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包法利夫人》有感1050字

讀《包法利夫人》有感105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4W 次

本月重讀福樓拜的名作《包法利夫人》,十多年前讀的是李健吾先生的譯本,這次選了上海譯文周克希的譯本。與李健吾的版本相比,周克希的語言翻譯更具有中國味兒,讀起來順暢很多,但意境方面還是李健吾的譯本更勝一籌。

讀《包法利夫人》有感1050字

福樓拜的語言很簡練,這一點從李健吾的譯本中更能體會到。他寫的句子乾淨利落,多用短句,一點也不拖沓。寥寥幾筆就把人物形象和周遭環境刻畫得生動深刻。而我認爲,這種簡練的語言恰好跟他在本書中塑造的女主人公愛瑪的性格特點形成鮮明的對比。愛瑪出身小農家庭,母親早逝,父親很疼愛她。她在宗教學校讀過幾年書,生性愛好浪漫,追求轟轟烈烈的愛情。在嫁給爲人拘謹、木訥的包法利後,面對味如嚼蠟的婚姻和不解風情的丈夫,她原本對愛情的美好幻想被粉碎,而對幸福的渴求卻更加強烈。她如飢似渴地讀着那些才子佳人的小說,想象自己有朝一日也能遇到風度翩翩、愛她如命的男子。她不斷縱容自己的情慾,以天真而愚蠢的獻身換取卑微的愛情。在福樓拜筆下,愛瑪從兩次婚外情中獲得的片刻歡愉和幸福總是短暫而不安的,讓讀者無法對她產生單一的情感。

如果說包法利夫人(愛瑪)的自私、虛榮、愚蠢、庸俗、勢利,會讓人對這樣一個女人懷有極大的厭惡,那她面對愛情時的天真,面對慾望時的軟弱,和麪對厄運時的無力又讓人不由得對她有一種悲哀的惋惜與同情。福樓拜塑造這個人物的成功之處也在於他把包法利夫人身上那種矛盾和對抗刻畫得入木三分,讓讀者看到的是一個集單純與複雜、可恨與可悲於一身的有血有肉的女性角色。

有人在讀完《包法利夫人》後說,愛瑪的悲劇完全是由於她慾望太多。但我卻認爲她的悲劇恰恰是因爲她的慾望太單一。書中寫道“她愛海只愛海的驚濤駭浪,愛青草僅愛青草遍生於廢墟之間。她必須從事務得到某種好處。凡是無助於她感情發泄的,她皆看成無用之物,棄置不顧。正因爲天性多感,遠在藝術愛好之上。讀後感·她尋找的是情緒,並非風景。”她把這單一的慾望(情緒)寄託在男人身上,渴望他們能帶給她浪漫的愛戀和肉體的愉悅,卻不曾想到,自己的熱情無法淹沒那兩個男人(羅多爾夫、萊昂)的理智。令人頭暈目眩的強烈之愛過後,男人們的理性佔了上風。他們知道如何滿足自己其他的慾望,甚至不惜甩掉包法利夫人來成全自己生活的其餘部分。而包法利夫人卻始終陷在對幸福的虛空幻想中,從狂喜跌至失望。

包法利夫人的結局無疑是悲慘的。這樣的悲慘不但將她和她的丈夫包法利先生拖進了墳墓,也讓她的女兒承受了原本不該承受的一切。全書的結尾寫着:“家產全部變賣抵債了,最後還剩十二法郎七十五生丁,這筆錢給包法利小姐作了去祖母家的路費。可老太太當年就去世了;魯奧老爹癱瘓在牀,一位姨媽收養了她。後來這位姨媽經濟拮据,迫於生計就把她送進了一家棉紡廠。”我們不知道後來這位包法利小姐的命運如何,是不是會“遺傳”她母親的敏感多情?但棉紡廠童工的日子想必不會給她太多的情緒和幻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