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夜行者》觀後感

《夜行者》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夜行者》是由丹.吉爾羅伊執導,傑克.吉倫哈爾等領銜主演的美國犯罪驚悚片。影片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盧.布魯姆的無業青年在渾渾噩噩地度過自己的一個又一個亡命的夜晚後,急切想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但是小偷的身份烙下的痕跡卻讓他四處碰壁。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接觸到了爲電視臺拍攝事故新聞的攝影者們,並萌發了以此爲業的念頭。從一個人的奔波再到兩個人的“戰鬥”,從翔實地記錄事故現場到充滿邪念的鏡頭犯罪,布魯姆越陷越深,“如魚得水”地在讓人髮指的犯罪現場“導演”着一幕幕的悲劇和恐慌,以獲得高收視率,並不惜以犧牲戰友的代價搶得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犯罪現場實錄。最終成爲了自己鏡頭中故事裏犯下罪惡的“明星”。

《夜行者》觀後感

我想說的是,何爲記者的職業道德?是準確,真實,及時地報道各種新聞,在事故現場一字一句地描述災難的場景細節,發生的經過。還是在鏡頭前爲流血的亡者哭泣,棄報道於不顧,伸出援手幫助此時在呻吟的傷者。在我看來,前者顯然更符合職業道德的“職業”二字。記者這一特殊的職業本就與生俱來其具有的特殊的元素。電視機前的飢渴的觀衆扮演着食物鏈最高層的角色,而電視臺爲了提高自己的收視率自然絞盡腦汁蒐集各種能夠抓住觀衆眼球的素材。電影中電視臺的高管妮娜儘管給自己的作品冠以“HORRY HOUSE”“HORRY NIGHT”這種無比通俗的名字。但還是恰如其分地抓住了喜歡刺激,血腥的觀衆的心。我想,這也是影片所影射的一個社會現狀吧。

那麼,爲什麼會有人在看過這部影片之後給予主角職業素養缺失的罪名,更甚者會有人對記者的職業道德進行抨擊呢?因爲在利益面前,選擇的A面還是B面決定了他給自己的職業所帶來的不可撤銷的影響。人心是軟的,人心是向善的,但是主角在白人一家被槍殺現場的第一時間不是報警,也不是叫救護車,而是毫不遲疑地拿出了自己的攝像機對殘忍的兇殺現場進行近距離的錄像,並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拍下了作案兇手的面孔和車牌號。不得不說,布魯姆的大心臟讓人驚歎,他的冷靜讓人不寒而慄。但我覺得這應該是一個記者所具備的職業技能。當然這不應該成爲主角得以在道德上被鬆綁的說辭。因爲在面臨選擇的時候,自私的主角還是選擇了拋棄自己的職業道德,利慾薰心驅使他泯滅人性的獲得利益。他的同情心,善心在此刻消失殆盡,有的只是爲自己的職業規劃添磚加瓦。不得不說,這是主人公職業道德的泯滅,或者他認爲自己做的並沒有什麼不對,或許他尊奉的是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的信條。但是無論怎麼說,他的所作所爲逃脫不了社會輿論的制裁和道德的唾棄。

畢竟,在社會這個大熔爐中,只是有道德修養,就可以讓自己體面地活下的可能幾乎爲零。爲了自己的利益,面臨的兩路選擇考驗着自己內心的道德準則。記者,在社會最底層的工作者,時刻面臨着這樣的選擇,但是無論作何種決定,都不要跨過自己和社會設定的底線。我們也應該給予記者更大的寬容心。也許仔細想想,我們大衆纔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因爲記者的目的,就是爲了呈現給觀衆最詳實的記錄。他們不能有情感的摻雜,也不能有主觀的判斷與立場,只是如同布魯姆手中的攝影機,一分一秒地記錄這個世界所發生的一切。當我們在拷問記者的職業道德的時候,向後看看,在記者的背後,有一隻無形的手在操控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