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我的法蘭西歲月》觀後感

《我的法蘭西歲月》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我的法蘭西歲月》觀後感

《我的法蘭西歲月》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爲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的法蘭西歲月》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法蘭西歲月》觀後感1

該影片主要記述了20世紀20年代初,16歲的鄧鄧希賢在法國曆時5年艱辛而輝煌的勤工儉學、尋求救國之道、走上革命道路的真實故事。影片並沒有下力氣去表現這段歷史的過程,而是緊緊抓住主人公成長經歷中最令人難忘的艱辛、磨礪、苦難和樂觀的幾個“支點”,塑造了個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

導演的高明之處是他並沒有去仰視個領袖和偉人的過去,而是以個常人的眼光去平視個16歲的少年,看他是如何在坎坷中走過他的青春,看他的青春步伐是如何從蹣跚踉蹌走向堅定沉穩的。由於導演獨到的眼光,他沒有過多地選擇鄧希賢參加革命活動的情節,而是將筆力傾注到主人公命運的跌宕起伏上。通過人物命運的變化和主人公對命運的抗爭,凸顯了個充滿青春活力的人物形象,這個形象深深地打動了觀衆的心。

影片開頭展現給觀衆的是上世紀20年代四川廣安的條老街,這裏嘈雜、骯髒、破敗,完全是舊中國的個縮影。而長江邊拉縴的縴夫那沉重的步履和呻吟,將人世間的苦難表現得淋漓盡致。轉而,聲汽笛,將巍峨雄偉的大油輪和美麗的馬賽港推到了人們的眼前。這兩組濃墨重彩的鏡頭,對比鮮明,將主人公所處的生存環境強烈地展現出來,也爲他後來的人生道路作好鋪墊。這種對比給觀衆以強烈的震撼,對人物命運和性格的表現起到了有力的襯托作用。

爲了表現人物的情感,在細節的運用上,導演也獨具匠心。鄧母送兒子遠行時讓兒子帶走三雙布鞋,並含淚說:穿壞了這三雙鞋,兒子就回來了。劇中有幾次反覆表現布鞋的鏡頭:在賽納河的橋上露宿時,主人公拿出布鞋撫摸,表現了他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在法國朋友米歇爾去工地看望鄧希賢時,他腳上的布鞋已經破得露出了小腳丫,這個細節生動地表現了主人公生活的苦難和艱辛。人類共通的情感,使得每次布鞋的出現,都輕輕撥動着觀衆的心扉,也拉近了觀衆和主人公的心靈。

看了這部電影,使我懂得了我們要珍惜今天,不辜負老輩革命家對我們的期望,學習鄧小平的偉大人格、志向和精神,爲中華民族美好燦爛的明天做出自己的貢獻!

  《我的法蘭西歲月》觀後感2

今晚是我們上的第三節黨章學習課,其實我們並沒有上課,而是看了部電影——《我的法蘭西歲月》,部有關鄧小平在法國留學的真實寫照的電影,看完這部電影以後,我的心中便被牽動着,也有所感悟,似乎明白了些什麼東西!

我想我以後要做個有心人,就像鄧小平爺爺那樣。鄧小平爺爺原名叫鄧希賢,他十六歲去法蘭西留學,是當時的中國人留學法蘭西中最小的個。當抵達法蘭西,來到法國學校時,有幸碰到了聶榮臻學長,他當即表示了對這批中國留學生的熱烈歡迎,同時在不知不覺也向他們提了兩個問題——法國的`國土面積是多少?中國四川省的面積是多少?當時只有鄧小平爺爺明白,聶榮臻便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在身旁的叔叔和表哥也讚歎不已,誇他真是有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雖然只是在些小事上留心,但它能夠免除些不必要的尷尬或別人的恥笑,甚至它還能夠讓你贏得大家的敬佩和讚揚。

在這個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句話是鄧小平爺爺的句最經典的話——我會長大的,這句話也是貫穿全片的話,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十六歲的鄧希賢來到了法蘭西學校留學,條件頗好,可好景不長,她和叔叔表哥最後甚至淪落爲流落街頭的流浪漢,因此也不得不出去找活幹,但是又碰上了法國的金融危機,法國人自己都難以找到工作,更何況個未長大的成人,個又矮又瘦的中國人呢!打鄧小平爺爺並不在乎這些,他還是去了個搬運碼頭去找活幹,當時就碰到了“找茬”的法國人,他不僅僅侮辱鄧小平爺爺,甚至侮辱蔑視鄧小平的潛力和他挑戰扳手腕,結果可想而知,鄧小平輸了,他當即說出句話——我會長大的。但是這位叫米希爾的法國人在鄧小平遭遇搶劫時救了鄧小平命並解釋了那件事,從此之後他們變成很長有好的忘年交。

其實,鄧小平說的是到法蘭西留學,但真正學習的時間也就是趕了過來的在法國學校的那段時間,其餘要麼在爲生計奔波,到處找活幹,以填飽肚子,要麼在沉浸於愛國事業中,尋找愛國前輩們——聶榮臻、周恩來、陳富春、蔡和森等等,和他們齊爲中華之崛起而奮鬥,在那段時期,他們忍受了飢餓,忍受了漫漫長夜,忍受了飢寒交迫,但他們的心始終是火熱的。

看完這部電影后,讓我想起了泰戈爾的句話——只有經歷地獄般的磨練,纔有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血的手指,才能彈出時間的絕唱。的確,鄧小平他們在經歷過這樣段艱難歲月後,最後成爲了代偉人。

  《我的法蘭西歲月》觀後感3

提到改革開放,人們自然會把它和小平這名字聯繫在齊。這天,我看了有關小平的部電影——《我的法蘭西歲月》後,被影片裏的十六歲的年輕學子小平的滿腔救國濟事的熱忱而震撼。這是多麼令人敬佩的愛國精神啊!

這部電影主要講二十世紀初時的中國,列強入侵,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年輕的小平就懷着腔救國濟事的熱忱,告別了父母。與叔叔紀少聖、哥哥紀德銘道歷盡艱辛越過大洋,踏上了赴法蘭西勤工儉學之旅,千里迢迢遠赴法國,立志學好本事,爲國效力。

就在巴黎留學的過程中,他經受了命運的考驗:法國政府停止了對他們這批留學生的資助,交不起學費,求工也沒有期望,舉目無親,而陷入了絕境。但小平沒有向困難屈服,他以自己的毅力和執著向命運挑戰。就算自己的生活困難,還拿自己打工掙來的工錢來資助法國的工人。看到那裏,我被小平那不向命運低頭的毅力和熱心助人的行爲深受感動。

在小平陷入絕境這期間,他經常說着這樣句話——“我會長大的!”。這是這樣句充滿自信的話語,激勵着小平在艱苦的歲月裏獲得成長,獲得他偉大的人生的原動力。這句話,也被牢記在我們觀衆的心中,繼續鼓勵那些力爭上游、不凡平凡的靈魂。

  《我的法蘭西歲月》觀後感4

今天,我觀看了《我的法蘭西歲月》這部電影,其中講了鄧希賢(鄧小平)爺爺年輕時在外求學的故事。電影中,有段故事令我感觸很深:在即將面臨不能繼續學習的時候,他臨危不懼,就算把自己的衣服、錢包賣了都還要學習。在沒有生活費和學費時,那時的鄧希賢爺爺,幹着苦工,邊掙錢邊學習,這種精神是多麼可貴的呀!

回過頭來,我又想到了,那時的鄧希賢爺爺的精神實在可敬,實在是令人學習的榜樣。在艱苦的時候,就能體現個人不同的精神品格。由鄧希賢爺爺的事蹟,我聯想到現在些人,不懂得珍惜美好的時光,不努力學習,每天只想着攀比自己的東西。如果每個人都學習鄧希賢爺爺的精神的話,那麼每個的學生都會是棒棒的!

說到這,我又想到了個片段,當時的鄧希賢爺爺,在個造鐵廠工作時受到了包工頭的欺負,鄧爺爺給他們講道理,還受到了斥責,訓斥。就在這時,鄧爺爺忽然明白,個沒有威信,不強大的國家的人在別人面前是沒有發言權的。這又激勵鄧爺爺發奮學習,因爲他知道,只要有文化知識才能壓倒別人!

在這裏,我看到了當時中國的落後,無法強大起來,當時的政府又都是賣國的政府,中國在外人眼裏只是只無用的小螞蟻。想到這,我已憤憤不平地想發言了,如果要讓中國強大起來的話,必須讓新代的孩子學習鄧希賢爺爺的道德思想,努力奮鬥,讓中國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