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昆蟲記》有感(合集10篇)大綱

讀《昆蟲記》有感(合集10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讀《昆蟲記》有感1

讀《昆蟲記》有感(合集10篇)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也是一部十分宏偉的詩篇。法布爾也由此獲得了“科學詩人”、“昆蟲荷馬”、“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等稱號。

我很喜歡法布爾優美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寫蟬向螞蟻乞討食物的文章,他是這樣描寫的:螞蟻站在門檻上,身邊放着大袋的麥粒,正掉着臉去背對着乞討食物的蟬,那蟬則伸着爪子……這樣的描寫真是惟妙惟肖。讀着這些奇妙的文字,我不由自主地對法布爾產生了莫大的敬佩之情。

我敬佩法布爾的頑強,他把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成果和經歷以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使昆蟲世界成爲人類的知識樂園。可他爲了完成《昆蟲記》,犧牲了一切。他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一生是家人的偏見中度過的,是在貧窮中熬過的,但他從未放棄對昆蟲的研究,安於清苦,坐盡了冷板凳,最終成爲傑出的昆蟲家、文學家。

法布爾留給我們的不僅是一本傳世鉅著,還有“追求真理,執着探索”的科學精神。

讀《昆蟲記》有感2

學完《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課文後,爲了讓我們更好地瞭解作者-----法布爾,老師推薦我們閱讀《昆蟲記》。我是最討厭讀這種沒意思的說明文了,就和說明書一樣!我很不情願的拿起書,漫不經心的讀了起來。漸漸地,我就愛上了它,丟都不肯丟,因爲法布爾用精煉的語言、有趣的語句、生動的畫面帶領我進入了昆蟲的奇妙世界。

從法布爾長期細緻的觀察中,我知道了蜘蛛網中的幾何學:蜘蛛製造的網掛在半空中,就像是教堂牆上的彩繪玻璃一樣美麗,蜘蛛網上有很多同心圓,它們被伸向各個方向的輻條切割成了一個個並挨着的扇形。這樣規則的網即使是讓設計師用圓規、尺子在紙上畫,也畫不出來。幾何無處不在,小蜘蛛竟然也懂這些東西,讓人不得不佩服。事實上,你要讓它織個簡單的三角形它反而會手足無措,這就是本能,這就是神奇的大自然!

小巧的螢火蟲捕食方法也很特別:蝸牛是螢火蟲主要食物,螢火蟲和人做手術之前一樣,先給蝸牛打上一劑藥,讓蝸牛失去知覺的同時失去抵抗能力,再咀嚼。

黃蜂是怎麼建巢的、孔雀蛾又是怎樣聯絡的……這些內容都是我想不到的。

讀玩《昆蟲記》,我感覺到《昆蟲記》這本書幾乎包含了法布爾所有的心血,裏面的每一個結論都來之不易。

而法布爾的成功與他對昆蟲的熱愛是離不開的。小時候,法布爾總愛自己一個人在湖邊與昆蟲“嬉戲玩耍”,有時還尋找與衆不同的小蟲子帶回家細細觀賞、研究。儘管父母不同意,厲聲責備,他還是堅持不放棄,自己一個人躲起來偷偷玩。法布爾對昆蟲的這種癡迷,也是他成爲昆蟲家的一個重要原因。甘於寂寞和清苦,幾十年如一日進行研究與創作,這就是大家所說的“法布爾精神”。

而我卻沒有那麼多的耐心。有一次,媽媽買來了一盆仙人掌,叫我把它每天長高了多少記錄下來。一開始我覺得很新鮮,興致勃勃的拿出筆記本,每天都堅持記錄。可是,看到它每天都只長那麼一點點,讓我對它記錄的興趣越來越淡,甚至連水也不想澆了!慢慢地,仙人掌成長的土都裂開了。

通過這本書,我明白了耐心的重要性,一件事情的成功離不開持之以恆的習慣。

讀《昆蟲記》有感3

在暑假裏我讀了很多書,其中我最喜歡《昆蟲記》這本書。

這本《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作家法布爾。法布爾出生在法國南部山區的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小時候飽嘗生活的艱辛,經過刻苦的自學,進入了一個食宿免費的師範學校,畢業後,當上了一箇中學教師。他以頑強的意志,不懈的努力。終於取得了博士學位。這本書主要寫了各種各樣的昆蟲。並描寫了他們的外表,生活學習和捕食方式。從這本書中我知道外表可愛的螢火蟲卻是一個兇殘的殺手。外表兇惡的蜻蜓原來是幫助人們除蟲的益蟲。

這本書非常好看,希望大家能看看這本非常好看的書。

讀《昆蟲記》有感4

法布爾是一位法國著名的科學家,科普作家,讀《昆蟲記》有感。今天,我懷着無比喜悅的心情讀法布爾所寫的一部著作——《昆蟲記》。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鉅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 法布爾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 法布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並不是容易。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後取得多個學位,讀後感《讀《昆蟲記》有感》。他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爾沒有向各種困難屈服,他勤於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爾一生最大興趣,盡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着的科學真理。他正因爲熱愛真理所以撰寫《昆蟲記》。 我多麼渴望像法布爾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又一個奧祕,爲人類造福啊!然而同法布爾相比,我真感到羞愧萬分。法布爾能在困苦的環境下研究昆蟲,平時我連做數學題都不認真,不刻苦,一遍做不出來,就不想動腦筋,有時還亂髮脾氣。 讀過《昆蟲記》作者的生平和《昆蟲記》,我感受很深,《昆蟲記》不僅僅充滿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麼,也不忽略什麼”。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爲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讀《昆蟲記》有感5

在寒假裏,我閱讀了法布爾先生的《昆蟲記》。它以昆蟲的角度告訴我們人類昆蟲的生活,讓我頗有感悟。

法布爾先生用他獨特的文字,給我們講訴了一個既平凡又奇特的昆蟲世界。在書中,我第一次知道了螳螂是“溫柔的殺手”;弱小的螞蟻在昆蟲界的身份居然是“強盜”;雄蟋蟀居然是“田園歌手”;幼小的蜘蛛居然能貼着牆飛!這本書帶領着我去尋找昆蟲瞭解昆蟲。

看了這本書,我同時也感到很愧疚,以前我很害怕昆蟲,經常用面紙捏死它們。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昆蟲也是有生命的,不能隨意毀掉昆蟲的一生。不管是益蟲還是害蟲,都是大自然的一員,我們不要傷害它們,要保持生態平衡。

一個人用他一生大部分的時間來了解昆蟲,查看昆蟲的洞穴,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性,連在樹洞裏的蟲卵、像細絲一樣的糞便,都觀察得仔仔細細,這難道不是一個奇蹟嗎?在四年級上冊的課本里,有一篇,《蟋蟀的住宅》講了蟋蟀生活的習性,同時,也表現了法布爾先生觀察的細緻、認真、仔細。

《昆蟲記》讓我的眼界開闊了!

讀《昆蟲記》有感6

我從小就很怕昆蟲,每次有金龜子或者蝴蝶飛進我家的閣樓,我總會莫名的緊張,甚至起一身雞皮疙瘩。我曾經很喜歡養蠶,但真到了蠶寶寶變成蛾子的時候,我又變得不喜歡了。

媽媽說我不喜歡昆蟲,是因爲我不瞭解它們。寒假裏,我有幸讀到了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昆蟲記》。它讓我走進了昆蟲的世界,這本書寫得很好,我常常沉浸在書中,看到了那麼多的昆蟲世界的悲喜劇、、它改變了我對昆蟲的看法。

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金步甲的婚俗》,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法布爾在觀察自己養的金步甲時,發現一隻金步甲肚子被掏空了,他很驚訝,盒子裏不少啥呀,可它們怎麼會把自己同伴的肚子給掏空了呢?過了幾天,又有一隻金步甲的肚子被掏空了,就這樣每隔不久,都會有一隻金步甲被另外的金步甲掏空肚子。

有一次,法布爾親眼看到一隻雌蟲在擺弄一隻雄蟲,最後那隻雄蟲終於掙脫,逃之夭天。法布爾又在自己的玻璃盒裏不斷髮現遺骸,總是雄性步甲蟲的,這些雄性步甲蟲大概都是這樣喪命的。從六月初到八月一日,從最初的二十五隻雄性減少到只剩下五位,其他的全部被雌性步甲蟲掏空肚子。有些昆蟲的新婚之夜也會有同樣的事情發生。

這個故事讓我非常驚訝,昆蟲竟然有如此不可理解的行爲,,同時,昆蟲的世界,有着如許的祕密,又讓我感到無比好奇,昆蟲的繁衍.是一個多麼悲壯的事啊,看來,真應該愛惜每一隻昆蟲的生命,它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多麼不容易啊,它們的爸爸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讀完後,我把自己的QQ簽名改成了“天下蟲蟲都可憐”,來表達我對這些小蟲的敬意!

讀《昆蟲記》有感7

今天,我讀了一本有趣的書《昆蟲記》。它的作者是法布爾。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蟬,大孔雀蝶,白蠍,松毛蟲,天牛等昆蟲的生活習性,捕食方法和一些有趣的生理現象。

如果白蠍被圍在一圈火炭中,它便會用蠍針刺自己,最後以自願死亡來結束這失常狀態。當把這隻喪生了的白蠍放在一攤涼沙土上,一小時後,它又變得生機勃勃。螢火蟲看似溫和,可愛,但它卻是個兇殘的獵手我不禁讚歎:昆蟲世界是多麼奇妙啊!

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華貴的大孔雀蝶,而是不起眼的一種小蟲食屍蟲。它們雖然以噁心的腐肉爲食,它們卻充當起大自然的清潔工,把屍體埋在地下,把腐臭化爲烏有。

食屍蟲讓我想到馬路邊頂着嚴寒酷暑,辛勤工作的清潔工。他們不怕髒,不怕累,把整潔的環境留給我們,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爲保護清新的地球作出自己的一份微薄的貢獻。

讀《昆蟲記》有感8

放暑假了,我細細品味媽媽給我買的《昆蟲記》,這部名著的內容生動有趣,我明白了許多昆蟲都有自己獨特的美。

一個人耗費畢生的心血來觀察研究大自然中許許多多“蟲子”,這需要多麼大的精力呀?一個人一生專爲“蟲子”寫出一本鉅著,這就是奇蹟,並且《昆蟲記》已經被翻譯成五十種語言,暢銷國際市場,而這部名鉅著的作者就是——法布爾。

這本書裏的許多的昆蟲令人眼花繚亂,有蜻蜓、蛐蛐、螳螂。每個故事的名字都非常有個性,都以擬人的手法寫了出來,讓人讀後感到惟妙惟肖,作者描寫活靈活現,情節跌宕起伏,法布爾用科學和研究細緻的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

從這本書中我瞭解到,雌螳螂會在和雄螳螂新婚後吃掉老公,接着再找下一個老公,再吃掉它,然後繼續它那不爲人理解的行爲,它被認爲是昆蟲界最可怕的小動物。我不知道雌螳螂爲何要吃掉老公,也說不上來雄螳螂爲何會不反抗,難道這是動物界那不爲人知的責任,還是雄螳螂寧願犧牲自己成全愛人繁育後代。

昆蟲和人類是一樣都會自我保護,我們平時說毛毛蟲有毒,可實際這是毛毛蟲保護自己的一種手段,誰又能想到醜陋的毛毛蟲卻能變成美麗的蝴蝶,毛毛蟲遭人排斥,而蝴蝶的命運卻又不一樣,這就是感官吧,人的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外形,如果沒有法布爾,誰能知道這美和醜也就只隔一個繭。

法布爾的家人強烈反對法布爾研究昆蟲,他們的阻止沒有減少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反而使他越挫越勇。《昆蟲記》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對生活的平等,對大自然的熱愛。仔細觀察,勇於探索,大膽猜想,付諸行動。只有這樣纔會學到更多的知識。

我們都要向法布爾學習,同時也要記住法布爾在書中對每種昆蟲的描寫,爲我們以後的觀察和了解昆蟲打下基礎。

讀《昆蟲記》有感9

在19世紀的一天下午,法國有一個少年,他正趴在草坪上觀察着某種小東西,過往的馬車、人羣都沒有引起他的注意,他聚精會神地做着筆記,對別人的嘲笑與呼喊毫不理睬。他就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

《昆蟲記》,它是一本傳奇之作,它融合了法布爾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法布爾把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成果和經歷用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人文精神統領在自然科學的龐雜實據,蟲性,人**融,使昆蟲世界成爲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學形態,將區區小蟲的話題書寫成層次意味,全方位價值的鉅製鴻篇,這樣的作品在世界上誠屬空前絕後。沒有哪位昆蟲學家具備如此高明的文學表達才能,沒有哪位作傢俱備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蟲學造詣。但法布爾做到了!

然而,法布爾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一生面臨着兩大難題:一是“偏見”,二是“貧窮”。法布爾勤奮刻苦,銳意進取,從農民後代變成一位中學教師:中學教書二十餘年他兢兢業業,同時業餘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發表過出色的論文。儘管如此,他想“登上大學講堂”的夢想始終沒有實現,開闢獨立的昆蟲實驗室的願望始終得不到支持。教育,科學界權威們,骨子裏看不起他的自學學歷,看不慣他的研究方向。這種漠視與某些人的虛僞,庸俗,妒忌心理合拍,長期構成對法布爾的偏見。法布爾生在窮苦人家,靠自己打工,讀完了小學,中學;成年後只靠中學教師的工資,要顧慮七口之家的生活,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溫飽。然而,法布爾沒有向“偏見”和“貧困”屈服。他依然勤於自修,擴充知識儲蓄,堅持不懈地觀察試驗,不斷獲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擊“偏見”。他擠出每一分錢,購買壇、罐、箱、籠,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積累研究資料,化教書匠之“貧困”爲昆蟲學之富有。

法布爾活了九十多歲,他耗費了他畢生的精力來研究昆蟲,來寫這本書,正是他這樣的堅持與熱愛,才爲後人們留下了《昆蟲記》這一部“科學與詩完美結合”的傳世佳作,使我們能夠遨遊在昆蟲的世界裏。

迎着“偏見”,伴着“貧窮”,不怕“犧牲”,“冒犯”和“忘卻”,這一切,就是爲了那個“真”字。追求真理,探索真相,可謂“求真”。求真,這就是“法布爾的精神”。讀《昆蟲記》,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昆蟲的大千世界,更應該看到的是法布爾“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

讀《昆蟲記》有感10

不久前,我讀了《昆蟲記》這本著作,僅開篇的幾頁,就讓我感觸很深,也激發了我極大的閱讀興趣。

法國近代文壇上,有多位擅長以自然界動植物生活爲題材的散文作家,影響最廣的就是《昆蟲記》的作者亨利·法布爾。他的十大卷《昆蟲記》,不僅奠基了他在法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也確立了他在法國自然科學史上的價值與意義。

著名作家巴金曾說過:“《昆蟲記》融作者畢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以人性觀察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取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的確,《昆蟲記》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的昆蟲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學寶藏。《昆蟲記》法文直譯爲《昆蟲學回憶錄》,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語調輕鬆幽默詼諧。法布爾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爲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全書都透露出法布爾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

這本書的開篇就讓我收穫了驚喜——荒石園。

荒石園,在別人眼裏是一塊“偏僻荒蕪的不毛之地,無人問津,又遭日頭的暴曬”,可在法布爾眼裏,它卻是法布爾的“鍾情寶地”,因爲它是“刺莖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蟲們所喜愛的地方”。

可爲什麼這麼一塊“鍾情寶地”卻無人問津?

因爲如今人們都忙於自己工作,爲生計操勞,即便有時間去休息,他們也選擇了打遊戲、刷微博,或是去某個娛樂場所玩一番。他們把這些消遣活動稱之爲享受生活,可這是享受生活嗎?不,這並不是,這些消遣活動反而會讓那些工作勞累的人更加疲憊。我曾經在公園裏看到過這樣的一幕:一對夫婦坐在長椅上看手機,他們的孩子坐在旁邊打遊戲,還不時激動地叫着。看到這樣的場面讓我倍感心酸,公園本是人們享受自然生活、散心的場所,可人們卻只一味地沉迷在手機的虛擬世界中。

可他們快樂嗎?曾在網絡上看到過這樣的一句話:沒有手機時代的我們比現在更快樂。的確,沒有手機時候的我們是在小溪邊抓魚,濺起一滴滴的水花;我們是在樹底下捉蟲子,歡快地叫喊;我們是在一起聊天,談心。如今的孩子們是可憐的,也是不幸的!他們沒有感受過無手機的時候的快樂、自由、無慮,他們沉浸在那個虛擬世界裏,卻忘了擡頭看看現實世界!

他們快樂嗎?他們以爲的快樂是虛無的!是空的!他們幻想着現實生活中能上演虛擬世界裏劇情,可他們錯了,他們或許能在虛擬世界裏稱霸,能在虛擬世界裏暢聊。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呢?有的人甚至不願與別人交談,其實他們是活在那個虛擬世界裏了,他們不願在現實生活中交談,不願爲現實生活努力奮鬥。

如今的許多大人也都只是沉浸在虛擬世界中,他們認爲現實生活枯燥、煩人,他們在虛擬世界裏尋求快樂。可他們忘了,那個世界是虛擬的!他們忘了做家務,忘了照顧孩子,忘了服侍老人……醒醒吧!那不是真的!放下手機,到現實生活中去尋找快樂,享受生活。我想,那一定更快樂。

放下手機,走出虛擬的世界,享受生活,享受自然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