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字經》讀後感[優選]

《三字經》讀後感[優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三字經》讀後感[優選]

《三字經》讀後感1

《三字經》人人都會背,可大家背了而做到了嗎?而我就承認我只做到了一點,而另一大半都沒有做到。

就像《三字經》裏寫的“惜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樣一句話,可我們做到了嗎?沒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樣一句話講的是孟子的母親孟母第一次把家安在了墓地附近,孟子學人掘土築墳;孟母第二次把家遷到離屠宰場不遠的地方,孟子學人殺豬宰羊;第三次把家遷到了學宮旁邊,孟子纔開始好好學習。沒想到有一天孟子覺得學不進去了,就逃學回家,孟母看見孟子逃學回來,就拿把剪刀剪斷了織布機上的線,孟母告訴了孟子一些道理,孟子領悟了母親的教會,就發奮篤志勤奮學習,最終成爲了一位傑出的思想家。

所以我想告訴大家,大人們和老師是多麼不容易,我們不要在和長輩們鬥嘴,我們要認真聽取他們的'勸告,虛心學習,不讓他們生氣,認真對待你做過的每一件事,當然,我們做事之前,先考慮大人們會不會同意,這件事會不會給特人帶來損失,如果有什麼對自己他人都不好就千萬不要去做,現在,我們好好學習就很開心了。

《三字經》讀後感2

《古人讀書的方法》主要講了每一個人都可以讀書,但是有辦法的與沒辦法的讀書是有區別的。比如,有辦法的,就會輕而易舉的讀明白,沒有辦法的,就會讀不懂,讀不透,甚至越讀越糊塗,只有有辦法的.纔會學到知識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找到學習的一些方法才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和文化。

通過這個故事我知道了一定要先學會做事的方法。比如,之前呂老師,教了一個叫“思維導圖”的學習方法,通過圖畫可以看着導圖瞭解課文內容,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語文課文的小方法,所以我和同學們都非常的佩服呂老師。

思維導圖,我第一次寫的時候非常難,但是經過一天天的反覆練習,寫它已經是輕而易舉了,有的時候還可以舉一反三了呢!老師讓我們寫完後再自己講講自己的導圖,同學們有的磕磕絆絆的,而我都沒有發言過,所以我要繼續加油,把我的思維導圖寫的更好一些,然後去上臺講講。

謝謝呂老師教會了我非常有用,受益匪淺的學習方法,讓我們更深入的瞭解了課文的內容。

《三字經》讀後感3

寒假,我有幸讀了老師推薦的《三字經》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孟母教子》

孟子長大了,上學了,可她常常逃課,母親知道了,沒罵她,把她的布剪斷了。孟子問母親爲什麼,母親告訴他:"學習像織布,不是一天織成的'。"小孟子從此努力學習刻苦,專心致志。我覺得,孟母很會教育孟子,同時也教育到了我,讓我明白了學習不能三心二意,要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

還有一個故事令我佩服

趙中令,讀魯論。

彼既壯,學且勤。

披蒲編,削竹簡。

彼無書,且知勉。

西漢時期,有兩個勤奮學習的孩子,叫溫舒和公孫弘,都是放羊,牛,雞,豬的。沒書,溫舒就用蘆葦抄書,公孫弘用竹子削成簡抄書。後來當了大官。

我明白了什麼叫環境不好,但他不影響你,但成績要好,所以,不能把困難當藉口。

老師給我推薦的《三字經》真是無價之寶,我從中獲得了許多知識,讓我感受到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三字經》讀後感4

讀了《三字經 》後,發現裏面有許多經典的故事,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其中讓我記憶猶新的是 “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 。這一段經典名句,讓我很是感動!孟子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能有這麼大的'成就跟他母親很有關係。

孟子小時候,住處附近有個墳場,每天都有出殯或掃墓的人哭哭啼啼從家門中經過。孟子覺的好玩,也學着玩起出殯的遊戲。孟母發現後,擔心孟子不安心學習就決定換個地方住。當他們搬到鎮上後,沒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不安心學習了,學着屠夫拿起刀子,玩起剁豬肉的遊戲。孟母決定再次搬家。這次,她帶着孟子住到學校附近,這裏書聲朗朗,學習氣氛濃厚。從此,孟子專心致志地讀起書來。

孟子稍大些,拜了大學問家子思爲老師。起初,孟子學的很專心,過了一段時間,就變的很懶散了,有一次,趁老師不在時,同學們拉着孟子偷偷地溜出去捉迷藏,摸小魚,直到天黑纔回家。

孟母問孟子爲什麼回來這麼遲,孟子咕噥着說讀書沒意思。孟母聽了非常生氣。她拿起剪刀,一下子就剪斷了快要織好的整匹布,問孟子: “ 布斷了,還能繼續織下去嗎? ” “ 不能。 ”“ 你正在求學,如果中途停學呢? ”“ 我明白了,我再也不貪玩逃學了。 ”“ 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如果半途而廢,終將一事無成。 ” 從此,孟子發憤讀書,終於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看了以後,覺得這位母親很偉大,爲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不厭其煩的三次搬家,當看到孩子逃學回家時,孟母不惜割斷快要織好的布,教育他學習不能半途而廢。

回想自己現在,有很好的學習環境,豐足的學習用品和幸福的生活,我就更應該認真學習!

《三字經》讀後感5

《三字經》之所以家喻戶曉的原因,是由於它內容豐富,知識性強。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朗朗上口的韻律,飽含哲理的內容,讓我在美的薰陶中得到品德教育。“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爲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孟子所以能夠成爲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頭懸樑,錐刺骨。”這是《三字經》中激勵人勤奮學習,發憤圖強的典故。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就像一塊玉,只有打磨後纔會成爲器具,如果沒了打磨就永遠是一塊玉石。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懂文化。只有不斷努力地學習,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三字經》就像一個老師,教導着我們,爲我們鋪設人生的道路,讓我們成爲有用的人。今後我要向這些優秀的古人學習,學習他們克服困難、勤奮學習的精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三字經》讀後感6

《三字經》我們班幾乎每個人都有,也都讀過,但真正瞭解它很不容易。可以說它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一本書。上學期老師讓我們背《三字經》,我時常坐在院子裏,手捧着《三字經》,唸唸有詞地吟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覺得《三字經》易記易讀,秀色可餐,白紙黑字,三言韻語像一條清澈的小溪,潺潺流進我純真的心田。在朗朗的讀書聲中領略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體會做人做事的`道理,學習立身處世,接人待物的準則。

《三字經》共一千多字,中華歷史及道德觀都濃縮在這一千多字中了。確切說它是一部百科全書,走進《三字經》,就像漫步在中國歷史長廊中,中華五千年,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既有王道霸業,文治武功,又有血雨腥風,悲涼殺戮,強盛輝煌使人驕傲振奮,朝代敗落使人漢顏痛惜。我們應學習歷史,立足現在,古爲今用。

《三字經》是國學之經典,中華文化之偉大盡展其中,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一朵耀眼的奇葩。獨具魅力而又璀璨奪目,而《三字經》不愧爲華文化中一顆最耀眼的珍珠;如果說中華文化是一片茫茫大海,而《三字經》便是幾千年沉入海底的一艘船,裏面是一些數不清的財富。

誦讀、欣賞、回味、咀嚼,最沁人心脾的是《三字經》蘊含的思想、馨香。影響最深的是最後一句話“人遺之,金滿贏。我教子,唯一經。”知識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做父母的再有錢,如果子孫不求上進,又有什麼用呢?經中自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這纔是取之不竭的財富。

《三字經》是我人生路上的良師益友,因爲它博大精深,我不敢說已經讀懂它,我會一直堅持研讀《三字經》,一點一滴地通透其靈魂,是我的靈魂芳香怡人。

《三字經》讀後感7

一直想給年幼的孩子灌輸一些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國學方面的啓蒙。縱觀國學經典,我首選了《三字經》。開學之前,孩子已經可以部分背誦了,當然,其中內容,孩子還是不可能深知其意的。中華傳統文明博大精深,對具有五千年曆史傳承的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義。我們應該爲民族精神的傳承與延續,着力點起希望之火。

本次學習要求是作一篇國學經典讀後感,其實,孩子現在尚不具備獨立的閱讀及理解能力,需要家長深入淺出的學習輔導。於是,我便讓孩子重溫曾經背過的《三字經》,逐步汲取其中的營養精髓。在我的指導和啓發下,孩子對文中的上述一段內容有了粗淺的認識和朦朧的理解。當然,不可能期望一年級的`學生對這種歷史掌故的認識有多麼深刻,孩子們能夠粗淺的明白,應該怎樣對待學習,我覺得,已經是不小的進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的孩子,猶如一塊璞玉,玉不琢,怎成器?通過作文體驗,孩子已經知道如何去主動表達一些個人觀點,初步瞭解如何把自己的個人想法變成簡單的文字。孩子的長進令人欣喜,同時也體現了老師們的辛苦,我相信,孩子們在老師的辛勤培育之下,會有一個更加陽光燦爛的未來。

《三字經》讀後感8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人人都讀書,如果方法不對,就會讀不懂,越讀越糊塗。要有方式方法的讀書,才能理解快書中的意思,從中有所收穫。歐陽修發明了“計字日誦”讀書法。每天定量計字,積少成多,學到了大量的知識。

在我的學習中,就有一些好的方法,讓我事半功倍。比如呂老師教我們在寫作文之前,先做思維導圖,捋清思路再寫作文就很容易了。首先要確定寫作的主題,之後要圍繞這個主題分成幾個部分,再對這幾個部分詳細的`描寫。對一個部分詳細描寫時,還要做幾級細分,用什麼樣的詞語,用什麼樣的修辭方法,更能把這部分寫的生動形象。就這樣,從寫作主題分支到詞語,一級一級,構成了一個框架,注入血液,填上皮膚,一篇生動形象的作文展現在我們眼前。

這種學習方法讓我的思路更加清晰,使我能更快更好的寫出文章,提高了我的習作水平。作者:吳朋霖

《三字經》讀後感9

大概我三歲的時候,母親就讓我背三誦《三字經》只是那會,盡覺得《三字》經朗朗上口,像唱歌兒似的,並沒能理解其中的道理。隨着年齡的增長,在日常生活中我接觸了越來越多的《三字經》,並帶着幾分不解與好奇。拿起《三字經》好好的細讀起來,感慨也油然而生。

“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

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在寒冷的冬天替父親溫曖冰冷的被窩。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哥哥吃,自已吃小的。而今我也九歲,總是無條件向父母索取卻未曾說聲“謝謝!”並把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只要是我想要的,張口就要。與弟弟相處,也經常因爲一點零食或一個玩具就大打出手。相比起來,我真是自愧不如。《三字經》短短的十幾個字,竟把孝敬與謙讓講的淋漓盡致啊。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話說晉朝車胤買不起油燈,把螢火蟲裝紗袋照明讀書,孫康家貧就借大雪的反光來讀書。在如此的環境中,都沒有停止過學習。而現今,包括我身邊的'同學,個個條件都好了,可卻沒人能勤奮學習,只要有時間全是要麼面對電視機,或抱着電腦,手機玩遊戲,錯過了良好的學習時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揚名聲,顯父母。”

獲得好的名聲,爲父母爭光。這句話就是我不太贊同的,不管是學習,還是獲得好的名聲,全是爲了自已,而不是爲了別人,人不是爲了爭光而學習,學習是要不斷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讓生活變得更好!不過對於以前那個封建制度下的學者,揚名聲,的確可顯家底。我們只需汲取其精華。

《三字經》是中華文化的寶典,句句都是經典,值得我們不斷地去學習。

《三字經》讀後感10

《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爲三大國學啓蒙讀物。《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今天我讀了這本書,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我認爲第一個部分是主要的——人之初,性本善。它講訴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後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爲有用之材。

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我們每個人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人的本性本來差距不大,但是因爲後天受到各種外部的影響,所以差距越來越大。如果不去教育或不接受教育,人的本性中壞的一面就會露出來。

我現在經常和一些已經被影響的人一起玩弄的我都學壞了,我有些不接受教育了。我以後不能和那些人一起“鬼混”了,不然我的學習成績都會降低了,品德弄得不良了。當我想到會變差的時候,我決定不和那些背影響的人一起和接受這種良好的教育。

我們要不和不良的人一起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它是一本好書,光是第一個部分都能令我得到啓發。它令我懂得了不和‘墨’者一起,要和‘朱’者一起,否則受到各種外部的不良影響會讓我們將壞的一面露出來。

《三字經》讀後感11

在我能記事的時候,我認真讀過《三字經》發現它向我們講述着古人們做人做事的準則,是一本有着啓示性的書,我也從中獲得了很大的收穫,在書中有很多動人的故事,我就不一一道來了,選兩三個作爲題材吧!

現在的孩子,一點不入古代的孩子,這要說起孔融讓梨了,他四歲就能讓梨,而我們都是父母讓着,我想吃什麼就向父母要,這一點我做得很不好,但是通過學習讓梨的故事,我也經常讓父母先選了。

還有故事講的是東漢時,有個女孩叫黃香,才九歲就開始幫爸爸媽媽做家務,而且還很孝順父母。天氣炎熱時她會用小扇子把席子扇涼了才讓母親睡:冬天天氣寒冷,她又會在父母睡前,把被窩躺暖了才讓父母誰……黃香她小小年紀就這麼懂事,懂得爲父母減輕負擔,知道父母在外工作十分勞累,真是一個懂事孝順父母的`小女孩。看着她,再看看我,真是天壤之別。我現在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在家不但什麼都不幹,吃飯還特別挑食等等。我要向黃香學習,做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孩子。

利用假期的時間,我把《三字經》又讀了一遍,又有了更大的收穫。爸爸媽媽說:“我也比以前更懂事了。”

《三字經》讀後感12

這天看了一本書,名字叫“三字經”。同學們你們對三字經就應都很熟悉了吧!這天我就給你們朗誦一段吧。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同學們就讓我給你們講講它的故事:孟子的家以前住在一座山下,因爲人們總是把墳埋在山下做喪事,所以孟子也模仿上墳人做喪事。然後孟母把家搬到鎮上,但是鄰居是一位屠夫。那屠夫是個賣肉的,孟子又跟着學起賣肉來。孟母想了想又把家搬到校園附近,孟子這纔跟着學生們學起讀書來。有一天,孟子從校園逃學回到家,孟母正在織布,她一氣之下,拿起了剪刀把機子上的線剪斷了,以此來教育孟子。

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是不是覺得孟子這麼做是不對的。以前有的家裏因爲太窮沒有錢上學,那些人其實都十分想上學。之後,經過無數次的努力最後轉成了有用的人。我們此刻有那麼好的生活環境,有的同學還不願意圖書。我們此刻就就應好好讀書,認真讀書,將來成爲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它的`故事是說: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代子孫,東漢時的文學家。他有兄弟七人,當他四歲的時候,懂得謙讓之禮。一天別人給他家送來了一筐梨,孔融很自覺的把大的放到一邊,挑了個小的自己吃,把大的留給哥哥們吃。大人問他爲什麼要這麼做,他說:“哥哥們比我大,就應吃大的,而我是弟弟,就應吃小的。”大人們又之後問:“你還有一個小弟弟,他比你小,那你不是就應吃大的嗎?”他說:“我比他大,更就應讓着他。”

同學們,我們都就應像孔融學習,把好的、大的讓給比我們大的哥哥姐姐們。這樣我們纔是懂事的好孩子。

《三字經》讀後感13

《三字經》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啓蒙讀物,它教育了我們從小就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告訴我們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勤奮好學,今天,我也認真地回顧了這本書。

這本書出自南宋宋元的王應麟,它概括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及中國傳統文化。主要用三字詞簡練、生動的寫出了一些爲人處事和歷史故事,教育我們、培養我們。如:“孔融讓梨,孟母三遷……”這些故事使我學到了不少東西,領悟了不少道理。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當我讀到這裏時,感到十分羞愧,對於已經上六年級的我竟還不能專心致志地學習,正所謂“一心不可二用”。現在仔細回想,對於平常的學習生活,我是否做到在課餘時間也花心思學習了,我是否做到對學習專心到志,一絲不苟了呢?想到這裏我深表慚愧,決心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做到在課餘時間也專心致志地學習。

當然,作爲一名六年級的學習,我們也不能只注重學習成績,更重要的在於孝敬父母,正所謂“百善孝爲先”。在書中有一句話更是深深打動了我:“香九齡,能溫席,孝子親,所當執”。我記得在小時候,父母經常講這個故事我聽,說得是黃香在幾歲的'時候,母親離世,他和父親相依爲命,他待父親十分孝順。酷夏時,他爲父親扇涼枕蓆;寒冬時,他爲父親溫暖被褥。回想起這篇故事時,我不禁淚如泉涌,對於長年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我不僅沒爲他們端過一次水,盛過一碗飯,洗過一次腳,相反,我還總是埋怨他們不回來照顧我,現在正是我們回報父母,報效祖國之時,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做祖國的棟樑之才,報效祖國,回報父母!

這本書不僅講述了許多生動的故事,更是告訴了我許多道理,它讓我明白了: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奮好學,誠實守信,能夠讀到如此好的名著,何樂而不爲?

《三字經》讀後感14

還記得在上二年級的時候,班主任譚老師就開始組織我們背誦《三字經》。一年過去了,我仍然在堅持學習和誦讀。經過反覆琢磨,認真思考,我終於明白《三字經》對處於學習和求知階段的我們來說,非常有益。

《三字經》是我們學習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好老師,它向我們展示了中國歷史的縮影,讓我們領略到了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真的是“古今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

讀着《三字經》,它引領着我走向思想道德教育的殿堂,短小精緻的至理名言,讓我受用一生,使我在經典中獲得智慧的啓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告訴我們:人剛剛生下來的時候,個個都有善良的天性。小時侯,這種天性大家都差不多。但是長大後,受環境和教育的影響,就會養成許多不同的習慣。譚老師對我們說:“好的習慣多了,就能成爲一個優秀的學生;壞習慣多了就會成爲一個壞孩子。”因此我們從小就應該接受良好的教育,聽從老師和長輩的教誨,多參加一些有益的集體活動,不成天上網、打遊戲,不參加不利於健康的活動,使自己長大後成爲一個對祖國、對人民有用的人。《三字經》中像這種對我們有教育作用的'句子還有很多。

《三字經》讓我們在愉悅的閱讀氛圍內汲取知識的養料。《三字經》不僅可以激發我們的閱讀興趣,還可以豐富我們的內心世界,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還能起到啓迪智慧和淨化心靈的作用,《三字經》是我們成長中的好朋友!

《三字經》是我們的好老師,也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這句話告訴我們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刻苦學習,即使沒有老師和家長的督促,我們都應該自覺勤奮地學習。當我讀着“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的時候,我想呀:“他們真能幹,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

讀了《三字經》,還讓我瞭解了許多自然科學知識、歷史知識和人文知識,豐富了我的課外生活。

《三字經》讀後感15

《三字經》是我小的時候爸爸送給我的禮物。那時候我讀這本書只是覺得那些句子琅琅上口,非常好記。當我成爲一名小學生後再重新讀《三字經》時,發現書中藏着很多道理和奧祕。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短短的十二個字告訴我一個道理:人在出生後本性都是善良的,只是因爲後來處於不同的環境、受到不同的教育才會出現差異,有了好與壞、善與惡的區別。“孟母三遷”是爲了給孟子尋找一個好的環境、讓他接受正確的影響,使孟子最終成了一名偉大的人。我們也應該和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向他們學習,讓自己成爲一名品行端正的人。

我讀這本書學到的另一個道理是:一個人從小就要努力學習。“玉不琢、不成器”,人也一樣,如果不學習,不懂得知識和道理,就不能成爲有用的人。古人讀書時可以做到頭懸樑、錐刺骨,今天我們雖然不用採取那樣的`做法,但是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刻苦精神。蘇洵二十七歲纔開始發憤讀書,他後悔自己用功太遲,這是古人給我們的訓誡。“幼不學、老何爲”,我應該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後纔能有所作爲。

《三字經》還教會我要孝敬父母,尊老愛幼。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他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我們現在都有優越的生活條件,但這都是爸爸、媽媽每天辛苦工作爲我們創造出來的,因此我們應該多幫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下班回家後可以多一些休息的時間。

《三字經》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知識需要我去學習。今後,我要用這本書中的道理來鞭策自己,在人生中走正確的路,將來做一個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