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把時間當朋友讀後感(精選7篇)

把時間當朋友讀後感(精選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把時間當朋友讀後感(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把時間當朋友讀後感(精選7篇)

把時間當朋友讀後感 篇1

工作以來,我延續了上學時讀書的習慣,每個月都會去圖書館借兩三本書看。讀書可以讓我學到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可以和睿智的偉大的人談話,可以瞭解我可能永遠也沒有機會去到的遠方,也讓我對現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找到了答案。就在最近,我讀了一本李笑來寫的《把時間當做朋友》。

這本書主要是從心智成長的角度來談時間管理,指出時間管理是成功的關鍵所在。它告訴我們如何打開心智,運用心智來和時間做朋友,在時間管理上取得突破,進而用心智開啓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所謂的心智,其實就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表現,這與傳統教育體制下,我們從小被要求做到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不一樣的,心智體現在計劃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良好的習慣和耐心等方面,而耐心,在作者看來,是讓人成功的核心素質之一,沒有耐心,失敗了卻不願意花時間總結經驗、反覆嘗試,那麼離成功就會越來越遠。

我們80後這一代,生長在改革開放、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的時代,比起先輩們少吃了很多苦,但是一旦離開了象牙塔,我們迅速被大衆所普遍認可的房子、車子、地位、權利,這些成功的代名詞所包圍,而現實的殘酷卻讓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揹負着沉重的壓力,漸漸迷失了自我,只是一味的強調努力、奮鬥,卻很少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究竟是什麼。

而一切的問題本源在於時間,心智弱的人把時間當做敵人,心智發達的人卻把時間當做朋友,他準備得更早,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想要獲得的東西,然後一步一步的計劃,養成良好的習慣,並且加倍努力,因爲他早就看到了那種結果,加倍努力只是一種自然而然養成的習慣,而成功也會越來越近。正如我最喜歡的泰戈爾的詩句:The best does not come alone, it comes with the company of the all.最好的永遠不會單獨而來,它會伴隨着其他的驚喜接踵而至。

把時間當朋友讀後感 篇2

改變人生命運的無非兩樣東西:一個是你讀過的書,一個是你遇到的人。——題記

翻開這本書,最初是因爲同學興致勃勃張牙舞爪地推薦,他也是老師,你真應該看看,非常不錯的,此書作者,李笑來,新東方資深教師,懷着一點懷疑,還有一絲期待,期待這個同樣是教師的人能夠給我精神上幫助,我翻開了它。

看了書名就知道這是教人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的,以前也讀過不少,不過收效甚微,過一段時間連書名作者都想不起來,一開始對這本書也是這樣的懷疑,對於時間管理,似乎自己沒有真正的有過什麼切實的概念,習慣了被事情牽着鼻子走,渾渾噩噩,普普通通,一路走來還算順利。對於那些一直髮光發亮的人才,一直覺得可望不可即,要成功,是要付出很多代價的,有些事情拖沓這不去做,於是今日泯然衆人矣。這本書打開了我心裏縈繞已久的謎題,事情該做的都做完了,爲何別人是發光發亮的,而自己只能平凡度世?問題的焦點並非時間,而是我們自己。管理的對象,不是時間,而是我們自己。從此時此刻開始改變,從被時間追着跑、整天喊着忙忙忙的窘境,到努力去平和心態、嘗試把時間當做朋友。說這本書只是關於時間管理未免過於淺顯,他更多教育我的是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一個人如何思考問題,如何做事情,這些都是和個人心智成熟與否有着莫大的聯繫。天天制定計劃但天天都不能完成的尷尬境界是我以前生活的寫照。本書不僅僅講的是如何規劃時間管理時間,更重要的是對時間的看法以及如何進行自我反省。大腦的遺忘痛苦功能讓我多年的困惑恍然大悟,明白了每次和別人爭論想舉一些痛苦的例子時老是不得成功。另外一個觀點:大腦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兩種想法老是對立的。自己的想法是理性的積極向上的,但是大腦的想法是物理的是消極懶惰的。當區別出大腦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之後深感自己在頭腦中進行不同思想鬥爭時理智能戰勝。作者不光是給我們講道理,還輔助以大量的親身經歷去說理,很有可信度和說服力,並提供了他所使用過和驗證過的方法給我們借鑑。

2013的春夏,傷感美麗的畢業季,浮躁的心靜了下來,沒有太多的事情,反而有了時間充實一下精神空間。帶一杯清茶端坐圖書館,一頁一頁翻着書,有些懊惱太晚看到這本書,喜歡書裏的一句話,看起來像是爲我之前那麼多年的懶惰找到了藉口,有些道理是突然醒悟的,在此之前,需要時間。不管怎麼說, 書讀過了,道理知道了,但最重要的還是行動。不怕慢,就怕站。如書中所言:從此時此刻開始改變,越早醒悟越好。

把時間當朋友讀後感 篇3

不管是嗷嗷待哺的嬰兒,還是行將就木的老者,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平等的。不論你急,或是不急,它就在那裏,不快不慢。要想合理的利用時間,不虛度光陰,必須對時間進行有效的管理。學生時代,我閱讀過、聽過一些關於時間管理方面的書籍和講座,但這些往往側重於技巧,效果不好,也很難堅持。最近,我閱讀了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顛覆了一些我早已根深蒂固的觀念,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首先,書中強調了一個概念心智。一個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項思維能力的總和。而時間管理就是一個運用心智,獲得解放的過程。人是沒辦法管理時間的,時間也不聽從任何人的管理,它只會自顧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時間只不過是人們的一廂情願而已。換言之,人類能做的事情頂多不過是發明改進測量時間的工具而已,根本沒有任何辦法去左右它。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自己。人生的幸運在於能夠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而什麼是正確的或者更好的方式,什麼事情真的值得去做,需要培養出良好的心智才能做出儘可能準確的判斷。

心智,不同於智商。一個人智商很高,可能會被形容爲聰明。然而,一個人的心智能力非常強大的時候,我們往往會用另外一個詞去形容睿智。心智能力強大的人,可以用自己的大腦去控制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情:控制自己的情緒,甚至控制自己的大腦。大腦不是我,大腦是個調皮、脆弱的小孩,我要看管他。大腦總是想跑去玩,總是想去冰箱瞧瞧,電視看看,遇到問題也是叫你拖後處理,你要學會管住它。心智得到了提高,我們就可以利用紙筆以及GTD管理軟件去記錄時間開銷、製作時間預算以及利用列表減少失誤。

心智是靈魂,是思想,時間管理只是方法。我以前的時間管理之所以效果不好,是因爲過於注重了方法而忽視了自己心智能力的提高。雖然定了很多計劃,但是執行力不強。爲了開拓心智,我們需要獲取更多的知識。而所有人獲取知識的最爲基礎的手段就是體驗。比體驗再高級一點的獲取知識的手段,就

是試錯。準確的說,正確的思考,纔是獲取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的主要手段。除此之外,還需要擺脫經驗的侷限,提高自學能力,正確對待老師,耐心培養記憶力,最後,通過改變態度改變自己的世界。

對我來說,看過《把時間當作朋友》之後的一大收穫就是從此開始對每天做過的事情進行記錄了。現在,我對於工作時間的開銷會非常敏感,也會定期給自己做時間管理上的診斷與反思。製作時間預算需要注意的幾點:

1、列出要做的所有事情。

2、分出輕重,最重要的事情放第一。

3、安排時間。儘量寬鬆點。總會有人開會遲到,總會有人突然找你辦事,總會遇到堵車。

4、 安排玩樂的時間。必須要承認,要求慾望馬上被滿足是人的天性。所以在時間預算時,留出休息玩樂的時間。把自己安排的太勤奮,反而更容易讓自己堅持不了。

總之,把工作生活學習安排得井井有條,是要做自己的朋友,逗自己開心,哄自己放鬆,與自己的內心無話不談,激勵自己活得更精彩。每天24小時,8小時左右工作,4小時左右吃飯休息,剩下的12小時安排做什麼,決定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時間不是由長度這一個維度描述的,還有深度、廣度、高度。

另外,書中多處提到了這樣一個觀點:耐心,耐心,還是要有耐心。學習和工作都是艱苦的,路程都是漫長的,成果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書中第四章提到《The Tipping Point》裏面的那位記得1600個人名以及相關信息的達拉斯商人Roger Horchow,如果不是用一定的方法和耐心,怎麼可能做到呢?努力並不像傳說中的那麼辛苦,只不過是每天至少專心學習工作6小時,耐心卻遠比大多數人想象得巨大,要至少與實踐相伴短則5年,長則20年。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成功的核心素質是耐心,毫不誇張地說,一個人有多大的耐心,他的成功機率就有多高。

耐心,是敢於把時間投入到簡單、枯燥但是最終會意義非凡的重複當中去。做微積分題,不是給自己計劃每天做100道,一個月之內做完,而是每天做十幾二十個,並把它們用熟、記牢。減肥,不是喝減肥茶或者靠做一個月的運動就能減掉20斤,而是長年累月地堅持運動,有規律地生活和飲食。同樣,管理時間,並不是不眠不休,而是學會記錄自己的時間開銷,制定計劃,提高效率,合理地分配好自己的時間等等。

同樣,在工作中也是如此。爲了完成好每一項任務,需要耐心和堅持。這種耐心和堅持,不是簡單地重複,而是嘗試>觀察>調整>嘗試的循環過程,要耐心地分析,找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並耐心地堅持下去,才能達到目標。對我而言,耐心和堅持,體現在對待每一份圖紙設計的想法和細節上,體現在對待每一份標書字斟句酌的撰寫上,體現在對待每一位客戶的熱情和細緻上。耐心是成功的核心素質。踏踏實實走好腳下的每一步路,相信自己離目標會更近一步。

把時間當朋友讀後感 篇4

很久沒有再讀一本這樣關於時間管理的書了。市面上很多這一類型的書,看多了需要每次都給自己做個時間列表,因爲看太多,所以根本就不會給自己做。很長時間,都認爲自己是個有計劃的人,每次要開始一項工作或者一件事之前,都會想很多,很多,已經不止三思了,可能n思都有。後來,世界變化太快,生活充滿太多意外,終於發現自己的計劃總是不知覺的被什麼給打斷,於是放棄了許多長期的計劃。再後來,經歷太多事情後,發現自己苦於被計劃所圈住,於是開始享受無計劃的生活,雖然還是有時候還是覺得自己在浪費着一些時間,覺得抓狂,但是也得到了些許快樂和放鬆不是。畢竟自己並沒有完全放縱自己,還是每天都在進度一丁點。

看了此書三分之一,說不上茅舍頓開,卻也有些豁然開朗。畢竟也是個新東方的牛人的親身體會。有些確實很生活很實際,甚至是說到了一些我們不願意承認卻又是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看到的陋習。書店裏暢銷榜的書架上永遠放着那麼些貌似排名很高的書,內容多是被千萬人說膩了的道理,食之無味。一時間我還找不到什麼詞語形容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調侃式?詼諧式?反正是會讓你很虛心很認真的去接受他說的建議。

下面是摘錄的一些比較好的句子。

“如果一個項目不超過7個的話,那麼完全可以在我們的大腦中進行。”

“我們不是計劃着去失敗,而是失敗地計劃。”

“一個人失敗經歷得多,經驗就相對更豐富,而後就少犯錯。”

“長期計劃是需要通過實踐才能習得的能力。”我終究也明白這個道理,制定一個長期計劃,並堅持到底的實踐去完成,這也是一種能力,現在的我還沒有能力去做這麼一個計劃。笑來童鞋引用了崔健的一句話“計劃總是沒有變化快。”應該也是ibm的一句廣告詞,後半句印象中應該是“所以要將變化寫到計劃中。”至今我都記不起當時是誰和我說過的這句話。但是無論變化有多快,有多少變化,計劃總應該是有的。有些計劃,比如運動,跑步,一個詞就可以讓自己明白,也沒必要去規定一個期限。一輩子亦或是幾天,想起來就可以去做。

“缺乏行動的計劃是肯定沒有任何意義的。”

“很多時候,沒必要做計劃的原因有兩個:除了前面提到過的‘大多數計劃其實非常簡單’之外,另外一個是“初始狀態下,我們往往實際上並沒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計劃。”

“如果你想改變你自己,或者你目前的處境並不令人滿意,那就一切從簡——找一個你覺得該給你帶來改變的行動,然後去做就是了。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敗,那是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

“很多人正是因爲沒有目標纔不停地‘學習’。”說的就是我。因爲對未來的恐懼,因爲缺乏應有的安全感,我想在確定目標之前總不能白白浪費時間,坐以待斃吧。於是不停地學,最後忘記了去指定一個真正的目標書一定要自己去讀,書摘一定要自己去做。因爲很多時候我們大腦的“選擇性輸入”機制控制我們聽我們愛聽的,看自己喜歡的,寫我們愛寫的。

笑來童鞋26歲的時候不小心發現自己竟然不會思考,今天26歲的我早在去年就知道自己不會思考,一直掙扎到現在,到現在發現自己的精神世界貌似極度的空虛。

“事實上,買回來的一本書裏,哪怕有一句話給我們帶來驚喜、帶來思考、帶來改變,就已經值回書價了。所以,有些時候,要注意自己的心態。”這幾天一直徘徊在買書和不買書之間,現在不是新出的書,在verycd一般都能找到電子版,很省銀子,對於我這樣多無產品待業青年來說。就現在看的這本書也還是電子版,猶豫了好久。但是書有書的好處,拿着,看着,做記錄也方便,徘徊中......

“愛迪生是否是一個特別努力的人,本質上與我們沒什麼關係,我們該努力還得努力,不應該僅僅因爲別人努力或者不努力,我們就放棄努力。”

“心理健康的人不僅應該有能力看清真實的世界,還應該有足夠的能力感知真實的自我。”

看到後面發現這位童鞋和我一樣對勵志書籍有相同的觀點:“勵志肯定沒有什麼錯,因爲人就是需要鼓勵,但不能胡說。隨着年齡的增加越來越痛恨許多的勵志書籍,甚至覺得很多時候,“成功學大師”乾脆就等於“江湖騙子”。並且某種意義上,他們比江湖騙子還可惡,因爲騙子最終只不過是騙走你一樣東西,如果你聰明的話可能不會被騙,或者就算被騙了,也可以想辦法彌補損失。”

“換句話講,儘管運氣確實存在,但我不能相信運氣,或者完整地說,我不能相信運氣與我有關。”

“生活的智慧就在於,集中精力改變那些能夠改變的,而把那些不能改變的暫時忽略掉。專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優秀的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獨立的人,比什麼都重要。”這話的某些部分好像在某個地方見過,似曾相識。

“記住,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決於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脫離對外部世界的依附。”

“實際上,我敢打賭,在你自己不喜歡的事兒上專注2個小時,未經訓練的你肯定做不到——因爲沒有任何人不經訓練就可以做到。你可以參照所謂的時間分割法。比如,你需要在這件事兒上專注2個小時,即120分鐘。那你應該把當天的任務分解成6塊,而每一塊用20分鐘完成。你把20分鐘當作你專注的基本時間單位,而每個時間單位過後,休息5分鐘,想辦法犒勞一下自己——喝杯咖啡或者牛奶,不怕健康有問題那就抽一支菸,或者給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打個電話說點兒肉麻的話……在屬於休息時間的5分鐘之內的最後一分鐘,重新振作,嘗試着恢復狀態,之後進入下一個基本時間單位——另一個20分鐘。於是,在你規劃時間的時候,你應該明白爲了能夠完全專注120分鐘,你最終需要規劃出150分鐘左右的時間開銷。這個方法非常簡單,但非常有效。”

“正確的減脂跑步方式應該是慢跑。慢跑到稍微氣喘的地步,就改爲快走,等氣勻了再改爲慢跑。這樣就很容易堅持到30分鐘,然後,在接下來的10~15分鐘之內,如果體力允許的話(通常要經過一兩個月的適應),就儘量快跑,或者至少強度比前30分鐘再高一點,以便消耗更多的脂肪。”我跑步跑2點多公里才半小時,然後就跑步懂了,那時候有氧活動纔剛開始,我卻已經把它結束。跳舞毯能跳1小時滿身大汗,但是卻沒有氣喘吁吁,心跳應該達不到130每分。

“所謂耐心,就是甘於把時間投入到簡單、枯燥但是最終會意義非凡的重複當中去。”

“瞭解本身也是需要耐心的,沒有耐心的人是沒耐心深入瞭解任何事情的,於是,最終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耐心。”今天早上七點醒來就打開電腦看這本書,看到現在快四點鐘,終於看完。中間包括吃飯、睡覺、廁所、洗臉、抹藥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差不多今天花六七個小時把剩下一百六十多頁的內容看完。沒想到自己看書是這麼慢。之前說過要給自己做個list,其實這事一直沒忘。我一直在按照這list上的內容做着。

看到中途一些內容,懷疑李笑來這位童鞋應該是水瓶座的,上網搜他的出生年月,可惜搜不到。他說話和對一件事的解釋總是給我一種很熟悉的感覺,就好像比如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問:“一加一等於幾。”然後被面試的童鞋說:“一般來說等於二。但是如果說開來了,有時候等於一,比如一堆沙子加上另一堆沙子還是一堆沙子;有時候又等於三,比如一個男人加上一個女人生了一個小孩,那麼就是三;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老闆說等於幾就是幾。”看完這本書對於李笑來的感受就像是那個被面試的童鞋一樣,會說無數種理由,呵呵,貌似是在和你擡槓一樣。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這本書很不錯,我會給他打五星。並不是我這麼覺得,這書短短兩年時間就已經重印了八次。

把時間當朋友讀後感 篇5

讀了這本書得到的感想也有很多:首先,這本書《把時間當作朋友》裏面說的跟書名完全不一樣,這本書不是讓我們管理時間而是讓我們學會管理自己。

因爲,時間不以人的意志而變動,人可以改變的只有自己。因爲“時間”是客觀存在於這個世界的,但我們人完全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充分利用“時間”這個朋友,讓它的價值不再僅僅只有24小時。同樣的時間可以創造出更多有價值的事情來,讓生命不再變得庸俗和碌碌無爲,甚至是一事無成。

就如:我們讀書,跑步或者旅行一樣,雖然只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但是,一旦充分利用了時間,那麼“時間”在那一刻就會變得有價值起來,不再虛度光陰。看似在當時可能一點用也沒有,但是時間投入的多了也就有效果了。如昨日在我加入的一個讀書羣裏一位書友說的一樣:三十多年前他種的一棵小樹苗,當時一副病秧秧的樣子。但是三十多年後小樹苗變成一棵參天大樹,枝葉茂盛,根枝不斷深入岩石之中,這樣的大樹此時難道不能給人一種深入的啓示嗎?這不就是很好的例子麼?

雖然它小時候不怎麼樣,但是它一點一滴的吸取能量,吸取陽光和雨露,纔有今天的模樣。這正能說明一件事,做某件事都需要持之以恆的堅持做下去纔會有效果。

我們怎樣對待時間,時間就會怎樣對待我們。時間這個朋友,它也有會感情,它的感情就是:你對我好,我就會對你有同樣的回報。

把時間當朋友讀後感 篇6

不知朋友有沒以下的困惑,有些速成的宣傳,當真正試用並未發現能速成,原因何在?方法與持續堅持孰更重要?運氣和因果在面臨關鍵抉擇時更應該去側重哪個?發現受挫時是“躺平”還是去讓時間陪伴在奮鬥的你左右,書中可能真的可能爲現實的你指點下迷津。

把時間當朋友從困境,現實,管理,學習,思考,交流,應用和積累進行闡述。提到想要讓朋友成爲“敵人”還是“朋友”,也許就在一念之間。

給我印象很深的如下:

(1)學會傾聽,儘管“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百人譽之不加密,百人毀之不加疏”,也更要關注對象的需求;

(2)學着深入地挖掘根因,避免經驗之談,力爭實事求是。學會獨善其身,以不給他人制造麻煩爲美德,用自己的獨立贏得尊重。

(3)在應用上減少急躁,合理的把控開源節流,把自己經營發展好,如健康及哪怕只是某一方面的特長。

具體行動上,一方面持續提升自身能力,相信運氣的存在,但也明白運氣與我無關,我要做的是堅持積累,通過持續地在某一個方面(如閱讀)輸入和輸出,相信最終會把它變成我能爲之自豪的興趣。鼓勵身邊的人,幫助自己進入一種他人無法想象的狀態,羅列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從中挑出一件認爲最重要的事情,然後做個時間表,並保證自己在未來的一個星期裏每天專注2小時於這件事情上。這就要求在工作和生活上學會適當拒絕。制定工作計劃要適當量力而行,給出彈性的時間區間。

另一方面主動經營人脈,建議定期聯繫家人和朋友,並適時提供關心和幫助。這並不功利,如果能夠幫助到他人也是一種價值,如果後期需要他人的幫助也能及時尋求到幫助。學着接受平凡,認識邊界,去掉理想化的東西,精煉非對稱優勢且“定而鑽”下去,過分地強調索取,只會沒有人脈。要學着去拓展自己的社交圈,不論專業還是友誼,通過不斷的與周圍的一切互動來建立聯繫,讓行動計劃更細,讓眼界更開闊,忘我地享受當下,讓時間始終陪着自己精益精進。

複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認真做,認真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創新做。把握生活和工作的節奏,纔可能有所成,節奏的把握首先就要放棄速成的思想,隨時調整節奏對做任何事情都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養成不怕麻煩的性格,因耐心是在任何工作,學習上獲得成功的前提。正如結尾俞敏洪在09年寫的序,在開始之初都沒有明確的五年計劃,順其自然,風雨兼程,勇往直前,當然不可以圖快,到今天再看新東方因政策在驟變,業務也是在不斷探索。人生不確定性太多,一切可提前準備,越早醒悟越好。遇到麻煩時,先梳理清楚自己的思路,90%的時間用於思考+10%的時間解決問題,從簡單步驟開始行動,因行之明覺精察處也是知嘛。

加油,希望大家把時間邀請到身邊做朋友,認知,堅持!從現在起,獨善其身,控制好自己的心態,擺脫大腦情緒的束縛,讓渾身充滿力量,興趣引導,投入投入再更多的投入,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把時間當朋友讀後感 篇7

這是一本好書,這本書中讓我意識到心智力量對人影響的深遠。每個人都想成功,有不少成功人士和成功學大師傳授他們所謂的“成功祕訣”,不管他們說的再多,無非也就是夢想、勤奮、堅持這些概念上的東西,再比這強一點的就是教給你一大堆的方法,什麼時間管理方法、學習方法等等,到底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爲什麼有的人就能做到,有的人就做不到呢?道理和方法都擺在這了,如果還說做不到,那就是人品有問題了。有人不高興馬上會跳起來說什麼是因爲自己毅力不夠,不感興趣之類的話爲自己辯解,還是算了吧,人品不行沒什麼丟人的,丟人的是自己竟然沒有意識到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爲自己心智力量不夠強大造成的!那麼什麼是心智力量呢?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一直在試圖尋找答案,讀完這本書我似乎是對心智力有了一定的瞭解,心智力說白了就是理智、理性,那理智又是什麼呢?理智是一個人用以認識、理解、思考和決斷的能力,或辨別是非,利害關係以及控制自己行爲的能力,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擁有正確的思想和觀念,做出合理的行爲的能力。

如果要想讓自己心智力量更加強大,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懂得控制慾望,推遲滿足感。說到滿足感我就想起了“慾望”這個詞,說到慾望我就想起了人和人生。人到底是什麼?人就是一堆奔跑着的慾望。人生又是什麼?人生就是一個人一輩子不斷產生慾望,滿足慾望的過程。

2、做到理智,不被情緒所左右。瞭解“情商”的人一定知道情緒這東西是可以控制的。情商高的人一般性格比較樂觀,他們能正確感知自身情緒,並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負面情緒。他們懂得“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他們懂得和別人比起來自己並不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他們懂得如何調節壓力,讓自己心態平和等等。總之,他們懂得用各種方法和策略讓自己擺脫不良情緒的困擾,做到不被情緒所左右。

3、不被興趣所支配。一直以來我們過分強調興趣,經常聽見有人說我自己對某某專業不感興趣,所以成績很差,因爲自己對某項運動不感興趣,所以我不擅於這項運動。事實上恰好相反,正是因爲你不擅長做某件事才導致你對它沒有興趣,相反我們常常看到某個人很感興趣的事是他擅長做的事。

4、可持續發展,堅持的策略。每個人都知道堅持的重要性,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的走到最後,有人會說不能堅持是因爲沒有毅力,沒有耐心,事實上,這是結果,不是原因。堅持是什麼?堅持=策略+重複,沒有一個好的策略和計劃,要想完成一項比較大的任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沒有人能忍受住長時間沒有回報和看不到終點的投入,所有長時間的堅持都來之科學合理的計劃。當然制定計劃也是很值得研究的,比如說運動,你不能一下活動得筋疲力盡的,那樣會讓你吃不消,只會讓你對它產生恐懼,甚至放棄,你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安排。方法得當了,這樣才能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