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舞蹈的觀後感

舞蹈的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9W 次

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會意義及作用,看看下面的舞蹈的觀後感,感受舞蹈的魅力。

  舞蹈的觀後感【1】

可能很多人認識芭蕾都是從《天鵝湖》開始的,但我不是。

從我還沒記事起,芭蕾就已經融入到我的生活裏。媽媽在日本留學時學過芭蕾,我就搬個小板凳在旁邊看着。家裏有一盤錄像帶,是從電視上錄下來的不知道哪個國家表演的芭蕾,叫《關不住的女兒》,很古老的一部舞劇。這應該是我看我的第一部芭蕾舞,我還記得女主演個子小小的,長得很可愛,男二是個黑頭髮的外國帥哥,我喜歡黑頭髮,我覺得他好帥。女主的媽媽不同意女主和男主談戀愛,但最後他們經過百般阻撓還是結婚了,很簡單的劇情,很溫馨,很可愛。還有一部是《葛佩莉亞》,這是我從小到大最喜歡的一部芭蕾舞劇。我把那兩盤錄像反反覆覆看了有幾十遍,後來錄像機變成了vcd機,錄像帶再也放不出來了。《葛佩莉亞》還有很多芭蕾舞團再演,但再也沒有找到過同樣版本的《關不住的女兒》。

上小學以後我進入了學校的舞蹈團,從此開始了我一生中最不可能後悔的舞蹈“事業”。我天生韌帶比較好,在當時應該是團裏最軟的一個團員。練功,一點也不覺得苦,就算滾得渾身青一塊紫一塊,一遍一遍地跳到體力不支,在我心裏永遠都是滿滿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就這麼跳了六年,我從最後一排的角落跳到了第一排中間。但是因爲個子小,沒有爆發力,所以我始終也不能跳到主角的位置上。誰不想當主角呢,可主角永遠都是那麼幾個人的。就算不是主角也好,跳羣舞更有安全感。本來夢想着能考進舞蹈學院,但僅憑身高這一硬性條件就足夠讓我明白舞蹈不可能成爲我的事業。我很失落,但我現在明白,把舞蹈當做事業需要付出多麼大的努力,我甚至有些慶幸我沒有選擇這一條路。

上了初中,我跟着家裏搬到了一個小城鎮,那裏沒有舞蹈培訓班,學校裏也沒有舞蹈團,除了在學校的元旦晚會給班裏排一些簡單的韓舞,中學六年裏我再也沒有受到過專業訓練。有一個暑假,我發現家裏有兩盤DVD,一盤是《胡桃夾子》,一盤是《葛佩莉亞》,我欣喜若狂,於是那一個暑假我就每天翻來覆去地看這兩張光盤,穿着自己的練功褲和舞鞋,把櫥櫃的玻璃當鏡子,每天不停地學不停地跳,動作和音樂都已爛熟於心。在之前的家裏,媽媽專門給我留了一塊地方用來跳舞,鋪了跟周圍不一樣的木地板,裝了兩面頂天立地的大鏡子,除了沒有把杆,簡直就是一個舞蹈教室。那時纔開始後悔爲什麼小學的時候沒有好好利用媽媽特地爲我開闢的那塊“舞蹈區”。過了那個暑假,學業開始繁忙,我再也沒有跳舞的激情,甚至連光盤都懶得再看一眼。我現在有些後悔甚至有些怨恨。如果那時候沒有斷掉,我的基本功也不會退化,或許還能趁着骨頭沒發育好再抻一抻個子。

上了大學,我又加入了學校的舞蹈團。韌帶已經硬了,胯也壓不下去了,天生的優勢沒有了,我只能重頭再來。依舊從最後一排的角落跳到第一排中間,依舊不是主角。主角是舞蹈特長生們的專利。或許如果我當初能夠繼續跳舞的話,我也可以成爲特長生呢。今年舞蹈團舉辦了舞蹈專場,我幾乎拋棄了學業來投入這個活動。在我眼裏,舞蹈比任何事情都重要。轟轟烈烈地準備,轟轟烈烈地表演,謝幕,我哭了。小學演過很多專場,但這是我第一次爲了演出流下眼淚。我不知道爲什麼哭,也許是因爲太久沒有這麼酣暢淋漓地跳過一整場,也許是因爲可能以後再也沒有這樣的舞臺讓我跳舞。身體條件不好,重心不穩,沒有過硬的基本功,或許我跳的不夠專業,但我懂,我熱愛。

舞蹈的觀後感

我不知道畢業以後還會不會繼續跳舞,如何繼續。就像紀錄片裏的演員一樣,到了年齡還會不會繼續留在舞團,退出以後又何去何從。我有點心疼,因爲中國的舞蹈演員始終沒有積極的政策來保障他們的事業和生活。同樣是爲人民做貢獻,他們付出的遠比影視劇演員、歌手多得多,同樣是在舞臺上,所得到的卻有那麼大的差別。我羨慕他們能夠把自己熱愛的東西當作事業,我也敬佩他們願意把自己熱愛的東西當作事業。

風光背後總有辛酸,快樂過後總有殘酷。

  舞蹈的觀後感【2】

上個星期四,老師本來準備給我們放《天鵝之死》的,但是因爲電腦的光驅壞了,沒有如願。但是因爲這個舞真的是非常有名,所以,我在私下還是看了,很有感覺的舞蹈,於是就準備寫她的觀後感。

很多人一提到《天鵝之死》,就以爲是《天鵝湖》的一部分,其實不然.這個舞蹈第一次出現是在1907年的一天晚會上,安娜·巴甫洛娃被邀請去演出,和她的舞伴演出《天鵝湖》二幕的雙人舞。但是由於男舞伴臨時缺席,青年的編舞家富金即興就爲她編排了一段叫《天鵝之死》的舞蹈。作曲的是盛桑。其實編舞家富金後來回憶說,當時他正在迷戀着盛桑所寫的一部作品叫《動物的狂歡節》其中有一段叫《天鵝》,因此爲了趕着要演出,富金就爲巴甫洛娃試編了《天鵝》,巴甫洛娃就在試動作,一邊試一邊改,這樣一個偉大的作品就在幾分鐘之內倉促形成了。她的手臂包括她的腳尖,都變成了後來全世界的保留劇目。當然,這個節目是相當難,因爲演員從出來一直在腳尖上走,富金稱這個舞蹈是萬物求生,爲生存而鬥爭的一種象徵。 舞蹈的一開始,就是悠悠的大提琴聲響起,一種淡漠的情懷在心中慢慢升起。彷彿在遙遠的地方,有一個貧瘠的村莊,有一隻白色的大鳥,飛到這個地方,筋疲力盡的她,竭盡所能想再次飛向太陽,藍色的天空,白色的羽毛。天空在召喚,生命在呼喊,白鳥的旋轉,彷彿出現了一絲希望,但是,換來的只是死神的擁抱.

她的驕傲她的自尊她的笑靨瞬間崩潰,她不在有明天,不在能與世界同行。不在回憶過去,她不在有明天,不在期望夢想。淚水將她的面龐洗禮,留下了她最後的驕傲。羽翼讓她的身軀神聖,伴隨最後的自尊。天鵝之死。註定的微笑着離開。因爲她是----天鵝。

所以即使是死亡,她也將舞完這一生之中最淡然且帶着一點點的遺憾的,生命之舞。

哀婉的音樂,便順着其哀婉聽下去;激昂的音樂,便跟着那激昂放逐思緒……這其中真的有些什麼,似懂非懂。大提琴的音色悠揚,琴絃的音色含情,旋律動人。特別包涵着人性和自然,舞者的舞藝讓人動情,伴着音樂身體旋轉劃出優美曲線.讓我的心慢慢沉寂.. 於是方知舞蹈原來纔是最深奧的學問,唯覓知音,可惜知音難尋。古有伯牙一曲高山流水,絃動如脈脈碧綠江水,瀟灑如風,指尖輕彈,流淌出的情思不知傾倒多少才子佳人。可是他的心,沒有人懂,他的情,沒有人有。唯有子期,他的出現是一道光芒,照亮了伯牙的世界。人生寂寞如雪,沒有知音,是怎樣一種難言的寂寞啊。這脈脈的音樂不就也是舞蹈的知音麼,因爲有他的存在,所以纔可以展現更動人的美。只恨我不是其中之一,我不懂她,不懂她的從容赴死,我不懂她,不懂她的哀婉激昂。但是因爲不懂,所以增添了一份朦朧,這朦朧的舞蹈,在我的世界裏,愈顯華麗之美……記得,高曉鬆說的一句話,”你選的音樂讓我感動,但是讓我感動的不是你唱的,而是我自己的記憶.” 記憶的碎片,時間的灰燼,讓我在這裏醒來,用文字打開蒼白的心情,讓明媚的陽光曬個痛快。當音樂響起,讓我跌入回憶裏,不願甦醒.《天鵝之死》就彷彿爲巴普洛娃定做的一般,幼年生活艱苦的巴普洛娃10歲時考進聖彼得堡舞蹈學校,經過九年的艱苦訓練進入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並迅速升爲該團首席女演員。而她的母親給別人洗衣服,父親是一個民兵.即便是如此.當她站在最高峯組織了自己的小型芭蕾舞團開始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在長達二十年之久的旅行演出中,她到過中國、埃及、南非、烏拉圭、智利、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典等44個國家,行程50萬英里,演出數千場,觀衆不計其數,她一年要穿壞2000雙足尖鞋的時候,也從未因榮譽而停止自己的腳步, 巴甫洛娃把自己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芭蕾舞藝術,最後因辛勞過度於1931年1月在荷蘭海牙準備演出時溘然逝去。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看過.《 星光迷亂》這部有關天鵝之死的電影,期間女主角這個身心都受100午前去世的首席演員支配的女性既是一個普通的美國女孩,又是一個成熟的芭蕾名角,既要演繹善良化身的白天鵝又要扮演代表邪惡的黑天鵝,一直讓我記憶猶新..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爆發出來的那束熠熠的光輝是那麼的絢麗,那麼的刺眼,即使像天鵝般失敗了,亦不會有所遺憾.就像巴普洛娃跳的《天鵝之死》一般,她並不是簡單的跳了一生的《天鵝之死》,她是用她的一生來詮釋了什麼是《天鵝之死》.人生就如此.所以趁着年輕,盡情的擁抱生命,即便我們沒有天鵝的飛翔經歷,也沒有其熱愛的追求,但,總有一道風景讓人沉醉,總有無數的身影陪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