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總結 > 【精華】教學經驗教學工作總結三篇

【精華】教學經驗教學工作總結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精華】教學經驗教學工作總結三篇

【精華】教學經驗教學工作總結三篇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律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寫總結有利於我們學習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總結怎麼寫纔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學經驗教學工作總結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經驗教學工作總結 篇1

(一)思想政治方面

我在師德上首先嚴格要求自己、與時俱進、愛崗敬業、爲人師表、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作爲一名教師,自身的師表形象要時刻注意,在工作中我積極、主動、勤懇、責任心強,樂於接受學校佈置的各項工作;任勞任怨。在不斷地學習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覺悟、理論水平、業務能力都得到較快的提高。對待學校分配的工作,在思想上不敢有半點懈怠,積極認真的去完成,向優秀的同志看齊,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不甘於平淡,不流於平庸. 在與人相處中,做到謙虛謹慎,與人爲善,遵守工作紀律,不遲到,不早退。

(二)教育教學工作

根據學校的課堂教學常規嚴格做好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

輔導工作。追求紮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集體輔導和個人輔導,熱情輔導中下生,重視對學生的知識考查,做好學生的補漏工作。把堂上獲取知識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爲信息的主動攝取者和加工者,充分發掘學生自己的潛能。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的“要我學”轉化爲主動的“我要學”,變“學會”爲“會學”。

班級工作:

(1)本學期進行家訪28次,主動電訪80餘次。10月獲得班主任之星。

(2)家長對班級整體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滿意率比上期有一些提高,師生關係融洽。

(3)班級五項評比、寢室生活兩項工作呈上升的趨勢。班主任工作連續3個月爲一等獎

(4)慶祝國慶比賽獲學校三等獎,

(5)關注班級整體工作教學質量的提高,積極協助各科任老師對班級教育教學

4、語文教研方面

以上彙報,還有許多不足,懇請領導和教師的監督、關心、幫助,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一份力量,爲學校增光添彩,願和全校教職工攜手並進,共創美好明天

在教學工作上,根據學校的工作目標和教材的內容,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鑽研教材、研究具體教學方法,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學期工作計劃,爲整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定下目標和方向,保證了整個學期的教學工作順利完成. 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讓學生學好知識是老師的職責。因此,在教學之前,認真貫徹《九年義務教育**教學大綱》的精神,認真細緻地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通過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不斷探索,嘗試各種教學的方法,以如何培養中學生創造能力教學實驗專題。積極進行教學改革。積極參加市教研室、及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通過參觀學習,外出聽課,等教學活動,吸取相關的教學經驗,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通過利用網絡資源、各類相關專業的書報雜誌瞭解現代教育的動向,開拓教學視野和思維。藝術需要個性,沒有個性就無所謂藝術。在教學中尊重孩子的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現形式,方法等等,使他們形成自己不同的風格,不強求一律。藝術的魅力就在於審美個性的獨特性,越有個性的藝術就越美,越能發現獨特的美的人就越有審美能力,越有創造力。所以,在中學**教育中,有意識地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通過各種遊戲、比賽等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的天性和個性得以自由健康的發揮。讓學生在視、聽、觸覺中培養了創造性思維方式,在進行藝術創作時充分得以自由地運用。

四、其它工作

除了日常的教學工作之外,能夠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加強''師德師風''的學習.工作上不計酬勞,任勞任怨,通過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按時保質地完成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在教學工作中,自身尚有不足之處,還需繼續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爲我校素質教育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教學經驗教學工作總結 篇2

《爸爸的花兒落了》出自新課程標準七年級下第二單元最後一篇文章。這個單元是關於兩代人心靈溝通的主題,從多個角度展現了不同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生活狀態和情感經歷,表明兩代人之間溝通和理解的重要意義。課文節選自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最後一部分。重點寫的是爸爸對英子的深沉父愛和英子成長的艱難,寫得深沉、含而不露。文章以畢業典禮爲主要線索,隨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敘,時而記眼前之事,時而憶從前往事,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而不零亂。時隔多年,作者仍能對往事記憶猶新,必是在其成長道路上,留下深刻印記,同時感恩父親在成長過程中給予了鼓勵、希望和愛。在感受深沉的父愛中,“我”真的長大了: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敢闖敢練,勇於面對挫折,承擔家庭重任。感悟成長的不易便更具現實意義了。同時文中語言、動作精彩描寫之處,更好地表現了人物。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文中事是最平凡的事,但作者就是用這些質樸、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語言撥動讀者的心絃,讓讀者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品味語言,學習語言、動作等描寫便成了文章的重點。體會文中深沉的父愛,感悟成長的艱難,當然這更是理解、感悟的昇華!

有了這樣的文本解讀,眼前似乎明亮了許多,可是,我不知不覺以走進一條彎路,事先看了教參,註定了教案的初稿是畸形的,不理想的。教參很清楚:文章的細節描寫很精彩……然後再借鑑別人的、精華的東西,前前後後刪改了六次,這樣,真正的初稿誕生了!

第一次《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實踐結束了,“怎一個苦字了得,何等的無奈啊!”

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靜心沉澱的過程,也是成長的過程。從頭再來!

 一.教學目標的制定還是較爲貼切的,但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插敘的運用沒有涉及,確實是設計的一大敗筆。文章篇幅如此之長,隨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敘,時而記眼前之事,時而憶從前往事,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而不零亂,都要歸功於插敘的運用。目標“感悟成長的艱難”,實現程度不夠,“艱難”沒有深品,流於淺表,不能水到渠成,效果不佳。嚴父的“果”不僅是英子上學不再遲到,還是小學畢業典禮上光榮地代表全體同學領畢業證書並致謝詞,更是日後成爲一位知名作家……文本的解讀無止境。

 二.活動環節自我感覺還算流暢,活動之間缺少必要的氣氛渲染,顯得很“生硬”,不自然。角色錄音音量小,該重敲的沒重敲。問題設計指向很大,不夠明確。“英子學做的事中,給她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呢?”接下來,“爲什麼你印象最深?”如此問法,部分學生不知道從何下手,去思考,去解決問題。那麼學生回答的問題就會脫離預設,令老師招架不住,防不勝防。

  三.師生互動缺乏活力、亦缺乏深層次的隨機生成。蜻蜓點水,便戛然而止。“爸爸是嚴厲的,你能理解嗎?”在學生談的時候還可以追問“你的爸爸有過類似的做法嗎?”這樣讓學生能夠聯繫實際來理解、感受,大膽的邁一步,效果會更好。按部就班地進行活動,語文課堂便失去該有的活力。學生牽着老師的鼻子走,失去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許多關鍵詞、關鍵句的理解還只停留在表面,如對爸爸的嚴厲的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起!”“掄”等的品讀,學生與老師答記者問式的就過去了,老師不能有效及時予以追問評價,當然,深層次的東西更無法挖掘。

 四.作業設計脫離了目標,目標意識沒有貫穿始終。作業應順應目標,強化目標,才能使其不流於形式,作業設計還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它的層次性趣味性乃至有效性。對於下節課的內容也可以在作業中有所交代和佈置,留下懸念,能爲下次課打下基礎,更能有效地把兩次課的內容聯繫起來。

  五.教師的自信和勇氣對於我來說,太重要了,然而,想遊刃有餘,信手拈來,何談容易,這些,一點一滴地去鍛鍊,去磨礪吧!

“不要人云亦云,沒了個性。”第一次教學實踐結束後,我還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其實每一篇課文都有它獨特的個性,每個人的解讀也大不相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的教學設計是否符合我的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否有利於自己的操作?……一大堆問題擺在我的面前。

  在此試講,遺憾的是,仍舊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1.教師的激情依舊不夠,聲音太輕,前後的節奏把握不一致。

2.雖說從寫作手法上提到了插敘,但是缺乏必要的鋪墊,沒有合乎情理的過渡,顯得很突然。

3.仿寫這個環節學生文筆不錯,然而是否爲文本服務,本意是要讚美父愛,但學生的寫很空洞,語言華麗但意義不大。

4.再次出現課堂時間剩餘,情急之下提到文章以花兒爲線索,但沒有講透,只是爲了拖延時間而設計問題,沒有必要,有傷大雅。

5.角色配音突然出現,不自然很突兀,到底如何用好它?

  一系列的問題再次出現在我的眼前,怎麼辦?

不自覺中,想起了“頂碗少年”,他在遭受第一次失敗以後,又嚐到了失敗的苦果,如果第三次還失敗該如何是好,怎麼去面對?……最後大家求同存異,細節的地方再三斟酌,提出了改進的措施:

1.既然本文是英子參加畢業典禮而想到的往事,那麼能否插入畢業典禮的照片,以文中提到的驪歌作爲背景音樂?

2.在悽婉憂傷的音樂中,學生再默讀文章,思考英子回憶了哪些事?再次強調英子是參加畢業典禮而想到的往事,單刀直入“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繼續的?這樣什麼寫作手法就脫水而出了,通過邊思考邊講授完成“插敘”這個目標。

3.結合板書,讓大家思考英子印象最深的事是哪件事?這件事中父親給你的印象?學生定能回答到“嚴厲”,那麼老師順水推舟問“文章中是如何描寫父親嚴厲的?”圈劃思考交流。“爸爸爲什麼對英子如此嚴厲?”“爸爸的嚴厲有作用嗎?”……這樣一個大問題被肢解成幾個小問題,不僅明確,可操作性也強。

4.仿寫固然很好,如不能恰到好處的去用,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如此可敬可愛的父親,在英子捧着畢業證回家的時候,他卻悄然離去了,英子一定有很多話要和爸爸說,如果你是英子,你能寫出她的心裏話嗎?”這樣設計取代仿寫,更能貼近學生實際,使學生受到感染。

5.作業設計着眼爲下次課服務,“文中幾次提到花,‘花’在文章中起到什麼作用呢?”很巧妙地一個連接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的深思熟慮的問題,也爲下次課的學習埋下伏筆。

第三次教學實踐結束了,牽動着諸多老師的神經,是期盼,是……

  花落了,結出了大大小小的果實:

1.本次教學考慮文章的本身特點,能夠不拘泥於形式,確立目標;情感態度個性化,根據個性確定目標;符合學生情況,學生的活動,作業設計是非常合理的,體現了課內,課外的結合。

2.教學內容由單薄走向厚實;教學環節的設計由形式走向品質;教師由關注自己走向關注學生;老師牽着學生走。

3.在過程之中有了改進,在改進中把自己完善,給別人借鑑;活動的設計有文本的氛圍,“雞毛撣子”道具的出示演示,使學生切身心的體會到了父親的嚴厲,進而更能理解這種嚴厲下的父親的關愛與期望。

4.課堂的掌控缺半步,要敢於向前探一步;結課、作業太匆忙。如果在細節上關注會更有效。及時抓住學生的回答,順勢引導,及時評價,智慧的火花應不失時機地現於課堂。

  這枚青橄欖終於品嚐到了絲絲甘甜……

1.最大的收穫:俗語云“好鋼用在刀刃上”,我要說,更多的“精力與時間用在備課上”,而不是上完課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補救。解讀文本要深,每一次解讀,都有不同的收穫。問題設計要環環相扣,符合學生實際,要讓更多的學生有吃的,還要吃的飽,這真的太重要了。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讓他們跳一跳,然後摘到蘋果。做到這些,每一次的課前準備你要花費多少時間,是不言而喻的,但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2.課堂上師生互動摩擦出的火花是最漂亮的。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要“吃”飽,還要“吃”的好,更要下一次還想“吃”。課堂上,我渴望的東西,學生一次心有靈犀的回答都讓我心滿意足,更何況智慧的火花碰撞呢!再填一把柴,可以激發更有價值的東西,久而久之,學生的能力和視野都會得到質的提高。

3.沒有這樣經歷的的教師永遠是新教師。所以,有機會多多鍛鍊,多一份勇氣,是多麼的重要。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努力提高這樣幾種能力:

1.要提高自我監控能力:提高自我的觀察、判斷、評價和設計的能力。要有教學效能感,時刻對自身教學效果的清醒認識,以便更好的評價處理。

2.要提高教學監控能力。明確教學課程內容、學生興趣和需要,學生髮展水平、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以及教學方法與多種手段。多面預測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可能的教學效果。

3.要提高課堂的組織與管理能力。在課堂上密切關注所有學生的反應,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隨時準備應付課堂上的偶發事件。教學中,師生言語互相溝通,教師要努力以自己積極的態度感染學生,以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努力學習。

4.教師對學生的提問、回答、作業、交流、操作等學習行爲進行及時評價,或指導學習主體或同伴對學習行爲進行評價。還應規範教師言語,一節課教師的話就應是一篇文章。

  成長確實是艱難的,但也是快樂的。

“失敗向前邁一小步,就可能會變成成功。”勇氣、自信、細節,是多麼的重要。只有不斷地深入學習,冷靜地思考,不斷的反思,才能讓我的語文課堂真正的在陽光照耀下茁壯成長。

教學經驗教學工作總結 篇3

這一學期我擔任七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在這同時,我幸運的接觸到了一位優秀的有着多年豐富教學經驗的師傅——於老師,於老師給了我很多寶貴的經驗和語文學習的方法,可以說是傾囊相授,我自己從中收穫了一些體會: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着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

1、要培養學生髮現美的意識

米開朗基羅在被視爲平常的大理石中發現“大衛”,牛頓在蘋果落地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卞和在執著信念中發現和氏璧。要想讓學生能發現美,除非培養他們善於觀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鳥一天堂”,運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這裏有母親的呵護,朋友的問候,老師的關心,一絲一縷中都寓含濃濃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發現濃濃的父愛,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愛的溫馨。

要從身邊瑣碎生活小事中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感知美。從花的香、草的綠中體味自然,從陽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從絢麗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豐富。

2、培養學生深刻思考意識

感覺於世界豐富多彩,體會生活絢麗繽紛,要能學會思考。創造人的是自然,啓迪和教育人的卻是社會。要能感動於社會中事、物、人,並且能激盪內心的揚善溢美的思想情感。學會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對生命意義感悟,對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諦。

四、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我們生存的環境變得愈來愈惡化,矛盾愈來愈尖銳,競爭愈來愈激烈,節奏愈來愈緊張,人際關係愈來愈複雜。這一切,都給人,也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在這種情況下,良好的心理素質就顯得極爲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