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影午餐盒觀後感範文欣賞:文明的拷問

電影午餐盒觀後感範文欣賞:文明的拷問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9W 次

看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午餐盒觀後感範文欣賞:文明的拷問,歡迎閱讀與收藏。

電影午餐盒觀後感範文欣賞:文明的拷問

印象中,傳統印度電影少不了舞蹈、愛情、民俗等元素,熱辣、奔放,又不失質樸。而這部電影《午餐盒》卻與之大相徑庭,風格迥異。

男主費爾南德斯是一個即將退休的部門經理,三十幾年的財會生涯裏,養成了他一絲不苟,兢兢業業的職業品質。他,性格孤僻,不苟言笑,令人敬而生畏。或許是快離開了,他對自己的崗位還是有些留戀。此時,一份陰差陽錯的午餐盒,突然改變他的境況,讓這個孤獨的人有了一份期待與柔情。

女主伊拉,是一個年輕漂亮的家庭主婦。每日忙於家務,並照料女兒與丈夫的飲食起居,生活單調而乏味。唯一的朋友,就是樓上的大嬸,偶爾的玩笑成了她不可多得的生活調劑。

看起來,她的婚姻並不快樂。丈夫整日早出晚歸,與她形如陌路。最基本的夫妻間的情感交流,更是少之又少。冷漠與疏離,使看似完整的家庭瀕臨瓦解與崩潰。因此,伊拉想用精心調配的午餐,挽回丈夫的心與愛。但事與願違,送餐員錯把丈夫的餐盒給了男主。

於是,一封封餐盒傳書,牽扯出一段穿越時空的.神奇的愛情故事。

由最初的陌生,試探,到後來的敞開心扉,相互慰藉,兩個人的感情迅速升溫。午餐盒成了他們傾訴衷腸的媒介,更是這段看似離奇卻充滿溫情的虛幻之愛的見證。

事實上,現代文明之印記,在印度無處不在,尤其在信息技術方面,可謂人才濟濟,引領時代風騷。

但,高額的房價,生活的重壓,工薪階層仍捉襟見肘,只能把家安在孟買偏遠的郊區。於是,衍生了一個新的職業——達巴瓦拉(午餐快遞)。從接收,傳遞,到送達,形成一套嚴密而高效的流水作業。這裏,能看到職業人的訓練有素,更檢驗他們的細心與敬業。可以說,如果不是偶爾的疏忽,也演繹不了影片中一段觸不可及的戀情。

回到影片,縱觀這段感情的走勢,男女主人公也曾爲對方的柔情難以自持,終於下定決心衝破藩籬欲求一見。

伊拉特意打扮一番早早來到餐館等侯,內心的焦灼、急切、渴望可想而知。

男主一改往日的邋遢隨意,衣冠整潔地坐在遠遠的角落,不安地遙望着女主,卻不敢接觸。年齡的差異,經濟的困窘,使他猛然從情感的衝動中清醒過來,最終,他選擇了離開。

故事的結局,依然撲朔迷離,像這段感情,糾結痛楚,欲說還休。

伊拉終歸等不到愛的人,帶着孩子去了據說世界上幸福指數最高的不丹。而男人控制不住內心情感的煎熬,仍回到原來的地方,癡癡守候。

或許,哪一天,他們有緣再相逢;抑或,哪一天,他們魂歸異鄉,不再相見……

看這部影片,不禁讓人想起《廊橋遺夢》,同樣的已婚男女,同樣的不期而遇,幾乎一樣的結局。

不同的是,生活的境遇,迥異的時代。如果說,前者展現給人的是工業文明早期,一幅濃淡相宜的田園風光。而後者,則是現代文明裹挾下,喧囂嘈雜的城市風情。

很顯然,觀者的心情也截然不同。前者像一首輕音樂,舒緩、輕鬆,浪漫抒情,後者則更像一支打擊樂,跳躍、緊張,扣人心絃。

雖然,有人對《廊橋遺夢》的愛情觀不能苟同,但男女主之間畢竟有了一次親密接觸,並向對方展露真實的自己,彼此愛得纏綿悱惻,濃情蜜意。其結局也未打破傳統,女主仍維持原有家庭的和諧。這樣的結局,觀者似乎也能認可。

後者即使兩人情意相投,卻始終未能走近對方,反而遠走他鄉,相見遙遙無期,女主原有的家庭也隨之土崩瓦解。這種愛,類似今天的網戀,如霧裏看花,水中望月,只可遠觀,不可靠近。一旦接近,便消失無蹤。缺少現實基礎的情感,遲早會煙消雲散。這樣的結局,觀衆只能報以沉重的嘆息。

繞開愛情,看這部電影的主旋律,反映了現代文明之下,給婚姻家庭帶來的衝擊及生活的種種重壓。

整個電影,反覆出現這樣的場景:擁擠的火車,往返的餐盒,忙碌的身影。

畫面中的人,卻呆板,機械,缺少活力。即將退休的男主,繼妻子離世後,始終孤苦無依,孑然一身。原本開朗活潑的伊拉,在得知丈夫外遇後,鬱鬱寡歡,心灰意冷。甚至伊拉的女兒,小小的年齡,也失去了該有的天真與爛漫。

影片中壓抑與窒息的氣息,令人不得不對現代文明重新審視與拷問:高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是否感覺真正快樂與幸福?物質的充盈,能否等同精神的富足與安樂?影片中,女主心心念念不丹的幸福,是否是對現代文明的一種批判與嘲諷呢?

或許,小小的午餐盒,帶給觀衆思考的,遠不止這些。有人說,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但願,我們都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