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小巫的《接納孩子》有感(精選6篇)

讀小巫的《接納孩子》有感(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小巫的《接納孩子》有感(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小巫的《接納孩子》有感(精選6篇)

讀小巫的《接納孩子》有感 篇1

最近在網上認識了博友,她的博客裏有許多好的電子書籍,其中小巫的《接納孩子》再次吸引我。小巫的書聽朋友們經常談起,但這還是每一次讀!

想想翔兒,現在兩歲半,隨着年齡的增長,他漸漸進入生命中的第一個反抗期,常常對媽媽說“不”,不尿尿、不吃飯、不喝水、不睡覺、不回家......媽媽訓他,他居然會用手打媽媽;小朋友來找他玩兒,他不知何時學着別人叫小朋友“走開、滾開”......

我已經感到力不從心了,感覺心累,真的,從前活潑可愛的翔兒現在似乎滿身是刺,碰不得,摸不得,特別是我和翔爸從北京回來後,短短的五天,翔兒似乎變了個人!

無奈之下,我在網上尋找翔兒目前狀況的解決辦法!無意間,在網上看到小巫的《接納孩子》,花了兩天的時間,細細品味了一翻!

讀小巫的《接納孩子》,第一感覺是找到了良師,真的,書中的案例,翔兒身上都曾有過或正經歷着,小巫親切的話語尾尾道來,問題在小巫看來並不是大問題,很容易解決的,可是我們身爲父母當局者迷啊,或許是我們無意間放大孩子的缺點,或許是我們望子成材心甚切......

我決定先改變自己!從翔兒的飲食習慣開始,翔兒偶爾不想吃飯,我不再像以前那樣,哄着他吃,總擔心他餓着!不吃就不吃吧,餓上一兩餐,並且中途不許吃零食,只能喝白開水,讀後感《讀《接納孩子》有感》。(前陣子,翔奶帶了翔幾天,小傢伙天天喝爽歪歪等飲料,加上天氣又熱,胃口不好!)開始翔總在半下午時,吵着要喝牛奶,媽媽說了只能吃飯或喝水,牛奶是晚上睡前喝的,翔大哭大鬧!我也知道翔是餓了,就來個折中的方法,弄牛奶粥翔吃,翔很高興地吃着牛奶粥!牛奶粥是翔的最愛,方法是:弄好的粥放到溫熱,上面放上一兩勺牛奶!

其次,翔兒似乎很固執,他想要的玩具他一定要拿到,別的小朋友不給,他就哭!而他自己的玩具他又不讓別的小朋友玩。似乎很小氣。小巫在書中解釋說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孩子開始意識到我的、你的、他的,本能地保護自己的玩具!我想,我還是多給翔講道理,同時也接受翔兒沒拿到玩具的傷心情緒!(以前很煩翔兒哭的)

第三,翔兒特別粘我!這是大人造成的錯。我和翔爸去北京五天,翔特別想念爸爸媽媽,我們回來後,翔高興得滿屋蹦跳跳,同時,他似乎擔心媽媽又不見了(上次我們走時翔還沒睡醒),本來他玩得好好的,只要發現媽媽不在眼前,馬上大哭起來!我知道翔這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我反覆安慰他,媽媽是愛翔的!媽媽不會走的!可惡的是翔爸和翔奶總是以“媽媽又去北京了”來嚇唬翔,每當翔不聽話時,他們就說“媽媽又走了”,有時還以此爲樂逗翔兒玩。每次翔都信以爲真,緊緊地跑來抱着媽媽!

面對翔兒的這種狀況,我儘量多抽時間陪翔兒,讓他安心!同時,我反覆告訴翔兒,媽媽是愛翔兒的,即使媽媽去上班了,或是媽媽去曬衣服了(有時我曬衣服,翔兒也大哭),媽媽永遠愛翔兒的,即使媽媽不在翔兒眼前,也是愛翔兒的!同時,我們也邀請許多小朋友來家裏玩,漸漸翔兒注意力不只集中在媽媽身上,和小夥伴們打成一片,玩得開心極了!

當然,從書上還收穫了許多!書中自有黃金屋啊!

讀小巫的《接納孩子》有感 篇2

在暑假裏,我讀了小巫的《接納孩子》,這本書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不同的個案,針對家長常犯的急躁、焦慮情緒,結合家長提問最多的兒童安全感、自主意識、認知模式、社會交往、規則規範以及性意識問題做了詳細的論述和勸解。雖說《接納孩子》是一本關於家庭教育的書,但是對於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更具有啓發意義!在這裏,結合自己的經驗,談一談讀了這本書之後一些淺薄的感受!

一、接納並尊重孩子的天性。

我們接觸到的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年齡段、有着不一樣的家庭教育,個性千差萬別!作爲老師就要用愛的目光關注孩子,用愛的微笑面對孩子,接納他們的個性尊重他們的人格!

一方面我們要用欣賞得眼光發現孩子的優點,每一位孩子都是天才寶貝都有他們的可愛之處,我們要以發現“美”的目光欣賞每一位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能夠讓孩子的不足遮住我們的眼光,只見沙子不見金子!

另一方面我們要以寬廣的胸懷接納孩子的“錯誤”。據書本所說,孩子“黏人”、不聽話、發脾氣、貪玩、“自私”、“沒規矩”等等表現其實都是對外界環境做出的正常反應,都有其合理性,我們要學會去接納孩子的各種表現,寬容孩子的過錯,讓孩子體驗各種各樣的情緒特別是宣泄壞情緒(我們總是在壓抑壞情緒,殊不知越是不讓寶寶體驗,他意猶未盡,下一次只會讓他的情緒更加誇張,因爲他想要徹底體驗)、鼓勵孩子說出不同的意見、提出不同問題。

二、鼓勵孩子。

孩子做的事都是憑着天性出發,但孩子們都有顯示自己特長的性格,喜歡受到家長和老師的肯定和讚揚,更喜歡家長和老師少批評自己。針對這一性格特點,我們把表揚和批評有效的結合到一起,發揮他們自然向上的心理特點,培養出孩子自信、自強的性格特點。比如:孩子表現好的事情給她記錄好,待做錯事的時候就拿出做好的事的記錄和他研究,鼓勵他揚長避短。這樣既不粗暴,又講道理。用鼓勵的方式造就孩子天真自信的童年心境。

總之,我們教育的目的,不只是教學生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推動學生的人格成長,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假如我們善於接納每一個學生,那麼每個學生都會心理健康,於是他們就都會成爲社會的有用之才,違法亂紀的人就會越來越少了。

我想,越善於接納學生的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威信就越高,一個善於接納學生的老師,會營造和諧健康的班風,接納有益於培養孩子們的優良品德和行爲。不接納學生,寸步難行,接納學生,萬事亨通。我要把它作爲我的座右銘,時刻提醒和對照自己的工作。相信我學會了接納學生,我的教學工作一定更出色。

讀小巫的《接納孩子》有感 篇3

“孩子的問題,大部分都在大人的身上。大人先整理自己的內在,孩子的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

“大人的內在世界裏,往往是師生或親子關係的根本源頭。如果大人能先回頭整理自己的內心,明瞭自己情緒的根源,再逐一調整,那麼大人與孩子都將獲得令人欣喜的回饋。”

一拿到這本書,封底的這兩段話,便直抵我內心深處。“孩子的問題,大部分都在大人的身上。”我深以爲然。帶着這句話的指引,我開始翻閱這本書。我努力凝心理解崇建老師書中的“接納”、“超理智”、“感受”、“主文化”、“規則”、“渴望”等等的關鍵詞,並帶着它們,走進山毛櫸、柚子、鬆等等孩子的世界,走進梅花、蘭花等母親的內心。讀着他們,我有了一個令我吃驚的發現:這些故事裏的孩子很討厭父母,他們討厭母親嘮叨不歇、討厭母親尖聲厲喝、討厭母親諷刺揶揄。那麼母親們,爲什麼會出現讓孩子如此討厭的嘮叨、指責、呵斥、諷刺、揶揄呢?

在我印象深刻的梅花、小竹、昆布等的故事中,母親們與崇建老師的這樣的對話,重複出現:“那我們該怎麼做?以前我的父母也是這樣教的。”

有個叫昆布的孩子在一文中這樣寫,“不管在何時何地,我總認爲自己是孤單的一個人,沒有足夠了解我的朋友,總是有代溝的父母,以及根本幫不上忙的導師。”“我曾試着跟大家溝通,卻發現不管跟誰都一樣,沒有任何人能理解我說的話,所以我輕易放棄了與他人的溝通。”“我恨透了待在家裏或,因爲不管在哪邊,對我來說都是酷刑。”我是一名老師,我也是一位母親,同時,我還是母親的女兒,讀着這樣的文字,我的內心五味雜陳。不禁搜尋起,回憶裏我與母親的點點滴滴……

母親是個可憐的人,8歲被送給現在的外婆家,幫現在的外婆領大了3個孩子—————我現在的2個阿姨和一個舅舅。在領養家,母親沒有得到很好的待遇,養母的責罵、呵斥,充斥着她的整個人生。還在我似懂非懂時,每每母親與我閒聊,都會說起這段可憐與心酸的往事,而我並不很能理解母親內心的感受,聽多了就感覺煩,漸漸地母親就很少和我講了。母親也是個很要強的人,對我們姐弟倆的,最多的便是“要靠自己努力”。父親性格偏內,因此家裏家外都是她一手掌控。記憶裏的母親,就像崇建老師書中寫的那樣:責罵、呵斥、諷刺、揶揄,強勢不容違抗。而我,也像昆布一樣,深深地厭惡着母親,對母親有一種深深地恐懼與抗拒,甚至還產生過“到底是不是母親親生的?”這樣的傻傻的疑問。直到現在,我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對母親的種種在我看來有些不當的言行,都有了理解,然而回家見母親,仍是我最掙扎的事情。

我的孩子今年4歲,初爲人母,一心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我的心裏一直盤旋着一句話“不能做我母親那樣的媽媽”,我曾經渴望母親能溫和、優雅,現在想來,正是母親所經歷以及正在經歷的一切,都讓她無法優雅。儘管如此,我依然不認同母親的教育方式,並一直認爲媽媽樂觀、優雅,該是孩子樂意看見的。然而,我在面對孩子無理取鬧,在面對家人對孩子無度溺愛的時候,我總是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用孩子的話來說:“媽媽最壞!”當孩子用那麼一句話來回應我的時候,真如醍醐灌頂,我自以爲一直“避免做像母親一樣的媽媽”,在面對問題時,還是不自覺地採取了簡單、粗暴、不優雅、不陽光、孩子不喜歡的方式來進行應急處理。自己也在無形中重複着我深深厭惡的、母親曾經教育我的那種方式。我想從“母親厭惡外婆,我厭惡母親”的惡性循環中掙脫出來,崇建老師的書,無疑是一味心靈的雞湯。

“我並未去討好他,因爲我想給他的是支持,而非讓他依賴。支持會長出力量,依賴則會讓他站不起來。” “大人的內在世界裏,往往是師生或親子關係的根本源頭。如果大人能先回頭整理自己的內心,明瞭自己情緒的根源,再逐一調整,那麼大人與孩子都將獲得令人欣喜的回饋。”尋着這句話的軌跡,我想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讓孩子接納。自己的孩子如是,班裏的孩子亦如是。

讀小巫的《接納孩子》有感 篇4

在營造良好家庭氣氛的同時,猶太人爲了防止孩子從小受狹隘家庭智力氣氛的影響,教育孩子在良好家庭智力氣氛的影響下正常地學習,愉快地成長,又要不受家庭智力氣氛的束縛,猶太人善於吸收來自外界一切有益的“養料”。

猶太人明白:最初對孩子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成就天才的前提,一個人的早期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猶太人的教育特點是全方位地教育孩子,如尊重智慧,突出獨立教育;重視對孩子思維和才能的培養等。猶太人把智慧教育放在首位,以特有的方式努力發掘孩子的智慧潛能。對孩子進行智慧教育的同時,猶太人還不忘對孩子的性格、美德、創富、社交,以及抗擊苦難與挫折等方面進行教育,全面培養和發展孩子的綜合素質。在猶太人那裏認識到一個真理:要生存只能靠自己!猶太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孩子進行獨立性格培養。在猶太法典上說:“5歲的孩子是你的主人;10歲的孩子是你的奴隸;到了15歲,父子平等,就沒有孩子了。”在五旬節內,年滿13歲的人都要參加隆重的成丁儀式,表示自己是真正的猶太人了,開始承擔宗教義務。本書通過許多有趣的小故事和精闢的闡釋,在講述猶太人生活習慣的同時,向你介紹猶太人的家教常識,全方位解讀猶太人的家教制勝之道。

讀小巫的《接納孩子》有感 篇5

去年夏天,孩子看到衣櫃上面的一件揹帶褲,說自己要穿。那是一件他在前年元旦表演集體跳操時穿的,加棉的牛仔揹帶褲。我告訴他,那是冬天穿的,現在是夏天,太熱了,不能穿。又過了幾日,再次看到揹帶褲時,孩子又試探的問我,媽媽我想穿那件揹帶褲,我再次告訴他,那是冬天的衣服,現在是夏天,穿起來會很熱的。又過了幾日,孩子又提出要穿那件揹帶褲,好吧,這回,我終於給自己按了個暫停鍵,我想,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出要穿這件被帶褲,是因爲他覺得自己穿這件揹帶褲很好看。而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訴孩子夏天不能穿冬天的衣服,因爲很熱,但其實背後還有很多我的一些虛榮的念頭和我懶惰的執行力。如果我的孩子大夏天的穿着冬天的衣服,我的面子往哪裏擱啊,別人看到了會說我的孩子好傻,會想這個媽媽是不是腦子有問題,要是答應的話,會不會被別人說自己太放縱孩子,做出這麼愚蠢的行爲,還有穿一下就要洗,我可不想洗洗洗。

我站在自己的世界裏,一次次的拒絕了孩子,完全沒有看到孩子的需求,孩子也許只是想要穿着那件自己喜歡的衣服,一種美美的感覺,而我一直告訴孩子會很熱,這只是基於自己過去的人生經驗得出來的結果,孩子沒有這麼多經歷,他不能理解夏天穿冬天衣服會很熱的感覺。

在按下暫停鍵後,我在想,我爲什麼不讓孩子去嘗試一下這種熱的感覺,他的這種嘗試不會對任何人,任何環境產生傷害,我爲什麼要去阻止孩子,孩子就是在這樣的嘗試,探索,體驗中積累自己的經驗的,我忘記自己教育的初衷了嗎?

小巫在她的書《接納孩子》,指出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小小孩缺乏經驗,怪點子卻多的很,如果不嘗試下,怎麼知道什麼行的通,什麼行不通呢?如果我們替孩子做出所以的決定,那麼孩子長大後,無法替自己做出負責任的選擇來。當我們不在的時候,他們面臨着各種誘惑,需要做出困難的決定,孩子會感到不知所措,他要麼做出錯誤的 選擇,要麼任人擺佈,因此,要給孩子機會,給他選擇的機會。

於是,這一次我選擇尊重孩子的選擇,幫他穿上了加棉揹帶褲。就這樣,大熱天的,孩子穿着他喜歡的棉襖揹帶褲,晃悠了半天,中間還逛了趟超市,晚上的時候,我問孩子,穿着揹帶褲熱不熱,他點點頭,於是幫他脫了褲子。孩子已經從他的體驗中得到了此次經驗,我不需要多餘的說教!孩子從自己的選擇體驗中,發現,原來體驗到的結果和爸媽剛開始提供的意見一樣,那麼孩子以後在有些方面也會更加接受父母的建議!

《接納孩子》的作者小巫倡導母乳餵養,新浪網首屆“中國榜樣家長”的獲得者。她一直是我的榜樣,在初爲人母的時候,是她的書一步步支持我,讓我得以以一種全新的角度看待孩子,認識孩子,發現孩子。早些年作爲育兒專家,她在一些雜誌、專欄裏,從孩子心理角度答疑父母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本書就是蒐集了這些疑惑及問題的解答。當你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會發現孩子的任何行爲都是正常的,只要你換個角度去解讀孩子的行爲,因爲孩子的每個行爲背後都有特定的需求,尊重孩子的需求,從接納孩子心裏的需求開始。

孩子如果從父母那裏得到100%無條件的接納,就奠定了這一生幸福的基礎。

讀小巫的《接納孩子》有感 篇6

《接納孩子》這本書是著名家庭教育專家小巫所著作的。拿到這本書後,我利用零星的時間看了將近一半,看了之後總的來說感覺還是不錯的。這本書內容分爲以下六個章節:一、安全感,兒童生命發展的地基;二、叛逆,兒童情商發展的過程;三、玩耍,兒童認知發展的途徑;四、衝突,兒童社交能力發展的助手;五、規則,兒童健康發展的護衛;六、性別,兒童與生俱來。書裏面的內容都是採取一問一答的方式呈現的。這六個方面,在我們的教育當中,我們常常會碰到這些方面的疑難雜症,而不知如何是好。這本書會幫助我們解決教育孩子時的許多困惑,

這六個方面,我想談談安全感這個方面。安全感就是對世界對人間缺少信任。可是細細往下讀,這短短的一句話卻包含着許許多多的內容,孩子與父母的分離焦慮是缺少安全感的表現、好勝心強的孩子也是缺乏安全感、成人的高標準嚴要求也是致使孩子缺少安全感的死敵……有這樣一個案例,給我印象很深刻。其中有一位家長來信中這樣描述:我的孩子四歲了(應該已經上幼兒園了),在家裏非常開朗,什麼都敢說敢做,可在幼兒園裏卻非常內向,不善表達,說話聲音小;早上做操也不做;他還是個慢熱的孩子,出去玩的時候,一開始總是興奮不起來,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進入狀態;午睡時候還會發出怪聲,有時候表現得非常擰,你說什麼他就偏跟你對着幹。這位家長的描述,

使我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和班上的幾個孩子,他們的表現都跟信中這個孩子差不多的。我和這些家長們常常爲此而犯難,常常覺得自己的孩子怎麼縮頭縮腦,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又活潑又乖巧,而對自己的孩子卻說也沒用罵也沒用,交流之中,我也希望能幫助爸爸媽媽們想出一些什麼好招來,可是很慚愧,沒有幫上什麼忙,一貫的教育還是用的那些老方法,鼓勵、引導、表揚,都用了,可是收效甚微!細細的看完專家的回信,我才豁然開朗,原來問題並不是出在孩子性格上,而是我們大人的問題!

原因是我們做家長的平時對孩子要求比較嚴格,要求他們按照自己設定的道路和標準去成長,殊不知,自己的某些要求和標準是他們這個年齡達不到的,同時家裏也比較溺愛他們,習慣包辦他們的生活,尤其是在社會交往方面。一般來說,在家熱鬧在外懦弱的孩子,都是生活方面被家人包辦代替、行爲方面被父母嚴格要求,才導致他們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也缺乏與他人打交道的技巧。孩子不喜歡做操,一方面說明他的自我保護意識好,另一方面也說明孩子害怕別人的評判,很可能因爲他從父母那裏得到的大部分評判是負面的。午睡時發出怪聲,說明孩子需要成年人的關注。孩子的執拗是這個年齡段正常的表現,需要我們成年人開動腦筋,用巧妙的方式跟他講道理,而不是命令他順從我們。

專家的分析如此透徹,頓時我豁然開朗。我趕緊把這本書推薦給我們班的一些家長,並告訴他們,也許我們應該換一種眼光去看待孩

子,接納他的個性,不要過於焦慮,要求他跟其他孩子一樣。我們可以試着放鬆一些對孩子的要求,多擁抱孩子,多向他表達你無條件的愛。當你不斤斤計較孩子的行爲時,相信那些問題都會煙消雲。愛孩子就接納孩子的所有,父母和老師無條件接納孩子,孩子纔會接納自己轉而接納他人。接下來我會抽時間把這本書看完,因爲我覺得這本書值得我們付出時間去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