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觀後感大綱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觀後感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觀後感1

當你看到有人拿魔杖指向了自己的父母,並向他們念出了咒語,這個人不是壞人,而是赫敏格蘭傑。赫敏說:“我還修改了我父母的記憶,讓他們相信他們實際上叫溫德爾和莫尼卡·威爾金斯,平生最大的願望是移居澳大利亞,現在他們已經去了。這只不過是赫敏對父母的關愛

當鳳凰社的所有成員喝下了含有頭髮的複方湯劑的時候,不要以爲他們集體變成哈利的模樣是什麼好玩的事情,因爲現在哈利是伏地魔和他的那些擁衆的追殺目標,任何人在出門後都可能瞬間失去生命,他們替哈利承擔了本不屬於他們的危險,海德爲此犧牲了生命,喬治丟掉了自己的左耳……

JK.羅琳發明很多咒語,諸如:除你武器,統統石化,魂魄出竅甚至兇狠的阿瓦達索命。但她從來沒有提到過任何增加友情,但哈利和他的朋友們做到了,他們的友情不需要咒語來維持,也沒有任何咒語可以擊破,友誼永遠是最強大的力量。

JK羅琳同時發明了諸如複方湯劑等神奇的藥劑,讓一個人暫時變成另一個人的模樣,但是她從來沒有發明任何一種湯劑來讓一個人的心裏永遠愛着另外一個人,但是哈利和他的朋友們做到了,他們的愛情情不需要湯劑來反應,也沒有任何湯劑可以溶解。

其實所謂的不死之身不是集齊三件死亡聖器,主宰死亡,而是環繞在你身邊的親情,友情,愛情,這些比任何都重要,這也是黑魔王失敗的唯一原因

所以,我們應該要珍惜友誼!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觀後感2

有幸抽中電影網的幸運網友,參與上海國金百麗宮影城的哈7觀影活動,很開心!謝謝電影網給我的這次機會,以後一定在電影網上多多發帖,熱情參與的!

回頭望,當年的正太和蘿莉,都變成現在的少年,當年最不被看好的納威,卻成了系列中最逆轉的存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觀後感-十年一覺,魔法終完結。一切,還是從9又4分之站臺說起.那一年哈利波特衝入了前往霍格沃茲的列車,在車廂裏吃着奇怪的菠菜味糖果,遇見了一生的朋友,羅恩和赫敏,當然也包括馬爾福這個亦敵亦友的存在。哈7代表的不光光是伏地魔的終結,也是我的人生的一次旅程。

還記得看哈1時候,和朋友約定一起等哈利完結,一起長大。可現實卻往往總和我們的願望背道而馳,那時候身邊的朋友,早已變成了相見不相識的陌生人,而最初的約定並沒有如電影一般的忠誠.所以哈7,我一個人看完,一個人等散場。哈利波特的十年光陰承載了太多的人生故事,它是一個開始,一段記憶,一程陪伴,如今卻化作一聲再見!哈利波特和我們這些85後一起入學、考試、經歷青春期,見證着友情、愛情,陪伴他們度過每一次迷茫與困苦。

他不是一面鏡子,他是活生生的人,如同鄰居、同桌、玩伴哈利、羅恩和赫敏在友情,愛情,正義中不斷成長前行,也讓我們看到"愛是戰勝一切的力量"!

P.S.還記得今年《青少年選擇頒獎典禮》上,不能來現場的丹尼爾和在現場領獎的魯伯特和湯姆說:"最後格蘭芬多還是贏了斯萊特林!"哈哈,看起來連他們都捨不得從劇中走出來。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觀後感3

哈利波特,你伴我走過的成長

我相信,在很多人的童年裏,都有那樣一個頭上帶着一個閃電傷疤的男孩子。他代表着太多的東西,以至於想起他來,都會是一雙雙閃閃發光的眼睛,oh, Harry Potter.

我真正意義上的開始會記住的第一個現代外國年輕人的名字,應該就是丹尼爾雷德克里夫了。

這個名字幾乎出現在了我小學畢業的所有同學錄偶像那一欄。

在那個沒有電腦的小學時代,我這個蠢蠢的大腦能背下這個名字,想想我都要膜拜了。(現在連夢枕貘的名字都要百度好嘛……)

不知道是發生了什麼事,我腦子壞掉了決定把哈利波特全部的電影看完。

在最後一部的時候,他們三個人決定不去學校,去找魂器。那個背景下是他們各自的家,赫敏刪除父母的世界裏了自己的存在,哈利跟達力一家告別。

我居然是在那個時候哭了。

在那一刻才發現,我們都到了該道別的時候了。他們道別自己的家,我們道別他們。

我終於明白爲什麼我遲遲不肯去看哈利波特最後一本書的原因,爲什麼遲遲不肯看完那8部電影的原因。

哈利波特對於我,是那個遇見他的小學二年級,我在暑假的午後,躺在書桌下面看那本薄薄的魔法師,是那個小學五年級,我每天晚上乘着老爸出門,跑到他房間打開櫃子看他爲了讓我好好學習特地藏起來的鳳凰社,然後一聽到樓下門響立刻把它放成原來的樣子然後故作臉不紅心不跳地回去學習。(我老爸要是看到這一段會不會打我……),是那個明明要去配眼鏡,結果買了本混血王子就屁顛屁顛地回去的初中,是那個,看到他大結局時,死活不肯去看,以爲這樣哈利波特就永遠不會完結,自己永遠就不會長大的過去。

大學三年級,距離遇見他10年,我終於,把它看完了。

我終於看到,哈利波特也要去面對沒有保護只有自己的命運,在巨大的荒蕪的時光和命運面前,面對自己選擇的路。死亡也好,活下去也好,自己來走這條路,做這個決定了。

所有人都說他是救世主,好像他天生就該那樣一樣。所以他表現得,他天生就是那樣的。我想這是我爲什麼最愛一直是他的原因吧。

就像黑崎一護一樣。

我偶爾會想起,去年複習周的時候。最後一天考試之前,我複習得幾近崩潰(活該……誰叫你平時不好好學習……)。我關了電腦,電腦一片黑,只有我自己的倒影。

我問我自己,誰能來拯救我這悲催的命運。

然後我抓着我自己的手,抓得很痛很痛。我告訴我自己,只有你,只有你自己,能把你自己一次一次地從自己挖的坑裏,把自己拉出來。

再糟糕的生活,再痛苦的環境也好,我懂了一件事,就是,能握着這隻手,把它拉出來的,只有自己的另一隻手。

你伴我走過的年少。我收集你的卡片,貼你的貼紙,看你的書,在裏面摘抄了一堆好詞好句,因爲你纔開始看別的書,開始喜歡文字,我背住你們每一個人的名字,就好像你們真的存在過一樣。

其實,你們真的存在過。

我曾經和哈利波特一起長大過,我想,這是以後我可以跟我的小孩吹噓的呢!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觀後感4

語言可以治癒傷口,撫平傷痕

又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導演讓我力不從心啊,明明有那麼多美好的畫面和故事但都沒有表達完整,說什麼時間限制,我覺得你拍300分鐘我也會從頭到尾津津有味的看完,雖然我不算是骨灰級哈迷,但每一部書都看了不下於十遍。

每一部的學院杯沒有出現,阿不思鄧布利多過去的故事沒有出現,鳳凰社舊部最後的歡樂沒有出現,多比在霍格沃茲廚房工作沒出現,閃閃沒出現還有很多很多,看完心裏很空,但我相信近二三十年不會有人拍的比這更好看,懷着遺憾,但也不遺憾。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觀後感5

電影少了好多東西

鄧不列多、伏地魔、斯內普這三個人的戲份太少了。

鄧的謀劃貫穿始終,由他引出從湯姆到伏地魔的成長轉變歷程,分析其性格,琢磨其意圖,從而找到方法擊敗他。電影中哈利不停地靠通靈來找到魂器,總靠這種玄虛的辦法,還一次次成功,顯得伏地魔太弱了。事實上,由伏地魔又可以引出霍格沃茨的創立以及四大學院的特點,活生生的校史。而霍格沃茨在這個魔法世界中才是我們的.全部。在尋找魂器的過程中,鄧不爲人知的一面也可以浮出水面,我們可以知道這位智慧、寬容、博愛的導師並不是生來如此,他也有年輕時狂熱黑暗的時候。而對抗邪惡,從來不是白淨無瑕的人能辦到的,只有經過黑暗的光明,纔會更加耀眼持久。

斯內普,被鄧不列多控制,被哈利以及上一輩們敵視,被人冤枉了一生。七裏電影少了一個細節,金妮、納威、盧娜去校長室偷格蘭芬多寶劍未遂,斯內普對他們的懲罰是到禁林幫海格做事。因爲鄧之前說了,要他在他死後保護霍格沃茨。

另外一點,D.A六人組除了第五部,六七都沒太多體現,六裏最後在學校的遭遇戰,七裏的廣播以及納威講述,都遭到刪減。六人裏金妮、納威、盧娜是我最想看的,他們很重要,代表着友誼和抵抗精神會傳遞下去。而最最熱血的從豬頭酒吧到有求必應屋的那一段做了不小的更改。於是我們看到盧娜不知怎麼早已經在學校了。而納威身上的傷也不應該當天才有,他是抵抗了大半年才落到縮在有求必應屋的下場。由D.A通知到鳳凰社來援,人一波波地趕到,很突然很自然也越來越激動的過程,都省了。書中,鳳凰社成員在七裏做了很多努力,尤其盧平主動來找哈利,畢竟盧平應該是長輩裏哈利最親的人了。還有,我們也沒有看到拉文克勞的公共休息室,以及文化。因爲我是多麼想看盧娜。麥格教授面對伏地魔來襲,對學生們的處理也不合理,她絕不會關押斯萊特林學生,當務之急應是保住學生生命,也即書中的對低年級學生的疏散。

看完書後,再回頭看電影,真是鬱悶之極。盼望着有朝一日,電視劇能拍出來,可斯內普教授,已經永遠地離去了。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觀後感6

鄧布利多是否爲了正義不擇手段

我說的比較亂

談一談阿不思·鄧布利多 J·K·羅琳用恢宏的想象力和毅力創造了一個十分完備和神奇的魔法世界,關於哈利·波特的故事,已經不需要再多說了,人物分析也不少,關於校長鄧布利多,幾乎是良師益友的代表人物,但是真的是這樣的麼,我覺得不盡然。 鄧布利多書裏面並非第一章就出現,電影的處理確實更符合電影的拍攝手法。鄧布利多在分院開始才正式露面,而後其實書裏面和電影裏面戲份都不算充足,但是羅琳對每個人物都使用的正面側面描寫,使得鄧布利多正義領袖的形象非常突出,而且高潔。

第一部裏面面對厄里斯魔鏡,鄧布利多關照哈利內心對親情的失落,並講出來那句金句——沉湎與虛幻的夢想,而忘記現實的生活,這是毫無益處的。這時候鄧布利多真正在鏡子裏看到了什麼,有理由相信他對哈利說謊了,或者是羅琳並沒有想好更完備的劇情設計,看到一雙襪子確實是無慾無求的人的一個非常好的證明。關於看到了什麼,下面再分析。

第二部密室,鄧布利多唯一的設計就是被傳喚,劇情使得哈利必須獨自探索密室,爲海格洗冤,而後延續第一部愛的教育。但是這裏,看到青年伏地魔留下來的筆記本,湯姆·馬沃羅·裏德爾的筆記本,他已經清楚事態的嚴重了,筆記本是伏地魔的一個魂器,他大概還沒有意識到哈利也同爲魂器,也沒有猜到伏地魔另有魂器,但是在校長這裏,事情遠遠嚴重於預想了。

第三部阿茲卡班的囚徒,結合後面的發展,斯內普的雙面間諜人設,鄧布利多一直應該都清楚小天狼星是無辜的,沒有試圖救他可以理解,請盧平來當黑魔法防禦課老師,這大概可以理解爲,鄧布利多已經試圖在親世代上找尋線索了,而且已經在引導哈利,只是比較隱晦。

第四部火焰杯,我非常不滿意這一部電影裏面鄧布利多的扮演,和書裏面的描寫嚴重不符,在得知哈利的名字出現在火焰杯之後,過於急躁,書裏面更穩重。鄧布利多的計劃在這一部裏面開始埋下伏筆,在鄧布利多得知伏地魔用哈利的血復活肉體之後,書裏面有寫他閃過一絲竊喜。而後我們將知道,血的聯繫加強了鄧布利多對愛的保護咒的猜測,使得伏地魔殺不死哈利,可是這已經是鄧布利多針對伏地魔的計劃的頭角嶄露了。 後面我們按照上帝視角來看,鄧布利多先是聽到預言世家特里勞妮在神情恍惚時候做出的那個影響整個巫師界的語言——兩個只能活一個,七月份出生的孩子將會殺死黑魔頭。當時已經是食死徒的斯內普剛好也在酒吧,聽到了語言的一半,報告給了伏地魔。 但是七月份出生的孩子有兩個,納威和哈利,納威的父母因此喪命,而後得知此事伏地魔鎖定了哈利,巫師界已經被伏地魔和食死徒的恐怖搞成了白色恐怖,人人自危。鄧布利多提醒詹姆和莉莉,並且此時獲知詹姆家傳的隱形衣就是死亡聖器之一。於是,大概可以做出這樣的推斷,作爲鄧布利多鄰居的詹姆·波特,突然鄧布利多來訪,只是提醒他可能會遭遇危險,最好做下保密咒,然後看到隱形衣,並意識到這就是另外一件死亡聖器,並且也意識到詹姆就是三兄弟的一個後裔,臨走他借走了隱形衣。 而後詹姆和莉莉選擇小天狼星作爲保密人,但是小天狼星認爲這樣太容易被人猜到,於是蟲尾巴成了保密人,而對外透漏的消息卻是小天狼星。蟲尾巴向伏地魔泄密,伏地魔在一個晚上找到戈德里克山谷,先殺死了詹姆,又殺掉了苦苦哀求伏地魔不要傷害哈利的莉莉,卻在一個剛出生的孩子身上折戟,阿瓦達索命被莉莉的保護咒反彈,並且摧毀了伏地魔的肉體,另外撕裂了他的靈魂,在他不知道的情況下使得哈利成了一個魂器,也給哈利帶來了那個著名的,閃電傷疤。 此時的鄧布利多爲什麼借走隱形衣呢?往前追溯他年輕時候,少年成名,十分驕傲,卻受困於家庭,母親死後照顧因爲童年陰影不能使用魔法和正常入學的妹妹阿麗安娜,阿不福思尚在霍格沃茲,邂逅格林德沃。兩人一拍即合,相互吸引,終日研究死亡聖器。而後阿麗安娜在鄧布利多,格林德沃,阿不福思的混戰中死亡,格林德沃逃走,阿不福思打斷了鄧布利多的鼻子,兄弟不合,鄧布利多開始轉向教育,在霍格沃茲任教。 羣主借走隱形衣就是他並未放棄死亡聖器研究的一個說明,在書《混血王子》中,鄧布利多焦黑枯死的左手,就是因爲他找到斯萊哲林的戒指,並且推斷出裏面藏有復活石,沒有考慮後果就戴上去的結果。 那麼回到厄里斯魔鏡上,鄧布利多最有可能看到了什麼?他在晚年放棄權力以後爲什麼還是沒能抵抗復活石呢,只是因爲它是死亡聖器嗎,那麼爲什麼他把隱形衣還給哈利了呢?結合鄧布利多在湖心島取吊墜喝下毒藥的反應,他一輩子對妹妹的死心懷愧疚,他想復活的應該就是妹妹阿麗安娜,在厄里斯魔鏡裏面見到的,可能也有阿麗安娜。 那麼再來看鄧布利多和伏地魔的對抗,伏地魔是被鄧布利多接進學校的,如果海格對於哈利,但是恰恰相反,哈利和海格成爲了彼此都非常重要的朋友,鄧布利多卻始終和湯姆·裏德爾不合。也只有他看透了湯姆在霍格沃茲表現十分優異的背後是什麼樣的一個人,栽贓海格的真兇是誰。 那麼這時候的鄧布利多也沒有想到日後如日中天的伏地魔,就是現在的學生吧。伏地魔得勢以後,唯一忌憚的人只有鄧布利多,所以鄧布利多成立了鳳凰社。在這以後,鄧布利多在各處蒐集關於伏地魔的情報,拼湊出真實的一個學生的黑化之路,並且埋身於衆多的記憶研究分析,得知了伏地魔魂器的祕密,卻不知道他有幾個魂器,最後一片重要的記憶存在於霍拉斯·斯拉格霍恩手中。 在密室之後,他就“養着哈利,如同一頭待宰的豬”。 因爲只有他知道真正的數量,知道怎麼徹底毀滅伏地魔,計劃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甚至設計了自己的死亡,毀掉了斯內普的一生,造成了斯內普的死亡,和衆多的犧牲。

鄧布利多是否爲了正義不擇手段? 我想的是,大概可以這麼說,一個人的計劃,可以犧牲自己即便是大義,也已經不是個人應該承擔的重量了,鄧布利多因此偉大,也因此更有心機和曾經黑暗的一面,他不只是一個慈祥的人生導師,也是一個非常拼命和聰明的陰謀家,伏地魔和他相比,還差的太遠。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觀後感7

一個麻瓜的魔法世界

即將再刷一次這部電影,覺得應該寫下個短評紀念一下陪了我十年的哈利與霍格沃茨。當年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特地早早買好了預售票,特地在當天把前幾部一一翻出來回顧了一遍。爲了看完上部的結尾,我去的有點晚,影院爲了首映而特意安排的魔術表演,我去到的時候只看到魔術師在行禮了。我暗暗好笑,麻瓜的魔術也配放到魔法世界來現眼?零點場的人比我預想的多,其中還不乏一些中年人。

當西弗勒斯說出Always的時候,眼淚一下子就涌了出來,最後的happy ending背景都是白色的,漆黑的環境下忽然晃得我眼睛疼,我一邊哭一邊看。不是因爲結局感人,而是因爲陪了我十年的哈利波特就要完結了,好像被宣佈我的年少時光也完結了。我不甘心,我又去刷了一次IMAX版,然後又去刷了2D版。我始終不願意相信它就這麼完結了。

不得不承認,大衛葉茨這種只配導演恐怖片的導演,在這一部的表現還不錯,縱使我多麼憎恨他幾乎毀了鳳凰社,但這部大結局真的拍出了哈迷(或者是我)心中的那種絕望的氛圍。哈利不再醜,納威變帥哥,主演們顏值飆高加上一衆英倫戲骨的表演簡直贊到不能再贊!哈利電影系列如果能評出個top3這部也絕對上榜了。

不知所云的碼到這,再去刷一遍再過來補充吧。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觀後感8

當哈迷正青春

看完這部才感覺,作爲一個標準哈迷的人生終於完整了。這麼多年,從瘋狂的迷戀,到斷斷續續,隔年隔月地從書和電影中重溫那個世界,每一次都還是能在內心掀起風浪。七年的故事,陪伴了我們的,又何止七年。是整個青春。

許久沒碰過這個系列了,上一次還是一年前借英文版看了前兩部。真的遺忘好多,但由於數年前反覆看了N遍,情節輕輕一碰就能從記憶的泥沼裏被勾起。電影裏的很多地方應該還是和原著不一樣的,同時爲了視覺效果,特意地要凸顯很多書中不重要的東西。我只能說,看書和看電影的差別太遠了。一個是你鑽進魔法世界去探它的究竟 ,另一個是它想方設法地給你呈現出來讓你相信。從製作和商業角度看,這部電影還是很成功的,基本上要效果有效果,要演技有演技。但我在看的中間,有很多個瞬間都清醒的意識到他們在拍給我們看,這些人搖身一變就成了走紅地毯的影帝影后。而讀書的時候,只有單純的相信。電影結尾看到滾動的無數人名的時候我突然想,同樣是構建一個 豐豐滿滿的世界,一本書的形成只需要一個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而一部電影卻是幾百幾千個人努力汗水的成果,兩者所需時間也沒差多少。作者,究竟是有多厲害?

其實呢,長大以後真的發現哈利波特是給更年輕的孩子看的,思想上,內容上,都比成年人需要的level要淺。很多過去愛到不行的地方後來都慢慢淡去。然而有一點我從沒改變過,就是對斯內普這個人物的塑造。一個太令人心碎的角色。不管書還是電影,在他召喚出守護神和哈利告訴他兒子斯內普是他認識的最勇敢的人的時候,眼淚都是要流的。癡情又痛苦的愛,恨與保護的雙重十字架,內心的忠誠表面的背叛再加上衆人深深的誤解,構成了這樣一個悲情複雜的人物。每一次讀到他心都要碎一回。唯一能欣慰的,就是哈利最終的理解和尊敬。全書對他的褒獎,只有一句。可是那一句勝過千言萬語。我們都懂。

我喜歡看十九年後的他們,在一切太平中,送沒有經歷過腥風血雨的孩子們快樂地上火車,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但也極不願意看到這一幕,因爲接下來便是留給自己的可怕的結束。每當這時我都不知道該向哪裏去,丟了魂一樣悵然若失。伏地魔不在了,他們爲人父母了,我呢?哈7的完結就像埋掉了我一整段的青春。

不論多愛,終究要說再見的,不是嗎?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觀後感9

納威.隆巴頓——主角光環下的另類英雄

刷完全八部HP電影,納威最出彩的地方莫過於,與伏地魔終極對決中,那段聲情並茂的的演講:“每天都有人死去,但他們並沒有白白死去。今天我們失去了Harry,但他仍然與我們同在……”

一直以來,納威的形象不外乎膽小、健忘,緊張時甚至連話都說不清楚。至於學習成績,相信Longbottom這個詞足以說明一切。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形象,在《死亡聖器》影片末尾,毫無懸念地成爲筆者在全書中最爲欽佩的人物,幾乎沒有之一,因爲他的堅韌不拔以及勇敢無畏。

一直以來被主角光環緊緊包圍的三人組,他們的非凡魄力相信在每一部電影裏哈迷們都深有體會,可是隆巴頓不同。從開頭到結尾,如果說Harry一直以來都是以英雄的形象存在着,那麼隆巴頓,可以說,直到格蘭芬多寶劍在他手中出鞘的那一刻,他纔算是真正完成了蛻變,從那個一開始便飽受嘲笑與欺負,就連丟失了蟾蜍也得靠熱心幫忙的赫敏在車廂裏四處吆喝的靦腆男孩,蛻變成可以和三人組並肩而立的英雄。

納威的勇敢,來源於他對於原則的遵守和對於信仰的堅決捍衛,正是這種品質激發了一直沉睡在他心底的那份勇氣,從《鳳凰社》中,直面將父母折磨致瘋的仇人——貝拉特里克斯·萊斯特蘭奇,無懼與其正面對抗,到最後一戰,無論是那番鼓勵軍心的慷慨演講,還是那視死如歸的眼神,彷彿都在向全世界宣告,納威.隆巴頓寧願爲了守護信仰而成爲烈士,也絕不在黑暗勢力的威懾下苟延殘喘一秒鐘。麥格教授曾經說過:“每當它(格蘭芬多寶劍)遇到優秀的學生,就會出現。”士爲知己者死,我若是那把寶劍,也甘願選擇這位在逆境中頑強生長的騎士作爲戰友。有人說納威在與伏地魔的最後一戰中所起的作用實在有限,但我卻更願意用“關鍵”這個詞進行替代,如果說故事中對於格蘭芬多精神的詮釋始於Harry,那麼就讓他在納威達到一個新的巔峯。向勇敢致敬!向信仰致敬!向納威.隆巴頓致敬!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觀後感10

今天,在學校裏,我們觀看了《哈利波特與魔法師》的影片,我覺得非常好看。裏面有幾個片段,我印象特別深。

有一次他們搬家了,搬到了一個陰暗的房間,哈利在地板上畫了個“happy birthday 11 years”,突然有個人闖進了,原來是他的魔法老師,送給哈利一個自己親手做的蛋糕,又給了哈利一封信,問他願意加入魔法學校嗎?這時哈利的弟弟卻在偷蛋糕吃, 被魔法老師看見了,他就拿出魔法傘在哈利弟弟屁股後面施了個咒語,弟弟的屁股上突然長出了豬尾巴,他的爸爸媽媽也被嚇着了逃跑,我們全班都笑起來了。

最後一個場景是魔法老師用魔法傘在牆上,點了幾下,牆突然打開,裏面有許多人,老師告訴哈利這個是魔法小鎮,然後,鈴聲響起來,下課時間到了。我們就結束了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