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6篇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影《集結號》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6篇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1

今天下午,全校師生彙集一堂,在階梯教室觀看戰爭電影《集結號》。很多同學都沒看過,感覺耳目一新。我目不轉睛凝神觀看,生怕疏漏了一個情節,這部電影真是精彩。

故事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當時的中國與國民派反動派做殊死的較量。穀子地連長率領着他的九連,起初有一百多人,與敵人交戰一場後犧牲了一大半,只有47人活着。人手少,危險多,穀子地連長率領着47人投入了更加殘酷的堅守戰中,他們用大炮,手榴彈轟炸敵人的戰鬥坦克,炮聲震撼着大地,處處濃煙滾滾,地上躺滿了犧牲者,場面十分慘烈,土地、河水都被鮮血染紅。那,是先烈的血!

戰士們一個接一個的犧牲,整個連隊以集結號爲命令,沒聽到號聲絕不後退,可是號聲始終沒有響,連裏的47位戰士都十分守紀,一切命令聽指揮,就像天空中的大雁,飛行中不管怎樣變換隊型,都會排列得整齊有序,這就是紀律。

最終全連47人除了連長谷子地以外全部犧牲,穀子地帶領的九連用47位戰士的鮮血換來了整個戰爭的勝利,爲中國解放戰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看玩電影我十分感動,那些烈士是那麼的勇敢,面對侵略者的炮火毫不畏懼,一切聽從指揮,鬥志如鋼。是啊!人的生命確實來之不易,我們應該讓有限的生命變得有價值,那些戰士寧可捨去生命,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熱血毫無保留地獻給了祖國,犧牲自己,卻把幸福安定的生活獻給了人們,這就是有價值的。人不能自私,只顧自己,在我們生活中也是這樣,有什麼好東西要和大家分享,當別人需要時,就應該給予幫助。

我們應該學習烈士們勇敢無畏的革命精神。平時上課發言,有許多人不敢舉手,不敢挑戰難題,這些都是一些微乎其微的事,但我們都缺乏膽量,更何況烈士們面對的是極具殺傷力,足以奪命的炮火呢!其艱難程度是無法衡量的。

《集結號》這部戰爭電影在我心中播撒了勇敢智慧的種子,陶冶了我的情操,革命烈士們,我向你致敬!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2

幕幕炮火連天、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血腥撕殺的場面令人驚心動魄;一場場戰友慘死、屍骨無存、揹負“失蹤”名份的情節使人撕心裂肺、悔恨哀怨;一個個捨生取義、視死如歸、鍥而不捨的英雄壯士讓人無限敬仰、難以忘懷。整個影片讓人震撼、讓人心碎、讓人感動、讓人長嘆。當人們期待以久的集結號終於在片尾中吹響的時候,我禁不住熱淚盈眶,感慨萬千。這就是我觀看了電影《集結號》後的切身感受。

有許多人都說電影《集結號》是一部戰爭片,但我卻感到她更像一部倫理教育片。本片導演馮小剛說《集結號》是表達誠意的作品,我認爲還是很有道理的。戰爭的殘酷場面只不過是爲這部片子的主題思想鋪墊一個前提,其真正的思想主題是在弘揚“忠誠”。

《集結號》吹響的是一曲以忠誠爲主旋律的壯麗詩篇。四十七個壯士血灑疆場是忠誠、爲的是軍人以服從命令爲天職,爲的是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焦排長在重傷彌留之際說聽到了集結號吹響了是忠誠,爲的是餘下的戰友的生命;劉營長不讓吹集結號也是忠誠,爲的是大部隊的安全撤退和《太極旗飄揚》+《拯救大兵》+《兄弟連》+《激情燃燒的歲月》+《藝術人生》。也有人早就宣傳稱這是一部中國的“拯救大兵瑞恩”。無論人家說什麼,自己眼見爲實——在戰場戲那部分的確有點“美國味”。

說到戰爭片,讓我噁心的就是中國戰爭片,連長頂着炸藥包對手下喊“兄弟們你們撤!那裏有我頂着!”……(吐了)好假!在這部馮氏戰爭片裏,雖然許多地方採取西風東借,可還是看得到一些低能的中國風格,如呂寬溝和姜茂財去爲連長拿手錶,寬溝找到手錶後竟然高興地跪了起來(上半身垂直於水平面)!這不是自告奮勇地當活靶子嘛!!但是從中也許還能看出一點,那些士兵不是天生的職業軍人,他們都是普通人,都是種田的老實人,因此一高興,忘了自己置身戰場也是人性流露的表現。這時我就覺得這個傻軍人很可愛——可如果我是連長我肯定能被他氣得吐血,這絕對屬於非戰鬥性減員。

可見《集結號》並不是傳統的,教條的,宣揚解放戰爭怎樣怎樣的影片。他“我但是是把一個人的經歷給拍下來。”哪來什麼教條?哪來什麼英雄主義?有的只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人性的人呀!“炸碎了,就捏不起來了。”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3

“嗚——,集結號吹響了,這個號聲不僅僅是代表着撤退,還帶表滿腔的熱血和一份沉重的責任。

這部電影,讓我懂得生命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兄弟的情誼,在我看來命其實是不能拿來和兄弟的情誼相比的,就算自己寧願用性命來交換也是不可能的換得到的,就像這部電影一般。

戰爭,是一場血腥的盛宴,一旦踏進去就要做好隨時獻出生命的準備,但對於電影中的穀子地其實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他們九連屬於四十七個弟兄的榮耀和屬於他們的情誼。

1948年淮海戰爭打響,他們的戰鬥空前的激烈,穀子地接收任務去阻擊敵人,掩護大家撤退,約定撤退後吹響集結穀子地才能撤退,沒有集結號,就算打到只剩一個人最後一顆子彈都必須打下去。

之後,他帶着九連躲進一箇舊窯廠,迎接了敵人一波又一波的進攻,每次敵人的進攻,都被他們奮力擋下去,經過一次次的廝殺,47個弟兄也變得越來越少,當日本人派出坦克時,有,他們做出奮力一搏好些兄弟都在這次反坦克戰中身亡,就連穀子地的耳朵也被炸聾了,最後只剩幾個弟兄了,但集結號還是沒有吹響,後來晚上敵襲,所有兄弟都陣亡了,就只剩下穀子地一個人逃了出來。看完他們在窯廠裏打阻擊戰後,我感慨萬千,這樣的兄弟情誼,大無畏的精神,也只有在那種時候才能見到吧。穀子地是那麼的講信用,沒聽到集結號就算死不走。

後來他到了一個休養院裏面,養好身體後就去找那些兄弟的屍體,可是怎麼找也找不到,他看見抗美援朝又加入到裏面,剛開始別人炮兵的團長十分輕視他,覺得他就是一個老兵油子,後來穀子地救了那個團長一命,團長去指揮炮兵去了,就從此再也沒見着。幾年後,穀子地又遇到一個他兄弟的媳婦

,看她孤家寡人又帶到那個炮兵團長那結良緣,團而且長本來就對那次的恩情十分感激,後來也一直再幫穀子地找,終於找到了他們團長的墳墓。

最後他找到了那個就窯廠,可是沒有人想信那你面還埋着幾十俱戰士的屍體,他就不停的挖,別人都以爲他是瘋子,可是他不計較外人的語言,一直挖,最後終於挖到了那幾俱屍體,找回了屬於他們九連的榮譽。

當我看完這個電影后,也是熱淚盈眶,真的,這部電影讓我已經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心中的感慨,這部電影完美的詮釋了身先士卒和鞠躬盡瘁這兩個詞,還有穀子地的重情重意,令死也要找回兄弟們的榮耀,證明九連個個蓋定個,都是烈士! 我一定要學習他們的九連的那種大無畏的精神和對戰友的尊敬!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4

敬愛的黨組織:

日前,懷着對革命先輩的敬仰之情和追求精神洗禮的強烈渴望,剛放假的我用家中電腦觀看了國產戰爭大片《集結號》,爲影片所深深觸動,特此寫下了這一篇觀後感,以記錄自己的思想軌跡。

暫時卸下了沉重的書包,我點下了影音播放器的播放鍵,全身心投入地觀看。120分鐘的電影給了我120分的震撼和感動。首先,它定義了真實的英雄——所有的人在戰場上都是怯懦的,“正義”這個詞變得具體了,許多視死如歸的英雄形象給我們很多誤區。其次,它的故事感人至深——這部電影可以分成兩部分,一個是連長谷子地帶領九連抗戰的戲,一個就是他爲那47條偉大的生命找說法的事。

拋開逼真的、令人熱血沸騰的戰爭場面,我更看重它的精神內涵,我想一部電影背後的故事必然比電影本身更精彩,因爲它包括了整個電影的知識結構,情感表達,構思技巧等等。第一部分,影片在塑造解放軍的形象時拋棄了以往“高大全”的不實,炮火中軀體脆弱但仍英勇作戰的戰士們真正詮釋了犧牲的意義,讓我在感受到戰爭殘酷的同時對戰士們的戰鬥精神肅然起敬,這對我迎接接踵而來高考的考驗不能不說是一針強心劑;而最堅毅的班長焦大鵬在彌留之際爲保住連隊的血脈謊稱聽見了撤退的集結號,又令我感到了影片人物塑造的真實性,感到革命英雄和普通人實際上是互爲表裏的關係,更能激起觀衆心湖中投身偉大事業的壯闊波瀾。到了第二部分,影片節奏開始緩慢,溫和的同時又能感受到主人公穀子地爲47條生命找說法的堅持,讓我真正體驗到了堅持的可貴。

網上有的影迷說套路就像是迴歸了《離開雷鋒的日子》,但是導演馮小剛的馮式幽默在主人公穀子地的話語裏還是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中最能說明問題,也是整個影片的'情感核心的就是他在團長的碑前感性的那段,看到這段,不能不說反映出很多側面。棄車保帥的戰略思想也表現了出來,在國內以往的戰爭片中幾乎看不到,這也是中國戰爭片的先河,也是《集結號》的魅力所在。這讓我們能真正通過國產戰爭片體會到戰爭的無情和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而不是像舊日的某些片子單純只能刺激觀衆的腎上腺,凸顯了進步的人本思想。最後,歷經了10年的探尋,47名烈士終於得以平反。就像海報中的那句話:“每個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只要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活得有意義,即使命運無法眷顧我們,那我們存在過的痕跡就無從磨滅了。爲革命戰爭中每位犧牲的無名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5

《集結號》是部以戰爭背景爲題材電影,電影場面逼真、樸實,人物的寫照不乏細膩,視覺效果很棒。那是其次,一部電影的靈魂無非是它給人們帶來什麼,視角感受只是一種藝術形式要求,或從功利的角度而言是市場競爭的需要,是門票的壓力所必然考慮。但僅有這些並不足以讓人們喜愛。《集結號》這部電影用藝術展現了一段我們不應該忘記、應該去認識的歷史,也折射出了我們應該去思考的社會問題。

穀子地,一個非常個性的名字,影片最後解說是因爲這個主人翁是在田地裏發現被遺棄,並被人收養的,姓氏何名不知道,拾養人也就是他善良的養父母給他起了個非常的姓名——穀子地。我想,他們的養父母要麼是有點詩情的浪漫,要麼是一時即興思維的巧合,因爲這個名字真的太富有想象的空間和命運的預示了。我並沒有去考究影片是否真的是個真實的故事改編,但我相信那段歷史沒有穀子地也會有別的什麼地的。

穀子地,影片刻畫了他這麼一位代表性的優秀中國軍人——別看他似乎不識什麼字,也揭示了一段心酸的故事。穀子地和他所帶領的團隊在戰爭中展現的是一種爲某種理想無愄犧牲的精神,和許許多多的感人故事沒有什麼例外。如果僅是這樣的話,這部電影似乎沒有自已的東西了。看過這一部電影的人,我想他們不得不爲這影片所感動——除非看的人沒有感動的能力。

四十七條性命在爲完成大隊伍轉移狙擊戰中,打退了裝備和人力都數倍於自己的敵軍的三次進擊,成功掩護了大隊伍的轉移。四十七條生命沉睡在一塊了。誰不想活着?但是那個意味生存機會的‘集結號’始終沒有響過。指揮官穀子地有幸存活,卻要面對歷史的愚弄,成了解放軍的“俘虜”,但這並沒有消磨他心中的信念。

解放了,明明是用生命出色完成戰鬥計劃的四十七名英雄,最後被定性爲失終。我想觀衆們能不打報不平?於是故事的下半段爲“公平”而描述。

如果穀子地沒有這樣的生命經歷;

如果穀子地沒有一定的關係;

如果穀子地不是這麼執着;

如果穀子地不是這麼性情;

如果穀子地沒有那種個性;

那麼,四十七個英雄真的就是失蹤了。

這樣的歷史現象和邏輯有誰願意說僅是“歷史”,答案是肯定的話,我想《集結號》並沒有什麼與衆不同的地方,因爲答案是否定的,所以,這就是《集結號》耐人尋味的地方。回到自己所面對現實的法制,有時候也在面臨着這種潛規則的考驗。希望這不是種職業偏見。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6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拉開了序幕,中華兒女浴血奮戰,揮灑着鮮血,用堅強的意志築起堡壘,寧死不屈,堅強勇敢,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今天的新中國!

回首歷史,看完了《集結號》這部電影,它將我的思緒拉回到了那個爲了幸福生活而鬥爭的戰爭年代,九連連長谷子地帶領全連47名兄弟奉團長的命令堅守狙擊陣地,以集結號爲令撤退。然而團長爲戰爭的全局考慮沒有吹響集結號,九連戰士奮勇抵抗,除了穀子地全部壯烈犧牲了,可是他們卻都按照失蹤人員處理。爲了給九連的戰士尋回應有的榮譽,穀子地開始執着尋找,終於在掩埋着烈士的戰場吹響了至死也沒聽見的集結號。

故事情節雖簡單卻又蘊含着複雜的感情,簡單的故事裏屹立着的那是人民英雄。或許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已淡忘了了他們。可是沒有他們,哪來現在幸福美好的生活?沒有人天生就是英雄,可是他們爲了整個中華民族,爲了新的光明的中華人民的未來拋頭顱灑熱血也在所不惜!

集結號,集結號的吹響便意味着任務的結束,也意味着生還的希望,但它卻始終沒有吹響。沒有集結號的吹響不能撤退,戰士們便一直堅持到最後。爲了戰鬥的勝利,他們不怕一切,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生命固然可貴,但是他們爲了心中的信仰,爲了實現自己的追求,他們不惜一切去抗爭。這讓我不禁想到了我們自己,貪圖安逸,不求上進,懶惰嬌弱。不必說什麼大事,老師佈置的作業也不樂意完成甚至不完成,我們是否該靜下來好好反思一下了。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硝煙,沒有戰火的幸福年代裏面,卻不好好珍惜,不好好讀書。我們是否都應該把心思用在學習上面呢,是否應該好好完成學習任務,將來爲國家做一份貢獻呢?

影片中的連長谷子地,總把集體放在第一位,卻沒有爲自己着想。我們是否也該反思一下自己了?獨立的個體總是離不開集體的,幫助集體不也是幫助自己嗎?我們總是要和他人交往的,總是要互相扶持的。所以,作爲新一代的學生我們更要增強集體觀念,將來爲集體,社會,國家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最後,穀子地吹響了那嘹亮的集結號,那是一首悲壯的戰歌。你聽,它還在響着,在耳邊環繞。它是在提醒我們這新一代的年輕人,歷史不能忘記,不能忘記那屈辱而佈滿血腥味道的日子,不能忘記那些浴血奮戰的勇士,不能忘記那些爲了革命事業前赴後繼、爲民族解放事業而捐軀的革命烈士,他們是真正的勇士!他們永生在我們的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