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念奴嬌赤壁懷古》有感(通用8篇)

讀《念奴嬌赤壁懷古》有感(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讀完某一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念奴嬌赤壁懷古》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念奴嬌赤壁懷古》有感(通用8篇)

讀《念奴嬌赤壁懷古》有感 篇1

當我們登高遠望長江的時候,不禁會想到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黃岡赤壁,雖是蘇軾的蒙難之地,卻也是蘇軾文學創作的聖地。這首詞集寫景、詠史、抒情於一體,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時所寫。蘇軾由於詩文諷喻新法,爲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而被貶,心中失落苦悶,於是四處遊山玩水排遣憂煩。在黃州城外的赤壁,站在這曾經風煙滾滾的古戰場,壯麗的風景使蘇軾感觸良多,他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的無限風光,同時,也在感嘆時光易逝。

望着那滾滾長江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的英雄豪傑。向西遠望,看着那古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瑜大敗曹軍的赤壁。赤壁景象壯麗:陡峭的山崖直衝雲霄,洶涌的浪拍打着岸邊,捲起的浪花如同千萬堆白雪。多麼驚心動魄的景象!面對如此壯麗江山,蘇軾不禁感慨,江山壯美如畫,一時之間,涌現多少英雄豪傑。

站在赤壁古戰場,蘇軾開始懷想當年三國,想到了指揮赤壁之戰的周瑜。小喬剛嫁給他,那時他真是意氣風發。指揮戰爭時,周瑜手持羽扇,頭戴綸巾,風度翩翩,只在談笑之間,便使曹操的水軍化爲灰燼。這又是何等的英雄氣勢!想當年,周瑜建功立業,年少有爲,可是看現在,蘇軾不禁感慨,自己被貶黃州,老大無成,落差甚大。神遊古時戰場,可笑自己多情善感,早早生出了花白的頭髮。但是,蘇軾以胸襟曠達聞名,怎能被這種愁煩久久囚困呢?人生就像一場夢,不去想那種種愁煩,還是放眼大江,灑一杯清酒,憑弔江中的明月吧!

在這首詞中,蘇軾藉着對古戰場的憑弔和對昔日英雄的追憶,表達了自己空有壯志卻老大無成的悲憤。悲憤之外,那淡遠豁達的襟懷又增添了一分曠達氣息。它一改之前北宋詩詞侷限於生活中的小事件、小經驗的局面,爲此後北宋詞的內容開拓了新方向。

正是這首詞的氣象磅礴、雄渾蒼涼,最爲打動我;正是東坡的曠達胸襟,使我更加渴望品讀他的詩詞,探索他曾經的生活......

讀《念奴嬌赤壁懷古》有感 篇2

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經歷幾百年的沉浮,劇中的豪情依舊使人拍案叫絕,可又有誰知?蘇軾被貶黃州的無奈;又有誰知?人生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的慨嘆。

那一年,北宋大文人蘇軾因反對新法——王安石變法,被貶至黃州,蘇軾在此自稱爲東坡居士。一天蘇軾漫步在長江岸。此時他因烏臺詩案被貶謫到這裏已兩年有餘,他緩緩地到了一處險灘,這裏的江水滾滾東流,蘇軾看着,感嘆道:這千百年來,多少名人被這江水沖刷下來,不留下任何的痕跡。

蘇軾在灘頭看見了幾個吉時的堡壘坐落在西岸,問道:此爲何處啊?旁邊的幾個隨從異口同聲說:此乃古時周瑜周公瑾抗擊曹操百萬大軍的赤壁。

蘇軾看着那亂石穿過天空,白浪猛然拍打岸堤,捲起了一串又一串的浪花,搖了搖頭嘆息一聲:“這江水如畫一般宏偉壯麗,那時候該有多少英雄豪傑呀?”

他看着這滔滔江水,好似看見了當年的場景。那一年,喬玄的小女兒小喬嫁給周瑜,周瑜雄姿英發,羽扇綸巾,在酒席上談笑之間,曹操百萬大軍的兵力已經灰飛煙滅。蘇軾想着想着就苦笑了道:神遊在三國戰場,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至於長滿了白頭髮。人生就象做了一場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吧!

讀《念奴嬌赤壁懷古》有感 篇3

前幾天看《赤壁》,那江流澎湃,波瀾壯闊的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隨着那一系列熟悉的人物,那許多運籌帷幄,出奇制勝的戰爭故事,我的思緒一下子就飄向了那個英雄倍出的遙遠年代,而蘇軾的這首千古絕句更是令我心靈震撼,久久無法釋懷。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作者一開頭就描繪了奔騰洶涌的長江水,並且把江山,歷史,人物合寫,將讀者從眼前壯景帶入千古興亡的歷史氣氛中去,感受風流人物的非凡氣概,體味作者佇立江邊對景抒情的壯懷。“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由泛泛的對江山,人物的感想,歸到赤壁之戰的具體史蹟上來。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三句正面寫赤壁景色,驚心駭目。詞中把眼前的亂山大江寫得雄奇險峻,渲染出古戰場的氣氛和聲勢,令人聯想到當年赤壁鏖戰的壯闊場面。“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詞人不由得發出感嘆:錦繡的河山,美麗如畫,那時候,出現了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下闋從周瑜寫起,寫得具體,豐滿:剛剛娶小喬爲妻的周瑜,春風得意,英姿煥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瑜手中揮着羽扇,頭上繫着綸巾,一身儒將裝束,風度翩翩。談笑風生中,就使曹軍船艦燒爲灰燼。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這三句,作者由懷古而轉入個人身世的感慨。“故國”,指赤壁古戰場。“故國神遊”,即神遊故國,是說三國赤壁之戰和那些歷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許多感想,好像靈魂向古代遊歷了一番。

赤壁大戰的時候,周瑜才三十多歲。蘇軾寫這首詞時,已經四十七歲了,不但功業未成,反而謫居黃州。此次遊覽赤壁,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激起他豪邁奮發的感情,故謂“多情”。然而,仕途坎坷,年華虛度,壯志難酬,自己又能怎樣呢?故說“多情應笑我”,即笑自己自作多情。

“早生華髮”,即白髮早生,表面上是說年歲已大,實際上是感嘆光陰虛度。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人的一生就像一場夢啊,何必自尋煩惱呢,還是酒灑江月,把人生寄託于山水自然之間吧。篇末的感傷是一種蒼涼,抒發了自己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從側面進一步烘托了全詞的豪邁氣派。

蘇軾的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融景物,人事感嘆,哲理於一體,將人帶入江山如畫,奇偉雄壯的景色和深邃無比的歷史沉思中,喚起讀者對人生的無限感慨和思索。

讀《念奴嬌赤壁懷古》有感 篇4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周瑜在赤壁一戰成名,名垂千古。

蘇軾在黃州一詞絕唱,唱響千秋。

滾滾而來的長江,蕩蕩而去的大河曾引起無數文人騷客壯志難酬的感傷,激起無數貶謫之士欄杆拍遍的憤懣。一句也無風雨也無晴,讓東坡將士子胸中的鬱壘化爲清風,消於無形。百鍊鋼固然會所向披靡,然而折斷是其必然歸宿,那麼化爲繞指柔吧。誰說退卻一定是懦弱,誰說彎曲一定是屈服,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大濟天下蒼生,積極進取,解倒懸之民於水火是讀書人的使命,帶着使命上路,鐵肩擔道義,光明磊落,剛正不阿,鄙視羣小,鞭笞醜陋,錚錚諫言換來的往往是千里之外,蠻荒之地。想唱一曲太平,卻被封住了口;想舞一段昇平,卻被鎖住了腳。幽人獨往來,有恨無人省。不肯隨波逐流,不肯隨俗沉浮,不肯隨人俯仰,就只有孤傲地寂寞沙洲冷了。孤獨的夜、孤獨的月,孤獨的人、孤獨的影,孤獨地舔着傷口,仍血流不止。誰來超度你,只有你自己。

長江依舊奔流不息,野馬般奔出一派雄壯,撞擊在衝破雲天的崖壁上,激起朵朵浪花,映出英雄的面容,訴說一段段傳奇。歷史的長河只能淹沒他們的肉身,卻帶不走他們的英名。刀光劍影暗淡了,鼓角錚鳴遠去了,但傳奇的主角卻是可望建功立業的讀書人心中的長江,一想到他們就會心潮澎湃,壯懷激烈。如畫的江山,絕代佳人,羽扇綸巾的儒雅瀟灑,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就這樣輕鬆地在汗青上鐫刻下你的名字——周郎。少年英雄,讓我如何不想他,讓我如何不敬他,讓我怎能不追隨他,然而一想一泫然。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這早生的華髮讓我對鏡不堪,年華逝水,哀吾生之須臾。人生如此虛幻,又如此短暫,一夢醒來,我還是黃州團練。花謝花飛飛滿天,紅綃香斷有誰憐?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周郎,今天我來祭奠你,他年,誰來祭奠我?只有我自己。一尊還酹江月。

這一路走來,走得太累,太疲憊。山重水複、山窮水盡,如履薄冰,卻身陷囹圄。有形的枷鎖只能鎖住我的身形,內心的自由卻可以靈魂脫殼。我已經一無所有,誰怕!怕誰!竹杖芒鞋一蓑衣,我的確一無所有,但我也最富有。雖無榮華聲名之享,亦無宦海沉浮之憂,剝去的是浮名,獲得的是深刻,是成熟,是寵辱不驚,超然物外的曠達。太上老君的三味真火煉出的是火眼金睛,風雨如晦,霜刀雪劍讓我風雨不侵,何妨吟嘯且徐行,同行的人一定都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風雨即風景。我依然會飲酒,卻不爲消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在乎不爲堯存,不爲桀亡的自然,自然而然。月有圓缺,天有陰晴,回頭看時,蕭瑟之處已是斜照相迎,狼狽之人現在應是笑臉盈盈了,忽喜忽悲,極喜極悲。朋友,當你又一次興致勃勃的.時候,是否會想到下一段人生之路還會有風雨,突如其來,不期而至。風雨交加之後,又是悲喜交加之時,一如從前的我,阿彌陀佛!這是折磨。誰能折磨你,只有你自己!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三首詞很好地展示了蘇軾的心路歷程,成熟的過程。餘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中寫道: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鬨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經過“烏臺詩案”洗禮後的蘇軾,似乎真的領悟了儒釋道三位一體後所倡導的人生價值規律。他爲後世的“失意文人”創造了一個獨特的精神世界。

讀《念奴嬌赤壁懷古》有感 篇5

《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壯志在胸,三十成功立業,風采令人折腰。

我胸懷大志,卻一無所有,正待大展抱負,以抒寫我美麗人生。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建功立業過程任重道遠,需要我攻城拔寨,一路披荊斬棘,風雨兼程。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郎如此,我欲如何。笑看人生,多情笑我,人生如夢,戲如人生。

我自對公瑾非常崇拜,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仰敬之餘,不禁感嘆歲月蹉跎。東坡先生華髮生時嘆赤壁當年;我今尚年輕,廿幾年頭歲月中,我追夢之餘,養性之餘,談笑人生。我應緊追公瑾當年,多情風流,羽扇綸巾,建功立業。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憶苦思甜,人道是。豪情今雖在,前路依然坎坷,依然遍佈荊棘,漠然視之。萬水千山總是情,我何懼孤獨上路。

懷古尤有周郎在,憶苦直追東坡居士。指揮若定,從容瀟灑,英雄本色,我應嚮往。多情應有,談笑風生,淡泊明志,寧靜志遠,等閒視之。

檣櫓灰飛煙滅,待我功成名就之際。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莫等華髮生時,嘆公瑾遙思赤壁。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讀《念奴嬌赤壁懷古》有感 篇6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東去的江水衝盡了往昔的風流故事,卻化不開詞人心頭的一片苦悶。一切隨波而逝,惟有今人懷古思念時的惆悵與無奈。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月光下的江水似乎憤怒了,這滔滔江水擊打的何只是水中亂石,何只是綿延江岸;捲起的又何只是層層江浪,陣陣風波?遙想三國赤壁之戰,決戰決勝的少帥周瑜,何等瀟灑、何等睿智、何等意氣風發!再想今日的自己,空有一腔報國熱血,卻壯志難酬。於是這奔流不息的江水捲起的是心中難平的心緒,拍打的是仰慕英雄卻悲嘆一事無成的心靈,穿空的是此時慨嘆人生失意的精魂!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這,就是蘇軾:一個永遠屹立不倒的人,終將心緒撫平,笑看世間潮起潮落。一杯酒祭奠英雄豪傑,仍不便願與英雄豪傑爲伍的壯志雄心,也祭奠自己逝去的年華,實現這未殆盡雄心壯志。

蘇軾這個一生沉浮在進退榮辱,悲歡離合的人,自然會慨嘆“人生如夢”。

“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是啊,古今如同一夢,而許多人未能從夢中醒來,卻在舊歡新怨的怪圈中輪迴、反覆。這纔是人生的最大悲哀。但蘇軾依舊清醒,因爲,人生的痛楚,摔打煉就了這樣一個敢愛敢恨,豁達超然的一代詞宗。

說他敢愛敢恨,是因爲“一曲陽關情幾許”,送別友人他懇切真誠;“明朝酒醒何處,腸斷紫玉簫”,離別之時他肝腸寸斷;“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掉念亡妻他欲哭無淚。他主張改革而又不贊成王安石的變法,司馬光盡廢新法時,又罵他是“司馬牛”。正是他的敢愛敢恨,直言不諱地指點時政,使他這個“多情者”早生華髮,他也因此屢遭貶謫而一生坎坷。

“酒酣胸袒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在開朗之時不忘爲國效力,一如王勃“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的慨問。“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便是蘇軾的氣魄,即便是憧憬,也奔放豪邁。又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一如杜甫“蕩胸生層雲”的曠達胸襟與氣魄。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又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一蓑煙雨任平生”,一生的風雨換來蘇軾泰然自若的一笑。沒有人比他更超然物外,更兀傲偉岸,更剛烈坦蕩的了。就是這樣一個傲岸的人,雖然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寫就的詩詞卻依舊雄健奔放,揮灑自如,仍舊志不滅,心不死。“風雨”不怕“斜照”、“相迎”不喜,無可不可,便是參透後的一種超然物外的至高境界。

蘇軾一生雖未能“定風波”,卻未隨波逐流,泯然衆人,終是一生坦蕩,無怨無悔。“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便是蘇軾的如夢人生。

讀《念奴嬌赤壁懷古》有感 篇7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後段首句:“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稼了,雄姿英發”。在“小喬初嫁”的後面,着一個時態助詞的“了”字,不僅詞意彆扭,而且在古人詩文中頗爲少見。這是值得慎思的。毛稚黃論東坡《念奴嬌》雲:“‘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論調則了字當屬下句,論意則了字當屬上句”。這說明他對蘇詞中出現的“了”字,已有所懷疑,但意見還模棱兩可,沒有進一步探索。

明天啓壬戌版梅慶生注《蘇東坡全集》中載《念奴嬌赤壁懷古》後段首名,作“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正雄姿英發”。這應該讓大家恍然悟到,現在蘇詞通行本中“小喬初嫁了”這個“了”字,是後人對“正”字的錯寫和誤值。再查清嘉慶版《白香詞譜》,其中載有元人薩都剌《念奴嬌石頭城用東坡赤壁韻》後段首句:“寂寞避暑離宮,東風輦路,芳草年年發”。現在把這一句,按古人句讀,分成三句。依照詞有一定句數,句有一定字數來看,薩詞是用“六,四,五”的句式,而不是用“六,五,四”的句式。他既然用東坡赤壁韻,可見蘇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後段首句,也是依照詞的格調,用“六,四,五”句式填譜的。明版梅注蘇詞,作“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正雄姿英發”。不僅詞意比前挺拔流暢,而且符合詞的格調。再看毛主席《念奴嬌崑崙》後段首句:“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麼雪”。又《念奴嬌鳥兒問答》後段首句:“借問君去何方?雀兒答道:有仙山瓊閣”。可見古今詞筆一致,都是用“六,四,五”的句式,嚴格遵守詞的格調的。從以上詞例來看,可以證明現刊蘇詞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小喬初嫁了“的“了”字,是下一小句開頭“正”字的錯寫和誤植。

讀《念奴嬌赤壁懷古》有感 篇8

走進成都,錦江纏繞,手感時光,足下滄桑,天府技藝。在古老的銅戈中感受歷史的脈搏,一個屬於它們的故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在清風颯至的清晨,霧雨迷濛鎖長江,烏鴉繞樹三匝落。寂靜的大江上捲起一朵晶瑩的浪花,把酒言歡中,殊不知此乃大自然爲他們吟唱的葬歌。

驚天巨浪翻滾着、咆哮着撲向遠處漆黑的岸礁,一剎那間,化作飛雪,漫天飛舞。“嗖”波瀾不驚的江面上,一葉扁舟打着黃牙旗幟向東方馳去。一時間,東風大作,千里長船在談笑風生中化爲飛灰而去,八十三萬水軍,性命休矣。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民間相傳策得二女,國色天香。一女有閉月羞花之貌,一女有沉魚落雁之容。將其一女賜予周公瑾,其女喚曰小喬。故古人所云:南方有佳人,一笑傾城,二笑傾國,也方有他,配得上這絕代風華。

很多人說周公瑾爲人氣量狹隘,以至於被諸葛孔明設計氣死。卻不知在“既生瑜,何生亮”的背後,是大氣磅礴的“君未歸,孤何安”??

你順手挽住的火焰,化作漫天飛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驚蟄時節,江南的柳梢也應該綠了吧,在春意盎然的翡翠長江邊,孤傲的杜鵑在深怒中啼血。誰能料到一代天驕會隕命軍營帳中,以至不能落葉歸根。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三國鼎立近百載,英雄無數,人才輩出,卻再無出一週郎哉!

千古銅臺今莫問。流雲浮水,歌舞西陵近。煙柳有情開不盡。東風約定年年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