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幼兒教師的讀後感

幼兒教師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58K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教師的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教師的讀後感

《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成長之路》這本書是由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兒童發展心理學博士——麗蓮·凱茲教授寫的。她在書中對我們常見的一些教育現狀或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的解析,書中的每一個例子都是以凱茲博士親身經歷的真實問題來撰寫的,在閱讀過程中引發了我的共鳴,因爲我就是一個一線幼兒教師,她的文字觸動了我的內心。

第十六章《教學輔導的原則與策略》這一章節的重點在描述負責輔導老師在職進修人員的角色,這讓我想到了學校裏所進行的師徒結對活動,活動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要幫助新教師能更好地適應自己所在崗位的教師角色。這一章節的內容對像我這樣一個承擔着帶教任務的輔導教師而言,可以說是啓發頗大。

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在輔導的原則裏凱茲博士提到需加深教師對情況的瞭解,即最有效的在職輔導課程是能協助教師對自己的工作情況有更適當、更正確、更深入及更專業的瞭解,可以協助教師與在職訓練結束後,仍能保留並應用所繫的的知識、想法與見解。

這一見解讓我重新審視了我的帶教工作。在以往的帶教工作中,當“徒弟”遇到困難、發生困惑時我經常會直接給予他“藥方”,告訴她該怎麼做,以解決當時的問題。效果當然很明顯,這個“藥方”迅速的發揮了作用,幫助其解決了當前的困惑,我也從中感到滿足。但是當再次遇到問題時,“徒弟”是否能自行解決呢?答案是不確定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是從凱茲博士那裏得到的啓示,直接的藥方雖有價值,未能深植於老師的思想領域中。如果做師傅的能輔導徒弟着重於對情況或問題的剖析與瞭解,多問問“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有哪些解決的方法?”“每種方法會有什麼後果?”這些問題,則可以引發徒弟的思考,幫助徒弟分析問題,理清思路,並對事情或問題產生新的認識、新的看法。那麼,長此以往,徒弟便會學會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以後即使師傅不在場,她也有能力可以自己想出適當的行事方法。

二、建立良好的師徒關係

1、延緩糾正。

文中提到輔導人員有時在觀察教師的行爲後,會急着糾正老師,一方面是急於協助老師改進技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爲了建立自己的專業權威。但是這種做法優勢過於急躁,因爲有時過早地糾正會讓受輔導老師和輔導人員疏離,反而會喪失長期輔導該老師的機會。

不錯,在帶教的過程中,每當發現新老師有做得不妥或不夠之處,我總是會及時的給予指正,自以爲是給予她幫助,卻不知這樣的`做法使得我和新教師之間的關係漸漸疏遠,這正是犯了上述的毛病。凱茲博士告訴了我:延緩對老師的糾正能使輔導人員與老師間建立足夠的信任關係,使得輔導人員的建議在老師眼中是一個協助,而不是一個專家所做的批評,這樣才能促進輔導工作的順利進行。

凱茲博士的提點讓我認識到了自己在帶教過程中的錯誤之處,也讓我找到了曾經帶教過程中產生不愉快的原因之一,着實讓我欣喜。

2、提出嘗試性的建議。

在帶教過程中所提的建議最好以嘗試性的語氣及形式提出。比如:“下次再有這種情況發生,可以試試乙方法,看看是不是比較有效!”這樣的技巧除了凱茲博士所說到的具有可以避免教師在運用此方法失敗後的挫敗感,更有利於教師實驗、創造等特質的培養。除此之外,我覺得這樣的說話方式也更容易讓受輔導的教師的接受,因爲這樣的說話方式不是從上至下的,而是作爲一個平等的夥伴式的建議出現,也更有利於建立起良好的師徒關係。

3、更多的鼓勵和讚揚。

有一次在高一敏名師工作室活動時,爲配合袁晶晶老師的一項任務,我準備了一些資料和自己的想法,當時袁晶晶老師回覆我:“親愛的,這真是太棒了!”爲了這句話我竊喜了很久,能受到這麼了不起的老師的稱讚,自然是得意的。可見鼓勵和讚揚是十分受用的。

正如凱茲博士在文中提到的:不管老師能力如何,有時勇氣和熱忱的的過度消耗會導致沮喪,讓他們認爲不論自己在怎麼努力都不會有結果。不錯,如果老是聽到得是輔導老師的指正,換做是我可能也會認爲自己無用,從而對工作缺乏信心和熱忱!讚美之言人人愛聽,我們要向對待幼兒那樣,堅持正面教育,多給新教師鼓勵、支持以及激勵,這樣就能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使她們繼續維持工作熱忱和努力。

當然,必須注意的一點是,在鼓勵,讚美新老師時,言詞的內容中應提出一些有用的信息,有具體指向,如:“你的迴應很不錯”“活動重點把握得很好”……不要使用一些善意的空話。

讀了凱茲博士的書,感受其豐富的教育經驗和理論成果的同時,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與無知。在幼教工作的海洋中,不管談理論還是說實踐,自己都缺乏一種反思、觀察、辨證和理性,更沒有值得借鑑的教育策略、建議與教育智慧。我想,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修養自己的內涵,使自己學有所想,做有所思,思有所悟,纔能有所收穫,有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