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計劃 > 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讓我們對今後的工作做個計劃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計劃很難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根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的指導精神,貫徹以“科研爲先導,走科研興校之路”的方針,努力提高教師的教科研潛力及素質,使教師不斷由“經驗型”、“學者型”向“研究型”轉變: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爲出發點,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開發多層次、多類型、多規格的校本課程,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逐步開發、改善和完善校本課程體系,促進校園,教師、學生的共同發展和特色發展。

  二、工作要點

1、學習是教學研究的基礎校園透過對教師進行校本課程的理論及技術培訓,提升教師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提高校本課程教學質量,確保校本課程健康成長。

校本開發技術培訓資料:《課程綱要》撰寫技術,選取組織課程資料的技術,課程評價技術等。

培訓模式:採用多種模式有機結合,從校本課程實施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效提高從教師的教學潛力和教育科研潛力。

2、開展學術研究,使校本課程高質量,上檔次。

切實加強校本課程教學研究工作的組織和領導,開展聽評入門課,示範課等活動,用心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加強學情研究,努力提高和學習的用心性、主動性,鼓勵教師撰寫教研論文。

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校本課程的實施狀況,提高校本課程的實施水平。

3、探索良性的校本課程評價體系

爲確保校本課程開發的合理性,促使教師的專業發展、張揚學生個性、構成校園特色,從四方面展開校園內部評價:課程評價,課程實施狀況、學生學業成績、後繼發展推薦。並透過多種反饋信息對評價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出修訂方案、改善實施推薦。

  三、本學期具體的工作

1、開學初期組織教師培訓,確保教師初步掌握校本課程開發、編撰方法,並構成正確的校本課程觀。

2、學期中開展由開發校本課程的教師參加的教研的活動,交流經驗,深入探討,共同提高,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爲每一位同學創造發揮才能的機會,使師生關係更加融洽,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向個性化教學轉變。

3、教導處對校本課程進行過程中調控,參與聽棵、評課指導,及時調控校本實施狀況,及時總結經驗,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認真實施、認真寫好教育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4、有選取的強化部分校本課程的教學管理力度了,以構成校園特色課程。

5、學期末加強對課程資料的研究,開發校本課程的教師對校本課程在教學中存在問題進行彙總,分析所編撰教選取教學方法、設計課時良和教學進度等存在問題,提出改善意見,修正編撰的教材。校園組織對已開設課程教學狀況反饋,對以後校本課程開展提出推薦。

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2

  一、課程目標:

1、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

2、培養學生與人交往的良好心理素質,增強信心,樂於交往,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3、學會多種交往方式,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在交往中體會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境界,培養明理誠信、樂於助人的良好品質;

4、充分體現我校“學生爲本,發展至上”的辦學理念,着眼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初步潛力,爲學生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5、學生學會傾聽,能大膽、主動與人交往,樂觀、開朗、自信;

6、課程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二、課程資料

爲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備日常交往的潛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禮貌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現將課程資料分爲以下幾個教學

1、習慣養成

2、優秀詩文必讀

3、名人故事

4、大棚西瓜

5、安全教育

  三、課程實施及推薦:

1、課程教學結構:

創設情境小組交流彙報表演師生評價

2、組織形式

班級授課制

3、課時安排

每週1課時(兩課時安排在一齊,讓學生有更多的空間)

4、活動地點:

本班教室或根據需要而定

  四、課程管理

1、構建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管理網絡,確保課程教學落實到實處。

2、加強校本培訓,強化教師的課程意識,使教師成爲課程開發,實施的能手。

3、努力構成發展性評價體系,重視學生學習過程和情感態度的評價。

  五、課程評價:

1、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動力,在交往過程中學生的興趣的激發尤其重要,因爲有了興趣,學生纔有交流的動機;有了興趣,學生纔會活潑。在教學中,教師要用心從每個學生的說話中發現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讚美與鼓勵,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當然對學生的語病也要及時糾正。

2、培養學生的自主評價的潛力

3、具體實施:

1)學習興趣濃厚,想說,愛說

2)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3)能認真傾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講話的資料;

4)有表達的自信心。用心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5)能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地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6)能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學會和他人合作。

  六、保障措施:

1、提高認識。要充分利用書籍、報刊、電視、網絡、會議等途徑、方式,學習有關知識,情感體驗。

2、採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情。

3、定期在班內開展誦讀大賽活動,並予以獎勵,讓學生體驗到收穫的快樂。

  七、保障措施:

1、提高認識。要充分利用書籍、報刊、電視、網絡、會議等途徑、方式,學習有關知識,情感體驗。

2、採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情。

3、定期在班內開展誦讀大賽活動,並予以獎勵,讓學生體驗到收穫的快樂。

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3

校本課程是以校園爲基礎開發出來的課程。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校園的辦學宗旨,體現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校園在完成國家課程計劃的'前提下,能夠對國家課程進行部分改造,能夠自行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能夠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潛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着課程權力的再分配和校園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是今後我國課程革新的焦點。爲落實素質教育精神,順應課程教材改革的發展趨勢,根據省市課程改革會議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課程開發計劃。

  一、指導思想

(一)確立一箇中心:人文素養的培養

透過對校本課程的需要評估,我們決定以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進步、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要求爲前提,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定爲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個基礎:生活

以學生的生活爲基礎,從生活出發,引導學生理解生活的好處,生活的方式,擴展學生生活經驗,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從思想到行動,都能貼近生活,適應生活。從而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問題,並創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們的校本課程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在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我們重視師生的自我發展、自我體驗,正視學生的個人知識。重視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體驗、自我選取,張揚學生知識中的個性化,使之共同成爲時代精神的建構者。

(三)明確一個原則:開放(包括資料和形式上的開放)

開放能夠給師生更廣闊的天地,校本課程資料上的開放能夠使教師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實質,形式上的開放能夠促進資料更趨科學、完整。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和資料

1、總目標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鄧小平同志的"三個面向"爲指導,體現時代的要求,體現本次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爲核心資料,以學生髮展爲本,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指導學生,促使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教師、學生共同成長。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有獨特個性、有完善人格、有創造精神、敢於標新立異的人才。

2、具體目標

發揚"尊重人格、尊重差異、思想自由、個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發展"的人文主義精神,推進小學教育人文化改造,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有獨特個性、有完善人格、有創造精神、敢於標新立異的人才貼合課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我校校本課程的目標,針對學生實際,我們把它分爲:尊重他人、認識自我、勤於反思、善於合作。

3、校本課程開發資料

校本教材的開發資料,主要有“課程整合、課程新編和課程選取三種。

課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學科間的整合和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兩方面。

課程新編:計劃根據校園的實際狀況,結合各科的特點來組織實施。

課程選取:選修課和活動課,教材以選取爲主,選修課以校園開發的校園文化活動、社區服務、社會實踐活動等方面的教材。

除以上四門課程外,我們認爲,校本課程的開發就應是多樣化的。

  三、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的保證機制

(一)校園成立以主要領導爲核心的校本課程研究小組:組長:仇洪財校長

全面負責校本課程開發工作,負責教研管理和教材編寫指導。副組長:杜崇輝、孫寶武、孫正保。

審議教師的開發設想,確定校本課程開發資料,具體具體發展校本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其中教科室:負責課程實施的設計指導和理論指導。教務處:負責組織人員編寫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師上課,實施課程計劃。

組員:各教研組組長

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二)組織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綱要或教材是課程的表現形式,是教與學的載體,在校本課程的構建中,編寫教材或綱要,是最艱難、最關鍵的環節。校本課程研究小組,要組織一批有必須實踐經驗的、善於思考問題的、文筆潛力比較強的教師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三)採用“三板塊”形式,進行全員性通識培訓。

(1)理論學習

組織教師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識培訓》、《課程實施探索》等有關材料。採取自學和輔導、分散和集中、討論和測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辦法,組織教師學習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樹立大教育觀,並用大教育觀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要樹立十種新型的教育觀即新型的教師觀;新型的教學觀;新型的學生觀;新型的質量觀;新型的課程觀;新型的人才觀;新型的教學方法觀;新型的過程教學觀;新型的教學手段觀;新型的終身學習觀。

(2)專題研究

校園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透過走出去、請進來使教師掌握新課改理念,樹立新課改意識,及時捕捉信息,開闊視野,尋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質,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活動實踐

每學期,我們都計劃按兩個環節進行。

①年段研討:每學期要以年級或年段爲單位,對校本課程進行實踐研討。

②對外展示:每學年結合市級的各種教研活動對外展示,努力倡導新教材要活用,舊教材要再創造,但無論是新教材還是舊教材,都要體現新課標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訓的特點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發揮網絡的作用

(四)建立以“四定四制”爲核心的管理機制,確保校本課程實施。主要建立了三個機制,

1、激勵機制:校本課程的開發爲教師帶給了無限的表現與創造的空間,要想讓每一位教師都能人盡其才,各盡其能,對會教能編的教師,校園要採取各種形式,及時進行表彰和鼓勵。

2、評估機制:要研究制訂校本課程評價標準,並與校園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考覈相結合。要恰當的採用行政手段,確保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使每一位教師真正成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者。

3、投入機制:要有基本投入,要捨得投入,要優先投入。以上計劃根據校本課程開發的進程,適時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