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鋼的琴》的觀後感大綱

《鋼的琴》的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一個星期以前,我和花生爸去看了《鋼的琴》。之前他不太理解我爲啥那麼堅持要去看,連變3都不能誘惑我。等結束了出來,他說,真是個好片子。

《鋼的琴》的觀後感

電影開演之前我在微博上秀電影票來着。然後七七八八的同學們在說要我寫觀後感。我現在,除了記錄閨女成長中的一些小火花,寫的多的東西就只有工作中的項目報告了。看完電影回到家,我真端坐桌前憋着寫觀後感來着。敲了大概一頁A4紙那麼多的字,寫不下去了。

今天看到王小山和方恨少又在吆喝這個電影,我也跟着吆喝來着。然後順便,就着寫項目報告的路數,把我的一些感受記錄下來。

1、電影的背景

電影是在鞍山拍的。雖然我不是鞍山人,但是那些場景我卻非常熟悉。

我家在遼陽和鞍山交界的地方。歷史上,我們村曾經屬於過鞍山,大概是五十年代的時候行政區劃調整才被劃歸了遼陽。所以,到遼陽市內上高中之前,我對鞍山的熟悉程度遠遠高於遼陽:從我家要去鞍山的市中心的話,只需要步行半個多小時或者騎自行車十多分鐘,就可以到達鞍山的11路公交車的終點站大紅旗。只要坐上這趟公交車,就可以向東過長大鐵路到靈山之後再一路向南,經過沙河、立山、雙山、對爐一直到鞍山火車站站前。如果想要騎車到鞍山站前的話,據說,可以有另外一個路徑,就是不過長大鐵路,直接沿鐵路西側的廠礦道路一直到"鐵西"再往東拐。

我離開家有二十年了。近十年來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所以,鞍山遼陽可能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在我的記憶裏的鞍山還是原來的那個鞍山。

那個鞍山是什麼樣呢?

那個鞍山被一條鐵路分割爲兩個部分,鐵東意味着成熟的居住、繁華的商業區,鐵西意味着高爐、煙囪、林林總總的工廠。那個鞍山以火車站和市府廣場爲核心區,分佈着各種商場、政府機關、住宅區,外圍則是以大工廠爲核心的'廠區和配套家屬區。這個外圍,立山還比較熱鬧,有和平電影院有二道街農貿市場有三院;沙河就已經蕭條,而靈山則意味着小商店小商販;等到了大紅旗,則已經基本上就是農村的面貌了。

11路公交車這一線,許多站名都以工廠命名,包括過三機牀、鋼繩廠、北鑄、鐘錶總廠等等。我們村裏有不少人包括我的叔叔大爺姑父哥哥等等,都在三機牀、鋼繩廠和北鑄等等地方上班。

小時候誰家裏有"在籍工人"是很讓人羨慕的事情。"在籍工人"尤其是鞍鋼的那更是吃香,找對象的話,"在籍工人"差不多可以排在第一梯隊裏,而被稱爲"市政企業"的市屬企業的工人的話,就要稍微差一點兒。鞍鋼的"在籍工人"意味着有技術有穩定的收入有勞保,意味着"鐵飯碗"。對於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來說,能擁有鐵飯碗真幸福啊。

國有企業改革、大量的工人下崗失業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八十年代末期?我們家沒有工人,所以我對這個時間節點沒有明確的概念。只知道離我們村很近的"紅拖"(紅旗拖拉機廠)、鐵塔廠、鋼繩廠和北鑄的經濟效益都開始變差,有很多原來捧着鐵飯碗的工人不得不走上社會,自謀職業。

對於政府來說,這可能是經濟體制改革必然要經歷的過程,而對於單個的個人來說,這實在是生活中面臨的鉅變。

2、電影中的人物

讓我定義的話,這個電影中的人物,都是社會底層的小人物。除了一位退休的老工程師,其他人應該都是工廠裏的普通工人。

他們這些人,在原來賴以生存的工廠倒閉之後,走上了各自的謀生之路--組織個小樂隊給各種紅白喜事演出的、殺豬的、配鑰匙的、給學校燒鍋爐打更的、乾脆躲家裏怕丟面子不肯出門的…

謀生的壓力之外,生活中還有各種各樣不盡如人意的事情:喪偶的、老婆傍了大款之後要離婚爭孩子的、女兒未婚先孕的…

這些人平凡的就像我的三大爺五叔或者老舅,原本是工廠的同事,離開工廠後,是有事沒事湊在一起吃個火鍋整點兒小酒的朋友。

他們淡定,淡定到老婆跟人跑了還能調侃着說"她終於過上了夢寐以求的不勞而獲的生活";他們也血性,聽說哥們的閨女被人欺負了就都抄起傢伙去攆那個幹壞事兒的小兔崽子;他們有自己的小算盤,趁着幹活聊天的功夫一個就勾搭上了另一個的相好;他們也齊心,放下自己手中的事兒,聚在一起,就爲了完成一個造一個鋼琴的夢。

我說這整個故事像個童話,因爲我悲觀的認爲,他們回到那個已經破敗的工廠裏造成一個鋼的琴,是現在這個現實社會裏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這個童話裏的感情卻是那麼的真實。

3、電影的情節

最喜歡的情節:一羣人開着一輛裝着豬肉的卡車,或者坐在駕駛室裏,或者站在車廂裏抱着豬肉,唱徐小鳳的那首"我想偷偷望呀望一望他假裝欣賞欣賞一瓶花"。

最不理解的情節:鋼琴造好了,秦海璐扮演的女主角帶領了一羣姑娘調西班牙舞。這個過於魔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