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薦)《擺渡人》讀後感

(薦)《擺渡人》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擺渡人》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擺渡人》讀後感

《擺渡人》讀後感1

從昨天早上翻開書以後,就一直看到停不下來,這本書描寫畫面細緻真實,代入感極強我如同主人公一般經歷了整個動人的故事。

這不是靈魂鬼怪魔幻之事,這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我們都是正待擺渡的靈魂,各色各樣,也許像迪倫一樣人世間過得並不開心,也許是喬納斯,是一個個戰爭的犧牲品,也許是重病過早離開人世的小男孩……但當生命中擺渡人出現,ta可能是你的愛人,親人,朋友,或許根本不是一個人,就是一束光,是你內心中一個夢想……ta幻化你喜歡的樣子帶你擊退魔鬼的追趕,走進一所所安全屋,最終走出一生的荒原,得到重生。

當然我們也是保護靈魂的擺渡人,在愛一個人的`時,我們強大,擔負責任,安慰着愛人的靈魂,引導ta做一個全新的自己。那時的我們如同崔斯坦般,是溫柔的模樣,卻有寬大的臂膀。

也許我們還是荒原中湖水裏漂浮的魔鬼,侵蝕那些不夠堅強脆弱的靈魂,我們伸手去抓ta,讓ta也墮進這深紫色的荒原。

人性是多麼的富於變化,看書時我時而恐懼,恐懼被魔鬼吃掉一不小心就墮落;時而溫暖,因爲我知道總有我的擺渡人會保護我;也時而激奮,因爲我就是引導愛人的擺渡人,是ta生命中的一束光。

當然,書的結局就正如初陽一般晴朗,引導無數的擺渡人,也是被靈魂們渡化,感知着美好人世間的情感,這一切都是因爲有愛。

《擺渡人》讀後感2

看之前有想到過這可能會是在發生車禍的情況下經歷了一次靈魂的洗禮,有可能會因爲這次洗禮主人公本身會發生本質的變化。事實上也確實這樣的事情發生了,本來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本來應該是正常的.完成一次屬於他的使命,不曾想卻因爲這次的一個靈魂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相愛了,他們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迪倫不再是那個沒有主見的人,她經歷過了荒原上的種種,她變得勇於挑戰,亦或是因爲愛情,有了動力,她纔有了改變的勇氣。穿越荒原之後的生活是穩定的,至少是安全的,不會再有惡魔來襲擊,也不會有各種惡劣環境來影響。但迪倫卻選擇不這樣過,即使所有人都選擇了前者,但迪倫還是勇敢地向命運發起了挑戰,爲了那一絲希望,她置生命於不顧,她的勇氣可嘉,她最終也成功了。相信經過這一次擺渡,她在未來的路上會越走越勇敢的,這也是對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一個反映。有穩定不變的不喜歡的工作,大多數爲了穩定不敢尋求改變,也有自己規劃的人放棄這些穩定的去創業成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才能堅定的不顧一切的走下去。

《擺渡人》讀後感3

這個寒假,我看了《擺渡人》它的作者是英國的克萊兒麥克福爾

這本書講了單親女孩迪倫決定去看望她的父親,路上卻發生了交通事故,等她爬出火車殘骸之後,卻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而眼前,卻是一片荒野。就在這時,滌綸看見不遠處的山坡上有一個男孩,男孩將她帶入荒野,她很快意識到,男孩出現在這裏並非巧合,而是特意在此等候。迪倫的命運,再遇到男孩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這本書值得令人深思,迪倫在成功穿越荒野後竟又來到荒野來尋找崔斯坦,這需要多大的勇氣毅力以及決心啊,也就是因爲迪倫的這種勇氣才使崔斯坦能回到人間。迪倫不怕荒野中的魔鬼,不怕自己孤身一人,不怕任何兇險,只爲找到崔斯坦。她一人來到荒野不怕嗎?她怕。她不怕自己被魔鬼抓走嗎?她怕。她不怕找不到崔斯坦嗎?她怕。可是她爲什麼能成功,不僅僅是他有勇氣毅力和決心,更多的是她心中有崔斯坦。人怕的不是挫折和困難,而是自己心中的恐懼、魔鬼,只要戰勝了自己的心魔,就沒有什麼事成功不了。

迪倫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學習的'不止是她的勇敢,更多的是他可以爲了一個人,傾盡所有。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擺渡人》讀後感4

讓我想起一部影片《天使之城》,裏面把靈魂擺渡人稱之爲着黑衣的天使,常年引導離體的靈魂到達靈魂居所,他們在人羣中卻不爲人知,沒有喜怒哀樂的體驗,以第三方的角度冷眼旁觀生命的終結,面對生離死別也絲毫不爲所動。直到遇到女主角,一個對生命負責和堅持的醫生(白衣天使),面對白衣天使對生命的執着搶救,黑衣天使男主角開始注意到她,並潛行到女主的生活中,並深深愛上女主……

因此,他開始嘗試體驗人類的`種種,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的滋味……但皆不可得。爲此不惜拋棄不死之身,縱身一躍成爲一名凡人。終於,他體驗到了砂糖的甜,感受到愛的滋味,但凡人的人生本就是苦樂參半,微笑和眼淚並行的,最終女主死於一場車禍,他們又成爲兩個世界的人,他終於知道痛徹心扉的滋味,這是他作爲黑衣天使時所無法體驗的人類情感,也許這就是愛的代價。

本書中的崔斯坦經年累月擺渡靈魂,已經不記得擺渡了多少靈魂,對生命已然麻木……

直到遇到迪倫。在共同經歷艱辛的荒原之旅中,崔斯特引導迪倫走出內心迷茫陰鬱的荒原,勇敢到達靈魂居所,但同時勇敢的迪倫也喚醒了他內心沉睡的情感。

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會有荒原,崔斯特內心的荒原是冷漠和無望,不知來處,不知去處,終日穿行在靈魂的荒原。

擺渡者也是被擺渡的人,在靈魂的荒原,到底是誰擺渡了誰?!

《擺渡人》讀後感5

這本書還是有一定的想象力的,前面像是恐怖小說,後半部又有一點言情小說的意味。但細細品味,你纔會被作者帶入情境。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十五章,是關於那個湖的描寫。很多地方讀起來,都能在腦海中都有畫面感。比如,當女孩因爲難過要與男孩分離,天氣驟變,不幸落入密度介於水和石油之間的滿是魔鬼的黑色湖中時的冰冷和刺骨以及恐懼。還有一個印象最深的是,當男孩成功擺渡女孩前,男孩那深情的一吻後還是選擇推了女孩一把,他依舊認爲他的使命、他的`命運只會是這樣。隔着像玻璃一樣的牆,透着無奈和遺憾。原以爲小說到這裏關於男孩和女孩的故事就結束了,作者會開啓下一個擺渡的故事。但是卻沒有,最後的結局也很美好。

看完這本書,感觸最深的莫過於,我們的生活總是被一些條條框框束縛着。我們好像很久都沒有做過自己。自己的信念、追過的夢想,很多人都因爲生活放棄了。而當有人願意嘗試新鮮事物時,往往會帶來嘲笑。所以,最關鍵的在於,明白自己要的什麼。

《擺渡人》讀後感6

我們都太習慣活在“正確”的套路里了,或者習慣用解構/玩笑去否定意義存在的可能性,好朋友以前談了死很多次和看上去沒道理的戀愛,而“過了很多年”、“又交往了多少新男友”不代表你調侃她之前那段戀愛不會帶來傷害;我有失敗難堪的求學經歷,但之後的經歷再好再反襯求學是錯誤的.選擇,不代表我沒有資格在多年以後還是會因此頹喪。這都不是簡單的“難道你以爲前男友愛你嗎”,“你考的那個導師根本就是個瀆職僞君子”可以蓋棺定論的。

誰都沒資格要求你之外的人去“放下”。別人是活生生的人,並不是我們可以操縱設定的筆下角色。大家都有不同的背景、經歷、審美、價值觀,不同的長相不同的體質有的人對枕芯兒過敏有的人就覺得魚眼睛最好吃……這些多維的要素構成一個人,然後這個人做出一個決定。

我們怎麼看,基本上是從我們身上的構成要素出發的,當一個別人眼裏所謂的性情中人,反噬自己是活該該有心理準備,但給別人添堵就是我們不對了。

當然,我自己很糟糕的,時常腦子好像灌滿了酒就說不負責任的話。而且語言一說出來啊,頂多也只能是“現實的漸近線”,只能算髮泄,都是白說。

《擺渡人》讀後感7

沒有宏大的敘事,沒有羣像的刻畫,不知道所謂“史詩”到底在哪裏?!!這根本就是一篇充滿少女心初戀故事的隱喻,十五六歲情竇初開的年紀,所處的世界就像“荒原”一樣是心房的投射,它隨着女主的心情陰晴幻化,二人所處其中,更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但和大多數初戀故事一樣,走到某個分岔路口,就該道別了。在少女心的世界裏,這旅途轟轟烈烈,我們抱作一團對抗外界的.一切阻力,我們沒有來得及好好道別,就走丟了彼此,即使冒着巨大風險也要回頭找到對方,故事裏他們成功了,但大多數人都失敗了。在人生的那個階段,無論我們是否找回彼此,對方都是你的擺渡人。一路上教會你勇敢,教會你愛,渡你到了情感世界的彼岸。故事中,女主沒擔心過辛勤把她撫養長大的媽媽,也沒記掛臨死前盼望初次見面的生父,不合情理,卻和彼時戀愛時的我們,多麼相似!那些聽你撕心裂肺說着自己愛情故事的人,大概就像我現在的心情一樣,只想感慨一句,原來又是一段很普通的愛情故事呢。

《擺渡人》讀後感8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那麼誰是你虔誠的擺渡人?用不變的承諾,勇往直前地擺渡你的靈魂,陪你抵達幸福的彼岸。”

——選自《擺渡人》

彼岸煙波流轉,抵不過來世繁華三千。

擺渡靈魂的時間無法停留,沒有盡頭。心像所生的荒原,渺茫無邊,沒有出口。

迪倫——一個遭遇不測的`小女孩,她恐慌、迷茫、膽小、無措,在指引者崔斯坦的帶領下,她變得勇敢、堅強,敢於逆天而行,當她歷盡磨難從人界穿過荒原到達無界時,卻發現失去了崔斯坦,自己的靈魂只能孤獨地生活在另一個世界,便奮不顧身地返回荒原尋找她的擺渡人。

迪倫那一聲聲催人淚下的呼喚,喚醒了幾近麻木,墨守成規的崔斯坦,於是,近千年重複地擺渡着不同的靈魂的引導者,開始復甦,生出血肉之軀,有了人類的情感。擺渡人角色的互換,使奇蹟發生了,兩人共同回到人間。

“原來你在這裏。”

“你也在這裏。”

多麼溫暖的故事,多麼圓滿的結局!只因人性的迴歸,才讓人找到了真實的自我;只因生命中有愛,才讓每一個飄蕩的靈魂得以安放。

正如書中所言:“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爲你需要我。”愛家人,愛朋友,愛自己,愛工作,因爲愛的力量不可估量!

《擺渡人》讀後感9

“木已成舟,無法更改了,可她還在這,她還是她就已經是萬幸了。喜歡這句話,特喜歡。可很難做到。平靜的接受自己已死的事實,還能看的清前方。”

看着迪倫,想起《安妮日記》,想起《逆流河》這些孩子看似天真,呆傻,卻有着常人不及的智慧。真的是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她的固執和執着,讓她一直走下去。她也會害怕,或者更糟糕的是,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做,可能一切都會失去,看不到的結局。可她還是義無反顧。理由很簡單。她不想過這樣的生活,她想見他。真的.,沒有比安於現狀更糟糕的事。於是她時不我待,踏上返程。

書中總有兩個聲音,一個叫直覺,給她希望告訴她應該這樣或那樣,另一個,應該是內心的恐懼。崔斯坦心中總覺得不應該如此。這樣有悖於規則。其實,也許所有事情都像荒原的天氣,只是內心所想。像那些門,火柴,只要你內心真的渴望,就會實現。可我們,被規則束縛慣了,我們不敢。我們以爲不能。我們害怕,所以內心選擇的依然是安於現狀。

可有些事情,誰又說的準呢?既然沒有嘗試過,誰又知道結局?誰又有資格對你說不可能?

《擺渡人》讀後感10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爲你需要我。”

一個有愛和充滿溫情的故事從這開始:迪倫隻身一人踏上尋找父親的列車,不幸的是火車遇難。她以爲她是唯一的倖存者,但其實是唯一的`犧牲者,他與她相遇是偶然的,而他知道是必然的。迪倫是一個死後的靈魂,他(崔斯坦)是靈魂的擺渡人。

荒原是她心中的投影,他的任務是護送她的靈魂安全度過荒原,去她想去的地方。這是一場艱險的旅程,充滿災難和惡魔的干擾。她很緊張,深感恐懼,但手被他牢牢抓緊,他的一言,一舉,一動中都透露着自信,給了她動力和希望。只要崔斯坦陪在她身邊,迪倫就能綻開笑臉,就像生活中我們遇到坎坷,有朋友和家人的陪伴,就能安心。

一路的溫情相伴難逃過因現實而分開,小說就這樣遺憾而終了嗎?並沒有,因爲愛讓迪倫重新踏上返回之路,尋找她的崔斯坦。每到一個木屋,迪倫盼着他快點出現,因爲她害怕,沒有他的保護,獨自面對兇險。那邊的他已經有了新的任務,隨故事接近尾聲,他們最終走到幸福的終點。

對於擺渡人,他說他的存在是因爲她需要他,那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你也需要一個像崔斯坦一樣的人,他也會出現在你身邊,當你遇到困難時,他挺身而出,引導你跨過障礙。作者:宇文子妍

《擺渡人》讀後感11

本書開始的幾章,沒看懂作者想表達什麼,主要交代了女主人公迪倫的家庭背景,迪倫一直生活在單親家庭,和母親生活。當她聯繫到自己的生父後,渴望與他見面,接着,迪倫去看未曾謀面的父親,沒想到會在旅途中遇到車禍,處於昏迷狀態的迪倫遇到了書中的男主人公崔斯坦,之後,兩人之間的故事慢慢展開。

作爲擺渡人,崔斯坦見過了太多的靈魂,他也設法僞裝成每個靈魂喜歡的對象,以期待能夠把每一個靈魂擺渡到他們願意去的.地方,然而他也沒想到會遇到迪倫這樣一位善良、體貼他人、爲他人着想的靈魂,這讓崔斯坦一改往昔冷漠寡言的狀態,一路上崔斯坦盡心盡力的保護着迪倫,免得她受惡魔的侵襲。就這樣一路上迪倫聽崔斯坦講着他和以往他擺渡過的靈魂之間的故事,慢慢的,兩人之間產生了一種微妙的感情,開始互相爲對方擔心,不希望兩人分開,這種感情就是愛。正是由於愛情的力量,迪倫在成功到達另一個世界後,毅然決定離開,去尋找崔斯坦,希望他和自己離開。自己一人不怕艱難險阻,冒着生命危險,原路返回。最終,找到了崔斯坦,本來以爲結局會是她和崔斯坦從此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迪倫在醫護人員的救治下,甦醒了過來,一切就像夢一場,太出乎我的資料。總之,比較喜歡這本書,值得讀一讀。

《擺渡人》讀後感12

看見名字感覺是篇恐怖小說,後來看到迪倫在家的生活以爲是篇主要講述迪倫大變身或者是變爲擺渡人的故事,直到崔斯坦出現,我仍舊以爲迪倫是誤打誤撞的到了擺渡人的世界,會成爲擺渡人中的一員,可是到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個小女孩已經去世了,跟着崔斯坦的不過是個靈魂,是個弱小的靈魂,很容易就會被魔鬼抓到並淪爲魔鬼,她(他)們歷盡困難穿過荒原。

其實我一直幻想荒原那邊會不會是及其適合迪倫的另一片世界,可是現實卻是無止境的等待,等待家人,親戚,慢慢的到來,並見上,彷彿在人間一樣,被崔斯坦迷住了的'迪倫自然不會這樣,不願這樣,於是她返回了,返回了自己內心映射出來的那片荒原,與崔斯坦執手,再次回到了人間。返回的過程中,很顯然,迪倫的整顆心都不一樣了,她的內心多了一些希望,與剛開始來荒原時候的對無知的恐懼相比,這樣的心態很好,也隱約讓我覺得,她(他)們最終一定會成功,果然,她們成功了,成功的回到了人間,迪倫終於又是有人陪伴的了,只是,這此後的故事會如何,還是像之前一樣麼,由於兩人都懷抱希望,即便內心有荒原,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一切都會過去,這樣嗎?希望如此。尋找愛情與溫暖的迪倫,終於變得有人的氣息的崔斯坦,加油。

《擺渡人》讀後感13

表面上看這本書寫的是關於愛情,但其實不然,這本書寫的更多的是關於勇氣,關於蛻變。或許愛給了我們勇氣,讓我們敢去和自己的命運作鬥爭,不管旅途多麼危險,要承受多少痛苦與折磨,是愛一次次給我們走下去,往前衝的動力,這樣才能一次次衝破危險,讓自己慢慢成熟蛻變,變得強大。

然而,不管愛給了你多少勇氣,它只是虛無的存在着,最終要赴險跋涉的還是自己。可能曾經與主人公迪倫有過同樣的心路歷程,在黑暗,潮溼,充滿惡魔的心靈世界掙扎過,像崔斯坦這樣的擺渡人或許也有過,但最終還是因爲自己不再去理會這樣的心境,反而慢慢走出來了,每個人的成長都要經歷過一段痛苦掙扎的日子,但總會過來的。

比起這本書裏陰暗潮溼充斥着魔鬼的大背景,我更喜歡千與千尋,那種在有壞人有好人更加接近現實世界的'背景下,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戰勝自己,使自己得以成長。因爲穿過那些黑暗的泥濘與沼澤,穿過惡魔哀嚎的夜晚,我更希望看到太陽般的光芒,照亮我的前路,我也有獨自前行的力量。

《擺渡人》讀後感14

居然是硬着頭皮讀完的書,感覺還是有點營銷過度,最後的內容,有點味同嚼蠟。

(以下內容有劇透,強迫症慎點)一開始,女主乘火車去見生父,中途在隧道發生車禍,靈魂脫離肉體來到了一片荒原,遇到了她的靈魂擺渡人。這個設定,倒是新奇。兩個人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要在安全屋之間穿行,期間如果走得慢了,晚上還有惡魔來吃靈魂。兩人就在路上、安全屋中,暗生情愫。擺渡人的設定是變成靈魂最容易接受的樣子,女主對男主的喜歡,順理成章。男主作爲一個靈魂擺渡人,居然也對女主產生了好感,這與擺渡人的`設定不符,在這裏,作者借男主的口說女主的靈魂是純潔的,女主還會設身處地爲男主着想,這是以前的靈魂所沒有過的,OK,勉強能接受。到了擺渡的目的地,男主的責任和感情,天人交戰,他欺騙了女主,好一個因爲愛,然後去擺渡下一個靈魂。女主到了那邊,感覺幾章的內容寫了幾個龍套,然後不顧一切重返荒原,要去找男主。

兩人的再次重逢,就犧牲了一個無辜的靈魂。之後爲了“贖罪”,作者安排了一個劇情,女主貿然跑出安全屋,用自己來吸引惡魔,來救她看不見的其他靈魂。這樣子,有什麼意義?

還有,不知是原文還是譯者的原因,行文略單調,快走永遠是“大步流星”,形容第二天早上的壁爐永遠是“木炭上飄着的青煙”等。

鑑於此,給了我微信讀書的第一個三星。

或許是最近的心情影響了看法吧,如果以後有不同觀點,再補充。以上。

《擺渡人》讀後感15

看完了《擺渡人》,在我看來,一個人之所以能夠被別人擺渡,不過是因爲擺渡人掌握了這些人的喜好、恐懼、安危……甚至是未來行走的方向。所以,一個人想要被別人擺渡,不過是因爲自己身上存在着太多的生活障礙而已。

歸根結底真正的擺渡的人還是自己,你可以操控自己的行動,控制自己的潛意識,因爲你的靈魂很強大。可是現代社會中的很多人都被潛意識所控制。

迪倫最終根據自己的意識、潛意識做出了明確的選擇,返回荒原,尋找她的所愛崔斯坦。這是一個人戰勝自己潛意識最有力的證明了。在她返回荒原之前,潛意識就告訴她荒原很危險、有可能找不到崔斯坦、有可能會被孤魂野鬼收服……有着一些列的理由說服他不要返回荒原。但更有一個執着的`信念(意識)提醒她尋找所愛。

很多時候我們說的思想鬥爭也是這個意思,不過是意識和潛意識的鬥爭而已。但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都敗給了潛意識,因爲我們會權衡利弊、測算回報……甚至在沒有鬥爭的情況下,就被潛意識操控了。

每個人生活中都有着不同的生活模式、人際交往模式、情緒模式……比如說,“鏡子效應”:一個人總是不願意看到別人身上的很多缺點或優點,這不過是因爲別人的優點和缺點是自己內心的投射而已,害怕自己不能擁有同樣的優點或是害怕自己會染上相同的缺點。這些潛意識控制的模式都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不快樂,所以需要我們帶着一顆覺知的心,去感受,並破解潛意識操控的各種模式,讓自己成爲自己命運的擺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