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零距離美國課堂》讀後感

《零距離美國課堂》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寒假閒暇之餘,閱讀了王文老師的《零距離美國課堂》一書,讓我對美國的教育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美國的教育突顯了人性、張揚了個性、培養了秩序。捧讀此書真是讓我感觸頗深,啓發深刻。下面就把我的一點體會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零距離美國課堂》讀後感

沒有讀此書之前,心中一直認爲美國是學生的天堂,學生的上課時間短,自由支配的時間那麼多,好輕鬆呀!當讀完此書的時候,這種感覺沒有了。

  一、人性化的教育服務

“登門授課”老師每天奔波於各個家庭之間,他們服務的對象可能是特殊教育的學生或因病不能到校的普通學生。多麼人性化的服務。就連醫院都可以拒收的重病學生,如果有上學的意願,學校就得無條件地接收,並配有助教爲其服務,好貼心。美國實行12年義務教育,但對於殘疾人,可以享受更多,直到21歲,根據美國的特殊教育法可以一直在公立學校接受免費且合適的教育。我們小區裏就有一個智障的孩子,已經到了學齡,但家長不放心把他送到普通的學校裏,怕別的孩子欺負。自己認爲,這也許就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區別吧。畢竟我們沒有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去這麼貼心地服務。

  二、個性化的教育培養

孩子能力的不同,接受的教育也就不同。美國的教育法賦予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機會,但平等教育不是意味着讓所有孩子授受一樣教育。因爲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同、天賦不同、興趣特長不同。如果平等教育是讓每個孩子接受同等、一樣的教育,無異於讓所有同齡的孩子穿一樣尺碼的鞋子。“因材施教”,強調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提倡分化式教育,這個思想表現在美國學校的課程提供和設置上靈活多樣,課堂教育層次多,更表現在爲有天賦學生提供的天才教育服務和幫助殘疾學生學會生活上自理自力、學會一技之長的特殊教育上。同樣是“因材施教”,在我們這裏,更多地是強調教師要區別對待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是教師的一種個人行爲。而美國,讓更多的是從社會、教育部門就已經提供了一個“因材施教”的一個平臺,教師只要去施教就可以了。

  三、秩序化的教育學生

作者王文在書中寫到:在美國學校裏,學生一進校門,人手一冊校規,學校的規章制度一條條的都紀錄的非常詳細,這是: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的“沒商量的”的“天條”。學生違反了哪一條,自己對號入坐,該受什麼處罰,就會受到什麼處罰,學生心裏非常清楚,因而也非常具有規則意識。例如教師發現學生上課不守紀律,第一次,教師警告;第二次,在教室外面站10分鐘;第三次,教師打電話通知家長,放學半小時才允許回家。這就意味着將乘不到校車,必須由家長來接。美國由此流行這樣一句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師打電話。而美國家長對學校的懲罰措施也見怪不怪,並十分理解。對比起來,我們的教師對學生的懲罰就顯得有些無所依從,沒有什麼法規是可以依據的。輕的不管用,重的動輒把什麼處罰都與體罰、變相體罰聯繫起來,這樣讓教師在對學生行爲紀律問題上誠惶誠恐,舉步爲艱,使學校的規範教育大打折扣。

另外還有一個方面,就是我們教師的管理課堂、管理學生紀律的知識能力沒有人去有意識的培養,只是有心地教師會向有在這方面稍有經驗的老師取一個經,有的從書本上學一點而己,系統地學習地基本沒有。我們平時的教研也只注重了知識能力的研討。這一點王文老師在她的書中也有談到,書中說她在國內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到了美國才接解到這麼多的管理學生的知識。對此,自己真是非常贊同,我自認爲自己對於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善於鑽研,樂於創新,成績也一直可以,自己也願意給予學生足夠的愛心、耐心。但一旦遇到學生紀律方面出現的問題,很多時候處理起來都不是那麼得心應手,常常有顧此失彼的感覺,覺得自己管理班級不像自己教學科知識那麼輕鬆。如果我們也有這麼多好的資源可供我們在職的教師去學習地話,管理班級有據可依,而且會相對輕鬆。

總之,從這本書我瞭解到了不一樣的美國教育,讓我學習的地方實在太多,當然,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任何事物都兩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