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狐惑年代讀後感

狐惑年代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狐惑年代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狐惑年代讀後感

今年看的小說不多。朋友半個月前給我推薦了一本《狐惑年代》,我也只是這兩天才看完。看完不禁有些拍案叫絕,於是忍不住寫寫讀後感。

作者是甘露春,職業是心理醫生,而且是國內着名心理醫生。以醫生身份(尤其是心理醫生)寫小說,應該說具有天然的技術優勢,特別是在洞察人物心理、把控心理走向方面。魯迅就是學醫出身。他僅是學過醫,根本就沒當過醫生,對中國人的心理刻畫就已經是入木三分了。畢淑敏也是醫生出身,所以畢淑敏的寫作具有醫生般的縝密和細膩。

《狐惑年代》的封面推薦詞是這樣寫的:這是一部中國崛起背後衆多男女的心靈史,他們幻想功成名就卻陷入精神虛無,病與禍由此而生。不合情理中的合理結局,高潮迭起,震撼心靈。

我覺得這個推薦詞是十分恰當的。

小說由兩個女病人先後找“我”諮詢心理症狀而展開,爲我們講述了珠三角某地兩個堂姐妹家族的悲歡離合。敘事宏大,從解放前一直講述到本世紀初,但重點是在改革開放後的上世紀九十年代;筆觸細膩,穿插了大量的人物心理描寫,其中不乏一些專業的心理分析;情節曲折,充分闡釋了“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的人生哲學;地方特色濃郁,大量的語言、場景都來自珠三角和澳門。作者其實是雲南人,大學畢業後來中山市工作,現任中山市某醫院副院長,卻爲我們展開了一幅改革開放浪潮下的嶺南生活畫卷,其中還包括不少商戰、黑 幫橋段,表現了作者非凡的觀察能力和素材積累能力。

在敘事方式上,作者選取了夾敘夾議的方式。這更有利於作者通過講故事來向普通公衆普及心理學常識。從這個角度講,這個故事其實也也是一部生動的心理學教材。通過這個故事,作者苦口婆心地勸導讀者如何面對挫折、如何面對成功、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特別是家庭成員關係,又通過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試圖給讀者帶來關於福禍相生、命運輪迴的啓示。

在故事結構上,作者也表現出了自己的良苦用心。兩個主要人物的.線索時而分頭並進,時而交織糾纏,讀來讓人興味十足、欲罷不能。結尾還留下了巨大懸念,讓人不得不猜測主人公的命運到底哪個是真實、哪個是虛幻。但無論哪種結局,仔細想來,其實都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它的文筆可能還不夠老到,甚至有點過於樸實,但它的人物、它的結構、它的思想以及其中蘊含的豐富的心理學知識,都足以證明這是一部引人入勝、發人深思的都市題材心理分析小說。因此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