看了都特別有感覺:冰棍是用紙包着的、冰棍箱子是當年我媽媽用過的那種、暖壺、茶缸子、電風扇、縫紉機、自行車、自行車把上掛着的籃子(是用包裝條編的)~~~~~~把思緒帶回到了童年!同事hh說:走出電影院馬上給在老家的父母打了電話,突然之間特別想念他們。我想,可能很多朋友都會有同感,親人永遠是親人,家,永遠是你疲憊時停泊的港灣!就像劇中母親元妮常說的一句話:沒了,才知道什麼是真沒了!23秒可以改變一切,要珍惜現有的幸福,不要給自己留有遺憾!

在近幾年裏,自然災害不斷髮生,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和今年發生的青海玉樹大地震,馮小剛此時拍攝《唐山大地震》具有時代意義,使我們對自然災害的殘酷性和破壞性,有了深刻的認識。能激勵更多的同胞以各種方式去抗震救災,不僅是劇中身在加拿大的小登,不僅是經歷過地震而倖存的唐山救援隊,更多的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儘自己所能,奉獻愛心、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一次,電影結束了,觀衆寂靜的離開,面對最後一個鏡頭:20多萬逝者名字的紀念碑,我相信大家都會陷入自己的沉思,——活着 真好!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5

有了觀前,即有觀後。好萊塢的災難或親情片看多了,偶看國產的,特別不適應。

塢片是上帝保佑、個人英雄、普世價值、大氣迴腸;國片則家長裏短、鬱悶糾結、悽慘悲號、天憐地憫。

臂如影片大兵雷恩,如按中式思維,母親二個兒子戰死沙場,強烈訴求第三個兒子回家,絕不過份;估計故事線索,圍繞母親,繞來繞去,繞得母親成了聖人。觀後,畫面淡出,記憶模糊……

塢片卻不然,大戰烏雲下,只有母親一個孤獨背影。大兵拯救過程,漸進展示人性光芒,將一隊個人人情,溶入普世人性。觀後,畫面淡入,回味無窮……

不過,馮導的《唐》,在大災背景下,親情展示,跌宕起伏,張馳有度;不想流淚,幾無可能。影院裏的哽咽聲,此起彼伏,足見馮氏言情功力。有了事前的防潮準備,博主的眼框,依然溼潤了五回……

本博主將國產的電影,與時俱進地分成三大類:

一類曰主導片。主要導演的意思。臂如由馮、張、陳等玩的,頭戴五代主力光環,且擁有億元俱樂部顯赫生世的…片子;

二類曰爛片。爛片的基本定義是:經爛媒大肆鼓譟,蛤蟆成了天鵝,野雞變成鳳凰,且一不小心,陷入影場,之間大跌眼鏡,虛擲光陰;之後不停自責花錢花得特怨枉的…片子;

三類曰埋汰片。中國一年片子產量三、四百,你瞅過幾部?估摸着零頭前面的,要麼被審沒了,要麼在影院裏孤苦零丁、被慌忙撒架的…片子……

至於一本正經學究似地按主旋律、按類型、按題材等等分類,實在是俗不可耐。中國的片子,與中國的足球有得一拼!在一幫爛腳拐腿的堅實基礎上,再去研討踢球的戰略高地,戰術低窪?實在是勞而無功,枉費心機!

話雖粗陋,卻絕無對《唐》不恭的意思。首先,《唐》是一類主導片。在國內的視野裏,對馮導演,我還是要恭維的;其次,在一類裏比劃,仍算靈光一閃,上乘之作,且是多年少見的言情片。

《唐》片感人,仍有硬傷。情節的突兀或極端,也就算了。反正三十多年的時空跨度,濃縮在二小時內,難免瑕疵。戲劇衝突,張弓拔弩,欲射還止,奔向激烈,也算必然。沒必要火眼金睛,挑刺審渣,明察秋毫。天災人亡面前,顯得不太厚道。

不過,中國電影裏,戲劇表演的濃重痕跡,仍是通病,值得議論一番。

國內的演藝圈,出自電影學院、中戲、上戲的居多。戲劇舞臺表演功底殷實,且受前輩老輩教誨,流毒甚深,爲害至今。

舞臺表演,直面觀衆,需場景製造,氣氛烘托,聲情並茂,誇張搞怪等等,皆是正道;電影表演,間接面對觀衆,需蒙太剪接,自然流暢,生活口語,有鏡無鏡,有語無語,纔是正途。

國內電影演員,能稱道的,皆是本色演員,葛優就是!真正大師級的,還沒找到。臂如好萊塢的霍夫曼,演老演少演女人,神形皆備,真假難辨,如火純青,大師級的!湯姆.漢克斯,英雄亦可,傻瓜亦象,衆口皆碑,大師級的!……羣星璀璨,舉不枚舉!

國產電影能夠走出去的,稀稀拉拉,鳳毛麟角。《唐》片劇臺表演雖濃,仍應歸入鳳毛之列。能否走出去?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震動世界影壇的:香港拳腳功夫片,外加一個李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