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三國演義》之“溫酒斬華雄”有感

讀《三國演義》之“溫酒斬華雄”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1W 次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三國演義》之“溫酒斬華雄”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三國演義》之“溫酒斬華雄”有感

讀《三國演義》之“溫酒斬華雄”有感1

過去,我對三國的歷史一無所知,在讀完了《品三國》之後,對於三國曆史的發展趨勢也有了一定的瞭解。比如,三國是一段什麼樣的歷史?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段歷史?我們應該如何評價這段歷史當中的那些主要人物?

在《品三國》的開場白《大江東去》中易中天教授提出了一個觀點,他說實際上許多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都有三面形象,即“歷史形象、文學形象、民間形象”。

所謂“歷史形象”就是正史上記載的形象。但“歷史形象”不代表“歷史真相”。每一段歷史都有它的真相,但要弄清楚卻相當困難,因爲歷史離我們太遙遠了。

“文學形象”即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例如《三國演義》。

還有一種是老百姓主張的形象,我們稱爲“民間形象”。對於同一個歷史人物,也許在不同人的心目中也會有不同的民間形象。例如一部歷史劇拍出來以後,對於扮演某個歷史人物的演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說那個演員扮演得非常好,有的人卻說扮演得一點也不像。那你又憑什麼判定呢?你知道真正的歷史人物是什麼樣子嗎?

在我看來,一個人判斷一個演員扮演的歷史人物的好壞,在於他平時對那個歷史人物的瞭解,他了解那個歷史人物的性格、氣質,再結合演員的相貌來斷定他像不像是具有那種性格和氣質的人。但是我堅持“人不可貌相”這個原則,因此我不大愛評價歷史劇中的人物。

回過頭來看三國曆史。三國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它有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也有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實際上,“三國時代”是很短暫的,從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到公元280年東吳滅亡,天下統一於晉,其間只有短短六十年時間。人們講述“三國曆史”通常是從“三國時代”之前的很長一段歷史說起。“三國曆史”中的很多主要人物有許多都不屬於“三國時代”,例如曹操、關羽、張飛、周瑜,還有魯肅等,他們都屬於東漢末年;而真正屬於“三國時代”的就只有諸葛亮、劉備、孫權、曹丕等。而劉備卻在“三國時代”初期就去世了。

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這部書,從魏武揮鞭到孫劉聯盟,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一,把三國曆史的發展過程展現得淋漓盡致。說到三國,人們都會想到裏面的一些主要人物,其中最具代表的有曹操、諸葛亮、劉備、孫權。

說到曹操,大家再熟悉不過,他是三國曆史中首當其衝的人物。然而在當今社會,他是三國史上罵名最多的人,有人甚至說他是“奸賊”。然而真正瞭解他的人又有多少呢?

在《魏武揮鞭》中,易中天先生專講曹操,曹操的故事差不多佔了整部書的四分之一,可見曹操在三國曆史中的份量。大多數的人不喜歡曹操,是因爲他們只看到曹操不好的一面,這些都是民間形象。大多數人看來,曹操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也不太好,就好像《三國演義》是專貶曹操的。其實《三國演義》也不完全是貶曹操,裏面也有褒揚他的成分。這是文學形象。

而要深入研究一個歷史人物應該看他的歷史形象。歷史上的曹操,他的性格卻最讓人琢磨不透。他曾被許劭評價爲“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他不是“奸賊”,而是“奸雄”。他年輕的時候還是挺效忠大漢王朝的,正當東漢末年,漢室傾頹,百姓民不聊生的時候,他“奉天子以令不臣”。曹操對自己手下的功臣也很忠心,這也是他在與袁紹的“官渡之戰”中取得勝利的`原因。只不過後來隨着政治力量的強大,他的野心也大了起來,甚至想統一天下就有後來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易中天教授對他的評價是:可愛的奸雄。

再說諸葛亮。古今中外,讚揚諸葛亮的人不計其數。在《三國演義》中,他的形象更是受人們的崇拜,人們對他的評價是“足智多謀,神機妙算”,這說明諸葛亮的文學形象和民間形象都很好。

關於諸葛亮著名的典故也很多,但大多數都來自《三國演義》,而《三國演義》是小說,不是正史,所以也有很多是靠不住的。例如“空城計”,這是《三國演義》中家喻戶曉的典故,這個故事在《三國志》中也提到過,但後來在裴松之作注的時候被駁回。其證據是:諸葛亮屯兵陽平的時候,司馬懿官局荊州都督,根本不在平陽戰場。所以“空城計”是靠不住的。在《品三國》上部的最後,易中天教授寫了一篇附錄叫《心平氣和說空城》,專門對“空城計”做了探討,發表了他獨特的見解。

而易中天先生認爲,諸葛亮的政治才能值得肯定,而軍事才能卻是值得懷疑的。例如赤壁之戰,這是三國史上的一次最大戰役,它改變了三國的歷史,瞭解三國的人都知道。而從文學典故中看來,這場戰爭的勝利主要歸功於諸葛亮的“借東風”,然而杜牧在《赤壁》這首詩中卻說道:“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索十二喬”,“借東風”的實際上是周瑜,不是諸葛亮。而諸葛亮在赤壁之戰期間的主要功績,是促成了孫劉聯盟;他對劉備集團的主要貢獻是確立了聯吳抗曹、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這些都是政治功勞,所以易中天先生認爲,諸葛亮是傑出的政治家與外交家,未必是傑出的軍事家。

所以文學形象往往大多來自民間形象,而深入研究歷史,注重的應該是歷史形象,將歷史“還原”。

歷史有三種形象,也有三種讀法。一種是站在古人的立場上看歷史,這叫“歷史意見”;一種是站在今天的立場上看歷史,這叫“時代意見”;還有一種是站在個人的立場看歷史,這叫“個人意見”。在《品三國》中,易中天教授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站在平民立場,運用三維結構講述三國故事。

通常說“讀史使人明智”,因爲歷史是一面鏡子,它可以展望未來,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不同的人性。在三國曆史中,從天下大亂到諸侯割據,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一,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命運。有時人算不如天算,事態往往不向人們預料中的發展。正如《三國演義》中說的“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原本聯合抗曹的孫劉聯盟,由於爭奪荊州而徹底瓦解,反目成仇,最終導致劉備剋死永安,就有了“永安託孤”。

劉備剋死永安之後,繼位的劉禪昏庸無能,蜀漢的政權只能由諸葛亮管理。然而,由於士族階級的壓迫,作爲三國當中治理得最好的蜀漢卻最先滅亡。再加上諸葛亮壯志未酬身先死,實在讓人痛惜。所以有時候歷史上的一些偉大人物是很孤獨的,諸葛亮同樣如此。就連崇拜、緬懷他的人,也只是不忘他主張的“興復漢室”,耿耿於懷他的“出師未捷”,而真正意義上的“依法治國”則少有人提起。又比如曹操,大多數的人只記住了他的“奸”,但又有多少人記住過他對大漢王朝的“忠”呢?他不也曾發出過“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慨嗎?他的“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不也反映了他遠大的政治抱負嗎?

三國故事中的許多人物也是值得大家學習的。比如孫權,十八歲繼承父兄的家業,有最初被人們瞧不起,變爲深得人心,最後靠自己打拼出一番天下。又如諸葛亮,我們應該學習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以及他卓越的政治遠見。又如曹操,儘管它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不太好,但他年輕的時候依法執政,爲國盡忠職守。曹操的謙虛也是值得大家學習的,無論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他總是失敗之後檢討自己,成功之後獎勵功臣。所以他才能戰勝袁紹,許多袁紹的謀士後來都投奔曹操,例如荀彧、郭嘉。

其實三國是很短暫的,它實質上是從東漢到晉的一個過渡時期。東漢末年,士族地主階級一直謀略發展成爲帝國的統治階級,但最終沒有實現。天下最終統一於晉,而晉也是地地道道的士族地主政權。

所以三國曆史實質上是士族地主階級謀略成爲統治階級卻又被另外一股力量索阻擋的歷史。而曹操、劉備、孫權都是阻擋潮流的力量,然而最終被晉統一。魏、蜀、吳三國在本質上都是“非士族政權”,他們與士族階級有矛盾,有鬥爭。鬥爭的結果是曹魏放棄、孫吳妥協、蜀漢堅持,然而最終相繼滅亡。

易中天先生說:“歷史是可以釀酒的。”但歷史也有可能釀成醋,而釀成的酒也是有甜的、苦的,甚至還有藥酒。關鍵在於醞釀的過程。通讀歷史,不僅要了解歷史事件,更應該從已瞭解到的歷史事件中總結經驗,去體會人性的另一面。

《品三國》讀完了,也知道了三國是一段怎樣的歷史。一切都成爲了過去,但過去的卻能成爲對未來最好的鑑證。歷史是漫長的,還有許多歷史的真相我們無從探索。我們應該做的是對我們已探索、瞭解到的歷史,以史爲鑑,通過了解歷史,明確人生理念,加強自身修養,從前人的失敗命運中總結經驗。

讀《三國演義》之“溫酒斬華雄”有感2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暑假裏,我看了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那裏面描寫的一些氣勢磅礴的場景真是讓我回味無窮。

這些場景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溫酒斬華雄”了。

以袁紹作爲盟主的十八路諸候雲集說是討伐董卓,其實暗中比拼的的是兵強將廣,身世顯赫,誰不是心懷鬼胎,想亂世稱雄?只有劉、關、張三人三騎,竟也趕來會盟,他們憑的是一腔忠肝義膽。在一幫庸碌之徒眼裏,當然是看不上這勢單力薄的區區無名之輩的,只有曹操對他們另眼相看。

英雄不問出處,是騾子是馬拉出來蹓蹓。果然,在衆諸候被董卓的先鋒華雄的氣勢所嚇倒,一個個驚恐慌亂、手足無措之際,關羽這個籍籍無名的馬弓手提刀請戰,衆人不禁瞠目結舌,不以爲然;袁紹生氣地說,“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豈不讓華雄笑話。”關羽大聲說:“我如果殺不了華雄,就請砍下我的腦袋。”曹操歎服,倒了一杯熱酒給關羽,意在爲其壯膽,關羽輕輕一笑說:“等我殺了華雄再回來再喝吧!”說完,提着大刀上馬去了。果然,藝高膽大的關羽,稍後即提着華雄的腦袋走進中軍帳來將那頭擲在各路諸候的腳下,而那杯酒依然還是熱的。

“只見曹操拿起一杯酒遞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放下,某去便來。說完便離開軍營,才過一刻,便聞鼓聲大震,只見關公提了華雄的頭來到營中。其酒尚溫。”我們的古典文言文文字簡潔,但是一樣描繪的形象入微,讓人彷彿身臨其中,我們文字真是魅力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