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集合15篇)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集合15篇)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1

影片中的拉加,他把改變家庭貧窮的命運像是賭注一樣全押在學習上,過度的緊張成爲了他內心強大的壓力,使得他沒有辦法真正展開自己的生命智慧。也沒有辦法真正學進他要學的東西,他的焦點全部聚在了壓力上,反而忽略了“安住在當下”的學習。

拉加這個人物角色,在現代人中佔的比例其實是最大的,很多人都是以要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而去學習,實際上這樣的學習結局只能走向平庸。

蘭徹也是出身卑微,但是他的整個生命過程卻有着不同的精彩,這與拉加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所以,當內在對生命本身意義的領悟有所欠缺,無法通透的領悟時,所帶來的不同程度的障礙,會讓我們在學習中產生困惑,迷惘,設定錯誤的學習目標。

真正的學習,是借學習而領悟生命智慧的,因爲每一個知識背後都有它的智慧。

所以學習本身如果不以開啓智慧爲目標,只是爲了滿足生活生存的需要的話,那這種學習往往帶來的是痛苦,是糾結,甚至帶來的是災難。

再來看男主蘭徹,和法罕不同,他從小就酷愛機械,到皇家工程學院學習工程學,他是在做着自己喜歡的事,因爲熱愛而做出的選擇,使蘭徹可以突破命運的種種障礙,不僅成爲學校第一名,而且還獲得了被校長認爲是象徵榮耀的太空筆。

“熱愛”,使蘭徹生髮出內在的智慧,並引領他走出了與衆不同的人生道路。

一個人,可以通過“熱愛”進入自己的內在,找到自己生命中能夠共振的人事物,這個時候,他就是在不斷的驗證內在的具足圓滿。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2

這是我第一次對電影做一個發自內心的觀後感,內心被深深地打動了。看着俗不可耐的電影名字——《三傻大鬧寶萊塢》,原本對它沒有抱很大的期望,只是吸引我是它的影評高達9。9分,從衆和好奇的心理促使我來一窺究竟。

寶萊塢的電影通常是音樂片。幾乎所有影片中都至少有一段唱歌跳舞的場面。要說的印度電影叫<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毫不意外的擁有唱歌跳舞的場面。“七分共鳴、三分感動、一分搞笑”的電影竟然不能用“十分制”來打分了。以嬉鬧的行爲抵抗印度的填鴨式的教育,不禁有了幾分此刻我們讀書的無思考的獲得學位,很有啓發性。主人公的口頭禪“一切順利”鼓舞了朋友,不是因爲這句話能夠解決困難,而是因爲記住這句話並不斷的告訴自我要有勇氣應對一切。

影片中的哲理與友誼只有自我才能悟出,片子中讓我體會到什麼叫喜極而泣,沒有半點壓抑感卻讓人看後懂得去體會和回味人生哲理,不僅僅僅是教育的思考,還有父母、朋友、甚至成功。我們不是爲了成功而競爭嗎?我們追求高分、追求名次,學完後連最基本的動手操作都不會,試問如何學以致用,影片中在搶救莫娜生小寶寶而快速的動手自制所要用的工具。主人公蘭徹爲了朋友的滑稽事情讓我們在樂中思考什麼是朋友?最後的結局自我去看看就明白: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

劇情開始就是覺得搞笑但是越來越覺得這原先是一部這麼與我心靈接近的片子。這篇片子定位是喜劇,好像不太準確,個人覺得定位喜劇有點淡化其中的深刻好處,劇情片更像作爲在中國教育體系下成長的我們80後,是會對此片產生強烈共鳴的。特此推薦。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3

星期五那天,老師給我們看了“三傻大鬧寶萊塢”。觀看了這部電影之後,讓我的感觸很深,看完這部電影后想到的第一句話就是:“分數真的有那麼地重要嘛,就因爲畢業後領的那一張寫了墨水的紙、領一本破本子,就讓那麼多人承受着他們還撐不起來的壓力嘛?”

也許,一個學生的成就可以襯托出一個學校的教育。但是,你們有沒想過一個成就的學生背後又有多少個學生因壓力過於沉重而倒下,一個家庭的改變和富裕都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這樣只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沒有順利的畢業,拿到那一本破本子或是領一張寫了墨水的紙,自己的家庭就沒辦法過上好日子,只會使他們盲目的去讀書,墮落在壓力之中,體會不到世界的幸福,沒有時間去體會朋友之間的快樂,輕鬆的去過一天。

學習上的第一併不能代表你什麼,如果你不能把它用在實踐中,只是一個死讀書的人,把一切的定義都背了下來又有什麼用呢?也許就像蘭砌說的一樣,在學習上,你們都陷入了瘋狂的比賽中,就算你是第一,這種方式有什麼用?你的知識會增長嗎?不會,增長的只有壓力。這裏是大學,不是高壓鍋。即使馬戲團的獅子也會因爲鞭打而學會坐在椅子上。但你們會說這是訓練得好,而不是教育得好”。蘭砌他不會因爲學習而過分的去理解或是背,他善於在生活中實踐,探索他需要的知識。

從電影中我認識到。在學習上不要太過分的壓迫自己,篡奪自己的快樂,父母不要給自己的孩子太多的期望與壓力。在生活上我們要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時間,老師也不要給學生太多的壓迫力,這隻會使一個個學生在沉重的壓力中倒下。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4

告訴自己,一切都好。

現在再也看不見放學後趴在地上打彈珠的孩子們,看不見孩子們跳房子……因爲現在家長都要求孩子們,好好學習,考一個高分,完全不考慮孩子們的壓力。今天看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就體現了學生的巨大壓力。

影片中有三個兄弟,一個叫法爾漢,他的夢想是成爲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師,但他的父親想讓他成爲一名工程師,他只能順從;還有一個叫拉朱,他們家庭非常貧困,但是他們家中唯一的希望,她總是擔心,明天以至於他總是無法過好當下;最後一個是藍澈,他熱愛學習,但他不像別人一樣,他學習只求學會,而不是像機器人一樣,只死記硬背課本上的知識。

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我們真正能做到像蘭徹一樣的人,又有幾個呢?隨着時代的飛速發展,社會競爭力越來越強,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父母們卻不知,孩子們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大。

如今的各所大學,通通都只看分數。一些學校和老師爲了提高升學率,不斷向學生施加壓力,因爲這些老師和家長有一個很好的理由:學生有了壓力就有了前進的動力。但是學生也只是個孩子,讓他們去承受,連大人都不一定承受的了的壓力,他們沒有辦法,只能選擇輕生,這就造成了我們身邊一幅幅悲慘的畫面。

雖然我們身邊並沒有太多這樣的事例,可如果我們只向影片中的“消音器”一樣,對於新知識只會死記硬背,那麼學習效率就不畏那麼學習效率就不會高。可如果像拉朱一樣,我們也不可能成功,有時只擔心遠方,卻忘了避開腳底下的坑,也不會成功。只有像蘭徹一樣,真心熱愛學習,用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不能因爲一點點事就放棄,我們應該記住蘭徹的話:“你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5

可以說,不一樣的世界,一樣的父母,每個國家的父母,都不遺餘力的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提供最好的學習環境,如影片中法罕的父親,唯一的空調也要裝在兒子的房間,拉賈的家庭,即使一貧如洗,也要讓兒子讀最好的大學;買學區房,如北京海淀,如上一篇推文介紹的《起跑線》;請家校;上補習班……可是,家長們付出了這麼多,有沒有想過自己到底在追求什麼?我們要把孩子教育成什麼樣子?孩子真正喜歡什麼?

國內情況也差不多:我們隨波逐流的跟着社會上大多數人的腳步,上學、工作、結婚、生子、升職加薪,從沒有走進過自己的內心,問問自己究竟想要什麼?這導致很多畢業生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畢業後想做什麼?該做什麼?因爲我們所謂的教育,只是和大家一起讀書而已,既然大家都說上大學好好,那我也上大學,僅此而已。

學習是手段,不是目的,教育的本質,是利用國家和社會資源,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吸取足夠的知識,發揮自己的才能,並能從中體驗成就感和幸福感。(筆者定義,不喜勿噴)就如同影片的中的蘭徹,對機械有一種異乎尋常的熱愛和天賦,學以致用,幸福異常。

影片中最大的轉折恐怕就是法罕和拉賈在查爾圖的帶領下,千辛萬苦找到蘭徹後,卻發現眼前人“改頭換面”了:真正的蘭徹出身於名門望族,他想要的只是一個學歷而已,周圍的人關注的也只是牆上掛着的那張畢業照而已,至於是誰讀的書,讀了多少,讀的怎樣,沒有人關注;影片中除了“冒名蘭徹”,以查爾圖爲首的其他人讀書的目的也是一樣:上好學校,找好工作,買豪宅名車,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峯。在這裏,筆者不是完全批判學習功利性,因爲從另一個方面講,功利心可以督促你更加發奮和上進,取得更好的成就,但是如果既有功利心,又有喜愛之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該要什麼,不是更好嗎?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6

二刷三傻,拉杜一直想要早點掙錢養家,買各種祈禱物品祈禱自己成績能過,害怕自己不成功找不到工作,家庭不能擺脫當前的厄運;法爾罕有自己的夢想,去當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師,面對深愛着自己的父母親,卻走向工程師;蘭徹是三人中最喜歡機械、工程學的人,認爲教育需要打開學生的思維,而不是當一個模範學生,他的熱情能夠讓他一直把成績保持第一,即使經常被老師趕出去。一次醉酒、一場賭約,三個人向自己一直不敢跨進的區域邁出了紮實的一步,這場賭約,是他們人生的轉折點,挑戰了自己,挑戰了教育制度,或許院長都認爲他們會成功,在曉得他們去偷試卷的那一刻,本來有一絲鬆動被熄滅了,反覆怒吼出“騙子”,也是心裏的吶喊,逐漸燃起希望被掐滅,說好的改革呢?最後蘭徹還是沒讓他失望,用自己發明的變流器幫助產下嬰兒,院長也改變了自己的想法,並把上一任院長傳下來的鋼筆傳給了蘭徹。

影片中的教育理念是男的工程師、女的醫生,一出生就被打上這個標籤,競賽式的教育、填鴨式的學習,每一天的生活被安排好了,標準答案就是教科書上的答案,固然不會出錯,但訓練思維、鼓勵支持孩子去追求夢想,是每一位親人、長者需要的做的`事情,孩子是父母的生命延續,但不應該把孩子培養成我們想要的生活,他們大多不懂什麼纔是自己想要的,只知道爸爸媽媽讓我去做的,我要做好,不應該讓父母失望,然後父母看到了覺得,不錯,做的真好,看來他喜歡。這或許不是我的猜想,而是尷尬現實。

這部電影抨擊了教育制度,競賽式、填鴨式的學習方法,諷刺了印度的教育制度,我國的教育何嘗不是如此呢,從小學到高中,考試製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思維方式,然後到了大學以後就開始放鬆,也許是被壓縮的彈簧之後的反彈。突然萌發一個想法,現在的大學大多是綜合性大學,大一這一學年沒必要把主課程設置得很多,應該把選修課程開放,提供給學生們去選擇,讓學生們可以儘可能的接觸多的學科,激發出自己的愛好,然後設置一定的轉系規定,提供給那些真正想追求夢想的人,張弛有度,讓學校添加更多積極向上的陽光面孔。

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澡堂子說的那句“學習是爲了完美人生,而並非享樂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出其不意的找上門來”,學習應該是主動的,積極的,爲了去充實自己的技能,爲了瞭解別人獲得共鳴,讓自己變得有趣,這就是學習的魅力,從被動到主動,纔是我們應當教育給下一代的。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7

在《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中,“爲了比賽而努力”是影片詮釋的重點。影片一開始就點明瞭父母們經常給孩子灌輸的理念:人生就像一場比賽,要麼就超越別人,要麼就落後。三個主人公所在的工程學院就主張“成績第一纔能有好的未來”。校長更是變本加厲,他教育學生們,要麼競爭要麼死。這些被家庭和學校打造成“比賽機器”的孩子們有怎樣的表現呢?有的人感受不到快樂,有的人因爲承受不住巨大的壓力而自殺,有的人只能把精神寄託給虛無的神明,有的人對所學不求甚解,只是追求名次。

相反,那個永遠開心,忠於自己的興趣,活得隨心自在,成績第一,獲得400多個專利,成爲著名科學家,符合家長和校長心中“成功人士”標準的男主角蘭徹,卻是從來都不關心“比賽”的那個人。就像蘭徹所說的那樣:“你們都陷入比賽之中。可是,就算你們得到第一,這樣有什麼用呢?增長的不會是知識,只能是壓力。”不要讓比賽變成人生的高壓泵。努力不應該出自外界強加給我們的壓力,而應該起源於我們自己的內心。外在的力量只會把雞蛋變成食物,內在的力量纔會讓雞蛋成爲生命。

真正的幸福,應該是當下和未來的統一。只在乎當下享樂,可能會丟掉未來的快樂。只關注未來的目標而讓當下一直痛苦,會讓目標實現時的快樂和意義打折。當實現目標的快樂被當下的痛苦消磨殆盡時,也意味着當下和未來的雙輸。如果這樣,現在所有付出的努力也就沒有任何價值了。

正如沙哈爾所著作的《幸福的方法》中所說,只有完全接納自己,允許自己有缺點和煩惱,掙脫完美主義的束縛,抱着開放和自我認可的態度去努力,才能完全釋放自己的潛力,從而保持持續的幸福感。而完全接納自己、允許自己有缺點、掙脫完美的束縛、自我認可都不是一個不允許自己失敗的比賽者所具備的。

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應該去努力。但努力的目的不應該是爲了戰勝別人,而應該是爲了圓滿自己。我們可以爲了讓辛苦養育我們的父母老有所依而努力,看着最親的人幸福讓我們的內心更圓滿。我們可以爲了讓自己更加優秀,從而遇到更好的世界而努力。真摯的友情,心儀的愛人讓我們的內心更圓滿。我們可以爲了心底的那份熱愛和夢想而努力,不留遺憾夢想成真讓我們的內心更圓滿。

只有這些無關比賽無關對手的努力才能讓人忠於真實的自我。當努力不再掏空自己,而是讓自己更加豐盈時,我們才能離幸福越來越近。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8

兩個小時的片長,無半點拖沓的就把故事輕鬆的講完了,有喜有淚,故事簡單道理易懂,可昇華到片中人物的境界怕是要活個三五十年嚐盡人間冷暖才能領悟到。如果說這個世界太浮躁我們都被牽着鼻子走,即使想追隨自己的心也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己,你想超脫想昇華想隱居桃源世外,也放不下揹負身邊人幸福的使命,也逃脫不開親朋好友的勢力目光那層層沉重的枷鎖,特別是我們幾千年的傳承文化,根深蒂固在人人身上的責任感使命感,從生下來就被灌輸自然界的規律,要麼競爭要麼死,活的好的標誌就是有房有車事業有成,不這樣就好像對不起幾十年吃下去的白米飯。

累不累啊,累不累?說不累的人似乎活着的意義就是追隨着成功,被這些虛無的名利指引了一輩子,然後鑽進鍍金的小盒子裏,把這輩子累死累活熬來的成就傳給子傳給孫。那還不如不跟那上千上萬個精子玩了命的競爭成人型,倒圖一清淨。也有好多人啊,不爭搶踏實過着平淡日子倒也知足,可看着周圍的人車開的比自己好房住的比自己大,時不時的有些躁動有些不平衡。我也是俗人一個,時不時的羨慕下別人,還不能完全超脫到無慾無求的精神境界上去,總被慾望左右着。

看看男主角那種天生的超脫萬物的精神,我總覺得他是活佛轉世,生來就是追隨着心的自由,活的痛快,有一些不現實,卻讓我狠狠的羨慕。除非從校園出來就找個愜意寧靜的地方隱居,遠離是非,或許能像男主角那樣活的簡單快樂。

男主角令朋友敬重又令那個傻小子羨慕嫉妒恨,要做成那樣的人,要麼有成就非凡要麼真實純粹,可惜他都佔全了,那種內心的平穩強壯,我們俗人只能後天的養心修行,最難的就是真實,吃奶的娃娃還會跟大人說幾句好聽的話騙顆糖吃吃,太真實了怕領導不喜歡太實在了又被人說傻,咧着嘴巴笑成了每張臉上的商標。電影裏不總說麼,其實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源於對未知的恐懼對未來的恐慌,說的多簡單的一句話啊,可我們又不是擎天柱又不是海綿寶寶,打不死砸不爛,天上掉塊磚頭就能讓你下輩子半身不遂了。

雖說主題頗爲老套,但應時應景的撩撥着我心,上學時只想做個隨性自在的人,只爲活的痛快,短短一年的時間,就什麼都沒了,這種質的退化讓我很是羞愧。保持初衷是艱難的,生活的反覆會讓人絕望。

電影還是很好看的,男主角像是Tom Hanks和吳彥祖的完美混合體,情節輾轉有趣,穿插的印度歌舞很棒,就是片名翻譯的有些無厘頭,豆瓣你說你咋就不欣賞呢?豆瓣你翻譯的這個太跌份了。天才都是被老師討厭的,你是不是也這樣啊。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9

劇情介紹:蘭徹是一個與衆不同的大學生,他敢公然頂撞院長,並質疑他的教學方法,用智慧打破學院墨守成規的傳統教育觀念。蘭徹的特立獨行引起模範學生“消音器”的不滿,他們約定十年後再一決高下,然而畢業時蘭徹卻選擇了不告而別。十年之後,事業有成的“消音器”歸來,要兌現當年的諾言,他找來法漢和拉朱,一同踏上尋找蘭徹的旅程,一路上,他們回憶起大學生活的點點滴滴,最終發掘出蘭徹不爲人知的祕密。

我的思考:

有的人一心一意要在競爭中獲勝,他們不顧一切踩着別人腦袋往上爬。“消音器”就是這樣的人。有的人迫於生存壓力而不得不加入競爭,他們資質平平,不得不遵守規則,他們的成功與否和家人的生活密切相關。正如法漢和拉朱。對他們而言只有兩個選擇:要麼不顧一切往上爬,要麼被競爭所淘汰。

蘭徹說過:“追求卓越,成功自然在不經意間就會追上你的步伐!事業,愛情和友情也會都擁有的。”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專攻自己擅長、喜愛的領域。”蘭徹鼓勵拉朱這麼做了,拉朱堅持自己的夢想,最終成爲了一位有名的攝影家。蘭徹也朝着自己的夢想前進,他不斷地發明有用的小東西,最後成爲了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

影片裏說“很多時候,我們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選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是有時候,只要你勇於跨出那一步,說不定就可以改變你今後的人生。”看完了這部片子,我決定要朝着自己的夢想前進,闖出屬於我自己的一片天地。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10

我仔細思考了一下,這應該是第一次給你推薦印度電影。

優秀的印度電影繞不開的有兩個亮點,第一個是無所不在的歌舞插入;第二個則是相對緊湊的劇情設置,無論什麼風格什麼背景的風格開篇,都能讓人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到劇情當中感同身受。配上他們中二風格的印度式滑翔英語,開了原聲簡直不要臺歡樂。

當然這都是我的一家之言,很多的電影也好書籍也罷,能留給你的沉澱下來的財富除了在指導教育之外,還要有關於過程的啓發。從這兩個角度出發來判定你爹的瀏覽史,這部《三傻大鬧寶萊塢》都可以稱得上爲上乘之作了。

第一次看這部片子是在你堂叔家,那時候我還在上大學,在一個暑假去海孜礦玩,下午炎熱驕陽似火,你堂叔就給我打開電腦請我看這部電影,說實話因爲這部電影較多的人物和前一小段展開的速度略顯拖沓,我其實是在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耐性去克服夏天賦予的浮躁的。隨着人物全部登場,所有的人物背景交代清楚後,故事開始駛向平穩且轟鳴的快車道。

這一路的風景不僅僅是關於對應試教育和刻板說教的反抗,更是從深層次挖掘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在教育和家庭環境中給予學生的學業環境,給觀衆呈現出印度當代社會教育系統和社會層次的整體脈絡,也是一種類似於四兩撥千斤的製片手法,恰如其分的幽默,烘托氛圍的歌舞和三個男人因爲卓越領袖的影響而發生的美麗的轉變,在承載重壓的應試教育下顯得那麼的愉悅又是那麼的珍貴。相比於錦上添花的燦爛,這種無奈的苦中作樂也是喜劇能夠傳達的最積極的精神之一,而且得益於閤家歡大團圓的結局,也讓觀衆從觀影感受上獲得有始有終的體驗。

而對於這樣的一個主題,這樣的一個方向,你爹始終是呈贊成或者說是支持態度的。這部電影描述的環境如果拿到中國當代的國情中來,也是非常契合的。我對你的長遠的教育理念基本也是基於你的愛好和特長與應試的傳統壓力進行更好的融合,將你的求知狀態更好的引導至應試的書本中去,這是讓你在未來的學習之路上獲得更輕鬆心態的最佳方式,也是能讓你時刻發掘自我意識和保持人格獨立的最好方法。我也知道如果要做到這一點,你和我都要在這個過程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上付出異於常人的努力,很開心我已經在做了,希望你在長大一些後,也儘快的落實你的態度,開啓你人生的慢慢征程。如果你開心,你不必做第一,但請一定儘快找到自己的愛好和特長並在追逐的過程中保持自己鬼馬的精靈性格,這世上很多爲人父母的孩子,也是願意這世上多一個可愛的靈魂。這部電影很好地指導了我的教育理念,當然更多的是融合而不是對抗。相信你也能從中汲取你所需要的養分,一切順利,成爲最好的那個姑娘。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11

影片《三傻大鬧寶萊塢》輕鬆愉快,但卻讓人深深反省、思考當代的教育問題。

主人公蘭徹,是個不滿填鴨式教育、墨守成規,敢於挑戰權威的另類學生。進入皇家理工大學的學生被未來的工作、名譽、家庭等種種壓力所困擾,而蘭徹確是例外——他因熱愛而學習。他熱衷於知識的應用,從不在乎金錢和名利。這種達觀和淡薄的態度,猶如一陣清風,吹散了現代社會高壓力的陰霾,引起我們對人生的深刻思索。他是孤兒,替別人讀書,只是別人的影子。有錢的莊園主給他讀書的機會,因爲他需要文憑和證書,他需要靠這些來包攬生意,來獲得金錢與名利,卻不曾關心自己是否真正去學習了。蘭徹正好相反,他熱愛的是探索未知的過程,學習是他的愛好,不是爲了榮華富貴,也不是爲了出人頭地,更不是爲了家長和老師的認可。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對學習的摯愛使他收穫了可貴的友誼和愛情。他成爲了有着400多項發明專利的科學家,並按自己所希望的教育方式在一所山區小學任教,傳播他的教育理念。就像他所說的“因爲熱愛,所以學習。強迫的學習,永遠也不會快樂”。

他的兩個朋友法罕、拉法是皇家理工大學學生中極典型的例子。法罕,熱愛野生動物拍攝工作,但他的家人都期待他能順利完成大學學業,成爲一名工程師。無奈,爲了不讓父母失望,他只能走上工程學這條路,把真正的熱愛埋葬在心中。幸而,在蘭徹的疏導下,他終於挺起勇氣向父母坦白。最後,他如願成爲了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師。儘管房子可能小了一點,工資可能少了一點,車子可能小了一點,但做自己喜愛的事情,纔是最大的快樂。拉法,一名虔誠的天主教教徒。父親的癱瘓讓他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唯一的一點資金是母親那少得可憐的退休金。他揹負着巨大的壓力,整日沉浸在恐懼之中。他害怕學業不順,無法扛起家庭責任,害怕父親哪一日出了意外······恐懼,讓他祈禱神靈,讓他戴上更多的聖環,卻不知惡性循環,更加重了他的負擔,甚至選擇了死亡。但結局是好的,他終於明白逃避永遠解決不了問題,他開始學會面對困難並坦然接受生活,勇敢地在面試官前真誠地表露自己,獲得了認可和機遇。

電影中還有一個角色——“病毒教授”。他是一個冰冷麻木死教條的人。他從不關心學生真正希望什麼,熱愛什麼,活活逼死了喬伊和自己的兒子。但在和蘭徹的一次次“交手”中,他真正明白了只有讓學生遵從內心,挖掘學生潛能,纔是最好的教育,強迫與教條只是增加教育的痛苦。

影片充滿幽默,但卻給人以深刻的內省——做你所愛,愛你所做。

願人人都可以夢想成真,向着自己熱愛的方向前進。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12

所謂做人難,其實是做真實的人難。生活教會了我們世界有太多真實的殘忍,爲了保護自己,我們張開了美麗的僞裝,猶如變色龍,不停地變換自己的色彩,儘量與環境保持一致——雖然我們也曾知道,我們在保持一致時同時也迷失了自己。——這是我看完《三傻大鬧寶萊塢》後最真切的感受!

有時候,我會問自己:“什麼是人生?”就算我明白人生,也許就是一個輪迴,從你出生那一秒到你死亡的那一刻。在這期間,我們雖然哭過,笑過,彷徨過,失落過……。但最重要的是做最真實的自己。

是啊!我們說了,但做了嗎?

《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的主人公——蘭柯做到了。他並不在乎別人如何看待他,他使我明白了做真實的自己纔是最重要的。蘭柯和他的幾個好朋友共同考上了這所有名的工程大學,他們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共同度過難關……。蘭柯用他的真誠和智慧,贏得了校長的認可,併成功畢業。在畢業典禮上,大家都得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而他——躲在角落默默奉獻的人,卻悄然離去。過了許多年,他的好朋友去找他並揭開了他的面紗——其實他並沒有大家看到的那麼富有,他只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但這並沒有關係,他有着其他人沒有的高尚的品質。長大後的他依然是那麼的天真,無憂無慮,儘管他並不富有。他說過“不要老是考慮明天會發生什麼,不會發生什麼,我們要做的就只是過好今天。”是啊!人們小時候的天真無邪長大了就還剩多少?取而代之的卻是生活中,職業場上的勾心鬥角,總想着怎樣可以讓自己獲得更多的利益。還記得我在小學的時候,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我們彼此之間無話不談,親密無間。可直到考試那天,我苦思冥想終於做完了試卷。她忽然叫了我一聲,我回過頭時,只聽她對我說:“試卷的第十題怎麼做?”我震驚了,竟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回答她。我感覺有兩股力量在我身體裏流竄,一邊是友情,一邊是正義,叫我如何選擇?最終我並沒有告訴她——我們的友誼就在那一刻消失了。之後,她不再和我那麼要好了,我是多麼想問她“難道我們的友誼就只值這幾分分數嗎?”

漸漸地,我發現她變了,我變了,周圍的一切都變了……。大家開始不再那麼坦誠,不再那麼真實了。到底是什麼改變了我們,改變了世界?做人快樂最重要,只有做最真實的自己纔是最快樂的,最開心的……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13

這是關於三個“傻子”間的溫情故事。電影的開頭就不同尋常:法汗聽說蘭徹回來了,裝病緊急迫降了一架飛機;拉朱聽到蘭徹的消息,急的出門忘穿了褲子和襪子。那麼蘭徹是誰呢?他呀,就是拉朱和法汗的好兄弟,一個完完全全的“天才”科學家。然而是誰告訴他們蘭徹的消息呢?是消音器(總與蘭徹作對,曾約定10年後與蘭徹一決高下。因爲他總是吃奇怪的藥丸,導致他總是放屁,但他並不知道是自己,還總是怪在拉朱頭上)。

就這樣,三人踏上了尋找蘭徹的旅途。在途中他們回顧了大學時光,找到了真正的“蘭徹”,瞭解到他們的兄弟是園丁的兒子,因爲熱愛科學,代替真“蘭徹”上學,幫其拿到學位。知道兄弟位置的拉朱、法汗,又踏上了找蘭徹的旅途,他們突然想到了蘭徹大學時的情人——Pia,得知其要與一個愛財之人結婚,連忙調轉車頭,就要搶婚。將Pia搶過來後,他們直奔蘭徹所在的地方,找到了一所學校,一所蘭徹心中的理想學校,這裏的孩子都愛科學、愛工程,將科學落實在實際生活中,在這裏,一行人找到了蘭徹:消音器並沒有蘭徹(旺度)成功,拉朱、法汗見到了幾年未見的兄弟,Pia收穫了愛情。每個人都十分圓滿。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蘭徹接生嬰兒的場景,Pia的姐姐臨產,卻遇上了暴雨,蘭徹與幾位同學就地製作儀器,將Pia姐姐的孩子順利生出,最後又通過“All Is Well”,將孩子喚醒。這件事讓“病毒”真正認可了蘭徹,將那隻耗資千萬研究出來的筆,傳給了蘭徹。

蘭徹是真正的傻子麼?他不是,他支持法汗的夢想,讓拉朱不再恐懼,他是唯一一個將科學運用到現實的人,他並不像書呆子一樣死學,他真正愛學習,享受科學,認爲科學就是爲了讓生活更好的。他並不傻,反而他是一位智者。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14

第一次觀看《三傻大鬧寶萊塢》,是在入職第一年。

當時的我,經歷了一波三折,剛剛安穩下來。大三時決定跨專業考研,選擇了我最愛的現當代文學。憑藉着一腔孤勇,就那麼義無反顧地替自己決定了未來的人生走向。考研初試順利通過,卻又毅然決然地放棄面試,踏上了應聘語文教師的漫漫征途。

曾有不少朋友很羨慕我,人生似乎沒有走一步彎路。雖然沒有去讀研究生,但備考的大半年時光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我的文學素養,爲後來成爲一名合格的語文老師奠定了最初的根基;當需要在研究生複試與教師應聘考試做出選擇時,我又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算得上十分順利地就進入體制,端上了許多人羨慕的“鐵飯碗”。

我們不正如那些翻書瘋狂找答案的學生一樣嗎?面對問題與困難,並沒有認真獨立地去思考,而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盲目從衆的背後,是自我的迷失。就像《森林大熊》中的熊一樣,當世界開始對他持有懷疑的態度時,他漸漸從原來的堅信變爲自我懷疑,從開始的反抗變爲聽人安排,宛如傀儡機器一般迷失自我。堅守自我,就要有獨立的思考,有自己的見解,將課本中的知識內化爲自己的能量,投入生活中去巧妙運用。

正所謂四兩撥千斤,化知識爲力量,纔是真正的學習。

或許正如《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的蘭徹一樣,從一開始,我就清晰地知道未來的路在何方。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能夠清醒地覺察自我,明確人生的方向,或許就是我從教十年來始終保持高度工作熱情的祕訣。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15

在印度,每年有40萬學子報考皇家工程學院,然而,只有200人才能考上這所大學。其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進入大學後,這種激烈競爭仍然在延續。

蘭徹達斯·夏馬達斯·錢查德是很有思想和個性的學生。他對學校填鴨式教育方法深惡痛絕,他的叛逆行爲常常給老師和院長帶來不少的麻煩。蘭徹有兩個要好的同學,一個叫法涵,一個叫萊俱。法涵雖然讀的是理工,但喜歡攝影藝術,而且,在攝影方面很有才華。萊俱很喜歡所學專業,但因家庭貧困,思想負擔太重,以致考試成績總是不理想。

“他如風一般自由

似風箏飛翔天空

他去了哪裏…讓我們去尋覓

我們靠前人指路

但他卻自己鋪路

跌倒,爬起,

他無憂無慮的前行······”

電影以倒敘的方式開始的:大學畢業5年後的某一天,攝影家法涵在飛機上接到了同學查圖爾的電話,說他可以帶他去見蘭徹。飛機已經起飛了,法涵見蘭徹心切,假裝心臟病突發,致使飛機返回機場,法涵騙過機組人員飛速逃離機場。在出租車上,法涵告訴萊俱有關蘭徹的下落,萊俱沒來得及穿上褲子就趕來與法涵會合。

查圖爾開着豪華汽車來了,他騙法涵、萊俱出來,爲的是要報一箭之仇——查圖爾要證明一個5年前的誓言,查圖爾要讓他們知道,他比蘭徹更成功,更偉大。法涵和萊俱想見失散多年的蘭徹心切,查圖爾想以自己事業上的成功來“回敬”蘭徹。三人不同心態、共同目標,踏上了尋找蘭徹的旅途。

“學習是爲了完善人生,而非享樂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 上你。”

“阿哩貝咧!”(一切順利)是常掛在蘭徹嘴邊上的話。

熱心幫助朋友,正直、幽默、樂觀,才華橫溢的蘭徹,贏得了維魯院長女兒琵亞的青睞,她與法涵他們一起踏上了尋找蘭徹的旅程。當他們找到蘭徹時,才得知蘭徹另有其人,他真實的名字是奉蘇克·望杜。默默地在山村實踐着改革教育體制的小學老師望杜——原來他就是全印度知名的科學家。這到底怎麼回事?!

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笑時讓人捧腹倒地;哭時讓人淚滿衣襟;風格別具一格的音樂,讓人耳目一新;勁爆的寶萊塢舞蹈,讓人感受暢快淋漓。有時間時還是您自己看吧!優美的歌聲繞梁三日:

“我們爲明日之憂煩惱

他只顧暢想當今

讓每一分鐘活得充實

他來自何處

觸動了我們的心絃之後卻消失

他去了哪裏 讓我們去尋覓

驕陽似火他像一片綠蔭

在無垠的沙漠

他似一片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