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發言稿 > 關於小學教師數學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通用6篇)

關於小學教師數學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使用上發言稿的情況與日俱增,發言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那麼,怎麼去寫發言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教師數學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小學教師數學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通用6篇)

  小學教師數學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1

敬愛的領導,親愛的老師們:

我首先感謝學校給我這次交流學習的機會,學校讓我說說自己平時教學的經驗,其實,經驗談不上,只是在平時工作中的一點感受,希望在這裏與各位老師共勉。

一、上課。

首先,上課時教師要精講。其次,在課堂上以訓練爲主,讓學生多動腦,勤動筆。有一句話說得好“數學,只有自己做出來了,才叫做真正會做了”。要想在有限的40分鐘內達到練習的目的,教師必須做好以下方面:

第一,開門見山進行新課的教學。大多數教師喜歡通過複習引入新課,但這並不是最好的辦法,假如複習內容不能爲新課做好鋪墊,我認爲最好省略複習這個環節。大家都知道,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有限,上課的前20分鐘是獲取知識的最佳時機,我們爲什麼要把最寶貴的時間白白浪費呢?

第二,精心設計練習題。

要想使練習效果明顯,課前必須精心篩選與本課新授內容緊密相關的練習。練習題要有一定的坡度,遵循有易到難的原則。同時練習的量要適中,確保學生能完成。同時練習題要有深度,像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要經常練習,練後,教師一定要批改,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反饋。

二、作業。

課堂作業大家都及時批閱,學生是不敢偷懶的。無論質量如何,他們都會努力完成,但家庭作業卻不能隨人所願,無論是好學生,還是差學生,都會有偷懶不做的時候,即是勉強完成了,質量也不高,面對這種情況,我是這樣做的,及時批閱家庭作業,假如有錯,就將錯題改在課堂本上,假如沒有做家庭作業,第二天要抽時間補。家庭作業的批閱非常重要,高年級的學生很會察言觀色,假如老師不及時批閱作業,他們就會偷懶,作業的質量就會很差,假如每天都批,作業質量就會完全不同。

三、複習。

1、複習要有計劃,有目的。

無論是平時複習,還是終考前的複習,教師必須制定一個詳細的複習計劃,計劃具體到每一天,每一課,每一題。有了計劃,就要嚴格按計劃行事,不要隨意更改。

2、複習時要因材施教,進行分層教學。

在新授時,分層施教好像不容易操作,但複習時就相對容易一些。可以將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同學編在同一組,留給他們一些基礎的知識練習,比如計算題,書上、配練上的練習題,他們可以反覆練習,達到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而其他同學,可以跟着教師練習一些有難度的題,這樣可以有助於優生思維的拓展。

3、練習題要充分使用。

複習時,寫在小黑板上的題,都是教師精心挑選的,我們要讓學生牢固掌握,讀一遍,做一次是達不到效果的,我們要將他們保留的時間長一些,選擇合適的時間反覆練習。

4、計算練習要持之以恆。

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是小學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要使學生計算過關,靠突擊不行,必須靠平時加強基本訓練。持之以恆,聚沙成塔。爲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我每天都給學生留幾道計算題,有難度,就留兩道,比較簡單的,就留四道,學習好的同學很快就可以交上,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只要在放學前交上就可以,實在交不上的,還可以寬限到第二天上課前。這些計算題,我都一一批閱,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小學教師數學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首先感謝中心校給我這次交流學習的機會,我們常說:"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對搞好教學工作,每個人的認識和所採用的方法都不盡相同,下面就我在平時教學活動中的一些感受和做法,向大家彙報,稱不起經驗,僅想拋磚引玉,與各位共勉,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好數學的前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引導,只有通過學生吸收才能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因此,教師要真正把學生領進數學殿堂,就必須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並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使其自覺自願地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真正變"要我學"爲"我要學"。那麼,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首先,我認爲教師和學生的情感交流是一個重要因素。友好的師生關係與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於形成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因此教師要與學生建和諧的師生關係,主動與學生交流,在生活學習上多關心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親近感,那麼學生會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喜愛你所教的這門課上了,達到"尊其師,信其道"的效果。比如我們班的孫苗苗同學,父親出車禍去世了,母親一人帶他們姊妹倆生活,有時時間上照顧不到他倆,有幾次下午放學後我遇見他倆就在校門口待着,我主動去和他們交流,問問等媽媽的時間長不長,餓不餓,有時給點吃的,並告訴他們在等待的時候要注意什麼等,這樣自然而然的拉近了我倆的距離,她對我產生很強的信任感、親近感,更加喜歡我了,也喜歡我所帶的數學課了。其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例如,低年級的數學教學,力求形式新穎,直觀明瞭的方式來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在低年級教學出示題目都是用簡筆畫的形式出現,比如左邊畫上3個草莓,右邊畫上8個草莓,用合計的符號標上,這樣直觀明瞭,學生一看就知道怎樣解答,爲了新穎下道題就不能再用草莓,換個其他的水果,甚至水果都不用了,換用小動物或生活用品,碗、盤子等。而對於高年級的數學教學,我們可以巧設一個問題懸念;引發一次認知衝突;創設一個與生活相關的問題情境;提供一次動手實踐的機會;恰當運用多媒體等方面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再次,我認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又一個因素就是給予學生成功的滿足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每個人都渴望得到成功,在學習中,學生如果獲得成功,就會產生愉快的心情。這種情緒反覆發生,就會使他們對學習有了一定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肯定學生的成績,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問題回答正確,都要加以肯定,給予他們成功的滿足。每個同學智力水平都不相同,教師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設計梯式問題和習題,讓所有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自信心,增強學習教學的興趣,像我們班的徐向東、劉悅儘管是班上學習最差的學生,我設計適合他們的題,考慮到他們一定能做對,讓他們去做,做對後給與表揚、肯定,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當然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競賽,如"看誰算得快""看誰算得準""看誰的方法多"等。讓學生都能大顯身手。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在各個層面取得成績,這樣激勵的作用會更大,學習數學的熱情會大大提高。

二、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是學好數學的主陣地課堂是教師實現自我,展現自己的舞臺;是學生學習知識,不斷成長的聖地,是師生共同努力提高教學成績的主陣地、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如何更好的把握課堂這寶貴的40分鐘呢?

備課,在老師們教學技能相差不大的情況下,之所以教學質量有差別,我認爲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教材的理解,把握不同導致的。我們在聽課時,常常會發現,同樣一個知識點,不同老師講的知識面的大小和寬窄是不同的,有的老師能由表及裏,步步深入,涉及面廣,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擴展,思維得到提升,有的老師卻只是點到爲止,學生也就止步不前了。所以備好一堂課非常關鍵,深思熟慮,反覆推敲,既要考慮到知識點的遷移、銜接,難點的突破,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就需要我們把功夫下在備課上,特別是課前備課上,要根據上節課學生掌握的情況,做到人對題,那道題是那些學生不會都要對上,比如說,我在教學小數除法《一個數除以小數》時,要根據前面學生學習小數除以整數的情況再次設計教學,像徐向東、劉悅、金雪梅只掌握了一般的除數是一位數和兩位數的除法,對於商的中間和末尾有零都不會,所以在教學小數除法《一個數除以小數》時重新設計有關這方面的題,課堂練習時特意讓他們幾人版演。再一個,在備課上課的過程中,我個人比較喜歡對課本上有限的題目進行改編,比如"一題多解",還有"一題多變"、"一法多用"、"一圖多畫"等,藉以考察學生的讀題能力,靈活解決能力等,爲學生提供廣闊的思考空間和參與場所,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因素,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並通過交流,集中羣體的智慧,實現課堂教學的"羣英會"、"大合唱".對於有些知識方面的教學,我喜歡拿出一個,用一節課的時間全面進行擴展,把能涉及的知識點或解題方法數學思想進行全面滲透,對於此類課特別是優秀的學生特別喜歡。這種方法,比較省時,但不影響教學效果。

2.上課,上課要做到精講多練,把握好講和練的關係,以學生爲學習的主體,學生能講的教師不講,學生能做的教師不講;需要教師引導的,教師要站出來引導。比如學習完小數乘法或者小數除法後都設計有關這部分計算方法的應用題教學,每次遇上這樣的新課教學,我都是縣出示題目讓學生審題後自己試解答,並指名學生講解,說明爲什麼,老師再根據學生的情況講解,教師只要把難點講清講透,重點排除就可以了,學生也會對症下藥的去聽講,這樣既省時又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再如數學講究轉化,所以在講課過程中我很注重這個數學思想的滲透。轉化可以把生疏的題目轉化成熟悉的題目;把繁難的題目轉化成簡單的題目;把抽象的題目轉化爲具體的題目;它能分散難點,化繁爲簡,有迎刃而解的妙處。簡單的說就是化"新"爲"舊"、化"整"爲"零"、化"難"爲"易"、化"隱"爲"顯"在新知識的講授過程中,我們都要抓住每個新舊知識的契合點,讓學生體會到轉化的妙處,嚐到應用轉化的甜頭,從而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自覺自願的嘗試運用轉化的思想。教學時要注重前後知識的銜接和以後教學知識的重難點而教學,例如在四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複習時,接觸到有關倍數的問題,我對倍數的題型進行了歸納總結,總結出有關倍數的題型共8到,講解時考慮到將來分數應用題的難點找單位"1"以及解題思路,因此講解倍數問題遷移到找一倍數,思路也是一倍數已知順向思維,用乘法;一倍數未知用除法逆向思維,這樣爲將來六年級的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

3.訓練,讓學生多動腦勤動筆,圍繞重點進行練習。有句話說得好"數學只有做出來了才叫做真正會做了",所以,光練不講不行,光講不練等於零。站在岸上永遠學不會游泳,要想成爲游泳健將就要到大海里去錘鍊,以基本計算教學爲例,要使學生計算過關,靠突擊不行,必須靠平時加強基本訓練。因此,我在平時的計算題教學中,必須要每個學生都掌握每種題型的計算方法,容易出現問題的題型反覆訓練,例如,在進行多位數除法教學時,由於剛接觸,多數學生就是對商的中間和末尾有零的計算題出錯,針對這個情況,我每堂課前安排一道這樣的題進行訓練,堅持每天一題,這樣持之以恆,聚沙成塔,既解決了這類計算題的難點,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4.總結,教學中我還善於讓學生總結出學習方法,做到放手讓學生多討論疑難問題,學生能自己總結、自己解決問題,形成結論性的語言,這對於加深學生理解、鞏固當堂所學知識、掌握規律和啓迪學生積極思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能有效的提高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更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

三、養成良好習慣。

細節決定成敗,習慣成就人生。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

上課,課堂學習是學習的關鍵,而聽講又是關鍵中的關鍵。因此要抓好課堂管理,課堂上,教師不能只是很賣力的講自己的課,而不管學生聽不聽、學不學,這樣的課堂就不會取得好的效果,所以我講課時學生必須認真聽講。當講到一些公式、概念、典型練習,歸納的解題方法以及一些特殊數我就提醒學生及時的記錄下來,有些還要熟背。例如,像簡便運算25與4;8與125這是特殊的朋友,還有一位偶數都與末尾是5的數成一般朋友,15、25、35、45的幾倍數是多少;再像1/4,3/4,4/5,1/8,這些常見的分數與小數、百分數之間的互化;還有像2π,3π,4π,等等這些數的值,要求學生熟記。這樣爲今後提高學生計算速度以及準確性打下良好基礎。

2.做作業,會做作業:在平時我要求學生做作業時先把題目最少讀五遍,特別是感覺不會做的題。審清題目再做,尤其對於計算題,學生往往容易出錯,很多家長說"他會做,就是粗心"或"他很聰明,就是計算容易出錯"等等,於是我每次只讓學生做8道計算題,一天一次,要求書寫規範每題做一遍,訂正一遍,力爭全對,這樣量少學生做起來也不覺得困難,每次做完我都批改,表揚全對的學生,慢慢的學生逐步養成做題認真細心的良好習慣,計算出錯率也大大降低了。從小養成做作業習慣,哪怕是一年級每天也要佈置作業,但作業量特別小,有時只有5分鐘時間的作業量。在作業方面老師跟的緊,要求學生當天的作業必須當天完成,老師也必須做到當天的作業必須當天批改完,改錯時必須是一個學生一個學生的進行面批,每節課間訂5,6個學生,先訂最差的,這樣以此類推,到下午放學全部訂完,師生從不拖作業。

3.總結複習,養成認真總結及複習的習慣,每個單元學習結束後,我會引領學生捋順知識脈絡,歸納總結。針對某一知識點,分析可以如何出題。例如:學生知道圓的面積如何求,那半圓的面積呢?四分之一圓的面積呢?環形面積呢?如果沒有直接告訴半徑,而是告訴周長,如何算面積。算圓的面積是否必須知道半徑,直徑,周長,還有一類題型知道半徑的平方就可以算面積。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類型和解題方法的比較歸納等。

四、學會傾注愛心。

大家不難發現,班級學生成績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受優秀率和及格率的影響,因此無論哪一學科都要搞好培優補差工作。作爲老師,應該偏愛後進生,嚴愛優秀生,博愛中等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與提高。我們要捨得在後進生上多做文章。每個後進生的背後都有許多感人的閃光的事蹟,要耐心幫助他們。平時我會利用課餘時間對學困生進行題與人對應的單獨輔導,針對學困生理解分析能力較差的情況,我從最基礎的計算題,簡單應用題入手。除此之外,還在班裏實行"學困生承包制",一個學習較好的學生負責一個學困生,我們班共分了這樣的10對學生,學生教會後老師再出題檢查,防止忘記對特困生的計算題過幾天重複檢查。這樣有目標,有針對性的從最基礎的計算題,簡單應用題做起,鼓勵學困生不斷進步。只要哪一對的幫扶對象有一點進步,就在全班進行表揚,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熱情,轉差工作也有了明顯的進步。對待學困生我們更應該敞開心扉,以情暖人,以情動人,傾聽他們的心聲,觸動他們的心絃,點燃他們的心燈!我相信只要我們老師樹立正確的觀念,不放棄每一個孩子,分析他們的問題所在,因人制宜,對症下藥,他們肯定會有所進步。只要我們老師與學生"心與心的距離再近些",他們也可成爲好學生。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良好的成績已經成爲過去,明天有待於我加倍努力。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着"嚴、信、實、恆"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踏實地學習,務實地工作,爭取把教育教學工作搞得更好。以上就是我自己在教學中平時的一些做法和體會,有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小學教師數學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3

一、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爲了讓學生上課能夠專心傾聽,我首先強調 學生在課堂上的坐姿,一年級的學生上課往往坐不住,愛做小動作、愛講小話,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在課堂上我大張旗鼓的表揚坐得端正的孩子,對坐姿有進步的孩 子給予表揚,樹立正面的形象,讓他們起到榜樣的作用。其次是要求學生認真傾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仔細思考他們回答得是否正確,有沒有回答具體,還有沒有需 要補充的。再次是要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和板書,並按要求認真地操作學具,作好練習。爲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上課專心聽講,我課前根據他們的年齡特 徵,結合課本內容設計符合他們感興趣的有關課件,還注意語言做到生動有趣,條理分明。力求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使每一個學生都樂意傾聽。

二、口算訓練必須堅持。

我們做數學老師的都知道每次考試最讓人心痛的就是原本會做的題孩子們算錯了,而且還常常不是少數學生,我們也常常會埋怨孩子馬虎,做題不細心,實際上這都是因爲口算基礎沒打好的緣故。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會繼續堅持。

三、教會學生自己讀題越早越好。

早在一年級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就開始教學生自己讀題,我覺得孩子們自己讀題做題的效率要比老師讀題好的多,孩子們自己讀題 時,在讀的過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儘管一開始很困難,畢竟剛剛入學的孩子識字量大都比較小,但我沒有氣餒,大概堅持到一個月多一點的時候,我 突然發現我的孩子們基本上都能自己讀題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認真讀題的孩子,學習成績提高的非常快。

四、注重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有人說:“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在做數學作業時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規範,阿拉伯數字和符號的書寫也要規範,對作業的書寫以典型示範、表揚爲主。

  小學教師數學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4

“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葉聖陶。是啊!小學階段就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對於剛入學的孩子來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顯得尤爲重要。我覺得,一年級的教師得以愛心、恆心來引導孩子們漸漸步入正軌,逐步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成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在數學教學中,如何紮實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我在教學實踐中着重注重以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聽講是課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門。學生聽講能力強弱與否,是決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作爲老師,我們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他們,要用讚美的眼光去看他們。看到某某學生聽講特別認真,就要適時的表揚。而看到個別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教師可用希望的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級學生由於其特殊的年齡特徵,其思維更具形象性。在具體教學中,應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直觀性,儘量利用教學掛圖、教具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採取多種遊戲的方式進行練習,以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啓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二、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

加裏寧曾經說過:“數學是鍛鍊思維的體操”,如果不積極動腦思考就不可能學好數學。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單純地“教”知識,而是通過引導幫助學生去做、去想知識。如在學習“10的分與合”時,在複習鋪墊的基礎上,提問:“10可以分成幾和幾呢?”引導學生一邊分計算棒一邊思考,從而自己得出結論。多問幾個“爲什麼”比直接告訴學生“是這樣的”要好得多。

一年級學生都存在着智力上的差異,由於每個兒童的生活條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維方式等不同,他們對同一數學問題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過分強求一致。所以我注重算法多樣化,允許每個兒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學習數學。例如:教學“9+5”時,可以是“4+5+5”也可以是“9+1+4”或者“4+4+1+4+1”等。針對學生的解答的方式,再引導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解答。對能解答出得數同學我都給予肯定,通過不同的方式給獎勵,讓他們體驗到創造之樂,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了不少數學問題是從實際中來的知道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它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三、養成大膽發言的習慣。

在教學中加強說的訓練,培養說的習慣,有利於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能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便於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了學生思維發展。

班級裏,總有那麼一些膽大敢說的孩子,也不乏膽小怕言的學生,針對實際,我時時以敢說者帶動、激勵怕言者。當有的學生回答錯了,我就隨機應變:“你能大膽發言了,雖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確,但已有進步了,老師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確。”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老師能表揚他鼓勵他,他會覺得非常開心非常光榮,由此會增加說的勇氣和信心。

四、養成動手操作的習慣。

動手操作是兒童認識事物的重要手段,兒童在動手操作中獲得直接經驗,在“做中想,想中學”。我深信:只有學生確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爲了讓一年級學生易於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擺一擺”“畫一畫”“圈一圈”“數一數”等大量的動手操作活動。學生在直觀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能夠積累學習的“關鍵經驗”,而這些經驗是無法教會的,必須由學生自己體驗。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我先介紹常見的文具盒、粉筆盒、電冰箱等實物後問:誰知道它是什麼形狀的?在此同時也讓學生進行討論、探索長方體跟正方體的特徵,一下子說出了很多,最後,我要求學生用硬紙分別做一個正方體和一個長方體。這樣,學生對抽象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有感性的具體認識容易記憶,懂得運用,爲學習它們的表面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五、養成共同合作探究的習慣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鼓勵學生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創設合作交流的機會,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對學習起始階段的小學生來說顯得尤爲重要。

新課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共同探究,展開討論,小組成員各抒己見,實現信息在羣體間的多向交流,讓學生嘗試到合作的樂趣。就十幾減9教學爲例,我爲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套學具(盒內10個球,盒外3個球),讓學生先獨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樣從13個球中拿掉9個球,要求邊操作邊輕聲講述拿球過程。在此基礎上,我再讓學生進行組內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盡顯各組。有的說:我是一個一個地減,1、2、3、……9,還剩4個;有的說:我是先從一盒10個球中拿掉9個,再把盒內剩下的1個和盒外3個合起來得4個;有的說:我是先拿去了盒外的3個,再拿去盒內的6個,還剩4個;有的說:我是從盒內拿出1個和盒外3個合起來得4個;還有的說:我是想9加4等於13,所以13減9等於4。共同探究,使學生了解多種算法,面對這些算式,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隨後,我讓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兩題12-9=,16-9=,通過對學生所選算法的統計,得出大多數小朋友用做減想加的算法,達到了算法多樣化與算法最優化的結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條理性都得到了訓練,得到了提高。

六、培養認真作業的習慣。

小學數學大綱明確指出:“對作業要嚴格要求。”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昇華,作業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鞏固課堂學到的知識,加深對課本知識理解。強調獨立完成作業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好機會。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

(1)認真審題。

審題是正確解題的前提。我們在課堂上教給學生讀題方法,要求學生邊指邊讀,強調他們多讀,培養了學生細心解題的習慣,提高了解題能力。

(2)規範書寫。

教給學生寫作業方法,從寫數字清楚,書寫整齊、美觀到格式正確,都有規範要求。要求學生在限時內完成作業這樣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3)細心演算。

演算是小學生數學學習中最基本的技能。我們訓練學生沉着、冷靜的學習態度。計算必須慎重,切勿草率從事。不管題目難易都要認真對待。對認真演算有進步的同學給予鼓勵表揚,樹榜樣。

(4)檢驗改錯。

在數學知識的探索中,有錯誤是難免的。我要求學生在做完作業以後再認真檢查,發現並改正錯誤。

總之,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於一年級小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並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紮根、結果。但光靠老師的工作是不夠的,家長的力量不可忽視“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必須從點滴做起,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才能讓學生終身受益。一年級學生由於特殊的年齡特徵,只有多渠道、堅持不懈地抓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工作,才能培養出大批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有用人才。

  小學教師數學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5

一堂課要有好的開頭,如同一出好戲要演好序幕,一篇新聞要寫好導語,一部好樂章要奏好序曲一樣重要。開頭開得好,就能先聲奪人,造成學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狀態,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靜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維漣漪,產生急欲一聽的感染力。下面談談小學數學新授課的導入的做法。

一、求德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例如:在教學“5的認識”時,教學一開始,教師就貼出一面國旗。問:“這是什麼?”(國旗)“對!這是我們的國旗,它代表我們偉大的祖國,我們應該愛護它。數數看,國旗上有幾顆小五角星?幾顆大五角星?合起來有幾顆五角星?每一顆五角上有幾個角?”這樣既能加深對“5”的實際意義的理解,又有機地滲透了德育。

二、求準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很強,任何新知識都是前面知識的發展和深化。在新授課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做好新舊知識的聯結工作,找準新知識的固定點和生長點,把新舊知識熔於一爐,組成新的網絡,實現有意義學習的同化和順應。例如:教學“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先複習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使學生真正懂得所得的積表示多少個一,應該把積的末位與個位對齊,以這樣的認識水平去理解乘數是兩位數乘法法則,很自然地認識到用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所得的積是表示有多少個十,這時積的末位要與十位對齊。在這裏新舊知識如同水乳交融,必然收到順水推舟之功效。

三、求實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很多與生活實際有着密切的聯繫,新知識的引入,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揭示知識的應用價值。例如,在教學“整數減法中連續退位”時,教師先創設一個問題情境:“有一個小朋友要買一支6分錢的鉛筆,他身邊沒有帶零錢,怎麼辦?”學生說:“給一角錢去找。”教師又說:“他也沒有角票呢?”學生說:“給一元錢去找。”老師抓住這個契機,讓學生討論,一元錢怎麼找法。這樣從生活經驗引出新算法,學生很快就理解了連續退位的算理。

四、求奇小學生容易被不平常的現象或內容所吸引,這是一種好奇心理,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提出有潛在意義的“挑戰性”問題,啓其心扉,促其思維。例如,在教“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可讓學生說出一個多位數,老師添上一個數字,使所得到的數是3的倍數。學生心想老師是怎麼知道的,這裏一定有什麼“訣竅”,並想知道這個“訣竅”。這樣就能使學生懷着迫切求知的心理進入新課,從而實現“無疑——有疑——無疑”的認識轉化過程。

五、求趣“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要學的教材的興趣”。興趣可以孕育願望,可以滋生動力。在新課教學中就是要利用兒童喜聞樂見的事例,激發他們求知的情趣,引導他們在歡樂中進入學習。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一開始就向學生提出一個十分簡單的實際問題:“你們見過的車輪是什麼形狀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車輪嗎?爲什麼?”“那麼橢圓也是沒棱沒角的,橢圓形的行不行?”隨着這幾個問題的討論,促使學生進入深思,教師順勢引導,把學生的思維逼近圓的特徵。這樣的教學,學生容易理解,又能激發有意義學習的心向。

六、求妙就是利用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巧妙地組織教材,應用遷移規律,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的學習。例如,在教學“稍複雜的分數應用題”這節課時,上課一開始,教師出示一支新粉筆,說明一支粉筆可寫100個字,接着在黑板上寫上“分數應用題”五個字,然後設計一組提問:

①這支粉筆已用了幾分之幾?

②還剩下幾分之幾?

③怎樣求剩下的還可以寫多少個字?順勢引入新課,銜接自然,順理成章。

七、求活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很難持久集中。根據這一特點,可挖掘教材內容,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的手、腦、眼、口同時參與學習活動,使他們在情境中思維,在活動中思考。例如:教學“平均分”的概念時,可以指導學生擺拼學具,有四種分法:1根與7根。2根與6根,3根與5根,4根與4根。然後,教師指出最後一種分法的本質特徵是“每份的根數一樣多”,說明這種分法叫做平均分。使學生感受到在操作中獲取新知的'快樂。

八、求新小學生對新穎的問題,新奇的講解,特別感興趣,因此,教師在新課導入時,就要不斷更新方法,啓迪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時,上課一開始教師對學生說:“過去都是老師考你們,今天咱們倒過來讓你們考老師,好嗎?你們可以舉出一個最簡分數,老師馬上可以告訴你們,這個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學生可以考老師,同學們可高興啦,於是這些“小老師”舉出不少分數,教師把這些分數分別填在兩個集合圈內(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和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起初他們感到懷疑,經過檢驗,結果確認教師的答案無誤,這樣他們由懷疑到信服。這時引入新課,學生有着強烈的求知慾,興趣盎然,事半功倍。

九、求變就是教師精心組織感性材料,將靜態的數學知識變爲動態的探索對象,充分提供抽象概括的情境,從而幫助學生排除求知的障礙,叩開探究新知的大門。例如,教學“反比例”的概念時,教師可通過演示和列表創設情境來突出這一本質。如在筆筒裏放上若干支鉛筆,每次拿10支,2次拿完;每次拿5支,4次拿完;每次拿4支,幾次拿完呢?每次拿的支數1054需要拿的次數24?到此教師停止演示。由於創設了變“靜”爲“動”的演示情境,把本質“隱蔽”的定量(鉛筆的總數20支)顯現出來。促使學生的思維集中去領悟鉛筆的總數一定,也就是“每次拿的支數”與“需要拿的次數”的“積”一定,爲抽象反比例的意義創造了條件。

十、求度就是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要有一定的坡度、難度,恰如其分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擊關鍵。例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教師首先出示一張長方形紙,複習長方形的特徵,隨着紙的高度慢慢增高,引導學生討論這堆紙的形狀是長方形嗎?上述操作活動,學生對長方體建立起初步的空間觀念,突破由二維向三維過渡。這樣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又完善了學生的認知結構。

  小學教師數學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6

華而不實,光注重熱鬧的課堂,這不是我們需要的。我們的課堂應該是講求實在、講求有效。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學生既能學到並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又能達到教學目的,這纔是我們追求的課堂。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設計一個新穎的有趣的情景怎樣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提起來?這是我們每個老師都在思考也是不斷在實踐着的事情。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這點就更爲重要。好說好動,精力分散是一年級學生的一個重要的心理特徵。因此,一個好的開頭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讓他們自覺地參與到你的課堂中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時的教學中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我總是想方設法去尋找、挖掘和教學內容有關的題材,比如:現有的課件,教學參考以及任教過的老師的教學反思等,儘可能的設計出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情景以此來達到有效。

我記得印象很深的是教學 “10的認識”,其實學生都認識10 ,可我們書本上還是有這個知識點,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能饒有興趣地聽課從而使得我能很好地開展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開頭:我簡單地操作鍵盤,屏幕上出現了數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時我自己配音:“9”說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來打抱不平,說:“如果 我與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 學生一個個瞪大眼睛看着我操作,這時我問:“小朋友,你們相信嗎?”屏幕一閃,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們緊緊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學生引入新課:“10的認識。”效果出奇的好。

二、從學生的學習方式談有效。

記得在教一年級的時候,很多孩子已經熟練掌握了10 以內的加減法甚至20 以內的進退位的加減,有的還能做100以內的呢。剛開學的時候遇到有些家長他們會很自豪的告訴我他的孩子學數學應該沒問題的,因爲孩子算題目很快。可是一段時間下來發現不是這麼回事的,那些以爲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總是出現錯誤,考試成績也不怎麼理想的。家長覺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實原因很簡單,是他們誤解了數學。數學並不是能做幾道加減法就可以的,通過數學學習目的是要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後能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作爲老師我們課堂中更應注重的是學習方法的傳授,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這點優爲重要,我們從一開始就給他們以準確的學習方法,教會他們怎樣聽課,怎樣參與課堂,通過“提問、合作、動手、實踐”等學習方式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三、有效課堂的實現還應關注以下三個方面的關係。

1、教師與學生的關係:

這麼多年的教學經歷告訴我,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讓學生喜歡上你的課這比什麼都重要。孩子因爲喜歡你,他們就會在你的課上表現的特別的積極,不管你讓他們做什麼事情他們都會很好的去完成,師生間有了默契就會大大提高課堂效益。

2、教師與教材的關係:

我們每個教師對教材要有一個整體認識,把握好教材的體系、結構、內容、重點和難點。然後根據班中學生的實際情況,規劃好教材上知識的呈現方式。認真備好課,上好課。可是真的是說說容易做做難,往往是一節課上完總覺得有這樣那樣的遺憾,說到底還是我們沒把握住教材的編寫意圖,特別是現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時還會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記得我在初講兩位數計算這節課的時候,看完參考我覺得這個內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沒啥區別的,只是把以前的表格式的兩個條件一個問題改成了情景,由學生看完情景自己說條件然後根據條件提問題列式解答。於是我就按照原來教學的那套方式來進行,結果班級我發現課堂氣氛很沉悶,學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說條件問題,效果不靈,下課後我就反思了,怎麼回事?上第二節課的時候我改變方式,不再提條件和問題了,每道題都讓學生看文字閉着眼睛想情景然後根據眼前想象的情景來提問題,忽然我就發現課堂氣氛活躍了,舉手的學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節課好得多。因此,作爲教師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識點、重點、訓練點和拓展點,最後理出一個更爲合理更加貼近學生和更有利於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3、學生和教材的關係

讓教材更加貼近學生,爲學生的發展服務,這是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教學要“以人爲本”。要實現課堂的有效性就應該把握好教材與學生之間的關係,不能忘了我們教學的對象是學生,他們都是有思想的,作爲老師別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時需要我們放下架子,要裝着不懂,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是主人。

四、從練習談有效。

練習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新授還是複習課都離不開它,同時也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們的課堂練習的設計儘量做到:

1、少而精。

2、具備典型性。

3、能集中體現教學內容的精華。

4、題量適當、恰到好處。

5、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作業分層佈置,儘可能使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有不同的作業要求,提升作業佈置的有效性。

總之,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效益的活動。有效性纔是教學的生命。一個學期的課堂實踐有收穫也有缺憾,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思考不斷進取。我們教師只有踏踏實實立足於平日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學習後反思,在實踐後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再學習,相信我們大家都會有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