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計劃 > 關於學生教育工作計劃

關於學生教育工作計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關於學生教育工作計劃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計劃吧。相信大家又在爲寫計劃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學生教育工作計劃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學生教育工作計劃

關於學生教育工作計劃 1

播種行爲,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根本保證。結合我校工作實際,特擬訂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爲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文明行爲習慣和節儉習慣,堅持教育與管理、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完善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的準則,以教育爲先導,以制度爲保證,以檢查督促爲抓手,以行爲訓練爲基礎,以習慣的內化與養成爲目標,從基礎小事抓起,注意點滴積累,切實提高我校學生的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標

1、通過“禮儀習慣”教育,使學生逐步養成尊敬長輩、禮貌待人的優秀品質,提高分清是非、美醜、善惡、真假的能力。

2、通過“生活習慣”教育,使學生養成講秩序、講效率、講公德、有理智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

3、通過“學習習慣”教育,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

4、通過“節儉習慣”教育,培養學生在節儉意識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人力物力效能,使學生養成艱苦樸素的良好習慣。

三、教育內容

1、禮儀習慣

①尊重長輩,聽父母教導,不頂嘴,講話態度誠懇;

②接受長輩物品時要起立雙手接,受到讚揚時說“謝謝”;

③上學或外出回家見到父母、長輩有禮貌地問候,外出時向父母道別,說明去向;

④吃飯不獨佔獨吃,先讓長輩就座,吃完飯要對同桌吃飯的長輩或客人說“請慢用”;

⑤關心父母等長輩的身體,父母生病要問候,端水送藥,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⑥有客人來訪,接待熱情、周到,要使用“歡迎光臨”、“再見”、“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

⑦進校第一次見到老師,早上問早、中午問好,放學見到老師說“再見”,進出校門、上下樓梯遇見老師讓老師先行;

⑧上課回答問題先舉手,跟老師說話要起立,進辦公室前喊“報告”;

⑨同學要互助,不以強欺弱,不叫同學綽號;

⑩參加升降國旗,要嚴肅、莊重、衣着整潔。

2、學習習慣

①課前要預習,學會帶着問題聽課;

②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靜待老師上課;

③上課座姿端正,書寫時握筆姿勢正確。手握筆的地方離筆尖一寸,眼睛離書一尺,身體離桌一拳;

④上課專心聽講,不亂說亂動,勇於提問,積極回答,抓重點,積極思考;

⑤作業要字體端正,紙面清潔,格式正確,不邊做邊玩;

⑥按時完成作業,做到獨立、耐心、細緻;

⑦學會先複習後完成作業,先審題再解答的習慣;

⑧考試答題要細心、準確、書寫規範;

⑨培養自覺學習的習慣。

3、生活習慣

①早晨早起,不睡懶覺——做勤快人;

②起牀、穿衣、洗涮、整理房間、整理書包、吃飯行動快速——當利索人;

③吃飽飯、吃好飯、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過早到校,上學不遲到,放學及時回家,不繞路,不貪玩,不在路上打鬧——做守時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腳,經常洗澡,經常剪指甲,穿戴整潔——講衛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樓梯靠右行,不打鬧。有秩序上(下)操,站隊不擠、不搶、不拖、聽口令,動作快——守紀律;

⑦積極主動打掃教室,不帶零食入校,校園不亂扔碎紙,不亂塗亂畫,不隨地大小便——講公德;

⑧星期天、節假日有活動時間表,學習、休息、玩樂有條不紊——講條理;

⑨看電視按照家長和老師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講理智;

⑩在家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愛勞動;

4、節儉習慣

①利用水、電及時關閉開關,節約一度電、一滴水;

②愛護書本,節約一張紙、一塊橡皮、一支鉛筆;

③愛護桌椅、門窗、板擦等物;

④愛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愛惜糧食,不隨便丟棄飯菜,不剩飯,節約一粒糧食;

⑥不隨便丟棄粉筆、掃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確支配零用錢,不吃零嘴;

⑧不向父母提出過高的物質要求;

⑨學習、辦事講效率,學會能用不同辦法解決同一問題。

四、實施途徑與措施:

(一)、發揮課堂教學優勢,進行“知”的教育。

知”即提高學生道德認識,使他們懂得“是、非、善、惡、美、醜”。

1、健全學校德育管理網絡,加強學生常規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會、晨會等時間段,加強學生文明禮貌、安全衛生等常規教育宣傳,引導學生做到:向粗魯告別、向陋習告別、向壞事告別;把禮儀帶進校園、把微笑帶給同學、把孝敬帶給長輩、把謙讓帶向社會;做到地面無痰跡、室內無紙屑、桌凳無刻畫、牆壁無腳英出言無髒話。

3、把行爲規範教育貫穿在品德課教學始終,滲透在文化課教學之中,做到全員參與德育管理。

(二)開展主題班會,落實“行”的要求。

1、通過知、比、糾、行教育系列開展行爲養成教育。

“知”:每月的第一週召開一次主題班會,教會學生什麼是良好的行爲習慣,什麼是不良的行爲習慣,哪些應該改正,哪些應該表揚,從思想上明確認識。

“比”:對照養成教育內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習慣,強化訓練。

“糾”:發揮同學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幫助的作用,糾正不良行爲。

“行”:堅持長期恪守正確的行爲習慣,始終如一。

2、結合“月主題”活動,根據德育處下發的學生每週目標問題,利用晨會、班會課提問學生進行考覈。

3、在同一年級中開展主題班會交流,確保教育效果

(三)開闢社會教育途徑,突出“情”的培養。

通過正面的家庭、社會教育,使學生自覺接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正確引導和教育,使良好的行爲習慣不斷得到培養和強化。

1、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等多種形式,使家長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學習和表現,並配合學校進行教育。

2、組織學生參加社會上有益的義務勞動,提高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與實踐能力。

關於學生教育工作計劃 2

畢業實習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訓練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教學環節。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和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而且也是對我係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檢查。根據社會工作、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計劃及我係教學工作的安排,我係XX級社會工作、學前教育專業共4個班級將於XX年上學期進行畢業實習。爲了使這項工作有計劃、有步驟的展開,並最終順利實現預期目標,特制定本計劃。

一、實習目的

畢業實習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方式,主要目的在於瞭解行業發展趨勢,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水平、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實際操作和獨立工作能力,爲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從學生走向職業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社會工作專業實習內容和任務

(一)實習目標

1、瞭解實習機構的架構、理念、政策和服務內容,社區內的社會問題。

2、瞭解自我實習取向,拓展專業領域,規劃專業生涯,增強專業認同。

3、瞭解社會工作的方法與程序,整合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4、把握社會問題及其政策,瞭解社會機構運作狀況,踐行專業價值。

5、培養助人和志願行爲的理念,實踐服務社會的專業理念。

(二)實習內容

本次畢業實習共分爲三大階段,具體步驟如下:

a:實習前準備和動員階段:

1、XX年11月30—12月30日,召開實習動員大會,聯繫實習單位。

2、XX年1月3—7日,所有實習的學生和老師進行聯繫,商量相關實習內容。

3、XX年2月8日,所有實習的學生和老師進入實習環節。

b:實習開展和落實階段:

5、XX年2月13日—17日(第一週)

學生任務:每工作日撰寫一篇實習日誌,完成機構導引報告(見文件6);

其中實習日誌的字數不得少於1000字,導引報告字數不得少於XX字。教師職責:第一次進入實習單位,與單位負責人建立聯繫,並做好實習督導記錄,收集並批改學生的實習日誌與導引報告。

6、XX年2月20日—24日(第二週)

學生任務:學生撰寫畢業實習學習契約,學習契約不得少於XX字數。

教師職責:第二次進入實習單位,並做好實習督導記錄召開第二次學生實習督導會,做好實習督導記錄,並與學生商定畢業實習契約。

7、XX年2月27日—3月2日(第三週)

學生任務:學生撰寫畢業實習實習計劃書實習計劃書不得少於3000字數。

教師職責:在本週內召開第三次學生實習督導會。與學生商定畢業實習計劃書的最終定稿。

8、XX年3月5日—XX年4月27日

學生任務:每週撰寫一篇實習週記,實習週記不得少於XX字數;學生必須在此期間,開展三次大型活動或者項目;並做好該活動或項目的計劃書、過程報告以及總結報告(屆時與督導老師商量確定)。

教師職責:每週召開一次實習督導會,每月去二次實習機構;

每週指導學生實習進度,批改學生實習週記;

教師每召開督導記錄與進入社區都要填寫好實習督導記錄。

9、XX年4月30日

學生任務:與實習單位告別,並請實習單位負責人填寫畢業實習機構評分表(見文件23);

回到學校填寫畢業實習自我評分表回到學校,撰寫畢業實習總結報告,總結報告不少於4000字數;

三、學前教育專業實習內容和任務

1、參加幼兒園教學工作的各個基本環節(即備課、上課、遊戲、日常管理、教具製作等),從中學習瞭解學前教育教學的基本特點與規律,認真做好聽課筆記和記錄。

2、每個實習生都要在指導教師指導下,實習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參與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兒童日常生活及衛生保健工作。

3、主動與家長聯繫溝通,共同完成對幼兒的教育任務。協助幼兒園做好環境佈置、大型活動的.準備及其他工作。

4、每個實習生都應根據具體情況參與幼兒園其他工作的實習。如組織課外活動、家長幼教知識輔導等。

5、全體實習生在整個實習過程中,都要注意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機地融入課堂教學和各項活動之中,以身作則,對兒童進行行爲儀表規範的教育。

四、實習時間

XX年2月 20日至4月 29號,共10周。5月7日點名查到。

五、實習組織、領導、指導

1、實習組織方式:根據學校安排,採取集中實習與分散實習相結合的方式。

2、成立系部畢業實習領導小組,負責對本次畢業實習進行安排、組織和領導。

組長:

成員:

3、學生成立畢業小組,選舉小組長。一般相近鄰單位的同學,或同一城市的同學組成畢業實習小組。小組長負責與系部領導小組聯繫,向領導小組彙報。

4、實習指導:根據學校安排採取信函指導與到點指導相結合的方式。

五、實習要求

1、XX屆社會工作、學前教育班每位同學都必須參加畢業實習,沒有參加者不能畢業。

2、每位實習生必須思想端正、態度認真、保質保量完成實習任務。實習成績不合格者,不予畢業。嚴格考勤紀律,指導教師到點檢查、指導、發現缺勤一次,實習成績降一等級。

3、實習過程中,小組長必須定期向系實習領導小組彙報實習情況,作爲系鑑定、評分依據之一。

4、指導老師與各實習單位保持經常的聯繫,協調、落實學生實習工作的有關事務。

2、指導老師全面負責所指導學生實習期間的具體工作,認真做好實習的各項準備工作,嚴格執行專業實習計劃,隨時掌握學生實習情況並做好記錄,及時處理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指導老師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經常對學生進行安全、紀律等方面的灌輸,謹防各類事故的發生。對嚴重違反紀律的學生,應及時上報系部或學校教務處。

4、指導老師認真完成對學生實習成績考覈、評價和實習總結等工作。

六、實習鑑定成績評定

1、成績評定分爲: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個等級。

2、採用實習單位鑑定評分,指導教師鑑定評分,班級鑑定評分,系領導小組鑑定評分相結合的方法。

3、實習鑑定,實習成績進入學生檔案。

七、實習工作安排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XX年12月5日至XX年12月16日)

1、制定實習工作計劃

2、組織學生參加系動員大會。

3、組織教師、學生聯繫好實習單位。

5、準備實習資料、材料、包括:介紹信、成績評定表等。

6、系實習總動員(XX年12月16日)

第二階段:實習階段(XX年2月20日至4月29日)

1、組織學生實習

2、組織教師檢查

3、寫好實習小結

第三階段:實習鑑定、成績評定、總結階段(5月10日—— 5月18日)

1、寫實習報告。(5月10日——5月13日)

2、班級鑑定、總結。(5月14日)

3、系評定(5月16日)

4、系工作總結(5月18日)

關於學生教育工作計劃 3

爲了紮實推進平安禮貌校園建設,確保校園平安。結合我班的實際狀況,針對重點問題、突出問題,開展宣傳教育工作。樹立“好人一生平安”的育人理念與“在校一分鐘,平安六十秒”的工作理念,共同努力建立平安班級,打造平安校園。本學期班級工作計劃如下:

一、堅持立足現狀,準確分析安全存在的隱患

1、本班的基本狀況

我班五年(1)班,是一個男生多女生少的班級。男生在班裏都十分好動,平時課間十分鐘有一部分學生安全意識較爲淡薄,在班裏跑動,或相互打鬧。有的學生個性喜歡在課室外的走廊上玩,上下樓梯不是靠右行走,而走在中間,頭腦中的安全意識較弱。本班學生沒有養成嚴格遵守紀律的行爲習慣,個別男生有不聽指揮的現象。有一點就是這個班,在有老師在的狀況下不敢分開違返紀律。兩操和體育活動本班都比較好。

2、本班的安全隱患

本班還存在着必須的安全隱患,如班級的安全員還沒

真正落實好,每一天還沒有學生在班裏值勤;班裏沒有設立班級安全日誌。學生的行爲道德還夠規範,集隊集會還有個別男生在隊伍中打鬧。一、早讀前管理空缺;二、課間管理不到位;三、是班幹部的安全意識不高;四、是缺乏常態有效管理。

二、堅持主題教育,切實有效落實上級的要求

1、行走安全:藉助典型的'案例,身邊的人和事,進行現身說法,並組織主題班會讓學生認識到,在校園內行走,不能衝跑,不得追逐打鬧,上下樓梯靠右行。

2、活動安全:校內外活動,組織管理要到位,關注特殊學生和特殊人羣,開展羣衆活動要有計劃、有組織、有措施,參加各活動要聽從指揮,有序進行,不做有危險的遊戲。

3、交通安全:我校地處繁華熱鬧的城中村中心,人流密集,人羣複雜,環境惡劣,附近交通相對複雜。學生都是來自於全國各地的農村地區,遵守交通秩序的意識較差,不知天高地厚,禮貌程度低,家長教育管理薄弱。透過主題班會,讓學生認識到要嚴格遵守交通法規,不騎自行車,和機動車,電瓶車等,過馬路,不衝紅燈,要走人行道。

4、飲食安全:由於學校周邊都是無牌無證的飲食場所,個體戶,飲食衛生嚴峻。一方面是與家長進行溝通,透過QQ羣、校訊通等網絡聯動;一方面加強指引,從思想上促使學生提高飲食安全的認識,從行動上拒絕衛生安全沒保證的食品;不吃零食,不吃不乾淨的東西,不要暴飲暴食,不買無牌飲料。遇到食物中毒要打120電話。

5、消防安全:消防安全牽動千家萬戶,培養學生如何進行自護自救就十分必要。一方面是堅持每月一次的消防演練,提高師生消防安全的意識,掌握更多消防知識,掌握簡單的、必要的操作技術;一方面是加大宣傳教育的力度,讓學生認識到:不玩火,不玩煙花爆竹,在家裏要留意用煤氣做飯。遇到火警要打119電話。

6、人身安全:小學生自我保護意識薄弱,潛力不強。上學期間,不能走出校外,如要外出必須要請示班主任,由班主任電話通知家長保安室開出放行條才能由家長帶出去。遇到危險要報警,電話要打110。

三、堅持常態管理,有效制止安全事故的發生

1、人員管理:每個班每一天都要有安全員,負責班級的安全工作,班主任每一天都要注意本班的學生到校狀況並做好登記。副班主任要配合正班主任工作。

2、到校管理:每一天早上,到校的本班學生要在學校,指定的地點排好隊,到八點十五分統一帶隊回班。放學要在指定的地點排隊,由班長或體育委員帶隊出校門。

3、課間管理:課間十分鐘,不能在班內,過道,走廊上追逐打鬧,不能玩危險的遊戲,要有安全員值班。

4、課上管理:堅持教師當課安全職責管理,要求課堂上無時無刻地關注學生的動態,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5、放學管理:每一天堅持上最後一節課的老師,必須要組織學生排隊出校門,並簽名,如要留堂要與家長取得聯繫;強調學生在路上不得停留,要先回家。

6、活動管理:老師必須要親臨現場,組織學生參與。

四、堅持工作反思,不斷完善班級管理的制度

1、班級管理制度:每一天都要由學生安全值日,填寫班務日誌,指出不足之處。每星期一總結上星期的學習、紀律、做操、大課間等狀況,表揚有出色表現的學生。

2、事件處理預案:一但事件發生,老師第一時間保護學生的安全。之後與學校負責安全工作的領導、校長反映狀況,並及時與家長溝通,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把事件處理好。

3、事件跟蹤管理:班主任,或當班老師必須要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繫,協調處理,把事件完全處理好。

4、工作思路調整,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把安全放於首位,只要安全才能談得上其它學習,生活,工作等。

五、堅持工作交流,努力提高班級管理的水平

1、工作小結時限:每星期(周)總結一次,並提出要求。

2、學期工作反思:對全學期,本班在安全方面做得好的進行總結,得出經驗,對還做得不夠的想法進行補夠。寫出工作總結。

構成有序設想:

構成有序設想,就是要善於發現問題,善於分析問題,善於思考改善,不斷使安全工作有序化、科學化、合理化、合法化、有效化、優質化。

關於學生教育工作計劃 4

一、指導思想

爲了切實加強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必須轉變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點,加強“留守學生”管理與教育。大多數“留守學生”無論從心理、生理、生活、學習等諸多方面都與正常學生存在一定的距離,生活無規律,心理不健康,學習自覺性差,行動自由散漫,明顯露出無家長監控所存在的失控的缺陷。這些學生隔代照管,親友託管,從不同程度上嬌慣了他們。因此“留守學生”問題不僅僅是學校問題,更成爲一個社會問題,學校教育工作的重點是如何促進“留守學生”健康成長,使他們受到正常的關愛和教育。

二、領導小組:

三、工作要點

1、“留守學生”摸底建檔;

2、“留守學生”在校期間的管理教育;

3、學生教師家長保持聯繫,交換信息。

4、“留守學生”管理教育工作考覈評價。

四、主要措施:

1、各班對“留守學生”進行摸底清查,建立“留守學生”個人檔案。

2、學校開通親情電話,設立親情信箱,讓“留守學生“有傾吐心聲的地方。

3、加強對“留守學生”的監控與管理,經常與監護人保持聯繫,及時瞭解這些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隨時反饋學生在校表現。

4、對“留守學生”開設心理健康課,每週進行兩次集體授課,主要內容是對“留守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5、開展一幫一關愛活動一個教師幫一個“留守學生”,一個學生幹部幫一個“留守學生”,爲“留守學生”營造歡樂、和睦、幸福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6、開辦“家長學校”,對“留守學生”的代理監護人進行培訓,使他們懂得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讓他們能積極配合學校做好“留守學生”各方面的工作。

7、開辦法制教育課,適時對“留守學生”進行法制觀念和自我防範的`能力,加強自覺遵紀守規的能力。

8、學校積極配合文化部門加強校園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讓學生積極參與正常的文體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

9、學校要做好在校住宿的“留守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保障住宿良好的環境,重點保障他們的食宿安全,對在校個別住宿的“留守學生”學校要有專人定期巡查,隨時瞭解他們的生活情況。

10、學校要建立健全較爲完善的“留守學生”工作方案,工作制度,成立工作專班,讓我校“留守學生”工作能真正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關於學生教育工作計劃 5

一、指導思想

爲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在中小學中開展DP預防教育”的精神,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爲指針,全面貫徹落實《禁毒法》及區教育局禁毒教育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按照抓好示範引領、抓好課堂教學、抓好實踐體驗、抓好協作共育“四個抓好”的工作思路,深入開展禁毒宣傳教育工作,切實提高廣大師生“珍愛生命,遠離DP”的禁毒意識和拒毒防毒能力,努力打造和諧、平安的無毒校園。

二、目標任務

以創建“無毒校園”爲抓手,以開展禁毒活動爲載體,以貫徹實施《禁毒法》、《禁毒條例》爲切入點,通過對師生開展“抵制DP的危害性,提高抵制DP侵害的防範意識,通過開展拒毒、禁毒,師生遠離DP的專項教育活動,堅決抵制DP進入校園。通過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家長,提高禁毒工作實效。

三、組織領導

爲全面落實好學校禁毒工作,成立以校長爲組長的學校禁毒工作領導小組,加大對在校學生的DP預防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廣大師生及廣大人民羣衆識毒、防毒、反毒的能力,遠離DP,禁絕DP。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四、具體措施

(一)讓禁毒知識走進課堂。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按照《中小學生DP預防專題教育大綱》要求,開設禁毒課程,把預防DP教育作爲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大力開展《禁毒法》、《禁毒條例》等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

(二)加強禁毒的知識宣傳,認識DP的危害性。 在各學科滲透DP的預防教育基礎上,開展專題性的教育。利用廣播、宣傳欄、黑板報等廣泛宣傳禁毒知識,以主題班會、學生入隊、請法制副校長聯繫案例進行專題講座等形式,積極開展禁毒宣傳教育活動,使廣大師生了解和掌握禁毒知識,爭創“無毒校園”。

同時,教育學生樹立“四個意識”:

一是用多種形式進行宣傳教育,讓學生知道什麼是DP,DP有哪些危害,從而幫助學生樹立“珍愛生命,遠離DP”的意識。

二是讓學生明白DP具有生理和心理雙重依賴性,一旦成癮是極難戒斷的,以幫助學生牢固樹立“吸毒極易成癮,很難戒斷”的意識。

三是對學生進行有關法律教育,讓學生懂得禁毒的有關法律法規,以幫助學生樹立“吸毒違法,販毒犯罪”的意識。

四是對學生開展珍愛生命的教育,讓學生懂得生命不僅屬於個人,而且屬於你的父母、親人、國家和社會,生命只有一次,是極其珍貴的,以幫助學生樹立“責任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構築“三道防線”:

一 是心理防線。要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如正確把握好奇心,正確對待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避免空虛無聊,不要以吸毒爲時髦等認識,以抵抗DP的`誘惑,拒絕吸毒。

二是行爲防線。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爲習慣,不吸菸、不飲酒、不涉足青少年不宜進入的場所,包括歌舞廳、遊戲廳、酒吧、網吧等地方,以遠離DP。

三是思想防線。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努力學習,追求進取,正確把握自己的行動與交友,以免走上歧途,誤入毒海。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發揮校內教育主渠道作用。開展“小手拉大手、大手護小手”活動,將禁毒宣傳教育從學校延伸到家庭和社會,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教育網絡,營造良好的禁毒氛圍。結合“6.1”《禁毒法》頒佈實施紀念日、“6.3”虎門銷煙紀念日、“6.26”國際禁毒日,集中開展禁毒教育宣傳週活動,確保“學生不吸毒、校園無DP”。

認真開展DP預防教育“三一六”活動。“三”即“明確三個目標”:中小學生接受禁毒知識教育面達100%;學校開展禁毒宣傳教育活動達100%;在校學生無涉毒行爲面達100%;“一”即“建好一個工作機構”:學校要建立一個專門負責DP預防教育的組織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明確專人負責;“六”即“開展每學年‘六個一’活動”:讀一本禁毒書籍;觀看一部禁毒專題教育片;開闢一期內容豐富的禁毒牆報、櫥窗、專欄;舉辦一次以“珍愛生命,拒絕DP”爲主題的書畫、徵文比賽、演講比賽、知識競賽;開展一次禁毒拒毒宣誓簽名活動等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每名學生在家裏開展一 次“不讓DP進我家”的宣傳活動。

五、工作要求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學校充分認識DP的巨大危害性,從保安全、保穩定的大局出發,從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高度出發,對禁毒宣傳教育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做到認識到位、措施到位、教育到位、防範到位。

(二)完善機制,力求長效。禁毒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要發揮牽頭、組織和協調作用,建立健全防控措施和以班主任爲骨幹的防控網絡,廣闢信息來源,嚴防DP進入校園。發動全體師生互相監督,共同約束,發現苗頭堅決制止。把禁毒宣傳教育納入年度考覈之中,認真抓好落實。

(三)加強教育,重視報道。學校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要多做調查研究,善於在實踐中發現典型、發揮典型的示範和導向作用,及時總結好的做法和經驗,推動學校DP預防教育工作向縱深發展。

(四)強化責任,嚴格追究。實行校園禁毒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嚴防DP侵入學校。因教育、管理和防範不到位而出現師生販毒、吸毒現象的,將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關於學生教育工作計劃 6

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新形勢下如何針對少年兒童成長的特點,加強學生的體育、衛生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強壯的體格、較強的活動能力、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勇敢頑強的毅力、艱苦奮鬥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使他們更加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是小學階段的體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新課題、新任務。因而本着科學、全面、可比、可行性原則,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省、市、縣關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精神,根據小學教育的特點和小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通過各種途徑繼續認真開展小型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指導,幫助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識,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不斷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改進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學科性和實效性,爲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心理氣氛。

二、具體目標

1、注重學生心理輔導,做好學生心理諮詢工作。

2、重視心理諮詢室的常規建設,努力發揮心理輔導室的作用,進一步在全校做好宣傳、發動、普及、教育等工作。

3、做好班級保健的培訓工作。

4、不斷豐富教師的教學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5、重視心理輔導試點班的實踐研究工作,以點帶面開展研究活動。

6、認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試點班的課程活動。

7、做好家長學校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8、充分利用班隊會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自身素質

1、組織教師學習有關心理健康教育資料,進一步提高認識,充實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輔導知識、方法、形式等,並提倡全體教師在自己的工作實踐中運用心理知識及教育方法,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策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2、繼續通過家委會、家長會組織學習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內容,使家長逐步認識到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斷地提高家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質。

(二)重視試點研究,增強科研意識

1、試點班老師要善學、勤學,階段性地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並在班主任例會中進行交流,幫助他們不斷提高認識、開拓思路、更新方法。

2、試點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展示。

3、試點班要重視調查分析、研究,並進行個案分析,不斷地積累資料,逐步在校內進行推廣。

(三)認真做好學生心理輔導及心理諮詢工作。

1、加強心理諮詢室的常規建設,做好學生心理諮詢工作,並能有所側重地進行跟蹤調查,建立心理檔案。

諮詢途徑:

(1)學生自願前往諮詢(2)班主任老師推薦(3)輔導老師訪談

2、開通“心語熱線”,進行電話諮詢輔導。

3、在學校宣傳窗設立“心靈廣播”欄目。

4、對全校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知識講座。

5、在家教指導活動中,舉行專題講座,讓心理健康教育走進千家萬戶,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進親子溝通,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6、積極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要利用二會一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具體工作

1、制訂並討論學期心理輔導工作計劃。

2、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和氛圍建設工作。

3、心理諮詢室開始開放(每週三中午12:00-12:45)。

4、舉辦青春期心理衛生講座(六年級學生)

5、出好心理健康教育專題黑板報。

6、開展心裏健康輔導示範課活動

7、心理檔案建立工作。

8、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家庭心理指導”的有關內容。

9、做好學期總結及資料積累和個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