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天那邊觀後感4篇大綱

天那邊觀後感4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W 次

觀看天那邊這部影片後,我的心受到了很多的啓發。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天那邊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天那邊觀後感4篇

  天那邊觀後感(一)

晚霞映紅了天空,我漫步走在放學路上。同學們七嘴八舌地交談着,而我卻無心參加他們的交談。今天剛剛看完《天那邊》這部電影,其中最讓我刻骨銘心的是羅老師。

這部電影講的是:許老師來到農村實習三個月,村長李大頭和校長羅老師不願讓許老師來,害怕學生們像對上個老師一樣捨不得許老師。三個月過後,許老師要走了,同學們依依不捨。許老師找到工作後,看見村長李大頭來找她,原來是羅老師因爲修教室上山背黃泥,遇到泥石流去世了,聽到這個消息的許老師便回到農村繼續教學了。

當我聽到羅老師去世後,心裏非常傷心,他是一位多麼好的教師啊!他的美無人可比!他的美照亮了我們的內心,讓我們知道了該做一位怎樣的少年。羅老師就是我們的榜樣。他用一生來教孩子們,讓他們學到知識。而相比,我就是家裏的小公主,你讓我往東,我偏往西,總是不吃虧,而且還有些不講理,現在我懂了!我們應該學習羅老師的那種用愛照亮別人的品質。

羅老師,你就是我的榜樣。

  天那邊觀後感(二)

昨天,學校組織了我們學校全體師生一起觀看了電影《天那邊》,我深深地的被劇中的情節震撼了,讓我貧困地區同齡孩子的上學難的現狀讓我憂心忡忡,女主人邊遠地區教育事業的崇高品質讓我熱淚盈眶。

電影《天那邊》講述了美麗女大學生許曉萌和戀人江可可在大學畢業後,一起報名志願到邊遠山村裏的水咕嚕小學支教,並且相約堅持三個月。一天,村長跑來告訴她可可離開村子。她哭了……病倒住進了醫院。安慰許小萌的人,是學校的羅老師。也許到了這個時候,許小萌才真的長大了,她也覺得自己成熟了許多。三個月後,她走的那天,很多人去送了小萌。回城後,一天村長來看她,告訴她羅老師因爲修教室,到山上背黃泥,遇到泥石流而去世……。。她的心被震動了,決定回到那裏,回到農村支教,把青春獻給大山……。。

雖然希望工程已高了學多年,但是,邊遠地區的學生渴望讀書訴求和辦學條件的差距讓我深深地震撼了,同時我爲我自己感到慚愧,臉紅。自己的讀書條件和電影中的孩子們相比,不知要好多少倍呢?可是,自己還和別的同學比這比那的,完全沒有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上,想想真是不應該啊!

女主人公是一個品德崇高的人,是新時代青年人的楷模,她那種獻身精神值得現代社會所有人學習。

今後,我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將來做一個像許曉萌一樣的人,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

  天那邊觀後感(三)

觀看天那邊這部影片後,我的心受到了很多的啓發。

這部電影講述了在天那邊的偏僻而又遙遠的水咕嚕小學裏,有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羅老師,一直以來是這所小學一直用方言教孩子們的啓蒙老師,他爲了這羣孩子們,默默的奉獻關心着,對孩子們是那麼的淳樸,又是那麼的固執。爲了修學校,因爲泥石流的衝擊而淹沒了自己,他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這個貧困的山村。自小在國外生活的江老師,因爲是物質上的差別,毅然放棄了皆日的女朋友選擇了離開。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許曉萌老師,在支教的三個月中與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沒有被貧困的條件和不同的困難而退縮,毅然放棄了能在城市裏工作的機會,還堅持堅定不移的信念與孩子們共同前進。後來當她知道羅老師的不幸時,再次懷着一顆赤誠的心來到這所學校,決定把自己的青春和滿腔熱情奉獻給這所貧困的學校。也許她想用自己的才智來改變這幫孩子們的命運。在徐老師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徐老師對孩子們的真善美,同時也體會到了徐老師對學生們的一片真情。

觀看了這部影片,我能想象到天那邊的孩子們,是在怎麼樣艱苦的條件下學習的。又怎麼樣才能看到我們在這麼優越的條件下學習的。他們什麼時候才能和我們一樣擁有現代化的學習材料,什麼時候才能和我們一樣在藍天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像徐老師,像羅老師他們的這種奉獻的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看到自己身邊的每一位老師,您們的愛是天下最偉大的愛。您們是最偉大的園丁,每一天,您們都在辛勤的培養着祖國的花朵。是您們傳播給我們這麼豐富的知識,是您們傳播着希望,傳播着幸福。

  天那邊觀後感(四)

這部電影給我帶來很多的思考,這思考有兩方面的,一方面是導演導演這部電影的目的,一方面是這部電影內容給我的震撼。

我沒辦法去求證導演,他導演這部電影時是什麼樣的思路?我想在這裏也當一下導演,說說我對這部電影的理解。

首先,我這部電影的目的是歌頌站在第一戰線爲貧困山區希望教育做出貢獻的默默無聞的老師們,像“破羅”。

接着,我歌頌的方式是側面烘托,通過大學畢業生許曉萌和他的大學戀人江可可歷時3個月的山區支教情況,側面讚頌像“破羅”這樣的不求回報,沒有目的性,甘願做“麥田守望者”的無數的山區希望事業教育者。

最後,我就該一步一步地實現這個目的啦。我以“破羅”爲典型代表,用許曉萌,江可可和他的衝突來構架電影情節,由這些情節來凸顯破羅的精神世界。這些衝突總是站在許曉萌和江可可的角度上來的,表面上是許曉萌江可可支教過程的體現,實際上卻是在反映破羅作爲山區希望教育事業者,對山區孩子一種深切的理解和敏感的呵護的這種無私偉大的形象。當然,電影除了衝突,也有一些和諧融洽的方面。在許曉萌得知江可可由於忍耐不了山區物質娛樂方面的匱乏而拋棄承諾自己提前離開山區後暈倒在醫院治療時,破羅照顧開導許曉萌,讓許曉萌有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認識,逐漸變得成熟,同時也拉近了山區希望事業教育工作者主體與實踐支教的大學生之間的關係。這是電影情節的第一個融合。之後,破羅與許曉萌近距離交流,破羅講述之前和許曉萌那些衝突的原因,一層一層地讓我們看到他的良苦用心。之後,電影慢慢進入尾聲,在破羅因修建學校自己去搬大石頭被壓死之後,許曉萌毅然承擔起破羅的事業,堅守破羅山區希望教育事業的崗位。

電影就是在這樣的思路下完成的,從這個角度上看,電影開頭,許曉萌和江可可的行爲想法是用來和破羅在山區的生活狀況和他對山區希望教育的理解做對比的,這樣來凸顯破羅的高貴品質。這也符合了《天那邊》這樣一個電影名稱。

透過許曉萌和江可可的眼睛來展示天那邊是一番怎樣的.風景和樣貌,來引發我們多去了解貧困山區孩子的教育,人民的生活,貧困山區希望事業教育工作者的無私與默默無聞。能夠吸引國家的重視,制定政策改善幫助貧困山區教育。

這是第一方面,我對這部電影主題的理解,我認爲電影的主角應該是破羅,是隱藏在電影中的那些一直堅守在第一站線的山區希望事業教育工作者,而不是去3個月開展社會實踐性支教的大學生。第二方面,是我對電影個別情節和臺詞的思考。

我很反感許曉萌對破羅不配合她支教所持的那個理由“我來這的目的,就是爲了實踐和實驗的,本來3個月的時間就不多,我不希望因爲你們的不配合耽誤更多的時間”。許曉萌來山區支教是有目的性的,她並不是出於對孩子的無私的愛,不像破羅那樣的純粹,就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對孩子的割捨不了,她是把孩子當作驗證她課題研究的工具。

“本來我以爲到這可以實現我的人生價值,可是你看看,這裏的人眼裏全是懷疑和不信任。我真不知道,我對這個世界還有沒有用。”許曉萌的支教帶着強烈的目的性,因此,她沒辦法像破羅一樣真正地爲山區這羣小孩子着想,就是3個月的時間,試驗完自己的課題,拍拍屁股走人,完全不用考慮這裏的孩子們感情和情緒的需要,這是多麼殘忍的事實。

其實,許曉萌的這種想法,也是我們很多人的普遍認識,覺得自己的理想是偉大的,認爲一切事一切人都要爲我們的理想讓路。但我們卻沒能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就連愛情也要爲我們的理想買單,“但是經得住這樣的生活,我們的愛情才經得起考驗”我們的理由冠冕堂皇,卻成爲了一個自私的人。

理想,理想的設立,理想的實現,這是看電影時我感到很震撼的一個話題。

我崇敬像破羅一樣的教育工作者,我欣賞他們那種純粹的無私的愛。

在自己大一到大二這一年來的義教過程中,對這份義教志願的事業我也有了很多的體會。

與我一起去義教的同學在上完一節課後總會垂頭喪氣,一問到爲什麼時,他們就會說“這節課,我準備的教案都沒講完。那些小孩子太吵了。我喊得喉嚨都破了。”這時,他們總會對我幸福歡樂的微笑羨慕地抱怨“你的學生肯定很聽話,你備的課應該都講完了吧”這時,我好想說“不用把義教太理想化了,你就當陪着孩子們玩,帶給他們快樂,陪伴他們有一個快樂的記憶就行了。”

我知道,自己對義教毫不消減的熱情是由於我對小孩子的喜愛,對這份志願事業的喜愛,希望能用自己這點微薄的力量給這羣小孩子帶去歡樂和溫暖。並沒有想,我加入義教志願行列就要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提高自己講臺上的形象,實現我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一直對“麥田守望者”很崇敬,他們懷着一顆赤子之心,只爲了那羣天真可愛的孩子們,他們不追求功名利祿,只是一顆純粹的愛心。我一直在追求着,也希望我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