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關於紅樓夢的電視劇觀後感

關於紅樓夢的電視劇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4W 次

母親最愛的書便有《紅樓夢》,無論是日程生活,抑或是上臺講課,多少都會提到一些,新紅樓夢觀後感——失落的文學。耳濡目染,我饒有興趣地拜讀了前八十回,甚好。

關於紅樓夢的電視劇觀後感

後來聽說繼87版電視劇《紅樓夢》後,又拍了一部新紅樓,由李少紅導演。87版的紅樓我曾看過一點,由陳曉旭和歐陽奮強分別扮演林黛玉和賈寶玉,雖然舊了些,但演得不算差;而李少紅導演也算是名導,《大明宮詞》至今還有電視臺播放。想來,人員操作都是不會差的,尤其是對待這種經典,加上如今技術更加成熟,資金更加充足,怎能不好?於是我懷着重溫經典的心情,望眼欲穿,關注着劇組的一舉一動。

這浩大的工程終是在我的翹首期待中完成,虔誠打開電視,跳轉頻道。還未待放片頭曲,我已經驚詫在這新作下--------紅樓夢a Dream in Red Mansions,也就是:紅色建築裏的夢。好吧,或許我英語不好,這短語原來可能不是這麼直譯的,意譯,就無視它吧,不禁又在心裏默默地鄙視了一下自己的英語水平。待慢慢看下去,或黑或白的衣服,貼滿銅錢的頭飾,帶朵紅花的薛姨媽,依依呀呀的滲人的背景音樂……不得不佩服劇組形象設計人員魄力之大,對《紅樓夢》理解之深。我竟不知“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是指闔家上下披麻戴孝,“賈不假,白玉爲堂金作馬”是指貼滿一頭的銅錢炫富,寡婦頭上原來是可以帶大紅花的。又默默嘲笑了一下自己仍覺尚可的語文水平。這幾位大神的想法顯然早已不是吾等俗人可以理解,“啪”一聲關掉電視,我甚感淒涼。

面對煌煌一部《紅樓夢》,陡生不知從何說起之感。在她之前,要麼是《三國演義》中的帝王將相,亂世英雄;要麼是《水滸傳》中的聚嘯山林,綠林好漢。成王敗寇,刀光劍影,王者需要道德神話,寇者訴之於暴力行動,就如同以石頭起筆的《西遊記》,看似滿是神靈氣息,卻也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爲己任,志在功名,觀後感《新紅樓夢觀後感——失落的文學》。所謂“悟空”未免便空。這裏面似乎什麼都具有了,獨少了人性的美麗,所以《紅樓夢》便拋卻功名,守護靈魂。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情僧錄》,華師大$2教授曾著書《論紅樓夢》分析,這三個題名分別揭示瞭解讀該小說的三個關鍵眼點:夢、石、情。對於這些,並不想深究,無數智者先賢窮盡一生解讀紅樓,前赴後繼,自然不需我這等粗人在此妄加揣測,只是想到令人哭笑不得的“a Dream in Red Mansions”,我寧可它寫作“記錄在石頭上的一個故事”,可能這般翻譯也太掉身價,那乾脆不譯。說白了,中國的文字,即使全譯作英文,老外也未必能看懂不是?正如他們不會理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中所謂“朱門”即爲富貴之戶,更不能理解紅樓指朱門而非實指紅色建築。即使他們能懂得,又怎能體會到在大觀園繁華如夢的外表下,有的竟是吞金之痛,跳井之苦,青春出家的無奈與絕望。那些悽美如“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詩魂”的畫面,根本不曾出現在他們眼前。這算畫虎類犬麼?

古往今來,有多少紅學家聚集在這部小說周圍,但他們中卻有不少人如同禿鷲般只會從中啄取利益。每每看到所謂紅樓的解讀,心裏都有一種無可名狀的悲涼。無論闡釋得多麼慷慨激昂,總也抹不去這一份蕭瑟。按斯賓格勒在《西方的沒落》中有關文化和文明的歷史性界定,《紅樓夢》以後的中國歷史只有文明的掙扎,而不見文明的脈動。不敢無端揣測文化的走向,但一代文化宗師王國維的昆明湖自沉,我或多或少也有些感觸。有人說他是近代以降最後一位國學大師,中國晚清歷史上極爲鮮見的得《紅樓夢》之氣脈的文化遺民之一。他的離世,使文學的敗落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我不能,更不敢接受這種觀點。不管如何衰敗,我始終相信否極泰來,而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文學復興的跡象呢?依稀記得“北冥有魚,其名爲鯤”,它化作一隻巨鳥在天地間翱翔,翅膀有如垂天之雲,九萬里亦可扶搖而上。先賢們曾有如此廣闊的胸懷,他們用理想織成了文字,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食糧,文明又如何忍心棄之敝屣,將文學帶入末路窮途?!

暮色蒼茫中,我堅信:當黑夜黑到深處之時,黎明就不會太遙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