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通用37篇)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通用3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通用37篇)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1

一直覺得《孩子你慢慢來》這是一本好書,我們現在,又或者是等到爲人父母,都可以讀一讀。初讀龍應臺的書,便是這一本《孩子你慢慢來》。龍應臺的作品,幾乎都是鐵骨錚錚,有着女權主義意識,鍼砭時弊的。然而這一本,卻是例外,作者的筆下,不再是《女子與小人》裏的爲女權抗爭的胡女士,不再是《野火集》裏追求民主的評論者,有的,只是講述,或者說是記錄,自己作爲母親,和兩個孩子一起成長的經歷。

文中的龍應臺,是不是初爲人母的欣喜,才決定用這樣細膩溫情的文字,這樣充滿母愛和童真的片段,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只看了幾頁,我就醉心於她的文字,才發現,這個以筆爲劍的作家,竟也有萬丈柔情的一面,也許是同許多家長們一樣,一被加上媽媽或者爸爸的角色,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見證孩子的成長,欣喜地與我們分享。也許,之所以愛上這本書,也是愛上那種關懷孩子的感覺,不摻雜多餘的情感,只是出於自己的疼愛。讀到後面,在那些文字裏,也找不到一處刻意修飾的溫情。龍應臺習慣把文中的稱自己爲“媽媽”,在大部分的時間裏,她就像是和讀者一起,看着這兩個調皮又可愛的孩子,和他們溫柔的媽媽,在這小小的冊子裏,一起經歷天真爛漫的童年。和孩子們一起成長的歲月自然不會總是快樂,無憂無慮的,也會有孩子的吵鬧調皮,會有自己感覺累的時候。然而,在書中,並沒有看到作者絮絮叨叨抱怨的一面,也沒有太深情的言語,甚至於沒有刻意分享的喜悅,沒有標榜自己的教育理念,龍應臺只是用自己淡雅的文字,記錄下自己和孩子一起,那些看似瑣碎,不經意的細節,比如媽媽耐心地教孩子認識周圍的事物,偷偷跟在孩子後面看他回家,警惕童話故事裏殘酷、不符合準則的情節,當孩子偷拿了超市東西的時候,手捧鮮花和孩子一起向老闆道歉,也就是在這些細節中,表達自己對於孩子們的愛和期盼,希望他們都能成爲“像樹一樣正直的人”。

龍應臺在書中說,見證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大人成長的過程。因爲知道了如何去關愛一個更弱小的人兒,如何用孩子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學會了耐心,學會了處理孩子們的各種問題。她始終認爲,孩子是上帝給予母親的天使,所以並不遺憾孩子佔用了自己太多的時間,在朋友來歐洲拜訪她的時候,她還得滿足孩子的願望,以致於和朋友交談幾句的時候,還給抽出時間給孩子講故事。當朋友問起她遺不遺憾孩子打亂了自己計劃時,她覺得陪伴自己的孩子是幸福的,也就沒什麼遺憾可言了。

文中龍應臺對於孩子的愛,也體現了對孩子的尊重與理解,她尊重孩子的權利,耐心盡到自己的義務,也教導他們不能因爲是孩子就能隨意犯錯。她並不刻意要求孩子們去達到什麼目標,但卻關心他們能不能成爲有真正道德的人,正因爲如此,在看到孩子們能夠知錯改正,內心逐漸成長時,我也總是能夠在字裏行間,細節之處,體會到她作爲母親的幸福。不同於“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龍應臺的教育觀是“孩子你慢慢來”,她不主張消滅孩子的天性來強迫孩子,不認爲調皮搗蛋的孩子就不好,她認爲每個孩子都是善良而純真的,要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人”,用平等的身份來對待孩子,孩子如果犯了錯,就應該以身作則教育孩子,讓他們的內心逐漸成長。但是,她也注意不讓孩子過早接觸到過於世俗化的東西,比如比較殘酷的故事情節,她會把《水滸傳》放到高高的書架上,不讓孩子們拿到,講童話故事的時候會警惕一些不適宜的情節。孩子犯了錯,她會潛移默化地教育孩子們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和武力。慢慢來,因爲龍應臺希望孩子們可以珍惜他們的童年,期盼他們能夠學會獨立自主,慢慢成長爲“正直的小樹”,而不是過早地接觸這個社會,和那些本不應該過早出現在孩子世界裏的東西。並不是跑的早就一定能夠堅持到底,最先衝到終點,慢慢起步,也未嘗不能後來者居上。“你在想什麼,媽媽?”釣魚的小男孩提醒深思的母親。母親嘆了口氣,說:“媽媽不快樂!”伸手去攬那小小的身體。小夥伴卻站直了身子,摸摸媽媽的臉頰,正經地說:“媽媽不要不快樂,安安快樂,媽媽快樂。媽媽快樂,爸爸快樂。”母親像觸了電似地擡起頭來,不可置信的問:“你說什麼?你說什麼?”“安安很快樂呀。安安快樂,媽媽快樂。媽媽快樂,爸爸快樂。”孩子的內心單純,簡單,慢慢來,不也挺好的。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2

整個寒假都在讀一本書,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書中有這樣一個媽媽:這個媽媽像隨身攜帶着攝像機,無論走到哪裏身在何處,將育兒的繽紛細節全程錄製,就像在不知疲倦、不厭其煩地做着直播。透過文字我們看到了真切詳實的畫面,更能感受到一位母親,在盡其最大的能力和潛力,自覺真誠地實踐和記錄着。這本書就像一份禮物,對母親和孩子來說,一定無比忠貞和珍貴。這個媽媽擁有獨特細膩的理解力,也有着近乎完美的執行力。在其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作爲旁觀者,我驚訝地發覺,原來這對母子之間可以無話不談,許多私密的問題都被或嚴肅或活潑地提出和解決。我相信,其中必蘊含了最大程度的溝通和理解,最廣角度的親密和融合,最強力度的愛意和希冀。彼此之間一切的畫面無不暗示着這樣的心語:很愛很愛你。

讀着這本書,有太多熟悉和相似的場景開始回放。比如說家裏不只一個孩子的家庭幾乎都會出現這樣的橋段:媽媽對幾個孩子的愛若不能平分,讓其中一方覺得不公平,感到被冷落、忽視甚至遺忘,其稚嫩的內心必然充滿了疑惑和憤怒。如果你能深入到這個孩子的表情和內心,作爲媽媽,定會覺得心酸吧!

讀《孩子,你慢慢來》,總會產生種錯覺:龍應臺明明是主角,是故事的核心人物之一,但很多時候卻像極了一個旁觀者,讓誤以爲在描寫別人的故事。有關青春的記憶總會多於有關童年的記憶,雖然從出生那刻後的每一時,我們都在長大,但我們都會經歷不記事的幾年光陰。當我們學會了用多種方式去記錄和儲存信息時,有沒有問過自己,我的童年在哪裏?誰又能說對自己童年的生疏和完全陌生不是種損失和遺憾呢?這本書裏的故事,我覺得可以多多少少彌補我們對童年記憶缺乏的遺憾。你也許和故事中的人物一樣,更何況它不是杜撰的虛構小說,而是對兩代人自交融那刻起生命的實景寫生。如果你信任自己的感覺,大可放心地認爲這是所有媽媽送給她們孩子們的禮物,並不過分。

書名爲《孩子,你慢慢來》,但這簡單的一句話,質樸的幾個字,卻是以媽媽的口吻深情說出,不是別人。這本書應該擁有不特定的讀者羣,因爲每個人都是或曾經是過孩子,其中會有人當着或有一天要當媽媽。或許書中的故事密度遠不能包攬母子最初幾年之間所有可能的相處情節,但蘊藏的情感濃度卻足以讓你以此爲起點,無限放射與回味這般偉大交集的味道。並記得,將之發揚光大。看了多種角色的人對該書的評價,他們中絕大部分不是專業的評論者,所以“爲了評論而閱讀”這一命題可以忽略。也許閱讀的目的越單純,所得的感受會越自然。他們喜歡這本書的理由各異,從中學到的東西也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應該可以確定,它確實觸動了很多讀者的心,而作爲讀者接下來就是要體驗和反思從中得到的感覺罷了。好想讓龍應臺當我幾天“媽媽”,儘管我擁有心目中最最偉大和親近的生母。也許所有母親都擁有相似的情感濃度,只不過在現實的場域裏,所處環境不同,表達方式有異。

“孩子你慢慢來”,在父母眼裏我們永遠是孩子,換言之,任何時候只要我們的父母還在,當我們不如意的時候,這樣一句由媽媽說出的輕柔的話語,會帶着恆溫的熱情伴我們走出黑暗。在某一瞬間,我們會爲此感動至落淚嗎?會的。因爲無論我們如何努力,都不能完全報答這種一輩子的恩情。我們能做的就是,全力報答並自發地把這種恩澤傳至下一代。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3

寒假把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看完了,躺在沙發上看着書,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揚。這樣美好的感情,這樣溫柔的成長,讓我心亦變得如斯溫柔。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這獨特的封面所吸引了,一個只有5歲左右的一個可愛的小男孩獨自一人徒步在金色樹葉鋪成的小路上,一切都顯得那麼美麗,那麼安靜。封面上還有這麼一段話:“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這段話慢慢的,似乎還有很多的話,很多的言語,但是全部已經不重要了,作者龍應臺已經願意用一輩子的時間來等待,來欣賞。

龍應臺一貫以尖利敏捷的文風着稱,但這對孩子成長的點滴記錄,每一個字都是那麼的柔軟,是一個母親從心裏流出來的潺潺溪流,兩岸風景無有突兀,但美如畫卷。故事講的是龍應臺經歷兩個兒子幼年的成長中以及過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裏的“媽媽”是那樣可愛的一箇中國女子,她在自己的異鄉、兒子的故鄉,用愛與理智撫育上天送給自己“作爲女人的禮物”,用心地感受生命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感受他們在成長中的喜悅與淚水。文中沒有跌宕的故事情節,沒有峯迴路轉的曲折,但有無數的忍俊不禁,無數的低迴溫柔。成長,是如此可愛的過程;母親,是這樣一個溫暖的字眼;孩子,是這樣的讓人心生溫柔。看到封面我沒有認爲封面及插圖跟書的內容有什麼關係。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才慢慢發現了其實每張插圖都是真實的照片。看得出來,每張照片的顏色都不是那麼鮮豔甚至有些泛黃,傢俱及汽車也都和現代掛不上鉤,即便如此,我卻從中發覺每張照片都是那麼的溫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麼的可愛,照片中的環境是那麼的優美,有綠草紅花,也有金黃的落葉。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藻,是日記,又像散文。她記錄了孩子的成長過程。隨着閱讀的深入,我對書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瞭解從而也生出很多感慨。

現在有些家長,很是盼望自己的孩子能一下子就成功,一下子就望子成龍,於是就給孩子報了許多的興趣班,一個週末就只有半天的時間做回家作業,時間緊張極了。我認爲,這樣不但讓孩子學不好學校裏的課,更使孩子外面上的課給沒有學進、學透,這樣,又花錢,又花時間,還在弄個體力透支,這樣又有什麼用?這些家長應該好好問問自己,好好反省自己。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母親的本能,給我們自己的尊嚴,卻不是每一個家長所能辦到的。在我們的傳統中並沒有將孩子和成人當成平等的人。這些家長應該學學向龍應臺這樣的母親,嘗試和孩子像朋友般聊天,耐心傾聽才能更好的理解他們。有些孩子一下子週末就要上一天半的課,這樣忙碌的孩子,又讓他們怎麼慢慢來呢?爲了不甘人後的家長們陪着孩子們學這學那,美其名曰“爲了孩子們的未來”,那樣的想當然,可是,可曾想過孩子是否真的喜歡呢?還是給孩子多一點“慢慢來”的機會吧。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4

我花了兩個下午的時間,抽空把《孩子你慢慢來》看完了。龍應臺是我很喜歡的作家,她的文字看了很多。犀利的、樸實的、豪情的、溫情的、各種各樣的情感表述,我都很喜歡。

這本書的篇幅不長,一個個小短篇,其實記錄的無非是母親和兒子的一些生活片段,可就是這樣真實的文字,把那份濃濃的母愛一點點滲透給了讀者。或許是做了媽媽的緣故,對於描寫親子關係的文章特別的喜歡。總能在這些文字裏找到共鳴,找到感動,也學到與孩子的相處之道。看這本書的過程裏,心裏都懷着一份感動,能感受到龍應臺對兩個兒子的涓涓母愛;對上天把兩個可愛的天使送到她身邊的感恩之心;同時看到她和華安、華飛的交流又會讓你忍俊不禁。我欣賞她處理兩個孩子之間關係的智慧,喜歡看她與華安、華飛的互動,佩服她能那麼坦然的和孩子交流生理方面的話題,讚許她面對犯錯孩子所採取的態度和方式。最重要的是那份感動,那是做了母親以後自然流露出的對孩子無私的愛與付出,是每一個身爲母親的女人都會有的情感,不需要誰教你,那是天性,上天賜予每一個母親的母性。

合上書,我心裏滿滿的感恩之心,濃的化不開。我希望自己能做一個智慧的母親,我珍惜和兒子相處的每一段時光,我願意陪伴兒子慢慢成長,同時也希望把這本書分享給每一位準備做媽媽,和已經做媽媽的朋友們。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5

這是《孩子,你慢慢來》書中卷首的一段話,“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着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正是這段文字吸引我繼續讀完這本書。

青蛙有青蛙的世界,蝌蚪有蝌蚪的世界。作爲青蛙的我已忘記自己是怎樣的長大,已不能切身的理解蝌蚪的想法,尤其是近階段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態就明顯有心急的嫌疑。“你看你啊,講了幾遍還不明白嗎”“怎麼到班裏這麼長時間還沒有把書拿出來”等的話語經常不經過自己大腦就熟練地從口中蹦出,說完後意識不到有什麼不妥卻也沒見起到什麼效果,反而更讓自己心裏添堵。文中的“媽媽”是個聰明、睿智、理性的母親,她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選擇了一個非常簡便卻又符合兒童身心生長的方法——孩子你慢慢來。這個在我們的教學中不是也可以較好的運用嗎?

班裏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發展水平不同,因此我們在教育時應提出不同的要求:發展水平高的學生,你有能力快點就快點,而對於水平稍低的學生,你慢點老師也等你啊!

慢慢來卻比較快。慢慢來,孩子。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6

暑假裏我讀了《孩子你慢慢來》,很多次被書中的孩子逗笑過,被書中的媽媽教育過,更是一次次被真實的感動過,媽媽和孩子溫柔的親密相處,像是一位長輩,像是一位朋友,更像是一位摯友,不禁讓我想起漫漫人生長路 ,誰來指引我呢?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位臺灣媽媽在兒子的故鄉,自己的異鄉陪伴孩子,撫育孩子,溫柔地譜寫着一個又一個平凡的生活故事,歌頌着偉大的母愛。

媽媽的愛,像一條條涓涓的小溪,流過孩子的心田。生活上,媽媽爲孩子的起居飲食而勞累,學習上,媽媽爲孩子的進步而操心,教育上,媽媽爲孩子的成長而堅持。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書,都要等待媽媽來打開,來閱讀,來理解……書中的孩子時而頑皮,時而淘氣,惹得媽媽無可奈何,正如我自己,有時叛逆的與媽媽作對,打冷戰……當我不願意寫作業,媽媽催促我,我卻嫌她嘮叨,當我在上網遊戲的時候,媽媽讓我停止,我卻不顧一屑,無動於衷。雖然媽媽很生氣,偶爾不像書中的媽媽那樣溫柔,卻也會以理服人的勸導我,說服我……看來做個媽媽比做自己還要難,不但要溫柔還要有智慧地引導孩子。

當我讀到街頭賣花的老婦女,因爲自己的小孫女打蝴蝶結而耽誤了時間,當街大聲責罵孩子了,我爲小孫女委屈,她被自己的奶奶剝奪了尊嚴,同時,我很慶幸自己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那時候的孩子沒有尊嚴,沒有地位,因爲家裏窮,交不起學費而被老師嘲笑,被老師叼難,學生因爲成績差,而要掛着“我是大懶蟲”的牌子游走,他們被老師污辱,喪失了人格,實在太可悲。比起現在,我們的老師更像一位溫柔的母親,教我們知識,尊重我們,帶我們走進森林童話,慢慢 跨越祖國壯麗山河的真正來源。

“多一點鼓勵,少一點責罵”像文中的媽媽一樣寬容,等上一輩子的時間,去等孩子打完人生中一個又一個的“蝴蝶結”。啊!原來是隻有媽媽纔會用上一輩子的時間來指引我的漫漫人生長路。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7

作者龍應臺,這本書裏作者以散文形式描述一個母親與三個孩子之間的故事,它不是對傳統母職的歌頌,是對愛的昇華和生命本質的表達。讀完這本書我的感觸:父母的眼界和格局是培養孩子的起跑線,與其把財富留給孩子,不如把孩子直接打造成財富。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現在孩子的教育是我們大人還都沒有成長,知識不等同於智慧,無法同頻就無法溝通。學習教育,任何時候都不算晚,沒有捷徑,不能速成,只有耐心和堅持。我們靜待花開,如果不開花那便是參天大樹。人生別回頭,也別猶豫,太急沒有故事,太緩沒有人生。人生最好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頭腦的智慧與清醒。人生最奢侈的擁有是一顆不老的童心,一個生生不息的信念,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自由的心態,一份喜歡的工作,一個安穩的睡眠,還有一切享受生活的美好心情。只有心智成熟的人才配擁有幸福生活,走到哪裏哪裏都是幸福。你終將明白,孩子給我們帶來最大的歡樂不是成績,而是陪伴。不是你上輩子造了什麼孽,纔會輔導他學習,而是你們修了幾輩子的緣,纔會有今生的相遇。

珍惜吧,趁他翅膀還沒硬,還躲在我們懷抱,趁他還沒有長大,你還沒有老。趁他現在還跟我們在一起。說到底都別再羨慕別人家有什麼樣的兒子或女兒,不必太過強求,有心教育、陪伴成長,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共勉!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8

龍應臺的書一直是我喜歡的`,理由是什麼,沒有……

可能是因爲她的筆法,也可能是她的書真的很吸引人,或者很難說……

孩子,你慢慢來,是朋友推薦的,在此之前,我好想壓根就不知道這本書的存在一樣,週四在噹噹下訂單,週五收到書,或許是因爲“樂學會”,所以我花了3小時不到,就把這本書看完,當合上書的那一刻,我就問了自己一個問題,這本書到底在講什麼?散文或記事文?可是,當我閉上眼睛的時候,書中那一幕幕的場景即刻呈現在我眼前,八個月大的華安,和父母一起旅遊,爸爸第一次教華安用英語說bird,華安第一次認識各種各樣的車車,華安第一次認識龍……

許許多多的第一次,作者用一種彷彿似跟你說話的語氣,和一個個小故事,描述了一個叫華安的中外混血兒的成長記。書,其實很薄,內容很簡單,可是,當看到如此簡單的文字,在我面前流淌時,我卻感覺到了滿滿的愛,一種無處不在的淡,卻又異常香厚的母愛。時間沒有讓這愛停留,反而使她越來越濃厚。我想凡是有孩子的媽媽或者爸爸,都會感嘆一個小生命的成長,從像熱水瓶大小的它,慢慢的長大,高大到可以爲他的父母遮陽擋雨;從第一次會爬會走,到最後穩健的攙扶着他年邁的父母走路;從第一次開口叫媽媽,到後來站在臺上流利的用各國語言演講;從第一次自己拿筷子吃飯,到最後,站在媽媽曾經最愛的廚房裏做飯……

曾經的第一次,到後來的無數次,曾經的手把手,到後來他帶着曾經那個年輕的你,走過一段又一段屬於他的人生……

是的,孩子,的確需要慢慢來,慢慢的長大,慢慢的成爲那個我們所想的他,或者他希望的人生。看着他第一次慢慢的繫鞋帶,小小的手指慢慢的穿過那兩根比他的小手粗不了多少的帶子,看着他那個小小的慢慢的動作,還真擔心他會做不好,但是心理的那種成就感,可能要遠遠的超於他本人……

孩子,需要我們用一種慢慢的心去陪伴,陪伴他的成長,陪伴他所有的慢慢來……

當時間一點點慢下來,我們靜靜的和孩子一起,用慢慢的等待,等他長大的那刻……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9

世界上有一種永恆的愛,叫母愛。世界上有一個永遠愛你的人,叫母親。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愛自我的母親,她無微不至地呵護着我們長大成人,願意用盡一生的心血陪伴你我。《孩子你慢慢來》的作者龍應臺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

文章字裏行間體現了龍應臺作爲母親內心最柔軟、最細膩的的款款深情。我記憶最深刻的莫過於《葛哥與底笛》這一片段了。哥哥安安認爲媽媽更愛弟弟,所以他玩“失蹤”變得很麻煩,剪弟弟的衣服……可是,媽媽每次都用溫暖的懷抱和愛解決了問題,同時也讓兄弟倆的感情更加融洽了。哥哥有時欺負弟弟,媽媽要打哥哥,弟弟飛飛卻把整個覆在安安身上,爲哥哥求情。兩人相依爲命的抱成一團,再擡頭時,媽媽已經不見了。我彷彿看見龍應臺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做一件事。是的,孩子慢慢來,慢慢來,她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刻,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

我也有這樣一位母親,她把自我看似普通而又深沉的愛,注入到生活中的每一個日子和細節中,給了我無數的溫暖和啓迪。媽媽是一位中學教師,但她從不強求我讀書。每當夜幕降臨,我和媽媽都會坐在牀頭,面前擺上幾本兒童讀物。此時,溫暖的燈光撫摸着我和媽媽的臉龐,媽媽溫柔的讀書聲迴盪在耳畔,“這天的故事叫‘老鼠開會’”,很久很久以前……”每一個字讀來都是那麼慢慢的,柔柔的,像音樂一般舒緩人心。而我有時會情不自禁地打斷媽媽,提出自我心中的疑問,媽媽則會耐心地透過比喻或遊戲讓我真真切切地體會明白故事的內涵。從一個個短小、搞笑的故事到富含深意的寓言再到優美的散文,媽媽都一向在我的身旁陪伴着和支持着我。漸漸地,我越來越愛讀書了,閱讀在我的心裏已然成爲了一種受益終生的習慣。

母親,母親,天下所有的母親們,我向你們致敬。你陪着自我的兒女度過無數個日日夜夜,隱約間你的青絲已斑白;你送了兒女一程又一程,恍惚中你的雙頰已佈滿滄桑。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10

今天,在書店看到《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我看了題目和書中一些作者在生活中爲兒子拍的照片覺得很有趣,就買下了它,想慢慢研究。《孩子你慢慢來》是龍應臺作品,她是臺灣著名的作家,龍應臺的文筆有種抽絲剝繭深入骨髓的鋒利,她著名的作品《野火集》《中國人你爲什麼不生氣》犀利辛辣,看過後的我都覺得激情澎湃,熱血沸騰。我想看看一個如此銳利詞鋒的女作家怎樣寫一篇溫情脈脈的家庭育兒文章。

其實她還有更代表育兒的書《親愛的安德烈》,但是我大略看了簡介,主要是關於她和已經長大的安德烈之間的書信交流,不可避免的出現兩代人觀念鴻溝,媽媽很努力的破除深深隔閡的艱辛,以及孩子最終長大和媽媽漸行漸遠,看了這些我覺得很心酸,而且身上帶錢不夠就沒買這本書。我更願意選擇描述她和幼兒之間親密無間暢所欲言的第一本書。看完《孩子你慢慢來》,才發現生活瑣事也能揭示出讓人深思的道理。她溫柔細膩的寫着關於安安和飛飛的每一件事,每一步成長。“媽媽必須做導遊,給安安介紹這個世界,安安是新來的。而媽媽漏掉的東西,安安得指出來,提醒她。”我喜歡她把很實質很深刻的人生就這樣輕描淡寫出來。她很敏銳的觀察着孩子的一舉一動,細心感受着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在這本書裏她不再是學識淵博以筆爲刀的女學者,而是溫暖平凡讓人親近的母親。這本書適合一氣呵成的看完,這樣才痛快。書中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堆砌,也不講什麼大道理,全是樸素平實的描述,也許正是這樣的語言,更顯得真實和共鳴。

比如在生下老二華飛之後時刻注意老大安安的感覺,比如隨意自然的跟兒子普及生理知識,比如和孩子推着自行車在後面散步觀察大自然,比如因爲孩子求救只好硬着頭皮拯救被困在垃圾箱裏的小老鼠,都是一些生活的小細節。它們完全是溫情與理**融、母愛的光澤與孩童的諧趣洋溢的生活散文。誠如封底所言:“這本書裏的龍應臺是一個母親,與生命的本質和起點素面相對,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熱愛。

它不是對傳統母職的歌頌,它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的生活散文。”本書還有一個亮點是最後附着的兩個兒子寫的文章。一個15歲,一個19歲,這兩個大男孩用完全不同的風格寫出他們對母親的愛,老二飛飛寫的是童年往事和媽媽在一起的點點滴滴,老大安安更注重心靈和思想層面的成長。兩人的文筆都十分流暢,都是好文章。

現在的教育都是讓孩子們死讀書,從不注重他們精神上的教育,不去真正的關心與關懷他們需要什麼,人生道路很長,可是現在哪一個孩子不是刻苦讀書,急功近利的想獲得成功,教育需要慢慢來,要讓孩子們在長長的道路上慢慢走,努力克服他們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難,這樣才能獲得成功。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孩子,你慢慢來》所包藏的母愛,除了一個母親能用心感受到,還有任何一個愛媽媽的孩子都能挖掘。我好羨慕安德烈和飛飛。在這個沒有冬陽的日子讀這本暖暖的書,整個人都暖和了,被溫情包圍許久感動。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11

凡是做母親的,都應該讀一讀龍應臺的書,那是作者作爲一個母親的真實心聲,真實地表達了她當時的心境,熱切地傳達出她對生命起步最質樸的愛,她不是傳統的歌頌,而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也許正是這樣的語言,更顯得真實,更容易讓人產生共鳴。

對於做媽媽的我來說,文中這段話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

在這本書中作者偏重於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順其自然的不受傷害不被扭曲的成長,如:安安和彎腿的昂弟在搶一輛小卡車,昂弟搶贏了,把東西緊緊抱在懷裏,死命抵抗敵人的攻擊。媽媽看見安安突然鬆了手,退後一步。她正要安撫他,卻見這兩歲小娃兒端起兩隻小手臂,做出獵人射擊的姿勢,對準昂弟,口裏發出“碰碰”的槍聲,然後滿意地說:“死了!”媽媽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_”的靈感來自哪裏。孩子愛聽故事,媽媽給孩子講過《小紅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獵人的動作,有了“_”的動機。媽媽爲了不讓孩子看到某些童話裏的殘酷和暴力,她用心去爲兒子選擇,哪些書該讓兩歲的孩子讀?哪些不能讀?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盜》後,就自言自語起來:我怎麼能跟兩歲的孩子講這種故事?在他往後成長的歲月裏,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醜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人的快樂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貴!她很謹慎地把這些有殘酷和暴力的書移到書架上一格,保證她的兒子即使搬來小椅子也夠不到的地方,把對孩子有益的書放到下一格讓孩子看。從她的言行中,我們能看到,母愛,讓她理性思考。

在我們現在的社會,看看我們的孩子,週末、暑假有補不完的課、上不完的興趣班,根本沒有時間自己休閒,根本沒有時間慢慢來。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總以爲給孩子的是的教育,但事實上呢?我們的孩子並不快樂,他們小小的年紀真的能接受這些額外的知識嗎?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我們現在做的就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曾經我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幼兒園的孩子真的有必要學英語嗎?在我看來根本沒必要,有很多家長跟我交流過,孩子上了小學後經常把英語和拼音混在一起,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很多事情,不論是作爲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要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12

我是一位幼教工作者,平日裏也愛翻看一些和我工作息息相關的報刊書籍,來充實我的專業成長。最近,在空閒時光裏我品讀了作家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每每看到書中描寫對待孩子以溫柔,我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揚。這樣美好的感情,這樣溫柔的成長,讓我心亦變得如斯溫柔。

龍應臺一貫以尖利敏捷的文風著稱,但對孩子成長的點滴記錄,每一個字都是那麼的柔軟,是一個母親從心裏流出來的潺潺溪流,兩岸風景無有突兀,但美如畫卷。故事講的是龍應臺經歷兩個兒子幼年的成長中的所感所思。文字裏的“媽媽”是那樣可愛的一箇中國臺灣女子,她在自己的異鄉、兒子的故鄉,用愛與理智撫育上天送給自己“作爲女人的禮物”,用心地感受生命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感受他們在成長中的喜悅與淚水。文中沒有跌宕的故事情節,沒有峯迴路轉的曲折,但有無數的忍俊不禁,無數的低迴溫柔。成長,是如此可愛的過程;母親,是這樣一個溫暖的字眼;孩子,是這樣的讓人心生溫柔……

龍應臺是個聰明的媽媽,她的孩子們是幸運的,她也是幸運的,在孩子的問題上選擇溫柔理智的做法。《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是讓我們慢一點,再慢一點用心感受上天給我們安排的是多麼豐盛的禮物。更真切地感受愛,我們纔會生出更多溫柔的情懷,更多的愛。

相信大家在教育孩子的成長中也出現過這樣那樣讓你無奈的事,但又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面對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認爲他樣樣都不應該落後,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進步,卻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義上的退步。

是的,在潛意識裏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附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強大、優秀且完美,希望他不要惹麻煩,並懂得你所有的期望。卻忘記了他オ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進步與成就都有發生的時間和規律。看過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深刻地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到來,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溫柔的堅持。教育孩子不要做強人,讓我們恢復溫柔的本性,讓生命恢復它本來的美麗。龍應臺看着那個五歲的孩子,用草繩打個蝴蝶結,她願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等他五歲的手指把這個蝴蝶結紮好。捫心自問,我有她那樣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嗎?

紀伯倫有段經典的話: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爲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爲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因爲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這本書對我的感觸很深,讓我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書中寫的看似都是些家常事,但其實,是一個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網絡上有句話是說,教育孩子就好比牽着一隻蝸牛去散步,願我們都溫柔如初,面對幼兒園的孩子,面對自己的孩子,多一些耐心與溫柔,讓孩子慢慢長大,感受成長的欣喜和溫暖,別讓孩子成爲一隻流淚的蝸牛。這些話,願與各位同事共勉,教育孩子任重而道遠,讓我們一起溫柔向前!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13

《孩子你慢慢來》向我們展現了一位,母親的母愛是多麼偉大,多麼完美。這位母親記錄了孩子的成長記錄。她用心去感受生活中一切完美,用心去感受孩子成長的經歷。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如此純真、可愛、充滿好奇心,無意中能給成人最大的喜悅和安慰,但不是每個媽媽都像龍應臺一般耐心、細心。

這個中國媽媽教育小孩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整本書寫出了龍應臺對她孩子的關心和愛,從中也看得出小孩的想法和大人的有着天差之別,比如說她帶孩子出去玩,孩子看見一條飄着的綵帶就說是龍,媽媽剛要糾正,一陣風吹來,扭來扭曲的綵帶確實像一條龍。還有龍應臺和小孩子講水滸傳,三國演義時,有些情節否定,這哪能講給孩子聽呢!下次乾脆把書偷偷藏在櫃頂上講別的書。還有就是德國的幼兒園雖然是講究玩耍,沒有正式的教孩子什麼固定的知識,但孩子在無拘無束的玩耍中也學會了認識各種事情。

龍應臺是一個聰明的媽媽,她的孩子是幸福的,在孩子的教育上,她有自我的智慧。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14

第一眼見到《孩子你慢慢來》時,就買下了這本書。毫不猶豫的原因是,我曾見到教師的桌子上放着這本書,我很好奇,是什麼故事讓教師都會去看一看。讀完這本書後,才發現是“母愛”和“親情”。

這本書的作者龍應臺我並不熟知,但看了這本書後,我能夠很肯定,這是僅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的書,記載了龍應臺的兩個兒子華安以及華飛成長時的一切、全部,雖然並沒有一絲一毫都寫出來,可是散文中的情感卻足以表達了一切。

華安比華飛大四歲,他們互相笑稱對方“葛格”和“底笛”,這讓我呢感受到了他們不可切割的手足情誼,從一開始的華安對華飛的“敵對”,到之後兩兄弟的打打鬧鬧,之中有一條無形但聖潔的紐帶拴住了他們之間的血緣。有時不經意的打鬧,完全漏出一種異常的氣息。

還有他們的母親——龍應臺。龍應臺在這本書裏扮起了嚴母、慈母的形象。她對兒子的期望很高,對德國的教育方式大驚小怪,在一方面比較嚴格,在另一方面又是另一回事了。我真期望全天下的母親都能像她一樣,牽着孩子慢慢來,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

雖然華安和華飛一開始並不友好,但隨着時光飛瀉卻像蜜糖一樣甜蜜、黏黏的。我和姐姐也是如此哦。一次我去姐姐家玩,不知怎樣的,姐姐對我開始冷淡起來,我一時氣憤也不去理她,可是過了一會兒,我們又和好如初了,又相互依靠在一齊玩耍了。其實啊,親情就是這麼容易呢!

讀完這本書,我想說:珍惜眼前的時光和愛!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15

《孩子你慢慢來》這篇文章,是本書的開篇。作者描述了在花店買花時看到的一個情景:一個5歲的孩子,非要自我動手給花束繫上蝴蝶結,而作者就那樣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願意靜靜地等。在等待的過程中,作者追敘了一個昔日冰冷的事實:一個追不上別的孩子功課的女學生,帶着自我的弟妹,跳進了冰冷的河裏。由那悽慘的一幕,作者想到了,孩子,你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心中有這樣一些情愫在盪漾——感受做一個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做一個孩子的童真和歡樂、親近小植物小動物時的歡欣和好奇。這些感受凝在一齊,讓人很難說出到底因爲什麼而感動,而喜悅,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聽到自我的笑聲不斷,輕輕帶過的那種笑。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如此純真、可愛、充滿好奇心,無意中能給成人最大的喜悅和安慰,但不是每個媽媽都像安安的媽媽一般耐心、細心。而我們應對着這麼多孩子的教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孩子們從感知父母家人的撫愛開始,認識周邊的寸土、花木、蟲魚,瞭解身邊的人和語言,然後再漸漸接觸更多無形的東西,他們開始明白人間有美麗的傳說和信仰,也有殘酷的戰爭和殺戮。這一條長長的細細的成長之路,一切都要慢慢來。在一個班級的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家庭環境地的不一樣也使每一個個體的成長不一樣。我們教師是不是也能對慢一些的孩子們說一聲:孩子你慢慢來呢?

《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值得每個人都去看一下,十分的精彩和趣味。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16

我愛讀書,卻不甚讀教育理論的書,枯燥的字眼很難讓我靜下心來。手指在幾本書脊上徘徊,最終抽出《孩子你慢慢來》。“孩子你慢慢來”這幾個字尤其入眼,這個求快求精的時代還能有這樣一隅安靜的角落??這幾個字那麼的包容,又極具魔力,吸引着我讀下去。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漂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這是《孩子你慢慢來》中序篇《蝴蝶結》中的一段文字。龍應臺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溫情;其中帶着女性細膩的美與善,又有令人傾慕的大智。只這樣一行字就足以讓我陷於其中。於是,我一有時間就打開書本,完完全全投入於閱讀中。沒有音樂清茶相伴,就是那麼簡簡單單地閱讀,樸素真實的文字沁入心脾。

看《孩子你慢慢來》,心中有這樣一些情愫在盪漾——一個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做一個孩子的童真和成長的快樂。這些感受凝在一起,讓人很難說出到底因爲什麼而感動,而喜悅,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感覺到在笑,那種嘴角輕輕揚起的笑。對,看這本書時心情一直如輕風般緩緩流動,沒有太大的起伏波動。讀的時候總是自然而然的想起自己當媽媽的情景,想起小人兒成長的溫馨片段。

在整本書裏很多溫情的片段,帶給人暖暖的感覺。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17

奎來利用下班後一個人的閒暇時間,再次品讀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每次合上書,內心總是生出無比的柔軟和感動。記得去年第一次拿到這本書來讀時,內心也是經常非常溫暖和觸動的,經常讀着讀着就不知不覺的流下感動的淚水,感動之餘就會想:作者當時內心是有多麼溫柔情懷和有多少無限的愛,才能寫出那麼細膩的文字呢!現在再讀,感受更多的是對這位智慧母親的敬佩和身同感受!如同坐在時光機,和作者一同經歷着她的一切,心裏的感覺非常奇妙。或許看書時的人生階段不一樣,可以直接影響當下的感受吧,我現在二胎中,肚子裏的寶寶七月份就要出生了,每天感受到小疽夥在肚子裏調皮、折騰的動來動去,母愛自然而然就會更多了,每個星期五,更是特別期待女兒晚上回來,可以享受更多的天倫之樂。

這本書是龍應臺寫的“人生三書”:《孩子你慢慢來》、 《親愛的安德烈》、 《目送》其中的一部,也是最讓我感動的一部。龍應臺是現代作家,曾擔任臺灣文化部部長,34歲才第一次做母親,龍應臺自稱:從此開始上“人生課”,且至今未畢業。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18

最近,我在看一本書名叫《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看了這本書,也讓我想到了許多小時候的事情,書中每個故事都讓我印象深刻。

這本書寫的是一位臺灣的媽媽通過自己教導小孩的過程,告訴每一位家長,孩子是需要家長正確的引導和教育的,通過引導和教育,讓孩子在正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不入歧途。

其中這句話讓我記憶猶新---

我,坐在夕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這段話讓我很感動,因爲只是扎一個蝴蝶結,媽媽卻可以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孩子紮好,讓我想起了我小的時候---

那一次,我正寫着作業,媽媽走過來看着我,我寫的更認真了,怕寫的不好媽媽會說我,我正想着,媽媽叫了下我“馬聞悅,你這是怎麼寫的作業啊,你的握筆姿勢不對啊!”媽媽看着我,給我做了個示範接着說:“看到了吧,正確姿勢是這樣的,像你那樣握筆是寫不好字的。”

媽媽手把手教我握筆姿勢,生怕我以後的字寫的不好看。那天,我學了一下午,也耽誤了媽媽一下午時間什麼也沒有幹,但還是沒有學會,媽媽沒有說我,也沒有怨我,只是讓我慢慢地學慢慢地改,後來很久之後我才改了握筆姿勢。

這本書中的內容,我們很多人都會經歷過,這裏面的許多事情我們都覺得很熟悉,內容也有很多感人的地方,我很喜歡這本書,相信看過這本書的同學也一定和我一樣,會很快地喜歡上它。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19

讀了龍應臺寫的《孩子,你慢慢來》以後,浮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細膩如水的女子。這本《孩子你慢慢來》,語言帶有異域特點,短句較多,段落簡潔,讀來別有一番感受。書的封面是作者和兒子的照片,孩子睜大一雙純淨的眼睛,小臉朝上,母親面帶微笑看着遠處。背景是純黑色的,突出了人物形象的潔淨。

書中的文字不是很多,其間夾雜一些彩頁,很是浪漫。如第一個彩頁就是一道長長的鐵軌中的一段,鋪了一地金黃,孩子在慢慢踱步,神情是那樣的專注。文字說明是“長長的路,慢慢地(書中是‘的’)走”.畫面上沒有我們想象中的一望無際的長路,只有腳下這一片小小的空間,似乎在告訴我們:不要注視那麼遠,我們不需要拼命趕路,只須看着腳下的一點路。

除了開篇《孩子你慢慢來》有點沉重外,整本書寫的只是一位母親,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長,爲童言稚語中的真理與美好而感恩,爲造物的神奇而感悟,也爲自己所給孩子教育的不完美而惶恐。給我感覺最強烈的還是第一篇《孩子你慢慢來》,街頭賣花的老婦人,大聲呵斥着自己的小孫兒,爲他努力地想把扎花的草繩打成一個蝴蝶結而耽誤了時間。做了母親後,發現自己的心會爲所有的小孩子變得柔軟,也許書中的“我”也是這樣,小心翼翼的尊重孩子的每一個要求,認真地陪伴着他傾聽他的每一句話,不願幼小的心受到任何傷害,就像書中作者在心中對那個賣花的小男孩說的:我可以用一輩子的時間等待,孩子,你慢慢來。

在向孩子介紹這個世界的過程中,做母親的龍應臺發現了許多自己以前沒有看到過的事情:在母親的眼裏,“龍”就是古人視作圖騰的那個四不像的東西,那個很神聖卻誰也沒有見過的東西。而在孩子的眼裏,一條綵帶,許多玩具汽車排列起來,也是龍。在做母親以前,她喜歡的歌曲可能是憂傷的,比如“滴不盡相思血淚……”而有了孩子以後,她卻會不由自主地哼起“咕呱呱呱,就是母鴨帶小鴨”.這種變化,是自然而然的,也許是被孩子帶動了,也許是被孩子喚醒了。

這本書的字數不多,我用了兩天的業餘時間,就翻閱了兩遍。但是書中所蘊含的愛的氣息,彷彿在這炎炎夏日裏吹來的春天的氣息,就那樣慢慢飄到我的心房,我的心界也好像變得靜謐美好,不再那樣焦慮功利。我不再要求自己的孩子像別人那樣奔跑,我不再強求自己的學生非得優秀,不再強求自己的學生非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快、快、快!我在等待着他們。我想對他們說:孩子,你慢慢來到這個世界上,你要慢慢地走。所有真正愛你的人,都會耐心等你!

成語自然而然:自由發展,必然這樣。指非人力干預而自然如此。如:《牟子理惑篇》:“夫吉凶之與善惡,猶善惡之乘形聲,自然而然,不得相免也。”又如:不知怎的自然而然有一種說不出的感慨。——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8回

成語一望無際:際:邊。一眼望不到邊。形容非常遼闊。如:宋·秦觀《蝶戀花》詞:“舟泊潯陽城下住,杳靄昏鴉,點點雲邊樹。九派江分從此去,煙波一望空無際。”又如:一望無際,似有千里之遙。——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四回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20

《孩子,你慢慢來》是龍應臺的書。

讀龍應臺的書從最早讀過的《野火集》到後來的《孩子,你慢慢來》,從最初的言辭激烈、橫眉冷對、萬丈豪氣,到《孩子你慢慢來》的款款深情,凝聚了作爲母親的龍應臺和作爲一個獨立的人的龍應臺豐富、激烈的內心衝突,而正是通過對這一衝突的訴說,表現出她內心深處的母愛,但它不是傳統母愛的歌頌,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

“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着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這算是一個沉重的開頭。婆婆對孩子的呵斥,也許只是一種對客人的尊重,而作者對孩子的耐心等待,讓我看到了一種對孩子的尊重。作爲教師的我們,作爲孩子在平日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女性長輩之一,作爲對孩子們的生活、教育起着重要作用的我們,更應該對這句“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有深深的思考和認識。

孩子們的世界,和我們成人是不一樣的,孩子們有自己的思想,他們也有着屬於自己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因此,在教育過程中,爲了避免出現尷尬,就不能只從我們的主觀願望出發,應該多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其次,孩子與生俱來,對外界新奇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就會問一些奇怪或讓我們驚奇的問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培養孩子的這種質疑能力。再者,孩子們的觀察力又有着他們獨到的一面,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觀察結果,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去觀察這個世界。所以,教師要做好這份育人工作,首先要當一個合格的傾聽者,能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談,不添加任何的主觀色彩。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在現代如此快節奏的社會大背景下,人們對人生的態度也顯得越來越急躁,不知是誰高喊出了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千萬家長整裝待發摩拳擦掌,在這千千萬萬的希望與期待下,孩子們收拾起童心,規範地坐在課桌前,從“你我他”到“123”而後又是“ABC”,從鋼琴到小提琴而後又是琵琶古箏,從畫畫到書法而後又是圍棋象棋……林林總總,家長用自己曾經想學的,認爲孩子要學的種種課程填滿了孩子的童年。這種拔苗助長的教育,真的能讓孩子成長的更快,還是反而毀了孩子的天真爛漫,天生的創造力呢?我們何不讓孩子慢慢來,讓孩子慢慢的地學會識字,讓孩子慢慢地與人交往,讓孩子慢慢地觀察世界。而作爲一名老師,要去改變父母的教育理念上是需要長時間溝通的,但是努力在自己的工作中爲孩子尋找樂趣,引發他們的興趣卻是一定要堅持實施的,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與耐心,按照孩子的發展規律來給予教育與指導,這樣的教育理念應該更值得推廣。

“我的手還小,請別要求我在整理牀鋪、畫畫和打球時做得很完美。我的腿還短,請你走慢些,好讓我能跟上你的步伐。我的眼睛還沒有看到你所看到的世界,請讓我自己觀察。我的年紀還小,請拿出時間和耐心向我解釋世界上的精彩事情。我的感情還很脆弱,請照顧我的需要,不要一天到晚指責我。”孩子是一個還未完全發展成熟的人,他們需要的是我們更多的關心和耐心。“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那是不是更多的是對我們成人說的呢?

書的最後,龍應臺說寫道:你可以說“孩子你慢慢來”,可是有時候,快快地“放手”或許也是必要的。回過頭去看第一個故事,婆婆呵斥着孩子的動作太慢,但她卻又能放手讓孩子幫助她,去做這些爲客人服務的事情,看得出來,婆婆已經將這個最難的“放手”做到了,這種信任,又是對孩子怎樣的一種尊重啊!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21

孩子,當上帝以幸福的名義將你賜允我們時,你要知道你生來就註定不凡,你承載着兩個家庭的希望,你也與其他天使不同,你更具一顆比其他孩子更加純真且脆弱的心靈。因此你的責任要求你必須健康快樂的成長。

孩子,當你吸吮着我的柔軟並恬然入睡時,初生的第一抹陽光在你那稚嫩的小臉揮灑時,我的心也融化於這明媚之中。

可是我的孩子,有時候,快快地“放手”或許也是必要的。

待你大些,再大些,我便要你學會在這光陸怪離的社會中生存的“前人之鑑”,不合時宜的與你去見識一些“猥瑣”之流。因爲我害怕,害怕你會應付不來。天知道,我多想護你一生安康,可是寶貝,自然的生存法則並不允許我的願望實現。

快樂星緣,在這個用愛和耐心爲每一位小天使鑄造的世界裏。

我們用最簡單的愛去呵護這至善至真的心。

喜歡你窩在我們懷裏,同你小聲呢喃着你所未知且嚮往的事物,喜歡你們總是洋溢的小小梨渦,更喜歡你們眼中的星星點點。

寶貝,你們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都是我們所喜歡的樣子,我們不能代替你們走路可我們願意爲你們指路,給你們所依賴的安全感。

只爲了你的一聲笑語,一個目光還有那一抹燦爛的笑容。

寶貝,你知道嗎?只要你需要我,我就在你身邊從未離開。

快樂星緣——讓每顆星辰都綻放出璀璨光芒的世界。而我的寶貝,我在這裏等你。

一路上,兩個人都很忙碌。是這樣的,媽媽必須做導遊,給安安介紹這個世界,安安是新來的。而媽媽漏掉的東西,安安得指出來,提醒她。

——後記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22

在衆多的書籍中,一眼就被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所吸引。也許是自己也知道應該讓孩子慢慢來,但是真要做起來確實很難。所以,非常想看看龍應臺是怎麼樣做到讓孩子慢慢來的。於是,在閒暇時翻看着這本書,與這位母親一起分享對孩子成長的點滴記錄,用心地感受生命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感受他們在成長中的喜悅與淚水。

從龍應臺與兩個孩子的交流相處,我覺得她是個聰明的媽媽,她的孩子們是幸運的,她也是幸運的,在孩子的問題上她有自己的教育智慧。《孩子你慢慢來》,是的,慢一點,我們可以感受上天給我們安排的是多麼豐盛的禮物。更真切地感受愛,我們纔會生出更多溫柔的情懷,更多的愛。

回想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所做的一切,真的是過於急躁。作爲語文老師,當孩子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疙疙瘩瘩,不知所云時。因爲考慮到教學內容安排是否能完成,往往會打斷孩子的發言。讓他坐下去再想想。其實,我們在說出這句話時,可能傷害的是一個孩子的自尊。更有可能導致孩子今後將不敢舉手發言。再想想,現在學校裏的各項活動特別多,教育的節奏非常緊。在孩子做作業時,往往是把難的題目先講解好,然後讓孩子們做。這可能提高了作業的速度,卻束縛了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孩子們會照着老師說的答案去做,而毫無創新能力。現在看了龍應臺寫的《孩子你慢慢來》以後,感觸特別深。的確,我們應該從容地等待,在孩子的身旁陪伴他靜靜地成長,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這是一項慢速作用的過程,母親需要靜靜陪伴,教師也是這樣。孩子的世界有着成人不能理解的模樣,而要想很好地觀看這個世界裏的風景,“慢”是最爲重要的。慢慢地等待。

世界上有很多東西,給予他人時,往往是越分越少,而唯有一樣東西是越分越多。那會是什麼呢?那是愛。愛,不求索取,愛,也不是等價交換,他是一種付出,是一份給予,更是一中無悔的犧牲,最可貴的是他還會成倍地增長。所以,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這樣那樣讓你無奈的事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面對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一定要慢慢來,給予孩子更多的愛。看過《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的,其實都能深刻地感悟到,也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堅持,更需要溫柔的堅持。

冰心說過:“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每個人都需要愛。皺紋可以爬上我們明亮的眼睛,青絲可以變成斑白的華髮,歲月可以老去我們的容顏,韶光可以在日復一日的塵灰中消逝。然而,唯有愛,纔是我們教師最美的語言。讓我們與孩子們慢慢來,慢慢地用愛點燃孩子心中的熱情與慾望。一定要記住——孩子,你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23

在去掉“在”一方面極其嚴格,要求認真做事,努力學習;另一方面講究自由尊重和理性思考。這是龍應臺的教子方法。龍應臺的文字,讓我發現了另一種母愛。在德國的開放與臺灣的封建下,她將兩個混血兒子培養成了“如小樹般正直”“思想舉止特別成熟”的人。

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一個母親最願意的做的,便是用一輩子的時間望着眼中只有純真的孩子,讓他從容的紮好一個蝴蝶結。每個孩子都是父母一生的傑作,他們總想讓自己的孩子獲得最好,最後卻又在我們我們?他們?的身上學會了很多。我總是渴望母親能夠明白我內心的所求,總是覺得這個要求無法被實現。卻是龍應臺讓我淺顯這個詞不恰當的瞭解,母愛是由瑣碎組成的,你孩子的每一個變化都能讓她母親興奮不已。

華安華安是誰,應該交待清楚第一次踏入世界是因爲Bird,當媽媽聽到幾聲急促的啵時,不住的親吻着兒子――一個即將開啓生命新旅程的孩子。這句話好像沒有交待清楚,文章的讀後感,應該讓沒讀過文章的人能看懂而所有的母親何嘗不是如此,家裏那幾本厚厚的相冊,詳詳細細的記錄着我的每一個階段:站立,邁步,翻書……不論多麼得不起眼,作爲母親,總將這視爲她最寶貴的財富,時不時的拿出來看看,看看便笑了,那是發自內心的笑,沒有理由的愛。這幾句話寫得不錯,寫出了自己細緻入微的母愛。

在中國式的壓力下,每一位母親總想讓自己的孩子在繁重的壓力下汲取精華。我家的車裏,總是放着那些經典的歌曲,沒有技巧卻又樸實的歌喉,簡單而又深層次的歌詞,媽媽說:“在不經意間,你就會慢慢地接受它,成爲你自己的東西,讓你的心智更加成熟。”而家裏那滿滿幾櫥櫃的書,媽媽一點點的引導我去閱讀,去思考,去了解人物的言行舉止,去感悟作者語言的特色和主題的深刻,《笑傲江湖》《妞妞》《我是人間惆悵客》……這兩句互換位置這又何嘗不是理性的教育。?而龍應臺發現故事書的扭曲?故事書的扭曲是什麼意思?故事思想的扭曲?會潛移默化改變孩子的思想,用通俗的語言爲孩子講述名著,用開放性的思維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龍應臺的母愛也亦重複,“也是”或者只用任何一個如此。

漸漸地發現,我並不是發現了另一種母愛,而是因爲《孩子你慢慢來》讓我感受到了母親身上本有的另一種母愛:對於文化的貫徹與孩子改變的從容不迫。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24

《孩子你慢慢來》這篇文章有一幅非常普通的畫面,母子倆蹲在一起,母親手裏捏着一撮小草,似乎在教小寶寶辨認這小草。

龍應臺這樣附文:“一路上,兩個人都很忙碌。是這樣的,媽媽必須做導遊,給安安介紹這個世界,安安是新來的。而媽媽漏掉的東西,安安得指出來,提醒她。”

是的,爸爸媽媽,難道不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第一個導遊嗎?你不覺得世界在有意無意地引導你嗎?對於父母來說,孩子就是他們一種新的體驗,一種新的“人生課”,甚至是一種尚未畢業的終身學習課程。

龍應臺用這樣一句溫暖的話描述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恰到好處啊!

整本書都充滿了這位母親對孩子們的愛和尊重。從睡前故事到幼兒園的選擇,從學校課堂作業到家庭作業,媽媽都有一顆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的細膩的心,並確保她的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因爲她認爲,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會遇到無數的人間醜事,沒必要從童年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就像蒲公英每年都會開放一樣,但孩子的童年卻只有一次啊。

人類幸福的童年是多麼匆忙和珍貴啊!由於環境的不同,龍應臺的教育模式和思想與內地略有不同。她認爲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應該給他們最大的選擇自由。在生第二個孩子期間,她非常照顧第一個孩子的感情,她的孩子們是多麼幸福!

當我準備生孩子的時候,我懷着對1+1=3的渴望,也懷着對自己未來身份的恐懼和對母親不可避免的分娩的恐懼。矛盾的心理,讓我不知所措。

每次月經來的時候,我都會因爲沒有懷孕而略感失望,但也悄悄地鬆了一口氣:還有時間讓我慢慢做好心理準備。然而,這本書充滿了孩子們純真稚嫩的聲音,看這些年幼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長,希望此刻有一個嬰兒在我手裏,讓我真正體驗做母親的滋味,見證那石破天驚的“創世紀”!所以,孩子,我做好準備當你的導遊了,你呢?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25

第一次粗略的讀完《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只記得序言中慘烈的體罰場面,安安在複雜的語言環境下學會了四國語言,以及安安媽媽耐心的陪伴安安成長爲一個小學生,並跟蹤他放學。全都是碎片化的閱讀。

再次拿起這本書,序言中多次的對比描寫,讓人更深刻的理解了兩種教育方式的不同:花店的老婦人讓五歲的小子扎花束,罵他慢,但是小孫子的努力讓作者願意慢慢地等待;而林老師的刻薄讓人發怵,她的嚴厲和體罰,逼得本就家庭困難的王愛蓮帶着三個弟妹跳進了愛河。老師不知道王愛蓮是個多麼窮苦的孩子,連厚衣服和襪子都穿不起,連最起碼的吃穿都成問題,生命都無法保障,何談學習?《弟子規》中說:‘’有餘力,則學文”,最基本的需要都無法滿足,更無法去學習。在那種嚴酷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充滿了恐懼,根本不會去主動學習,更不會熱愛學習,所以小時候的作者逃學了一個月,這是一個缺乏愛和寬容的學習環境,我們要有花苞心態,像作者一樣,願意等待一個五歲的孩子去努力地打好一個蝴蝶結,給他成長的時間和愛的空間。

書中的安安在愛和寬容中成長。八個月大的安安見到鳥,爸爸教他bird,九個月再次見到大公雞,安安就會自己說英語bird,九個月大,第一次開口說話,還是英文,真是奇蹟。安安開口了,媽媽便開始當導遊,給安安介紹一路的遇見,最後到達幼稚園,這讓我想起了我家大兒子小時候,我也喜歡抱着他走在大街上,不停地和他說話,汽車、太陽……見到什麼就說什麼,可是沒有安安媽媽那麼用心,還加上優美的修飾語,連詩也隨性而讀:"枯藤老樹昏鴉……"

媽媽用心的教育造就了一個愛讀書的小安安,不足兩歲卻固執地要認識世界上的所有。有他一半高的書,是他探索世界的工具。安安對"龍"的理解也很深刻,不在乎是否真龍,而在乎龍的長度和顏色,安安還會用車來自創龍,"車水馬龍"就這樣順理成章。有了安安,媽媽做的飯是對孩子好的胡蘿蔔和魚肉,一邊做飯,媽媽還要豎起耳朵聽着兒子玩玩具,連哼的歌曲也是小兒歌,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有了孩子以後,孩子就成了媽媽的全世界!

爲了聽懂小安安的話,幼稚園的老師蘇珊、爸爸、媽媽都在不斷地互相交流、學習,蘇珊學中文,媽媽學德語,爸爸學瑞語。“孩子是天心的驗證,美的極致。"安安不僅理解了黑人,還會見到哪國人就說哪國語言,不假思索、脫口而出,那在於父母的愛和寬容,見到一種東西,父母會用不同的語言來教安安認識,並且不厭其煩。所以每一回新的邂逅,安安都會問三遍,並記住三種甚至四種答案。

爲了讓安安學到世上的美好,媽媽把暴力血腥的《白雪公主》和《阿里巴巴》移到了書架的最高處,而《阿伊達的花》、《小豌豆的故事》、《小錫兵的愛情》、《三隻小豬》成了小安安的最愛,好多書我連聽都沒聽過,卻成了安安比車子還要好的玩具,連上廁所都要堅持帶着書。看來不讀書真的不行,連兩歲的小孩兒都沒法比。

"野心"一文中,若冰討厭狗,我也討厭狗,我家的老二並不討厭狗,卻對狗的毛過敏。安安爸爸拿故事哄小孩兒真是見效,《七隻烏鴉》讓小安安哭聲一半就煞住。有了孩子,家裏總是一片混亂,媽媽總是無比忙碌,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也同作者當年一樣,36歲就成了有皺紋的黃臉婆,失去了好多理想,但同時也是幸福的,無數的忙碌,說不盡的快樂。我的小兒子和安安一樣兩歲左右,兒子也剛好在公交車站指着我的眼睛,說:"有果果,媽媽眼睛有果果。”近一段他也常說這句話,孩子的觀察力見長?兒子睡覺的間隙,我願意再看一遍同我如此有緣的書,學習作者用書中故事教導兒子,耐心寬容地跟蹤兒子放學,而不責備他把15分鐘的回家路程走了一個小時零十分鐘。一路的探險歷程,讓兒子的好奇心得以保留,雖然他只帶回了一塊十公斤重的廢鐵。

用愛和書籍滋養孩子,以足夠的耐心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靜待花開!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26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難以想象寫下這段如水般輕柔的文字的龍應臺與筆觸犀利並有着萬丈豪情的《野火集》的作者竟是同一人,這不禁讓人感嘆孩子對父母的改變有多麼巨大!那麼,讓我們一同隨着她的筆尖,以一個母親的視角去看看華安、華飛兄弟倆的成長曆程。

在母親溫和的注視下,兄弟倆一點一點地慢慢長大,有着初識的喜悅,有着懵懂的困惑,有着傻傻的嫉妒……細膩而樸實無華的筆觸似和風拂過,讓人看着看着就逐漸安靜下來。細細品讀,靈魂似乎也得到了昇華,變得像稚氣未脫的孩童一般純淨。

龍應臺稱得上是一位大作家,但我認爲“好母親”這個稱謂更加適合她。做母親是一門很偉大很深奧的學問,這門學問包括了許多職業的精髓所在,你需要像老師一樣耐心地去教孩子,像保姆一相悉心地照顧孩子,像保鏢一樣小心地呵護孩子……做一個母親很難,但是做好一個母親更難!現今許多年輕人不願有自己的孩子,正是這個原因。但是龍應臺卻真正做到了!她像是呵護嬌弱的小花一樣,細心地爲兩個孩子遮擋住一切會傷害到他們幼小心靈的利劍。現在,許多所謂“兒童讀物“並不一定適合小孩子閱讀,生死、暴力、荒誕……諸如此類的負面因子使得多少原本純淨、沒有一絲瑕疵的心靈扭曲!龍應臺選擇將它們放置於兒子們觸摸不到的地方,以防止他們接觸到這一方面的東西。但我們有多少人會注意到這種細節?而這種愛又絕非溺愛,是一種理性的感情,在該嚴肅的時候,她絕不會含糊過去,在罪惡還未在孩子心中紮根時眼疾手快地將其清除。當自已的孩子安安無意識地與好朋友弗瑞第“分髒”時,龍應臺毫不留情地認真地分析了他的過錯並給予了適當的懲罰。但她絕對不會逼迫孩子去做不想做的事,正如書名一樣——“孩子你慢慢來”,恬淡輕柔,不緊不慢,這不正是人生最理想的方式嗎?

讓我們也慢慢來吧,不再急去求成,不再焦慮功利,慢慢地走過人生之路,去欣賞那些不停奔跑的人們所忽視掉的沿途美景吧!這樣,我們的收穫將會更多!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27

我買這本書的唯一原因是這本書很有名。我翻閱了一遍,書很薄,大致看了兩遍,因爲和作者一樣,都是兩個小孩的母親,所以文中不少地方有共鳴。

書中提到:一路上,兩個人都很忙碌。媽媽必須做導遊,給安安介紹這個世界,安安是新來的,而媽媽漏掉的東西,安安得指出來,提醒她。

我和兒子出去也是這樣。他會好奇的問很多問題,對任何事物都很感興趣。在孩子的眼中,什麼都是新鮮的,而且他觀察力很強,看的比你細,記憶力也比你好。

文中提到了做母親和做個人之間如何平衡?作者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作者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個人。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我想,是因爲這段文字,讓我愛上了這本書,讓我有機會看到龍應臺的另外一面,那個睿智又溫柔的女人,叫母親。

“孩子你慢慢來”,我喜歡這個名字,因爲它的親切,它的柔軟,它的沉靜。作爲一位母親,作爲一名老師,我抱着受感動,受教育,受批判的心態去讀這本書,書中沒有所謂的說教,沒有所謂的評判,沒有所謂的建議,卻深深打動着我。

“只有十五分鐘的路程,安安卻走了一個小時零十分”。“孩子,你慢慢來”,這是一種對生命個體的敬重;是堅定地相信每一個生命個體都內在地蘊含着健全發展的可能性;是一種母親對孩子細膩的呵護與理解。

“他爬、他笑、他搖頭,他站起來又一次跌倒,他眨動着圓滾滾、亮清清的眼睛。我總是目不轉睛地看着他每一個動作。”感動於作者對孩子細膩的呵護與理解,同時也懂得了“慢”的內涵:我們做母親的尤其是做教師的,應該有理由靜下心來,慢慢地陪着孩子們走,一路慢慢地領着他們欣賞和享受,耐心等待着孩子們的長大,這纔是真正的幸福和愛!這也纔是真正的教育!

清晰記得,在深圳大街上四處張貼的廣告“時間就是金錢”,在這個時代,似乎成了一列太擁擠的地鐵,人人必須趕着往前走,否則你便掉隊,趕不上來,讓周圍的人失望,承受各方面無盡的壓力。連我們的孩子都已早早被他們的父母、教師或推或拉入這個趕車的行列,幾乎沒有例外。“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幼兒園要小學化,小學要初中化,初中要高中化”等讓人難以承受的重成了我們的至理名言。浮躁的社會再加上急功近利的心態,讓多少兒童本應充滿純真和快樂的童年不在、讓多少青少年本應充滿朝氣和活力的青春不在,醒着的時間就只有一個字——快!要知道,在許多成人眼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卻需要時間,我們不能焦急,只能慢慢等待,要把人生當成是一趟旅遊而不是一場賽跑!只有有了旅遊的心境,我們纔會對我們的人生學會欣賞、學會享受、學會快樂!面對幼稚的生命,我們不應催促,我們只有等待,這是人倫,更是常識。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28

最近,我讀了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一種震撼久久地在心靈深處盪漾。書的第一篇就是《孩子你慢慢來》一文。

“我”去買花。一個黑衫黑褲的老婦人把二十幾支桃紅色的玫瑰從桶裏取出,交給小孫兒去綁花。小孫兒大概只有五歲,清亮眼睛,透紅的臉頰,咧嘴笑着,露出幾顆稀疏的牙齒。他很慎重、很歡喜地接過花束,抽出一根草繩綁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繩又長,小小的人兒又偏偏想打個蝴蝶結,手指繞來繞去,這個結還是打不起來。老祖母的粗聲罵語沒有讓他放棄,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5歲的手指。

好一個“孩子你慢慢來”,好一個“用一輩子的時間等待”,等待一個五歲的孩子從容去做一件事情。這“等待”意味着什麼呢?一份耐心還是一種寬容?一個欣賞還是一腔期盼?一種信心還是一股力量?一種母親的溫柔與善良洋溢在字裏行間。孩子的成長需要等待,等待孩子慢慢長大,從容長大!

文章給我的震撼在接下去作者所描繪的昔日學校的“體罰”現象,這種景象一定會令每一個閱讀它的人心驚膽顫的:林老師用很長的藤條抽沒有交補習費又沒法完成黑板上第三題的王愛蓮,“直抽得鮮血順着她虯結的髮絲稠稠地爬下她的臉,染着她的手指,沾了她本來就骯髒的土黃色制服。”“張小云沒有交作業,老師要她站在男生那一排去,面對全班,把裙子高高地撩起。”“李明華上課看窗外,老師要他在教室後罰站,兩腿彎曲,兩手盯着一盆水,站半個小時……”要不就是張炳煌得了個“丙下”,老師把一個寫着“我是懶惰蟲”的大木牌掛在他的胸前,要他在下課時間跑步繞校園一週。那時,作者11歲。

當昔日的鏡頭那麼清晰地被文字所反映時,一種悲憤、憐憫、同情、惋惜乃至一種無以名狀的心情久久在心頭縈繞。等待一下!等待一下多好!老師等一下,也許王愛蓮就能解完題目;張小云就會完成作業;李明華就會轉頭看黑板,張炳煌的成績就會從“丙下”上升至“丙上”。兒童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我們只要等待,他們都會慢慢地開出絢麗的色彩。可惜不是每一朵花都能開到凋謝,有一些花或許未開放就枯萎了。故事中的這個被藤鞭的王愛蓮,在故事的最後,就帶着三個弟妹,跳進了愛河。一條水很髒的河(好有諷刺意味的河名)

文章基調有些溫婉、悽傷,但很現實,也很真實,這是作者的親眼所見,親身體驗。當文章最後,又出現文章開頭的那“耐心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那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一個5歲孩子從從容容地專心做一件事情,把蝴蝶結紮好”的鏡頭時,我的心裏竟一陣陣的顫抖,這個夕陽下耐心等待的鏡頭已經刻骨銘心的烙印在心靈深處: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一句話,暖到心裏。“孩子,你慢慢來,前面的路還很長,你要從容走好每一步”。站在窗前,面向操場,我對孩子們說。

靜靜的夜晚,我坐下來,泡一杯茶,靜靜閱讀此書中純淨的文字,讓字裏行間飄蕩着的祥和寧靜的氣氛慢慢在我的室內飄散開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29

由於冠狀病毒的侵擾,無奈在家休息了一個月。典型的三口之家,每天就是做飯,吃飯,網課,做飯,吃飯,中間穿插着一些小遊戲和自由讀書活動......我又重新讀了一遍作家龍應臺寫的《孩子,你慢慢來》,多了一次閱讀就多了一份感觸。

龍應臺看着她五歲的兒子,用草繩打個蝴蝶結,她願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等他五歲的手指把這個蝴蝶結紮好。捫心自問,我有她那樣,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嗎?

看着自己漸已長大的女兒,我越來越覺得做母親是一門學問,一門很偉大很深奧的學問,遠遠難於做一位老師的角色!

有時候我很茫然,有時候我很疑惑,有時候我又沾沾自喜。看着學習上不算特別優秀的女兒,卻忽略了她身上很多的閃光點:她淳樸,她善良,她勤勞,她懂感恩,她做事認真,她肯努力,她樂於上進,她興趣廣泛......呵呵,多好的一個孩子,爲什麼我僅僅因爲她不太適應應試教育而經常責備她呢?

所有的育兒書都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了這樣那樣讓你無奈的事,作爲父母你必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的面對孩子。可是,一旦遇事,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我們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認爲她樣樣都不應該落後,我們希望她有出乎意料的進步,卻不能容忍她有任何的退步。

是的,我們在潛意識裏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加在了孩子的身上,希望她強大,希望她優秀,希望她不要惹麻煩。卻忘記了,她纔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進步與成就都有發生的時間和規律。作爲父母,能做的就是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去等待生命的到來,去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一切都需要溫柔的堅持與等待。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一個信念:做像龍應臺一樣的母親!只想對女兒說,人生的路很長,一切對於你來說都是新的,你需要慢慢的、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它。你美好的人生纔剛剛開啓,讓我們慢慢地、美美地、堅強地一起走,走出自己不一樣的人生!

孩子,你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30

《孩子你慢慢來》是劉英老師在上學期一次家長會上提到的,剛好在彩虹魚給孩子選書的時候看到了,有兩個版本。書的封面是作者和兒子的照片,背景是黑色的,十年紀念版。這個版本里的第一張彩頁是我看的第一個版本的封面。一個穿藍衣服孩子在落了一地樹葉的鐵軌旁慢慢踱步,神情是那樣的專注。我特別喜歡這張照片(長長的路 慢慢的走)。兩個版本內容一樣,書中沒有華麗的辭藻,像日記,更像散文。其間夾雜着一些照片,每張照片都是那麼溫馨——孩子那麼可愛,環境那麼優美。《孩子 你慢慢來》簡簡單單的話包含了千言萬語的愛,充分體現了母親的仁慈包容。

讀完這本書,不禁被龍應臺內心深處的母愛所打動。書中講述了一位母親照顧兩個兒子的生活點滴,比如送孩子上學路上見到的景物、給孩子選童話書、孩子犯錯後循循善誘的教導等等。我是一個四歲孩子的媽媽,我也很愛自己的孩子。也走過龍應臺女士走過的路,有着相似的經歷和感受,也不止一次的想爲孩子做些什麼,比如記錄孩子的成長、養育的艱辛、我們共同的快樂等等,在未來的某一天作爲做最珍貴的禮物送給他,終因瑣事放棄。更多的是在教育孩子時失去耐心而面目猙獰,惡聲惡氣。和龍應臺女士相比,我很愧疚。

在成長過程中,他需要的是尊重,是你投入的和他做在你眼裏多麼的微不足道的事情,是你在承諾遺忘後用心的道歉;需要的是平等,是你蹲下來與他進行的交流,是犯錯時耐心的糾正;需要的是愛,是不開心時你溫暖的懷抱,是做對事情你鼓勵的目光。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31

在暑假期裏,母親送了我一本書,叫做《孩子你慢慢來》,並且,母親和我一起讀完了這本書。

世界上有一種永恆的愛,叫母愛;世界上有一個永遠愛你的人,叫做母親;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愛自己的母親,她無微不至地呵護着我們長大成人,願意用盡一生的心血來陪伴你我。《孩子你慢慢來》的作者龍應臺,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華安比華飛大四歲,他們互相笑稱對方“葛格”和“底笛”,這讓我感受到了他們不可切割的手足情誼,從一開始的華安的“敵對”,到後來兩兄弟中的打打鬧鬧,之中有一條無形但聖潔的紐帶拴住了他們之間的血緣。有時不經意的打鬧,完全流露出一種特別的氣息。

他們的母親—龍應臺。龍應臺在這本書裏扮起嚴母、慈母的形象。她對兒子的期望很高,對德國的教育方式大驚小怪,在一方面比較嚴格,在另一方面又是明亮又溫暖。我真的希望天下的母親都能像她一樣,牽着孩子慢慢來,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雖然華安和華飛一開始並不友好,但隨着時光飛瀉卻像蜜糖一樣甜蜜、粘粘的。我和弟弟也是如此哦!

還有,我羨慕安安有一位通情達理、理解我們的好媽媽。在《續》中,龍應臺寫下這麼一段美妙的文字: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的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慢慢來”這三個字是多麼難能可貴呀!

我和母親一起分享完這本書的內容後,兩個人都受到了很大的啓發。我現在能理解了母親的偉大和無私。而母親讀完這本書也得到了很多啓示,現在母親會給與我更多的尊重和自由,當然我犯了錯誤的時候還是會很嚴厲的。現在我和母親的關係,與其說是母女,倒不如說更像是朋友。

我非常喜歡龍應臺的這本書,我希望大家也看一看,讀一讀這本書,一定會受益匪淺。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32

暑假把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品味了一遍,一家人一起看書,心不由得歡喜,嘴角禁不起一次次上揚。

我喜歡龍應臺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溫情:其中帶着女性的細膩的美與善,品味着字裏行間,富有深意的話語,不經淪陷其中,一絲絲情愫在心裏泛起波紋——這些包含着做母親的心腹,回憶兒時的天真快樂……這些情愫凝聚融合在一起,很難讓人說出是什麼味道,但卻是令人感動,喜悅,舒暢。

我很羨慕安安,因爲他是幸運的,他的母親也是幸運的,因爲在孩子的問題上她選擇了這樣一個理智的做法——慢慢來,是的,慢一點,又何嘗不可,我們可以慢慢享受這些上天賜予我們的豐盛禮物,細細去品嚐,才能更真切的感受愛,我們纔會生出更多溫柔的情懷,更多的愛。

讀完這本書,媽媽感慨良多,她對我說:她不該把自己的所有希望都壓在我身上,叫我自己把握住自己,做自己的主人。這是在看完這本書後媽媽所說的,我以爲,她是深刻的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的,等待那些命運的必然的到來,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足夠的耐心與堅持,我很慶幸,應爲我的母親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着。

忽然想起《孩子你慢慢來》中的卷首語:“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着這個五歲的小男孩……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慢來,慢慢來。”

我只想對母親說:“人生的路很長,我們美好的人生旅程,剛剛起航,讓我們慢慢來,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33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這是我從《孩子你慢慢來》的封面上摘抄下來的。

這本書裏講的是一個母親和兩個孩子的故事。這個母親很溫柔很有耐心,就算孩子犯了錯,她也不打不罵,只是跟孩子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讓他們明白這個道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向別人道歉。

長長的路,需要我們慢慢的走。萬物生長都有一定的規律,可是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下,人們對人生的態度也顯得越來越急躁。現在很多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不想讓我們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就給我們報各種興趣班、補習班。殊不知這種拔苗助長的教育,並不能讓我們成長得更快,反而毀了我們的天真爛漫。

而書中的母親,教育孩子不論做什麼事情不管結果怎樣,只要盡力就行了。有的時候還可以讓孩子邊玩邊學。

我希望以後我們的父母可以多想想孩子的感受,給他們一點自己的空間。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34

著名作者龍應臺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爲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爲,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逼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我知道龍應臺這個人就是因爲她給兒子寫的這一段話。這次我們選擇看外籍書籍的時候。我毫不猶豫的就選擇了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當我認認真真的讀完這本書的後,我內心無比的柔軟和感動。有的地方讀着讀着就不知不覺的流下了感動的淚。我能感覺作者那種內心是多麼溫柔情懷和無限的愛,纔會寫出這麼細膩的文字,我對這位智慧母親的敬佩和身同感受。

龍應臺34歲才第一次做母親,龍應臺自稱從此開始上“人生課”,且至今未畢業。文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峯迴路轉的曲折,內心深處更是一次又一次的變得無比的柔軟。我個人認爲這篇文章真的值得讀一讀。特別是我們做母親的。

因爲這是一本充滿愛的書。是從母親角度寫出的生命體驗性質的生活散文。是一位母親與孩子成長的直接對話,這個過程有過欣喜,有過吼叫,有過懲罰,有過哭笑不得,走着走着,或許就成了作者一段不可磨滅的回憶,一個值得珍藏一生的故事吧。我好像已經和作者一起感受到了孩子成長的點滴,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個生命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感受到這位母親和她的孩子之間所有成長中喜悅與淚水。同時,我可以感受到作爲母親的龍應臺和作爲一個獨立人的龍應臺在專心育兒時,有着豐富、激烈的內心衝突,她在書中說:誰能告訴我做母親和做個人之間怎麼平衡?我愛及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的喜悅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麼呢?而正是通過這一衝突的訴說,表現出她內心深處的母愛。但它絕對不是傳統母愛的歌頌,而是對生命與成長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寫得出這樣的生活散文吧。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是的,作爲母親,我們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堅持,更需要溫柔的堅持。

我們看待孩子,孩子是一個慢慢成長的過程。我們需要耐心,需要時間。千萬不能急,慢慢的來。對於孩子他們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的美好。“花開須有時,唯有靜待之”。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35

遊學期間,閒暇便拿出《孩子,你慢慢來》看看。

翻看的時候,感覺自己在與這位母親一起分享孩子成長的點滴記錄。

用心,感覺生命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感受他們成長中的喜悅和淚水。

文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峯迴路轉的曲折離奇。但又無數次的忍俊不禁,嘴角的一次次不經意間的上揚。

龍應臺,讓我在她與兩個孩子的交流相處中,感受到她是一個聰明的母親。而她的孩子是幸運的,同樣她也是幸福的。

在孩子的問題上,他有自己的教育智慧,《孩子,你慢慢來》是的,慢一點,我可以感受上天給我們安排的豐盛禮物,更真切的感受,我們纔會生出更多溫柔,更多愛。

看過《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我深刻感悟到,應當有寬容與等待中長大,慢慢的,等待生命的成長,這需要堅持,更需要溫柔的等待。

想起文中龍應臺在買花時,遇到幫她包花非常吃力的五歲男孩,她這樣寫道:“我,坐在敘陽殘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孩子,專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她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龍應臺有着用一生的等待的耐心和勇氣。而我,面對我的親弟弟時,我沒有耐心等待他一點一點的長大,更沒有勇氣窮盡一生去等待,而龍應臺卻爲了不相熟的孩子瀝盡心血,她比我們少了一點怨氣,多一點愛心,少一點急躁,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指責,多一點寬容,少一點菲薄,她的心境是那樣明亮。

我相信孩子的世界中,總有大人理解不了的模樣,“慢”很重要,慢慢的等待。

“不要忘記這些過去的記憶,因爲這些記憶,會跟着我們的人生,一生一世,只不過,它們不像我們兒時那麼的明顯。”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36

親愛的元元,你是爸爸與媽媽的寶寶,能夠作爲你的父母,被你選中,是我們的榮幸。從那一天的晚上,你出現在了我的夢裏,輕輕的一聲:hi,我來了。我就開始惦記你的到來。

當你躺在媽媽身上,從產房裏被推出來的時候,你睜着一隻眼睛,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我在心裏對你說:hi,你來了。曾經,爸爸也覺得,不買房,不生娃,人生是多麼的美好與快樂。三十年人生,爸爸和媽媽從學校裏學習如何建設祖國,從社會大學堂學會如何爲人處世,從爺爺奶奶阿公阿婆那裏學習努力與奮鬥,但是在你到來之前,沒有人告訴我們,怎麼成爲你的父母,你是我們的導師。

在期待你到來的之前,爸爸也在想,哎呀,怎麼照顧你哦,要是不會幫你洗澡,不會幫你換尿不溼,不會衝奶,讓你生病了,那可怎麼辦哦!但是,在爸爸抱起你的那一刻,以上種種的顧慮都煙消雲散了,爸爸告訴自己,一定會把你照顧好,任何事情都可以學,照顧孩子也不例外。

於是,爸爸媽媽買了很多的書,可是任何書籍都比不上你給我們的實踐來的有效。慢慢的,爸爸媽媽學會了如何給你洗澡,知道你嘟起小嘴就是要喝奶,小腳亂動肯能是尿不溼要換了……

不知不覺,你已經要五歲了,這五年來,爸爸媽媽和你一起成長了很多。你是爸爸媽媽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個投影,你和爸爸一樣能吃,和媽媽一樣好看。你的小嘴裏經常能冒出讓我們驚訝的詞彙。

當那天,我拿走你的玩具,你哭着說我不考慮你的感受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是的哪,你首先是個獨立的個體,其次纔是我的孩子,爸爸沒有權力去安排你的生活,爸爸應該要尊重你的選擇,而不是按照大人的想法來橫加干涉。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可能是從自己的角度,按照自己的思維結構,知識體系來解讀你的行爲,而沒有考慮到,你是一個有着獨立思考能力的個體,你也會按照你接觸到的事物來構建自己的思維模式。

當爸爸媽媽在教育你的時候,可能過多的使用了爸爸媽媽能夠理解的詞彙,用爸爸媽媽的想法來替代你的想法。元元,你馬上要五歲了,你還有很長很長的時間來了解這個世界,爸爸媽媽希望能一直陪伴着你,一直在你身邊,當你孤獨時陪你說話,當你做噩夢時給你抱抱,當你餓了的時候給你做飯……只是希望這樣陪伴着你,因爲爸爸媽媽愛你。

元元,你終究會長大,你會用自己的方式在這個世界留下你生活的軌跡。有那麼一天,你會離開爸爸媽媽,獨自去面對這個世界,到那時,爸爸媽媽希望你能夠知道,爸爸媽媽永遠支持你,當然,希望那一天來的不要太早,因爲愛你的爸爸媽媽,可能永遠都沒有準備好。

元元,按你自己的節奏去長大,去感受,去了解,只要記得,爸爸媽媽愛你。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37

初陽照射下的午後,慵懶的閒適,坐在公園的長椅上,我安靜地品味着初春的氣息——青草氣息中隱隱夾雜着一絲絲芳香。我向小路盡頭望去,有一對母女安然地坐在草坪上。孩子的手中似乎拿着一塊拼圖,正猶豫不決地向地上放着,而母親則是滿臉微笑,等着孩子下手。我一怔,春陽微晃。

“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龍應臺的話迴盪在我的耳邊,猛得想起那本令我心靈震撼的書——《孩子,你慢慢來》。

初識這本書,是在我讀完龍應臺的《目送》後。當時我心情迫切地想再品讀她的作品,於是我讀起了《孩子,你慢慢來》。在我的記憶中,龍應臺的語言應是犀利、率性的,直射人心的,但我沒有想到,龍應臺還會有如此深情而溫柔的語言。一打開書,我就被華安那調皮可愛的事蹟所吸引,例如把小汽車一輛輛放入馬桶中再撈出來,纏着媽媽講故事,裝作強盜“打劫”老太太的糖等等。每當華安在做這些調皮的事情時,背後總有一雙眼睛含情脈脈地看着他、關心着他,呵護着他,那就是母親龍應臺。

龍應臺在照顧華安的事上可謂是煞費苦心。她精心挑選適合孩子看的書,製造孩子喜歡吃的菜,就連“安安”上幼稚園也要大費苦心地尋找一番。字裏行間,濃濃的母愛早已透出紙面。

就這樣,華安、華飛在龍應臺無微不至地照顧下逐漸長大。通讀全書,我們也大概可以瞭解什麼是真正的母愛。母愛就是背後的那雙眼睛,看着你走過大街小巷;母愛就是那精心製作的飯菜,伴着你度過年年歲歲;母愛也是嚴厲的一番批評,引領你走回正確的道路。母愛啊,就是那一顆充滿溫情的心,灌溉出一朵朵五彩繽紛的花。

至此,我不禁想到我的媽媽。記憶中的媽媽總是一副風塵僕僕的模樣,風裏來,雨裏去,在家、我的學校、她的單位之間輾轉騰挪。有時夜裏歸來的媽媽一臉倦容,卻還不忘提高聲音喊我:“快來,我給你帶了好吃的。”每天上學前的一句:“天冷了,加衣服。”或“記得帶水杯啊!”都是我溫暖不已。

大抵天下母親都是這樣吧。無私奉獻出自己的愛,用愛去呵護、去陪伴、去澆灌那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有一天,那些花朵會迎來自己的花期,而那天,也是灌溉者們會心微笑的時候吧。

草坪上的孩子終於放下了一塊拼圖,旁邊的媽媽也展露出了溫柔的微笑。春陽撫過大地,一如喚醒孩子的母親。不過春光不急,她要等這些“孩子”們慢慢地醒來。時光靜好,耳畔迴響着:“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