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法拉第》讀後感(精選7篇)

《法拉第》讀後感(精選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法拉第》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法拉第》讀後感(精選7篇)

《法拉第》讀後感 篇1

有些書讀過了,裏邊重要的內容不記下來只怕是會忘記了。讀書筆記記什麼,除了好詞好句,裏邊的知識性和哲理性的東西可以一記。讀書筆記最好先記在筆記本上,再轉到網上來。長期面對計算機,畢竟有很多副作用。很多人認識作家或者是名人是不需要讀書的,事實上恰恰相反。我們人人都需要讀書,所有著名的作家都是喜歡拜讀他人作品的人。

最近看了一本書《法拉第》,現在知道法拉第的人不多了,因爲大家都只喜歡法拉利、賓利這樣的東西。對於一些科學上的名人軼事,大家是避之唯恐不及。

法拉第13歲時,到一家裝書店幹雜活。這是比學徒更低一級的活,需要按老闆的要求做事。當時的出版業不發達,書藉價格昂貴,很多貴族人家需要把舊書送到裝書店裏重新裝訂以增加使用年限。同時,裝書店還負責給客戶訂送報紙。

法拉第的家裏很窮,自己是買不起書的。可是裝書店的活讓他有機會接觸到了很多書藉,他的知識視野日漸開闊起來。

一年後,在法拉第14歲時,他正式成爲了裝書店的學徒。有一次,法拉第利用書的方法更改了裝書店的工藝,提高了勞動效率。爲了表揚他,老闆給了他一個獎賞:可以在上班時間看書。

《法拉第》讀後感 篇2

當今世界,計算機技術,信息高速公路以許許多多我們早已熟視無睹的電氣化設施、家用電器,還有日新月異的現代生活方式本身,都離不開一個最爲基本的東西,那就是電。

想象一下,倘若這世界上沒有了電,我們的生活將會怎樣?黑暗、孤寂以及生活中的種種不便都令人難以忍受。可以說,電已成爲人類現在和將來再也難以離開的東西了。

當我們在用電的同時,有沒有想到過那些不辭勞苦,不畏艱難的科學家呢?他們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英國19世紀的偉大科學家法拉第就爲人類走進電氣化時代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被人們稱爲“電磁學之父”。

法拉第(1791—1867),他從小家境貧寒,出身於一個鐵匠家庭,斷斷續續讀過5年書。卑微的出身並沒有讓他失望,卻成爲他奮發向上的動力,他發現了磁場和電流,首創了發電機模型,設計電機馬達。他爲電氣時代的到來鋪平了道路。

世界天天在進步,科學日益發達。法拉第爲人類作出的.卓越貢獻引導着我走進科學,我也要向法拉第那樣,成爲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爲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必須抓住現在的機會,勤奮學習掌握本領,學科學,用科學,爲自己的發明創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們要以法拉第爲榜樣。從小愛科學,學科學學會用科學長大爲人民爲世界發明創造更多美好的東西!

《法拉第》讀後感 篇3

有一次我看了一個叫法拉第的故事,故事的內容講的是有一個叫法拉第的人,從小生活在一個貧窮的鐵匠家,他的爸爸是一個鐵匠。收入很少,他的爸爸因爲子女多,常常供不起他上學。

有一回他的爸爸實在供不起法拉第上學了,法拉第只好去送報紙,他喜歡上了送報紙這份工作,因爲他在報紙上學到了很多知識,有一次下起了大雨,他就把上衣脫下來包住報紙,所以顧客也很喜歡他。後來他又去聽了“塔特姆”先生的講座,從1810年二月至1811年九月,他把聽到過的知識都寫在了一個本子上,隨時拿出來學習。

通過他的努力終於成爲了一名科學家,後來又獲得了很多獎,還被邀請去過皇家學會。法拉第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兼化學家,他爲電話做出了巨大貢獻,爲了紀念他就把法拉第的縮寫法拉寫成電容,法拉第寫成了電量。

我現在的生活比法拉第要美好的多,既然有這麼好的環境,就應該要好好學習。將來也要當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法拉第》讀後感 篇4

趁着暑假之際,我有幸閱讀了偉大科學家法拉第的傳記——《法拉第傳》。讀完後,我的心中如驚濤駭浪般涌動,久久不能平息。他的事蹟猶如歷史長河中的璀璨明星,給世人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1791年9月22日,他誕生在薩里郡紐因頓一個貧苦鐵匠家庭裏。他的童年不是鮮花燦爛的花園,而是佈滿荊棘的荒園。由於家境貧寒,他僅讀了小學就去街上當報童。1804年,當他踏入了書店,屬於他的命運軌跡從此偏離了原有的世俗方向。在他給戴維當助手時,他無時無刻不在抓緊時間去汲取關於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當他了解到《大英百科全書》中關於電學的文章時,他付諸了實踐。他研究發現:當電路中電流通過時,它附近的普通羅盤磁針就會發生偏移。所以他猜想假如磁鐵固定,線圈就會運動。因此,他發明了第一臺使用電流讓電臺運動的裝置——發電機。

法拉第的恩師戴維曾經說過:“我對科學最大的貢獻,是發現了法拉第。”他身上最吸引人的便是那鍥而不捨的精神了。遙看歷史長河,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不也是如此——他讀書時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就連身旁正下着大雨,也毫無察覺。這些偉人之所以被世人世代傳頌,不單單只是他們的研究成果,還有他們鍥而不捨的精神。

相信大家對蟬並不陌生吧,成年的蟬會將卵產在地底4~5釐米深處。一般情況下,卵在地下過了三個春秋後,到了來年春雨時節,他們稚嫩的身體纔會從卵殼中鑽出來。而這並不意味着他們就可以直接無憂無慮的飛到地面上,他們還要用剛從卵殼鑽出的小腳一點點鑿開那4~5釐米的厚土才能活下去。所以我們看到的每一隻蟬,都是經過殘酷的淘汰,通過不懈的奮鬥纔有幸站在大地這個舞臺的。我們的學習亦是如此,無數個挑燈夜讀的付出,都是在爲將來的功成名就注入心血。(謝老師注:這句話,可以展開一場討論!)

老話說的好:“實踐出真知”。愛實踐,這也是法拉第一生中最大的特點。像比薩斜塔實驗中,伽利略僅僅用一個小小的實驗就讓世人對他的理論心服口服,從此不再相信在科學界有着極大權威的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那個謬論。記得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我國開展了一次“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最後大家得出的統一結果,便是“實踐纔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科學源自生活,生活源自實踐。學會實踐,是通往科學的第一把鑰匙。在物理課堂上,老師總會將書中的原理以實驗的形式展示給我們,因爲只有實踐了,我們親眼看到了,纔會相信真理。

《法拉第傳》告訴了我們,在學習探索中要有一顆堅持不懈的心,要勇於動手實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法拉第》讀後感 篇5

以前,我曾經有過許多美好的憧憬:當一名科學家,爲祖國發明很多很多有用的東西;當一名宇航員,駕駛宇宙飛船在太空邀遊;當一名辛勤的園丁,爲祖國培育花朵,等等。當我看到報刊上的一些優秀作品時,我又想當一名文學家,特別是當一名兒童作家,爲小朋友們寫出很多有趣的書來。但是一聽到老師叫寫作文,我的頭腦裏就是一片漿糊,總覺得無話可說。即使是寫出來了,也是東扯一句,西扯一句,前言不搭後語,真可謂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這時候,我就覺得自己頭腦缺少文學“細胞”,不是當文學家的料,便把全部精力放在數學上。在小學低年級還行,可一到五年級,我的數學從原來的九十分以上慢慢地下降到六、七十分,特別是數學應用題,連題目的意思都看不懂,又怎能談得上做出來呢?我是一個自尊心比較強的孩子,平時也偏愛數學。現在,數學成績也居然下降了,這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先前,我只想:語文歸語文,數學歸數學,真沒想到,語文和數學也是不可分離的。爲了學好數學,我決心把語文學好,特別是要寫好作文。

有一次,我在一個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法拉第的懊悔》。

英國著名科學家法拉第,出生於一個鐵匠家庭,家境貧困,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生活所迫,他十二歲便進了一個小書店當學徒,接觸到一些科學讀物,由此激發起他對科學的興趣,開始熱愛科學並決心獻身於科學事業。由於他刻苦不懈,不畏勞苦,第一個發現電磁感應和光電效應,爲科學作出了貢獻。

遺憾的是,這一對近代、現代物理學的研究與應用具有偉大意義的發現,就是因爲法拉第的語文水平低,寫出來的學術論文晦澀難懂,又缺少數學的證明,人們看不明白,在當時一直沒有引起很大的反響。直到麥克斯韋用通俗流暢的語言和數學方法闡明後,這兩項偉大的發現才被世界公認。後來,法拉第要把自己的研究寫成書總感到很多不便。爲此,他深深地感到:科學缺少語文知識是不行的。他很後悔自己沒有多讀一點書,特別是沒有學好語文。

《法拉第》讀後感 篇6

絕大部分科學家一心一意獻身科學,他們不爲名而來,不爲利而往,表現了高尚的道德品質。他們由於發明而取得的榮譽、報酬,是社會給他們的獎賞、報答。那是他們發明發現當之無愧的結果,而不是發明發現的唯一動力。

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法拉第曾先後得到歐美各學會贈予的榮銜九十四個,各國帝王對他也是優禮厚待,他卻坦然地說: "我從來沒有爲追求這些榮銜而工作。"科學家們蔑視追名逐利的個人主義者。盧瑟福在約克郡聯合鋼鐵公司研究實驗室致詞時就說:"再也沒有比那些只顧個人鼻尖底下的一點事情的人更可悲了。"詩人歌德說:" 才能較低的人對藝術本身並不感興趣,他們在工作中除掉完工後能賺多少報酬以外,什麼也不想。有了這種世俗的目標和傾向,就決不能產生什麼偉大的作品。"

沉 溺於名利,如果是科學家,由於道德上的障翳,就很難有偉大的發明創造,有成功也是偶然的、暫時的,他缺乏由持久動力引發的鋼鐵毅力。如培根所說: "有人好象在知識中求得一個躺椅,以便休息自己那種向外追求忐忑不安的神情……或是求得一個商店,好來奇貨可居,市利百倍……這種心理很能妨礙知識的發 展。"故爾,有成就的科學家,文學藝術家,大凡多"心高志潔,智深慮廣,輕榮重義"。

《法拉第》讀後感 篇7

“人生路艱難,只有勤可爲。”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生是艱難的,只有勤勞苦練,勤勞就可以送你走完艱難的人生道路。我今天讀了《法拉第艱苦的童年生活》這篇故事。我讀完之後,心裏很佩服法拉第。因爲他小時候缺衣少食,他的食物實際上是一塊不大的麪包。他每天只能吃一片薄薄的麪包,忍受着內心的痛苦,忍飢挨餓。

我的生活不像法拉第那樣,我在家裏是一個“小皇帝”,每天都依賴父母。而法拉第就不一樣,9歲父母就因病去世,他只能靠領取救濟糧來維持生活。我可以揹着書包去上學,可是法拉第不可以,因爲他沒有能力去上學。每個人到了這個時候,都會想半途而廢,但法拉第卻不是這樣的人。13歲那年,他認識了摩西斯老爺爺,他的家裏全部是舊書,法拉第每天都去看那些舊書。法拉第終於成爲19世紀電磁學領域中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

我讀了這篇故事,懂得了一個道理:人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都不要半途而廢,要堅持到底。我以後要像法拉第那樣,做任何事都不要半途而廢,要堅持到底。有句諺語說:越是艱難,越要堅強。我會把這句諺語銘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