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三國演義》有感範文(通用49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範文(通用4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4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範文(通用4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三國演義》有感範文(通用49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是羅貫中的妙筆寫出的可以和《滿江紅》媲美的《三國演義》開篇絕唱《臨江仙》。

是呀,浪花淘盡英雄,在三國演義中也是英雄輩出:“奸雄”曹操,“義絕”關羽,“智絕”諸葛亮,還有周瑜、黃忠、嚴顏、姜維、馬超……真是數不勝數。

這就是羅貫中的力作——《三國演義》,他是英雄的故鄉,是智慧的源泉,是知識的海洋,是精神的食糧……

說他是智慧的源泉,一點也不過分。因爲三十六計中的'每一計幾乎都在三國演義中“留過影”。例如:暗渡陳倉:鄧艾奇兵渡陰平,滅掉了蜀國;隔岸觀火:曹操袖手旁觀袁熙、袁尚逃到遼東,從而讓遼東太守公孫康猜疑他們,最後,公孫康砍下二袁首級歸順了曹操;笑裏藏刀:陸遜假裝對關羽極爲佩服,幕後卻調動兵馬偷襲荊州,讓關羽敗走麥城,最後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趁火打劫:袁紹假意約定與公孫瓚一起打翼州然後平分,而攻下後卻獨吞了翼州,然後藉機佔領了公孫瓚的幽州;以逸待勞:黃忠疲敵定軍山,最後出其不意斬曹操主將夏侯淵於馬下;美人計:王允巧用美人來挑撥呂布與董卓的關係,最後成功除掉了董卓……

如果比勇,呂布當爲首,可是要比智,那要數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先生了。他巧用空城計,保住了西城;使用欲擒故縱之計,使蠻將孟獲歸服;用調虎離山之計,讓司馬懿險些喪命,博望坡火燒曹軍,巧用天時草船借箭……不過我有一個問題:如果司馬懿衝進了西城,那麼孔明先生還有沒有錦囊妙計呢?

三國演義是一部十分有名的小說,它不僅很有趣,而且內涵深刻。我相信中國國學總有一天會增加一門新學科:三國學。這本書也讓我知道:生活中既要有呂布的勇,也要有諸葛亮的智,有時要有關羽的義,有時也要有曹操的奸,四者缺一不可。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

讀完了《三國演義》,我心的滿腔熱血忍不住爆發出來。這一本流傳古今、震驚中華的歷史小說,讓我真正學到許多英雄氣概。在這200多個人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人應該是劉備了。

劉備身爲皇家後裔,但他一點權利也沒有,就是以賣草鞋爲飯碗。在一次偶爾的機會中,他認識了關羽、張飛,並三人結義,一起幹出一片事業。“不求同年同月生,只求同年同月死。”這是英雄氣概們的聲音。後來劉備又得諸葛亮、龐統、趙雲、馬超、黃忠、魏延等能人。一下子搖身一變成爲君主。他統領的蜀國每一日都比前一日更富強。這就是劉備,一個會用人、有理想、有抱負、爲老百姓着想的英雄。

比起劉備,他的.兒子劉禪可就窩囊得多。劉備死後,諸葛亮接下大權。過了好幾年,諸葛亮也死了。蜀國在劉禪的手下日日夜夜的衰退。老百姓們的生活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沒有哪一個人是不叫苦不迭的。而劉禪只是在宮裏吃喝玩樂,享盡酒色。最終,蜀國投降於魏國。劉禪也身敗名裂了。所以大家說他是無可救藥的阿斗太子。

這一組鮮明的父子對比,更能顯示劉備的英雄氣概。

再說關羽,他爲人忠義。“只降漢,不降曹”是他在曹操的蠱惑下說出來的話,儘管曹操擺弄酒色來誘惑他。可他就是沒上當。本來曹操是想用赤兔馬來收買他,他也沒上當,也只是把它當做尋找劉備和張飛的工具。儘管他斬顏良、文丑已經報答了曹操。可在華容道,他又因爲過五關,斬六將給曹操造成巨大損失,又放了曹操,造成曹操並沒死於赤壁的後果。我認爲關羽是講義的英雄。

相反,呂布這個人雖然武藝十分了得,但見利忘義,一看到董卓給他赤兔馬,看到給他的金銀珠寶和絕色美女,他就忘記了丁原對他的養育之恩,一刀便刺死了自己的養父,投隨董卓。並幫助董卓胡亂天下,顛倒是非,一有對董卓謀反得人,他必殺死他。最終,他獲得了應有的下場。

曹操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一位漢奸,陰險狡詐成爲他的慣例。可他在我的心中,也是一名英雄。

在赤壁大戰中,曹操費盡心思招來的幾十萬士兵和幾千艘戰船被諸葛亮和周瑜的計謀一下子就泡湯了。他只能帶着剩下的幾百名士兵和文武百官一起倉皇而逃,由於路上又遭到趙雲、張飛和關羽的攻擊,只剩下不到300人。但曹操定沒有氣餒。他又重新鼓舞旗幟,重新招兵買馬,不過幾年,又建成了一隻大部隊,最終成了最後一個滅亡的侯國。

在《三國演義》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好漢英雄:張飛的直爽、張遼的執著、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巧用兵法等等等等。正是這些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三國人物,刻畫出了這本驚世駭俗的《三國演義》。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

在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張飛結拜了兄弟,他們發誓要大幹一番事業,他們請諸葛亮當軍師,出計謀。結果火燒赤壁時曹操慘敗。

赤壁大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案例,曹操有八十萬大軍,周瑜和諸葛亮才只有三萬多人。兩軍在赤壁隔江安營紮寨,準備開戰。周瑜和諸葛亮認真分析了形式,諸葛亮用草船借箭、借東風,周瑜用周瑜打黃蓋苦肉計、蔣幹盜書反間計。最後用火攻把曹操打了個大敗。

這次赤壁大戰以周瑜和諸葛亮的.勝利與曹操的失敗而告終。這次大戰結束後,三個國家就成立了,一個劉備;一個孫權;一個曹操。這就是三國的故事。

讀了這個故事我感覺作者羅貫中很偉大,《三國演義》這本書不愧是四大名著之首。我非常佩服作者的文筆,這個戰爭的場面很大,涉及到很多人,很多事。在作者的筆下,個個人物都很鮮活,妙筆生輝。

看完《三國演義》之後,我想起了一首歌:歷史上出現的一位位英雄,如同江水中涌出的浪花兒一樣,隨着江水的起伏流淌,不斷地涌現,又不斷地消失……但是這些浩氣沖天的英雄形象和他們可歌可泣的業績並沒有消亡。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4

春天來了,我在黑黑的泥土裏,我多麼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啊!我突然感覺到一隻小蚯蚓從我身邊爬過,我一伸懶腰,一挺我就突出了土面,陽光很刺眼,我揉了揉眼睛,哇!外面的世界原來這麼美啊!我看到了旁邊高大的竹筍心想:什麼時候我才能和他們一樣啊!靜靜地我聽到了鳥姐姐歡迎我來到這裏的叫聲,我聞到了花姐姐釋放的香味,我還看到了一隻小螞蟻從我身邊爬過,她推着比自己大過兩三倍的`東西,我說:“螞蟻弟弟你推着這麼大的東西去哪裏啊?”螞蟻說:“我們去找吃的了,還有別人在我後面呢,我們比賽看誰先回家,我的最小,我先走了,不跟你聊了再見!”“再見!”我高興的說。

突然隨着春風,一場春雨來了。她是來給我送水來了,雨嘩嘩的下了,“沙啦啦,沙啦啦,”我喝飽了,一挺我又長高了。雨漸漸的停了。太陽出來了,陽光照着我剛洗過澡的身體,好舒服,我有吸收了陽光的營養。雨滴從高大的竹筍身上滴下來,滴到我身上好清爽。仔細一聽:叮———咚,叮———咚,彷彿是一場春雨的餘韻。我一擡頭看見了彩虹,那是由七種顏色交織成的,好美!

這時我聽到雲雀在樹枝上說話,我熱切的跟它們打招呼:“你好!小云雀,你能告訴我遠處的景色嗎?”小云雀回答說:“遠處很美彷彿仙境一樣”我想:我一定要快快長高,看看它們口中的仙境是什麼樣子的。

就這樣我一天一天的長高了,有一天我一定會看到那片仙境的。

我想遠處眺望着,心裏彷彿感受到了那片仙境:很美很美………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5

初讀《三國演義》,我就被那緊扣心絃的故事吸引了,廢寢忘食地在這本書中遨遊。書中的每一個情節都具有歷史意義,每一個故事都教會我不同的道理,每一個人物都牢記於心。我感覺這本書彷彿有魔力似的,讀着讀着便沉醉了,沉醉於那緊張的戰爭中,沉醉在諸葛亮的妙計中。如果說鑽石黃金是珍寶,那《三國演義》就是稀寶,鑽石黃金只有華麗的外表,卻沒有實際用處,而《三國演義》雖然只是一本書,卻教會我很多東西,同時激勵了我。

當我讀到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時,心裏覺得很舒服;讀到劉備爲掩護子民成功離開,而犧牲太多士兵,敗給曹操,我和他們一起憤怒,同時也爲劉備愛民之心感到佩服;讀到諸葛亮爲劉備出計謀,把曹操打得落荒而逃,覺得十分痛快,並要學習諸葛亮的聰明才智,遇事冷靜的態度。

我最喜歡的片段是諸葛亮的草船借箭。諸葛亮利用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己知彼,“借”走了曹操的.十萬只箭。看來,無論和誰比賽,都要先掌握別人和自己的現狀,再根據別人的情況,利用自己的智慧,製造計劃,準備好一切。

其實,劉備之所以能戰勝曹操,並不只靠聰明的人和他手下的猛將,還靠支持他的子民,這都是曹操沒有的。曹操雖有八十萬兵馬,但一半都是俘虜,大多數都不服他,所以,一有什麼情況,他們就會兵荒馬亂。深得人心真得很重要,如果一個人利用自己的權利威脅別人,那有誰會支持他、信賴他呢?

我曾是一個失敗的班長,我的狀況和曹操一樣,做的事都只顧自己,沒考慮到別人,班裏的事,總叫別人去做,利用特權欺壓別人,大家只是表面服我,可心裏肯定不服我。讀了《三國演義》,我反省了一下自己,發現自己錯了,我下定決心,一定會改正的,我要學習劉備,無論做什麼都要顧慮到別人。

《三國演義》之所以能成爲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我覺得是因爲書的情節吸引人,具有歷史意義,最主要的是,它能使我們隨着故事的“潮起潮落”而心情起伏不平。

讀完了厚厚的《三國演義》,我明白了做事要動腦筋,不要盲目地做決定。失敗了也不要心灰意冷,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重新振作,再作打算,就算要重新開始,也要努力,努力過後,一定會成功。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6

終於,我讀完了《三國演義》。當我合上書頁時,心中打了個大大的問號,一個慣常出現的問題浮出腦海:《三國演義》裏,誰是好人?

誰是好人?爸爸常說曹操是個大詩人,他雅好詩文,推動了建安文學的勃興,並且熟識兵法,精通戰術,與袁紹的“官渡之戰”更令其在軍事史上熠熠生輝,符合我們對精英的定義,是個大好人。但我認爲他不是好人。曹操逃亡時,借住在好友呂伯奢家中。因爲聽到了霍霍的磨刀聲,便認爲呂伯奢要殺他領賞,於是曹操滅了呂伯奢全家。事後才發現呂伯奢一家是要殺豬來招待他,他不但不內疚,還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你們說,一個濫殺無辜,以自我爲中心的人能算好人嗎?

誰是好人?媽媽說劉備忠厚,待下屬如兄弟,符合我們對領導的期望,是個不折不扣的好人。真的如媽媽所說的.那樣嗎?在長阪坡之戰中,趙雲拼死從敵軍中救出阿斗,當趙雲把阿斗交給劉備時,劉備把阿斗狠狠地摔在了地上,說:“爲你這小子,差點害了我一員大將!”在白帝城時,他在臨死之前託孤給諸葛亮,並對諸葛亮說:“如果他無法勝任,你可以取而代之。”這些言語是發自其內心嗎?我想,只是他做足了“好領導”的文章,讓這些人爲他賣命,爲他的子孫賣命,爲他的江山永續賣命,使“劉”姓成爲天下最尊貴的姓氏。所以,我認爲劉備也不是好人。

誰是好人?叔叔說,“生子當生孫仲謀”。孫權是個厲害的軍事家,吳國在他的統治下蒸蒸日上,他是個好人。我卻不這樣認爲。孫權在晚年準備立嗣的時候,建立大功的陸遜與孫權的意見不同,陸遜認爲要立大兒子爲太子,而孫權卻要廢大兒子立魯王爲太子,兩人爲之爭吵了起來。於是孫權逼死了陸遜。陸遜爲吳國立下不世之功,孫權卻因爲立嗣之爭把陸遜逼死,可見孫權也不是好人。“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首歌雖然唱得響亮,但是在羣星閃爍的三國曆史天空中,還真沒有幾個是百分百的好人啊!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7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主要寫了魏國、蜀國、吳國三國的戰鬥,其中魏國由曹操主持,蜀國由劉備主持,吳國由孫權主持,蜀吳兩國聯手打敗魏國,最後桃園三結義的英雄全部去世。

但在關羽與兩位夫人在魏國時,關羽時時刻刻都保護着她們,不讓她們有危險,有什麼事第一向嫂子們商量怎麼辦。有一次,曹操讓關羽放棄劉備,歸位魏國,但是關羽卻堅定地說:“既然我已經與劉備結兄弟,絕不投別人。再說,我還要保護我兄弟的'夫人們,她們現在是我最重要的人。”曹操聽了,對關羽十分敬佩,放關羽回到了劉備身邊。這一段故事讓我十分的感動。

記得有一次,我生病了,我姐姐在身邊照顧我,不停地關心:“還好吧?舒服一點了吧?”我不停地看着你,然後,點點頭。我在那段時間我只要一有好聽的、好吃的、好玩的第一個都是給姐姐先試一試。但是,漸漸過了些日子,我逐漸想:“反正姐就照顧我幾天,不必老是想着她,我要自己玩一玩。”之後,姐姐每一來我房間,我都是大喊道:“幹嘛!出去,出去!”姐姐只好出去,每次說帶我出去,我都不屑地說:“不需要了,我還有事,可沒空跟你消耗時間!”她這時才明白過來我不太喜歡她了,她只好每次都會放一些書在我門口,讓我看,我也照着她的辦,因爲這些書十分精彩,直到有一次我看了一本《三國演義》這書中關羽與劉備的妻子們互相照顧的情景,想到了姐姐在我生病時不停安慰我,我現在卻對她這麼冷漠,我一步之下到了姐姐房間,我輕輕來到姐姐的身後,拍了一下姐姐,頭低着說:“對不起,姐姐,我不應該跟你賭氣,老是不理你,我知道錯了,請你原諒我!”姐姐笑着說:“沒關係,那我們出去玩!”我立即笑着說:“好!”

通過這件事,讓我明白了:兄弟情、姐妹情、親情要和諧,不能老是爭吵,而要一家快快樂樂的。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8

暑假裏我看過許多書,如《窗邊的小豆豆》《特種兵學校》《荒島歷險》……但是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作者是元末明初傑出的小說家羅貫中。主要作品除了這本《三國演義》之外,還有《三遂平妖傳》等其他作品,其中《三國演義》這本書爲其代表作,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

這本書主要講的東漢末年皇帝昏庸無能,宦官專權,朝廷腐敗,百姓苦不堪言,進而爆發了大型農民起義——黃巾起義,亂世之中一代梟雄與英雄人物競相涌現。

其中劉備最讓我佩服,因爲投奔他的`英雄人物都對他忠心耿耿,這是爲什麼呢?起初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我明白了,就拿“三顧茅廬來”說吧,劉備爲了請諸葛亮出山,三次前往他的住處拜訪,第三次諸葛亮在睡覺,他在外面站了半個時辰,最後他的真誠和求賢若渴的精神打動了諸葛亮。正因爲劉備的真誠,他纔會答應劉備的請求,這纔有了諸葛亮後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回報。

世上沒有不解之題,除非你沒有打好基礎。我們要學習劉備堅持不懈從小事做起的精神。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書中藏着人生哲理。要想成就大事,就必須從小事做起,人生也是這樣,“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如果你想着完成一件事就必須踏出艱難的第一步,打好基礎,否則你只會有一腦子的空想。

這本書不僅僅向我們展示了三國時期魏蜀吳的內爭外鬥,更爲我們展示了衆多的英雄豪傑的形象,他們或武藝高強,或智勇雙全,或果敢勇毅……我們從他們身上都能學到很多很多。

經典之所以是經典,我想是因爲它能夠帶給人們許多的人生啓迪。正如莎士比亞所說的一樣:“1000個讀者,有1000個哈姆雷特。”相信你們去讀《三國演義》,也會有許多的收穫。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9

又是深秋,回到了涼爽的飄逸,風吹散,散了花,飛了羽,我拾起櫃底的一葉羽扇。

不記得何時買的了,紋路依舊清晰,黑白相間,蘊着無限風塵與遐思,輕撫扇面,柔柔的羽化開了心中的三國。

出山之際,豈止玄德拜倒與他的才華,羽扇綸巾,習習風扇出千百級計,每一次大勝而歸的軍隊滿載的都是驚豔於孔明才華的笑顏。

羽扇是溫和的,引來涼爽也蓄起柔情,絲絲絨毛擺起無限風情,而粗壯的經絡又撐起萬般風骨。這是剛柔並濟的扇,不求力道,用暖暖的平和捲起風,風中氤氳開那般深邃……

那是孔明的眸,沉靜而多彩,從容而機警;手中羽扇一指,口吐良言,幾句話便是一座城池,一杯茶未下肚,捷報頻傳,掐死千萬謀略盡在扇葉之中,手一揮,在烽煙中劃過令敵人喪膽的弧,那刀刃劍光便只對着頑固的對手了。世人不解,不解他目中的柔氣何以助蜀地稱王?

羽扇也是豁達,扇稍不必修飾,不去擺弄,單單利落地一甩,那羽那絨就儲滿絕妙的美奐,只靈巧的一收,扇尾的細穗便靈動地打量衆生,品味含香的.微風。

孔明的死不是敗筆,也不是魏延的大意,那是早已料到的安詳。死前,他必是撫過羽扇的,南征北戰,它扇去多少腥風,看罷幾度血雨,可還是不帶殘痕地過了,一切的一切皆成定數明知山崩地裂,也要力挽狂瀾,不論結果,他做了,他信了,信了自己,信了那司馬。他無悔,一頁羽扇已做了它該做的,夫復何求?讓扇葉隨風而去吧,讓孔明含笑仙逝吧。扇扇風,風吹散,散盡繁華,散盡喧囂,散盡萬千忠魂,不問何謂歸宿,不去計較成敗是非,不去問,不去想……

輕搖我手中的扇,吸入扇來的陣陣風,吸盡那三國,在冥思中把扇放回深櫃,品味,從容曠達的笑臉。一羽扇,一三國,一輪迴。輪迴中,醒悟生活,哦——三國!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0

觀三國烽煙,識梁山好漢。嘆取經艱難,惜紅樓夢斷。四大名著向來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深遠之意淵源流傳。近日,我和媽媽一起閱讀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書讀過半,作者羅貫中在此塑造了各路英雄豪傑,他筆下的各種英雄事蹟令我們由衷深思。

從故事起初的“桃園三結義”,到“三分歸統一”,中間有那麼多的英雄戰功赫赫,又有那麼多生不逢時的英雄不幸離世。在衆多故事人物中,讓我認識了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情深義重的關羽;勇猛粗魯的張飛;陰險狡詐的曹操……。故事中的經典橋段讓我深受啓發。

從“曹操獻寶刀”這篇章節中,曹操本想刺殺董卓,可在刺殺一剎那卻被老奸巨猾的董賊發現,曹操靈機一動,瞬間“刺殺”變“獻禮”,拱手將七星刀獻與董卓,思維轉換之快令人汗顏,從中我們也看出曹操是一個多麼陰險狡詐之人。

從“三顧茅廬”這篇章節中,劉備聽從徐庶推薦,不惜自降身份,三次登門拜訪諸葛亮,其態度誠懇,當張飛、關羽對劉備做法不悅之情流露,劉備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可見其求賢若渴的精神,乃仁君之義。做大事,懂得知人用人善人,纔是明君之道。

從“三英戰呂布”這篇章節中,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並肩作戰,齊心大戰呂奉先,這場比拼不但打敗了呂布,還挫傷了董卓的`鬥志,可見三兄弟的團結一心、同仇敵愾。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盡了,只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困難終會被克服。

可以說,三國這段歷史很特別,亂世出英雄,每個英雄都有自己獨特鮮明的性格特點,有人生不逢時,有人險象環生,有人義薄雲天……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優點:學習關羽、張飛的忠肝義膽,學習諸葛亮、周瑜的足智多謀;我們也要警惕小人的伎倆:呂布的見利忘義,袁紹的驕傲自滿、不納人言。媽媽說,每個年齡段讀《三國》,都會產生不同深度的感想,《三國》我會繼續讀下去,繼續追尋人物事件的蹤跡及線索,探尋中華經典的博大精深。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1

今天我想和大家討論個問題“三國”中誰是好人?

當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後,我常在想三國中到底誰是好人?

曹操是好人嗎?曹操是一個英雄?他雄才大略,善於打仗,以弱勝強,打敗了袁紹,平定北方。但是我覺得他是一個奸詐的梟雄。有一次,他去朋友家避難時,忽聽門外傳來“嚓嚓嚓”地磨刀聲,以爲人家要殺他,便一頭撞開了門,一口氣殺了朋友全家十幾口人,殺完後回頭一看,才明白人家是要殺豬來招待他。他常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也不教天下人負我。”你們說曹操可夠壞的吧?

周瑜雖然能征善戰,也有雄才大略,但他的心胸太過狹窄,忌妒諸葛亮的才能,幾次三番地想害諸葛亮。結果反受其害英年早逝。而孫權更是出爾反爾,居然將自己的妹妹當誘餌,今天與劉備要好,明天又聯合曹操攻打劉備,“桃園結義”三兄弟都死在他的手下……

劉備雖是個傑出的軍事家,主張仁、義,也深受人們的`愛戴。說他是好人,但我反對。呂布武藝高強,號稱天下無敵,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俗話。他曾救過劉備,當時劉備感激不已。可當呂布被曹操捉住,曹操愛惜人才,不想殺他,回頭問劉備時,劉備卻恩將仇報,提醒曹操董卓是怎麼死的。嚇得曹操抱着腦袋連聲大叫“快推出去斬了。”你們看劉備夠壞的吧。

我覺得在《三國演義》中能稱得上好人莫過於是號稱“臥龍先生”的諸葛亮和“義薄雲天、智勇雙全”的關羽。諸葛亮神機妙算,運籌帷幄,他出山輔助劉備打下江山,受先帝託孤後七出祁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爲了蜀國的統一大業,勵精圖治,殫精竭慮,多麼讓人敬佩!七擒孟獲、揮淚斬馬謖,又看出他是一個有軍事天分,治軍有方的軍事家。關羽是劉備的結拜兄弟,千里走單騎,斬顏良、誅文丑,華容道……他的“義氣深重”無不讓人感動;“義薄雲天,智勇雙全”,恐怕是對他最好的讚譽。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中塑造了這麼多人物,使我百讀不厭。但是《三國演義》中的好人還真不多。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2

自從媽媽給我買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以來,我就像飢餓的人撲到麪包上,如飢似渴地閱讀。它的書我愛看,碟我更是百看不厭,我成了家裏的“三國通”。每天,我的腦海中浮現的都是諸葛亮、劉備、周瑜……對於他們之間發生的精彩故事,我就像着了魔一樣。

今天,我又忍不住翻開了《三國演義》,撲在散發着油墨香的書中。慢慢地,我的目光停留在了《大擺空城計》,書中諸葛亮的.智慧寫得生動極了,我看着看着,禁不住沉迷在故事中。

由於馬謖大意,失守了街亭,引得司馬懿向西城節節逼來。當時魏軍共有十五萬大軍,而蜀軍只有五千兵馬。諸葛亮得到消息時,急了,可他馬上想出了辦法,他下令:四個城門全部打開,每個城門二十個士兵都打扮成老百姓的模樣打掃衛生。然後,他叫來兩個小童,一個手捧寶劍,一個手持簏尾,諸葛亮剛坐在其城樓彈起琴來。看着諸葛亮悠閒的樣子,司馬懿頓時疑心大直民,下令退兵。諸葛亮笑了,原來他還讓關興、張苞在司馬懿撤退的“必經之路”埋伏了下來。哈!司馬懿這下輸定啦!

讀完這則故事,我想起了一句歇後語:諸葛亮擺空城計——化險爲夷。化險爲夷?什麼樣的人才能在緊急時刻化險爲夷呢?我想不外乎諸如諸葛亮一樣,冷靜、不驚慌失措,勤於動腦思考解決問題的人。是呀!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生活中面對險境裏,遇到困難時,我們都應該學習諸葛亮,冷靜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然,我也在一次事例中受過相同的教育。

記得那一天數學晚自習上,老師讓我們做一張數學報紙上的幾道題,由於我做的時候已經下了第二節課,心裏想着回家,於是我心急了,筆越寫越快了。終於,我做完了,老師檢查完以後,我一看,喲,錯了三道題!這下,我更正起來時細心多了。“慢點,慢點,細心點,不要着急”。結果,更正的題目我全對了。對呀,不管做什麼事,冷靜去面對就能獲得成功。

遇到困難不要慌張,要冷靜,多動腦筋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是我讀了《三國演義》後最大的收穫。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3

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今年寒假,我們依然哪兒都去不了,只能乖乖待在家。“行萬里路”是難了,但“讀萬卷書”還是可以實現的。在書裏,我可以穿越古今中外,可以到達任何想去的地方。之前,我看完了《湯小團漫遊中國歷史系列》。其中,三國那部分的故事使我深深着迷。於是,趁着假期,我打開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在這本書裏,我認識了許多了不起的人物,有:大義凜然的關羽、勇猛善戰的張飛、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書中的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特長,都很厲害,但劉、關、張若沒有“桃園三結義”,劉備若沒有“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那他們的故事可能就沒有那麼精彩了。正是他們的相互幫助,取長補短,纔有了一次次的成功。

就說劉備吧,他是一個顧全大局、有耐心的人。爲了統一亂世,使老百姓們過上安居樂業的好日子,他知道諸葛亮有着傲視羣雄的才華,不厭其煩,三請諸葛亮出山。哪怕是他的手下都看不過去了,他卻依然執着堅定。事後證明,劉備的這份堅持是有意義的,機智過人的'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文能武,他一生爲了劉氏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張飛和關羽也爲劉氏江山立下了赫赫戰功。他們就像是一組黃金搭檔,一路披荊斬棘,一路相互扶持,一起取得成功。

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時候需要團結協作。比如,在打籃球比賽時,前鋒、中鋒、後衛各有自己的職責,需要相互配合,纔有可能進球得分。或者在跳長繩時,負責甩繩的同學要做到高度、力度適中,負責接力跳的同學要又快又準,那麼連續跳的次數纔會越來越多。還有在小組做實驗時,我們不能只顧着自己,要以小組的利益爲先,相互幫助,纔有可能順利完成實驗,獲取最準確的實驗結果。

總之,我們只要學會取長補短,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4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一部,我已經看過很多遍了,每次閱讀它,我就彷彿進入了一個金戈鐵馬的年代裏面有高超的武功,令人叫絕的智謀,俠肝義膽的英雄,太精彩了!

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赤壁之戰,這場戰爭也是書中最經典的一場,曹操佔兵百萬,最後卻中了周瑜的計謀,相信了龐統,把幾百艘戰船用鐵鏈相連。在諸葛亮用神功借來東風的那一天,黃蓋假意投降,點燃了自己的草船,引起曹操兵營的大火,曹軍大敗,幸好張遼捨命相救,曹操才撿了一條命。

讀完這個情節,我思考了曹操失敗的兩個原因:第一,曹操太驕傲自負了,當時的他手握重兵,已經佔領了大半個中原,武將有夏侯惇、李典等。文臣有程昱、許攸等,挾天子以令諸侯,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這些都讓他太過自信,造成了輕敵。第二點,錯信他人。他先是中了周瑜的計謀,相信了蔣幹,錯殺了最關鍵的兩員大將蔡瑁張允。還有盲目相信了鳳雛先生,把船用鐵鏈連在一起,又信了黃蓋會真的投降。這些都造成了他最後的失敗。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是這樣,四年級的`一次期中考試,我取得了很好成績。我有點得意忘形,走路也搖頭晃腦的,面對同學的祝福,我還告訴他們自己平時是多麼的用功和努力。時間過的很快,又要期末考試了,媽媽叮囑我要好好複習,努力迎接考試。我驕傲地回覆着:“沒事的,我相信自己的實力!”等成績出來後,我傻眼了,語文沒有考好,我與優秀也擦肩而過!那一刻我才知道後悔,真是驕傲使人落後啊!

我們經常在新聞裏看到這樣的事情,有個女學生被騙子騙走了學費,然後想不開自殺了。還有許多人相信詐騙電話,被騙光了所有的積蓄。這些都是輕易相信別人的後果。我覺得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

我特別喜歡《三國演義》,我覺得可以從中學到許多智慧。比如和曹操學樂觀,和劉備學寬厚待人,和諸葛亮學管理,和關羽學誠信……總而言之,《三國演義》是部偉大的著作,讓我獲益良多。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5

最近在圖書館借了一本《三國演義》,其中有一節兄弟相殘的故事,它深深地觸動了我……

故事講述了羣雄割據時期呂布被曹操和劉備聯手消滅後,曹操的兵力開始強大,野心勃勃的他想在亂世中大展宏圖、統一北方以成就霸業。按說他的對手袁紹根基比他深厚,爲何瞬間土崩瓦解呢?原來官渡之戰後,袁紹臨死前,寫下遺書,命次子袁尚繼位,利慾薰心,長子袁譚氣得兩眼冒火,但怕袁尚起疑,只好出兵佯攻曹操,卻被曹操大將徐晃打得落花流水。迫不得已他寫信向袁尚求救,袁尚卻怕袁譚日後會和自己爭奪權位,決定不出兵相救。這就導致兄弟相殘乃至爲曹操所敗,家業全毀以致讓後人唾罵的`悲劇。

想想自己,我不由心底發涼,我和弟弟平日相處得很好,但有一次我們竟起了爭執,那天我整晚都和他在鬥氣,我想玩電腦遊戲時,他卻故意把遊戲碟藏起來;他怕黑,睡覺時要開燈,我卻故意把燈關掉,結果吵得不可開交,各自傷心,從此家了一直沒有歡笑,沒有溝通,彼此形同路人,冷戰持續着……現在我冷靜思考,這是多麼不值得!有了溫暖的巢,鳥兒就有了幸福的避風港,有了親人,挫折時就有了無窮的力量,痛苦時就有分擔的輕鬆。“血濃於水,手足情深。”兄弟姐妹既然情同手足,就該同心協力,友好相處,所以做兄姐的,就應該以友愛的態度對待弟妹;弟妹也應該以恭敬的態度對待兄姐,這樣大家和睦相處,家纔有溫暖和快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是曹植被哥哥曹丕逼害下作七步詩中的一句,意思是說大家都是同一條根生出來的,你爲甚麼要急於把我逼死呢!兄弟姐妹理應關係密切、和睦相處、互相謙讓、其樂融融。於是我和弟弟和好如初,家裏重新開始了歡聲笑語。

因此我想:骨肉兄妹、同學朋友間用友愛撐起一方晴空,生活就會多一份開心和歡樂,少一份尷尬和痛苦。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每當這首詩歌在我耳畔響起,一幕幕刀光劍影、氣勢恢宏的場景就浮現在我的眼前,彷彿把我帶回那羣雄紛爭、逐鹿中原的動亂時代。《三國演義》就是這樣一本引人入勝的傳奇鉅著,故事情節精彩紛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讓人魂牽夢縈!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東漢末年分三國,羣雄逐鹿,天下大亂,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曹操、劉備、關羽、張飛、趙雲、周瑜、諸葛亮……橫空出世。而其中我最崇拜與喜愛的當屬臥龍先生——諸葛亮,他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當劉備三顧茅廬,終以誠意打動諸葛亮出山後,他一心爲主,憑着心中一腔執念,爲幫助劉備實現一統三國的夢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火燒赤壁,巧施空城計,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等,無一不是諸葛亮策劃導演的經典傳奇,令人歎爲觀止。後主劉禪繼位後,諸葛亮一心想要繼承劉備的遺志,匡扶漢室,一統中原,連續五次北伐,最終卻因主子昏庸無能,天氣不佳,糧草不足等原因,無奈返回漢中,終於積勞成疾,抱憾而終。

諸葛亮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人心,善攻心。他用自己的智慧幫助劉備鼎立於三國。諸葛亮如此偉大,但其神通是從何而來?若不是他自幼熟讀兵法,專研天文地理,常懷愚公之志,怎麼會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如果我們也能像他一樣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習,奮發向上,就算不能成爲像他一樣的'蓋世奇才,流芳百世,也能增長知識,獲得智慧,將來爲我們親愛的祖國建設貢獻自己一份微薄之力。這不正是“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嗎!

隨着年齡地增長,一次次地捧起《三國演義》,一次次地回味,帶給我的感受卻不盡相同,現在留給我最深的感受已是紛亂戰事給人民帶來的巨大創傷,相比戰爭年代,現在的生活是如此的幸福快樂。如果可以,我真希望世界各國人民能夠永遠地保持和平,遠離戰爭和動亂,願天下人民再無疾苦!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7

在這個書香濃濃的讀書月,我認認真真讀了一遍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這本書,給了我太多的啓示。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莫過於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了。他面如冠玉,頭戴綸巾,手上拿着一把輕飄飄的羽毛扇,神采奕奕好似下凡的神仙,令人過目難忘。他還有着超凡脫俗的智慧和異於常人的冷靜。在《草船借箭》中,詭計多端的周瑜一心想除掉諸葛亮這個眼中釘,於是挖苦他在規定時間內鑄造十萬支箭在,諸葛亮並沒有震惶,而是臨危不亂,知難而上。他命令魯肅在一天之內準備二十隻草船,綁好草人,在曹軍來臨之際把草船開到滔滔大江上,第二天,不明所以的曹軍見到草船,以爲周瑜大軍已到,一聲令下,數不勝數支利箭射來,利箭插在草船上,而機智過人的諸葛亮算好了今天的天氣,一陣陣霧襲來,在曹軍面前披上了一層天然帷幕。等大霧散去,船隊早就滿載而歸地溜走了,這讓曹操勃然大怒。十萬支箭輕輕鬆鬆就搞到手了。這就是才高八斗的諸葛亮,有他在,一切棘手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劉備在我心中,同樣是一個後生可畏的豪傑英雄。他大義凜然,安邦定國的他令關羽,張飛,趙雲這些無雙謀士心生敬畏,做了他的左膀右臂。在《荊州依劉表》中,蔡氏對他恨之入骨,表面上殺牛宰羊,大擺宴席,暗地裏不懷好意地想刺殺劉備。劉備早有一手準備,轉眼間身披鎧甲,手持干將,騎上赤兔寶馬,風馳電掣般逃走了,雖然蔡氏瘋狂地追殺他,可劉備依然冷靜沉着,縱着馬,一路上披荊斬棘,越過了大河,躲過了蔡氏的.軍隊,還找到了手下趙雲,真是令人不由自主的敬佩!

《三國演義》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好書。裏面的巾幗英雄令人敬佩,裏面的反面人物讓人無比仇恨。這本書中的好人是我一輩子的楷模,他們給予了我太多人生啓發。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8

在書剛開頭有一句話: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一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確實沒有一個國家可以一直霸佔世界。

我最佩服的是關羽他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放了曹操。他忠於故主,因爲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誠他的相貌描寫只簡單幾句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最佩服的便是關羽刮骨療傷不僅不喊疼還邊刮骨療傷邊下棋別人的都很緊張而他卻鎮定自落一點也不怕。

在裏面有一個十分聰明的人他就是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居然連自己的死期都知道真是料事如神。

在其中我感覺周瑜實在是太小肚雞腸了,如果他能容下比他聰明的人也就不會英年早逝周瑜其實只要忍一忍和他明刀明槍的乾和他比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情實在是太可惜了。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可能是因爲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然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的壞,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9

《三國演義》是一部鉅著。讀後感想頗多,不能一一盡述,獨對曹操印象深刻,特別是對曹操的幾次敗仗的描寫,“濮陽攻呂布、宛城戰張繡、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潼關割須斷袍……”很是讓人回味。

那回在濮陽,曹操被燒得焦頭爛額,險些死於亂軍之中。誰知他仰天大笑曰:“誤中匹夫之計,吾必當報之!”足見其鎮定自若,豪情萬丈,換了別人也許早就“急急如喪家之犬”了,笑過之後,妙計速發—“今將計就計,詐言我被火燒傷,已經身死,布必引兵來救……”如此這般,果然大破呂布,由此可見曹操臨危不亂的頑強和詭譎。

初戰馬超時,曹操輸得割須斷袍,奪船避箭,可以說狼狽不堪,才勉強撿回一條命。當時的曹操不但面不改色,又是一陣大笑:“我今日幾爲小賊所困!”一面笑,一面又已佈下疑兵陷阱,觀察到馬超勇有餘而智不足的弱點從中吸取教訓,變硬拼爲智取,遂大敗馬超。曹操在敗軍之際,仍然成竹在胸,不爲勝負所亂,同時他樂觀態度又安定了軍心,實爲難得的將才。

“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是曹操敗得最淒涼的時候,火燒之後,逃亡路上又值大雨傾盆,寒風刺骨,人困馬乏,死傷無數。八十三萬大軍幾乎片甲不留。曹操卻出人意料地連連大笑,笑敵人乏謀少智。狹路相逢關羽時,合當命休,可他也並不坐以待斃,料定關羽是重情重義之人,竟“死皮賴臉”地向關羽哀告舊時恩義,終得逃出虎口。若是項王窮途末路時必會很有骨氣地叱道:“吾聞漢將購吾頭千金,邑萬戶,吾今德若。”

小說戲劇性的一次次安排笑聲未停,計謀已成。將曹操一代梟雄的形象描繪得惟妙惟肖。“是非成敗轉頭空”,昔日的得失已煙消雲散了,但曹操在逆境中頑強不屈,永不放棄的'精神仍然值得我們借鑑。《三國演義》塑造的許多不朽的藝術形象必將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磨滅!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0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這首《臨江仙》出現在我的視野裏,耳畔就彷彿響起古典劇《三國演義》中楊洪基那深沉而雄渾的音調,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底平靜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漣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樣隨着歌聲穿越千年時光,去追溯令人嚮往的歷史……而這,都緣自《三國演義》——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一部詳盡而宏大的歷史。它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到公元280年約110多年的歷史。它以陳壽着《三國志》爲模板,經過作者羅貫中大膽的藝術創作而完成的,使高深難懂的正史以一種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在廣大羣衆面前,併爲人民所喜愛、傳頌。

《三國演義》又是一部小說,一部內容豐富蘊涵深刻的小說,作者匠心獨運,第二是趙雲,當年曹操帶領百萬大軍襲來,他爲了能保住劉備的家人安全,不惜用他那強大的武器,單槍匹馬,殺死曹軍數位猛將,幾十位兵士,令曹操看了還不禁讚歎說:趙雲真是勢不可擋呀!當然,要是沒有軍師的.文韜,劉玄德也無法建立蜀國。他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爲酬三顧。赤壁之前,他草船借箭,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赤壁之後,他智取南郡,借得荊州。在戰亂的年代裏,文韜武略臥龍鳳雛哪堪寂寥,結伴結盟結交,難結同好。接風借火借箭,羽扇輕搖。問鼎三足怎落腳,隆中對分曉,只盼來日登蜀道,再續出師表。不出則已,一出比天高!發明木牛流馬,連弩。諸葛亮的一生都在爲匡扶漢室而不懈的努力。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1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裏,帝王過得不太消挺。心眼子賊多的梟雄劉備一輩子就衝動了一回,替關羽報仇,結果戰敗,窩囊死在了白帝城。爹是梟雄兒笨蛋,後主劉禪被他趙叔叔一悶,被他親爹一摔,腦子不太好用,最後整個“樂不思蜀”的美名給他老子抹黑。奸雄曹操怕做腦外科手術,把華陀給弄死了,遭報應了,自己也嗝屁了。死後估計也閉不上眼睛啊,兒子命短,孫亡國。孫權守着東南沿海多呆了幾年,病死後兒子爭權,孫子缺德外加心裏疾病,擡着棺材投了西晉。看完了想起一句不知道哪個名人說的話——寧當太平盛世的犬,也不當亂世之王。自己折騰的鬧挺,別人看着也鬧挺。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裏,謀士這個知識分子過得也不太舒服。楊修、荀彧、孫遜、龐統一個個憋屈死的、氣死的、被皇帝大哥殺死的。總之謀士過得也不咋樣。一天地給別人出謀劃策整的挺明白,自己那點事沒整明白。想起前幾天看蘇東坡的文章“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一語深刻啊。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裏,武將更是累夠戧,典韋、關羽、張飛、馬超、呂蒙……這幫狠人病死的病死,戰死的戰死,累死的累死,只有完美的趙雲是老死的。活着的時候,在他們的.刀下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也不知道多少人夜夜惦記着讓他們死。死了以後,還得被我這樣市井小兒埋汰埋汰。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裏,不管現在的人怎麼評論諸葛亮是個謠傳啊。那些有名的事都不是他乾的啊。但我還是挺喜歡這個千古一相。就衝他作爲一個父親寫給八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就衝他作爲臣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品格,就衝他作爲中國有史以來最有文化的農民“識大局”“布公道”“開誠心”的爲人,就算他是一個神話,我也服氣。

亂世結束了,英雄狗熊都遠去了,只有這本桌上的文字,穿越了歷史,讓今夜的我,久久不能入睡。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2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同的時期讀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

在中低年級,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着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擡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小學高年級,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爲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爲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爲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爲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3

一年級的時候,爸爸給我買了一本少兒彩圖版的《三國演義》。起初我看不懂,後來慢慢看明白了,對裏面的故事還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三國演義》講述了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三人爭天下,最終形成三國鼎立的`精彩故事。其中我最喜歡“草船借箭”的故事了。周瑜由於嫉妒諸葛亮的才幹,便讓他在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但諸葛亮爽快地答應了周瑜,他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諸葛亮請魯肅借來二十條船,六百名士兵,在每條船兩邊紮上草人。第三天半夜,諸葛亮下令把草船劃到離曹營不遠的江面,二十條船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一字兒排開,然後命令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一聽,急忙起牀,但由於江中大霧,惟恐有埋伏,不敢出兵,急忙下令弓-弩手放箭,一時間,萬箭齊發,全都射在了草人上。諸葛亮又叫士兵把草船調轉方向,逼近曹營,大聲吶喊,擂鼓助威,虛張聲勢,而自己和魯肅卻在艙中飲酒。曹軍以爲敵軍來功,拼命放箭,一會兒工夫,二十條船上的草人都密密麻麻受滿了箭,諸葛亮下令鳴金回營,邊撤邊喊:“謝謝曹丞相送箭。”曹操方知中計,再要追時,可諸葛亮的船順風順水,怎麼追得上!諸葛亮回到東吳,一卸箭,足足有十五六萬支。這一計,使周瑜不得不自嘆不如,嫉妒之心更強了。結果是箭按時交給了周瑜,讓周瑜輸得心服口服。

我真佩服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其實,諸葛亮的聰明不是一時的,是平時日積月累的結果。他懂天文,才能算出天氣;他懂心理,打心理仗,摸清每個人的想法“對症下藥”。諸葛亮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經過長期苦讀潛心研究纔得到的。這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知識是靠自己去努力與奮鬥才能擁有的。我們要像諸葛亮那樣專心鑽研,仔細思考,刻苦學習。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我又一次走進了《三國演義》,走進了那個羣雄紛爭的年代……

《三國演義》描寫了自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一百多年間,以曹操、劉備、孫權爲首的魏、蜀、吳三個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與鬥爭,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1191個,這些形象無不血肉飽滿,個性鮮明,紛繁多姿,無不刻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在《三國演義》120個章回裏,我最喜歡第46章《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在《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令我折服。周瑜非常嫉妒諸葛亮的才華,就命他10日內造十萬支箭。結果諸葛亮夜觀天象,在第三日起霧時,去曹營借了十萬餘支箭,真是一舉多得!不僅讓曹營虧損十萬支箭,還爲東吳增加十萬支箭,難怪周瑜對他心服口服呢!怪不得在“三絕”之中孔明佔據“智絕”一席。諸葛亮令我崇拜,我幻想有一天也能手搖羽毛扇,頭戴綸巾。遇事不再慌張,而是像諸葛亮一樣,縱觀全局,運籌帷幄,機智化解。雖然後世對諸葛亮有些神化,但是並不影響我將他視爲榜樣。

《三國演義》中,劉氏集團成員的重情重義令我折服。關羽被曹操看中,卻依舊千里迢迢尋找劉備;諸葛亮滿腹才華,卻死心塌地做臣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經典之所以成爲經典,不止因爲它的情節,更因爲它給讀者傳達了萬世不變的思想觀、價值觀。“忠義”正是這本書傳達給我們的價值觀。

希望你能翻開《三國演義》,去結識個性鮮明的人物:以“智絕”聞名的`諸葛孔明;以“義絕”聞名的關雲長;以“奸絕”聞名的曹阿蠻,還有許許多多英雄豪傑……他們身處亂世,橫刀立馬,力挽狂瀾,譜寫出了一折折令人歎服的英雄讚歌!

《三國演義》令我受益匪淺。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5

高爾基曾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小,我就熱愛閱讀,我讀了許多好書,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愛的教育》《斑羚飛渡》……其中,我最喜歡讀《三國演義》,裏面經典的故事內容與豪邁的英雄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國演義》主要描寫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以曹操、劉備、孫權爲代表的魏、蜀、吳三國之間的矛盾和鬥爭。書中許多精彩的戰役讓我大開眼界,特別是精彩絕倫的“赤壁之戰”令我拍手稱絕,主要包括:“曹操下書”、“諸葛亮舌戰羣儒”、“蔣幹中計”、“孔明借箭”、“龐統巧設連環計”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故事情節。

除了書中的經典故事外,我還特別崇拜一些英雄好漢。趙雲是我最佩服的一名蓋世英雄,他英勇善戰,忠心耿耿。長阪坡一戰中他雲功不可沒,爲救劉備的兒子阿斗,單槍匹馬與曹軍奮力廝殺,殺了個七進七出,在千軍萬馬中殊死拼搏,最後衝出包圍,親手將阿斗交給劉備,這種壯舉實在令人欽佩!除了趙雲,我還特別欣賞諸葛亮,他神機妙算,料事如神;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胸懷大志,寬宏大量。劉備三顧茅廬才把他請出隆中,那時二十七歲的諸葛亮看上去風度翩翩,睿智儒雅。他出山後幫劉備創立了西蜀霸業,在“赤壁之戰”、“空城妙計”、“七擒孟獲”等一系列戰鬥中顯現了卓越的軍事才華與驚人的聰明機智,說他是中國古代英雄人物中智慧和謀略的`象徵真是一點都不爲過。另外,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的劉備;威猛剛毅,義重如山的關羽;豪氣沖天、嫉惡如仇的張飛都令我欽佩不已。

當然,書中還有一些我不欣賞的人物,如:生性殘忍的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後慘死呂布之手;貪圖錢財與美色的呂布,爲了一時誘惑大開殺戒,最後自己落得個被曹操斬首的後果;陰險歹毒,生性多疑的曹操信奉“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殺了許多無辜之人,最後死於腦疾,他們這些行爲都令後人扼腕嘆息。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6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了第一本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故事。這本書塑造了近200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智勇雙全的曹操、忠誠勇猛的關羽、武技超強的趙雲等。當然,裏面的故事也是十分有內涵。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故事便是華佗爲關羽刮骨療傷了。關羽起兵攻打樊城,想拿下樊城,嚇退敵人。不料剛抵達樊城門下,右臂上就中了一支毒箭。華佗聽說關羽中箭,特意趕來爲關羽療傷。華佗看了關羽的病情,說要馬上刮骨療傷,但擔心關羽害怕。關羽卻說:“我視死如歸,沒什麼好怕的!”說完便喝了幾杯酒,開始下起棋來,讓華佗開始刮骨療傷。華佗用刀割開他的胳膊,刮骨頭上的毒。但關羽繼續鎮定自若的下棋,好像刮骨這種鑽心的痛不是發生在他身上,並沒有露出痛苦的表情,華佗看了,很佩服他。我看了這個故事,也很敬佩關羽的勇敢、堅強、鎮定。

想起來幾年前的一個下午,我去牙科醫院拔牙齒。那時的我,十分不願意,害怕痛,在醫院裏哇哇大哭。媽媽不停地安慰我、勸我,可我就是不肯,害怕醫生把鉗子放到我嘴巴里。媽媽連拖帶拉才讓我進了診室。進了診室,醫生要給我打麻藥,我又緊張又害怕,又哭又喊,關羽那時連麻藥都沒有,可我就連有麻藥都害怕得不得了,整個身體都在拒絕。現在想想,真覺得自己太不勇敢、太不堅強,有點膽小懦弱了。

我以後一定要改變自己,學習關羽鎮定自若、堅強勇敢的精神與性格,坦然、堅強地面對困難,不要懼怕。同時,我們要取長補短,讓自己變成更優秀的新時代少先隊員。不學“以善小而不爲,以惡小而爲之”的僥倖心理,只學寬厚仁義的品質;不學關羽的驕傲大意,只學關羽的勇敢頑強。在這21世紀的新時代,我們要更加努力,學習英雄精神,爭當新時代的優秀好少年!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7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趙雲,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也趙雲是一名智將吧。在跟曹操打仗時,因弄丟了二嫂,義無反顧的就帶着僅有的20多名官兵,向曹操的大軍中衝了過去,路上遇到敵將,幾槍就刺於馬下,找到阿斗後,放下護心鏡,殺進曹操的大軍之中,勇猛過人,其中還奪得了一口尚方寶劍——青鋼劍。趙雲在曹操的陣中所向披靡,一連砍到好幾名武將,好幾面旗幟,曹操在這場戰役對着雲刮目相看,但由於體力不支,要不是張翼德在長阪坡上,趙雲早就死於亂軍之中了吧,不過趙雲到死也不放棄阿斗,這一點讓我非常敬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裏武力、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爲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嫺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爲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爲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魯肅、陸遜吧,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爲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8

《三國演義》中,描寫火攻的地方不勝枚舉。其中對諸葛亮火攻致勝的情節描寫最爲精彩。在“博望坡軍師初用兵”這回中,諸葛亮剛出山,關羽,張飛等衆將領並不信服他。認爲劉備對他太過尊敬,他未必有那麼大才能。但諸葛亮不與他們作口舌上的爭辯,而是用一場漂亮的火攻,擊敗了曹操的軍隊,讓原本不服的'將士們拜服於自己。在“火燒新野”中諸葛亮再次展示了他的指揮才能。他將一座空城讓給敵人。

半夜,將城裏的引火物一起點着,敵人落荒而逃,又從事先爲他們準備好的路線逃出城去,誤入了諸葛亮設下的更大的陷阱,被白河的水衝死無數。諸葛亮不給敵人一絲喘息之機,處處給人意外。“赤壁大戰”諸葛亮除了精通天文能“呼風喚雨”幫助周瑜進行“火船”進攻。居然還能將曹操戰敗後逃跑的路線算出來,再令趙雲、張飛、關羽事先埋伏在各處,等曹操路過時將他擒下。幾乎將曹操殺掉。但因埋伏在“華容道”的關羽想起以前曹操對他的恩惠,放走了他。“七擒孟獲”諸葛亮初戰藤甲軍連連戰敗後,發現了“盤蛇谷”定下計策,說:“吾聞利於水者,必不利於火?藤甲乃油浸之物,見火必着。

蠻兵如此頑皮,非火攻安能取勝!”魏延依諸葛亮之計連輸十五陣,棄七個寨柵,將藤甲軍引入這“盤蛇谷”用滾石封其前,用乾柴斷其後。蠻兵無一倖存。諸葛亮前後七次擒獲猛獲,卻屢擒屢縱,我一開始不明白諸葛亮爲什麼這樣做,但深讀後我明白。要想長治久安,只有讓蠻兵的首領心悅誠服才行。這體現出了諸葛亮目光長遠,不因小失大。“追漢軍王雙受誅”這回,諸葛亮利用敵人的計謀將計就計,最終燒了敵人的糧草,挫了敵人的銳氣,敗了敵方的武將。

諸葛亮處事謹慎、周全、眼光長遠,冷靜處事,全盤謀劃,劉備在得到諸葛亮之前,儘管也有關羽,張飛,趙雲等等無敵猛將,卻成不了氣候。只是在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輔佐之後,才得以成爲一支重要力量,建立了蜀國,從而拉開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9

《三國演義》這本書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記載了中國古代三國時期的一段歷史文化。

它主要記敘了東漢建寧四月開始,皇宮出現種種不祥之兆,各種禍端接踵而來,以致天下大亂。隨後有三個人獲得道術,治病拯救百姓而贏得民心,收得徒弟數萬之衆就起兵造反,最後導致全國烽煙四起,諸侯割據。此時出現了歷史上的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他們幾經周折,奮力拼殺,勢力逐步壯大起來了。爲了光復漢室,劉備廣招人才,他三顧茅廬,請了聰明過人的諸葛亮做軍師並立國,國號爲蜀,而這時漢丞相曹操打敗了另一軍閥袁紹而統一了北方,國號爲魏。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軍威大振,勢不可擋。他欲奪取霸主地位,於是舉兵南下想一統長江以南的`地盤。劉備聯合當時江東諸侯孫權,在長江的赤壁與曹操展開決戰。孫權、劉備利用諸葛亮的妙計火燒聯營使曹操大敗而回。這樣就爲三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三國之見爲了各自達到統一中國不斷髮動戰爭,演繹了許多精彩的故事。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是被稱爲“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曹操的斬袁術、擒呂布、誅袁紹、敗馬超,即使赤壁一戰連連損兵折將,也能在險境中三次大笑,這說明曹操有極其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劉備卻不一樣,被陸遜火燒連營損了七萬軍馬後,竟然一病不起鬱鬱而終了。所以我認爲曹操要比“劉皇叔”強多了!

再說,另一位我崇拜的人——諸葛亮。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很大。他幫助蜀國收取東川、西川,擺設八卦陣,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索然一直到去世也沒有幫助蜀國完成統一中原的大業,但是他對蜀國的貢獻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在《三國演義》裏,還有許多精彩的故事和性格各異的人物,我常常癡迷其中,流連忘返。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0

人的一生中會閱讀許許多多的書籍,有些人喜歡《紅樓夢》,有些人喜歡《水滸傳》,而我卻對《三國演義》情有獨鍾。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時期的羅貫中,這本書是中國歷史小說的開山之作。它主要講了魏,蜀,吳三國鼎立,互爭互戰的歷史過程,刻畫出了幾百位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描繪出了羣雄逐鹿、鬥智鬥勇的精彩畫面,表現出了在戰亂年代的百姓呼喚良臣名將,安定戰亂的慾望。

《三國演義》不僅是訴說英雄的詩篇,還是一本智謀的寶典。其中的謀略層出不窮,無論是哪一招都爲後世的君王將相帶來了很多的啓發。書中的諸葛亮則是智慧的化身,他通曉天文地理,足智多謀,知敵人心理,是劉備手下一名得力的大將。

我最喜歡《關羽約三事,曹操解重圍》這一篇,它令我感受最深的是關羽義薄雲天的氣概和胸懷。這一篇章講到戰敗的他不完全投降曹操,而是選擇暫時投降,以確保自己的嫂嫂安然無恙。無論曹操以多優厚的.待遇相邀他仍然堅定的說道:“如果我一打聽到主公的下落,無論遠近我都要去投奔。”這份忠誠讓曹操又愛又恨,也成了後世之人心中的榜樣。面對權勢絕不低頭,有一份自己心中的準則是多麼難得啊!現實生活中,人性往往在生死攸關的時候展現出來了,在危機面前人們第一選擇可能不是救自己的同伴,而是會選擇自己保命,因爲人性是殘忍的。所以在這樣看來,關羽的那份膽量與擔當更是我們現代人所需要學習的。

讀完《三國演義》,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保護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乃至每個人,有時就算是拼上性命也是值得的。就像那些去支援武漢和治療患者的醫生,還有那些建設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建築工人們不正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來拯救我們這個世界嗎?所以我們要學習關羽,做一個忠心、有擔當和守護他人的人。

當然,《三國演義》不只有這一個人物,不只有這一個故事,也不只有這一個精神,還有更多的精彩值得我們去探究。就像別人說的:“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萊特。”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1

從四年級下學期開始,我就迷上了聽袁闊成講的評書《三國演義》。我每天多多少少總要在媽媽的汽車上津津有味地聽上一段。我發現:這360集評書裏一直有兩個人的對話,怎麼會是袁闊成一個人的評書呢?我十分奇怪,就去問媽媽。媽媽告訴我,的確只有袁闊成一個人在講,他在自問自答,用不同的語調錶現出不同的人物,讓《三國演義》更有情趣一些。我心裏暗暗佩服:袁闊成這個人說書可真有水平!

在《三國演義》的武將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劉備手下的五虎上將之一常山趙子龍。他武藝高強、機智過人。爲了救那沒用的劉禪劉阿斗,趙子龍在長阪坡前殺了個七進七出,殺死敵將54員,殺死敵兵無數,砍倒了大纛旗2面……敵將的血都染紅了他的戰袍,曹操還以爲這位能征善戰的將軍特別愛乾淨,一天換了三套衣服。在我看來,劉備的五虎上將應該這樣排列:趙、黃、馬、關、張。因爲關羽驕傲自大,所以只能排第四;因爲張飛喝酒誤事,鞭打士卒,所以只能排第五。

在《三國演義》的'文臣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劉備的軍師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自從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以後,就不再連吃敗仗,不僅得到了根據地荊州,後來還建立了西蜀國,面南背北,做了皇帝。後來,蜀國和魏國打仗時,諸葛亮呼風喚雨、裝神弄鬼,嚇得司馬懿以爲他有天兵相助,不敢出戰……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不喜歡的人就是劉禪手下的喬周。他一天到晚就知道投降。敵軍壓境,成都明明還有許多兵馬和糧草,他爲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就要投降,還要勸劉禪投降。劉備和孔明先生好不容易創立的這點基業,就被那個好吃懶做、貪生怕死、聽信讒言的劉禪和喬周給毀了!他們對得起先人劉備和孔明先生嗎?

現在我已經聽完了《三國演義》。但是,我還想多聽幾遍,溫故而知新嘛!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2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作者羅貫中,主要描寫了東漢末年,漢室衰弱,黃巾起義,各路英雄乘剿黃之機,發展勢力,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力最強,連年混戰,弱肉強食。官渡之戰,曹操滅袁紹統一北方,赤壁之戰,孫劉聯盟大敗曹操,使曹操暫無力侵佔長江以南,形成三國鼎立相對穩定的局面。

這部書中我最敬佩的人是諸葛亮,他未出茅廬,就定三分天下,他足智多謀,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智取漢中,七擒孟獲,空城計……都是諸葛亮的傑作,就連死後以木偶退司馬懿,這些都是令人歎服和叫絕的。

諸葛亮他爲劉備出謀劃策,後來劉備與周瑜合作,共同對曹操,其中草船借箭更是顯示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幹,就故意讓他十天造十萬只箭,諸葛亮說只要三天,並立下了軍令狀。

周瑜很高興,吩咐軍匠們造箭的材料不準備齊全,一心想殺諸葛亮,諸葛亮求魯肅借他20條小船,叫人紮上了上千個稻草人,綁在戰船的兩側,又用青布將稻草人擋住,曹軍不能分辨船上的.草人,同時還讓魯肅幫助保密,第一天,第二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到了第三天四更諸葛亮請魯肅上船與之飲酒,趁着大霧漫天,用草船從曹營中借了十萬支箭,周瑜的陰謀破滅了。

讀到這裏,我知道了諸葛亮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我也認識到了有妒忌心理是不行的,它即害人又害己,還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友誼。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種人也很常見,例如有的同學看到別人考試成績比自己好,就嫉妒,通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人心胸開闊,才能站得高看得遠,如果像周瑜那樣,心胸狹窄,到頭來,既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與此同時,我知道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跟他的勤奮學習脫不了關係,所以只要我們努力學習,便可以一樣聰明。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3

看罷“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喜歡諸葛亮的大可不必爲諸葛亮喝彩,熱愛周瑜的也沒有必要爲周瑜難過,因爲以上純屬虛構。

在三國曆史上,南郡之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役,如果要弄一個名次的話,其重要性應該僅次於赤壁之戰、官渡之戰、夷陵之戰、滅吳之役、滅蜀之役,排在第六位,因爲正是這場戰役最終確定了曹操、孫權、劉備在荊州的勢力範圍。和演義中不同,歷史上的.南郡之戰主要表現的不是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而是周瑜的文韜武略。

爲什麼這麼說呢?

南郡之戰前,曹操派在荊州的具體兵力雖不明確,但從曹仁、樂進、徐晃、文聘、李通、滿寵率領六路大軍參戰來看,曹軍的總兵力應該不下六萬,而周瑜手下只有二萬多士兵,劉備兵力尚不足兩萬,而且還要分出一部分奪取和維護江南四郡,因此孫劉聯軍的總兵力應該遠遠不敵荊州曹軍總兵力。由當時作戰雙方的力量對比來看,周瑜能用一年時間奪取南郡的確是軍事上的極大建樹。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赤壁之戰後,劉備、孫權藉機發起多支反攻力量,大都爲曹操所敗,比如孫權先後在合肥、濡須戰敗,韓當赴廬江郡接應陳蘭、梅成被臧霸擊敗,關羽的“漢水別動隊”爲曹軍所敗,劉備名爲斷後實爲搶地盤的軍事行動結果也是無功而返,所以可以說赤壁之戰後孫劉兩家多次針對曹操的反攻中,只有周瑜是唯一的勝者。

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雖然流傳甚廣,但其實和周瑜無關,把妹妹嫁給劉備那是孫權自己的主意,這應該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着的事情,你想啊,周瑜作爲孫權的臣子,他怎麼敢建議孫權把妹妹作爲政治籌碼(說得更嚴重些就是政治犧牲品)送給劉備呢?周瑜也許會想到這個主意,但敢於說出這個主意並付諸實施的只能是孫權,所以,筆者可以斷定,“賠了夫人又折兵”與周瑜無涉。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4

《三國演義》,這是一本關於英雄的長篇古典小說,使我不禁對文中的英雄兩字有了深深的感觸,書中的人物性格各異,有性格粗暴的張飛,有義薄雲天的關羽,也有年輕有爲的孫策,還有陰險狠毒的曹操,他們各有長短。

但在我心目中,劉備最稱得上是英雄。因爲劉備禮賢下士,求賢若渴。

在劉備三顧茅廬中,劉備爲了解除漢室危機,而找到諸葛亮。酷暑中,劉備步行第一次拜訪諸葛亮,而諸葛亮雲遊去了,需幾個月纔回來。第二次,冒着風雪,劉備又踏雪拜訪諸葛亮,而諸葛亮又云游去了。待到春暖花開時,劉備第三次到茅廬拜訪諸葛亮,諸葛亮最終被劉備的誠心所感動,出山輔佐劉備。成了劉備政權的.核心力量,幫助劉備打下了江山。

看了這個故事,我不禁想,當時劉備雖然兵不過萬,地不過十里,但他畢竟是皇室後裔,還有關、張等虎將,簡、孫等謀士,卻要苦苦去追尋一個農民身份的隱士,帶着這個疑問,與爸爸討論了一番,才明白劉備找到諸葛亮纔是他打下江山的前提。就像伯樂找到了一匹千里馬,這才叫如虎添翼,有了賞識的人,人才才能纔會發揮最大的潛能。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另一件事。 國慶節時,爸爸拿了一把弄壞的菜刀去磨,磨刀的老人說磨這把刀要五塊,而爸爸說:“你不是說磨一把刀要三塊嗎?”但老人很固執,仍堅持要五塊。爸爸說:“五塊就五塊,反正再放着就廢了。”於是老人用盡其本事,磨了很長時間才磨好,拿起了刀刃欣賞起來,刀刃在陽光下閃過一線,老人拿起了跟髮絲,迎着刀刃吹去,髮絲竟然斷成了兩截,原來這真是一把好刀啊!因爲是好刀,要麼就體面地把它的鋒利體現出來,要麼遇到不愛惜的它的人乾脆就這麼廢棄下去。

是啊!用人如用刀啊,一個人再有才能也需要遇到一個懂他,愛他,珍惜他的人,他才能發揮出巨大的潛能。劉備是這樣,磨刀老人也是這樣,我們需要千里馬,更需要能發現千里馬的伯樂。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往事,都付笑談中。”一說到楊慎的這首《臨江仙》,便會令人不約而同地來到了《三國演義》這部著名的古典長篇小說。

《三國演義》主要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之間所發生的一系列精彩故事:黃巾之亂、董卓之亂、官渡之戰等。本書作者羅貫中把人物、景物描寫得淋漓盡致,甚至有些誇張,體現出鮮明的人物性格。謙虛謹慎、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胸懷大志、弘毅寬厚的劉備,恩怨分明、忠肝義膽的.關羽,粗中有細、有勇有謀的張飛,狡詐多疑、雄心壯志的曹操……

這都是我們最熟悉的人物,他們之間有些人物令我感到十分震撼、十分敬畏。雖然《三國演義》裏的人物角色關係複雜,但當你讀起來的時候,就會從中體驗出無窮的樂趣,漸漸地你也就身臨其境了。

看過《三國演義》的同學,也許你們都認爲,曹操是一個奸賊,它不是一個好人。但我卻認爲:看清一個人,就要從多方面收集證據來定奪這個人的好壞。因爲我始終覺得,曹操身上的優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著名的官渡之戰中,曹操的三萬軍隊以少勝多擊敗了袁紹的十萬大軍,這不是因爲曹操陰險,而是因爲他能謀善斷,善於採納部下的意見,儘管袁紹地灌、兵多糧足。

但是他輕視曹操,爲人傲慢聽不進部下的意見,被曹操打敗也是意料之事。還有,曹操非常器重良才。記得當時關羽爲了保護兩位嫂子,不得已只好屈服於曹操,他並沒有害關羽,最後還放了他。他的詩歌裏蘊藏着悲涼壯觀的藝術風格,不得不令人佩服。總而言之,曹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戰略家、軍事家、政治家,還是一個出色的文采風流的才子!

這就是歷史,正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往事,都付笑談中。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6

這個月老師佈置的名著閱讀任務是讀《三國演義》,我在二十號就認真地讀完了這本書。

《三國演義》是由元末明初著名作家羅貫中所著,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主要記述了東漢末年,皇帝無能,引起“黃巾之亂”,後來各路英雄相繼出世,割據一方。這期間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戰爭,而正是因爲這些戰爭,才形成了以曹操、劉備、孫權爲首的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後來劉備去世了,便讓劉禪登上了皇位,可是劉禪昏庸無能,導致蜀國被魏國鄧艾所滅,隨後魏國司馬炎篡位,改國號爲晉,魏國滅亡。司馬炎即位大晉皇帝后,即南下討伐孫吳,吳國不戰而降,自此三國歸晉的故事。

《三國演義》中描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武將有關羽、張飛、趙雲等,謀士有諸葛亮、呂蒙等。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書中還描寫了一場場精彩的`戰爭場面,有武將之間的浴血廝殺,如“三英”戰呂布。也有謀士之間的鬥智鬥勇,如諸葛亮與司馬懿鬥陣。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草船借箭》這一章。

這章主要寫了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華,就假借公事,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想以此來陷害諸葛亮,可諸葛亮從容不迫地說,只需要三天,周瑜暗自高興。諸葛亮巧用天時、地利、人和,從曹軍那裏順利地“借”來了十多萬支箭,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嘆不如。這一章節的記述,充分體現了周瑜的氣量狹小,嫉賢妒能,也反襯出諸葛亮才能高超,神奇妙算。也說明了周瑜確實不如諸葛亮,計謀上不如,周瑜想到的只是“造箭”,而諸葛亮想到了“借箭”。胸襟上也不如,周玉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而諸葛亮寬厚待人,善於把握全局,這兩點也正是我喜歡諸葛亮的原因所在。

《三國演義》告訴我們,“得人心者得天下”,要想成就大業,一定要勤政爲民,知人善任。不僅要有聰明的才智,而且還要有廣闊的胸襟。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7

手捧《三國演義》,好似墜入歷史長河,探尋那觸手可及的寶藏。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還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從三國大亂到諸侯割據,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一,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個個引人入勝,娓娓動聽:欲擒故縱的七擒孟獲,禮賢下士的三顧茅廬;熱血沸騰的桃園三結義,氣氛緊張的煮酒論英雄;義薄雲天的千里走單騎,勇冠三軍的大戰長板坡……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品質也好。在與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

他降漢不降曹、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他雖降了敵,但他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諸葛亮的謹慎,周瑜的狹隘,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在三國中,曹操和司馬懿都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嫺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爲觀止。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我想,如果沒有了誠信,就不會得到大家的信任,大家都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

品《三國演義》,“誠信”二字便是其精華……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8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我很喜歡讀。

《三國演義》中,有魯莽的張飛、英勇的關羽、三顧茅廬的劉備、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奸詐的曹操、機智的周瑜……我最喜歡讀“赤壁之戰”這篇。在這篇裏,周瑜和諸葛亮一起聯手,打敗了曹操。一開始,曹操攻打劉備,劉備向孫權求救,孫權決定聯合劉備一起防禦曹操。於是,他們在赤壁相峙。曹操的軍隊是從南方來的,所以不識水性。而孫劉聯軍都識水性,這樣孫劉聯軍有了優勢。但曹操人馬多,船又高又大。曹操爲了讓船穩固,用鐵鏈將船連在一起,這樣,船就穩固了,人不僅可以在上面自由行走,還可以騎馬、摔跤娛樂。諸葛亮看到後,就決定用火攻,但不知道周瑜有何想法。於是再一次聚會時,諸葛亮對周瑜說:“如今,曹操大軍兵臨城下,不知周都督有何妙計?不如我們將自己的想法寫在手上,然後亮出來。”於是,周瑜和諸葛亮不約而同的.在手上寫了一個“火”。於是,諸葛亮決定用火攻。可當時是冬天,刮的是北風,如果用火攻,勢必會吹向自己。一天,周瑜在外觀察,突然大叫一聲,暈倒在地。諸葛亮派人送去藥方,上面寫着“欲破曹賊,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諸葛亮要求建七星壇,說他可以借來東風。並且,爲了讓曹操放鬆警惕,周瑜和黃蓋決定演一場苦肉計。一天,周瑜在軍中討論如何打敗曹操,黃蓋說:“要麼馬上攻打,要麼馬上投降。”周瑜一聽,要將黃蓋處斬,但經衆軍士求情,周瑜才免了黃蓋的死罪,打他六十大板,打得黃蓋皮開肉綻、奄奄一息。第二天晚上,黃蓋去找曹操,說願意投降,並送來糧草。曹操開始不相信,但聽探子說了黃蓋的遭遇後,就打消了顧慮。 第三天,諸葛亮借來了東風,黃蓋在曹操的軍營裏放火。曹操的船隊立馬變成了一片火海。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爲主題的小說。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9

自從今年看完了三國演義後,使我更加的喜歡《三國演義》了。

在這本書中,我喜歡兩個人物:一個是曹操,另一個則是諸葛亮。

先說說曹操吧,曹操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不太好,但是我喜歡他其中的一個原因是曹操在公元200年的那一場三國中三大戰役之一的官渡之戰。這一場戰役是決定着當時中國的命運。雙方一邊是袁紹,一邊是曹操。曹操當時政治上很有優勢,但兵力卻遠遠不及袁紹。曹操卻能以寡敵衆、以弱勝強。

在這場戰役中,曹操爲什麼能以寡敵衆、以弱勝強呢?我認爲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曹操他自己會重用人才,對人才十分尊重。不過這其中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對手袁紹自己沒有重用自己的部下,使得許多人才不是投奔曹操,就是自己謀反。

諸葛亮呢?我覺得諸葛亮是一個神機妙算的人,不管在何時,在何地,他都會鎮定面對。“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個諸葛亮鎮定、勇敢。“空城計”,這次的諸葛亮,他大膽、聰明。更能表現出他的聰明之處的也就是周瑜本想找藉口殺掉諸葛亮的.一件事了!周瑜故意向諸葛亮提出要求:吟一首詩,如果對得上便重賞,對不上,就以殺頭爲罰。周瑜笑着說道:“有水也是溪,無水也是奚,去掉溪邊水,有佳便是雞。得志貓兒勝過虎,落坡鳳凰不如雞。”諸葛亮笑嘻嘻的說道:“有木也是棋,無木也是其,去掉棋邊木,有欠便是欺。龍遊淺灘遭蝦戲,虎落平陽受犬欺 ”接下來更令人着怒的就是周瑜吟道:“有手便是扭,無手便是醜,去掉扭邊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長得醜,萬難千選挑一妞。分明就是在嘲笑諸葛亮的妻子。便吟道:”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喬,去掉橋邊木,加女便是嬌。江東美女大小喬,曹操銅雀鎖二嬌。周瑜知道此話實在奚落自己的夫人,心裏大怒,差點暈倒。幸好當時魯肅在場,否則就會更糟。

你看!三國演義的人都是很聰明的,憑着自己的實力、智慧和勇氣,等到了別人的尊重,讓們佩服不已,同學們,你們喜歡三國嗎?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40

最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不禁感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它爲我們展示了一個個歷史故事,我也從中學到了一些道理。

《三國演義》是由元末明初的著名作家羅貫中寫的,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書中集中描繪了以曹操、劉備、孫權爲首的魏、蜀、吳三國之間的矛盾和鬥爭。書中塑造了衆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不怕天不怕地的關羽,謹慎多疑的“暴君”曹操,才智過人、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勇有謀的關羽。他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說到他的“勇”,他離開曹操,帶着親兵,保護兩位嫂嫂去尋找哥哥。途中,過曹操的五個關分別因沒有通行的公文而被攔下。他一路征戰,斬了曹操五位守將,終於找到了哥哥。說他有“謀”,曹操感到關羽不殺不可。於是派出七路大軍圍攻關羽。關羽用水防,將曹操的.七路大軍殺得片甲不留。關羽一生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忠義勇謀的故事,怎麼不讓人佩服呢?

如今,在我們的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困難,這個時候就特別需要像關羽一樣,要勇敢面對,不要害怕困難。記得有一次,我在籃球訓練中,由於準備運動不足,在跳躍的時候,只聽到“啪”的一聲,我摔了下來,大腿動不了,整個人好像撕裂般地疼痛。我彷彿意識到自己的腿被拉傷了,整個人動彈不得,痛苦得讓我差點流下眼淚……這時候,有個畫面突然在我的腦海裏浮現:關羽被曹操的部下用毒箭射中,治療的時候還若無其事,依舊和別人下棋。當我想到關羽這種勇敢面對困難的精神時,我立刻擦乾眼淚,在旁人的攙扶下,積極地面對傷痛。

讀完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我們需要學習關羽這種勇敢面對困難的精神。感謝《三國演義》這本書,它是我成長路上的精神財富。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41

《三國演義》講了從天下大亂到諸侯割據,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一;是一個英雄倍出的時代,也是一段撲忽迷離的歷史。這是一本我百讀不厭的書,讀了它,令我明白了什麼叫做"義"。

《三國演義》中講了一個個可歌可泣、引人入勝的故事。先是桃園三結義;再是三英戰盧布;然後是煮酒論英雄;還有官渡、赤壁兩大以少勝多的戰役…留給我們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物。如:聰明的諸葛亮;俠義肝膽的關羽;器量狹隘的周瑜;庸主劉禪;無能之輩盧布;勇者張飛…無不各極其態。

在這些人物中我最喜歡關羽。關羽是最講義的人,他是人與神的極致,他的忠肝義膽天地可見,衝鋒陷陣,他會衝在最前面,撤退回營,他甘願斷後護送,生命在他的戰場上只屬於國家,屬於他效忠的朝廷,無論功勞多大,他都不會居功自傲,獨領風騷。從桃園結義,到三國歸晉,他在任何時刻都對劉備一心不二。在《三國演義》中,關羽對事不對人,爲了劉備,他寧願幫曹操掃除前進道路上的阻礙,因心念舊恩,在立下軍令狀的情況下毅然在華容道調轉馬頭。這,纔是真正的"義"。所以,我最佩服關羽。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爲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看三國讓我瞭解了過去輝煌的歷史,更讓我明白做人的原則,我喜歡《三國演義》。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42

我十分地喜歡看《三國演義》這本書,這書是四大名著之一,這些人物讓我印像十分的深刻。

這本書主要寫了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結義。之後,他們三人一起去當了兵,但發現了曹操不懷好心,妄想統一天下,不顧百姓生死,便離開了軍隊,但由於他們隻身 三人,無法做成大事,劉備便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從曹操手裏奪過來許多城池,佔領隆中,建立蜀國,但最後全都被人害死,只剩諸葛亮一手撐着蜀國。不久,諸葛亮老死了,劉禪也交出了城池,給了魏國,導致國家滅亡,魏國一統天下。

書中關羽大戰吳國大軍,殺敵無數,卻是寡不敵衆,但他永不放棄,最後氣力用盡,戰死沙場,趙雲單槍匹馬,衝進了幾萬大軍之中,救劉禪,他一路殺來,一定用盡了許多力氣,可倉將劉禪背在背上,從敵軍手中搶來一把劍,一手拿劍,一手拿槍,在大軍中又殺了出來,沙場變成了血海,最終,他殺了回去,將劉禪交給了劉備,他身上早已傷痕累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精神,就是這種永放棄的精神,讓我十分崇拜,我做事也要有這種精神,那次, 我們進行800米跑測試,我心想完了,跑步可是我的弱項,400米跑之後,我連腳都擡不起來了,現在800米,還不要了我的小命!哎,我該怎麼辦,還是努力吧!輪到我們一組了,在老師一聲令下,我們向前跑去,兩圈過後,我們一組的人漸漸慢了下來,這時,我排在第三,我和第一相差很遠呢,如果再這樣下去,就達不到老師指定時間了,達不到可是要罰跑的,想到這兒,我一股勁,向前衝去,排在了第二,但還有整整一圈呢!我早已累得氣喘吁吁,剩下一圈怎麼辦呢?這時,我想:不行,我不能放棄,三圈都跑過來了,還有一圈算什麼呢?我擡起石頭般沉重的腳,終於跑完了四圈。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以後,我要繼續向他們學習。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43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衆多,而這三國的首領都有過人之處,但在歷史上頗有爭議的要數曹操了。

曹操,字孟德,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集智與謀於一身,化奸詐和文采於一體,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足智多謀,善於用人,三道求賢令,唯纔是舉。他不怕得罪門閥世家,因爲他深知,無論是打天下還是治天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當然,他並不是不考慮德。如崔琰正直且不失儒雅,曹操對他就比較敬畏。不過,就算一些品行有問題的人,他仍然用得恰到好處,如嘉、許攸等人,曹操以他的用人之道,使他們在恰當的位置發揮了各自的才能。由此可見,曹操的心胸也是非常寬廣的。

他雖狡猾奸詐,但雄才大略。曹操在當時被人稱作“曹賊”“漢賊”,後世也多半這樣認爲,但我卻不認同,當時的軍閥混戰,人人都爲自己的利益而戰,陰謀詭計也就如家常便飯一般,挾天子以令諸侯,非但不是過,而是功,亦能體現曹操的雄才大略,爲什麼?因爲那是亂世,漢室名存實亡,天子隨時都可能亡,別的諸侯從來都不正眼看一下的天子,曹操卻挺身而出,雖說是爲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不過同時也挽回了天子的性命。並且依靠自己的才能一統北方。

雖爲軍閥,但曹操的文采也是值得稱讚的,《短歌行》《觀滄海》等詩傳誦千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就是曹操最好的寫照,他的雄心壯志一點一滴的凝成了這一首首詩,這個說不清,道不明的.梟雄人生。

而今天的我們不正擁有曹操的那顆雄心嗎?是的,正因爲我們也有雄心壯志,所以纔要去學習,學習曹操的智謀,學習曹操的心胸開闊,學習曹操的識人善用。

站在今天,當年的情景不可能重現,我們能做的,就只有站在歷史這個巨人的肩膀上,看向遠方,遠方那個人才輩出的三國,那個謎一般的——曹操!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44

“劉備劉玄德,張飛張翼德,關羽關雲長,”大家都很熟悉。沒錯,這就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講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招賢納士,齊心協力同破黃巾賊。第二部分是請孔明出山,立蜀國,與吳國孫權聯軍,同抗曹操。第三部分講關羽被擒,張飛被部下斬,劉、孔明又相繼病逝,後主劉禪昏庸無能,最終孫權降魏,蜀國滅亡,三分歸一統。

我敬佩三國人物。三國英雄者,多也,其一例,我最敬佩:話說劉備撤軍,軍中不見了趙子龍,張飛誤以爲子龍降曹,大怒,欲取子龍首級,備勸住,方止。卻說子龍那邊,子龍找到後主劉禪,甘夫人卻投井自盡。於是,趙雲很是悲哀,但曹操十萬雄兵在後,不得已之下,子龍將禪護入懷中,挺鋼槍,奪寶劍,使出渾身解數,殺開一條血路。幸得曹孟德求賢若渴,不叫人殺趙雲,加上碰上張飛,終脫出重圍。

這段話描寫生動,寫出趙雲的忠心耿耿,一心爲國,忠心救主的高尚品質。再看看中國歷史,岳飛、吳佩孚,蘇軾等有節氣者固然多,但爲何會釀成悲劇?是無氣節,國之奸臣所爲。那時有節氣者似鐵鉉者甚多,卻又談何容易?餘者投敵棄友,雖利己,卻爲後人所不齒。

再看看現代者,處於享樂主義社會中的人,大部分懦弱無比,更別談中華民族的.“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毀其節。”的美德了。先別說這些“之乎者也”的了,現今中國人明說抵制日貨,與日不共戴天,誰卻曾想到過人是支持洋貨,抵制國貨了呢?

現今,中華民族之節氣,行將消弱,愛國人士都很憂心。其實,愛國不須幹出轟轟烈烈的大事,只是得有愛國氣節,愛國之情操。勿須說多好,只須有真才實幹。

讀完《三國演義》,我感慨萬千。“青山依舊在,何處夕陽紅?”民族之氣節,愛國之情操,是我中華民族千古國魂,令高山仰止!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45

今天我閱讀了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張翼德大鬧長阪橋,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卻說鍾縉、鍾紳二人攔住趙雲廝殺。趙雲挺槍便刺,鍾縉當先揮大斧來迎。兩馬相交,戰不三合。被雲一槍刺落馬下,奪路便走。背後鍾紳持戟趕來,馬尾相銜,那枝戟只在趙雲後心內弄影。雲急撥轉馬頭,恰好兩胸相拍。雲左手持槍隔過畫戟,右手拔出青寶劍砍去,帶盔連腦,砍去一半,紳落馬而死,餘衆奔散。趙雲得脫,望長阪橋而走,只聞後面喊聲大震,原來文聘引軍趕來。趙雲到得橋邊,人困馬乏。見張飛挺矛立馬於橋上,雲大呼曰:“翼德援我!”飛曰:“子龍速行,追兵我自當之。”張飛在長阪橋一聲大喝,驚退曹操百萬大軍。事後,曹操率兵追襲劉備敗軍,路遇關羽率領的江夏士兵,擊退曹軍。劉備率殘兵來到江夏,諸葛亮自告奮勇前去東吳聯合孫權抗曹。

我們在生活中要懂得用自己的真心去對待別人,如果你對別人不真心,那麼別人也不會對你真心,如果你不對別人尊敬,那麼你同樣也不會贏得別人的尊敬。因爲仁者愛人,就是用一種發自內心的善意去對待別人。在生活中,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考慮前因後果,這樣才能知道做這件事情的好壞。我們還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一件事情,這樣才能知道別人的感受。

我們在學習中要學會勇於向前邁出自己的第一步,只有你勇敢的邁出了你的第一步,你纔有可能取得成功,如果你連第一步都不敢邁出的話,你就永遠不可能成功。因爲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開始,勇於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相信自己吧,只要你勇敢的邁出了自己的第一步,相信你一定會取得收穫的。做事情是沒有不可能的,只是暫時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只要你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那麼,一切就會皆有可能!請相信自己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46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一樣的時期讀它,有着不一樣的感受。

在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

在中低年級,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住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擡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小學高年級,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好處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因此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善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爲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就應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47

“周瑜”和“諸葛亮”,我想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他們是《三國演義》裏的人物,在我的家裏,這兩個角色是由我和弟弟來扮演。說起來也是,弟弟的心胸狹窄,但是他的詭計也很多,正好付合周瑜的本性;而我,當然沒有像弟弟那樣心胸狹窄,也比他聰明得多,我就像諸葛亮那樣有智有謀,所以我也可以當個女諸葛亮啦!弟弟妒忌我的聰明,正如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說諸葛亮是江東的後患。我們之間不論國事,只論一些平常小事。這天下午,我要拿復讀機到媽媽辦公室去讀英語,而弟弟卻一把搶過復讀機,不肯給我,我知道他一定是又要拿復讀機來玩,便想方設法地討好他,要他把復讀機還給我,可是,說得我口水都幹了,他還是不肯給我。無可奈何,我只好另想辦法。心想:只有拿點零食來換回復讀機了,但我很快又想到,在我去拿零食時,他肯定會給復讀機做手腳,不是拿去電池,就是拿了錄音帶。我迅速拿了零食,剛到房門口,便聽到輕輕的“啪”的`一聲。當我走進房間時,他已擺出一副很輕鬆的樣子看着我,好像他剛纔什麼也沒做似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我把零食遞給他,他便把復讀機還給了我。“貨”一到手,當然先要檢查”貨物”有什麼殘缺了。經我一檢查,原先的預料是對的,錄音帶被他拿了。這該怎麼辦?錄音帶沒了,拿去也沒有用,這弟弟可真聰明。可惜,他的詭計,已被我識破。現在,就是想法子讓他交出來錄音帶了。用什麼辦法好呢?正納悶間,“對了,弟弟最喜歡喝酸奶了,何不跟他定下條件,要他把錄音帶還給我。”我心裏暗暗想着。“我給你酸奶喝,你還我錄音帶怎樣?”“好”。他也太爽快,一經交換條件,他就答應了。但他要我先出去,不許我偷看他的藏寶地。哈,他也挺狡猾的。最後,還用說,當然是我技高一籌,諸葛亮大勝周瑜啦!你看,弟弟像周瑜嗎?他就是有這麼一點小聰明,你要是不小心,仔細琢磨,是難以洞察他的詭計的。不過,他的點子再多,也是騙不過我這個女諸葛亮的,哼!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48

世界著名文學家莎士比亞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的確,看書能帶給我們許多好處。它能讓我們開拓視野,讓我們豐富感情,讓我們增長知識等等。在我看過的書中,《三國演義》印象最深,它裏面的故事《火燒連營》更是讓我深有感觸,得到人生的啓示。

《火燒連營》主要講了在三國時期,蜀國的皇帝劉備因爲東吳殺死了自己的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心生悲憤,於是就一賭氣率領七十五萬大軍進攻東吳。但由於紮營不當和氣候問題,被東吳的軍師陸遜用攻,導致蜀國的軍隊火燒連營,幾乎全軍覆沒。

讀了《火燒連營》,我深有感觸,不禁爲劉備感到惋惜。七十五萬大軍,爲了一口沒爭到的氣而命喪黃泉,多悲慘啊!本來,蜀國糧食充足、兵多將廣、實力強大,文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猛將,完全有能力統一天下。但由於劉皇叔的衝動,讓怒氣衝昏了頭,不聽手下的勸告,氣沖沖地去攻打東吳,結果把更多兄弟的性命都賠了上去。征戰沙場多年的劉皇叔居然被一介書生打敗,而且輸得那麼慘,這對劉皇叔來說是多大的恥辱啊!自從那一仗後,蜀國便因小失大,不但沒能報到仇,而且開始走向下坡路,成了三國中實力最弱的一國,多可惜啊!劉皇叔的衝動導致了他的蜀國敗北! 讀了《火燒連營》,我又不禁想到了自己,自己不也有過因小失大的事情嗎?

記得小時候,我有一個好朋友,名叫李力。有一天,下課後,我和李力各自拿出了自己製作的`小木船來玩。在玩的時候,李力不小心撞了我一下,我手中的小木船立刻飛了出去,裂開兩半。我頓時火冒三丈,不聽李力的解釋,一把奪過他的小木船摔在地上,變成兩半。李力看後,憤怒地對我說:“我以後沒你這個朋友!”說完便跑出了教室。我也怒氣衝衝地走了。打那以後,我們便沒有再說過話了。

現在回想起來,我十分後悔,後悔自己當初衝動用事,因小失大;後悔自己因爲一個小木船而失去了一個好朋友;後悔自己因爲一次吵鬧而失去了一段珍貴的友誼。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49

《三國演義》我已經不是第一次看了,書中的大致內容我都瞭解了,去年的寒假我也讀了這本書,並且在那次的開學考試時我還得了99分,可見我對《三國演義》還是比較瞭解的。不過孔子曾經說過:“溫故而知新”,再次閱讀《三國演義》以後我發現了一些新的東西。

我以前看這本書時,我曾經說過:“這本書講述了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羣雄混戰的故事,生動地再現了三國時期的歷史。”不過現在我知道了,它只不過是根據歷史改編成的小說而已,所以我不得不失望地說,《三國演義》與真正的三國曆史有出入,有很多像“過五關斬六將”這樣家喻戶曉的故事都是羅貫中虛構的。但這就是小說的魅力,《三國演義》因爲有了這樣雖然虛構但是精彩的`段子,它纔會顯得跌宕起伏,驚心動魄,因而流傳至今還聞名於世。

我們知道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解放全中國並把它建設得如此強大,是因爲我們的黨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支持是革命勝利和國家穩定的根本。那麼把這種觀點代入三國時期後,我們就會知道爲什麼三個政權在建立時想盡辦法讓天下人信服,最後卻都沒能擺脫亡國的厄運。人民和國家領導人的理想是不同的,人民渴望和平的生活,而三國的統治者們都想吃掉另外兩國奪取天下,因此,儘管魏國有着最多的地盤和人口,吳國有厲害得使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殞命的領導集體,蜀國有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的諸葛亮,他們還是回天乏術,被淹沒在了歷史的滾滾洪流之中。

其實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人民的支持都是革命成功和國家穩定的根本。三國之前,有商湯革命、武王伐紂、秦末亂世,這樣代表多數人利益的政權推翻失去民心支持的歷史事件,三國之後隋唐亂世、五代十國、元末大起義、明末李闖王、清末辛亥革命、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也在講述同一個道理。

我們經常說,少數服從多數,人民永遠是多數羣體,人民的利益永遠是領導人應服從的利益,我從《三國演義》中讀出了這樣一個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