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影《攀登者》觀後感3篇

電影《攀登者》觀後感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電影《攀登者》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電影《攀登者》觀後感3篇

電影《攀登者》觀後感1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雖然也有驚心動魄的鏡頭,比如,《相遇》中,高遠返回實驗室,緊急操作制動系統,幾秒鐘之內,壓力錶的數值由將要爆表恢復到正常。但是,更多的場景,比如街道、醫院、家、出租車,甚至廣場,都是我們熟悉的,我們就生活在其中的。

而《攀登者》展現的場景卻是我們大多數人一輩子都不可能去的珠穆朗瑪山。

因此,看的過程很震撼、很揪心。

看完之後,我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信任和懷疑

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峯發起衝刺,方五洲、曲松林、傑布,三位勇士,完成了世界上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是,因爲沒有留下影像資料,被西方登山界的一些人質疑,也被一些羣衆和學生質疑。甚至有人用石塊砸碎方五洲工作的鍋爐房的窗玻璃,喊着“什麼登山英雄,騙人的。”

這時候,方五洲他們的領導說了一句特別暖心的話:“我們的強大和成就,不需要他們的承認。”

1975年,經歷了兩次衝刺頂峯失敗之後,當國家氣象局已經宣佈“不再有窗口期了”,方五洲相信徐纓帶領的氣象組的預測結果、相信科學。徐纓相信方五洲一定能帶着突擊隊抓住機會成功登頂。

正是他們彼此的信任,才鑄就了這次成功的基石。

二、換位思考與感同身受  1960年登珠峯時,爲了救曲松林的命,方五洲扔掉了攝像機。爲此,曲松林恨了方五洲15年。

1973年他們再次在登山隊見面時,有一番對話。

曲:換了你,你會選擇保命,還是豁出命也要保住攝像機? 

方:我會豁出命,保住攝像機。但是,如果你是我,你會看着我去死嘛?! 

曲:無論如何,我也要保住攝像機,留下影像證據。

1975年,曲松林作爲副總指揮,爲了登頂,不顧氣象學家徐纓的勸阻,不惜讓突擊隊與十級暴風雪交鋒。

當年輕的隊長爲了集體、爲了保住攝像機而犧牲的時候。

曲松林才體會到方五洲當年的心情,抱着方痛哭,說:“我錯了,我全錯了。”

15年後,他才明白:爲了祖國,爲了登山事業,自己的命可以捨棄。但是,戰友的命,無論如何,比任何榮譽都珍貴呀! 

所以,世界上實在難以有“感同身受”。只有有了真正相同的經歷,可能纔會有類似的真切感受。

就像我看着電影裏的登山英雄們在暴風雪中,一直在想:他們也不是鋼筋鐵骨呀,也是血肉之軀呀。他們在風雪中多冷呀,被風吹得撞在石頭上多疼呀。

可是,他們到底多冷、多疼,我還是無法“感同身受”。

因此,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別人的想法和做法與我們不一樣的時候,只要沒有突破道德、法律的底線,就算我們怎樣不理解,也儘量多包容吧。因爲,你不知道他經歷過什麼,你不知道此刻他的感受是怎樣的。

三、充分的準備是通向成功的第一要務

1960年,三個年輕人在條件極其簡陋的情況下,首次從北坡登上珠峯。條件雖然艱苦,但是,他們爲了登頂也做了充分的準備。比如:他們在蘇聯接受了長時間科學的訓練。  15年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樑、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

爲此,他們整整準備了兩年。嚴格、刻苦的訓練,充分的後勤保障,當時最先進的實時氣象保障。

可是,到了氣候嚴峻、氣象瞬息萬變的珠穆朗瑪峯,還是失敗了兩次,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最後,爲了提供準確的窗口期的時間,氣象組上到儘可能高的地方,突擊隊在暴風雪中先衝到第三臺階,等暴風雪過去,再進行最艱難的最後一段的登頂。

就這樣,才成功了,測到了珠穆朗瑪峯的“中國高度”,拿到了登頂的360度影像資料。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都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人爲什麼要登山

人爲什麼要登山,而且,還要冒着生命危險登上世界最高峯?

電影裏,雖然路途遭遇雪崩與狂風等瞬息萬變的天險難關,但登山突擊隊依舊以血肉之軀和險境抗爭,誓死捍衛國家領土與主權。

我們可以從電影中得到幾個答案。

第一個答案是:爲了讓世界承認“珠穆朗瑪峯屬於中國”。“中國人自己的山,要自己登上去。”

第二個答案是:登頂珠峯,勘測出屬於中國人的“中國高度”。

第三個答案是:要告訴在天上的父親,我很好,我想讓你感到驕傲。

無論是哪個答案,都讓人敬佩。敬佩他們永不服輸、永不言棄;敬佩他們戰勝自我、挑戰極限。

我認爲:一個人,一輩子,或爲了祖國、爲了民族,或爲了父母兄弟,又或是爲了自己,找到了某種使命,充分挖掘了自己的潛能,勇敢地去做了自己認爲有意義的事情,無論成敗,這一輩子,都值了!

電影《攀登者》觀後感2

距離《攀登者》要上映的日子越來越近了。目前這部電影的預售票房已經有5786萬,高居國慶檔電影的首位。好的演員好的團隊用心拍出的好的作品,也本該有個好收穫。

電影的預告片也是陸續放出。最新國際版的預告片,比前幾個預告片都要燃。作品中首次將電影中的”衝突“情節放出。這使得這部原本充斥着”危險“”挑戰極限“的有着愛國情懷的登山類題材的電影,有了更多的吸引人去看的理由。

《點將》版的預告,整體給人的感覺比較平。只是簡單地通過點將的方式引出(介紹)了片中的主演,同時非常簡單潦草地告訴觀衆,電影講述的是登山隊伍攀登珠峯北坡的故事。登珠峯北坡,很危險,能登上去再活着回來,在當時,非常不容易。

如果只有這一則預告,沒有吳京的金招牌,片子的吸引力還是不夠強大的。

直到《最強聯盟》人物特輯發佈,”吳京品質“才從抽象變明確。演員在拍攝登山鏡頭的敬業,團結,自我挑戰,的的確確讓人有了一絲期待。在拍攝團隊研究鏡頭要怎麼拍的時候,吳京一句”不用研究了,直接來“乾脆利落行動力十足。也更是一種對拍攝的最直白的負責:我直接演,演到鏡頭後的導演覺得滿意爲止。

曾經業內和他合作過的人曾經說過,吳京是典型的對別人要求不嚴,對自己要求很嚴的人。別人拍攝危險鏡頭的時候,最好可以替身上。但是他拍攝危險鏡頭的時候,卻是一定要自己上。他是一個在拍攝的時候,把別人看得比自己重的演員。

雖然很多登山的鏡頭並不是實地拍攝,但是吳京卻感慨說,拍的時候,竟然是比在實地拍都疼。這也讓很多登山的鏡頭在視覺上有一種驚險刺激但又特別過癮的感覺。

在登山訓練營中的不少片段,也滿足了人們對登山的獵奇心理。攀登訓練時,井柏然手上,當鏡頭轉向他的手的時候,你很難想象這是那個細皮嫩肉時尚又精緻的帥氣演員。在他旁邊的人表示心疼的時候,他卻抱着工作人員說”沒事”。這時候,出現了字幕“有多疼只有井寶自己知道”。可不,好好的手上的肉生生地被繩子刮掉,那要多疼?

別的不好說,和吳京這樣的演員搭檔拍戲,嬌氣是不可能有的。

比較讓人感嘆的一點是,這部電影在宣傳的時候,並沒有刻意突出吳京在作品中的核心地位。而是通過多部的剪輯,反覆表示,登山是一個集體行動。大概,越是到了吳京這種地位和境界,越是會刻意的避免在宣傳時以自己爲中心吧。

憋氣訓練的小花絮是難得的輕鬆一刻。吳京趴在水盆中不出來,張譯在旁邊開玩笑說(再不出來要)“叫救護車”。

張譯光着腳登山,露在外面的雙腳明顯已經凍得通紅,他卻在拍完戲的時候,卻自己總結說,下次演得好一點,就不用凍那麼久了。

好演員的敬業和素養,真是讓人歎服。

在剪輯的最後,出現了一句最有意義的話“對於一箇中國人來講,它是件值得驕傲的事”。對於拍攝這部作品的工作人員來講,是件值得驕傲的事。對於觀衆來說,可以從大熒幕上見證這件事,也是一件值得讓觀衆驕傲的事。因爲我們的國內,我們國家自己的好的演員,把靜默於歷史中的有意義的事情,最生動形象地演繹了出來。

英雄,該被銘記,而不該無名。

另外幾則預告,包括人物預告,依據是比較平的風格。直到今天,電影的國際版預告發布,作品纔算是肯拿出看家本領放了大招。

把事情做到極致的方五洲,在第一次登上珠峯遇到雪崩的時候,把手中的攝影機掉了。也是因爲此,西方不承認中國人曾經登上過珠峯。

也是因爲此,曲松林(張譯飾)指責他的鼻子說”你憑什麼把我的攝影機丟掉“。因爲,方五洲曾經丟掉的並不是一臺單純的攝影機,而是中國人曾經踏上過珠峯的鐵證。

這時候的方五洲對着曲松林說“如果是你,你會選擇殺了我嗎?

登山有多不易,丟了攝影機有多不能被原諒,可見一斑。

再次登峯的登山隊,面對的不僅是登峯時的各種艱難和不易,還有惡劣到衝頂行動要被叫停的天氣。登山隊員們會喊”我快堅持不住了“,吳京也會執着的堅持”繼續前進“。

在登山過程中,驚險場面頻出有人跌落懸崖,也有吳京在白雪茫茫的山峯上縱身一躍生死未卜的驚魂一幕。

預告片把以往觀衆所不知道的登山隊員中的小故事講了出來,也把登珠峯這種極限運動中的危險,刺激,自我挑戰決不放棄發揮到了極致。是一部會讓人看得熱血沸騰最後又會熱淚盈眶的電影吧。

吳京在接受採訪時,也首次迴應了這個題材類型的電影,可能會票房不佳的外界的質疑。吳京說,對他來說,他嘗試了一個新的類型的電影,本身他就贏了,這也是他最大的財富。

聽到了他這番話的觀衆也表示,也正是因爲他這種不怕失敗敢於嘗試的做法,才讓他這麼成功吧。

以往的國慶節選電影,是看這個還是看那個的問題。而今年的國慶節,大概是先看哪個,再看哪個的問題了。

那麼,問題來了,國慶節的三部大片,你會先看哪一部呢?

電影《攀登者》觀後感3

昨夜我有機會走進電影院,觀看完了由吳京、章子怡等主演的電影《攀登者》。在看完這場面震撼,氣勢磅礴的電影之後,我的心緒是久久地難以平靜。特別是當五星紅旗在珠穆朗瑪峯頂上莊嚴升起的時候,我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老一輩的登山者用自己堅強的毅力,從中國北坡登上了世界最高峯。又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丈量出了中國的新高度,也向全世界宣佈了我們對珠峯的主權。更攀登上了他們人生的最高峯,讓後人高山仰止。

也許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在那連飯都吃不飽的年代,你們攀登珠峯到底是爲了什麼? ”其實這個答案在影片剛開始不久,老隊長臨終彌留之際就已經告訴了我們。那就是:“我們中國人的山,中國人一定要登上去!而且還要讓全世界都看到。”於是秉承着老隊長這一個遺願,秉承着這偉大愛國精神。臨危受命的方五州、曲松林、傑布三人終於在1960年5月25日4時20分登頂成功。但是僅僅只是由於他們,沒有留下所謂的影像資料,就沒有得到西方的承認。可以說英雄失去了應有的光環與榮譽。中國的攀登者們,並沒有真正的擡起頭來。

在這一段艱難困苦的日子裏,他們忍受着委屈與淚水,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可是他們始終忘不掉心中的那一座高山,還有那長眠在雪山之巔的老隊長。直到十五年之後,1970年國家重新組建登山隊。於是黨和人民的一紙召喚,我們的英雄們又義無反顧,重新匯聚在了五星紅旗下。準備着再一次攀登珠穆朗瑪峯,去測量中國的.新高度。帶着“爲國登頂,寸土必爭”的使命,帶着愛人的囑託與期盼。在強化訓練的幾月之後,他們又一次向珠峯發起了挑戰。他們那堅韌不拔,挑戰自我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新一代的登山人,也感動了億萬國人。

每一次當鏡頭切換到那些勇猛悲壯的身影上時,我們的心中就是萬分激盪。彷彿這一刻我們就在他們攀登的路上,並且與他們同呼吸、共命運。雖然在大自然的面前人類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我們的登山者們卻是無比強大的。他們抗住了北坳的冰雪嚴寒,頂住了大風口的十級大風。第二臺階猛烈的雪崩也沒有讓他們低頭,死亡地帶的極度缺氧也沒有讓他們退縮。就這樣踩着先輩的足跡,踩着隊友的肩膀,他們向着峯頂發起了一次次勇敢的衝鋒。用他們的話講就是:“要麼登上峯頂,要麼就倒在登山的路上!”

然而當李國樑割斷繩索,跌落萬丈深淵的那一刻,全場的觀衆都禁不住潸然淚下。然而當徐纓爲了發送氣象信息,累得吐血身死的時候,我們的心又如刀絞般的痛。那一刻我們都和方五洲一樣,深情地呼喚着自己愛人的名字,淚水都已經快流成了海。我們只恨自己爲什麼不能,替英雄去完成他們的使命,替英雄去分擔他們心中的痛苦。冰雪路上他們一次次地跌倒,然後又一次次地手拉着手站了起來。狂風暴雪中他們就如那前方的珠峯一樣,始終巍峨與堅挺。

直到在最後一刻,方五洲他們終於抓住了關鍵的機會,一舉登頂成功。當步話機裏傳來方五洲那一句,“報告大本營,報告北京:中國登山隊在1975年5月27號下午2點37分,登頂珠峯成功!”時。全場的所有觀衆,都激動的站了起來,齊聲爲勇士們鼓掌歡呼。那一刻,彷彿我們就在猛士的身邊。當測量覘標在珠峯頂上高高地樹起的時候,當五星紅旗在世界第三極上迎風飄揚的時候。那一刻我們除了雀躍的心以外,就只剩下奪眶而出的淚水。我們偉大的登山隊員們,正是秉承着這一種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的攀登精神。終於再一次地登頂珠峯,完成了黨和國家付於他們的神聖使命。

在那艱苦奮鬥的年代,我們的無數先輩們,也正是秉承了這種團結奮戰,敢於攀登的愛國精神,纔有了今天祖國的繁榮昌盛。在今天祖國發展的關健時期,我們也只有繼續發揚光大這種勇攀高峯的精神。才能在黨帶領下,早日實現我們偉大的民族復興夢。我們的人類也只有秉承這種勇往直前,勇攀高峯的精神。才能不斷探索那未知的世界,人類社會也才能不斷的發展進步。

如果把這種攀登者的精神,還原到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身上,也是同樣可以適用。攀登者的人生,是征服一座座高峯,不斷的挑戰自我。而我們普通人的人生,也是攀登生活中一座座無形的高峯。勇敢戰勝所有的困難,敢於向命運亮劍。就像我們那些真的猛士們一樣,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既然我們沒有能力去延伸人生的長度,但我們可以努力拓寬人生的寬度。

勇攀人生的最高峯,永遠做生命的最強者。這是我們所有國人,都應該擁有俱備的愛國精神。也只有在這種偉大精神的照耀下,我們才能將我們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也只有永遠秉承這種偉大精神,我們才能充分測量自己人生的新高度。也纔會永遠成爲,世人眼中壯美的風景。做那勇敢的攀登者,向着新的山峯砥礪前行,留給身後的永遠都只能是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