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導語:《沂蒙六姐妹》講述了“沂蒙六姐妹”帶領全村人民爲支援革命前線而忘我拼搏的感人故事。下,面是小編收集的《沂蒙六姐妹》影片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1:

“沂蒙六姐妹”是發生在革命老區臨沂的一個真實的故事:1947年5月,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的指揮下,在孟良崮一舉殲滅了國民黨精銳部隊整編七十四師及援軍一部,共32000餘人。影片《沂蒙六姐妹》就是以著名的孟良崮戰役爲背景,講述了波瀾壯闊的孟良崮戰役背後不足30公里的小山村煙莊,六個當時只有十八九歲的年輕姑娘,在戰爭中主動挑起村裏擁軍支前重擔,發動全村男女老幼,爲部隊當嚮導、送彈藥、送糧草、烙煎餅、洗軍衣、做軍鞋、護理傷病員等。戰役期間,炮聲隆隆,六姐妹和她們的鄉親們一天只吃一頓飯,整天爲支前忙碌。在半個月的時間裏,她們起五更半夜,有時候通宵不休息,常常一天只吃一頓飯,把5000多斤糧食從野店運回村裏加工成煎餅,又送回去。運子彈24箱,燒柴700多斤,往返都是20多里路,給部隊洗了800多身衣服,做了300多雙鞋……停下來還要爲戰士唱歌,搞宣傳,鼓舞士氣。她們就是被陳毅將軍稱爲支前模範的“沂蒙六姐妹”。

影片中沂蒙女性傑出代表“沂蒙六姐妹”帶領全村人民爲支援革命前線而忘我拼搏的感人事蹟,展現了革命戰爭年代以“六姐妹”爲代表的老區人民爲中國革命勝利所做出的無私奉獻和巨大犧牲。她們雖然沒能在戰場上爲國打拼,但是他們的後方支援同樣重要。正是因爲有這樣一羣淳樸、善良、堅強的沂蒙女性踊躍支前、無私奉獻,才使前方戰士纔有了必備的乾糧和抗戰用品,才使我們取得了孟良崮戰役的最後勝利,取得了中國解放戰爭的最後勝利,纔有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

片中有很多情節讓我感動,感覺自己也回到了那個戰火硝煙的時代:看着新媳婦一家老小沒日沒夜的爲解放軍做乾糧卻顧不上休息一下,不僅把自家的米貢獻了,後來還到處去借糧食,就是爲了我們解放軍能吃飽點,自己的家人卻捨不得吃一口;新媳婦的丈夫爲了抗戰,爲了解放,連結婚都沒有回家,結婚當日只能由他大嫂抱只公雞進行行禮。抗戰路過家門,回家一趟,結果新媳婦又回孃家爲部隊借糧食而錯過見面。得知丈夫回來後,新媳婦爲了見丈夫一眼瘋狂跑回家,但是丈夫卻因爲要急着回部隊抗戰而沒能見面,沒想到等戰爭結束後見到的是丈夫的靈牌;新媳婦的大嫂爲了不讓婆婆擔心,自已悄悄隱藏了丈夫犧牲的噩耗,承擔着喪夫之痛,支援前線,搶救傷員。還有一個情節,因爲橋壞了,孟良崮的婦女老小們冒着敵人的炮火,用自己的身體扛着木頭板,整個身子全浸在冰冷的河水裏,爲的就是能給解放軍戰士搭上一個臨時的過橋,讓戰士們能夠順利的通過。她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爲抗戰做着貢獻,用堅強譜寫了“滿門忠烈”的悲壯史詩。

影片內容感人,畫面清新,人物刻畫的細膩,集中反映了沂蒙女性的純樸、無私,至純至潔至真的大愛,催人淚下,我多次被感動得流淚,我爲沂蒙人感動,我爲沂蒙人而驕傲。沂蒙精神感動天地,應該好好的發揚光大。陳毅將軍曾經說過“我就是躺進棺材了也忘不了沂蒙人,他們用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

作爲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年輕人,我們應該繼承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繼續發揚戰士們不怕苦、不怕累的優良作風,學習沂蒙六姐妹們爲了革命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我們應結合自身工作,勤奮學習,刻苦鍛鍊,積極進取,勇於開拓,爲祖國的建代化建設盡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2:

單位組織看了影片《沂蒙山六姐妹》,通過影片我們回顧了那段歷史,也讓我們爲她們那種無私奉獻,堅持不懈地偉大精神所感動。

巍巍沂蒙山,清清沂河水,養育了一羣淳樸堅韌、熱情樂觀、重情重義的沂蒙人。他們在戰爭中幾乎傾盡所有,送兒子上戰場爲親人的安危揪着心還要忍受失去親人的悲痛,爲支援前線而籌集糧草哪怕自己餓着肚子穿着破舊的鞋。無論何時,我們都不應該忘記他們的最無私的奉獻和極其巨大的犧牲,還有無數爲新中國的誕生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人不能忘本,自己的祖先的本和自己的國家的本,如此才能明白新中國的建立是那麼的來之不易,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那麼的值得珍惜,如此才能更好地愛我們的國家和同胞,更好地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新娘月芬與自己的丈夫始終未見一面,只因那個人的身份是自己的丈夫,於是想他念他牽掛他,爲他的安危擔憂爲了他的犧牲悲痛爲了他終身未嫁孤獨此生,再看我們現代人,戀愛是自由的婚姻是自主的,可是我們卻常常在日日廝守中學會了計較學會了挑剔變得倦怠甚至於分道揚鑣,不再感覺日日的平安與相見是種幸福。在那樣艱苦的歲月裏,人們不懼貧窮與生活的艱辛,家人的平安與團聚就是最大的期盼,而今物質生活已極大豐裕的人們卻常爲了房產或者誰贍養老人的問題等等爭得撇開手足情父子情甚至頭破血流法庭相見。還有人忘了當年的前輩們是如何帶領百姓冒着敵人的炮火從農村包圍城市,忘了老百姓是如何爲了新政權的建立而付出所有,他們只想着自己的名和利,卻從不把爲老百姓謀福利放在心裏。

陳毅說:“我就是躺在棺材裏也忘不了沂蒙人,他們用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而我們有幸活在新時代的人同樣不應該忘記他們。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3:

12月3日,單位組織工作人員集體觀看了電影《沂蒙六姐妹》。雖然以前也對沂蒙六姐妹的事蹟有所耳聞,但還是對這種政治色彩濃重的愛國主義宣傳教育片提不起什麼興趣。可是影片開始以後,這種感覺卻被一種強烈的感動震撼着。

我爲《沂蒙山六姐妹》這部影片而感動,而落淚!影片感人的場面很多很多,心靈受到深深的洗禮。其中有很多的片段,讓我們的眼眶開始溼潤!

鏡頭一:孟良崮戰役打響了,蘭花帶領姐妹們組成的支前隊伍奔赴前線。她們冒着槍林彈雨搶救傷員;她們冒着敵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線橋”,使部隊及時奔赴戰場…… 橋下的女人都忍不住向戰士望去,那裏面有她們的丈夫、兄弟等親人。這也許就是我們說的大愛吧!男人用把鮮血獻給祖國,女人在背後用脊樑撐住家庭的未來!

鏡頭二:春英,、月芬爭着要上前線當擔架隊。她們的'婆婆說。你們都去,孩子我照顧!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懷,在這個特殊的家庭裏面。我們看見的就是孤兒寡母,可是我們還看見的確實一種偉大。也許就如同一首歌,軍功章裏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鏡頭三:沂蒙山的婦女在河邊洗戰士的衣服,一件件衣服暈染河水變的紅豔豔的。我終於再次明白幸福的含義!

鏡頭四:孟良崮戰役獲得全勝後,六姐妹回家。春英和月芬沒有看見自己的母親來迎接自己。回家看見的確是滿屋的白幡。一張大大的牌匾“滿門忠烈”記錄這個家的故事。也記錄了許多沂蒙山家庭的故事。是什麼樣的熱血?是什麼樣的精神。我想只有那刻有6萬個名字的烈士紀念園告訴我們,他們的故事!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千萬萬個沂蒙紅嫂的一個縮影。從沂蒙六姐妹所講述的戰爭年代的故事裏,我們體會到,沂蒙紅嫂這幾個字背後還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忠誠、博愛、自強、奉獻,是其內蘊的涵義。而時刻銘記着先輩們的奮鬥歷程,並將沂蒙紅嫂精神繼承、發揚下去,則成爲我們這些成長於新時代的後來人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