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新時代視野下的鄉村振興觀後感(通用6篇)

新時代視野下的鄉村振興觀後感(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時代視野下的鄉村振興觀後感(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時代視野下的鄉村振興觀後感(通用6篇)

新時代視野下的鄉村振興觀後感1

通過觀看《奮鬥新徵程-2022年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茅坪鎮感受到,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作爲基層鄉鎮,邁入新的征程,賦予我們的使命是要繼續攻堅克難、再接再厲,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合力,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下一步,我們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序銜接鄉村振興統攬全鎮工作全局,緊扣“全面建設宜居宜業的縣域副中心”目標定位,圍繞鄉村振興“20字戰略”要求,鎮域按照“一帶三區”發展規劃,全力培育發展各類農業園區和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引領推動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協調並進。突出工業經濟、農業園區、電子商務、鄉村旅遊、環境整治、設施改善六大重點,紮實落實改革引領、項目支撐、城鄉統籌、創新創業、開放發展五大舉措,持續以幹克難,奮發前行,努力把茅坪全面建成以“工貿物流、文創制造、觀光旅遊、山林經濟”爲主的綜合性城鎮。

在觀看了《奮鬥新徵程》2022年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後,一張張洋溢着幸福的笑臉,一棟棟整齊劃一的搬遷社區,一個個特色鮮明的致富產業,一位位堅守初心的奮鬥者們,一件件感人肺腑的先進事蹟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給了我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有效銜接鄉村振興這條戰線上勇往直前的動力。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堅定理想信念,按照鄉村振興的總要求,修煉本領、腳踏實地、強化宗旨意識、服務意識,帶着真心實意投入基層工作,帶着真情實感與羣衆溝通交流,開拓思路,創新方式方法,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擔當新使命,當好“村幹部”。

新時代視野下的鄉村振興觀後感2

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是基本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興實施正確方向是實現鄉村穩、農業興的要因素,鄉村振興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關鍵目標指向,擁有一支深刻了解農村生產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質“三農”工作保障隊伍尤爲關鍵。

留助鄉村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好發展。人興則鄉村興,人旺則鄉村旺。選拔培優鄉村振興的.人才要着力從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馬”,首先,鼓勵本土人才積極投身鄉村建設的同時,要制定並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長髮展機制,充分激發鄉村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鄉村人才的技術優勢,進而帶動產各個業快速發展,帶動致富。其次,從教育、就業、醫療、基礎設施、居住環境等條件入手,不斷改善和優化本土鄉村人才的成長髮展環境。通過健全的保障機制的投入,鄉村基礎設施的完善,相信本土鄉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鄉村振興。

培養新時代人才,共建鄉村振興好發展。新時代的鄉村需要更多新時代的人才來點燃,大學生村官計劃是想鄉村提供人才振興支撐的重要途徑,爲建設高素質專業化“三農”工作幹部隊伍提供源頭活水。大學生村官計劃自實施以來,爲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紮實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們發揮着積極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會經營、善管理、懂技術的大學生村官爲鄉村振興默默地奉獻着自己的青春,是鄉村振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隊伍。要建立引導並鼓勵更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的長效機制,鼓勵更多年輕有志青年紮根基層、服務鄉村振興。

要築巢引鳳,以人才振興助力鄉村振興。要多方引導返現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科技人員、退役軍人等等返鄉做“創客”,鼓勵支持並引導鄉村精英羣體返鄉投身到鄉村振興,不僅僅要靠當地政府部門創造便利條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鄉村基礎建設,縮小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更好解決返鄉精英羣體的後顧之憂。栽好梧桐樹,吸引鳳凰來。營造“靠環境引人才,用服務留人才”的良好氛圍,制定人才、財稅等優惠政策,爲人才搭建幹事創業的平臺,吸引更多的人才返鄉創業,推動鄉村振興全面發展升級,譜寫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人才振興是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核心靈魂,鄉村振興必須人才爲先。人才是創新創業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穩固,才能築起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大廈,打開鄉村振興新局面。

新時代視野下的鄉村振興觀後感3

《奮鬥新徵程—2022年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以“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爲主線,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全國各地採取的有交措施和取得的優異成績。

2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和鞏固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的關鍵一年,全鎮上下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搶抓發展機遇,狠抓產業就業,發展社會事業,創新基層治理,加強生態保護,推進鞏固銜接,爲冷水鎮產業興旺、生態家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而不懈奮鬥。

新時代視野下的鄉村振興觀後感4

通過觀看本次特別節目,我認爲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做好鄉村振興工作,堅持開展防返貧工作,治理產業發展短板,穩政策保障、固脫貧成果,作爲黨支部書記,堅持“幹”字當頭、“實”字爲先,牢記爲人民服務這一宗旨,傾情奉獻自己的力量,熱情的爲黨和人民服務,做一名稱職的村幹部,運用好“三聯”工作機制,爲東坡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而不懈努力。

新時代視野下的鄉村振興觀後感5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農村是全國的命脈所在,如果沒有農業、農村、農民,城鎮必將失去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基礎。“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建設美麗鄉村,長期以來一直是人民羣衆的期盼。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千百年後,人們所向往的村美、水清、樹綠的美麗鄉村正在成爲現實。“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這些重要論述表明,“三農”作爲國之根本的地位持續在加強。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必將進一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

首先,要堅持優先發展經濟。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根本。美麗鄉村應該是富足的鄉村,貧窮落後的山清水秀不是美麗鄉村。美麗鄉村建設要以經濟發展爲動力支撐,特別要立足於農村當地的優勢資源,做大做強支柱產業,以項目帶動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我們不僅要創建“美麗”,更要經營“美麗”;不僅要打造景觀,更要打造產業,讓農村美起來,讓農民富起來。只有產業發展了,農村才能集聚人氣,形成良性循環,充滿生機活力。所以,要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不斷延展農業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培育農村新業態,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路子。

其次,要注重保護生態環境。生態是美麗鄉村的氣質,是美麗鄉村的外在之美,物質富裕而環境髒亂差同樣不是美麗鄉村。在過去經濟發展的道路上,以損壞生態環境來換取經濟發展的事例不勝枚舉,尤其是在農村經濟發展中更加突出。當前,如何進一步處理好農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需要我們共同去發現。

再次,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有了較大發展,廣大農村羣衆的物質生活有了大幅度提高。對美好生活的渴求,特別是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愈來愈強烈。生活之美、生態之美、鄉風文明,內外兼修纔算得上美麗鄉村。因此,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要深刻認識當前農村社會風尚、村民素質、文化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深刻認識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對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迴應農民羣衆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抓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緊迫感和使命感;要積極倡導尊老愛幼、鄰里團結、遵紀守法的良好鄉風民俗,提高農村社會的文明程度,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的人際關係。着力培養新型農民,推動農村走上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發展道路;要積極迴應農民羣衆對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大力繁榮發展農村文化,讓農民羣衆享受到更加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把廣大農村建設成更有古道鄉愁、更加和諧穩定、更富人文情懷的美麗鄉村。

最後,要創新鄉村治理體系。科學有效的鄉村治理體系是全力助推美麗鄉村建設的保障。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並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明確了新時代鄉村治理的新理念新思路,將更加有力地促進農村和諧穩定。要順應美麗鄉村建設的新定位、新要求和新機遇,充分發揮基層黨建的引領作用,加大農村基層幹部培養力度,充分發揮村集體和農民的主體作用,積極搭建新鄉賢與鄉村社會結構有機融合的平臺,構建兼具鄉土性與現代性的現代鄉村治理模式。

新時代視野下的鄉村振興觀後感6

通過學習,我對鄉村振興戰略有了新的瞭解。

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其要求是,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新發展階段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總體部署,爲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三農工作指明瞭方向。黨中央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堅持管理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要鞏固與完善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

我們要明確,當前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它的特徵很大程度表現在鄉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鉅繁重的任務也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還在農村,最大的潛力與後勁依舊在農村。當前,雲州區各大鄉村在黨的領導下開始蓬勃發展,改正鄉村原有問題,如生產設備落後、對外聯繫弱,土壤質量低下,產業單一等。面對雲州區轉型發展新的機遇與發展財富,各鄉村在城鎮的輻射帶領下積極發展。將脫貧與發展同步進行,提高人民歸屬感與幸福指數。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爲推動鄉村振興的根本保障,始終堅持黨建引領,進一步明確了振興什麼、誰來振興、怎麼振興等相關問題。必須要強化黨建引領振興的責任落實。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建立健全鄉,村兩級抓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責任落實機制。建立健全鄉鎮黨委研究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村黨組織定期交流等機制。

人才是第一資源,實現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的強力支撐。充分調動羣衆和各類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堅持把產業興旺作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產業興則農村興,產業旺則農村旺!在鄉村振興的大力推動下,農村一定會實現質的飛躍,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