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加強城鄉:體化建設工作報告範文

加強城鄉:體化建設工作報告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城鄉一體化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社會工程,涉及到城鄉發展規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勞動力就業與社會保障、城鄉社會管理等方方面面,相對於涿鹿這樣一個農業傳統大縣而言,要緊緊抓住被列入全省統籌城鄉發展試點縣的機遇,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走“工業園區化,農業產業化,城鄉一體化”的道路,抓好規劃,完善佈局,突出特點,以點帶面,最終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加強城鄉:體化建設工作報告範文

一、高點定位,統籌推進城鄉規劃一體化

城鄉規劃一體化是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基本前提,在編制規劃時必須把農村和城市作爲一個有機整體,統籌考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在統一制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明確分區功能定位,構建功能完善、產業互補、佈局合理的城鄉統一規劃體系。

首先是完善好城市建設規劃。經過近兩年“三年大變樣”工程建設,涿鹿縣城“一城二區二環”的城市總體佈局已初具規模,“四縱四橫”的城市路網框架已經形成,城區面積由原來的4.5平方公里拓展到11.6平方公里。今後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工作重點是體現“拓展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理念,在注重項目建設連續性的同時,做到拆遷與建設並重,完善城市框架與改善民生並重,進一步完善城市建設規劃,將縣城與周圍鄉村的居民點作爲一個整體,統一編制城鄉發展、土地利用、城市人口、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等專項規劃,建設生態宜居型城市。

其次是抓好小城鎮建設規劃。發展小城鎮的關鍵是繁榮農村經濟、培育主導產業。在規劃時,應綜合考慮各中心小城鎮的區位、資源、人口及經濟發展水平和潛力等因素,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科學規劃城鎮佈局,以特色產業或龍頭企業爲依託,建成工業型、農業型、商貿型、旅遊型、資源開發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鎮,加快培育城鄉一體的產業支撐體系。比如,礬山鎮是旅遊大鎮,就要依靠旅遊資源發展;張家堡鎮區位優勢明顯,就要依靠科技園區發展;河東鎮石材資源豐富,就要依靠石材開發發展;武家溝鎮煤炭資源豐富,就要依靠煤炭資源大做文章。根據縣城和中心鄉鎮的不同特質要求和發展優勢,合理分區,形成特色鮮明、結構互補的區域產業分工。

二、強化支撐,統籌推進工業園區化

近年來,我們把園區經濟作爲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撐點,全力推進科技園區建設,並以此爲依託,全面加強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科技園區基本上形成了以高科技產業和出口創匯型企業爲主體的特色園區發展框架,園區內入駐企業已達到48家,供水、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不斷完善,行政審批中心大樓已經竣工即將投運。在今年中國產業園區發展模式高峯論壇上,我縣科技園被評爲全國百佳科學發展示範園區,被省政府列入了全省百家重點培育產業聚集區。今後要繼續加大科技園區項目聚集力度。一是鼓勵企業整體搬遷或擴建項目進駐園區,整體搬遷的企業稅收歸屬按原渠道執行。二是緊緊抓住列入全省環京津高新技術產業帶的良好機遇,充分利用我縣科技園區這一招商平臺,繼續完善高新技術產業園、農業產業化園、機械加工製造園的一區多園運作模式,完善園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職能與京津對接的相關政策,通過設立北京創業園等形式,吸引北京產業的整體轉移,力爭實現園區入駐企業項目達到60家,努力把我縣打造成爲北京產業轉移基地、中小企業創業基地、科研院校高科技轉化基地。同時,積極與科技、商務等部門溝通聯繫,力爭列入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三是配套建設園區生活配套區,在已建成16幢別墅的基礎上,再建設56幢,完成一期建設計劃,吸引更多的投資商來園區投資置業。通過園區建設,提升經濟集聚和輻射功能,使園真正區成爲產業升級的高地、城市發展的新區,進一步加快縣城發展步伐,提高城市的產業吸納和人口承載能力,爲加快城鎮化步伐奠定基礎。

三、抓住重點,統籌推進農業產業化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必要條件。縣城作爲縣域經濟的發展極,重點發展園區經濟和三產服務業,農業通過“公司+農戶+基地”的產業化發展途徑,將農產品加工銷售環節融入縣城園區企業,促進城鄉之間的融合。目前,縣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發展到30多家,其中市級15家,省級5家,入園企業20家。全縣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64%,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76.5%。今後要進一步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化,應着重抓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推動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

推行並完善土地流轉機制,規範土地流轉方式,加強對土地流轉工作的指導,建立土地流轉合同的訂立、簽證、登記制度,根據“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探索農村土地流轉的新機制,確保農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轉,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

(二)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龍頭建設

縣委、縣政府按照因地制宜、合理佈局、分類指導的原則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各鄉鎮要依託當地資源,負責抓落實。從發展生態農業和精品農業的角度,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一方面以鞏固提高省級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縣抓手,做好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通過積極發展“公司+農戶+基地”模式,大力培育好中糧金冠、北京達華、益利等7家萬噸以上葡萄酒企業和果仁公司等農業產業化龍頭產業,將企業及品牌做上檔次,做大做強,推進龍頭生產企業的原料供應生產基地建設,帶動農民增加收入。

(三)加強農產品營銷市場體系建設

結合張涿、京化高速公路的建設,以大市場的視角,利用新合作物流配送中心的銷售服務網絡,配套建設物流倉儲設施,建立區域物流集散中心,輻射縣區所有鄉鎮,打造商流通道,形成城鄉一體的物流配送體系,使更多的農產品進入全國市場,爭取打入國際市場。同時,大力培養農業產業化經營合作組織和人才。在加強管理規範的同時,積極落實扶持政策,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通過三年的努力,爭取達到特色專業村基本上“村村建社”、生產經營大戶基本上“戶戶入社”、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企企聯社”的奮鬥目標。同時,進一步加強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建設,培養一支能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農業生產新技術,懂經營、會管理的農業產業的經營與管理隊伍,大力抓好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引用,促進農業增產增效。

(四)推進農業資源綜合開發

由我縣與懷來、宣化共同編制的桑洋河谷葡萄產業規劃列入省環京津休閒旅遊產業帶七個重點建設聚集區之一。今後要緊緊抓住這一機遇,發揮好五堡鎮九堡村這個省級農業觀光示範村典型引路,結合葡萄產業化發展與生態文明村、新民居示範村的建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休閒區和觀光農業區,促進農村第二、三產業的發展,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步伐。同時,組織協調各級涉農部門實施資源捆綁戰略,整合農業項目資源,實行水利、交通、扶貧、沼氣、畜牧、農技等項目的配套捆綁,形成合力,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四、築牢基礎,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的道路、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和城市相比是很落後的。針對這一現狀,必須把城市和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作爲“一盤棋”來考慮,強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形成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網絡體系。一是加強城鄉道路網絡建設,我們將20xx年作爲“交通建設年”,在積極配合上級部門完成好京化二期、張涿高速公路建設任務的同時,完成4條縣級公路改建工程和12個鄉鎮40個村的村村通工程,確保三年內實現10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建設農村融入中心集鎮和縣城的交通快速通道,增強支撐農業和農村發展的能力。二是加強城鄉水利設施建設,在利用國家重點農業開發縣政策做好基本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基礎上,鼓勵和支持農民廣泛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小流域綜合治理等項目建設,重點抓好桑乾河生態治理工程。三是加快城鄉電網改造步伐,滿足城鄉發展特別是工業化、城鎮化建設的需要。四是加強城鄉教育、醫療、衛生、通訊、文化、體育設施建設,讓城鄉居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五、強化保障,統籌推進機制創新

要充分發揮政府在協調城鄉發展和建立相關制度方面的作用,建立有利於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政府管理體系。一是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財政制度。進一步深化公共財政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支持“三農”投入穩定增長的保障機制,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增加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二是加強戶籍制度改革,進一步放寬農民進城落戶條件,消除城鄉人口流動的制度保障,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和相關制度改革,促進農民向城市集聚。三是着力推進城鄉勞動力就業一體化。要逐步把對城鎮失業人員在就業和培訓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落實到農村富餘勞動力身上,促其到二、三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同時,加快建立適應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障制度。把農民工及其家屬在城鎮的計劃生育、子女教育、勞動就業、婦幼保健等工作列入相關部門和相關社區的管理範圍。四是全面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使其成爲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帶領羣衆致富、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核心。完善城鄉一體化督查考覈體系,使發展目標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充分調動起各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