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計劃 > 精選年級工作計劃三篇

精選年級工作計劃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爲了今後更好的工作發展,做好計劃可是讓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年級工作計劃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年級工作計劃三篇

年級工作計劃 篇1

一、活動宗旨:

書是知識的結晶,書是智慧的鑰匙。爲了營造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打造“書香校園”工程,加強學校文化建設,紮實推進素質教育,我校開展了讀書活動。我年級積極響應,擬開展 “我讀書,我快樂,我成長”的讀書活動,此次讀書活動讓課外書爲同學們打開一扇扇窗知識的大門,豐富他們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活躍他們的思維,陶冶他們的情操,真正使他們體驗到:我讀書,我快樂,我成長。

二、活動口號:

我讀書,我快樂,我成長。

三、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使學生增長知識,拓展視野,提高閱讀能力。

2.通過活動,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讓學生在閱讀中養成愛書、愛讀書的習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陶冶情操,獲得愉悅,感受成長。

3.營造親子共同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讀書給自己帶來的樂趣。

四、活動八字方針:

益智明理——我們愛讀書

良師益友——我們讀好書

五、活動步驟 :

第一階段:活動策劃。

1.對學生做好宣傳發動工作,使學生認識到開展讀書活動的意義,明確讀書活動的目標、任務。

2.調查學生擁有圖書和閱讀的情況,建立班級圖書角,推選好班級圖書管理員,在班中營造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

3、在班級評比欄中設立“讀書星”。

4.學生自己從家裏帶書閱讀,並對學生進行指導,帶哪些方面的書,如童話、故事書、科幻等等。

第二階段:組織實施。

1.讓學生充分利用早晨、中午的閒散時間進行閱讀,保證學生每天在校至少有二十分鐘的閱讀時間(平時允許學生來校帶課外書)。讓學生每天晚上在家裏安排二十分鐘閱讀時間,雙休日、節假日,更要做到讀書、休息兩不誤,使讀書成爲一種習慣,一種樂趣。

2.班級建立“閱讀個人檔案”。每生一張檔案卡,用於記錄學生的閱讀內容和成效。

3.老師做好導讀工作,初步教給學生讀書做記號,讀書做筆記的簡單讀書方法。

4.開展交流活動,如讓學生選取一段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讓大家一起分享。還可以把自己認爲好看的書介紹給大家。開展好書大家看活動,學生之間和班級間學生互相交換看書等。

5.老師和學生一起共讀一本書,讀後談談讀書心得。

6.運用教材進行拓展閱讀從教材擴展延伸。

7.利用黑板報、古詩天天誦活動等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

8.開展“書香之家”的評比活動。提倡在家庭中開展親子閱讀活動,讓家長引導孩子選擇合適的讀物或家長和孩子共讀一本書,共議一本書,進而擴大閱讀範圍。(每週至少一次“親子閱讀”)再由家長做好“親子閱讀記錄”。

9.開展“班級故事會”。 利用經典誦讀課的時間,積極開展讀書,講故事活動。並且舉行選拔賽,評選五名口語表達能力較強的同學爲“故事大王”。

第三階段:總結表彰。

1、每月評選出“閱讀大王”、“背誦大王”,加星獎勵。

2.對獲得“讀書星”和“閱讀之星”的學生進行綜合評定,選出班級 “讀書明星”,予以獎勵。

3.定期進行評比,凡是堅持讀書並作好記載的孩子都有可能得到加星的獎勵。

4.年級評選讀書優秀班級,授予“書香班級”榮譽稱號。

年級工作計劃 篇2

擔任六年級班主任和語文老師的我,深感任務的艱鉅,但爲了圓滿完成新學期的教學任務,使日常的教學工作能得以有條不紊地進行,從而真正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也爲迎接明年的畢業考試打下堅實的基礎。現結合所任班級的實際情況和語文教材的內容,制定出本學期的語文教學計劃。

一、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通過本學期的教學,使學生掌握語文教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感情。初步學會記敘文寫作。引導學生逐漸更新學習方式,逐步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力爭使全體學生通過一學期的努力學習,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語文素養。

二、學生狀況分析

我所擔任的六年級的學生,原有的語文基礎較好,但缺少優生。因此新學期中,應一面加強“雙基”訓練,一面着重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究興趣;讓學生觀察周圍事物,親身體驗,有所感受,有所發現;使學生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整體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着重培養優生。

三、教材簡要分析

針對本學期語文課程的內容,加強敘事性作品和詩歌的閱讀,引導學生養成默讀的習慣。授課過程中,重點講解分析講讀課文的內容,而自讀課文則由學生通過自讀來理解課文的內容。本學期的寫作訓練以寫人記事的記敘文寫作爲主,兩週寫一篇大作文,每週一篇小作文,並堅持每週寫三篇日記。通過強化訓練,使得學生要在40分鐘之內完成500字左右的習作。

國標本(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科書編寫框架仍按“兩根柱子”,“一條龍”的體系編排,分爲“習慣”、“課文”、“習作”、“練習”、“學和做”五大塊。

“習慣”部分仍被安排在開篇,安排了兩個學習內容,一是不懂就問;二是勤於收集資料。在編排上仍舊把“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材之首,但其訓練則應滲透在日常的學習活動之中,“反覆抓,抓反覆”,務求形成“習慣”。

“課文”部分,國標本xx版小學語文六上閱讀教學內容,編排了7個單元,由25篇課文組成。整冊教材的選文,從體裁上看,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以及詩歌;從主題上分,有民族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的,有人生哲理方面的,有熱愛自然方面的,有學習方法指導方面的。總體上看,本冊閱讀教材無論是課文的選擇和編排,還是思考練習題的設置,體現了課標規定的第三學段教學目標的要求,體現了“三維整合、統籌安排、因課設練、多次重複、螺旋上升”的教材編寫特色,實現了民族性和世界性、人文性和工具性、典範性和時代性、系統性和開放性的和諧統一。

“習作”7篇,每個單元安排1篇。要求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表達需要,分“練習”7個,每個單元安排1個。每個練習分成“語文與生活”、“誦讀與積累”(“誦讀與欣賞”或“誦讀與感悟”)、“寫好鋼筆字”、“口語交際”、“學寫毛筆字”等幾個板塊。“學和做”仍作爲全冊教材的壓軸內容,本冊“學和做”安排的內容爲“讀報和剪報”,並與單元七“讀書有方”融爲一體,環環相扣。

四、教學目標要求

1、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熱愛中思想品德教育;培養熱愛科學、勇於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受到科學思想方法和學會生存的啓蒙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2、能利用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

3、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學習159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在語言環境中的字義,並能正確讀寫。

4、能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學過的詞語大部分能在口頭或書面表達中運用。注意語言的積累,初步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

5、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在閱讀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並能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結合課文的學習收集有關的資料。

6、能借助字典或有關資料獨立閱讀程度適合的讀物,瞭解主要內容。逐步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本學期課外閱讀不少於20萬字。

7、樂於參加討論或辯論,稍作準備,能講清楚自己的意思,表達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

8、能抓住重點觀察事物,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有一定條理。能寫書信和其他常見應用文。練習從內容、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的'習作。

9、工作目標:一定在期末考試中考入前五名。

五、教學措施

1、始終用素質教育理論和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指導日常的教學工作,並且注意結合教學實際情況,使理論和實踐融合爲一體。

2、在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根據學生的不同的學習情況,適當地有針對性地分層次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杜絕以往簡單的“一刀切”的做法。

3、上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內容,廣泛參閱教學資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並與備課組的其他老師共同商討,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的教案。

4、授課過程中,依照設計好的教案,靈活多樣地採取各種教學方法和多媒體電教設備,在課堂上營造一種輕鬆的教學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滿堂灌”的做法,始終以學生爲學習主體,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變爲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以提高學習效率。

5、課後,注意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集體輔導和個別輔導,幫助學生及時複習好所學的新知識。

6、認真、及時地批改學生的作業和作文,並組織好單元測試。

7、平時注重向別的老師學習,積極參加備課組的集體備課和教研組的各種教研活動,以此豐富個人的教學經驗。

新學期中,定當更進一步,力求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取得更大成績。

年級工作計劃 篇3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二班共有學生42人,學生有一定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知識,但不繫統、不全面。極少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通過本冊教材的學習,使他們掌握環保的有關知識,通過開展大量的實踐活動,做環保的小主人。

二、教學總目標

1、學生了解一些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和發展,感知這些環境問題帶來的危害,樹立環保意識,轉變浪費資源、破環環境的生活方式。

2、學會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持久地採取適當措施保護生態環境。

三、教學措施

1、精心準備,不斷探索,提高自身素質,切實加強健康教育。

2、充實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空間。

3、設置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

5、課堂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四、問題研究與教改設想: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認識環境污染的危害,瞭解一些環境保護的知識,激發學生自覺保護環境的決心。

五、執行說明:

1、學生組成若干調查小組,選定調查主題。

2、廣泛閱讀報刊雜誌,藉助豐富的網絡資源蒐集環境污染及如何保護環境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