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通用45篇)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通用4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7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大歷史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通用45篇)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1

《中國大歷史》黃仁宇先生對中國歷史將行了概括,極其精煉,讀後的總體感覺是:挺喜歡看他的文字,當然在他的書中可以讀出他對一些歷史事件的傾向性,添加了個人的看法,但很準確,同時也覺得他看得比較透徹,撥開了擋在歷史面前的愁雲慘霧,所以挺耐看的。

讀了《中國大歷史》這本書,我看來主線有三條:

其一,作者說了黃土地帶是中國歷史的源流,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針對這一點,作者提到了千百年來,中國堅持重農抑商的政策,而黃土地帶是中國農業發展的源頭,可見黃土地帶的重要性。而且,西安是十一朝古都,這又爲黃土地代添了幾許功績。同時黃河流域的治理問題更影響到中央集權的產生,因爲當上層建築不適用於經濟基礎時,適合時下發展的上層建築便會呼之欲出。還有,黃土地區的氣候使得農業問題的產生,而解決問題需要強有力的中央體系。這一切都體現了黃土地區作爲客觀條件,對我國曆史的影響。在作者的描述中,中國歷史的產生,發展,輝煌,都和中國歷史發展的源頭是黃土地帶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其實細細想來,西安的作用卻是留存至今,凡是對中國歷史有些瞭解的人對西安一定都不陌生,就算是中國的文化也在西安有很多的體現。還有,在西安興起的周朝,其興盛可見一斑,遠遠超過在東部發展起來的商朝,所以西安這一地帶,註定要對歷史產生決定性的作用。

其二,作者認爲儒家的思想對歷史有重大的推動作用,以及對中央集權都頗有影響。首先,作者認爲亞聖孟子的觀念更爲成熟,對社會的進步,歷史的發展更有幫助。孟子的觀念作爲客觀條件對秦的發展鞏固很有幫助,他認爲君主是必要的,等級是要有的。而後,漢武帝尊重儒家思想,同時也沿襲了嚴酷的刑法來維持人民秩序,所以說漢的政治文明是多種思想的結合體。總的來說,書中提到的儒家可以說是歷史發展的風向標,對中國的發展有着不可磨滅的影響,這點我承認,但與此同時我個人有幾個不同觀點;我認爲儒家重農抑商的觀點就值得考量,幾千年後的今天我們對西方商業的發展望塵莫及,也就突顯除了其思想的弊端,但放在當時看,確有它的先進性。另外,書中提到的儒教,我不是太明白,能影響中國兩千多年又不被提倡,實在很難理解,難道是說中國人思想的保守性已經到達這個地步了麼!的確,儒家思想是中國文化最燦爛的部分之一,<論語><孟子>等一直被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們學習,"仁""仁愛"也一直被人們所提倡。

另外,就是中央集權在中國的發展歷史。清朝是先構成集權體制,並沒有等待社會多元化,集權也沒有國家的象徵,所以遠不如西方的法制化,西方更加民主,自然。在我看來,時至今日,中央集權都是推動歷史發展的重大力量。

通過着本書,我將中國的歷史以一個新的角度又理解了一次,很有感覺。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2

這個暑假,我閱讀了《中國大歷史》,其實早在三年前,父親就推薦我閱讀這本書,但因當時我的歷史知識還比較匱乏,看問題也比較淺顯,於是一直拖到現在。

《中國大歷史》的作者黃仁宇以其宏闊的視野,獨到的見解來解析中國歷史。之所以把它稱爲“中國大歷史”,是因爲中國在過去的150年內經過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革命,從一個閉關自守中世紀的國家蛻變成爲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影響到13億中國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與衣食住行。本書從技術的角度分析中國歷史的進程,不是從道德的角度檢討歷史,它着眼於現代型的經濟體制如何爲傳統社會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機使其在中國土地上落腳。他以短短的二十餘萬字的篇幅,勾畫了整個中國歷史長達數千年的全貌,實在需要很強的取捨功夫。但是,他不是以其短,或未能對於歷史的人與事件細細地加以描述來顯

示其大歷史的特點的。大歷史之所以爲“大”歷史的理由在於,黃仁宇一改以往中國歷史學家的著述歷程,不以史料的堆砌爲著述的目的,也不以單一歷史事件的描述爲著作的主要關注點,更不以對接近作者時代的歷史大事的歡呼喝彩爲能事。他是以一種全新的手法,從長遠的社會、經濟、財政、社會思想、官僚制度、地理環境等多種視角來觀察中國歷史的脈動。在歷史的圖景中爲我們描繪出了歷朝歷代的大政治,大財政,大文化,大軍事,大法令,而這些都是我們歷朝歷代興衰的根本所在。在著作的意圖上,作者先確立起一個大意向,利用歸納法將現有的史料高度的

壓縮,構成一個簡明而又前後連貫的綱領。在文字中,他還加了很多與歐美歷史的比較,然後去做進一步的研究。可見這種大歷史的著述方式,注重的是對歷史宏觀線條的勾畫,注重的是歷史本身相沿成型的狀態描述,並且是在區域歷史的相互比較中凸現其歷史特質。因此,我們不必要將歷史讀作資治通鑑,不必要將歷史認作弘揚某種道德理念的工具。跳出歷史的價值旋流,滿足今天人們對歷史的好奇心。同時也能夠在其中給我們更多的借鑑。

《中國大歷史》從小件看大道理,從長遠的社會、經濟結構觀查歷史的脈動;從中西的比較提示中國歷史的特殊問題;注重人物與時勢的交互作用、理念與制度的差距、行政技術與經濟組織的衝突,以及上層結構與下層結構的分合。它不以一種民族狹隘的心理去看待中國歷史上所發生的事件,而是將中國的歷史放在一個龐大的歷史背景下來探討,或者放在西方觀點下來評價。黃仁宇一直在西方研究中國歷史,因此它能更用接近西方的方式和觀點來思考我們自己的問題,這也許就是這本書不同於傳統歷史書籍的原因所在。

歷史不是偶然的,每一次歷史轉向的背後,都是政治、社會等諸多因素相互交融的結果。歷史是需要客觀評價的,這點對於歷史學家來說尤難做到,因爲作者在敘述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添加自己的主觀成分,但是當你讀了這篇書以後你就會有一種異樣的感覺。生動,形象,打破了以往教科書式的羅列,將歷史又一次展現在我們面前,對今日的現實有着很好的借鑑意義。相對於今,當代的許多重要事件,在宏觀歷史來看都顯得微不足道。如果將視野拉開,許多歷史上經歷

之事在今日仍然存在或發生。尤其是中國人的政治、官僚體然依然存在,讀古驗今、令人驚詫。

《中國大歷史》成功之處是黃仁宇把專業的歷史知識寫成了趣味讀物,卻又蘊含歷史沉重感與深刻的歷史的反思。特別是書中對當今社會的預言的兌現讓我們佩服不已。由此也實現了歷史的最根本目的:以史鑑今。《中國大歷史》對我的影響力還體現在另外一方面,王朝的盛衰,如同人生的輪迴,如果把自己置身於“人生大歷史”中來看,最大的收穫便是領悟在歷史的洪流中,每個人的生命極爲渺小,因此對於生活中的許多紛擾,片刻的痛苦與偶爾的得失又算得了什麼呢?也許我們可以以一種更加寬容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笑看人生。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3

這本《中國大歷史》,也是跳出了傳統地解讀歷史的角度,不從仁義道德出發,而是以一個客觀公正的態度,把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梳理了一遍,尋找中國歷史整體的發展脈絡。

我認爲整本書都在覈心敘述一個觀點:在中國獨特的地理氣候環境作用下,中國政治統一的程度遠超過國內的經濟組織,繼續發展的結果,只有使兩者都受挫折。

中國幾千年,黃河的無數次改道都使得依靠黃河耕種的中華農耕民族吃了無數苦頭,還有亞熱帶季風氣候帶來的每隔幾年就必有旱災和澇災的大量人間悲劇。這使得這個農耕民族在幾千年前就必須要有強有力的政治組織把力量統一集中起來去修水利設施對付黃河,需要糧食貯藏應對災年。

隨着歷史的不斷髮展,中國在公元前的秦國就統一了,取消了封建制,走向了郡縣制。比西方國家早了幾千年。這種政治上帶來的過早成熟,和經濟上力量無法得到有效的累積,這兩者的矛盾,成了中國幾千年歷史的主要旋律。

一種大而無當的官僚組織治理一個大而無當的農民集團。

歷朝歷代,隨着人口的不斷增加,這樣的“馬爾薩斯陷阱”就會重複出現。國家體制的最大功用是將千萬的農村糾結在一起。意識形態較科技優。文化上的影響比經濟重要,各級官僚的消極性比他們適應環境的能力還要被重視。甚至邊境上的武裝衝突也不足改變這作風。這使得中國處於一種長期的“停滯”。

例如黃仁宇在講唐朝李世民和武則天的英明神武時,說到了科舉考試、推崇儒家對於體制的更新適應這個新的環境,建立了盛世,維繫發展這個超大帝國的重要作用。但是分析安祿山之後唐朝的衰亡時,他說唐代之覆亡不由於道德敗壞,也不是紀律的全部廢弛,而是立國之初的組織結構未能因時變化,官僚以形式爲主的管制無法作適當的調整,以致朝代末年徹底的地方分權只引起軍閥割據。

而解放後的“土改”成功的改造了中國的底層結構,它的用處在於使中國能在數目字上管理。當然這裏我只是提一下。

這本書讀完之後的收穫是對整個漫長的中國歷史有了再次的熟悉與瞭解,並從美國曆史學家的角度看中國。豪強兼併,從衆多的農村如何收稅,是中國過去幾千年這個農業帝國遇到的核心問題。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4

如果一本書,給你傳達了一個讓你覺得好的觀念,那麼這本書就可以說是一本好書了。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就是這樣一本書。

這本書的重點並不是在陳列史料上,而是在分析評議上。整本書作者從一些客觀的技術因素去分析中國古代每一個時期爲什麼會呈現這個時期的樣子,這些技術因素包含、地理環境、地緣政治、經濟文化等,其中賦稅制度講的特別多。還橫向跟日本歐洲歷史進行了比較分析。先生講大歷史,時而是站在歷史的宇宙中冷眼旁觀,時而是設身處地深入其內,整本書裏,沒有對錯誤混亂的埋怨批判,也沒有對繁榮的讚美炫耀,有的是對歷史現實的理智與冷靜,但是這種冷靜與理智並不是冰冷的,而是在這冷靜與理智的背後向我們傳達了一份對歷史的尊重與理解。當然,作者也是在傳達他個人的觀點。

當我看到最後一行字的時候,腦海裏已經被深植了一個觀念:任何一個事情的發生都不是突然的,很多東西不僅僅是人爲或者人無爲這麼簡單的。比如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是促進因素,也曾經是歷史的阻礙因素過,中國缺乏商業革命,不能產生文藝復興是因爲地理環境與技術因素,而不是由於意識形態;明清時期歷史之所以走向收縮,閉關鎖國也有它不得不收縮的技術理由(也許你不一定贊成)而並不能簡簡單單歸結於統治者的失誤、腐敗。黃先生通過對中國大歷史的一系列分析告訴我們,有的時候向"負"的因素反抗,本身並不能立即成爲正的力量。

有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讓自己站在一個後來者的角度上去看待過去,然後輕而易舉地下一個結論,當時的統治者好腐敗、當時的決策者決策失誤最終導致了這樣的一個悲劇,就這樣把自己放在了歷史的一個制高點上。現在來看,這是一個多麼傲慢、多麼愚蠢的態度呀。——我們所瞭解的也不過是個側面而已。而此時,當歷史全面地展現在我眼前,我深刻地覺察到了自己的渺小,在心裏默默告訴自己,讀書要謙虛,做人更要謙虛。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5

很喜歡讀黃仁宇先生的書,他是一位歷史學家,但他寫的書與一般的歷史書不一樣,視角不同,語言非常風趣,讓你讀過後,有過耳目一新的感覺,原來歷史可以這麼寫。

《中國大歷史》共有二十一章,從有中華民族開始寫起,當然由於史料記載的不完善,秦代之前只是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秦代之後的寫的較爲詳細,黃先生對唐、宋、元、明、清每一個朝代都畫了一副疆域圖,元代的版圖最大,但元代的歷史最短,只有90年。元代的歷史之短,一是蒙古人人數過少,文化程度又低,二是他們沒有很好的融入到漢族人民中,他們較崇尚武力,當他們打下如此廣闊的江山,但卻沒有能力很好的統治。說明管理一個國家非常不易。

漢代被作者稱爲“第一帝國”,這個朝代被中國作家極度的恭維,因爲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由平民所創造的功業。漢武帝繼承了漢高祖以來,數十年休養生息所累積的國家資源,對內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下中央集權官僚體制運作的理論與方法,對外則連年發兵征討匈奴,開拓四裔,使大漢聲威遠播,國勢達於頂峯。時事造英雄,漢武帝能使中國的名聲遠揚,一是因爲他的上輩們留下了豐厚的財富,二是因爲他15歲登極,享國54年,執政時間較長,他的想法可以很好的執行。但他在公元前87年去世時,他的匈奴戰爭使國庫大爲虧損,這也是西漢衰退之一大主因。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6

“一部中國文明史,就是一部經濟發展史。用經濟學的視角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之演變,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中國”。這是這本書封面寫的,第一次看到這本書,就被這句話給迷住了。原因之一是上學期剛好學了一點經濟學,其次就是本身就喜歡這種獨特視角下的分析,這種分析能讓人的思維更加具有客觀性。

寒假在家,比較冷,在被窩裏過冬的時候就順便把這本書翻來看了,起初看序的時候,實在是太長,又有許多人爲此書作序,總之,有點兒枯燥,但是當正文開始之後,便開始覺得好看起來了。由於這本書是小篇章的模式,每讀一章,都有不同的感受,下面我就簡單抽取一些章節來談談我的感受吧。

一、輕重之說與國家干預。這個章節講述了中國很早就開始了國家干預,比如漢武帝採取了由中央上林三觀鑄五銖錢;在中央和地方設立均屬平準機構以進行各個地方商品的調度‘鹽鐵實行官營等······國家干預的存在,使得在一定時間內,國家變得更加富強,經濟市場變得更加穩定。但隨着國家干預強度的增大,負面影響則顯現出來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微觀主體的發展受到制約,其自律意識以及自我保護的意識較差;二是委託——代理關係出現了比較多的問題,在層層疊疊的行政機構之間中反映得尤爲突出。

正如侯家駒在《中國經濟史》中說的:“國家干預”在現代社會中,是政府與政策性干預來維護社會公正和經濟正常運轉;但中國古代政府的“干預”更具有強權掠奪的性質,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國家經濟,從中獲取鉅額財富……。國家干預和市場調節是國家調整經濟運行的兩種手段,在資本主義經濟發達史上都曾起過重要的作用。我國目前正處在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時期,如何正確地處理好兩者的關係尤爲顯得必要。市場經濟的普遍規律告訴我們,必須把國家干預與市場調節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在這一轉型時期促進經濟的平穩運行。就現階段來說,中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們在注重市場的基礎性調節作用的同時,必須強化國家對公共生活領域的干預,才能完成經濟體制的轉軌和保持經濟的穩定發展。總之,國家干預是一個有效控制經濟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一個有效手段,但是如何掌握一個度,是一個難題,應引起重視!

二、交子制度的前前後後。這個章節講述了中國貨幣的歷史。交子作爲中國最早的紙幣,開創了一代先河,極大的方便了貿易,之後出現的會子,會鈔,大名寶鈔等,都極大的節約了中國社會的商品交易費用,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這是一件好事,但是隨着紙幣的濫發,紙幣貶值,通貨膨脹,反而阻礙了經濟的發展。當今,我們國家使用的是“不兌換的信用貨幣”,“不兌換的信用貨幣”一般是指是由國家授權中央銀行壟斷髮行的、並由國家法律賦予無限法償能力;由現金和存款通貨構成;不與任何金屬保持等價關係,不能兌換黃金,貨幣發行也不以金銀做擔保,因而發行數量不受金銀的儲備數量限制,而受經濟發展狀況的制約,對貨幣流通的調節構成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貨幣通過信用程序進入流通領域,通過銀行的信用活動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這種貨幣由於得到國家控制,有國家信用擔保,比較穩定。總之,對比“交子危機”以及當今穩定的人民幣,我們可以明白兩點:一是“交子危機”在今日仍有現實。我們必須牢記:所有的通貨膨脹都是因爲貨幣發行量過大而造成的;二是當新的交易方式出現時候,我們不應該只爲他的便捷性等優點而興奮,更應該考慮到他未來可能會導致的一些問題,比如如今出現的移動支付,還有新興的區塊鏈技術的貨幣,我們應該慎重對待!

總之,《經濟學視角下的中國大歷史》這本書真的挺好看的,雖然只看了大概一半,但是看完後我不但瞭解了不一樣的歷史,更明白了世界某種潛在的規律,懂得了用更加客觀的觀點看待世界。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7

讀黃仁宇先生的《中國大歷史》一書,覺得他寫書的思路和別人不一樣,他是以經濟學的角度來寫歷史的,他覺得朝代的更迭與經濟有很大的關係,或者說經濟決定上層建築。

黃先生寫過這樣一段話:“我們是否要責備宋代的改革者,他們過於輕舉妄動?要不是他們的失敗,爲何1000年後,無人再敢嘗試以貨幣作管制的基礎?是否咎在忽必烈?他一心只顧到戰勝取功,而未將中國本部構成一種系統?是否我們又要譴責明太祖朱元璋?他是否對宋朝的失敗反應過甚,因此才把鐘錶向後倒撥,超過了任何合理的程度?是否清代的皇帝也有罪愆?他們一心只想做中國式的天子,而不敢真實地恢復中國固有文化的長處。”

這一段話的開始說宋代的改革者是指王安石,由於王安石的失敗引起一系列的社會的變遷,以至於影響1000年後整個社會的發展,禁錮了人們的思想發展。我認爲王安石的失敗可能能影響一個朝代,但能影響1000多年,我認爲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中國如此之發展,主要是每個朝代的開國者的思想有很大的關係。忽必烈武功很好,而且崇尚武功,他的元朝所佔有的面積最大,但統治的時間較短。朱元璋乞丐出身,他的目的要能守住他的天下,並沒想有大的發展。清朝是滿族,少數民族,他們能得天下,守住他們的天下,要向漢族學習,最好照搬照抄,也沒有與其他國家有太多的交往,並沒想有大的變革。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8

爲積極響應公司號召,提升項目青年員工文化素養和思想境界,項目部舉辦了“青年讀書推介會”活動。項目部購買了許多書籍供大家借閱,我借閱的是史學大家呂思勉的著作《中國大歷史》。

讀了《中國大歷史》,我對春秋戰國史中的楚史很有感觸。

楚國從立國到滅亡歷經八百年,楚國自熊繹號爲子男五十里、以啓山林建都於丹陽,熊通“開疆擴土,爲問鼎中原奠定基礎”,楚成王“雄心勃勃,但屢受挫折”楚莊王“沉浮三年,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終成霸主,“昭惠中興”楚國成爲當時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大國。

楚國的成功不單單依靠強大的軍事實力,還有厚重的文化。“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楚文化如水,表面柔弱,實際持久。這使楚國不僅成爲華夏大地上文化最燦爛輝煌的諸侯國,也曾經是全世界文明的最高峯,甚至一度領先北方中原文明。對一個國家而言,軍事實力是硬實力,民族文化是軟實力,不能一味追求強大的武力,而忽略了文化。硬實力是骨,軟實力是肉。沒有文化底蘊的國家是有骨無肉,外表看似強大,但經不起任何挫折,註定是不長久的。而厚重的民族文化是國家的凝聚力的保證,凝聚力是民族團結的前提,而民族團結延續了民族文化的傳承,只有國家內部團結,才能在波瀾中經久不衰。所以,只有武力和文化共同發展,剛柔並濟,骨肉齊全,才能實現一個強國夢。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燦爛文明的偉大民族。在一個競爭激烈的國際大環境下,爲實現富民強國的中國夢,我們國家的軟硬實力正經受着巨大的考驗。爲實現中國夢所楚文化給了我們提示,楚文化的精髓是崇尚文明,兼收幷蓄。它的獨立自主、自強不息、開拓創新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楚人又崇尚七德“制止暴力,防止戰爭,保障強大,鞏固勝利,穩定社會,團結人民,發展經濟”,我覺得這就是實現中國夢所需要做的事,所要走的路。

“向下紮根、向上生長”的中國夢,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未來與希望。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今以後,我們要奮勇前行,大力弘揚中國文化,團結各民族,借鑑歷史,結合實際,走出屬於中國的強國路。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9

我有一套書,《中國歷史》 ,是我媽媽給我的暑期精神食糧。一共有14本書,我壓力很大,但當我打開它時,我立刻被裏面美麗的圖案和豐富的故事所吸引。

以圖文的形式介紹了中國自古至清末的歷史變遷,內容博大精深。這套書裏有很多歷史故事,都發生在中國。你爲什麼要看這個?我母親告訴我,因爲這些生動的,美麗的,驚天動地的故事,隨着時間的推移,它們不可避免地會顯得陌生和遙遠,讓人們覺得“不關我的事”因此,作爲一名黑髮、黃皮膚的中國人,作爲一名炎黃子孫,瞭解祖國曆史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你知道中國人們研究最早可以怎樣進行記事的嗎?你知道是誰發明了通過文字?你知道我國最早養蠶抽絲紡布的人是誰?你知道世界第一位帝王是怎樣發展產生的嗎?這套書裏我們都有自己介紹。這裏有一個千古流傳的友誼——管鮑之交;有心懷社會理想,育人不誨的老師——孔子;有各有本領、施展才華的“春秋五霸”,還有企業爲了實現富國甘做奴隸、臥薪嚐膽的勾踐……

這套書不僅把中國歷史像一幅美麗的圖畫展現在我面前,而且讓我走進名人的歷史,感受他們的人格魅力、人文精神!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10

“爸爸,給我買全套吧!”讀完這本《中國歷史報(明)》後我興奮的衝爸爸喊道。

開始,我對這本書不以爲然,可看了兩天後,我覺得這真是一份好看的報紙,他把歷史寫成了新聞,這一來可不得了了,大臣成了爆料人,皇帝成了八卦對象,戰爭上了快訊,拗口的專有名詞卻化成“時政辭典”中推廣的熱詞······一句話,嚴肅到近乎沉悶的歷史一下子生動活潑起來了。

《中國歷史報(明)》這一本書中主要講明朝本來一路輝煌,但是,經過時間的打磨,大明王朝逐漸變得千瘡百孔了。可是,在這漫長的時間中,涌現出了許多趣事:皇帝朱元璋放過牛、當過和尚、士兵;大臣可以在皇帝面前打羣架;皇帝朱祁鎮當了兩次皇帝······往往的歷史書上只介紹了英雄人物的光輝事蹟,卻落了細節如:唐朝第一大美女竟胖的像水桶;在三國皇帝是大家手中的一塊爭來搶去的肉······這些事,你在別的書裏見過嗎?歷史老師講過嗎?

如果你肯看,一定會發現歷史並不枯燥!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11

今天我讀了《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的第一冊,這本書深度的介紹了一下神話時代,人人都很熟悉的故事,從盤古的開天闢地到大禹治水,都體現的人類發展的文明歷史。

我最喜歡的兩篇故事《大禹治水》和《女媧造人》。我先說說《大禹治水》,關於這個故事我還知道一句名言“三過家門而不入。”體現了大禹“舍小家,愛大家”的精神,如果要是沒有大禹來治水,人們早就變成了魚和蝦。在大禹身上讓我懂得了堅持不懈的精神。

再說說《女媧造人》,女媧是人身蛇尾,但她的故事流傳了幾千年,從盤古開天闢地用他的最後一口靈力孕育了女媧。女媧捏土造人:女媧初一造雞、初二造狗……初七造人體現了女媧母愛的偉大精神。女媧補天用的是五彩石,她就算累的腰痠背痛也一直堅持補天,爲人們做貢獻,並且割去巨龜的腳代替天柱,防止天在塌下來,她的智慧讓我折服。

這些歷史故事都有存在的含意,每個故事讀出來都有不同的感覺。在這每一個神話故事裏,有讓人悲傷的,有讓人快樂的,但他們的都是爲人類做出貢獻的,纔有現在的美好生活。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12

今天,我們學習了三個故事,一個是《火牛陣》,一個是《出外靠朋友》,另一個是《雞鳴狗盜》。讓我先說說第一個故事吧!

火牛陣就是,牛角上都綁上利刃,牛尾上點上火,一羣發了瘋的火牛就像瘋了一樣,向前狂奔,在戰爭中把敵軍的軍營燒的火光沖天。這讓我看到,人只要喜歡動腦筋,就會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反敗爲勝。

《出門靠朋友》講的是,戰國時代,大家比賽交朋友,因爲朋友可以幫他們動腦筋,出主意去解決問題,甚至出生入死。這個故事告訴我朋友對我們的重要性

。最後一個故事《雞鳴狗盜》講的是,一個國家正在攻打另一個國家,在路上要經過的其中有一個國家,它的大門是早上開門,晚上不開。當打仗時,前面那個國家的軍隊趁沒有關門之前進入了這個國家的大門,等到另一個國家的軍隊到達時,天已經很晚了,大門早已經關上了,就不能繼續追趕前面的軍隊。於是後面的軍隊就有人想出來了一個辦法:學雞叫。有士兵一學雞叫,滿城的雞一聽到有雞叫聲,就都叫了起來。看門的還以爲是天亮了,就把門打開了。他們真是太聰明瞭。

這三個故事都給我講了古代人的故事,我向他們真的學習不少知識和智慧。我很喜歡中國歷史,有時間一定要多讀歷史書。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13

在寒假裏,我看了《中國歷史故事》,其中使我受益最深的是《大禹治水》這篇文章,它發生在上古時代,講了大禹治水的感人故事,他艱苦奮鬥,三過家門而不入,經歷13個年頭,改變了自己的父親鯀只用築堤堵水,不開渠引水的錯誤方法,最後終於制服了洪水。他還教大家利用水土資源,指導羣衆種莊稼,收到了大家的好評和愛戴,人們都叫他“大禹”。

在上古時代,人們憑藉一些簡陋的工具,就能戰勝強大的洪水,真是太了不起了。

我想: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例子在社會上有很多,多少科研人員在實驗室晝夜苦幹着,忘記自己的小家庭;多少人民教師爲孩子們徹夜批着作業和試卷,顧不得自己的孩子;多少家庭爲了國家,送兒女去邊疆參加現代化建設。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不值得學習嗎?大禹第一次過家門的時候,正逢小兒子出生,難道她的心不是肉長的?難道他就沒有一點父子之情?不!他爲百姓早日免受洪水災難,把自己放在第二位。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大禹的精神,爲我們的祖國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14

今天我看了林漢達老先生寫的《中國歷史故事集》,這本書厚厚的,可好看啦!我都快樂得不知道怎麼形容了。《中國歷史故事集》這本書裏有春秋故事、戰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還有三國故事。我最喜歡戰國時期裏統一中原的秦國,這是因爲秦國兵馬強壯,糧草充足,百折不屈,守信用,最主要的還是秦國的大王、大臣愛護全國百姓。我覺得,各國之間不應該老打仗,要不然士兵們很慘,死的死,傷的傷,誰都沒有好下場。各國之間可以用說客,說服其他的國家,只拿兵力嚇唬一下敵人。各國百姓快樂,就說明大王好,大王好,大臣就很忠心,大臣忠心了,就能幫大王做一番大事業,就說明這是一個強國。我覺得全國人民只要萬衆一心,就能克服困難,打敗敵國,一統天下。秦統一天下之後,不應該讓百姓築長城,應該安撫百姓,整頓民心,鼓勵百姓種糧,要不然會引起百姓的強烈反抗哦!只要全國萬衆團結一心,統一天下就很容易啊!山東省博興縣純樑第四十六中學小學部三年級:郭臣峻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15

讀了《中國歷史全知道》真是讓人回味無窮,我深深感受到中國歷史可真奇妙啊!裏面有原始人類、楚漢之爭、三國時代、王朝更迭等等。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四面楚歌,講的是韓信將軍手下的士兵唱起了淒涼的民族樂曲,項羽聽到四面到處都是楚歌,他大吃一驚,失神的說:“完了,恐怕劉邦已經打下西楚了,漢營裏怎麼有那麼多楚人啊?”再看士兵們個個淚流滿面,簡直都可以淚流成河了。可想而知,韓信大獲全勝,再次打了勝仗。

瞧瞧韓信將軍用妙策來攻擊項羽,這是多麼有智慧,有博學的儒雅大將軍。反觀項羽,要是百折不撓,渡過烏江會不會捲土重來?想想我現在的學習,對待作業題目時,看一半甚至漏題,我該好好向韓信學習了。智能之士,不學不成,不問不知。這句話是王充說的。我猜韓信以前也問了很多不解的問題,深入思考。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就了自己的夢想。

這本《中國歷史全知道》上下五千年,波瀾壯闊。其中的風流人物沒有一個虛度時間,更是給歷史增添了絢麗的色彩。歷史走到了今天,毛爺爺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我想我們前進的腳步還很長……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16

今天我讀了一本《中國歷史1000問》,這本書是北京工業大學出版針對青少年,想知道中國歷史要寫的,這本書是2006年8月出版的,直到今天仍然在陪伴我們青少年。

這本書裏的所有問題都很有科學依據,裏面的問題都是我們不知道的問題,比如一疋會和沙子,李自成爲什麼要殺羅汝才都是我們青少年不知道的歷史問題。

從書中我感受到了古代的許多問題,必須讓我們自己去書中探所,這本書將泱泱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濃縮其中,它循着先秦,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些歷史爲什麼要作爲問題提了,因爲有些問題是我們青少年不知道的,需要我們自己從書中去探索。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令人歎爲觀止,讓我們受益終生的歷史百科全書這本書讓我明白了,這個道理讓我知道奔騰的黃河長江巍峨的泰山崑崙孕育了中華人民,造就了華夏民族。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中國歷史的淵博,中國從古至今,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書中讓我知道了我們學習的古詩都是古代,是曾經經歷不同的感情和在不同的環境中寫出的一首又一首美妙的詩歌。

這本書只要我們能認真細讀,就能收穫許多。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17

最近,我讀了一本——《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的讀後感 敖子坤。 林漢達,1900年-1972年,浙江省寧波慈溪市人,著名教育家,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曾化名林濤。1917年,入讀崇信中學。畢業後在上虞、寧波任教。1921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學(今浙江大學)。1972年7月26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2歲。林先生寫的這部歷史故事書,從20世紀60年代出版以來,一直擁有大量的讀者,獲得了幾代人的好評。近年來,雖然市場上新的歷史讀物層出不窮,但是林漢達的歷史故事仍然留在人們視線和記憶中。有些讀者認爲,林漢達的《中國歷史故事集》是他們看到的最好的歷史故事書,當年自己看這部書長大,現在也希望自己的後代能繼續看這部書。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的主要故事有:千金一笑 兄弟相殘 暗箭傷人 管鮑之交 老馬識途 仙鶴坐車一鼓作氣.......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每個人都是在讀書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英國哲學家羅素說過,一部優秀的歷史讀物“不僅有助於知識,而且有助於智慧”。的確,人類的歷史以“過去的光輝照亮着現在”,它源遠流長,蘊涵着大量先人的智慧。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18

最近我讀了《中國歷史故事集——脣亡齒寒》這個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虞國的國君和宮之奇的故事。

有一年,臨近的晉國給虞君送上一匹千里馬和一對玉璧,請求向虞國借道攻打虢國。虞君看看玉璧、摸摸千里馬,馬上同意。宮之奇阻攔道:“不行!俗話說:‘脣齒相依,脣亡齒寒’,咱們和虢國聯合,還不至於亡國;虢國要是給滅了,咱們就會亡國了!”但虞君堅持自己的意見,宮之奇還想再說幾句,被百里奚阻攔,就只好帶着家小偷偷的跑了。晉國滅了虢國,一回頭把虞國順便滅了,虞君和百里奚當了俘虜。

沒有了嘴脣,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我覺得虞國和虢國都是小國,兩國關係密切。亡了一國,另一國就保不住了,只有團結才能強盛,這就是“脣亡齒寒”。我認爲做事不能像虞國的國君一樣,愛貪小便宜,只顧眼前利益,不顧大局。應該和宮之奇一樣,做事謹慎,考慮全面、周到。

就像我們人類和環境的關係一樣,保護好環境,人的身體自然健康;如果環境惡化,人類將不會避免死亡,正如同“脣亡齒寒”。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19

在這個寒假,我從《中國歷史名人傳》這本書中,認識了許多歷史人物,有博學多才的杜預,忠勇可嘉的李靖……我最喜歡的人物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諸葛亮總是身穿長衫,手拿羽扇,像一個逍遙自在的神仙。有一次,諸葛亮和周瑜在商量軍事。周瑜想爲難他,讓他三天內造3萬支箭,諸葛亮就答應了,並立下了軍令狀。魯肅知道周瑜想陷害諸葛亮,對此非常擔心,三天內,怎會完成任務呢?諸葛亮只是讓魯肅悄悄準備一些船,弄了點稻草做成稻草人,豎在船上。第二天的晚上,江上霧氣瀰漫,諸葛亮就令人開船逼近曹軍,還令人敲着戰鼓,曹操想着有人突襲,就令射箭手前去射箭,箭全部射在了稻草人身上,一面射滿了,就讓船掉頭繼續受箭,最後估計十萬支箭已夠,諸葛亮立即退回,最後,他完成了任務。原來,諸葛亮已經算出三天內必有大霧,纔想到了這個方法,讓人不得不佩服他。

關於諸葛亮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從他的故事中知道了,做事不能太魯莽,要憑藉智慧去做事。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20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語言學家林漢達編著的,有春秋故事、戰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三國故事組成,內容很豐富,讀來讓人愛不釋手。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千金一笑。

千金一笑的故事發生在兩千七百多年前,講的是周幽王的荒唐事兒。這個周幽王什麼國家大事都不管,光講究吃喝玩樂,還到處找美人兒。他爲了讓他最喜歡的美女褒姒高興,竟然同意了虢石父點烽火臺的餿主意。衆所周知,烽火臺的烽火是兵家的信號,不能隨意亂點。但周幽王不顧鄭國友的勸告,一意孤行,結果讓看見烽火趕來救援的諸侯們大呼上當又憤憤離去。後來真的發生了戰事,點了烽火,也沒有諸侯來救援了,周幽王因此喪命。

不知那個褒姒的娘娘是不是真的把烽火當煙花看,是不是真的笑了,這千金一笑的故事流傳了下來。一個不關心國事的君王如何能夠治理好國家,如何能夠讓百姓安居樂業?恐怕這故事留下來的“笑”,更多是對周幽王的諷刺吧。大到治理國家,小到爲人處事,誠信是基本的要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讀了這本書,讓我對國家的歷史有了更多的理解,以史爲鑑,不斷用知識和智慧武裝頭腦,長大能夠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21

當我看到這本 5 釐米厚、跟字典沒多少區別的《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時,基本上已經失去了興趣。但爲了完成暑假作業,我被迫翻開了這本"字典",突然發現,這本書並沒有我想像的那樣乏味,裏面的故事非常有趣。一下子,我的勁頭上來了。我開始認真讀這本書,日日夜夜,每天都讀。終於讀完了從《春秋故事》、《戰國故事》到《東漢故事》、《三國故事》等 120 多個歷史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管鮑之交》。

它主要講了管仲和鮑叔牙的友誼。他們把對方看得比自己還重,處處替對方着想。他們一塊做買賣,一塊打仗。買賣是合夥的,管仲家裏窮,於是鮑叔牙本錢出得多。可是,他們賺了錢,鮑叔牙讓管仲多拿錢,自己卻沒有多少;一出兵,鮑叔牙跑在管仲的前頭。退兵的時候,鮑叔牙又跑到管仲的後頭。人們都說管仲貪生怕死,可是鮑叔牙卻替管仲分辨。這個故事告訴我朋友之間應該坦誠相待,處處講誠信。我想, 如果我們學習上,同學之間能互相幫助,有困難共同幫助解決,一定沒有什麼能難倒我們的。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22

今天我讀了《中國歷史人物叢書——劉秀》,學到了很多知識。漢光武帝劉秀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史稱其才兼文武,豁達有大度。他長於用兵,善於以少勝多,出奇制勝。他對待臣僚“開心見誠”,不念舊惡,但賞罰嚴明。他所開創的“光武中興”是中國封建史上著名的四大治世之一。劉秀是一個非常傑出的帝王,有很多東西值得自己學習和借鑑。

首先,自己應該樹立遠大的志向。現在自己雖然只是一名小學生,但是也要有遠大的志向,從現在開始更加刻苦學習,鍛鍊自己,爭取早

日成爲一名合格的少先隊員,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其次,自己學到了面對困難挫折不放棄。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有的人就被困難挫折所擊倒,但有的人卻能克服困難取得成功。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要更加磨練自己的意志,只有這樣才能戰勝困難與挫折。

最後,自己學到了要有一顆寬容的心。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誤,但是面對別人犯的錯誤,我們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去包容別人。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23

我讀完了這本書後,感慨萬千。這本書裏有仁慈的秦穆公,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著名大將蒙恬等等歷史人物。

《全景圖說中國歷史春秋三國》中描述了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最令我敬佩的是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據說圖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著有《離騷》。同時他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是一位政治家。但楚國被秦軍攻破以後,屈原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相傳每到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人們以包糉子,賽龍舟的方式來紀念屈原。

還有“發明家”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足智多謀的丞相,同時也是擅長髮明的科學家他所在的蜀國,山路崎嶇,唐朝詩人李白這樣形容“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在這樣的山路上,物質運輸是一大難題。諸葛亮爲了蜀國十萬大軍能在山地棧道上運輸糧食,發明“木牛流馬”,他的發明遠不止於此,爲了提高武器的殺傷力,諸葛亮還發明瞭可以連續發射十支箭的連弩。

讀了這本書,我增長了不少知識,懂得了許多道理。要幫助別人做自己能做的事,舉手之勞中體現的是自己文明的友善。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24

最近我讀了《中國歷史故事集之得隴望蜀》,它講的是東漢時期漢光武平定天下的事。

公元30年,公孫述是蜀地的統治者,隗囂是隴右的王。

漢光武爲了平定天下,寫信請公孫述和隗囂歸附漢朝求和。公孫述不但不答應,反而還來攻打漢光武。漢光武派兵攻打成都,暗地裏防着隗囂。

隗囂沉不住氣,先發兵攻打漢光武。漢光武親自征伐隗囂,輕而易舉地把隗囂打敗。漢光武在回京的路上給圍困西城和上邽的將軍說:“那兩個城打下來後,你們立即去攻打蜀地。我的毛病在於平定了隴右,又希望平定蜀地。每次發兵,我的鬍鬚總白一點。如果不這樣,怎麼平定天下!”

公元36年,蜀地被漢光武的部隊攻破,最終平定了天下。

我覺得漢光武先禮後兵,得隴望蜀,志向遠大,所以平定天下。而且他善於發兵,有賞有罰,將自己的國家整頓的很好,在和其他國家打仗就可以輕易勝利。

看了這個故事,我覺得做事不要得到一點點收穫就滿足,要求應該更高,志向應該更遠大,纔能有更大的成就和收穫。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25

最近我讀了《中國歷史故事集之馬陵道上》,講的事戰國時期齊國的孫臏智退魏國的龐涓的故事。

自孫臏被魏惠王剜掉了兩塊膝蓋骨,齊威王知道後派淳于髡帶孫臏回齊國。公元前343年,龐涓攻打韓國,齊威王拜田忌爲大將,田嬰爲副將,孫臏爲軍師,發兵五萬救韓。孫臏直接打魏國。龐涓回國救援。救援途中,龐涓三次清點齊軍的剩餘爐竈,發現做的飯越來越少。龐涓認爲齊軍大部分都逃跑了,就指揮大軍追趕。

追到馬陵,正好是十月底,晚上沒有月亮,龐涓的大軍頂着星星走。忽然,前面傳來報告,前方山道被樹木堵住。龐涓發現只有一棵樹沒有被砍倒,還有幾個大字。龐涓叫人用火把一照--上面寫着“龐涓死於此樹下”。

這一照,不知有多少箭,像下雨似的落下來,山前山後、山左山右全是齊兵,魏兵跑的跑、降的降,其他的都死了,龐涓也葬身於亂箭之中。魏國打了敗仗,孫臏取得了勝利。

我認爲孫臏的計策很妙,故意減少爐竈,引誘魏兵追趕。算準了魏兵到達的時辰,埋伏好弓箭手。樹邊火光一亮,就放箭攻擊。

孫臏爲了打敗龐涓,設了這個計,真是太經典了。我爲他的才華讚歎!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26

歷史的長河源遠流長,在這富饒的大地上,我中華經歷了多少風雨,但我中華人名卻不肯向困難低頭,風雨之後必有彩虹!這也體現了我們中華兒女的不屈精神!

所以,我在這個寒假裏讀了《中國歷史》裏面很多經典的故事,比如:開天闢地、文明的搖籃、炎黃子孫……但最吸引我的是大禹治水,說到大禹治水,就讓我來給你們講講吧。堯、舜那個時代,洪水氾濫,到處汪洋一片,人們沒地方住,只好像鳥兒一樣在樹梢上做窩避難。自從舜把禹找來治理水患以後,禹就決心要避免父親所犯的錯誤,不能再用圍堵的方法來治水了。

所以他決定用一種相反的方法來對付洪水——他採取“疏導法”。讓大水儘可能地流到大海去。他心想,我自己疏導,也不行啊!於是他挑選了一些能幹的助手,跟着他一起治水患。

爲了治洪水,他結婚第四天就出門了,整整十三年,沒回家了。其中三次經過家門,但都沒有回去。

第一次,他從家門口經過,聽見妻子在痛苦呻吟,兒子呱呱墜地時的哭聲。第二次他從家門口過,孩子已經會喊爸爸了。第三次,孩子已經十三歲了,跑過來拉着他的手,緊緊挨着他,捨不得離開,他也沒法跟着回家去。

禹實在太忙了,他變得又黑又瘦,下巴也尖了。他的手腳長出了繭,連腿上的汗毛都沒了。不過,他終於成功了。

中華大地上的人們團結友愛,中華的歷史和未來也一定一次燦爛!還有我學到了很多,比如:只要你什麼事都別放棄,才能把一件事做成。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27

時間就像坐飛機,“嗖”地一聲,幾千年就過去了。《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這本書則把這幾千年內發生的大事小事,全都記錄了下來。

《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顧名思義,就是寫給兒童看的歷史故事。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第13冊《清。紳士賣鴉片—清。義和團與八國聯軍》,讀到《火燒圓明園》時我咬牙切齒,爲英法聯軍的貪婪感到氣憤與羞恥;讀到《義和團與八國聯軍》時,我又垂頭喪氣,雖然我爲義和團的奮不顧身感到高興,但又爲慈禧太后的愚蠢而感到可悲。這本書中,我最感興趣的部分是,慈禧太后做了一個史無前例的舉動,她竟然在一天之內向八個國家宣戰。我本來以爲中國人是可以打敗洋人的,沒想到我們不但沒打贏反而還“賠償”給洋人不少錢幣,還簽了許多不平等的條約,如《伊犁條約》《南京條約》等,爲此中國失去了幾大塊陸地和幾個重要的海關。就是因爲這麼多對我們不利的條約和賠償了這麼多金錢,使貧窮的中國更加一蹶不振了。讀到這裏,我真爲當時清朝政府的腐敗和慈禧太后苟且偷生、僥倖的心理而感到懊惱,要是慈禧太后當時清醒一些,同意光緒皇帝的改革,並且把那些得過且過、上讒言的人處死掉該多好,也就不會有那麼多國家來侵略我們中國。也許那樣,我們的國家的土地會更寬廣,中國不會被外國人像強盜一般貪婪地瓜分着本來不屬於他們的土地,更不會有那麼多條鮮活的生命像煙塵一樣瞬間消失……

哎!中國的歷史可真是曲曲折折呀!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28

在我眼裏歷史是陳年往事,是破舊的書皮裏記載的某年某月發生了什麼事,是那些枯燥得讓人看到一半就不想看的事。

寒假裏去同學朱軒民家玩,他向我推薦了臺灣陳衛平的一套《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這套書是彩繪本,共14冊。從夏朝到清朝,每一個故事都鮮活、真切、有血有肉,戰爭、權利、征服,或讓我熱血沸騰,或讓我扼腕嘆息。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我不太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去詢問老爸。老爸跟我講解說這是越國大臣范蠡所說的話,在他幫越王勾踐滅掉吳國後,范蠡便離開了越王,做了個生意人。世人誇他:“忠以爲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而另外一位跟他一樣立下汗馬功勞的大臣文種,卻自恃功高,不聽范蠡相勸,沒有選擇離開,最後因奸臣進讒,被越王殺了。

伴君如伴虎,飛鳥和狡兔都是獵物,良弓和狗便是捕追獵物的東西。當獵物都死了,弓和狗也就失去了用處,忠臣最後被奸臣陷害,或皇上起了疑心而死。

這也讓我想起介子推的事,他隨晉文公重耳在外足足流亡了19年,風餐露宿,歷盡艱辛,而且有過“割股救君”的壯舉,在重耳回國當了皇帝之後,他隱居山林,卻因晉文公放火燒山逼他出來的蠢辦法而被活活燒死。

夥伴們,讓我們一起翻開中國歷史的瑰麗畫卷,品讀書中的人和事,感受前人蕩氣迴腸的脈搏和心跳吧!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29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這本書很好看,語言通俗,易懂,是一本好書。

這本書基本分爲五個部分,分別是:春秋故事、戰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和三國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有:千金一笑、臥薪嚐膽、屈原投江、破釜沉舟、三顧茅廬和火燒赤壁。

千金一笑中,只會吃喝玩樂的周幽王,爲逗美人兒褒姒開一次笑臉,不惜重金請人出主意逗褒姒笑,貪財的小人虢石父想得到那一千斤金子,給周幽王出了一個餿主意,弄得周幽王手下的大臣將軍都不信任他了,真是自作自受。我認爲,周幽王應該把吃喝玩樂找美人兒放在一邊兒,認真處理國家的政事,纔不愧對他這個“天王”的名號。虢石父也不能爲了錢而幫周幽王出這種餿主意。

臥薪嚐膽這個故事中,越王勾踐因敗給吳國,把軟綿綿的被褥撤下去,換成了柴草,在吃飯的地方,掛了一個苦膽,吃飯前舔一舔,先查一下苦味。等下次再進攻吳國的時候,不忘記上次敗給吳國的教訓,這樣才能讓越國真正強大起來。就是因爲越王勾踐的明智,越國越來越強大,漸漸超過了吳國。等到恰好的時機,這位君王率兵攻擊了吳國,越國反敗爲勝。越王勾踐的品質值得讓我們學習,只要及時發現錯誤,並虛心地改正,就還有迴旋的餘地。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真好看,它裏面不但有豐富的歷史知識,還有做人的道理,多讀一點歷史故事,才能瞭解更多中國歷史和中國從古至今的文明。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30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記得剛接觸中國歷史時,我就背誦過這樣的順口溜。短短几十個字,就概括了我們華夏五千年曆史的變遷。就算背誦得滾瓜爛熟,也只能知道朝代的順序。要真正瞭解歷史的興衰,感受它的“氣息”,還得從一本歷史書中感受。

然而,許多歷史書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枯燥乏味的,但《全景圖書中國歷史》卻不一樣,書中提到的史料非常豐富,並且裏面還引用了《詩經》《楚辭》《論語》的一些詞句,讀來讓人彷彿穿越時空,置身於古色古香的歷史場景中,也變成了古人中的一員了。一些重要的戰爭,因爲有了圖片的解說,也讓我們彷彿參與了進去,變成了一位見證成王敗寇的人。

五千年的華夏文明之所以沒有中斷過,那是一位位歷史記錄者用無畏的精神來記錄的。從司馬遷到班固,從《史記》到《資治通鑑》,沒有哪個國家能這樣撰寫自己的歷史,讓歷史從往昔傳承到今朝,從來沒有間斷過。

我喜歡讀歷史,每當讀到一本歷史書,我都感覺會有一種厚重的香味撲面而來,在歷史的迷霧中,我彷彿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場景。歷史是一面鏡子,一個重視歷史的民族纔有未來和希望。所以說,讀懂自己的歷史,也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從今天開始,讀歷史吧!就從《全景圖說中國歷史》開始!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31

在寒假裏,爸爸給我買了本書,名叫《中國歷史故事》,爸爸對我說:"這是一本中國孩子必讀的書,也是一本很棒的書。"讀了這本書,就可以對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有了基本的瞭解。

一打開這本書,我就被書中的一個個精彩的歷史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這本書從我熟悉的大禹治水講到了東周列國,從秦統一天下講到了繁華的大唐盛世,從靖康之恥講到了鄭和下西洋,從林則徐虎門銷煙講到了武昌起義……

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晏子使楚,說的是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示楚國的威風,晏子用他的機智,巧妙回擊了楚王,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書聖王羲之從小喜歡寫字,連走路的時候也用手指比劃着練字,經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爲了書法家,寫出了代表中華書法藝術最高水平的《蘭亭集序》,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詞人,從小在父親的影響下十分喜愛文學,小小年紀便文采出衆,特別是作詞方面,寫出了許多流傳千古的好詞,這兩個人都是我學習的榜樣,我希望能成爲像他們那樣有才華的人,書中我最崇敬的是寧死不屈的文天祥,一首《正氣歌》千古流芳,爸爸說這樣的人才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這一個個真實的歷史故事,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讓我認識到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璀璨,中華民族崛起所遇到的艱難困苦,明白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如此的珍貴,我們一定要牢記歷史,才能使中華民族更加富強。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32

我利用了秋假的時間看了一套記載中國歷史的書,這就是共14本的《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書,這套書主要寫了中國從夏朝到清朝的精彩歷史故事,這套書使得我愛不釋手,因此我津津有味地一口氣讀完了。

書中有許多我熟悉的故事如“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張騫出使西域”、“班超聯絡各國”、“鄭和下西洋”,也學習了不少原來不知道的知識。鄭和下西洋原本是爲了尋找建文帝,新莽·由假皇帝到真皇帝是王莽建立的新朝區分東漢與西漢……這些讓我明白了不少歷史典故。

但這套書也寫了中國人在清朝的時候忍受的屈辱。每次看到中國被戰敗簽訂了一個個不平等的條約,我都情不自禁爲祖國捏一把汗;當祖國快要成功時,我會欣喜若狂,卻又由於某個原因又失敗了,我又十分沮喪;最後終於成功了,中華民國成立了,我才露出了燦爛的笑臉。

我認爲雖然現在祖國已經比較強大了,但是我依然會想起“圓明園毀滅”的恥辱,回憶起“中日甲午海戰”的悲壯,要讓這些慘痛的記憶刻入我們新一代的心中。警告年輕的一代人別隻顧享受先人留下的財富,而應該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打拼出一片天下,不然歷史上的那些悲劇,肯定還會再重演。新一代的我們不能過着慵懶的生活,要時刻保持警醒。

讓我們一起牢記歷史不忘國恥,愛我中華,把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33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由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和語言文字家林漢達編寫的《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這本書是從春秋到三國的歷史故事合集,共講了五個系列:《春秋故事》、《戰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三國故事》。故事中有千金一笑、韓信拜將、三顧茅廬、暗箭傷人、完璧歸趙......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韓信拜將,韓信沒成名時,平時出門喜歡佩帶寶劍。別人看着韓信文不文、武不武的樣子,覺得很不順眼。有一個屠夫的兒子就要挑起事端,對韓信說:你敢跟我拼一拼?你敢,就拿起劍來刺我;不敢,就從我的褲襠底下鑽過去。韓信看了他一會兒,就從他的褲襠底下爬過去了。周圍的人都取笑他,還得了個外號,叫鑽褲襠的。韓信當時雖當衆受辱,可心懷大志,一心成就末來。後多虧遇到了承相蕭何,由於蕭何三番五次的向漢王劉邦推薦韓信,漢王同意重用,拜韓信爲大將軍。韓信智勇雙全後來他就成爲了大英雄。

本書的內容雖是講述歷史,但故事情節卻深深的吸引着我,閱讀時一點也不覺得枯燥。通過閱讀讓我瞭解到了我國的一些歷史典故,豐富了我的文化知識。書裏的每一個成語故事都對應着一個耐人尋味的道理,我感覺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歷史故事書,特推薦大家都去讀讀這本有意義的書。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34

說實話,那本書我並沒有完全理解,有些字詞都會不理解,但我不喜歡在讀一個故事中停頓,然後去找難題,我覺得這樣會打斷我的思路把前面的故事都忘掉。

有些同學說,《中國歷史故事》就像一杯淡淡的白開水,沒有什麼閃亮之處,但我覺得並非如此。每一篇小小的故事都有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讀故事的時候我就可以自我陶醉在其中,想象當時的畫面,想象那些人的說話的語氣,總感覺的讀這本書就像在看電影,甚至比看電影更有趣,因爲讀這本書還可以給我們一個想象的空間,讀這樣的一本書,何樂而不爲呢?

這本書讓我着迷了,就在昨天,我在看書,媽媽說:“題目不會做啊?”我就大聲說:“別吵,我在看書!”其實有時候我也挺暴力的,雖然知道這是不對的行爲。我確實有些怪,別人如果愛看書都是顯得很安靜,好像聽不見別人說的話,陶醉進去了,可我卻在看書的時候顯得特別煩躁,特別不喜歡在看書的時候打擾我。我媽媽知道我在看書,也就應了一句:“哦哦。”一篇看完之後我又忍不住去看另一篇,有一次居然把一個時期快看完了,誰叫我看得慢,我都是一字字在心裏讀過來的,看完一個時期已經很厲害了。

其實我更覺得這本書就是一條大河,一會平靜,一會兒波濤洶涌,我特別喜歡這本書,讀這本書讓我很舒服。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35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女孩子,在第十屆讀書節期間,我讀的書有:《水滸傳》、《點亮小橘燈》、《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其中最好看的書是《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春秋》、《戰國》、《西漢》、《東漢》、《三國》故事。其中最讓我收到啓發的是《千金一笑》。

這個故事發生在兩千七百多年前。那時候,周朝的周幽王什麼國家大事也不管,光講究吃喝玩樂,還打發人上各處去找美人兒。有個老大臣褒珦勸周幽王好好管理國家,愛護老百姓,不要把老百姓家裏的姑娘弄到宮裏來,周幽王聽後非常生氣,把褒珦下了監獄。褒珦的家裏人買了一個頂好看的鄉下姑娘取名叫褒姒送給周幽王,周幽王一高興,把褒珦放了。可是褒姒在宮裏天天不開心,老悄悄地流眼淚。周幽王就下了一個賞格:有誰能讓娘娘笑一下的,就賞他一千斤金子。(古時候把銅叫做金子)這時,有個拍馬屁的下流人物叫虢石父,虢石父給周幽王出了個壞點子:讓周幽王點着烽火臺,讓臨近的諸侯發兵來救援,結果讓諸侯白跑一趟,一個個氣得肚子都破了。後來西戎真打進來了,周幽王再次點着烽火臺,一個救兵也沒有來,因爲諸侯又想着和上次一樣。結果,周幽王和虢石父都讓西戎殺了,連那個老關在宮裏沒有真正開過一次笑臉的褒姒,也給他們搶去了。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不要好吃懶做,更不能欺騙他人,否則會害了自己。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36

今天,我看了《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中的一篇小故事——一鳴驚人,說的是楚莊王每天飲酒作樂,白天去打獵,晚上就喝酒,不務正事。大家都把他當做昏君看待,曾有幾位大臣勸他,可他就是不聽,後來他還下了一個命令,說:誰敢多嘴,誰就有罪!大家都不敢再勸他了。

直到有一天,大夫申無畏來見楚莊王,楚莊王問他:你來幹什麼?來喝酒還是來聽音樂?申無畏就回答:有人讓我猜一個謎語,我猜不出來,想請您幫我猜猜。楚莊王很感興趣,於是就讓申無畏說。申無畏說:楚國山上,有隻大鳥,身披五彩,可真榮耀,一停三年,不飛不叫,人人不知,是什麼鳥?楚莊王告訴他:這鳥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申無畏得到答案後,磕了個頭就走了。

果然,楚莊王立即開始操練兵馬,向他的敵人反擊,沒過多久他就擊敗了相國,又打垮了晉國,作了霸主。原來,楚莊王飲酒作樂不務朝政都是裝的呀!其實他早有打算,他認爲相國的權力太大,他剛即位,害怕自己沒有足夠的勢力與之抗衡,所以他是在故意麻痹敵人,使之放鬆警惕,等待時機,反戈一擊。看打這裏,我對楚莊王真是佩服極了!他真不愧是一個了不起的政治家!

我覺得在學習上,我們也要戒驕戒躁、謙虛謹慎、認真仔細、勤于思考,踏踏實實地努力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37

歷史悠久,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我經歷了許多風雨,但我的中國名字不願向困難低頭,雨後會有彩虹!這也體現了我們中國兒女不屈不撓的精神!

所以,我在這個學生寒假裏讀了《中國發展歷史》裏面還有很多傳統經典的故事,比如:開天闢地、文明的搖籃、炎黃子孫……但最吸引我的是大禹治水,說到大禹治水,就讓我來給我們你們講講吧。堯、舜那個社會時代,洪水信息氾濫,到處汪洋一片,人們沒地方住,只好像沒有鳥兒一樣在樹梢上做窩避難。自從舜把禹找來進行治理城市水患問題以後,禹就決心要努力避免自己父親他們所犯的錯誤,不能同時再用一個圍堵的方法來提高治水了。

於是,他決定用相反的方式來應對洪水 - 他採取了“轉移法”。讓洪水流入大海越好。他認爲,我自己的勸說下,寫不行啊!於是,他選擇了一些能幹的助手,具有淹沒他的統治一起。

爲了治洪水,他結婚直到第四天就出門了,整整十三年,沒回家了。其中一個三次產業經過自己家門,但都沒有我們回去。

第一次,他從家門口沒有經過,聽見自己妻子在痛苦呻吟,兒子一個呱呱墜地時的哭聲。第二次他從家門口過,孩子我們已經會喊爸爸了。第三次,孩子發展已經到了十三歲了,跑過來直接拉着他的手,緊緊挨着他,捨不得他們離開,他也沒法通過跟着學生回家去。

於是,他忙得臉色發黑,臉色消瘦,下巴尖尖的。他手腳上都有老繭,腿上也沒有毛髮。但他最終成功了。

中國團結的土地上的人,中國的歷史和未來也一定曾經輝煌!在那裏,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只要你不放棄一切爲了使事情。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38

暑假裏我讀了《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這套書。之前我看過不少中國歷史的書籍,可是沒有這個書寫的讓我看了很入迷。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裏面遇到不理解的字詞,都會去問爸爸媽媽,他們也非常耐心地給我講解。

書裏有歷史事件、歷史上著名的人物、有藝術,列舉了以《清明上河圖》爲代表的書畫藝術、四大發明、精美瓷器等等。書中的成語故事很多,我記住了“開天闢地、女媧造人、炎黃子孫、夸父追日、倉頡造字、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大逆不道、富麗堂皇、烽火戲諸侯、傾國傾城、管鮑之交、禍國殃民”,一個個故事的來龍去脈。我不用死記硬背,尤其是書裏的“說來聽聽”更是激發我去思考。“如果你是岳飛,你會如何”,從歷史可以看出,很多事情沒有對錯,看從哪個角度來看待問題。

這本書讓我認識了開天闢地的盤古,知道了哪一年發生了什麼事,哪一位歷史人物幹了點啥,學習古人的道德品質,智慧謀略,在掌握歷史變遷的脈絡中從多元的角度獲得做人處事的道理。這套書裏講的時間,我總在推算,書中的時間跨越了戰國、秦國及漢初,容納了“合縱連橫”、“統一六國”、“統一度量衡”劉邦項羽的楚漢之爭等重要歷史,介紹了戰國四君子、屈原、秦始皇等歷史人物和長城、兵馬俑等歷史遺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啓是一個殘暴的暴君,古代有一種刑罰太可怕了,車裂之刑,我問媽媽,媽媽給我講後嚇的我心驚肉跳。還好我生活在現代,現在是和平年代,人人平等,沒有奴隸。通過對這套書的閱讀,歷史不再那麼枯燥乏味了。

做爲中國人的我將奮發圖強,努力學習,爲建設祖國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39

《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是臺灣的陳衛平先生寫的。這套書(全14冊)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文字,描繪出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

這套書有一個特點,就是每一章的末尾,都有“說來聽聽”這個欄目。它可以讓我們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者感想,豐富我們的想象力。

這14冊書裏的故事應有盡有:《知心的朋友》《遠方的親戚》《烽火戲諸侯》《唐人》等等。其中我比較喜歡《唐人》這一章。唐朝是一個很富強的朝代,到現在我們都因爲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個國富兵強的朝代而感到驕傲。

但是唐朝一開始卻很不光榮。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次子李世民由於想要爭奪皇位,竟然在玄武門這個地方把哥哥和弟弟都暗殺了,並且還逼自己的父親李淵退位,自己當上了皇帝。有人說如果李世民不這麼做的話,長子和三子也會殺掉他的。事實也的確如此,因爲當時大兒子和三兒子已經想聯合起來對付李世民了。

有些人怕李世民當上皇帝以後會是一個暴君,因爲他殺死了自己的親兄弟。其實李世民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在他的統治下,唐朝變得十分富強,連好多外國人都跑來居住呢!

我讀完了這套書,明白了:歷史是過去的事情,在有文字的時代,可以把發生的事情一件件記錄的清清楚楚。但是在很早以前是沒有文字的,而且那些以前發生的事情,是怎麼知道的呢?只能靠推測。比如這裏有一根香菸,就可以證明有人在這裏抽過煙,因爲動物是不會抽菸的。我還知道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是悠久和曲折的。作爲中國人的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爲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40

最近我讀了一套很有趣的歷史書,它的名字叫《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這套書講述了中國上至夏朝下至中華民國的歷史故事。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吧!

這本書我認爲寫得最形象的人物是商鞅,他乾的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變法時候“立木爲信”的事情。

話說那時社會非常不安定,憂國憂民的商鞅就打算變法。一天,他派人往在城頭上放了一根圓木,並召集老百姓站在一個坡頂上,他大喊:“現在,我在這裏立了一個木頭,只要有人把這根木頭搬到城的另一頭,我就賞金一兩!”受夠了官府欺騙的老百姓們當然不信,他們在城下議論紛紛:“嘿!夥計,你信嗎?”“這怎麼可能!算了吧,反正是假的!”“要是他真給這麼多金子,那我家的大花豬就有六條腿!”“我居然有一點兒相信!”商鞅見大家都不怎麼相信,又補充道:“一兩不夠,那就十兩金子!”“我願意!”一個聲音傳到了衆人的耳朵裏,“我來做!”“嘿,朋友,你瘋了,這樣的話你也信?別!”“俺娘病了沒有錢治,我也是無能爲力了。”於是那個人便把這根木頭搬到了另外一邊,商鞅便痛快的把十兩金子給了那人,不料那人卻說:“大人,我只要五兩就夠了,多了也無用。”可是商鞅卻說,“不,我說十兩就十兩,絕不缺斤少兩,我要守誠信。”那個人以及老百姓都拍手叫好兒,一個誠信的念頭也已經種在了老百姓的心中。

讀完這個故事,我覺得商鞅是一個守誠信的人,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依然要守誠信,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最後,我也推薦大家讀一讀《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這本有趣的書。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41

一個人的氣質,決定他的格局;一個人的器識,決定他的成就。每一個朝代,每一個人,都在中國的土地上留下了一個個腳印。今天和未來,必將成爲鮮活的歷史。讓我們走進《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這個中國的博物館,觀看中國曆代的成就和變遷!

正如虎頭蛇尾,每個開國皇帝都是強人,但朝代全都不斷衰弱。比如說,周文王、周武王都是強人,深受老百姓愛戴,他們管理的國家井井有條。可到周朝末期的時候,周幽王卻不顧國家,只知道吃喝玩樂,不聽勸言。不僅如此,他還演出了一場真人版“狼來了”:烽火戲諸侯。周朝正是因爲他而走向滅亡的道路。正如俗語所說“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深受老百姓愛戴的君王能做到底;相反,不受老百姓喜歡的君王則會受到反抗。不過正是因爲如此,國家的開國皇帝一個比一個強大。夏、商、西周、東周、秦、西漢、新、東漢、魏、西晉、東晉、北朝、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一個比一個強。但是,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受老百姓愛戴,每個朝代的滅亡,也是因爲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開國皇帝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老百姓。比如說朱元璋,他以前還是個窮人呢!那這些百姓,又是具備着什麼樣的條件,才能當皇帝呢?

當皇帝,要具備兩個條件:能文能武、善於用人。如果只能“文”不能“武”的話就打敗不了敵人,但如果善於用人,像劉備一樣,還是能征服的。光“武”也只能打敗敵人,管理不好國家,但如果能用人,國家就能治好。可惜很多皇帝都把自己的好人殺了,怕他們搶奪自己的王位。劉備到後來也還是把“好”人殺了。

中國多少千年的歷史,讓中華民族不斷強大。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42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

這本書是臺灣的陳衛平先生寫的,書中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文字,描繪出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和神話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兩篇神話故事是《女媧造人》和《大禹治水》。

盤古開天闢地之後,世界上還沒有人類。在茫茫的原野上,走來了一位上古大神——女媧,人首蛇身,是伏羲的妹妹。於是她照着自己的模樣,用泥巴和水,捏出幾個小東西來,還用雙腿代替了蛇尾。她稱這些小東西爲“人”。女媧不停地工作,捏了一個人又一個人。但世界畢竟太大了,她工作了很久,雙手都捏得麻木了也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她想這樣下去肯定不是辦法,就順手從附近折下一條藤蔓,沾上泥漿向四周揮灑,結果點點泥漿變成了一個個小人,和用手捏成的差不多,女媧見新方法奏了效,越灑越起勁,不久,大地上就到處有了人。再後來,女媧又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後代。人類便一代代得在這個世界繁衍下去。

古時候,洪水氾濫,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爲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衆一起奮戰,置家庭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最後率領民衆,獲得了抗擊洪水的勝利。體現了大禹“舍小家,愛大家”的精神,我從他身上學會了堅持不懈和捨己爲人的精神。

暑期裏通過閱讀《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這本書的內容,我深深感到中國歷史的發展是悠久和曲折的,驚歎於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偉大,作爲小學生的我,將奮發圖強,努力學習,爲建設祖國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43

在這個暑假裏,我讀了林漢達先生編寫的《中國歷史故事集》,這本書是從周朝東遷一直講到晉朝統一全國爲止,前後一千零五十年。它不僅幫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更讓我知道了中國歷史的悠久。

這本書有許多好的詞語,如:完璧歸趙、三顧茅廬、學萬人敵等。這些詞語充分體現出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謀,有的體現了朋友間的深厚友誼……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數“學萬人敵”這個故事了。

“學萬人敵”講的是秦朝時楚人項梁想要復興楚國,但是秦朝太強大了。他見自己的侄兒項羽從小挺聰明,就親自教他讀書,但是項羽學了沒幾天就不願意再讀下去。項梁見項羽學文的不行,就教他學劍。項羽學了一點又扔下了。項梁氣壞了,直接當面批評項羽,項羽卻有他自己的想法。項羽說:“書讀好了,只不過記錄自己的姓名。劍學好了,也不過跟人家對打,有什麼了不起?我要學就要學一種真本領,能敵得過成千上萬人(文言文叫萬人敵),那纔有意思。”

這個故事讓我感觸很深,從書中,我明白了學習就要學有用的,不能半途而廢,這樣才能成功。

書中,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都在教育着我。隨着一個個故事的閱讀,我彷彿穿越到了古代,看見了大思想家孔子,失敗的楚霸王項羽,統一全國的秦始皇嬴政等。這一個個大人物的英雄事蹟,令我感動。

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今後我要多讀像《中國歷史故事集》這一類史書,長大以後做一個睿智理智的男人。通過讀《中國歷史故事集》,我發現偉大人物身上具有優秀的品質:善良、勤奮、智慧、勇敢、堅韌。正是這些優秀的品質激發和鼓舞了後人。我也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將來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44

爲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必須瞭解我們的歷史,讓我們在歷史盛衰中吸取教訓,做到知史達變,鑑之往來。我便翻開《中國歷史故事集》,學習那些偉人,在每一篇失敗的故事當中吸取教訓。

《中國歷史故事集》是一套未完成的書籍,裏面分:春秋故事、戰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和三國故事。每一篇故事都有一個四字詞的小標題,如:千金一笑、一嗚驚人、寧死不屈……

讓我最難忘的一篇故事就是《“仁義”大旗》這篇故事。這篇故事主要是講秦穆公要做霸主,齊國的國君還由宋襄公來立,楚國和鄭國反對,宋襄公決定先出去征伐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楚國立馬對付宋國。宋襄公一心認爲空講“仁義”就可以當霸主,處處讓着楚國,講“仁義”。結果兵力不足,回了睢陽。

我覺得,打仗不是一件好事,能和平共處必然最好。但是,如果當你決定了打仗,就要狠下心來,打個勝仗;如果當你決定了和平共處,就要講“仁義”。照宋襄公的講仁義的打仗,是不可贏的,因爲兩者不能共存。文章中有一句話我很贊同:“要打仗必須利用一切的辦法打擊敵人,消滅敵人。如果怕打傷敵人,那還不如不打;如果碰到頭髮蒼白的就不抓他,那還不如讓他抓去!”

當今社會竟爭激烈,假如你要面試這份很好的工作,又怕入選了朋友不高興,那還不如不工作。我覺得,只要是自已想要的東西,就要想辦法和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完成任務!

我們不能學習宋襄公的觀點,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想方設法地爭取到每一個屬於自己的機會!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篇45

暑假,我在老師推薦的書中選了一本叫《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眨一看,這本書厚厚的,讓我覺得裏面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有許多有趣的歷史人物,我就迫不及待地打開了書本。一看目錄我就被驚呆了,裏面果然有許多小故事,一小篇一小篇的,記錄着中國從春秋到三國歸晉的無數歷史故事,如有《千金一笑》、《兄弟相殘》的春秋故事;有《魚肚藏劍》、《臥薪嚐膽》的戰國故事;還有西漢、東漢直到三國歸晉的許多故事。看得我眼花繚亂。

在書中,讓我記得最牢的有一個叫《管鮑之交》的故事。主要講了管仲和鮑叔牙的友誼。他們把對方看得比自己還重,處處替對方着想。在各自侍奉不同的主子時,雖都對主子忠心耿耿,但當鮑叔牙幫逃難的小白做了齊恆公打敗了對方時,不忘救出自己的朋友讓他和自己一起侍奉自己的主子,還不在乎管仲的職位比自己高。這樣的朋友情誼是何等的偉大,何等的高尚。在我們現在,朋友之間不也應該這樣嗎?坦誠相待,處處講誠信,這樣無論在這樣的情況下,都能得到朋友的幫助。如果我們學習上,同學之間能互相幫助,有困難共同幫助解決,一定沒有什麼能難到我們的。

在書中,我還看到了許多的國王,能重用人才,君臣之間像朋友一樣,這樣他也得到了許多的人才、朋友、手下。他治理的國家也興旺發達。在《管鮑之交》這個故事中的小白,他也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從一個逃難的人到一方霸主,這着實讓我無比的驚訝,更讓我對他刮目相看。他身上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勤奮和刻苦,更有他的聰明,善用人才。我們學習要努力,也要講究方法,苦讀書不如巧讀書也!

我喜歡這本書,喜歡書中的許多有名人物,喜歡書中的許多有趣故事,同時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真不愧是書中自有黃金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