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鑿壁借光》有感(通用25篇)

讀《鑿壁借光》有感(通用2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鑿壁借光》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鑿壁借光》有感(通用25篇)

讀《鑿壁借光》有感 1

今天,我讀了《鑿壁借光》,讀後,突然想起了自己,想到我怎樣學習讀書的………

文章是說古代有個人特別愛好讀書,白天沒有時間讀書,只能利用晚上的時間,可是他的家庭很貧窮,買不起油燈。幸好,他的鄰居家有燈光,於是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透過鄰家的光線來刻苦讀書。

這是一種怎樣讀書精神啊!現代生活飛速發展,有着多麼美好的學習設備,多麼好的.學習條件,但是,又有幾個人像古代人那麼好學呢?有的人說,古代是古代,如果現代是古代的話,我們也會好好學習的!可是,有着現代白熾燈都不刻苦學習的人們,在古代會學習嗎?我曾經就說過,家裏的節能燈不適合我看書,以後那次有讓媽媽買了檯燈。然而,我,卻沒有任何的變化。但今天,才明白,不是燈的問題,而是在於人!

朋友們啊,珍惜相愛你在的美好時光吧!刻苦學習吧!我們肩上承擔着祖國的明天與希望!我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參與到其中,努力,認真的學習!

讀《鑿壁借光》有感 2

漢朝時,有個少年名叫匡衡,他非常好學,常常學到深夜。可家中買不起蠟燭,匡衡不顧鄰居的嘲笑和諷刺在牆上鑿了一個洞借光學習。最後成了一名有名的學者。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深地打動了,他的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看到這裏就感到十分慚愧。因爲我學習的條件是這樣優越,可學習的幹力和毅力卻不如他。有時我看3個小時電視,媽媽叫我看書我不幹,最後還是讓媽媽給逼着看書。有時玩家人不喊就會忘記回家。有時媽媽叫我寫她買的課外作業,最後還是心不甘,情不願地寫作業。我不僅不如匡衡那麼好學,還禁不住別人諷刺。有時別人罵我,我心是一點也不服,每次淚要滴時又退了回去。老師批評我時,我也感到十分傷心。我決定以後向匡衡學習學習,做一個好學的孩子。看書時不讓別人說,玩耍定時回家,作業按時完成……做一個堅忍不拔的孩子。受到諷刺時堅強,受到批評時堅強,受到打擊時堅強……我要把我下降的.成績給重新提高上去。

我要向匡衡學習,做一個全新的自我,一個全面的學生,一個令人驕傲的學生。

讀《鑿壁借光》有感 3

閱讀,是一艘神奇的船,帶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上遨遊;閱讀,是一架梯子,讓我們登得更高,看得更遠;閱讀,是一個嚮導,幫助我們找到知識的源泉;閱讀,是一把鑰匙,幫助我們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

我在近期看了一篇名人故事,故事中的匡衡,他給我留下的印象特別的深刻。

他非常的堅強,他的鄰居們都非常看不起他,:“既然窮的買不起便宜的蠟燭,還讀什麼書?”如果匡衡是我,我一定會放棄讀書,甚至還會自暴自棄。可是匡衡卻沒這樣做,他反而更下定決心,要把書讀好。他十分聰明機智。鄰居家裏經常點着蠟燭,把屋子照的亮堂堂的,匡衡動了動腦子,悄悄的在自家牆壁鑿了一個微小的洞,在藉着鄰居的.燭光,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

匡衡幾天就把家中的書就看光了,他深感自己掌握的知識還不夠,他想繼續看多一點書的願望更加迫切,如果匡衡是我,我早已打消讀書的慾望,只顧着睡覺。匡衡到一個大戶人家幹活,只求書籍,不求報酬。

我們與匡衡對比,我們是溫室裏的花朵,匡衡是露天的小草。我們要向匡衡一樣,珍惜時間,好好學習。

讀《鑿壁借光》有感 4

讀了鑿壁借光,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只要有恆心,你就會成功。

古時,有個小孩子特別愛讀書,可家裏窮買不起蠟燭。他白天還要做事,沒有時間來讀書,只有晚上纔有時間讀書,可晚上沒有燈,該怎麼辦呢?他家的鄰居是個很有錢的人家,每天玩晚上點燈的'時間特別長,於是他就從家裏鑿了一個洞,利用他家的餘光來讀書,最後終於成爲了一個偉大的人物。

故事中的小男孩不怕貧寒,運用智慧來讀書,一堅持就是幾十年,有恆心,有毅力。

我小時候學騎自行車時,我一直想騎着我的心愛的自行車去上學去玩耍。剛開始練習自行車時總是爸爸幫我扶着,可一鬆手就會東倒西歪不到兩米就會跌倒。爸爸呢,累得滿頭大汗,而我絲毫不會。剛開始,老是翻車,摔跤,有時候還在大庭廣衆之下還跌的挺狼狽。於是我就想放棄,把自行車冷落在廚房的角落裏,同時把自己的夢想也就跑到九霄雲外了。

後來我靜下心來想了想,難道我就這樣放棄了?難道我一點恆心都沒有嗎?終於有一天,我有鼓起勇氣推着自行車到我家的空地上練了起來。雖然還是會一次次的跌倒,但是我有恆心就一定要學會它,我堅持地扶正車把,一點一點上路了。

就這樣我學會了自行車。從那以後我就騎着我那輛自行車去玩耍,開學之初我就騎着我那自行車去上學了我很瀟灑,很高興。我的恆心終於戰勝了它。感謝那篇故事使我銘記“只要有恆心就有希望”。

讀《鑿壁借光》有感 5

最近我看了一本關於古代人刻苦學習的書,有許多故事讓我難忘,但在這些故事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鑿壁借光》。

匡衡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家境貧寒的匡衡在晚上讀書時,家裏沒有燈,而住在他家旁邊的卻是一個非常有錢的人家。每天晚上燈很晚才滅,於是,匡衡就想了個辦法,在鄰居家的牆上鑿了一個洞,光可以通過這個洞照進匡衡家,匡衡就是利用這個洞照進來的光讀書的。

讀了這個文章,我慚愧地低下了頭。人家匡衡是多麼的刻苦學習啊,想盡辦法去讀書。我一下子就聯想到了我自己,每天只知道玩,對於老師佈置的作業也總是草草了事,馬馬虎虎,從來沒有認真的對待過,一想到這裏我就覺得非常的對不起老師,對不起父母,甚至對不起我自己。

我做不到的事情應該是大多數學生都做不到的',因爲現代的學生都沒有吃過苦,自小就生活在幸福的環境裏。

我要向匡衡學習如下幾點精神﹕

一﹑堅持不懈的精神。以後即使是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在沒有任何物質條件的情況下我也要堅持不懈的去探求知識,去探求真理。

二﹑刻苦學習的精神。匡衡夜以繼日學習的精神讓我們後人所熟知。然而現代社會只有我們刻苦學習才能出人頭地。

三﹑不怕困難的精神。匡衡從來沒有向困難低頭,因此我們就是要學習這種敢於向困難挑戰的精神。

再回頭想一想,匡衡也確實是一個很偉大的人,他在沒有任何物質條件的支持下靠着自己不怕困難的精神,勇於向困難挑戰的精神,刻苦學習的精神,堅持探求真理的精神讓我們所熟知,讓我們所佩服讓我們所敬仰。

我自己確實有許多的不足,現在的學習環境那麼地好,那麼地舒適可我們也就是在這種享受中被埋沒,現在學習條件好了,我們反而不再刻苦學習了,再也沒有以前的那種鑽勁了,正是因爲沒有了這種求知若渴的精神,我們的成績越來越差。

以後我要不怕學習中的困難,不怕生活中的困難,我要向匡衡學習,同時也希望各位同學們好好學習!

讀《鑿壁借光》有感 6

今天,我讀了一篇《鑿壁借光》的故事很有意義,說的是西漢經學家,匡衡小時候刻苦學習的故事。

匡衡出身很貧苦,他去有錢人家幫傭,提議以借書來讀作爲工錢。借來了書,匡衡如飢似渴地研讀起來。晚上看書,但要點燃蠟燭,可他家又沒錢買蠟燭,怎麼辦呢?

他在屋子裏很焦急地轉來轉去,突然發現破屋的牆隱隱透出光亮,於是匡衡乾脆在這牆上鑿開一個洞,讓更多的光亮透進來。

從此以後,匡衡每天夜裏,就捧着書湊近牆洞藉着鄰居人家的獨光,很認真地讀,直到燭火熄滅了,他纔去睡覺,後來他成了大學問家。

我讀了這本書,讓我懂得了”鑿壁借光“這個成語的來歷,更讓我懂得了刻苦學習的.道理,當然,在如今的社會上我們不需要鑿壁借光,也不能鑿壁來借光,但它教育和提醒我們,不管條件多麼艱苦,環境怎樣惡劣,只有克服種種困難,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和美好的前途。

讀《鑿壁借光》有感 7

它講述了漢朝的時候,有個叫匡衡的人非常喜歡讀書。但由於家境貧寒買不起蠟燭,所以晚上無法讀書。匡衡見鄰居家每天晚上都點着蠟燭,就想到鄰居家看書,可遭到了拒絕。於是匡衡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在牆壁上鑿了一個小洞,藉着鄰居家透過來的燭光看書。家裏的書讀完了,匡衡就去一個財主家幫工,但他提出不要工錢,只要財主答應把家裏的書借給他看就行。由於匡衡勤奮好學,終於成爲一個有學問的人。記得二年級時,因爲老師各方面要求都很嚴格。我產生了一種厭學心理,成績也不穩定。可當我看了這個故事以後,心裏十分慚愧。

眼前浮現出匡衡藉着燭光讀書的情景。他在那樣困難、貧苦的條件下能借光讀書,甚至爲了讀書而不計報酬出賣苦力,僅僅爲了能有書讀。而我呢?在這樣舒適優越的條件下,每天有父母接送。坐在窗明几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學習,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惡毒日子,還不好好學習,不珍惜今天這麼好的學習機會,怎麼對得起悉心教導我的.老師?怎麼對得起關心愛護我的父母?匡衡能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堅持學習,難道我在這麼好的條件下不能讀好書嗎?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把握好今天的時光好好讀書。

千萬不要應了古人那句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現在我在老師的幫助下,自己的努力下,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秀。同學們,相信你們再看了這個故事後也會和我一樣,以匡衡爲榜樣。珍惜今天,把握明天。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都會成爲像匡衡那樣有學問的人。

讀《鑿壁借光》有感 8

去年暑假,我讀了一個叫“鑿牆借光”的故事,記憶猶新。因爲它改變了我對學習的態度,讓我對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

“鑿壁借光”的故事主要講述遠古時代,一個叫匡衡人的人,他小時候家裏很窮,但他很喜歡閱讀,但買不起書,只好找別人借書閱讀。要了解更多的他的書,經常家裏爲別人免費的豐富的工作,他將不會支付,其他人只是給他的書。當時,他白天工作的其他人,很少有時間看書,只有有時間在晚上閱讀,但夜晚很黑,他的家人和沒錢買一盞燈,怎麼辦呢?一天晚上,躺在牀上回匡衡抽出時間來閱讀白天的書,突然發出的光從牆壁內的裂縫來的光束,匡衡走到牆一看,原來是通過從光來臨鄰居。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他擴大了裂縫用刀在牆上,挖成一個洞,讓從孔光射進來。就這樣,他被鄰居從看書學習到的透射光寫了整整一夜。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學習,直到後來成爲一個博學的人。

看了這個社會故事,我覺得古人在那麼他們艱苦的環境下,都能鑿壁借光,努力提高學習,而我們國家現在企業能在市場環境以及優美的'校園裏,坐在整潔明亮的教室裏,有和藹可親的老師進行指導教師我們可以學習,我們大學生更應該克服這些困難,好好工作學習,珍惜今天的美好未來生活。我以前學生學習時,遇到一些困難就退縮,甚至有不想讀書的想法,讀了這個故事後,通過這樣一段發展時間的努力,我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上課能認真聽講,獨立自主完成家庭作業,成績也慢慢提高了。從不愛學習,怕學習,變得愛學習,自覺主動學習了。

“鑿壁借光”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要珍惜學習的機會,學習的那種拼搏古人的精神,如果資源的浪費,浪費時間,那將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讀《鑿壁借光》有感 9

今天我讀了《鑿壁借光》這個成語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西漢,那時候有個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家裏窮,沒錢上學,但是他非常好學,就借別人的書來讀。他白天要幹活,只能利用晚上的時間看書,家裏沒有油燈,就湊着鄰居家透過來的燈光讀書。匡衡通過刻苦的.學習,後來當上了宰相。

我讀完這個故事後,印象最深的就是匡衡對知識的渴求,以及對學習的刻苦勤奮。看到他那時候家裏條件那麼差,還依然那麼勤奮的學習,再對比我們現在的學習條件,我感覺很慚愧。我們現在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學習,在家裏也是在明亮的燈光下讀書,而且爸爸媽媽給我買了很多書,學校的圖書館也可以借到很多書,我們現在的學習生活真是太幸福了,但是我卻沒有像匡衡那樣刻苦勤奮地學習,真是不應該呀!

今後我一定要向匡衡學習,不論在什麼環境下,都要勤奮刻苦,不能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好好學習,長大後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鑿壁借光》有感 10

今天,我讀了一個名爲《朝壁借光》的故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匡恆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的家庭非常貧窮,買不起油燈。他非常喜歡讀書,但晚上卻不讀書,他很着急。一天,他發現一束光線穿過牆上的裂縫,結果證明鄰居的房子已經點亮了一盞油燈。他非常高興,所以他在牆上開了一個小洞,並在鄰居家的燈光的幫助下閱讀。憑藉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他終於成爲了一個博學的人。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匡衡可以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努力學習。我們擁有如此優越的學習環境,那麼如何才能不努力呢?

我記得幾天前,當我做作業時,我邊寫作邊玩。功課馬馬虎虎。當我母親回來檢查時,作業還沒有完成,並且有很多錯誤。我母親嚴厲批評我。這也需要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看完這個故事後,我偷偷下了決心,像匡衡一樣認真認真地學習,取得好成績,成爲一個有用的人。

讀《鑿壁借光》有感 11

今天,我讀了一則故事,名字叫《照壁借光》。

這則故事講的是匡衡小時候家了特別窮,買不起油燈。他非常喜歡讀書,可是一到晚上就看不了書了,他非常着急。有一天,他發現從牆縫裏射過一絲光亮,原來鄰居家點起了油燈。他高興極了,就在牆壁上鑿了一個小洞,藉助鄰居家射進來的燈光讀書,憑着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他最後成爲了一位有學問的人。

這則故事讓我覺得:匡衡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都能刻苦學習,我們現在學習環境這麼優越,又怎麼能不努力呢?

記得前幾天,我寫作業時,一邊寫一邊玩,作業寫的馬馬虎虎,最後媽媽回來檢查時,作業沒寫完,還錯誤很多,媽媽嚴厲的`批評了我。還要求我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讀完這則故事後,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像匡衡那樣刻苦認真的學習,取得好的成績,做一個有用的人。

讀《鑿壁借光》有感 12

今天,我看到《寓言》一書中的故事《原諒光明》,我被它深深吸引了。

《斬牆辯光》講述了一個名叫匡衡的年輕人的故事。他學習很努力,但家裏很窮。他白天要出去給富人打工掙錢,晚上只能讀書,因爲家裏很窮,買不起蠟燭。有一天,他看到鄰居點着蠟燭,就悄悄地鑿了一個小洞,讓微微穿過小洞的燭光映在書上,他常常讀到深夜。由於勤奮學習,匡衡後來成爲西漢著名學者,在漢元帝時期還擔任過宰相。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深地被匡衡的刻苦、勤奮的精神所感動:匡衡爲了學習可以不擇手段,即使家裏沒有油燈讀書,他也得想辦法讀書,如此微弱的燭光就能讓一個窮孩子成爲一代名人,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看看匡衡,想想我自己,匡衡連一根蠟燭都買不起,但我在學校有寬敞明亮的教室,有安靜輕鬆的書吧,有耐心傳授知識的老師;整潔乾淨的書房、光滑的書桌、可以調節光線強度的`檯燈、內容豐富的各種書籍……雖然條件那麼好,但我不懂得珍惜。比如,很多父母給我買的課外書,我什至都沒讀過,在學校也很少去書吧看。週末回到家,我總是喜歡看電視、玩手機。爲此,我被媽媽批評了很多次。

現在想來,匡衡能夠在這麼艱苦的生活環境中努力學習,而我的學習和生活條件那麼好,但我卻無法專心學習。與他相比,我感到非常羞愧。我也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了很多啓發: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這樣我們才能取得好成績,成爲將來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讀《鑿壁借光》有感 13

“偷”這個字,在字典上的解釋是“竊取,趁人不注意時,拿別人東西據爲己有”。從古到今,人們都認爲:“偷”是不好的、不文明的,甚至是犯罪的行爲。但是,讀了《鑿壁偷光》這個成語故事之後,我對“偷”有了新的.認識。

我非常欣賞“鑿壁偷光”的那個人——匡衡。他生活在西漢,小時候家裏窮,沒錢買書,他就給人家幹活,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他白天干活,只有中午一點點時間看書,一本書要用十天半個月才能看完。他想晚上多看一會書,可是他家買不起油燈,怎麼辦呢?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用小刀把牆壁上鑿了一個洞,然後藉着鄰居家的燈光看書。正是靠着這點偷來的光,匡衡讀完了一本又一本的書,學到了很多知識,後來成爲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鑿壁偷光”的匡衡,爲我們樹立了刻苦學習的好榜樣。

和匡衡比起來,我則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我根本不需要去給別人打工掙錢。我可以安安心心地學習。我還有一個小書櫃,書櫃裏有很多書,比如:《編程手冊》、《丁丁歷險記》、《十萬個爲什麼》、《海底兩萬裏》等。可是,我捫心自問:每一本書我都認真讀了嗎?比起匡衡,我真是自愧不如!

古話說得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一定要珍惜現在優越的學習條件,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鑿壁借光》有感 14

此篇文言文講述了該少年在艱苦的學習環境下努力學習的故事。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

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爲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

主人聽了,深爲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文言文‘鑿壁借光’表現了匡衡人窮志堅,發奮讀書的精神後來受到漢元帝賞識,被封爲安樂侯,當上了宰相。暢想當今,我們少年同學生活在燈紅酒綠的大都市,生活多姿多彩,父母爲我們的生活提供了100%保障。真可謂衣食無缺,但是遙想父母當年的困苦生活,他門付出了100的努力,換來了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我們的學業就是他門期盼的後半生,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奮發向上。只要勤奮地去學習,克服一切困難,就一定會成功的。

讀《鑿壁借光》有感 15

今天,我讀了《鑿壁偷光》的故事。

故事講的是漢朝時一位叫匡衡的少年非常勤奮學習,但是由於家裏很窮,他沒有辦法讀書。他到富有的鄰居家說要夜間借用一塊地方讀書,他的鄰居不同意。

匡衡就回家在牆上鑿了一個洞,它利用很弱的光線讀完了他們家中的所有藏書 ,並且又四處借書看。匡衡還到一個大戶人家不要工錢,他白天干活,晚上讀書。

他讀完了大戶人家的所有書,於是就到外地求學了。匡衡就是這樣發憤讀書的`,最後他不但做了宰相,而且還還成爲有名的學者。

我平時讀書一般都是在媽媽的督促下,很多時間都不是自覺的。讀了這個故事,我深受啓發,我以後在學習中一定養成自覺的好習慣,再也不讓媽媽操心了。

我還要象匡衡那樣發憤讀書、勇於進取、敢於戰勝生活與學習中的各種困難。從現在開始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讀《鑿壁借光》有感 16

今天,我很高興,因爲我又從《勵志故事》一書裏看到了幾個喜歡的小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就是《鑿壁借光的少年》了!

這個故事講的是匡衡從小就非常喜歡看書,可是他家很窮,白天給財主砍柴,晚上還沒有錢買燈油。一天,匡衡回家很晚,他看到隔壁富人家中燈火通明,透過窗上的小孔在外面形成了小亮斑,他靈機一動,回家在牆上鑿個小孔,藉着透過來的燈光看書。就這樣,他刻苦讀書,後來成了一名經濟學家。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或許鑿壁借來的那束寶貴的光並不十分明亮,但它對匡衡來說已經足夠了,有了這束光他就可以在書的'海洋裏盡情遨遊了。我們現在生活這麼好,在晚上也有明亮的燈光,還有各種各樣的書籍,卻不愛讀書,真是不應該呀!我也要向匡衡學習,做個愛讀書,刻苦學習的孩子。

讀《鑿壁借光》有感 17

有些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纔去堅持,而是堅持了纔會看到希望。無論如何選擇,只要是自己的選擇,就應堅持到最後。

我們學習過《鑿壁借光》這個故事。這個故事主要是說:西漢時期,有個叫匡衡的孩子,他家很貧窮,買不起書,只能借。白天,他要下地幹活,只能晚上看書,他又買不起油燈,還是無法讀書。於是,他靈機一動,在牆上鑿了個洞,藉助鄰居家的燈光,堅持讀書,最後,他當了漢元帝的丞相。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即使條件再艱苦也不能成爲我們學習的障礙。缺乏條件可以創造條件,學習關鍵在於願意學習以及擁有頑強的意志。匡衡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功成名就。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事例。我有一個堂哥叫餘鵬,他比我大六歲。他是一個苦命的孩子,在他兩歲的時候,他的爸爸,也就是我的三伯父,在浙江杭州務工時,遭遇車禍身亡。自此,堂哥便與三伯母相依爲命。

因爲家裏很窮,爲了供堂哥讀書,三伯母在他還沒有讀完小學的時候就外出務工了,自此,堂哥便是一個人生活了。他每天早晨五點起牀,然後一邊做飯,一邊讀書,吃完飯,就徒步走四公里去上學,中午就在學校的食堂吃飯。吃完飯,一有時間,他就要看書,爭分奪秒,不浪費一點兒時間。即使是下課時間,他也會看書。雖說是下課,但他從不會被教室裏的喧譁聲和吵鬧聲給打擾到,猶如身處無人之境。

下午放學,一回到家,他便放下書包,拿起作業,奮筆疾書。作業做完後,他又去看書了。由於堅持不懈的努力,堂哥的成績直名列前茅,今年,他就要參加高考了,我相信他一定能考入理想的.學校。

蝴蝶只有衝破束縛,才能自由飛翔;種子只有鑽出土壤,才能自由生長;蚌殼也只有經歷過沙礫帶來的煎熬,才能生成價值連城的珍珠。人也要經歷磨難纔會有所成就。

唯有經過磨鍊的生命,纔會有頑強的生命力,也唯有經歷風風雨雨的人,才知道生命的難得與珍貴。

陽光總在風雨後!

讀《鑿壁借光》有感 18

我在假期裏,讀了一篇文章叫《鑿壁偷光》,很受感動。鑿壁偷光這個故事,講的是在西漢年間,一個家的孩子叫匡衡,他一心想讀書,可是他家窮得連肚子都填不飽,那麼上學對他們家來說更是一件奢侈的事,根本不可能。家的孩子白天要幹活,所以只能在晚上看書,可是他家連油燈都買不起,怎麼辦呢?就在匡衡躺在炕上失望的時候,牆上的一線光亮給了他啓示,於是他又把透光的牆縫摳大了一些。從此以後,每天晚上匡衡都藉着鄰居家的光來發奮讀書。家裏的書讀完了,他又找了一個給別人家幹活不要錢的工作,報酬只是讀這家主人的藏書。匡衡勤奮學習,終於成了一個知識淵博的人。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爲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匡衡的故事,深深地打動着我,他在家徒四壁的環境下,仍能刻苦學習,最終成爲知識淵博的學者,而我們的生活條件這麼好,可我們卻不知道知識的重要性,整天光想着玩,太不應該了,以後我會時刻鼓勵自己,多向匡衡學習,多讀書,好讀書。我讀完《鑿壁偷光》後,有很大感受。

故事是這樣的: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家很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纔有了看書的能力。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可是在那時候,書是非常珍貴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的,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幾年過去了,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裏幹,只有中午休息的時候,纔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本書常常要很久能夠讀完。他心裏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家裏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一天,匡衡突然看見,東邊的牆縫上透過來一線亮光,原來,是鄰居的燈光。他立刻拿起小刀把牆縫挖得更大,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着透進來的燈光,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匡衡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勤奮學習,長大了做個有長進的人;匡衡在很艱苦的環境下都堅持刻苦學習,所以我們更要珍惜現在的優越條件,好好學習。

讀《鑿壁借光》有感 19

《鑿壁借光》主要講的是在西漢時期有個叫匡衡的人,他非常喜歡讀書。可是他家十分貧窮,買不起書。他只好給富人家打工,不要工錢,只要把書借給他讀就行了。因爲白天要做工,只能用一點午休的時間讀書。一天晚上匡衡正在家中背書,隱約看見家裏牆壁上有一點亮光,原來是隔壁大戶人家的燈光從家中的破牆縫裏透了一點進來,匡衡喜出望外,連忙用刀把牆縫鑿大了一點,這樣燈光就照過來了,終於可以讀書了。之後,他每天起早貪黑,白天打工晚上讀書,經過堅持不懈的.刻苦學習最終成爲了當朝宰相。

讀了這個小故事,讓我深受啓發。西漢時期的匡衡在當時那麼惡劣的環境下發奮學習,既不怕苦又不怕累,沒有條件自己創造條件也要讀書。這讓我聯想到了現在的小學生,21世紀科技發達,我們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有着非常專業的老師給我們上課,各種學習工具和資料一應俱全,學校和父母已經爲我們創造了這麼好的教育環境,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然而,在我們平時的學習中,總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困難和挫折,但是咱們要像匡衡那樣,在困難面前毫不氣餒,勇於戰勝困難。所以大家要一起行動起來,珍惜時間,珍惜現在的讀書機會啊!正如《長歌行》說裏的一句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同學們,讓我們以匡衡爲榜樣,他那熱愛學習,堅持學習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小學生學習的。

讀《鑿壁借光》有感 20

《鑿壁借光》的故事講的是在西漢時,一個叫匡衡的窮人家的'孩子一心想對書,可是他窮的連肚子都填不飽,所以上學對他們家來說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後來他想了一個不要打工錢換書看的辦法,但他要白天干活,所以只能晚上看書,可是他家連油燈都買不起。怎麼辦呢?就在他躺在牀上感到失望的時候,牆上的一道光線給了他啓示,他找到了牆上透光的一條縫,便用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從此以後,他就湊着透進來的光發奮學習,最後成了一個知識淵博的人。

讀了這個故事以後,我深有感觸,匡衡在家徒四壁的環境下仍能這麼刻苦的學習,成爲一個知識淵博的人,在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這麼優越,要什麼有什麼,而我們還只想着玩,不努力學習,難道這能對得起辛辛苦苦教育我們的家長和老師嗎?

現在,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個將是我永恆的目標,我會用我的實際行動來。

讀《鑿壁借光》有感 21

今天我讀了《鑿壁借光》這個成語。

故事是說古時候,有個名叫匡衡的年輕人,他很喜愛讀書,一見到好書,總想辦法把它讀完。

縣城的一個財主家裏有很多的'書,他就來到財主家借書看,他答應財主給他幹活不要工錢,只要有書看就行了。財主爽快的答應了。他白天干活晚上看書,可他家很窮沒有油燈,怎麼能看書呢?終於他發現有一絲微弱的光線從鄰居家的牆縫中透了過來,便靈機一動,順着縫隙上鑿了一個小洞,光線從小洞中透了過來。就這樣,每晚他藉着這點微弱的亮光讀書。最後成了一位很有學問的人。

鑿壁借光---挖穿牆壁,讓隔壁的亮光透來一束用來照明,現在用來形容家貧刻苦夜讀,好學不倦。

雖然我們現在生活很富裕,有良好的讀書環境,但是我們也要向匡衡一樣的刻苦學習。學習他持之以恆的精神。

讀《鑿壁借光》有感 22

成長的路上,我讀過許多國學經典故事,比如《跪羊圖》、《紫荊樹》、《孟母三遷》……但是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鑿壁偷光》的故事。

西漢時期少年時的匡衡非常的勤奮好學,由於家境貧寒,所以他每天白天必須幹活養家餬口,只有到了晚上才能坐下來安心的讀書,但是匡衡又買不起蠟燭,鄰居也不願意讓他到家裏讀書,他只好悄悄的在鄰居家的牆上鑿了一個小洞,讓鄰居家的燭光通過小洞透出來,藉着從洞中透過來微弱的燭光,匡衡如飢似渴很快的把家裏的書都讀完了。讀完家裏的書之後他覺得自己所學的知識遠遠不夠,他又到一個大戶人家裏給主人幹活不要報酬閱讀完了主人家所有的書,他通過自己的`勤奮、刻苦、好學後來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爲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匡衡勤奮好學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學習時遇到各種困難並不氣餒,反而迎頭向上,以聰明的智慧來幫助自己解決困難,爲我們樹立了刻苦讀書的好榜樣。現在我們有這麼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應該持之以恆,刻苦勤學。這個故事還讓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只要志向堅定,刻苦勤奮,有恆心,有毅力就會學有所獲,取得成功!

讀《鑿壁借光》有感 23

在暑假裏,我看了一本叫《成語故事》的書,其中,《鑿壁借光》的故事讓我很感動。我也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以後能爲社會爲祖國爭光。《鑿壁借光》的內容是: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爲家裏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纔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裏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纔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着急,心裏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裏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牀上背白天讀過的書。揹着揹着,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裏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着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匡衡鑿壁借光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讀《鑿壁借光》有感 24

今天,媽媽給我講了《鑿壁偷光》的故事,我被故事的人刻苦學習的精神感動。

這個故事講的是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匡衡,他把家裏的牆壁挖一個洞,晚上從隔壁人家借一點光來讀書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室,各種各樣的'課外書籍,還有父母的精心照料,可我們卻不能踏下心來認真地學習,真是不應該啊!

聽了這故事以後,我們應該學習匡衡刻苦讀書的精神,珍惜時間,珍惜現在父母給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奉獻的人。

今天我讀了《鑿壁偷光》這個成語故事,故事中的匡衡勤奮學習,令我十分敬佩。

匡衡因爲家裏沒有錢,買不起蠟燭,晚上沒法讀書。爲了讀書他偷偷的在鄰居的牆壁上鑿了個小孔,鄰居家的光就從小空裏照進來,於是他孜孜不倦的讀起書來。一天,他發現地主家有許多的書,爲了讀更多的書,他就對地主說,我給你幹活不要工錢,只要把你的書借給我就行了,地主很快樂把書借給了他。

我覺得匡衡無論在任何艱苦困難的條件中,都堅持對知識的追求渴求。我想我的學習條件這樣好,竟讓時間這樣一點點從身邊流逝,以後,我也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鑿壁借光》有感 25

今天我讀了一個成語故事,名字叫《鑿壁偷光》講的是一個叫匡衡的人讀書的故事。

匡衡從小就喜歡讀書,但是他的家裏太窮,根本沒有錢送他去讀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纔有了看書的能力。匡衡沒錢買書,只能借書來讀。那個時侯,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從不肯把書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但是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他只有利用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 他的鄰居家裏很有錢,一到晚上,好幾個屋子都點起了蠟燭,把屋子照的通亮。匡衡悄悄的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裏透了過來,就這樣匡衡慢慢的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宰相,成了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去五峯玩,走了好幾公里發現一所學校,屋頂上瓦片有的裂開了,四周的玻璃有的也破碎了。可以想象下雨的時候雨水是怎樣在室內流動,起風下雪的時候寒風往教室裏直灌,吹得人渾身發抖。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山區的小朋友仍然專心努力的學習。

前不久才發生的青海玉樹地震。山區的`小朋友們搭着帳篷學習,冒着 山體滑坡的危險專心學習。那一畫面深深震撼着我。

生活在城市的我們,和他們相比形成天壤之別,我們太幸福用的是明亮的電燈,頭上掛着電風扇,用電腦課件教學,還有慈祥的老師。比起匡衡,我們就象掉進了蜜罐。從小到現在,我都吃飽穿暖,在家裏,爸爸媽媽疼愛我;在學校,有老師和同學的關心。生活是多麼的美好!

匡衡和那些山區的小朋友在那麼艱苦的生活環境裏都能認真、刻苦的學習知識,而我生活在這麼好的物質環境裏卻不能專心致志的對待學習,和他相比,我應該感到慚愧無比。!匡衡的成就是通過他的努力得來的。我一定要用實際行動向匡衡學習,學習他勇於向困難挑戰,勤奮讀書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