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十三五規劃基本思路工作報告大綱

十三五規劃基本思路工作報告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5W 次

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佈的“十三五”規劃的十個任務目標來看,其中:保持經濟增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改革體制機制、推動協調發展,這6個目標屬於統籌概念,經濟學上屬於宏觀範疇;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扶貧開發,這2個目標屬於社會民生建設內容;

十三五規劃基本思路工作報告

而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則是相對細分、能夠相對明確的查找出對應產業。有編輯朋友邀請我寫一篇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文章,我想大概指的是環保產業。那我就簡單說一下我的看法吧,不當之處,請大家斧正。

一、環保產業層層加碼,重視程度空前

作爲政府統籌規劃今後五年社會政治經濟的指導方針,在正常情況下,是不會涉及具體產業的,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均是宏觀統籌(十二五目標: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抵禦風險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而這次十三五規劃開創了一個先例(有機會我再寫,沒機會就不寫了),首次把農業現代化和生態文明作爲重要目標寫入規劃。這一方面說明政府更加突出“精準”戰略外,整個戰略佈局“骨肉相連”又突出重點;另一方面也說明,農業產業先天不足、生態文明後天缺陷與整個中國社會現代化進程的矛盾十分突出,不可調節,已經到了不得不解決,不解決就會反制社會發展,構成社會危機的程度。這是十三五規劃中亮點之一,這裏不再敖述,相信這將成爲日後歷次規劃的範本。

應該說,生態文明建設並不單單是指環保產業,但是環保產業作爲其中的重要乃至主要的支撐內容應該是共識的。與之相對應的,作爲生態文明重要支撐的環保產業,在日益突出的環境污染事故的壓力下,重視程度也是逐步提高的。

先是2009年作爲七大新興戰略產業(節能環保)提出,標誌着環保整治正式提上了政府工作日程,犧牲環境換取經濟發展的時代正式結束;隨後有了“十二五”期間環保產業5萬億規劃,而十二五期間環保目標沒能實現,則加速了2015年元旦《新環保法》正式出臺,直至20位市委書記(市長)被約談、

前環保部長落馬,再到十三五規劃單獨提出生態文明建設,脈絡十分清晰。反映到經濟領域,我僅以2015年媒體公開信息來例證這一領域的規模:在《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基本思路》制定的年初,有關人士解讀“十三五”環保領域整個投資將超過10萬億,哇,好多!在6月份再讀版本中,“十三五”環保領域整個投資將超過15萬億,哇,更多!在9月底“十三五”規劃提前吹風中,“十三五”環保領域整個投資將超過17萬億,哇,好更多!10月中旬,數字變更爲17—20萬億。至此,環保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支柱產業的地位算是正式確立,環保產業算是得到了應有的重視。

二、投資策略長短皆宜,產業繁榮空前

A股市向來有題材炒作的習慣。“十三五”規劃這一習李新政下的重要戰略方案沒有道理不受到資金熱烈追捧。9月份以來,“二胎”、“大健康”等等概念炒作熱火朝天,而生態文明最終成爲“十三五”規劃目標提出,則超出了投資圈裏的預期,作爲重要支撐的環保產業板塊並沒有資金提前炒作的跡象。這一方面表明二級市場沒有意識到生態文明的重要性遠在其他幾個概念性產業之上,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二級市場沒有意識到環保產業也是充滿了想象力的產業,資金對此沒有大幅炒作的動力。作爲一名成長價值投資者,我對於題材炒作是不太感冒的,我更看重的是企業能否長遠發展並超越行業平均增長。簡單說一下投資策略吧。

(一)短期市場熱點。在較短的時間內,從現在到2015年年底,整個環保產業在“十三五”規劃、十八屆五中全會效應下,加之歷來的四季度運作看,大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眼考慮。從細分產業看:

大氣治理板塊必是第一重頭,尤其是京津冀附近的上市公司;水處理板塊次之,固廢隨後。別問爲什麼,我投資環保產業7年來,規律一向如此。從市值的角度:50億甚至100億以下、業績表現尚可的小市值無疑是首選;而業績出現加速的企業也將成爲資金關照的對象;業績常年保持穩定的績優白馬股是最後一波熱點。

(二)長期投資要點。作爲長期生存於A股市場並立志於有所收穫的普通投資者,環保產業目前是最爲穩妥的和可預測的板塊,我斗膽拿2010-2020年的環保產業類比甚至超過2002-2012年煤炭板塊的黃金十年。而長期投資大家可以參照以下建議。從細分產業看:固廢產業必是首選,一是從總的投入來看,一般正常情況下,固廢產業投入大致佔據環保產業投入的40%左右,按“十三五”規劃吹風的20萬億測算,整個細分產業將投入8萬億,產業大容易出大牛;二是固廢雖然種類繁多,但整體可回收性最高,可達到95%;三是目前國內固廢產業發展整體滯後於大氣污染和水污染治理,“十三五”期間整體投資增速將兩倍於大氣、水污染治理,達到30%年均增長。其次是水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不同於大氣污染治理,一是污水處理業務本身存量市場巨大且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二是我國的污水治理環保標準整體低於國際標準並執行不嚴;三是居民生活污水治理的總量和難度在不斷增加,無形之中擴大了污水處理的市場。最後是大氣污染治理,由於國家在大氣污染治理連續高強度的投入,目前大氣污染治理已經有了拐頭向好的跡象,在國民經濟追求質量的大政方針下,高污染企業只會減少不會增加,so,這一領域不消幾年就會陷入存量企業競爭。長期投資環保產業還有一個角度可以供大家參考,精選優秀的上市公司:一家企業能夠在所在的細分領域實現全產業鏈上下游佈局,關鍵技術和環節卡位,這樣的企業只會更加強大;而如果企業經營者能夠具有超前的思維和運作能力,其厚積薄發、做大做強,成爲旗幟是必然的。這裏大家可以關注桑德環境和格林美,雪迪龍、碧水源也不錯。

三、商業模式多元探索,跨界發展空前

我在不同的場合,別管是講座還是投資交流,跟不同的朋友和投資者說過,目前二級市場根本沒有意識到環保產業的想象力,原因在哪裏呢?一方面,資本市場每天都有那麼多熱點投資機會,資本不可能也不會長期埋伏於一個還處在培育階段的產業,那是產業資本乾的事情,不是投資資金需要考慮的;另一方面,環保產業的想象力來源自環保後市場,而在2015年之前,整個環保產業處在前市場階段,在跑馬圈地,環保產業高投入、慢產出、高負債的特性只會對長期投資資金和股權投資資金有吸引力,不會對營造市場情緒的投機資金或者主題資金形成吸引力。而自2015年以後,情況將不再一樣,隨着環保產業跑馬圈地進入尾聲和環保企業自身的發展壯大、思維覺醒,環保產業開始逐步走向跨界經營,商業模式不斷創新,聚合效應會在日後顯現。

(一)互聯網+開啓環保想象空間。提到互聯網+,大家首先想到的是BAT, BAT們的互聯網+更多適用於資本類產業,例如:金融,各類服務類O2O、B2C,商業流通領域等等,但各類重資產類產業行業BAT是萬萬不敢涉獵的,他們明白,外行人幹不了這個。而BAT創造的互聯網+模式的的確確是成功的,是能使優秀的企業實現超高速發展甚至逆襲的,這適合任何一類重資產行業,既包括環保行業也包括鋼鐵的行業,上海鋼聯的想象力大概也是來源於此的。目前環保產業互聯網+有兩類維度的推進,一類是上市公司利用自身優勢,立足公司業務推進上的互聯網化,更多的是自身效率的'提高;當然,這裏面也有極個別很優秀的企業在搞行業性質甚至產業性質的互聯網+項目,例如易再生、回收哥等,也非常值得期待。另一類是社會資本通過互聯網+的形式直接介入環保後市場,例如第一環保網,這類項目視野更開闊、定位更高遠,同時更加開放公平的天然屬性使得行業內企業更願意參加平臺建設,也非常有利於後續業務的推進。這一塊我會在以後的投資研究中予以重點關注。

(二)產業金融化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環保產業本身屬於重資產、重資本行業,而大部分環保產業直接關係民生,政府不會允許重利,並有意通過BOT、PPP模式“基建化”環保產業。但環保產業需要大筆的資金投入,錢從哪裏來?政府態度明確的很,給政策、給項目、給時間,就是沒有錢,而單靠企業自籌顯然不夠。目前上市公司除了增發、併購外,在社會籌資方面需要高息向銀行、甚至P2P公司融資,實際貸款利率基本在10-15%以上,而平均不超過8-10%的行業鎖定利潤,顯然無法承受這麼高的成本,大家都在爲銀行打工。有需要就有市場,通過無聲多年跟蹤觀察,全國工商聯環保行業商會最早在2012年就已經提出了建立環保銀行的想法,並且有衆多行業內企業願意共同出資籌建;在2015年初民營銀行放寬的政策出臺後,我一度以爲會有環保類金融銀行組建的消息,目前看,還要往後推。但環保產業金融化應該是提上了日程了,而且只有具備環保產業基因的產業金融才能真正的發掘產業投資機會,併爲環保產業壯大持續輸入資本,這也是環保後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方向,也是利潤循環產生沉澱的一大領域。

(三)專業的第三方污染治理推廣。我國多年來在企業污染治理採用的基本原則是“誰污染誰治理”,道理上是講得通的,但事實上是行不通的。雖然環保標準的提高,沒有哪家企業能夠在生產經營的同時具備合乎標準的污染物治理排放能力,而很多中小企更是連基本的污染處理能力都不具備。爲了解決這一困局,引入專業的污染治理企業參與污染治理就是必然,這就是第三方污染治理的概念及由來。爲了推進此項工作,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初步構建了第三方治理的法規框架,可在關於體制機制建設、部門權責協調等方面,不是辦公廳一紙意見能決定,真正意義上的法律還沒有出臺,雖然敞開了第三方治理的窗口,很多事宜卻並未明確。但第三方治理一定是一塊非常大的蛋糕,我們簡單測算一下:2014中國GDP總量達到636463億元,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271392億元,我們按環保佔據企業經營成本最低標準10%計算,僅2014年第三方治理理論市場就達到了2.7萬億,這裏還只是僅僅計算工業企業,沒有納入服務類的第三產業,可以想象環保產業的空間究竟有多大。這一領域,走的比較遠和成功的,東江環保算是一個。

(四)其他行業公司跨界介入。由於環保產業市場空間巨大,且處於行業爆發前期,政府給予的法律、財政、政策等支持力度非常大,這就吸引了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反映到資本市場,投資可以關注一些業績非常不好的工程機械類公司,他們具有非常好的工業製造基礎,通過併購轉型環保設備製造非常可行,這一方面是有先例的;投資還可以關注類似的化工化學類公司,這類企業轉型污水處理劑、空氣治污等業務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另外一些上市公司,基於戰略考慮併購環保類公司的業務已經十分常見,未來將成爲一種常態。

環保產業事關百姓民生,沒有人願意天天活在霧霾和垃圾堆裏。這次“十三五”規劃把生態文明作爲十大目標之一,表明治理環境污染已經成爲全社會共識,也必將成爲資本市場關注的重點,我也相信,投資環保產業並能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