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安陽殷墟的觀後感大綱

安陽殷墟的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導語:殷墟,原稱“北蒙”,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盤庚十四年,商朝第二十位君主盤庚遷都於北蒙(今河南安陽),改“北蒙”名爲“殷”。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安陽殷墟的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安陽殷墟的觀後感

  安陽殷墟的觀後感一

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公元前14世紀(正時奴隸社會制度),商王盤庚遷都到殷(安陽小屯村一帶),在此建立了商代二百七十餘年的都城,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座穩定的國都。曾時的殷都佔地面積約36平方公里,大致分爲宮殿區、王陵區、墓葬區、手工業作坊區、平民居住區。沿古老的洹河兩岸呈環型放射狀分佈,是一座開放形式的古代都城,城市佈局規模巨大、嚴謹合理。都殷時期是商王朝的鼎盛時期,在這裏留下了輝煌絢爛,獨具東方特色的殷墟文化。商朝滅亡後,周公平三監之亂,大遷殷民,使這座當時世界上最爲美麗的都城繁華散盡,逐漸淪爲廢墟,史稱“殷墟”。

那次,看過鄴城遺址後一打聽,從那裏到安陽不過30公里的車程,稍有猶豫,車仍駛向了殷墟。殷墟並不在計劃之內,之前並未作一些相關的功課,頭腦裏有限的記憶只是停留在老早以前在歷史課上學過的那些枯燥的青銅器具和無法認同的`殉葬場面上。可是,當我腳踏着這片曾經轟轟烈烈的土地,看着那些被還原的,想象着那些未被還原的,規模巨大、規劃嚴飭的宮殿建築和商王陵墓;看着那些青銅冶鑄、玉器製作、制車、制骨、瓷器燒造等圖文說明;看着那些製作精美、應用廣泛的青銅器具;看着那些形象的,靈巧的,象精靈一樣的甲骨文字……於是,那些曾經忘卻的,以及重新瞭解的,甚至帶着若干想象的記憶,就那樣地,在我的腦子裏紮下了根。

靜靜地看着那些列在展室裏,各式各樣的青銅器具,我第一次欣喜地感到,他們是如此的美,紋飾細膩,全身泛着柔和的雅緻的綠色,甚至發着一種極其藝術的光環。哦,原來銅鏽的顏色配着那樣細膩的紋理,竟也可以如此的優雅,原來枯燥的不是青銅器具,而是我內心對歷史的匱乏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曾經的天下大都會呵,二百七十餘年激情燃燒的鏗鏘歲月,並沒有輕得象一縷煙,依然留下了諸多讓人暇想的見證。三千餘載的風雨滄桑,是何等的漫長,又是何其的短暫,曾經矗立起的那麼多無法超越的高峯,如今,依然穿越於時空而存在。

墓地內華美的陪藏品與殉藏的累累白骨形成鮮明的對比,歷史的發展總有着它的必然吧,面對歷史的厚重,我無言評說,只是爲那些無辜的生命嘆息,並深深感慨沒有戰爭的和諧社會是何等的難能可貴,我們一定要好好地珍惜,併爲維護和平而默默努力。

  安陽殷墟的觀後感二

今天爸爸和媽媽帶着我和表姐一起去安陽參觀了著名的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它是中國最早的皇家宮殿。

三座紅色木頭砌成的大門,非常醒目。裏面50餘座建築遺址分“宮殿、宗廟、祭壇(甲、乙、丙)”三組,宏偉壯觀。安陽殷墟位於河南省最北部,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記載併爲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都城遺址。早在公元前1300年,商代第20位帝王盤庚爲緩和當時的社會矛盾,將都城由山東曲阜遷到安陽小屯,歷經8代12王,建都225年,成爲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都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來商,這裏逐漸荒蕪,慢慢地變成了一片廢墟,史稱殷墟。

殷墟最著名的是甲骨文和青銅器。甲骨文是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體系之一,它不僅證明古老的漢字是獨立起源的,還提供了中國古代獨立的文字造字法則。這種文字對3000年以來的中國文化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十餘億中國人今天所使用的漢字都是源自甲骨文。殷墟出土了大量青銅器,這麼精美的青銅器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現今爲止所發現的最重的青銅器。

參觀完殷墟後給我的感受非常深,古代的人們既勤勞又有智慧,做爲中國人我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