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俗世奇人讀後感(精選15篇)

俗世奇人讀後感(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俗世奇人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俗世奇人讀後感(精選15篇)

俗世奇人讀後感1

俗世奇人,指的是人世間裏那些不尋常的人。我在寒假裏讀了馮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這本書後,覺得這些人真是不同凡響。

書中的每個章節都是一個寫人的小故事,每個故事都寫得十分生動有趣,比如“皮大嘴”用巧法賣黃金;知恩就報的賣藥人“四十八樣”;從沒笑過的“冷臉”;愚蠢至極的“張果老”等等。這些人中最讓我震驚和佩服的是“神醫”王十二,“神醫”王十二不但醫術高明,而且還特別愛動腦筋,別人想不到的點子,他卻能想到,並且法子還很多。

有一次,王十二在街上散步。忽然間聽到有人大聲呼叫,神醫聞聲趕了過去,發現大聲呼喊的是一位鐵匠,王十二一打聽才知道,有一小塊黑黑的小鐵渣子掉進了鐵匠的眼球裏,鐵匠的`眼眶裏又是淚又是血的,場面十分嚇人。鐵渣子如果不及時拿出來的話,鐵匠的眼睛就要瞎了,當時情況非常緊急。“神醫”王十二鎮定得往街道兩邊張望,發現這條街全是經營各式洋貨的店,他急中生智地想到了一個好法子(因爲王十二平時比較喜歡洋人的一些新鮮玩意兒,所以他立刻想到了洋貨店裏有他需要的東西)。於是,“神醫”嚴肅地對鐵匠說:“兩隻手千萬別去碰你的眼睛,我一會兒馬上把鐵渣子拿出來。”說完,“神醫”扭頭向一家洋貨店奔去,一進店門,他伸手從櫃檯上拿了一塊吸鐵石,再把出診用的綠綢包往櫃檯上一放,認真地說:“我拿這包做押,借你這玩意兒一用,等會兒馬上就還你。”說話間,王十二已經奪門而出了。“神醫”王十二跑到鐵醫面前,對鐵匠說:“把眼睛睜大!”鐵匠使勁睜大眼,只聽到“叮”的輕輕一聲,王十二道:“鐵渣子已經拿出來了,現在沒事了。”鐵匠眨吧着眼睛,眼睛果然跟往常的一樣了,一點事兒都沒有了,圍觀得人都豎大拇指道:“真神了!”等鐵匠想要道謝時,王十二早已匆匆走了。

還有一次“神醫”王十二遇見了一位大漢,這大漢被馬撞了,肋條被叉進了牆縫,撥不出來了。大漢痛得呲牙咧嘴,圍觀的人都不知如何是好,只見王十二拿起毛巾捂住大漢的鼻子和嘴,大漢憋得大叫,使勁掙,王十二死死摟着捂住,就是不肯放手。只見大漢憋得紅頭漲臉,身子裏邊的氣沒法從鼻子和嘴巴出來,胸膛就鼓起來,愈鼓愈大,大得嚇人,只聽“砰”的一聲,釘在牆縫裏的肋叉子自已退了出來。在場的人全看得目瞪口呆,真乃神人也!

看完了王十二的精彩故事,我覺得王十二是一位聰明機智,品德高尚的人。他平時十分熱愛學習,喜歡接受各種新鮮事物,並且能夠把所學的知識融爲貫通,活學活用;他還具有樂於助人的品質。我從他身上看到了學習和做人處事的方法:(一)、學習上勇於刻苦專研,要靜下心來讀書,靜能生慧;(二)、遇事要臨危不懼,具體事情要學會具體去分析;(三)、要樂於幫助別人。

俗世奇人讀後感2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更何全世界幾十億人呢?前幾天拿到一本書,小說裏的人,不奇傳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種匪夷所思的事情,也真是讓我吃了一驚。

《俗世奇人》這本書,把一個一個神奇的人物故事集到了一起,能讓我一睹這世界之奇,更是給了我許多的思考與感想。

自古以來,做生意之人,且生意做得好的,無一個不能說會道。小說裏就有一個楊巴,口才極好,還因此得到了李鴻章的喜歡。楊七楊巴共開了一家茶湯店,楊七手藝好,楊巴口才好,主意也就一直紅火。一次李中堂來這裏,府縣道合費盡心思。楊七楊巴做了一碗親手送去,李中堂把湯裏的芝麻當成了黃土,一把把湯拍翻了。多虧了楊巴的巧口,既讓李中堂明白了那是芝麻,又給了李中堂面子,於是便得到了中堂的一百兩賞銀。

這說話的藝術還真不容小視,短短一句話,就使楊巴得到了李中堂的喜歡,並一炮成名,僅僅一句話,他就亮了。其實,生活中也是如此,同樣一個意思,從知識份子口中出來的就如此文藝。又如自我介紹,需要讓別人儘可能地瞭解你,並記住你不是短短的一句“我叫XX”就可以的,就要用那語言的獨特魅力了。

人們每時、每刻、每分都在說話,都在運用語言,它可以禮貌、也可以粗魯,我們要像楊巴那樣運用好語言,才能成爲文明、有吸引力的人。

除了這楊七楊巴的故事,我還特別敬佩那藍眼的奇招。

藍眼有一雙神奇的眼睛,看畫一看一個準,一下便能分真假。有一天有人來他店裏賣畫,藍眼一看是真,便買下了,後來人們傳在針市街一個大家裏有真畫,藍眼這裏的是假畫。藍眼便去那人家看畫,眼中閃出兩道藍光,的確,這纔是真的。他爲了保住名聲花天價買了下來。眼到店裏與本來那幅一比,傻了,原來本來那幅纔是真的。從此,他便離開了他的店,有人說他得了一場大病,死了。

藍眼先前二十年沒看錯過一幅畫,並且看畫都只看半尺,絕不多看一寸一分,這功夫我也實在是佩服。可最後卻看錯了一幅,使自己的人生一落千丈,我覺得自身的驕傲與不謹慎有關。

藍眼因爲名聲大了,自然也就越來越相信自己,當他看到假畫的.時候,便十分斷定這幅一定是真畫,卻不與先前那幅比一比,顯然他是十分驕傲,不謹慎的,所以落得如此下場。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論我們之前有多麼成功,多麼受人尊敬,當我們迎接每一次新的挑戰時,都要抱有謹慎的心態,絕不因驕傲、自大而放鬆。

《俗世奇人》這本書中,還有好多神奇人物的存在。他讓我開闊了眼界,並且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同時,我也希望,他們的奇,你們能與我共同領略。

俗世奇人讀後感3

天津衛碼頭生活着一羣平凡樸素、性格迥異的百姓。他們生活在市井民間,過着平淡簡樸的生活,卻有着一段段奇人妙事流傳給後人品味。能讓死鳥復活的賀道臺;力大無窮的張大力;嗜辣如命的楊巴;蘇七塊、泥人張、刷子李。這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就是馮驥才先生筆下的《俗世奇人》。馮先生用詼諧幽默的文字向我講述着清末天津衛碼頭生活着的那些神奇的人們。每次讀到這本書我都會忍不住浮想聯翩:想象着我正穿梭於清末天津衛碼頭的市井小巷,彷彿泥人張、蘇七塊、刷子李他們我轉頭就能見到。

馮先生說“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手藝人“刷子李”刷得一手好牆,他“刷過去的牆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他還有個怪癖,刷牆的時候喜歡穿黑衣,穿黑衣可不是爲了耐髒,他拿刷完牆後“黑衣上不染一點白”來檢驗自己的工作。正骨高手“蘇七塊”,那可真是藝高人膽大。他“雙手賽一對白鳥,上下翻飛,只聽“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覺疼,斷骨頭就接上了。”那個年代在接斷骨的時候,病人竟然感覺不到疼痛,那蘇大夫手上的速度得有多快啊!每每馮先生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向我講述這些匪夷所思的人和事的`時候,我就只剩下嘖嘖稱奇地感嘆了!

馮先生在《俗世奇人》裏塑造的人物一個個栩栩如生,完整傳神。在《蘇七塊》這則故事中,牙醫華大夫是蘇大夫的鄰居,他善良可親,願意爲三輪車師傅墊付七塊銀元的醫藥費。在《認牙》裏華大夫則是個醫術高超,是牙科領域裏無人企及的專業高手。正是馮先生傳神地描述,讓華大夫這個人物躍然紙上。我讚歎着華大夫高超的醫術,更敬佩的是華大夫的善良。

一遍遍閱讀着《俗世奇人》,我對這本書的喜愛就越來越深。刷子李、泥人張這些手藝人們讓我深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些堪稱驚世駭俗的手藝人,他們在自己的行當中,必定付出了千辛萬苦才獲得了人們的認可和尊敬。手藝人的故事都是勵志的,充滿希望的。而讀過《酒婆》、《馮五爺》這些耐人尋味的故事後,留給我的是深深地思索。也許現在的我並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可隨着我的慢慢成長,我會對其中的道理理解得更深刻。

一本好書值得反覆翻閱,《俗世奇人》它是我的枕邊書,每當想起,我可以隨手拿來細細品味。

俗世奇人讀後感4

近來,我閱讀了馮驥才的小說集《俗世奇人》。馮驥才以細膩而平俗易懂,傳神而富有人情味的筆觸,塑造了36個“奇人”,令人歎爲觀止。在天津衛這個魚龍混雜、臥虎藏龍的地界,是“不強活不成”的,但“一強就出現各種不今不古的人物”,可見這“俗世”之俗,“奇人”之奇了。書中既有“蘇七塊”這種本領高強的怪人,也有“酒婆”這般不同尋常,充滿傳奇色彩的奇人,甚至還有陳四這種善於送禮討好的歪門邪道的貨色,實在令人目不暇接,回味無窮。

但其中,令我印象比較爲深刻的人物要屬李金鰲了。他五大三粗,極講義氣,是天津衛出名的混混頭兒。一次,聞名天下的小楊月樓戲班被大水圍困天津,爲了有飯吃,只好將行李押在典當鋪,而今卻無法取回。李金鰲一聽說戲班子的困難,二話不說,到典當鋪樓下一聲吼就解決了困難,還分文不收。後來,李金鰲去上海辦事,恰逢數千腳伕因黃浦江上凍忍寒捱餓,不忍放手不管,於是請小楊月樓義演三天,竟靠着這戲票錢就養活了上千人。李金鰲臨行,小楊月樓送還謝禮並盤纏,李金鰲仍是分文不收,一番話更是說得又熱又辣:“想想看,您和我這段交情,有來有往,打誰手裏過過錢?誰又看見過錢?折騰來折騰去,不都是那些情誼嗎?錢再多也經不住花,可咱們的交情使不完!”

是啊,“人脈就是錢脈”,“多一個朋友你就多一條路”,自古以來,朋友都是人們人生中的一大追求。朋友,是永遠可以依靠的避風港,是會認真聽你傾訴的那個人。他們總能在艱難困苦之中,讓你們心靈深處的紐帶牢固的`連在一起,患難相扶。如若朋友滿天下,不論流落何方都不須彷徨,不論於何處爲困難所阻撓都不必慌張,朋友總會遞給你一隻手,爲你送來萬里晴空。魯迅先生說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但李金鰲此人,奇就奇在於他無論對哪個朋友都能推心置腹,都願爲其赴湯蹈火,兩肋插刀。亞里士多德說過,“對誰都是朋友,實質對誰都不是朋友。”但李金鰲此人,人脈廣,交情深,真心實意,我們自然無法做到我們自然無法效仿,因而我們更應去追尋那比較真摯、比較永恆的交情,去守護、去奉獻那本已存在的情誼,讓自己時時刻刻爲交情所圍攏,去體味朋友懷抱的溫暖。

李金鰲與小楊月樓的情誼更是告訴我們,當你可以無條件地,絲毫不猶豫地幫助你的朋友,且在你的朋友幫助你時,你的心裏全無愧疚,無任何欠還之意,你纔是獲取了比較爲真摯的情誼,而你們更是融爲了一個整體,無論如何,總可以一同緊握雙手,披荊斬棘,走上輝煌之路。

“俗世”之“奇人”,“奇”卻仍未脫“俗”,“俗”卻非凡離“奇”,無時無刻不爲我們這些身處“俗世”之“俗人”指明爲人處世之“奇”妙所在。

俗世奇人讀後感5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俗世奇人》,看着頗有趣味,細細品讀起來也有不少道理。馮驥才的文章感覺着是真真實實的、貼近我們的生活的。看着他的書,就好似有着人在給你講故事一般活靈活現、生動有趣。這個故事的舞臺,就在那小小的、不起眼的天津碼頭上,一羣看似普普通通的人,發生了那麼些不普普通通的事。

就像立下規矩的蘇七塊、力大無窮的張大力、賣東西賣成精的蔡二少爺以及機智勇敢的泥人張等等,我們不知道他們的住處,不知道他們的習慣,也沒真真實實地看見或聽見他們,但我們似乎能看見他們的容貌,聽見他們的聲音,就彷彿是活在我們的周圍一般,是平常打過招呼或擦肩而過的'形形色色的人們。即使是那些再普通不過的人們,也過着不普通的生活。不怕官,不怕商,他們憑藉着自己的手藝吃飯,手藝人懷揣着自己的手藝,就像吃了一顆定心丸,有了一塊護身符,不怕搶不怕奪,不像錢和權一般,有的多了便擔驚受怕。他們,是用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能闖出了一片天。他們用盡自己的全身力量,在這偉大磅礴的宇宙裏,散發出一片一片微小卻耀眼的光芒。

接下來不妨讓我給你講講我遇見的那些俗世奇人們吧。

紹興,安昌鎮,河流旁的小路上。

來往匆匆的行人們,都路過老人們的身旁。河流潺潺的水聲,烏篷船悠悠的劃了過去,陽光溫和的照在老人的身上。老人身旁熬着的一鍋白糖散發出濃濃的香氣,晶瑩透亮的金黃色,像是吸收了陽光的溫暖,香氣十分吸引人。他終於決定站了起來,拿起大鐵鍋中滾燙的白糖,放到了木架子上,圍成一個圈,拉長,又重新在繞回去。不一會兒,透亮的金黃色變成了雪一樣的純白色,散發出麥芽糖的濃濃氣息,這一下子,許許多多的人都被吸引了過來,好多好多的小孩嘰嘰喳喳的想拿糖,原本寂寞的老人家一下子受歡迎了起來。塘棲,運河旁,一棵碩大的古楓樹下。每每都會有一個捏泥人的,早就忘了他叫什麼,他也早不來做泥人了。但就是他,陪伴我度過長長的童年歲月。在他那兒買來的泥人。也早已是數不過來,等到乾裂了還是捨不得丟,所以至今我的桌子上還擺着一個唐僧,一個孫悟空,一隻像會唱歌一般的鳥兒,還有一個小小的我。每一次,當我們沒有事情做的時候,那許許多多的孩子們就涌上了他的攤位,用積攢了兩天賣雞蛋餅的錢去買一個小小的泥人。有一次,他說他要走了,回老家了,臨走前,總要給我們些禮物,留個念想。他捏了每一個我們,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我到現在還是仍舊記着這段回憶。

更多更多的俗世奇人們,我想,我根本就講不過來,買兔子的人,蘸糖畫的人以及養花的爺爺,都是一個個的俗世奇人。

我想,每一個人抑或都是這樣,用自己的力量,煥發光芒,感染着身邊的我們。

俗世奇人讀後感6

在這個暑假裏,我看了一本巨好看的書,那就是馮驥才先生寫的一本佳作《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是一部小說集,全書由18篇短篇小說連綴構成,各篇文字極精短,半文半白。主要講了在天津這個水陸碼頭上,有着各行各業的奇人:有力大無窮的張大力;有捏泥人捏得出神入化的泥人張;還有刷牆能一滴白點不滴在黑衣上的刷子李......

當然,在這些活神仙中,我認爲最絕的是蘇七塊!他醫術高明,正骨拿環。但有個規矩:來看病的人必須先拿七塊銀元,否則決不搭理。於是衆人背後給他一個綽號叫“蘇七塊”。這樣一個倔強、有原則的'人,也有善良的一面。有一次,蘇七塊與幾個大夫一起去打牌,三輪車伕張四由於摔斷胳膊來找蘇七塊,但是因爲張四沒有七塊銀元,所以蘇七塊沒有給他正骨拿環。華大夫見狀,借去上廁所悄悄地把七塊銀元給了張四。蘇七塊拿了七塊銀元,張四的胳膊立刻就被他接好了,還送了一些藥給張四。而後蘇七塊又把七塊銀元還給華大夫,並告訴華大夫,不是自己心不善,而是規矩不能改。

是啊,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凡事一旦定了規矩,就要執行,否則就不叫規矩了。

記得有一次,老師佈置完課後作業後,我很快就把作業寫完了,但同桌一下課就飛奔出教室,一點兒也不顧作業。當第二節課檢查作業時,他打開書本,發現一筆沒動,於是巴結我要答案。我想,不可以給他抄,老師說了,抄了對誰都沒有好處。但下一秒,他拿出零食來收買我的答案。我看見零食就兩眼放光,立刻答應了,不過,老師很快發現了我們做的“好”事,還分別給我們的家長打了電話溝通。當然,我們也收到了來自老師和家長的嚴厲警告。後來想想,我是多麼的愚蠢!對比蘇七塊,他無論如何都不會打破自己的規矩,而我卻因爲一包零食毫無原則,沒有規矩。如果我再繼續這樣下去,不僅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生活中類似不遵守規矩的現象可謂不勝枚舉:在超市裏結賬時,總有個別的人會插隊,別人好心提醒不要插隊,卻遭來一頓臭罵;等紅燈時,不守規矩的司機爲了趕時間,直接就闖了紅燈,行人還在過馬路,差點就撞上了;伐木者爲了錢財,偷偷大量將樹木砍掉,不料被警察發現,弄得人財兩空,還會破壞生態平衡導致水土流失,引發洪水,危及到人類或其它的生命……

由此可見,只有學會遵守規矩,才利人利己。儘管生活中有很多不守規矩的現象,但我們要像蘇七塊那樣,無論在什麼時候,面對什麼誘惑,要懂得堅守自己、他人或集體的規矩。守住了規矩,就守住了底線,我們才能成爲像蘇七塊那樣的“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讀後感7

讀完了《俗世奇人》這本書,我忍不住在心中暗暗感慨: 這本書實在是太精彩了!而且它還告訴了我一個深刻的人生道理(不長,但會令人回味):人得講規矩!

在天津衛碼頭,手藝人必須得有絕活。也更得講規矩。正如馮驥才老爺爺說的:“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呆着。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倘若不信,你瞧——

天津衛碼頭上各行各業都有幾個活神仙,最讓我喜愛與佩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蘇七塊”——蘇金散大夫了!蘇金散是一名“神醫”,他手下的動作更是“乾淨麻利快”,他立了個規矩——凡是來看病的'人,無論貴貧親疏,都得拿七塊銀元碼放在臺子上,他才肯看病。

有一次,他請了兩位牌友到他家裏打牌,正玩在興頭上,忽然三輪車伕李四來看病,他捂着手臂,臉上流露出了痛苦的神色,明顯是骨折了。蘇大夫沒理他,繼續打自己的牌。李四知道是那七塊銀元的關係,可三輪車伕都是幹一天吃一天,別說七塊,就是一塊也拿不出來。於是他哀求着蘇金散說:“蘇大夫,這七塊銀元我暫時拿不出來,你行行好,把我先治了,以後我會還你的。”他說話時還夾雜着斷斷續續地呻吟聲,可蘇大夫就像沒聽見一樣,理也沒理他。牙醫華大夫是出了名的心善,他推辭說要上廁所,走出後院悄悄交給李四七塊銀元,沒等李四感謝,就悄悄地走了回去。

李四搖搖晃晃地走了過來,把七塊銀元“譁”的一下撒在櫃檯上,這下比按門鈴還快,蘇大夫已經出現在櫃檯旁,李四咬着牙,準備重重挨幾下,沒想到蘇大夫卻說:“治好了。”就回去打牌了。

打了一會兒,人都散盡了,華大夫正準備離開,突然,蘇大夫伸出手攔住他,交給他七塊銀元,在華大夫的驚愕中說道:“有句話,還得對您說,您別以爲我這人心不善,只是我立的規矩不能改!”

看到這裏就知道蘇金散大夫並不是一個“認錢不認人”的人了,但他更是深知立的規矩不能隨便改,不然以後別人聽說了紛紛欠着,就不好辦了。所以只好硬起心腸不理張四。所以他也是迫不得已的啊!

正所謂“無規矩則不成方圓”嘛!

俗話說的好,“一個家庭就是一個城市的縮小版”。那麼,一個城市便是一個時代的縮小版了。如果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講規矩,我們的城市不就秩序井然了嗎?那麼我們所處的時代會不會達到古人所說的“大同”社會呢?看來人真得講規矩呀!

俗世奇人讀後感8

書伴隨着我,不論何時,我身邊總有書,放了寒假也一樣,寒假裏我結交了一個朋友--《俗世奇人》。

這本書中,作者馮驥才描繪了許多天津生活的“奇人”,“奇人”有的現身於上流社會,有的混跡在市井民間,都是“俗世”中人;然而他們又不是普通人,他們所做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是“俗世”中的“奇人”。他們中間既有憑着一把釣竿把魚釣絕的大回,也有隻認七個銀元不認人的骨折醫生蘇大夫;既有專會溜鬚拍馬的“死鳥”賀道臺,也有摳團鞋泥就能捏出人像的“泥人張”。雖然這裏的“俗世”被解釋爲人世,但我有時又想,這裏的“俗世”會不會指天津呢?

我又想起天津的背景:天津衛是天津的古稱,當年,它既是水陸交通要道,也是世人矚目的開放城市。所以,在天津生活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生出各樣空前絕後的人物”。這大概就是《俗世奇人》的來源了吧!

給我感觸最深的是泥人張那一段:

只見人家泥人張聽也沒聽,左手伸到桌子下邊,打鞋底摳下一塊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飲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這左手便擺弄起這團泥巴來,幾個手指飛快捏弄,比變戲法的劉禿子還靈巧。海張五那邊還在不停地找樂子,泥人張這邊肯定把那些話在他手裏這團泥上全找回來了。隨後手一停,他把這泥團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櫃檯結賬。

吃飯的人伸脖一瞧,這泥人張真捏絕了!就賽把海張五的腦袋割下來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腦袋,小鼓眼,一臉狂氣,比海張五還像海張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張五在那邊,隔着兩丈遠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門的泥人張的背影叫道:“這破手藝也想賺錢,賤賣都沒人要。”

泥人張頭都沒回,撐開傘走了。但天津衛的事沒有這樣完的──

第二天,北門外估衣街的幾個小雜貨攤上,擺出來一排排海張五這個泥像,還加了個身子,大模大樣坐在那裏。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產,足有一二百個。攤上還都貼着個白紙條,上邊使墨筆寫着:

賤賣海張五

估衣街上來來往往的人,誰看誰樂。樂完找熟人來看,再一塊樂。

三天後,海張五派人花了大價錢,才把這些泥人全買走,據說連泥模子也買走了。泥人是沒了,可“賤賣海張五”這事卻傳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兒個。

看完這段,我深有體會,體會到當時人們懼怕有錢人,又勢力,也敬佩泥人張的魄力和高尚的品德,不怕有錢人,不勢力,還敬佩馮驥才的才華,能把泥人張和那些人作出如此鮮明的對比,實在出神。

俗世奇人讀後感9

以前我最喜歡看漫畫書了,它簡單明瞭的圖片給我無限輕鬆,無限愉悅的享受。最討厭的就是看那滿是文字的書了,不能一目十行,要逐字逐句地看,多累呀!可是今年暑假,只是因爲在書店裏,看了一本書的題目,我就被迷住了!它就是《俗世奇人》。

俗世裏,會有什麼樣的奇人?我腦子裏冒出各種問號。是會“水上漂”的武林高手,還是能生吃仙人球的怪人,還是像蜘蛛俠一樣會飛沿走壁的超人?帶着十二萬分的好奇,我迫不及待地開始了閱讀。

原來,這本書寫的是天津許多知名手藝人的`傳奇故事。你看,刷子李,刷房時穿一身黑衣,刷完房子,身上絕對不會粘上一個白點,如有一個芝麻大的白點,那白刷,不要錢;泥人張,鞋底摳塊泥,不用看就能變戲法似地捏出個活靈活現的人,就像把人的腦袋割了放在桌上一般;蘇七塊更絕,看病者,不論貧富親梳,先得碼七塊銀元在臺上,逢到有人傷筋斷骨,他手指一觸,隔皮戳肉,用兩隻手,如燕子一樣在病人身上上下翻飛,沒等病人感到疼痛骨頭就接上了。哎,蘇七塊要是能馬上變出來就好了,讓他趕緊治好奶奶扭傷的腰,讓奶奶不再疼痛。

還有張大力,華大夫,藍眼江……個個都身懷絕技,我越看越入迷!

慢慢地,我體會到了,這些人的絕活絕對不是一天兩天就練成的,而是堅持了好幾年,甚至好幾十年才練成的。就如我的彈琴一樣。從最簡單的“哆”、“來”、“咪”到枯燥的“哈農”指法,從生硬的手指,到熟練的雙手配合,每一次進步的背後,都是無數次的辛苦,汗水,甚至是淚水。記得當我第一次完整地彈出一首隻有四個音組成的曲子——《大大馬鈴薯》時,我和媽媽都興奮得不得了,奶奶甚至說這是她聽過的最美妙的樂曲。

後來,爲了彈得更好,我犧牲了很多玩樂的時間,因此我痛恨彈琴,甚至放棄過一段時間。可是,媽媽每天都要逼着我進步。每天晚上的7點到8點,我都得端坐在琴前,從中班到現在,整整練了6年了。每一個音符,每一種指法,每一首曲子,我都得認真地練。漸漸地,我在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裏聽到了命運之神在敲門;在柴可夫斯基的《四隻小天鵝》裏看到了四隻可愛的小天鵝在湖中跳舞,在彈莫扎特的《土爾其進行曲》時,我的心會隨着強勁的節奏上下起伏,心潮澎湃;這些曲子就像是我的朋友一樣,在我開心的時間與我一起分享喜悅,在我不高興的時候,任我發泄……

現在,每週五晚我都會享受流行音樂節目《中國好聲音》。選手的歌曲,聽一遍,我就能判斷出曲子的節奏是幾分之幾的拍子;聽兩遍,我就會哼主旋律了;聽三遍,我就恨不得把它彈出來了!厲害吧!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你看,我現在能不能算是一個會“奇事”的“俗人”呢?我正在向“彈琴餘”進軍!

俗世奇人讀後感10

在這閒來無事,又因疫情不能出門“浪”的寒假裏,我捧起了老師推薦閱讀的書——《俗世奇人》,閱讀開始,那是一發不可收拾。細緻品讀後,頗有感觸,今兒便與大家聊聊。

這本書的每篇文章各講述了一個天津古時的能人異事。文章多與主人公的綽號爲題,語言有着獨特風格,帶着濃厚的天津味,字裏行間都是幽默在滑動,讓讀者讀時笑不攏嘴,讀後回味無窮,看上百遍也不厭其煩。

我覺得每讀完《俗世奇人》的一篇文章,都值得深思一番,如:讀完《好嘴楊巴》後,我懂得了,做人不僅要有真才實幹,還要學會隨機應變,善於察言觀色。就像文中的楊巴一樣,在面對李中堂的誤解時,說與不說實情都會得罪人,但他卻用自己的一張巧嘴與機敏,既委婉地說出了實情,又沒讓李中堂面上難堪。因禍得福,從此名揚津城。再來讀讀《背頭楊》,文章主要講追求潮流的楊二小姐學當時的男人們剪了個背頭,結果上女廁所時被連打帶踹地踢了出來,鬧出了個大笑話。這告訴了我們,不能一味盲目地追求潮流,就像現如今的多數父母取名就愛用那幾個字,導致重名的孩子越來越多,老師喊名時就容易尷尬了。《劉道元活出殯》告訴我們虛僞的朋友,比真實的敵人更可怕;《四十八樣》告訴我們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青雲樓主》告訴我們聽不識貨的人的誇讚就是在自欺欺人……讀書若不思考,若無目的,便毫無意義,彷彿過眼雲煙,轉瞬即逝。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所以希望大家有學必思。

《俗世奇人》的.奇人多,讀完之後,你就會認識到:耳熟能詳的刷子李,神醫王十二,泥人張,正骨拿環的蘇七塊,張大力……這些人物怪異,既在顯耀上層,更在市井民間。他們的故事耐人尋味、百讀不厭。

聊完書的內容就來聊聊作者吧。我覺得作者馮驥才老師一定是個很有情趣的人,這些奇人妙事在他的筆下或是幽默滑稽或是活靈活現或是躍然紙上。我更欣賞的是,書中的插畫,插畫的作者是張瘦虎,書中採用的石印畫,取自清代光緒末年天津出版的《醒華畫報》。多表現市井瑣事與時事新聞,盛極一時。欣賞着這些圖畫,他們風格獨特,十分有趣,人物形象活靈活現,令人印象深刻。

聽我聊了這麼多,想必大家對這本趣味十足的書也有些瞭解了。最後我只想說,在這疫情防控期間,這本書值得一閱。

俗世奇人讀後感11

前不久重讀了馮驥才的《神鞭》與《三寸金蓮》,到女兒家又翻出一本馮老師寫的《俗世奇人》,薄薄的小冊子,故事引人入勝,一鼓作氣半天讀完。

《俗世奇人》的短小故事,都是市井民間的奇人趣事,反映了天津衛水陸碼頭五方雜處的衆生相與“集體性格”。佳篇首推《刷子李》,這位粉刷匠整日刷漿,偏愛着皁衣黑鞋,幹活利落瀟灑,從來滴白不染,令人稱奇。某日,細心的小徒弟居然發現師傅褲子上有個白點,以爲藝高膽大的師傅這回玩兒砸了,卻不料師傅主動抖包袱──抽菸不慎把褲子燒了個洞!接下來一篇,寫《泥人張》,鞋底摳泥,餐桌下“盲”捏出惟妙惟肖的海張五,讓財大氣粗蔑視藝人的土豪當衆出醜,不得不花高價成批買斷泥塑作品及泥模子。釣者《大回》擅長釣魚,號稱“魚絕戶”,最終卻死於魚(被運魚車軋死),故事情節驚悚;《死鳥》,一隻學話的八哥讓刻意逢迎溜鬚拍馬的官員在大庭廣衆之下得罪頂頭上司,幾乎喪命。《酒婆》,嗜酒如命的老嫗喝假酒過馬路挺清醒,安然無恙;忽一日,奸商偶然天良發現,不再幹酒裏摻水的缺德勾當,酒婆卻真的醉倒街頭,死於非命。道德悖論。《蘇七塊》,接骨神醫,明碼收費,自己立的規矩絕不能改,寧可私下退費。特立獨行。《馮五爺》《絕盜》《小達子》都是小偷故事。有的是手段高超,防不勝防;有的是大偷在神偷面前栽了跟頭。《藍眼》《蔡二少爺》,說的'是字畫古玩行裏遍地陷阱,水深莫測,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行家裏手也難免受騙上當。《認牙》,牙醫專心醫牙“目空一切”,對患者熟視無睹,最終配合破案,靠認牙而不認人。《張大力》,大力士舉起店鋪前無人敢問津的沉重石鎖,卻沒有獲得銘刻其上“招賢榜”承諾的鉅額賞銀,原來以此爲噱頭做廣告招徠顧客的設局者料事如神,在石鎖底部提前刻字聲明,將張大力排除領獎人之外。出乎意料的精彩結尾讓讀者忍俊不禁。

當讚的還有書後所附作者《題外話》。馮老師答日本新銳作家南條竹則問,承認他這些篇作品深受馮夢龍影響。具體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傳奇。傳奇主要靠一個絕妙的故事。要學古人把故事寫絕了的能耐。二是雜學。雜學是生活,也是知識。地道的雜學需要日常廣泛收集深厚積累,雜學是小說的肉,只有情節骨架、沒有雜學筋肉的故事幹巴巴,難以流傳。心裏沒跟的事情不寫。三是語言。小說語言受散文影響。寫小說要十分講究文字功力,用字要反覆推敲,文章要多遍修改,力求字字珠璣,精當。這些都是名家體會經驗之談,對初學寫作的新手大有裨益。此書書名和各篇名字體稚拙,由孫伯翔先生題寫,借民國《醒俗畫報》插圖,彰顯風格特色。陳祥其

俗世奇人讀後感12

在書店密密麻麻的書叢中,《俗世奇人》它那有趣的封面和新穎的名字深深吸引了我……

本書的作者是中國著名的現代作家,畫家,馮驥才。他用獨特的寫法,把文中的每一個人都寫得栩栩如生,彷彿就站在我們面前。

在天津衛本,這裏的居民五方雜處,性格迥然相異。近百年來,舉凡中華大災難,無不首當其中,出現了各種有着神奇功能的人。如書中所說:“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

其中使我最佩服的兩個人是刷子李和泥人張。“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待着”,碼頭上的生活正如馮驥才先生所說,其中許多本領驚人的手藝人,他們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天津人一般把這種人的姓和他們的絕活放在一起因此便有了刷子李、泥人張、張大力等。刷子李的絕活是刷牆,有人可能有了疑惑,刷牆算什麼絕活?刷子李刷的牆可不一般,總結三點,規矩奇,動作奇,效果奇。照他規矩一天只刷一間屋子,幹活前穿一身黑,只要身上有一個百點,白刷不要錢,每刷完一面牆,都要抽一袋煙,喝一碗茶;他刷漿的動作如同演奏樂曲,好像伴着鼓點,和着琴音,那長長的毛刷在牆面“啪”的一響,真是好聽;刷得勻勻實實,一道道漿銜接的天衣無縫,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話說“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着十萬八千里。”泥人張原名張明山,他捏泥人,不僅快還精緻,捏泥人的手法比變戲法的還靈巧,仔細一看,那麼小一塊泥巴被捏得如同真人一般,活靈活現,細節捏得讓人叫絕。

這些身懷絕技的人,本領是天生就具有的嗎?當然不是,每一個都是經過許多磨練和無數次失敗而成的。勤學苦練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努力是柴,成功是火,要想旺火,必須加柴。”

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爲中國獲得金牌的運動員們,可能訓練了四年只爲這短短的幾天比賽,甚至幾分鐘比賽,可別小瞧這短暫的比賽時間。常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運動員們爲了他們的目標,受過無數次傷,流過無數的汗水,在賽場上即使失誤了,他們還忍着疼痛爬起來繼續比賽。每一個金牌都不是那麼容易得來的,他們在不斷追求完美。“很多失敗不是因爲能力有限,而是因爲沒有堅持到底!”

所以,時代在進步,少年們沒有牢固的知識基礎,在以後的社會上是無法生活下去的,我們得認真學習,不然怎麼爲國爭光呢?

俗世奇人讀後感13

在辛亥革命爆發後,在上海有許許多多的牛人,俗世奇人讀後感700字。他們文武雙全、身懷絕技,在上海是出了名的“能人”,或許在世界也很出名呢。

這本書是按照記敘文的格式來寫的,所以沒有主人公。但這本書寫了十八個人的十八般武技,那十八個人的武技都不同。他們有的用武技來教訓壞人;有的用武技來逞能自己;有的還用武技來賺錢……總之,他們的'“活技術”不得不讓人當頭叫好。

在十八個人當中,我最喜歡泥人張這個人。泥人張這個外號,是當地人稱讚他捏泥人技術高超而起的。而泥人張的真名就叫做張明山。但在手藝道上的人,他排第一,沒有第二。第三是有的,但差他十萬八千里呢,讀後感《俗世奇人讀後感700字》。其實泥人張背後也有一個搞笑的故事。有一天下雨,他一個人坐在天慶館(當地的名館)裏喝酒,看見有三個人大大咧咧地走進來,說要老闆來,要酒喝。原來這三位都是貴客,其中一位是海張五。而且海張五也是當地出了名的人,於是他們三個就坐在一張大圓桌上吃喝起來。不到一會兒,貴客海張五就開始在罵泥人張。說泥人張他捏泥人往袖子裏捏,往褲襠裏捏……泥人張把這些話聽得清清楚楚,可是他還是在很淡定地喝酒。不一會兒,泥人張一手拿着酒喝,一手在捏着泥人,並且都不看着泥人。結果他捏出來的泥人是海張五的頭,捏得有形有象,簡直就像真的一樣,就付了錢,馬上走了。在酒館裏的人湊近來一看,紛紛叫好,叫贊。而海張五過去一看,臉都變了。就說這破手藝,還想賺錢,就氣哼哼地走了。可故事還沒那麼快就完。

第二天,泥人張就把很多海張五的泥人拿去攤子買,有頭有身,足有一兩百個,排了一排又一排。讓過去的路人見了就笑,還請別的熟人,一起來樂。過了三天,海張五不得不花大價錢把所有的泥人張的泥人和泥模全給買了。這就告訴我們,不要在背後亂說別人的壞話,不然會得到相應的報應的。

人都有他的特長、熟練的技巧。不是說你的職位很高,很富有,就在那裏亂侮辱別人的特長、技巧。而別人有可能用他的技巧來“報答”你呢。或許別人的技術特長特別好,你比不過他,就在那裏胡說八道,虛張聲勢,想讓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你很牛。

這十八個人,除了泥人張,其它十七個人的武技我都沒說出來。如果全部說出來的話,準讓你們嚇得跌倒!

俗世奇人讀後感14

《俗世奇人》這本書從小學開始就有了,一直到現在。這本書在初中好像還是必讀書目,現在再次閱讀了這本書,給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書本的封面很樸實顏色很素,就像書中介紹的人物一樣雖平凡,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絕技。封底有這麼一行字“碼頭上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出現各種空前絕後的人物,但都是俗世奇人;小說裏的人,不奇傳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卻全是真人真事。”

書中的正骨醫生蘇七塊對於來看病的人,無論貴賤親疏,必須先拿七塊銀元放在桌上,不然他不給他們看病,連理都不理睬;粉刷匠刷子李刷漿時必定穿一身黑,幹完活身上沒有一個白點,若有,則白刷不要錢;藍眼關燈看畫,也能夠看出真假,看假畫,雙眼無神,看真畫,一道藍光等等。濃濃的鄉土氣息與文人氣息撲面而來,這聽起來神乎其神,可他們是真實存在過的。

平凡世界裏面的人不平凡。故事發生在光緒年間,西方列強的入侵,天津被迫開爲通商口岸,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典型城市。西方的文化習俗漸漸在天津和當地的民間習俗融合在一起。可能就是因爲這種社會狀況纔會涌現了這麼多奇人。馮驥才筆下的奇人們有些生活在天津的上流社會,也有些混跡於市井之中。他們爲了生存,不斷學習新的本領,強者生存,弱者淘汰,最後只剩下真正技藝高超的人適應了時代的發展成爲生存的實力。他們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並且獲得了他人的欽佩。但是不管命運怎樣,終歸也是平凡人。

“生活可以平凡,但是不可以平淡”得有真本事,才更夠有資本把生活過的.不平淡!沒有本事,那不僅僅就是平凡,生活會越來越糟糕。現在的我們就是很平凡,學習生活困難也是特別特別的枯燥平淡,但是我們要做一個不甘於平凡的人要自己創造快樂,讓生活變得不平淡,讓自己變的不平凡。我們所需的才華就是不斷的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讓自己足夠強大足夠有才華。有才華的人是不怕遇不上伯樂的,適者生存,弱者淘汰。這是大自然永恆的定律,人生就是這麼殘酷。

生活中的強者不是有生下來就很有本事,他們是在不斷的探索、追求中,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纔會有如今的作爲。若想成爲生活的強者,必須擁有賴以生存的實力,而實力離不開勤奮刻苦和持之以恆,不但要勤奮、刻苦的學習,而且要相信自己,堅定自己的信念。每一步都需要腳踏實地,任何妄想着不勞而獲的人,最終只會淪爲俗世俗人被歷史所淘汰。

作者馮驥才在書中說的好,“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得有絕活。”所以作爲學生的我們必須好好學習,在學習成長過程中,學的一技之長。

在俗世中堅守着自己最初的信念,願我們都能成爲俗世中那個不俗的人!

俗世奇人讀後感15

中國有句俗話:高手在民間,亦有語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俗世奇人》說的就是在天津民間的各類奇人高手。相比詳盡、通俗的人物傳記,《俗世奇人》短小精悍,每篇不過寥寥數語就將人物的性格特徵、才華奇事描繪得栩栩如生,給閱讀者身臨其境的感覺。短短十八篇小文,生動地展現了當年天津衛的熱鬧非凡和藏匿於街頭巷尾的能人異士的奇聞趣事。

書中的手藝人都是各路行家,如刷牆不落漆的刷子李、去僞辨真的藍眼、手藝高妙的泥人張以及認牙不認人的華大夫等等。他們從事的行業都關於民生實際,故而因好手藝被人熟知。然而,書中在強調各位能人手藝精湛的同時,也濃墨重彩的描述了不同能人迥異的性格特徵,而這些性格差異所產生的奇聞趣事纔是這些能人名聲遠揚或流傳的關鍵。這不禁讓人思考性格與能力之間究竟有怎樣的關係,不同的性格對個人能力的樹立有着怎樣的化學效應?

其實,看完全文的第一反應是這些奇人如何練就了一身絕技:是天賦高超還是後天以勤補拙?18個小故事、18個不同的行業,白道、黑道。遂再次翻閱、細細品味。未料到,作者在開篇就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好好學本事吧!”原來,好本事是學出來的!文中沒有交代能人們是如何學得了這些個好手藝,但是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測,他們必然屬於立長志的那類人,選擇了一個行業就把它做到了最強最精,受到社會的認可。反觀現代社會,由於信息大爆炸和分工的日益細化,很多人常立志,這山望着那山高,已然沒有了精心鑽研、幹一行愛一行的那份心境了,哪裏還會“好好學本事”?

對能人們的性格描述,最經典的一句話莫過於《大回》章節中的那句“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死鳥”賀道臺、藍眼江棠,敬古齋的黃老闆、小達子或多或少都是這句話的'應景。他們都因爲自己的好手藝享受了好處,最終又因爲各自性格敗在了手藝上,甚至不得不放棄了賴以生存的技藝,另謀生路。他們多少有些剛愎自負、固步自封,認爲沒有人比自己更厲害。殊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只有保持對知識的渴望,不斷創新進步才能長足立於不敗之地。而這些人的失誤/失敗,又往往在於忽視了對自我性格的調整對能力的影響。雖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然而一個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是應該能夠時常反思自我的性格特徵對所在行業所需的能力培養中的影響,並及時做出調整的。正所謂能力決定飯碗穩固程度,而性格纔是決定命運的關鍵。

《俗世奇人》是一本具有濃厚中國風的書籍,短短篇幅,讓人盡看世間冷暖和民間技藝,雖然說的是晚清光緒年間的市井人物,但其語言精練,內涵豐富,使人常看常新,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