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白銀帝國觀後感大綱

白銀帝國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2W 次

《白銀帝國》以一個晉商所建立的龐大金融帝國的興衰爲縮影,折射出富賈晉商的沒落和動盪社會軟弱政府的氣候中一個民族的衰敗。電影中,金錢磨不滅的仁腸義膽、強權壓不垮的真愛摯情可謂是蕩氣迴腸。以下是小編爲您帶來的白銀帝國觀後感,感謝您的閱讀!

白銀帝國觀後感

  白銀帝國觀後感一:

經老師的推薦看了這部影片,都說晉商是中國傳統商人的典型代表,通過《白銀帝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對“士農工商”的定位已深入骨髓,晉商的成功是迫於生計的無奈,而硬生生創出的一番天地,不是出於創業和實現自我價值的主動需求,這決定了在他們成功之後價值取向,捐資買官、依傍達官貴人等千篇一律的做法,只能顯示出晉商這個羣體的極度不自信,而不僅僅是表面上的與官場結合的生財策略。當在面對外來文化衝擊和內亂的時候,有一種不自覺的靈魂下跪,唯一的應對就是撤鋪,回山西老家!而把祖宗積累了幾代的窖藏白銀用來兌現當初對存款人的承諾,則具有了一種悲壯的色彩。也有人認爲,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這樣的做法過於頑固和保守,不懂得通融之道,徹底透支了山西商人的復興之夢。但我以爲,對責任感的重視應該成爲晉商文化最具有普世意義的價值觀。相比之下,本次金融危機中華爾街的做法就齷齪的多,用全體納稅人的錢來爲過渡冒險買單,卻還要分享鉅額紅利。

影片中的康三爺主政改革時對小戶存款的重視,徹底打破了傳統晉商票號只依靠達官貴人的傳統,這具有非常重要的轉折意義,使金融業從高高在上的神壇位置成爲小戶人家可以自由使用的資金融通的渠道,現代金融學中有關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理論開始發揮作用。如票號的存款主要是稅款軍餉等公款或貴族官僚的私蓄,放款對象以錢莊和少數大商號爲主,而且放款對象一般都要在詳細調查對方資產、用款目的、還款能力、財東情況等基礎上,才決定放款與否。當時只有官府中人才能成爲晉商票號的客戶。可惜好的改革措施碰上了壞的環境,清政府的倒閉和紙幣的大幅度貶值,使得這一改革措施成爲晉商的最後一根稻草,成千上萬的小戶存款人聚集在票號門外,“擠兌”事件頻發。歷史有時候具有極大的嘲諷意義,但這一點也不能抹殺這項改革的意義。

細細品味,在同樣的歷史政經變革中,伴隨着晉商衰敗的是江浙商人的順勢而起,成爲中國商人的代表,直到今天仍未停止。這跟其衍生於沿海的海洋文化密切相關,海洋文明的鼓勵創新、冒險的品質成就了江浙商人,更遠一點,英帝國的崛起同樣跟海洋文化脫不了干係。而內陸文化天生具有保守的傾向,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還有一席之地,但外部環境一變,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適應,衰敗,變得不可避免。

正如電影開篇康三爺在天地蒼穹間發問一樣“天地之大,何以自處?”,當今的山西商人也面臨同樣的窘境。一方面,前輩的榮耀彷彿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精神高地,政府、學界紛紛拿晉商說事,企圖實現再次崛起;另一方面,“煤老闆”的現實境況也讓相當多的山西商人羞於應對。可以說,《白銀帝國》是一部山西商人的文化鏡像,恰恰因爲它的混亂和無力,不僅透視出前輩晉商的文化弱勢,也折射出當代晉商的無奈,更凸顯了電影主創的乏力迴天。

最後,我還認爲,《白銀帝國》對於我們思考如何應對當今橫行於世的金融危機有着積極意義。其實,西方的資本家、金融家、企業家、商人等,從來也都有着明確而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行業規則,正是這些堅定的信念支撐,才造就了西方世界今天這樣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但是,金融危機的爆發,也使西方很多國家的金融業商業從業者擯棄了原有的職業道德,變成了完全自私自利的“小店主”,顯露出了種種唯利是圖的醜態。總統對於AIG(美國國際集團)高層在國家和行業經濟如此困難的情況下仍分派鉅額分紅的批評,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但是,在西方國家中,仍然有着衆多的如比爾·蓋茨這樣的具有高尚職業道德情操的企業家,在他們的努力下,行業精神正被重建,經濟勢頭正在好轉。這種超越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行業眼光和職業操守,同中國傳統商人秉持的仁與義,是多麼的相似,值得我們學習。

  白銀帝國觀後感二:

《白銀帝國》宣稱爲“中國華爾街,再現晉商五百年傳奇”但縱觀全劇,除了感情戲著墨較重外,我認爲還有一致命弱點使這套戲成不了眞正的傳奇片。這是對晉商經營技巧的描寫過於片面。全片大多是對天成元管理的縱向描寫,即張鐵林片中數次提及的`駑人之術,但橫向關係卻鮮有著墨。只在救四媳婦時吩咐買個人情及運銀時與山賊互通聲氣這兩處略爲提及。生意的成功內部管理固爲重要,但若無穩妥人脈關係將會寸步行。或者是觸犯國內政治禁忌,但縱觀中外佳片,如《教父》中米高與議員在房內針鋒相對的密談,房外太太們談笑風生一段,又如《跛豪》中秋節拿著裝滿現金的月餅盒去送禮一段。至今令人回味。

儘管偶有亮點,但並不能掩蓋後半段劇情蒼白的硬傷,荒漠夜戰羣狼一段,特技精彩稱得上國內一級水準。就劇情而言只是加強邱掌櫃叛變的反差。八國聯軍侵華,使票號生意大受損失,郭富城銳意求變,但亦不過是一大票號死前的迴光返照罷了。一元開戶,看上去讓人不知所謂。後半段郭富城高舉仁義大旗,並想借此營造出一商業人才形像,卻不料後半段之所以劇情單薄正因如此,仁義先行,劇情爲輔,顯得處處束手束腳,張力不足。本來當時社會,革命黨起義不斷,政局動盪。正是出英雄的好時機。這樣的背景劇情方面可雕琢之處甚多,偏偏編劇置之不顧,讓主角自說自話,顯示不出一種商界人才所有的大局觀。或者導演應該改下宣傳“中國仁愛街,山西商界孔子育成傳”。

影片開場不凡,茫茫戈壁,碧空黃沙。郭富城飾演的康三爺獨立於天地之間。他那句“天地如此之大,人何以自處?”頗有古人“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氣度,也爲電影奠定了全片的基調和思想主線,康三爺的一生其實都是在完成這個追問。開篇這個場景也呼應了康家發跡的故事。康家的祖先原本是個駝夫,在大漠之中把自己最後的一口粥給了一個飢餓的陌生人,自己餓着度過了除夕夜。第二天醒來,陌生人留下了幾百兩銀子,這就是康家這個掌握着相當於國庫十分之一財富的龐大帝國之源。這樣的一個家族故事的設定既符合全世界所有故事都有的“好人有好報”的路子,也符合晉商文化的根本。在當年的喬家大院宗祠裏,一直供着喬家祖先要飯的時候穿的乞丐服和打狗棒。喬家的打狗棒在《白銀帝國》裏變成了宗祠裏一直供着的一份帳單,康家人一直替那位當初贈錢給祖先的恩人記着賬,按照股份,這數百兩白銀到康三爺這代已近乎天文數字。最初的清貧不僅能愈發顯現出如今的榮耀,也讓子孫清楚地看到祖輩創業之艱辛,飲水思源,時刻不忘祖輩之苦。通常,一個人或一個家族發跡了,纔會不羞於提及當年自己或祖輩之卑微,而如果依舊卑微的人則會想法設法去掩蓋。無論是打狗棒或賬本,都是極具儀式性和象徵性的。而這種儀式感和神聖感從頭至尾貫穿在《白銀帝國》裏,特別是開篇年底結算分紅那段。康老太爺帶領衆人向關公上香,唸到“憫念先人,俯仰天地,至誠至信,大義參天”,這時候能清楚地感覺到,維繫這個龐大的金融帝國流暢運轉的,除了嚴密的運營體系,清晰的利益分配模式這些東西,更重要的還有內在的力量——儒家精神。儒家精神這個詞太龐大太繁雜,但於世俗層面簡而言之就倆字“仁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而這兩個字也是康家及康家所代表之晉商最核心的價值觀和精神信仰。

當影片結尾,康三爺挖出祖上藏於地下的救命錢來還債的時候,看到祖先寫的“仁義”二字,他所做的一切都找到了精神上的依據和信仰上的承載。什麼是“仁義”,在我看來仁就是推及及人,博愛是謂仁,不僅想着自己也想着別人。義就是隻要覺得對,哪怕是犧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去做,就像康三爺用自己全部家當來還債一樣。電影裏的康三爺在很多地方應該都是以喬致庸爲原型的,包括他因爲幾個兄弟的變故而不得不承擔起家族大業,他對行業的革新等。姚樹華對這個人物的設置非常有趣,他身上有很明顯的俄狄浦斯式的悲劇性,與名分上爲自己母親的杜筠青之間的愛情是他一生最重要的東西,一如康老太爺所說,康家列祖列宗和上下幾百口人都比不上一個女人。最後康老太爺的出走其實也是他逼走的,暗合了弒父情結。這個人物身上的悲劇性還體現在一如影片開始他對自己生命價值的追問一樣,他的每一步都是被逼出來的,而非自己選擇。但導演又給了他另外一個東西,類似於“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強大精神力,知難而上,愈挫愈強,以及在嚴苛的父親管教下顯現出的獨立性,也就是康老太爺所謂的“殺氣”。這讓他成爲和父親不一樣的人。康三爺和杜筠青的愛情佔據了影片很大的篇幅,許多細節非常出色,也頗爲感人。

《白銀帝國》是部商業電影,就如晉商們的在商言商一樣,一定要拍的好看,讓觀衆接受,但從電影中可以看出《白銀帝國》的創造者用一種使命感來拍這部電影,通過電影讓觀衆瞭解晉商背後的文化,瞭解中國的儒家精神,這樣的態度讓人尊敬。在這個人心浮躁的時代,國人拼命在傳統文化中尋求精神慰藉,一羣所謂學者把儒家思想和典籍包裝成心靈雞湯販賣的時候,他們通過電影讓人真正感受到基於儒家思想的某種力量,哪怕只是一點點,也足以贏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