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最好的告別》讀後感

《最好的告別》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W 次

在我過往的三十年中,歷經過我外公外婆的去世,爺爺的離開,那種親人般離去私心裂肺的痛還長留心間。去年,我更遭受過我的第一個孩子在我腹中,未滿三個月就已經胎停的打擊。我更不敢去想像我父母的離去及其愛人的永別會是什麼樣的情景。但是我一天天的成熟,父母一日日的老去,這是都我不可迴避的事實。人真的在生老病死自然規律面前,無能爲力。

《最好的告別》讀後感

於是我拾起了這本書《最好的告別》。作者阿圖本身是一名醫學工作者。在書中既有作爲醫者的專業角度,也有作者作爲子女,朋友的角度。全書更多的是對讓我們很羨慕美國完善的養老機制的批判,但不是枯燥無趣的講述養老院的制度,而是穿插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患者的小故事,甚至還有作者的父親在罹難腫瘤的案例,我讀到最後真的是已經淚流滿面,泣不成聲了。

關於衰老,首先我要承認是一種不可逆的現象,我想我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老了就要承認,但是在老的過程中要學會如何優雅從容的老去,該放手的時候就應該坦然地去放手。

關於死亡,我從來不知道爲什麼我會常常思考到死亡,尤其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只要想要有一天我會死去,再也見不到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我就會感到一種難以呼吸的痛。我們總以爲我們時間多到無聊,總以爲有時間讓我們任性一回……誰讓那時候的自己年輕呢?(讀後感)現在的我,時間不在是“畢業遙遙無期”的那種慵懶,帶給我更多的是一種緊迫感,我也終於意識到生命從開始就已經意味着結束,所以我要在有限的時間裏多嘗試,多經歷,多感受。可能真的怕死,因爲我還有還多未完成的心願,可能真的捨不得死,因爲留下太多遺憾。在書中我學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面對死亡的勇氣,雖然在死亡面前,我們是那麼的無助痛苦,但是至少能坦然接受死亡的事實。

結合我自己的平日教學教育工作,在中學階段開展死亡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能使學生正確認識死亡,消除和減少危險因素的影響,進一步明確健康和生命的意義。類似C同學的慘劇將不會在學校發生。更重要的要學生尊重生命的價值。瞭解死亡並且坦然接受的必然性並不會讓人消極和悲觀,反而會促使人更加積極地思考該如何更加自主。更有勇氣,更有尊嚴的走向生命的終點。

人生就是一場場的別離,當臍帶被剪斷那一刻,寶寶和媽媽經歷了第一次“別離”。斷奶,寶寶和媽媽的第二次“分離”。上學時我們的第三次“別離”,孩子的青春期,我們的第四次“別離”。愛情使我們第五次的“別離”。永別是我們最後一次“別離”。一次次別離,一次次成長。

皮像再漂亮也會衰老,不變的應該是有趣而深刻的靈魂。多看書,看好書,也是變美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