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我們倆的觀後感大綱

我們倆的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們倆的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們倆的觀後感

我們倆的觀後感1

九月二十四日上午,我校組織學生觀看了電影《我們倆》,看後令我非常感動,感觸很深。人與人之間,只要真誠相待,才能產生真摯的感情。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位老奶奶獨自生活在一個空蕩蕩的四合院,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位來北京求學的女孩,想租老奶奶離學校很近的房子,但嫌房租太高,老奶奶堅決不降價,女孩無奈租了下來,從此兩人開始爭吵不休的主客生活,女孩覺得老奶奶處處算計她,心裏委屈。老奶奶也對女孩一百個不順眼。經過長時間的磨合,兩人漸漸成了彼此的依靠。秋天來臨,女孩搬走住進了樓房,老奶奶精神垮了下來。

這部電影又勾起我的回憶,我想起了我的姥爺,他家在遙遠的甘肅省天水市,他一個人住在一個四合院裏,平時生活只有大舅媽和二舅媽照顧,其他人都在外地打工,我們不能經常陪伴在他的身邊,給他更多的關心,留下了很多遺憾.姥爺九月十七日去世後,媽媽哭的肝腸寸斷,我也傷心極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思緒萬千,這不是一部只關於感情的電影,它反映了當今社會的留守弱勢老年羣體,他們生活的很孤獨,需要全社會對他們奉獻愛心。給孤獨老人更多的愛,讓他們有一個快樂的生活!

西安市蓮湖區星火路小學三年級 劉依靈

我們倆的觀後感2

婚姻是倆個人的嗎?也許存在爭議,你可能覺得婚姻是兩個人的,但是我相信這是你結婚之前的看法。我也曾經一度認爲而且是毫無疑問的認爲婚姻是兩個人的,只要我們幸福,我們的婚姻就是健康的。隨着時間的流逝,我明白了而且是徹底的清楚了,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情,是兩個家庭乃至兩個家庭關係的總和。那一刻,我對自己說:親愛的,你走錯了路,不該一廂情願的相信婚姻是我們倆的。

《我們倆的婚姻》也是正在熱播的電視劇。看過之後有人說婚姻多數是愛情的墳墓。不是誰讓誰進了死亡的地帶,而是這個墳墓早就在那了,是你心甘情願的走向了它,而且你是抱着一顆幻想的心,你認爲愛情會在婚後變的更甜美,你認爲兩個人的世界會在婚後變的更安靜,你認爲愛情會在婚後昇華成情愛。但是,親愛的,你可曾把他的父母也納入了你們婚後的愛情,如果沒有,這也不是你的錯。也有人說如果人沒有婚姻,那豈不是死無葬身之地。還有人說婆媳關係本身就是婚姻的副產品,只是,這個副產品的味道與愛情不一樣,不會是甜美的。

如果婚姻到了崩潰的邊緣,我們怎麼選擇,是接收命運還是放棄,如果是放棄,除非你今後不再涉及婚姻,如果你再結婚,你還是逃脫不了同樣的悲劇。如果你接收命運,那我們的婚姻在繼續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應該在生活中憧憬什麼,我們把個人的情感歸宿到什麼地方,甚至我們存在的緣由又是什麼。此時,我們彷彿看到了生命經歷的整個過程,剩下的只是一個人人都有的終點。

也許是我太悲觀了,也許是我把問題看複雜了,但這只是也許,我自己的性格已經註定在這個問題上我是個悲觀者。在沒有財產糾紛沒有孩子的大好環境下,也許我們應該選擇放棄。但是,滿目江山空念遠,何不憐惜眼前人,更何況我們還有愛。

我們倆的觀後感3

九月二十四日上午,我校組織學生觀看了電影《我們倆》,看後令我非常感動,感觸很深。人與人之間,只要真誠相待,才能產生真摯的感情。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位老奶奶獨自生活在一個空蕩蕩的四合院,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位來北京求學的女孩,想租老奶奶離學校很近的房子,但嫌房租太高,老奶奶堅決不降價,女孩無奈租了下來,從此兩人開始爭吵不休的主客生活,女孩覺得老奶奶處處算計她,心裏委屈。老奶奶也對女孩一百個不順眼。經過長時間的磨合,兩人漸漸成了彼此的依靠。秋天來臨,女孩搬走住進了樓房,老奶奶精神垮了下來。

這部電影又勾起我的回憶,我想起了我的姥爺,他家在遙遠的甘肅省天水市,他一個人住在一個四合院裏,平時生活只有大舅媽和二舅媽照顧,其他人都在外地打工,我們不能經常陪伴在他的身邊,給他更多的關心,留下了很多遺憾。姥爺九月十七日去世後,媽媽哭的肝腸寸斷,我也傷心極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思緒萬千,這不是一部只關於感情的電影,它反映了當今社會的留守弱勢老年羣體,他們生活的很孤獨,需要全社會對他們奉獻愛心。給孤獨老人更多的,讓他們有一個快樂的生活!

我們倆的觀後感4

上週學校組織我們看了電影《我們倆》,我覺得很感動。影片主要講了一個孤獨老人住了一輩子的空蕩蕩的簡陋四合院,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冬天,來了一個尋求住處的女孩,倆個人之間從最開始的互看不順眼,到一段時間之後兩人產生了深厚感情的故事。

看完這部電影讓我不由地想到了上個月我與媽媽頂嘴的情景。記得那是週六,爸爸媽媽有事情需要出去一會兒,媽媽走的時候囑咐我一定要照顧好弟弟,我一口就答應了下來。媽媽走後我邊寫作業邊和弟弟玩,誰知道弟弟不小心撕壞了我的作業本,於是我就把弟弟兇了一頓,弟弟就大哭起來。剛好這時候媽媽回來了,弟弟飛快地撲向媽媽的懷裏哭得更大聲了,媽媽當時很生氣就打了我一巴掌,氣沖沖地對我說:“你打弟弟幹嘛?他還小,你要讓着他。”當時我覺得可委屈了,便大聲衝媽媽嚷道:“你只喜歡弟弟,你是個偏心的媽媽!”說完我便跑進自己的房間裏還鎖上了房門。下午媽媽叫我吃飯我也沒有理媽媽,一整天都沒有和媽媽說話。晚上媽媽趁我睡覺的時候還偷偷來房間看我,幫我收拾好書包重新給我買了個作業本,聽爸爸說媽媽很後悔打了我一巴掌,爲了這件事媽媽還偷偷哭過。

這件事情雖然過去很久了,我和媽媽又說話了,但是我知道上次我說的話傷了媽媽的心,媽媽一定很難過,我想對媽媽說聲“對不起”。

我們倆的觀後感5

影評課上看完的馬儷文導演的《我們倆》,我沒有想到這部只有400萬的小投資電影,帶給我的巨大震撼。該片製作班底十分樸實,總共歷時一年半,片中的四季輪迴完全是真實場景。

該片講述了一個簡單而動人的故事,主演金雅琴老太太說,她看任何一部名着從未掉過眼淚,但是在拍片過程中她每天都在被故事裏的親情感動着。“該片是當今一片喧囂中的電影珍品。”這樣的評價當之無愧。

全篇的音樂是非常滄桑泛古的,來自竇唯,以季節時間轉換來巧妙地演繹劇情發展的各個分界點。每個季節的聲樂都有意引導我們深入理解和進入下一個階段。

充斥着寂寞、孤獨和衝突的氛圍。在破舊的四合院裏,一切在悄悄的發生。

老太太的百般刻薄刁難讓我們甚至揣測,是不是她的故意作爲,而就是替其孫子找個能幹的好媳婦。喜歡預測劇情,可是越往後面看越覺得衝突、矛盾是那麼的真實。老太太就是難相處,就是精明,就是會算計,就是咄咄逼人。小馬就是不喜歡總吃虧,就是會反抗不公平的待遇。她們是那麼的真實。

裏面有很多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

比如,房東老太太和小馬因爲誰偷打電話花了300多元而大相爭執,互相誤會,老人氣將小馬趕走,還搗壞了所有小馬爲慶祝新年而高掛的燈籠。當得知是自己的孫子爆打的電話,心生歉意,快九十歲的老人將燈籠一個個掛起來,還碎碎念,你脾氣不該,你就孤獨終老吧……然後,鏡頭拉遠,向我們呈現一位老人,坐在掛滿燈籠的庭院的門口正中央,抵着柺杖,盼啊盼啊盼……

爲完成學校佈置的作業帶老太太出去的那一天,小馬從另一位老人的口中知道了她的過去,似乎,看到了老人難處的外表下一顆善良、孤獨、寂寞、簡單而又害怕被人遺忘卻總是被人忽略的一面。小馬心疼的看了她一眼。我覺得她是心疼的看了老人一眼。小馬養條狗,表現的不怎麼願意的老太太,最後,在小馬不在家的時候,居然主動跟這只不會說話的小東西講起話來。

外面炮竹聲隆隆,年三十,鏡頭停留在窗外,透過窗戶,一位老太太和一個外地求學的小姑娘對坐一張小四腳桌,吃着一條整盤的鯉魚。昏暗的燈光下,黃暈泛泛而生,她們會在講些什麼呢,這麼多年,小馬沒有出現之前的.日子,這位老人一個人,她會又幹些什麼呢。也許可能如她自己所說,就是吃飽了睡,睡醒了吃吧,實在再加點,就是曬太陽,或者期待遇上收破爛的或走錯門的陌生人,好講幾句話,也爲了不荒廢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從冬天走到夏天,小馬也不再當自己是房客的身份,需要什麼就直接拿,開冰箱也不打招呼了,老人雖嘴裏唸叨,怎麼越來越放肆,把這兒都當自己家了。可是心裏還是很開心,更沒有與她斤斤計較。其實,此時,矛盾,衝突到這裏時,已經開始慢慢緩衝、化解了。

每個人都知道,小馬不可能永遠住在這裏,而老太太也不可能不離開這個世界。時間永遠不會停止與某一個時期,狀態。

她們註定要從衝突到相知,再到分別,再到訣別。這就註定了影片的遺憾的感情基調。以既定的聚散現實性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含金量。

一直不住的唸叨要趕小馬走,最後她真的走時,她似乎不能接受這個突然而來卻又冥冥之中料定的決定。

老太太去參加孫子的婚禮時與聞訊趕來的小馬惜別。旁觀者搞不懂爲什麼老人跟家人不親跟眼前的這個外人相處不到一年卻成忘年交。“你們這麼好,乾脆把她接到你家,你照顧她啊。”小馬沒有說話,不知道怎樣來回答陌生的婦女的好提議亦或是諷刺的幸災樂禍。

換句話說,爲什麼見者都覺得心寒卻沒有人願意每天陪這位老人多聊一會沒有人將她帶回家贍養呢,又退一步講,小馬怎麼也就沒有呢。我想這就是這部電影內在的敏感的一個視點,我們沒有人不會爲這份忘年之情所感慨,也鮮有人會責怪小馬甚至是老人收養的兒子亦或者是那個多嘴的婦女,也許我們只是覺得這就是一種無法改變的傷感的註定的悲劇。

成年後的我們也許總是有很多的理由去爲自己的生活而忙碌着,賺錢,買房,結婚,生子,養家……

我們將有很多奮鬥的目標然後忙忙碌碌,我們每個人都是善良的都想給予這樣的老人更多更親的愛,但是生活的重擔和壓力又會時不時的在提醒着我們不能太偏離自己的生活圈和重心,這是無奈還是悲哀呢。

假使我們奮鬥一輩子到頭來會不會也有老人一樣的結局呢,這是我們的必經之路嗎。不清楚。

但還是願深思的人有哪怕一點點的觸動,儘可能地多善待一點身邊的老人吧,再者人不獨親其親不是嗎。

無數個擦肩而過的人海中,小馬推着自行車,接到了一個病故電話。然後一個人蜷縮在路邊,默默的抽泣。沒有人上前詢問,沒有人知道在意什麼。一位老人去世了,這讓多少人難受呢,只有小馬吧。或者說還有一個小馬,幸好還有一個。

影片在最後的“囍”中結束。老人一走,就把房子留給收養的孫子以大方迎娶貴州的媳婦。觸動無限。

全片的語言十分地道幽默詼諧,但是用越來越帶有令人壓抑、感動、無奈的感受。我發現了很多張淚流滿面的臉,很多付梗咽的表情。

讓我看的哭的影片不多。《我們倆》,有深度。

片中主人公小馬是導演馬儷文的影子。我喜歡有生活影子的電影。

我們倆的觀後感6

觀看《我們倆》着這部電影讓我感觸頗多,其實這部電影正反映了我們社會這樣的一個事實:有好多的老年人,處在孤獨中。家人很少給他們多一點的關懷。

故事講的是一個大學生和一個老太太和叫小馬的大學生小馬之間的事。小馬租住老太太的四合院裏的一間小房子,而老太太是一個極度固執,而且脾氣很壞的老太太,她一生沒有兒女,但是自己收養兒女還有一個孫子,但是他們之間只有赤裸裸的金錢關係,而老太太明白,她只能過一種在警惕中的生活。

在老太太和小馬的對話裏我們可以看的出裏面始終有着金錢在裏面,也許在老塌臺的世界裏,她收養的兒女還有孫子對她的影響太大了。隨着時間的推移老太太和小馬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其實老太太是太孤獨了,她很希望有個人和她說說話。在與小馬的接觸中老太太的態度一直都在發生變化,從最初的冷漠到最後的不捨。我們不難看出,人時間最寶貴的就是人間的真情。在老太太生命最後一刻她感受到了人間的真情,打開了她塵封多年的愛。而此時老太太已經不久於人世了。

整個故事情節都很鮮明,小馬的真情與老太太收養兒女的無情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在彼此分別的時候都能那麼的不捨,而養育了這麼多年的孩子卻那麼的無情。讓我們不僅深思在當今社會有多少老人在孤獨中度過他們的一生,而他們的兒女總以爲只要給老人錢就行了,而他們不明白老人需要的是關懷,是煤田和他們能說句話。有的人甚至是不管老人,不管他們過的怎麼樣。殊不知在他們老的時候如果自己的孩子也這麼對自己,他們會有什麼感想。

有人說養兒能防老,也許吧!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那些不孝的兒女也比比皆是。很多人說現在社會是一個金錢社會,到處充滿銅臭味。很多人爲錢不惜任何代價,甚至自己的良心。就像故事中的老太太收養的兒女和孫子,不知道知恩圖報,還在老人年老體弱的時候把她住了幾十年的房子也要走了。讓老人搬到一個偏僻的地方。此時的老人已經奄奄一息了,當小馬去那個地方看她的時候,兩個人緊緊的握着手不肯放開,老人淚流滿面,她已經不能說話了。

在現在的社會裏,人越是在乎利益和金錢就越覺得孤獨。看到很多人上網、寫博客、玩遊戲而不是去感受外面的風景,更說明了他們覺得外面沒有他們的寄託,沒有歸宿感,然而越發讓人覺得孤獨、寂寞!人間最難得的是真情!只可惜有時候你的真情並不一定會得到別人的認可,因爲社會太複雜,人的思想越是警惕性高,欺騙越是到出可見,你不知道該去相信誰。因此,很難突破那條防線接受別人的愛。這也許就是現在社會的一個共識吧!

其實誰都希望自己身邊多份溫情,多份愛!這樣生活纔不會覺得累!

我們倆的觀後感7

總有些,想說卻總也說不出、說不全的情感。

總有些,想忘卻總也忘不了、丟不去的過往。

春、夏、秋、冬,四季的一個輪迴,也許,代表着一段感情的逆轉。

冬,漫天雪花紛飛,始終興奮着,走落於千家萬戶。鏡頭前,一張年輕的臉龐,帶着急促的喘息,駐足於一座破舊的四合院。迎上她的是一張蒼滄的臉,和並未被歲月磨蝕的銳利眼神。後來,年輕的臉寵,沒有隨着雪花繼續奔走,就在這眼神的注視中,留在了這座安靜得忘了多少年的房子裏。

一位"精明"的老太太,和一位"任性"的小姑娘,隔了N代的鴻溝,矛盾的立足點和理由總是合情的。這是一場女人間的戰爭,一老一少的口水之戰。

臨近新年,屋外的熱鬧和屋內的"熱鬧",相互交織着,創造出有些不和諧,卻別有意味的樂章。

春,溫暖卻又平和,春節的喧鬧慢慢歸爲平淡,之前夾雜着濃烈火藥味的屋子,在新年的鐘聲敲響後,如同春天的微風拂臉,有了些淡淡的溫暖和特有的柔情。

老太太依然是習慣了坐在她屋前,看着小姑娘的出出進進,一句兩句地搭聊着,雖然還是有些一如當初的厲聲。小姑娘也是忙碌地來回於屋裏和屋外,依然是常常和老太太理論着,但顯然的,有些東西已漸漸地改變。而我們都願意相信,那是十分美好的。

夏,熱情漸漸甦醒,不管是屋裏還是屋外,都同樣地酷熱難擋。這曾經吵吵鬧鬧的一老一少,儼然祖孫倆,小姑娘已經時不時的,跑進老太太較爲涼快的屋,躺着,猶如自己家一樣。

任性的姑娘,還是點燃了爭吵的導火線,吵鬧引發的那一場熱氣,都比得上太陽給於盛夏的溫度了,但也許是瞭解了老太太的性子,她隨即又很好地轉化了看似必會發生的"惡戰",而老太太,也不是那一味地斥責,開始耐心地講解起道理來。感情的溫度,也在悄悄地上升。

秋,豐收還是蕭瑟?情感上面,她們倆都有了很大的豐收,但,有些景色,註定不屬於這裏的。

不管是獲得還是捨去,兩者,都有了。看着小的爲老的,做的這些那些的小事,老的,對小的,有意無意的關心,不免爲人類感情的微妙感慨萬分。

小姑娘的不辭而別,讓老太太,失去了爭吵,同時,也重新撿回了孤獨。破舊的四合院,從裏到外,繼續破舊着。給過它短暫新鮮的那道風景,已經迅速地成爲歷史。蕭瑟的秋風吹着,屋子裏,已經靜謐得有些可怕了。

姑娘接到了鄰居打的電話,老太太生病了,她馬上到四合院,兩人再次相遇的一瞬那,老太太已經忍不住潸然淚下,小姑娘在回去的路上,也是難忍悲傷。

冬,伴隨着沉重的木門關上,年老的生命已經悄然離去,鏡頭的最後,佈滿灰塵的坐椅,能讓人,回憶得起,曾經,這裏發生過美好麼?

有些人,很單純;有些事,很簡單;有些改變,很自然;有些生命,應該給予掌聲。

我們倆的觀後感8

《我們倆》講述的是一段沒有血緣關係的祖孫情,一個20歲女學生租房時與房東老太太發生的一系列溫情故事。導演以時間爲軸線,將開始看彼此不順眼,相互格格不入的女孩和老人串將起來,隨着四季交替,老人和女孩開始相互關心,相互關照,相依爲命。老人見證了女孩戀愛時的喜怒哀樂,女孩幫着老人一點點改變她沉悶的生活。後來女孩離去後老人一病不起,時時念叨女孩,等女孩再去看老人時老人已說不出話來。

電影很是細膩,老人跟女孩收取電話費,因爲女孩要在老人的冰箱裏存東西,老人就跟女孩要鯉魚作爲報酬。這點點滴滴似乎顯得老人很是精明、很會計較、非常自私,可是我們看着卻並不反感,這或許就是生活。女孩和老人吵架,與老人針鋒相對,據理力爭,卻並不覺得女孩無禮,因爲她們的爭吵了透着關心和善良。

劇情雖然處處洋溢着溫馨和感動,可是這卻並不只是一部溫情電影,它反映了時下比較普遍的現象:孤寡老人。看到老人坐在院子裏曬太陽的模樣,特別孤單。女孩給老人拍“老太太的一天”紀錄片時,看老人打完哈欠,伸完懶腰,便問“還有什麼事?”老太太回答“都快入土了,還能有什麼事?”小馬讓她再想想還有什麼事,她回答“醒了睡,睡醒了吃飽了歇會再睡”,“我悶的時候就希望來個收破爛的,收水費的,走錯門的,敲門可以說說話,要不語言能力就退化了。”老人的話讓人鼻子發酸,遙想當年當過兵、騎過馬、救過傷員,抽過煙,簡直響噹噹巾幗英雄,而今年邁卻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電影對比明顯,一邊是花季少女繽紛多彩的生活,老人見證着女孩她戀愛時的喜怒哀樂;一邊是孤寡老人一沉不變的生活,女孩看着老人如夕陽般餘暉一點點散盡。或許女孩的現在就是老人擁有的曾經。看似兩個人,其實是同一個人的不同階段,一個是日正當中,一個是夕陽西下。

我們倆的觀後感9

曾獲得第18屆東京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以及第14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最佳女演員獎的電影《我們倆》,是導演馬儷文根據自身經歷改編的一部影片。

影片講的是,在北京一個破舊的小四合院裏,一個房東老太太,一個女大學生房客,兩個陌生人一起走過四季,她們在各自生活的過程裏互相碰撞後產生感情的故事。

這個小成本電影十分樸素,小人物,小情節,小情義,或許是恰到好處的小,才感人至深吧。

一、

北京那年那個下着雪的冬天,單純而倔強的小馬騎着自行車到處找出租的房子。

小馬打開老太太家那扇破舊的大門時,《我們倆》的故事正式拉開序幕。

精明一世的老太太以她的人生經驗判斷,小馬會租下她的小破屋,而且很快就會來和她談價錢。老太太猜中這故事的開頭,卻沒猜中這故事的結尾。

電影接下來穿插的全部是老太太和小馬相處時產生碰撞的細節

小馬作爲房客爭取自己的權利,跟老太太提出要求用她的廚房做飯、用冰箱放東西、用爐子取暖。老太太都冷漠的拒絕。一個人長時間沒有錢沒有愛,心就會變得又冷又硬吧。也或許這是陌生人之間應該有的表情。

小馬偷電被老太太發現後一頓惡罵。老太太發起脾氣來,象極了動畫片裏的老巫婆。

小馬費盡口舌說服老太太給自己裝上電話分機。但是小馬的電話打擾到老太太的正常生活,她非常霸道地掐斷了小馬的電話線。房東和房客就這樣因爲電話的問題而進行了激烈的交戰。

“你是個壞老太太,怪不得沒有人伺侯你。”

“你也是個不咋滴的姑娘,沒小夥子會娶你。”

他們毫不吝嗇用最薄涼的言辭去刺激對方。因爲他們只是陌生人。

不管怎麼說,小馬的到來給寂靜的小院帶來了新鮮感。老太太惱怒之後還是寧可放棄那對做生意的夫妻高價的房租而願意和小馬和解。老太太借孫子的話又把小馬的電話線接上了。

快過年的時侯,小馬買來喜慶的對聯、窗花和紅燈籠,但是這點喜慶氣氛被一個打往貴州的三百多塊錢的長途電話破壞了。

倔強的老太太盛怒之下把窗花、燈籠全部弄得稀巴爛。

後來老太太聽孫子說是他打的電話,覺得很對不起小馬,心生愧疚,她又重新把那些燈籠掛上……

除夕夜,老太太一直等小馬回來,一起吃的年夜飯。這個除夕夜以後,兩顆孤單的心漸漸地靠近,小院裏第一次有了家的溫暖。

二、

春天來了,小馬和老太太的感情也象春天的天氣一樣升溫了。

學校留作業拍一個MV。小馬很強悍地要求老太太配合自己的要求,拍一個老太太的一天,老太太順從地聽着小馬的指揮假裝做這做那。

在給老太太拍MV的過程裏,小馬不但從老太太的言語裏讀到一個老人的孤寂冷清,也從鄰居那兒知道了關於老太太不一般的過去。因爲了解,所以理解,小馬開始對老太太另眼相看。

在感情的遞近中,小馬開始象用自己的冰箱一樣用老太太的冰箱。老太太不再象過去那樣讓小馬交電錢或者買鯉魚才能用冰箱,只是嗔她:你看你現在,過去還說一聲,現在連個招呼都不打。冰箱成你的啦?但她的語調裏不再透着凜冽的寒意。

電影裏還穿插了老太太很愛錢、很搞笑的戲份,真實而殘酷,讓觀者很有種笑中有淚、樂中有哀的感覺。

在這個小院裏,小馬,老太太,走來走去,可有可無的對話,細小而瑣碎。人一生中有多少跌宕起伏、大喜大悲?無非是些細碎的情結構建了完整的人生。

三、

盛夏。小馬和老太太的親近感象夏天的植物那樣繁茂起來。

小馬象躺自己的牀一樣躺到老太太房間的牀上。老太太絮絮且誇張地談論小馬當初纔來租房時可憐巴巴的樣子,語氣裏卻明顯帶了憐愛之意。

小馬趁老太太熟睡,爬到屋頂上捅鳥窩被老太太一陣狠罵,要告到學校去。小馬不象以往那樣直接、蠻橫地和老太太對立,而是做各種怪相裝死向老太太求饒。

老太太還在舊的生活秩序裏守着自己的萬貫破家。而小馬開始試圖改變老人的生活環境了。她想用自己的年輕活力改變老太太的壓抑灰暗。但是她太年輕了,無法理解一個孤獨的老人心裏在想些什麼,老人已經習慣了哪樣東西放在哪個地方,她伸手就能拿到,睜眼就能看到,這樣對她來講纔是安全的,這不僅是生活的方便,更是心理的安全和依靠。

老太太經受不了改變,哀求小馬再變回去。而此時她的語調變得那樣柔軟。

在一個雨天裏,小馬因爲和男友嘔氣把自己關在屋子裏,老太太冒着雨去看望小馬,也許這一天裏她一直盼望着小馬回來的那一刻。畢竟她帶來的不僅是爭吵,還有真實的生活氣息。

之後,小馬不辭而別,老太太則因爲小馬的離開着急上火。等小馬回來後,她蹣跚着走過去問:怎麼說走就走啊。連個電話也沒有……小馬住到她的心裏了,她心裏開始有了牽掛,語調裏全都是慈悲。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件特別奇妙的事。有時候看上去好像爭端不斷,棱角激烈碰撞,撞着撞着倒擦出愛的火花。

四、

這個秋天並不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是感情消亡的開始。

小馬就象疼愛自己的長輩一樣,爲老太太洗頭髮剪頭髮敲背,還爲老太太做飯。

老太太一邊吃着小馬做的飯,一邊決定以後和小馬共用廚房。從開始的拒絕到現在的主動邀請,感情一點一點滋生,溫暖一滴一滴蔓延,平淡無奇的情節,卻好像細細的溪流,慢慢的傾入心脾。

小馬找到了新房子。她考慮再三還是沒有跟老太太告別。大概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段路要走,就算我們有不捨,但我們不會爲誰停下腳步。

等小馬最後一次搬完行李時,老太太抓住小馬的手,眼神極度悲涼:真的搬走了?真搬空啦?就這麼搬空啦?

一向很兇的老太太在那一刻陷入無助的絕境,那種不捨的神情令人張皇失措。

五、

初冬的小院一派破敗的景象,好象暗寓人生就是一場終究要散的筵席。

老太太因爲小馬突然搬走而很快就垮掉了。小馬來看望爲騰出房子給孫子結婚即將搬走的老太太時,老太太只是握住小馬的手卻再也說不出話了。

老太太的女兒說:和自己家人都沒這麼親,和一個陌生人一起住了這麼兩天,居然就捨不得了。

別人都不懂:《我們倆》,不遠不近,真正的距離只有我們知道。

小馬再次去看老太太時,老太太只剩老淚縱橫。

這場四季交替中的相處,沒有撕心裂肺的疼痛,卻有着令人窒息的牽掛和不捨。

那個曾經不停和她爭吵卻又和她互相產生依賴的房東老太太終於還是去了。

電影的最後是小馬回到她曾經和太太相遇爭吵相熟分離的那個小四合院。那裏人去房空,物是人非,再也沒有她和她。小馬關上了那扇大門,《我們倆》的故事也結束了。

小馬將老太太的心填滿,又把老太太的心掏空,這當是最殘酷的一種折騰。當然小馬不是有意的。她只是老太太生命中一個意義比較特殊的過客。因爲小馬的出現,老太太黑白色的晚年生活才變成了彩色的,無論之前的慪氣,之後的和諧,最後的不捨,都成爲老太太生命中的一束陽光,爲老太太最後的旅程帶來溫暖。

電影故事簡單,情節也算不上跌宕,但它用細碎的情節去表達人與人之間的真情,體現了一種人文關懷。整部電影瀰漫的情緒,沉靜卻有力量,足以衝擊人心:這不僅僅是部電影,還是一聲嘆息。我們忍不住會想老太太原來爲什麼會那樣,後來爲什麼又這樣?

女友說那個老太太象她奶奶,而我覺得她象我姥姥。或者所有垂暮之年的老太太都是相似的吧。眼白渾濁,皺紋交錯,眼神堅硬卻無助,內心孤寂又荒涼。

只是,我們也會老的,這將如何是好?我們能做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