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文化苦旅讀後感(彙總2篇)

文化苦旅讀後感(彙總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5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文化苦旅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化苦旅讀後感(彙總2篇)

文化苦旅讀後感1

當我第一次看到文化苦旅的封面時,我想,爲什麼“文化”中的“旅遊”是苦的?帶着這個問題,我打開書慢慢讀。

看完前三章“道士塔”、“莫高窯”、“陽光雪”,我再也看不下去了。這真是一次艱苦的文化之旅。餘秋雨先生通過寫風景名勝,隱藏了一些不公平的歷史事實。當我以爲他在寫風景的時候,他卻寫了社會的敗態。這很有趣,但是散文帶給我的是“複雜”。看完一小章,如果不回頭再看一遍,真的會覺得鏡花水月;我真的看過,但是看不懂,記不住...不,至少我記得散文風景描寫的美。

第一篇文章是“道士塔”。我以爲是寫“塔”,但本質上是寫與塔有光的歷史事件。乍一看,一個離題了,但本質上沒有。

整本書寫的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的深刻腳印。裏面的景觀不是完全自然的景觀,而是一種“人文景觀”。這就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悠久魅力所在,餘秋雨先生到處都有沉重的`歷史氣壓。站在古人必須站過的地方,用類似祖先的眼睛看着很少有變化的自然景觀,那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呢?也許,只有讀過這本書的人才會明白!

讀者這本書,就像在山川之間跋涉,不時穿插人生的回憶,這種回憶又滲透到書中的文字中。讀了幾章後,我想:歷史本身並不否認所有真實的生活記憶都會給它增添色彩和興趣。培根說,歷史是明智的,也就是說,歷史可以告訴我們各種各樣的不可能性,讓每個人在時間的座標中感到清醒和沮喪。引用書中的一句話: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英氣是以尚未實現歷史地位爲前提的,一旦實現,英氣也消失了一半以上。

什麼是“苦旅”,那就是在歷史上看清自己的心路歷程!

文化苦旅讀後感2

每次讀《文化苦旅》,就像身陷沙塵暴,在深沉的文字中掙扎,被幾千年的滄桑壓得擡不起身來。

我一直爲盛唐的輝煌和祖先的智慧感到驕傲。我一直爲中國的傷疤和恥辱感到難過。但讀完這本書,我又開始爲中國文化的艱辛感到難過。

沿着歷史的痕跡,站在敦煌幾千年的`風沙中,聽着風中無奈的嘆息,在陽關落雪的地方,望着老朋友褪色的青衫;包裹在天一閣裏,觸摸範氏族一代又一代的守護。在這裏,中國文化的積累像流水一樣溜走,歷代工匠的優雅姿態,四面環繞的宏偉戰場,紳士的戰鬥,我不知道悲傷的時期,李白對葡萄酒的驕傲,揚州八怪渲染墨水的意圖。

王道士慷慨地送出敦煌祖先留下的寶藏,我們看着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讓心一次又一次地抽搐;莫高窟靜靜地隱藏在廣闊的沙漠中,外表只是一個小山袋,但它完美地結合了宗教和藝術,唱歌跳舞。廢墟在歷代的顛簸中崩潰,重建、崩潰和重建;陽關落在中華民族的精神領域,在朔風中越來越黯然失色。

也許一箇中學生不能太深入地理解這些歷史,但作爲一箇中國孩子,我們真的必須好好看看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化。並不是書中的文字能支撐一箇中國文明。當我們追求那些冷漠的明星時,我們是否應該轉身追求消失的宏偉?在匆忙的腳步中,撿起一絲空閒,看着漫長的水,數着前面的花朵。

我不是一個學者,也不是一個著名的藝術家,我只是一箇中學生,深深地愛着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文化。讓這種艱難的中國文化,進入我們的心,只要輕輕蹲下來,觸摸文化的土地,你就能感受到沉澱的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