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計劃 > 高中地理的教學工作計劃大綱

高中地理的教學工作計劃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W 次

一、指導思想

高中地理的教學工作計劃

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21世紀祖國建設的接班人。以“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爲宗旨,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爲重點,深入瞭解學生情況,着手教學模式的探討,努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樹立一教高中三年的目標,爲高三出口打下週三堅實的基礎。

地理學是研究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關係的一門科學。地理課是高中學生必修和選修的課程。學習高中地理課程有助於學生觀察和理解整個世界,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適應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使學生獲得比較完備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和參加,樂於探究。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和發展觀。教會學生閱讀和分析運用地理圖表、地理數據、地理事實材料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運用能力。

教材內容分析

本學期所學內容爲必修一(人教版),內容包括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氣、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態的塑造和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本冊內容以自然地理爲主,通過本冊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比較全面地瞭解地球的宇宙環境和運動規律,大氣狀況及運動規律,地形地貌的形成及河流地貌的發育,自然界的水循環、海水運動及水資源的利用,地理環境的特性等,從而使學生比較全面地瞭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環境特點,爲將來進一步學習。

高中地理(必修)上冊主要是自然地理內容,主要從自然科學角度研究地球。使學生認識處在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表層是由相互交錯、重疊的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組成的。地球表層又是一個開放的、複雜的、巨大的系統,它不僅與宇宙有密切聯繫,還與地殼以下的地球內部有千絲萬縷的關聯。

本冊共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讓學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運動,以及地球運動產生的地理意義。讓學生懂得宇宙作爲人類生存的地球的環境,和人類自然有着密切的關係。

第二單元“大氣”主要讓學生了解大氣的物理化學性質和變化特點。大氣是天氣現象發生的載體,大氣的性質和氣候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聯繫。氣候的形成變化依賴於大氣的運動變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自身運動特點。讓學生明白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第三單元“陸地和海洋”主要讓學生了解陸地環境和海洋環境的地理特點。使得學生明白陸地和海洋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保護陸地和海洋環境是迫在眉睫的環境問題。

第四單元“自然資源和自然災害”是本學期最後一個單元也是一個總結性的單元。這個單元讓學生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活動認識到:人類的活動離不開地理環境,地理環境爲人類提供的資源。如氣候資源,海洋資源,陸地資源等環境資源。然而自然環境也有破壞人類活動的時候。發生一些人類暫時無法抗拒的環境災害。比如氣象災害:颱風;地質災害:地震。人類在地理環境中應該利用好各種環境資源,同時也要預防各種環境災害。

四、 學生情況分析

高一新生在初中基本沒有學習地理,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非常差,而初中地理知識又是進一步學習高中地理知識的基礎,這也就是造成高一學生感覺地理難學和高中地理教學困難比較大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教學中要針對以上具體問題,適當放慢教學進度,適度補充與高中地理知識相關的知識,以便於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充與高中地理知識相關的知識,以便於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

五、具體措施

1 認真鑽研教材和課程標準,掌握教學重點。

2繼續加強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努力鑽研教育教學技能,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3認真備課,備教學目標、備教學環節、備可能出現的教學中的意外情況、備教法和學法、備板書設計等。

3 通過地理故事、地理趣聞、地理謎語、地理新聞以及與地理教學相關的課外知識等,增強學生地理學習興趣。

4 針對地理教學的特點,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實驗、觀察、測量、參觀、製作教具、多媒體教學等),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5 加強課堂教學管理,按學校211教學思路,認真上好每一堂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及時寫好每一節課的教學反思。 6 加強對學生作業的監督與管理,提高作業的實效性。對課堂教學的例題、習題和學生作業題做到精選精改,注重效率。

7、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地理社會實踐活動以及研究性學習,運用所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去認識、分析、解決實際中的問題。

8、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當堂檢查、反饋和鞏固所學知識。

9、 加強對學困生的關心,對學困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學時要分層次教學,利用課餘時間對學困生進行個別輔導,經常與學困生談心,鼓勵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只要他們有所進步,就給予肯定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