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變形記》觀後感精選大綱

《變形記》觀後感精選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那一個個稚嫩的身軀,從小就擔負起家裏的重擔,一張張笑顏的背後隱藏了多少血淚辛酸。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變形記》觀後感,歡迎閱讀!

《變形記》觀後感精選

  篇1:變形記觀後感

在學校的題節語文課上,我們觀看了湖南衛視熱播的教育視頻《變形記》。我們觀看的是一期關於貧富差距近乎兩端的兩個孩子之間互換角色的這麼一個讓人看了無疑不是留下感動、心酸、慚愧的淚水的變形。這就是這期《花兒與少年》的威力!

姚珠龍和周卓夫,兩個來自深圳的富裕的家庭。他們兩個一天到晚無所事事,不是在高檔的KTV,就是在馬路上飆車,或是因爲某些不爽而去欺負同學,在他所謂的朋友裏面他們就是周老大、龍哥。他的這種叛逆讓他們雙方的父母操盡了心,兩個本應該在教室的課堂上學習的學生,現在也變得叛逆。

羅海,一個來自貴州山村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和弟弟承擔起了家裏的所有家務。他倆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他們兩個來照顧年邁的爺爺奶奶,即便是這樣,也絲毫沒有影響到他的成績。

變形,不是變面貌,而是變心靈。我覺得,我的足夠,即使是冰山,也會融化。人們啊!爸爸媽媽們!當孩子被風雨淋溼的時候,一定爲他撐起一把傘;當他孤獨寂寞時,一定陪伴他渡過一個個寂寞的午後;當他們迷惑茫然時,一定要給他豎起一塊善良的路牌;你一定要堅信:他,就是國家未來的棟樑!國家正等待着您的孩子升起國旗!

如果那是你不熟悉的地方,你是否把慈愛當作路標?人們要相信人性本善,只是沒有去發現而已。我們要有一雙能發現善的眼睛,不是嗎?苦難有助於成長!身爲學生的我們該如何蛻變自己呢?規劃好人生很重要啊!

  篇2:變形記觀後感

觀看了《變形記》之後,我被深深震撼了,有很深的感觸。

使我最感動的上山村的小朋友,他們每天在學校吃不好,已經十四歲了卻還像個十歲的孩子。他們每天上學要走5個小時的山路,每天在學校吃的,是自己辛辛苦苦從家裏背來米和菜,因爲有些菜不能做,而洋瓜儲存的時間長,所以他們每天自己帶洋瓜,每天中午就自己做洋瓜吃,一個個都長不高,缺少大量營養。

他們的教室也很不好,教室破破爛爛的,一間教室只有十幾個人,但卻有兩三個年級,雖然這麼艱苦,可他們從來都不叫苦叫累,反而很用功的學習,因爲他們知道,能學習是來之不易的,所以他們很珍惜。

他們一個星期只回一次家,在家他們就幫父母幹活,採松脂,梨地種香蕉,喂牲畜做飯,樣樣再行。

看看他們再看看自己,真的很慚愧,在家裏過父母把我視爲掌上明珠,我是一位”小公主”過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衣服髒了媽媽洗,小房間亂了,媽媽整,連被子也是媽媽疊的,每天上學都是父母送我去的,在學校遇到小問題就找律師,從來都不自己想辦法自己解決!

學校的伙食很好,有肉,土豆,火腿腸,可這些我也吃不慣,每天讓爸爸送,爸爸送來的都是魚肉、牛肉、雞肉。

看了變形計之後,我決定不再做一個”小公主”,以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的衣服,不再讓父母洗,我自己洗,雖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我最終成功了。但我上學不再讓爸媽送,雖然多花了些時間,但我仍按時到校,在家多幫媽媽掃地。一定要學會做飯,讓父母多休息一下!

我相信,只要我繼續努力,一定會成爲像山村的孩子一樣獨立的人,加油!

  篇3:變形記觀後感

今天,我觀看了《變形計》之後這檔節目,看很大的感觸。

變形計主要講的是一位生活在繁榮的城市裏的叛逆少年和一位住在艱苦的環境中的樸實少年來互換生活

當我看到那些大山青年在艱苦的環境中,一邊學習一邊幫家人幹活時,我深感愧疚,怎麼說我也生活在比他們好的環境中,但是卻不好好珍惜。

有一期節目中,一個不到五歲的小女孩,天天上山砍柴,在家裏幫家人餵豬,放牛,而我們都快十五歲了,卻還不懂事,不珍惜自己舒適的學習和生活

住在大山裏的孩子,每天上學要走幾個小時的山路,到了下雨天就更難走,而且在偏僻的地方,有些學校的條件真是差到了極點,玻璃破了沒錢補,房樑斷了只能靠柱子撐着,但是,就是在這艱苦的環境中,學生們學習更賣力

住在大城市裏的小姐少爺們,學習力的環境好,設備好,教學質量好,但是他們卻不知道珍惜,到了大山裏去,才明白他們是多麼幸福

我們,這一代的中學生,不珍惜學習的機會,在我們學校裏食堂裏的飯菜樣樣齊,我們依然挑食,不喜歡,在大山裏,每天吃飯時孩子們就只能吃5毛錢打的飯,有的孩子家裏窮,只能吃從家裏帶來的鹹菜,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他們仍然努力學習。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學習和生活,利用好社會提供的能源,好好學習,好好努力,不能讓父母老師失望,要成爲國家的希望

從現在開始,收回那顆叛逆的心,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爲了國家,爲了父母,更爲了自己,自己的將來

爲父母點燃光藝,爲國家創造輝煌,爲自己闖出一片天,好好努力吧!

  篇4:變形記觀後感

每個人都有一個夢,無論是大山深處裏的孩童,還是繁華都市裏的子女;每個人內心都有不可觸碰的柔軟角落,無論是留守山村的村娃,還是在燈紅酒綠中的紈絝子弟。翻越那漫漫山路,穿過那車水馬龍,不同世界的孩子開始了不同境遇的生命之旅。

放眼望去,這是重巒疊嶂裏的山村。一張張黝黑的純真笑臉,看到的是貧窮孩子的質樸和善良。那一個個稚嫩的身軀,從小就擔負起家裏的重擔,一張張笑顏的背後隱藏了多少血淚辛酸。

轉眼再看,車水馬龍的都市中,另一羣少年,從頭到腳,渾身全都被名牌包裹着,梳着當時最潮的髮型,臉上掛着不可一世的神情。整日地尋求刺激,無視甚至是厭惡父母的管制和關心,惡語相向,甚至拳腳相加,根本找不到一點母子親情。究竟是什麼封鎖了那本可以與常人一樣擁有一顆滾燙的赤子之心的心靈?是豐富到令人眼花繚亂的刺激遊戲,還是父母無微不至地溺愛,使這些花季年華的少年迷失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

“男兒當自強”,既然厭倦了身邊的庸常的生活,就該真正體會到什麼是勞有所得,不勞無獲。在羣山環繞的自然優美的貧窮山村中,山村孩童的稚嫩樸實的話語幫助,一次次地包容體諒。不同於往日父母的喋喋不休,只是默默地付出,漸漸削平了城市桀驁少年用以防衛而建立的棘刺。第一次嚐到“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辛苦,第一次在貧窮小鄉村中得到樸實山民的認可,那些被埋藏已久甚至快要失去的責任感、自信心,屬於青春的美好光華全都在無意識中顯露出來。

在川流不息的繁華都市中,土坯房變成了高聳入雲的水泥建築,平日裏少見的汽車在這裏隨處可見,這裏的霓虹閃亮,將夜空照得看不見一顆星,這就是鄉村少年羅海夢想中的世界。整齊劃一的校服,優質的教學器材和優秀的老師同學。周圍的一切都美好得不真實,隨即,隱隱的不安和陌生感也從心頭涌出,世界再繁華也終究不屬於自己。只能用一如既往的勤奮和力所能及的關心來回報周圍的關切。

在新奇中度過的時光總是在不經意間過得飛快,離別的日子也如期而至。纏綿溫情的送別話語,緊緊相握的雙手,用不捨的淚水築成的告別儀式,分別灑在了質樸和不羈孩子的心中。這次的旅程是美好而難忘的。儘管有淚水,有委屈,但更多的還是無私無畏的關懷與愛,最重要的是那顆在迷惘中被找回的迷失的心。

每一個人都有一顆仁愛的心,不管它是被如何的埋沒掩藏,只是需要一個適時的`機會去改變去塑造,在一種被鍛鍊被關愛中無意識中顯現出來。愛,其實一直都在我們心中。

  篇5:變形記觀後感

別讓貧困掩埋你的鬥志,別讓奢侈磨滅你的勤奮;在順流逆流中保持平靜的心態,擁有一顆平常心,你會發現世界的美麗,生命的璀璨。

湖南衛視變形計之少年何愁,講述了一位深圳富二代和一位雲南彝族貧困少年的互換生活。深圳富家少年易虎臣,13歲,玩世不恭,一年換了6、7部手機,雲南彝族少年吳宗宏,14歲,懂事的山裏孩子,一個月零花錢10元,他要負責每個星期背最重的洋瓜走5個多小時的山路去上學,他要和爸爸在夜裏忍着寒冷去山上採松脂,他要幫老師沖廁所,餵豬,他是那個小小的學校裏最大的孩子。

生活在城市裏的易虎臣和我們一樣,依賴父母,沒有吃苦精神,不會去感恩f父母,爲了滿足物質的需求而大膽坦然地花父母的血汗錢。而生活在山區的吳宗宏截然不同,雖然家裏窮,但不自卑,雖然條件差,但依然執着地追求學習。

每當看到易虎臣就好像看到了現在的我們,易虎臣是討厭他的父母的,但我雖然不討厭他們,可當我遭受指責時,我也會對他們產生偏見,易虎臣是不會吃苦耐勞的,我們在家裏都是受別人的關愛,也不常做家務事。

我們要想當個人人心目中的好孩子,就應該學習吳宗宏身上的優點。他是有理想的,只要有了理想我們纔會爲之而奮鬥,所以我們制定自己的理想,一分耕耘一份收穫。

吳宗宏是勤奮的,而我們也可以將那用來放鬆的課間十分鐘用來學習,知識改變命運,我們有着比他更好的學習環境,我們更應該珍惜。

吳宗宏學會了自食其力,而我則沒有很好的自立能力,我應該去幫助父母,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還要懂得去關愛父母,父母是養育我們的人,他們同我們血濃於水,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去報答他們

結局是美好的,也是給予人希翼的,兩個少年都學會了許多,但未來依舊漫長,要牢記今日的品德,給未來開拓光明的道路。

這世上有金錢的貧乏,但不會有靈魂的缺陷,這世上沒有真正的鐵石心腸;只有暫時的迷茫,只有用愛去感化它,融化隔閡,世界纔會更加美好!

  篇6:變形記觀後感

暑假,我看了不少記錄片,其中最令我感動和難忘的,則是《變形記》。這是一部記錄城市孩子和貧困山區孩子進行家庭互換的片子。通過互換體驗,使城裏的“壞孩子”深受教育並徹底改變,而山區的貧困家庭也得到了大家的資助。

片中有幾個鏡頭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懷。

鏡頭一:一位又黑又瘦的山裏父親從一隻破舊的鞋中,掏出一卷積攢了多年的零票,一雙粗糙而又佈滿老繭的大手一張張仔細地數着,生怕數錯了似的,卻只有區區二十幾塊錢,接着他把他僅有的這點可憐的積蓄全部塞給了他城裏的“兒子”,爲的是能讓他去黃河邊遊覽一下,吃一頓飯。看到這,我震驚了,一個家庭多年的積蓄居然只有二十幾元錢,還不及我一週的零花錢。在中國,居然還有這麼貧困的家庭!震驚的同時,我又被山裏父親的善良和淳樸深深感動了,他的確很貧窮,可他卻比誰都更慷慨!我不禁落淚了。

鏡頭二:城裏的學校組織了一次班會,內容是:你嫌你的父母嘮叨嗎?全班同學都認爲自己的父母很嘮叨、很煩。然而,來自貧困山區的孩子卻說了這樣一段話:“我的爸爸媽媽常年在外打工,很辛苦,很少回家,我特別羨慕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我覺得那是最幸福的日子。我特別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父母掙錢很辛苦,我要多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聽到這,我想到了我自己,我的父母每天都無微不至地照顧我的生活,還要輔導我的學習,而我居然常常抱怨他們嘮叨,從來沒有感覺到這些在留守兒童眼裏是令人羨慕的幸福,沒有山裏孩子那麼懂得感恩。

鏡頭三:一對貧困的留守兄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無人照料他們的生活,連生了病也只能忍着。不僅如此,本該上學的他們,卻不得不每天天不亮就出去背煤掙錢餬口。寒冷的冬天,他們揹着幾十斤重的煤簍,晃晃悠悠地走在崎嶇不平的小路上。我看着他們的背影,瘦弱的身軀被碩大的揹簍遮擋着,只能看見他們的腿在艱難的行走。每天他們都這樣早出晚歸,由於天天背煤,他們的肩膀磨腫了,腳也到處都是老繭。這麼冷的冬天,兄弟倆只有一牀很薄的破棉絮,穿着也十分單薄、破爛,甚至連一雙襪子也沒有,光着腳穿着破爛不堪的鞋子,手腳都凍得開裂了。看到這,我不由得感到心痛,止不住心酸的淚水,從臉上滿滿的流淌下來。原來,在貧困山區,還有那麼多貧困失學的少年,我暗下決心,等我將來有能力了,我一定要去幫助他們,讓他們也能上學,讓知識改變他們的命運,擺脫貧困。

《變形記》的確是一部令人感動又使人深受教育的優秀記錄片,所有的青少年都值得去看一看,相信你一定會被其中的故事深深打動,一定能讓你懂得許多學校和書本中無法獲知的道理。

  篇7:變形記觀後感

今天,我打開電視,本打算看湖南臺的娛樂節目,可令人失望的是湖南臺播出的沒有播娛樂節目,我本打算換臺,可無意中卻看到了《變形記》。《變形記》是城裏孩子同鄉下孩子互換生活角色的“真人秀”節目,我被節目的內容深深吸引,不知不覺便看了進去。

這一期《變形記》講述的是一位被母親稱之爲“魔鬼”的城市少爺與山村樸實無華的兄妹互換家庭,在互換過程中發生了一些事情,這些事情都是讓人爲之動容的情節。

這位城市少年到達了山村後,以“蜘蛛俠”的造型降臨學校,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熱烈歡迎。可第二天中午,他便在學校裏大發雷霆,不懂得分享,在回家的路上,也顯現出了不耐煩。而在城裏那邊生活的農村兄妹又是怎樣呢?在新父母的陪伴下他們獲得了時常的新

衣服。哥哥很懂事,新媽媽給他買衣服,一直不要,留下了眼淚,我爲他的真誠感動。

城市少年意外地知道了自己的新爸爸很有可能得了白血病,一直問攝像叔叔病能不能治好,想到自己以前說過自己爸爸是“豬”便留下了眼淚。第二天一直在爲這件事悶悶不樂,沒有吃飯,後來,同學們過來了,對他說:“你吃一點飯吧,你吃一口我們就吃一口。”可能是同學們的真誠打動了他,他一口一口地吃起來,同學們也跟着吃了起來……

城市少年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便在自己的送別會上向全班同學和自己的農村父母道歉,而農村父母就在門外,聽見了少年的懺悔。也被少年的真誠所感動,而落淚。

在城裏少年的要求下,他農村的爸爸同意去北京檢查,檢查的結果讓少年心裏的一塊石頭落地了,因爲檢查的結果是——貧血。看到這,我彷彿也成了那個城裏少年,跟着着急,生怕農村爸爸有個三長兩短,因爲對於那個貧困的家庭來說真的不能再有什麼閃失了。

看完《變形記》,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通過城裏孩子與農村孩子的生活角色互換讓我明白了: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對父母、長輩、師長,都要儘自己的孝心;要對我們周圍的人有一顆感恩的心;更要有一顆與人爲善,處處爲人着想的愛心,要和同學們互敬互愛永遠在一起,保護我們的親情和友情!

  篇8:變形記觀後感

“變形計”主要講述的是三個主人公,姚珠龍、周卓夫和羅海互換一個月生活的故事。三個人的生活可謂是大相徑庭。姚珠龍、周卓夫來自深圳,他們任性,具有強烈的個性和叛逆精神。一個沉迷於網絡遊戲,另一個則喜歡“洶涌”酷愛標新立異。羅海來自大山,母親患了骨質增生,小小年紀的他便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任。他們的人生真是有很大不同。但是通過一個月的“變形”他們都有很大的改變,在這一個月的生活中,姚珠龍、周卓夫上山砍柴,到磚廠搬磚塊打工掙錢。通過勞動他們明白了生活的艱辛,他們品嚐了愛的味道和如何去愛父母,愛親人。羅海也改變了,通過一個月的變形,他不再害羞,學習成績也有很大的提高。

通過“變形計”這檔欄目,我主要有三點感悟:

第一點,父母的教育方式影響了孩子的性情。因爲父母太溺愛,城市的孩子養尊處優不懂得關心別人,任性叛逆。視頻中有這樣一個細節,當姚珠龍惹阿姨生氣後,他的父親指着他讓他去給阿姨道歉,而他的母親卻急忙攔住他父親。可見城市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缺少底線,對孩子溺愛之深,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

正是由於母親的溺愛,才造成了孩子叛逆,任性、不懂得關心別人。不讓孩子吃一點苦,受一點委屈,孩子則任性叛逆。

第二點,環境對人有着巨大的影響。在西部偏遠地區,仍有改革之風吹不到的貧窮小村,那裏交通甚爲落後,不僅沒有電子產品,連房屋都是土房與茅屋,在這些還需要養家畜、砍柴來補貼家用,都說貧窮的孩子早當家,他們相比於城市孩子更早懂得生活的艱辛,父母的不易。他們努力學習,只爲改變生活條件,衝出束縛,使父母少受些累,就像“變形計”中的那個山村少年羅海,他在家幫助父母、幫助同學,來到城市也不忘初衷,用行動感動他人,他並不被城市的繁華景象所迷惑,他想要這樣的生活,可是他知道自己的家在農村,他必須要好好學習,改變現狀。

第三點是“變形計”的教育引導方式應該提倡。通過“變形計”城市的孩子可以體驗鄉村的生活;鄉村的孩子可以走出大山,體驗城市的感覺,通過“變形計”他們可以體驗完全不同的生活,改變自己的性格和突出的個性。“變形計”也可以說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補充,當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家長的溺愛,學校的只是看重學生的分數,不注重學生品德的培養,導致現在的學生不明事理。通過“變形計”我們這些學生可以體驗勞動的艱辛,我們更能明白父親的辛勞。

最後作爲孩子應該體諒父母,父母不僅賜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養育我們成人,我們應尊重他們,努力學習取得優異的成績讓父母驕傲。

  篇9:變形記觀後感

這是一個關於改變孩子惡習的綜藝節目。看後真的感覺不錯,現在的社會,每個家庭基本都是一個孩子,因此在家裏孩子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爸爸媽媽疼,爺爺奶奶愛,外公外婆寵。因此很容易讓小孩養成一些不良習慣。

在我看的這一期節目中,就是這樣一個嬌生慣養的小孩,在家裏就是個小皇帝,爸爸雖然很嚴厲,在孩子小的時候可以打,但是孩子進入初中了,而且體型比父親還高大,爸爸也不能再打,母親有時候都怕他。在家裏就是個小霸王,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爸爸媽媽都敢罵,父母已經認識到孩子的不良習慣,但是就是不知道怎麼改變,因此就讓孩子參加了這個節目,讓別人幫他管教孩子。在劇中,當把孩子送走的時候,父母都是滿眼淚花,哪個父母願意自己的孩子受苦,哪個父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遠離自己?但是劇中這個孩子卻一副很不在乎的樣子,還覺得父母的哭泣給自己丟臉。

在偏遠山區的一星期變形中,真的發生了一些讓這個滿身惡習的孩子改變的事情,我不知道這是編劇編造的還是是真實的,但不管是哪種情況,最終這個孩子確實變好了,懂得珍惜父母的愛,懂得回報父母的愛。這就是“教育”。

教育難到真的只是要傳授孩子們知識嗎?“教”是傳授知識傳授道理,“育”卻是育人,現在大多數老師都做到了“教”,但是卻做不到“育”。

我們可以想想在劇中的這個小孩,他平時在班裏的表現,他是誰都不在乎,誰都敢頂撞,課想上就上,不想上就出去玩,當堂和老師頂撞,把好幾個女老師都頂撞哭了。你說這樣的小孩我們教他知識,他能聽進去嗎?他會有什麼收穫嗎?我們平常都說要“因材施教”但是對於這樣的孩子,大部分老師卻是棄之不顧,讓其自生自滅。

我們的教育真的要改變,這本該是一個學校做的事情,卻變成了一個綜藝節目,我不知道播這樣的節目是爲了宣揚什麼?宣揚社會的功德還是宣揚教育的無能。

  篇10:變形記觀後感

看了幾期《變形計》,我曾感動得熱淚盈眶,也曾對此思慮良久,特別是我們中學生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社會生活。

說起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主要還是叛逆,這很可能與我們的生活環境有關。你看大山裏的孩子純樸、善良、懂得分享,而且勇於承擔,它在這裏實屬少見;再看看城裏的少爺們,在校活潑可愛,與同學有說有笑,在家冷酷殘暴,在家與父母冷戰不斷。當然,這也許是少數,但他們無不說明了一個道理:玩物喪志,多難興邦。

玩物不但喪志,更是喪情。你看他們一旦沉迷於某物,就無心幹其它事,變得玩世不恭,認爲一切都無所謂了,從此便消了他的豪情,散了他的壯志,久而久之,對親人也就冷漠了,只要說他一句或不順他意,就覺得厭煩,甚至反抗。只要不能滿足他的癖好,全身就癢癢起來,恨得咬牙切齒,甚至爆發起來,究其原因,大多是吃的苦少,從小錦衣玉食、嬌生慣養爲他們提供了溫牀,也成就了他們的懶惰。

這使他們早已習慣,對父母的愛也要求更高,以至於不能理解、忍受父母的愛。或許正是農村的貧苦使他們學會了珍惜,對此不敢有什麼奢求,正是通過變形,他們完成了蛻變,實現了夢想,對未來再一次充滿了強烈的期盼。

然而,如果有一天,“農村”在我國不存在了呢?可能這也正是共產主義的最高目標,但隨着我國經濟等方面的提高,相信那一天不會遠的,如果那一天真的到來,變形不無法進行下去了嗎?那時的叛逆少年又該如何處理?由誰來拯救?

生在當年,我們不禁感到幸運,也不禁爲後人感到擔憂,同時我覺得,要解此題,還應積極搞好文化建設,使所有人深刻認識問題,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以及我們學習它的必要性。當然,讀書掌握知識不只是爲了賺錢、做官,那樣未免庸俗,而應爲了提高自己的生活標準與品味。

有一些人得到了物質財富,卻忽略精神財富,最終後悔莫及;還有一些人重視精神財富,且輕視物質財富,卻活得有滋有味。這並不是勸大家不要拼搏,而是勸大家在獲得物質財富的同時,要以精神財富爲基礎爲核心,使生活更加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