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悲慘世界》有感(10篇)大綱

讀《悲慘世界》有感(10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讀《悲慘世界》有感1

讀《悲慘世界》有感(10篇)

一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它把慘淡荒蕪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嘆人性的微妙。

出生在一個貧農的家裏。他是個苦役犯,在牢裏度過了十九年。他仇視法律,不再相信任何人,並要對社會進行報復,性格也變得兇狠而孤僻。 然而就在冉阿讓放棄這個社會的時候,寬大爲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從此他棄惡從善,開始新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他曾經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可他卻把絕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以至於他往往出門時口袋裏裝滿了錢,回來時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還經常把麪包送給捱餓的人,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到處訪貧問苦。對於窮人而言,他就像一頂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

其中代表性的就是他對芳町與珂賽特母女的關愛。爲了實現芳町臨死前能見一面自己親生女兒的願望,他不惜再一次越獄(而這一次越獄,對他來說則是終身苦役犯的代價)。雖然最後芳町還是沒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就死去了,可他卻始終堅持不渝地完成他對芳町——一個毫不相干的死人的諾言……

最終他救出了珂賽特。並用畢生的精力把她當作自己女兒一樣細心地照顧着。

是什麼力量促使他去對那麼多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呢?因爲他已經把這個世上所有貧苦、可憐的人都看作自己的親生兒女一樣,以“父親”的義務與責任感去照顧每一個“子女”。這種愛才是至高無上的,纔是博愛!

這個世上,凡是偉大的人都有一個高尚的靈魂。而冉阿讓,正是這樣一個偉大的人。

有一位老人被 壓在車下,整個車子的重量都壓在他的胸口上,此時除非誰去把車子從下面撐起來,否則無法把他救出來。誰有那麼大的力量呢?人們都知道只有一個正在被通緝的苦役犯——冉阿讓,纔有那麼大的力量。當時身爲“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正在旁邊,可他要是去救的話,等於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猶豫幾分鐘的話,那位老人就會死去。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他還是冒着可能被認出來的危險救下了老人。

又有一位老人,他被別人冤枉頂替冉阿讓被捕。當身爲“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知道後再一次猶豫了。因爲他知道真正的冉阿讓就是他自己!但如果他不承認的話,沒有第二個人會知道。況且他還是一個了不起的“市長”。而那位老人只不過是個年過半百、毫無用處的人而已。可就在宣佈那位老人有罪的時候,他竟公然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爲此他放棄了一切已得到的地位與榮華,以再一次進那已經呆了19年的牢房爲代價,救下了那位又是毫無血緣關係的人!

看到這裏,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與當時黑暗、醜惡的社會現象相對應的,竟是一顆如此善良、無私的心;以及那麼高尚的道德品質。爲了使一些陌生人不受到傷害,他竟然一次次地挺而走險,甚至甘願付出自己的生命。要知道這是要付出多麼巨大的勇氣和力量啊!這一切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靈魂的高尚!

當然我也隱約地感到一層悲劇成分: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即使你再高尚、再偉大,在與命運、與社會醜惡現象的搏鬥中總顯得有點孤立、單薄。不過我認爲就是這種差距懸殊的對抗,才更凸現出主人公冉阿讓英雄的本色。

有一句話說的不錯:時代造就英雄。我們從小也學過董存瑞、雷峯之類的英雄人物的高尚品德。可當今社會難道就不需要英雄了嗎?答案是:人類需要發展,需要下一個英雄!然而他在哪兒?他又能告訴我們什麼呢?

老師、家長總教導我們:我們是新世紀的人才和棟樑!而此話的言下之意則是:若干年後,世界的美好與和平就要靠我們去創造、維護了。

可在我看來,我們這代人還是相當自私、利己、冷漠、麻木的!什麼青少年入室殺死八旬老太;什麼騎車撞傷他人而逃之夭夭;什麼看見傷者見死不救……都已經屢見不鮮了。而這些都是我們這一代人和整個社會都應該反省的!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社會將變得更美好,世界將變得更和平!

讀《悲慘世界》有感2

書中的冉阿讓也從未體驗過做父親的快樂,也從未愛過一個人,這讓他覺得孤單、寂寞。而芳汀的女兒珂賽特,給冉阿讓帶來了爲人父的喜悅,也讓冉阿讓把內心的孤寂趕出了自己的心房。

其實,人最怕的就是獨自生活,像那些七八十歲的老人,在親人來探望時顯現出的那種喜悅,是藏不住的,在那飽經滄桑的臉上顯現出來;就連親人走時也不忘提醒一句“記得常來看看啊”;在親人走後,臉上顯現出失望的神情。

別說是老人,就連青年、小孩都受不了這孤單。所以,在珂賽特與馬呂斯結婚後,孤單取走了他的快樂,讓他變得無助,讓他迅速地衰老,直至死亡。

讀《悲慘世界》有感3

“每天走在瘋狂逐夢的大街上,我們的精神襤褸卻毫無倦意,徘徊着尋找着那虛空的歡愉,奔波着抗爭着那無常的命運????”繁華的街道人聲鼎沸,金鼓喧闐,卻不能驅走了我內心寂靜而空虛的冰冷世界,感受不到繁華的熱鬧,歌舞昇平,車如馬龍,很遠處聽到這首歌,真如李清照的剪不斷,理還亂,塗添一份憂鬱罷了。

獨自一人在外闖蕩至今已有四年,回憶往事的點點滴滴,歷歷在目,剛畢業跟着同學來到夢寐以求的城市,這座城市承載着多少人追逐着的夢想,我也不例外,我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受委屈,站在那高樓大廈的門前,我發誓這上面就是我夢想的開始,於是我站在了高樓大廈上,向下望着路上的行人,自我感覺非同一般,我以爲這樣就是所謂傲人的身份地位,事情往往沒有我們所想的那麼好,職場上爾虞我詐,你爭我鬥,什麼手斷都有,只爲升職,討的上級的認可。一般從農村裏裏剛出來的畢業生,是不能理解這些的,我不懂防人之心,也沒有害人之心,還傻傻的以爲社會就跟學校裏的生活一樣,剛開始我的工作一直都不能被他們認可,天天被他們叫到辦公室訓話,旁人都對我指手劃腳,說三道四,因爲他們覺得自己是身經百戰的將軍,論資歷,閱歷都略勝一籌,他們的想法,相得益彰,他們的做法都是有道理的,我的內心很脆弱,我想放棄,但我不能,我必須得堅持下來,因爲這不是我一個人在戰鬥,我肩負着我們整個家族的夢想,因此我默默的扛下來了,我沒有跟任何人訴說心中的苦,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就偷偷的流淚。或者乾脆躲在被窩裏,哭出來,我還是得感謝他們當初對我的排擠,對我的教導,讓我終身受益,如果沒有他們當初對我的磨礪,或許我現在還是一事無成,我的命運將會是另外一翻風景。

我們家族很大,父母是五十年代的人,兄弟姐妹六個,在那個剛解放的時期裏,能養活自己是件多麼了不起的事,何況還要養這麼多兒女,父母都是老實忠厚的農民人,他們憑着一雙勤勞的雙手,將我們兄弟姐妹六個都養活了,但是很遺憾,都只上了小學,然而在生我的時候,已是90後了,社會經濟好起來了,農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哥哥姐姐都能自己掙錢了,那個時候找工作哪敢挑三撿四,只有老闆抄員工的份,人們爲了能找到工作,什麼苦都能吃,哪怕是老闆打你,罵你,只要不炒你魷魚,就行。有時我在電話裏聽到姐姐跟媽媽講老闆打她的事,我不發表意見,不代表我沒有想法,那個時候我應該只有七八歲的樣子吧,我就不想讀書了,我也想也來工作了,替家裏分擔,更替哥哥姐姐們出一份力,但我太小了,我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哥哥姐姐們都非常關心我的學習,老跟我講在外面那些有知識的人工作是如何的輕鬆且工資又高等之類的話,因此我學習非常刻苦用心,後面我終於考上了大學,雖然不是名牌大學,但在我們家族裏也算是個有知識的人,有什麼事都願意聽我分析,有什麼難處,首先想到的也會是我,我在他們的面前永遠是最棒的,包括後面出社會工作,也以爲我的工作是最驕傲的,經常聽他們說,讀書人就是不一樣。

每年回家過節,將自己穿的人模人樣的回去,於是家裏就涌入了好多未面世面的老人小孩過來圍觀,問候,打聽,攀比等等,有時我都替自己難過,自己有什麼本事,搞的村裏滿城風雨一樣,在深圳這個大城市裏,自己能算什麼,什麼都算不上,不對,說白了,應該說是隻是一個打工者,沒有什麼值得去炫耀的,其實我也不想這樣,但我不能讓家裏人傷心,我必得的僞裝,所有的苦讓我一個人來承受,只要他們開心,平安就夠了。在這四年當中,只要他們有困難,精神上的,物質上的等等,我都會竭力全力去幫助,我大姐的女兒,也就是我外甥女因叛逆輟學,便被我帶出來工作,她生活的一切都由我負責,本來想身邊有個伴,心裏不會那麼累,可是她不聽話,中途我不得不將她送回去,本來那個時候是我升職的一個好機會(後來才知道的事),但因爲我的私事,所以泡湯了,我大哥因爲生小孩缺錢住院而打電話找我借錢,我義無反顧的打給他了,我小哥時常因手機快停機,叫我趕緊給他充話費,我二話不說給充了,我二姐本是叫我替她買手機,結果到現在也沒有提買手機的錢,包括這次三姐因建房子,已經多次打電話來向我借錢了,我因今年工作不順利,便遲遲沒有打過去,這下人家都發火了,於是我將我所有的積蓄拿出來,東拼四湊全給她了,這就是我所謂的幫助他們嗎?就這是我所謂的肩負家族人的夢想嗎?我很失敗,跟我原來想給他們的生活完全不一樣,從本質意義上講,變味了,從某種角度講,是這個味。

今晚我浮想聯翩,我又回到了四年前那個剛出社會的小女孩,身無分文,這四年我到底在做什麼,天天爲生活而波奔勞累,從來都不爲自己請一天假,也從來不多睡一會,到頭來卻什麼都沒有得到,一場空。我不指望他們個個都會將那些錢還給我,我從來都沒有那樣奢求過,只要一家人開心,幸福,平平安安就夠了。

望着漆黑的天空,我想起了雨果先生(悲慘世界)裏的主人公--冉阿讓,想着想着,便進入夢鄉了。

讀《悲慘世界》有感4

《悲慘世界》出自法國著名作家雨果之手,他的一生都在於創作,這本書深受人們的喜愛,有些作家又紛紛寫出了續集。《悲慘世界》就像是一輪太陽,燦爛輝煌、光彩奪目,照耀我們成長。

《悲慘世界》主要描述:冉阿讓是因偷了一塊麪包,所以在監獄裏做了十九年的苦工犯人;出獄後,他又死性不改,在主教家裏偷了一套銀器,被警察抓住。他們帶着冉阿讓來到主教家,主教寬容了他,並把銀燭臺送給了他,這使冉阿讓備受感動,決定以一種全方位的目光、思想,重新審視一切、反思一切;於是,冉阿讓遠走異地,並改名馬德蘭,他勤奮工作,最終成爲鉅富,後來一直廣施仁愛,被提升爲市長;他救下了被壓在車下的割風、接濟了貧困的方汀和撫養孤女珂賽特……警察沙威一直對市長不滿,不經意間發現了他就是冉阿讓,此後處處想讓他死,在沙威受不了良心的譴責跳河自殺,但他又復活變成了正直的人。珂賽特找到了好的歸宿,冉阿讓在他們的陪伴下,毫無遺憾的走了。

當我們用心觀察周圍人時,也突然感覺該給他們送溫暖和安慰。往往是在人老的時候耐不住寂寞,喜歡熱鬧,即使只有一小會也讓他們心滿意足。老人需要陪伴,正如書中那樣,多陪陪老人,把歡聲笑語傳染給他們。其實,也不是到了老纔會覺得寂寞,主要是心經歷了太多、痛苦了太久,冉阿讓不就是這樣嗎?久而久之,我們要把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把生命點亮!

讀《悲慘世界》有感5

我家裏有好多本中外世界名著,像《西遊記》《水滸傳》等等,每本都很精彩,都讓我愛不釋手。不過最受我喜愛的還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寫的那本《悲慘世界》。

書中的主人公冉阿讓勤勞正直,樂於助人,胸懷坦蕩,品格高尚。他是資本主義社會受盡苦難,迫害,被貴州歧視的勞苦階層的代表。作者通過對主人公不幸的描寫,表達了對不幸的人們的同情,同時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冉阿讓開始是一個普通的園藝工人,由於不忍心孩子捱餓,偷了一塊麪包而被判刑。刑滿釋放後,雖然飽受歧視和排斥,卻立志開辦了工廠,成了富翁,並被推選爲市長。後又因不願別人被誤判而代自己受罪,冉阿讓在法庭上自首,再次入獄,被判無期徒刑,並在一次機會中跳海逃走,他解救並收留了孤女珂賽特,認識了大學生馬利尤斯。然而又受到了德納第的勒索,他機智地逃脫了德納第的謀財害命。冉阿讓參加了轟轟烈烈的反抗巴黎七月王朝的戰鬥,在戰鬥中遇到了當了俘虜的一直在追捕自己的沙威探長,但他不計前嫌放了他。冉阿讓因爲不願意連累珂賽特和馬利尤斯,情願犧牲自己,把五十八萬法郎的存款留給了他們,自己住到外面,身體卻一天天地垮了下去。這位平凡而偉大的苦難人就這樣安詳的離開了人間。

這本書 我一讀再讀,每次的感受都不一樣,主人公那高尚無私的.品格一直迴盪在我的腦中。和他相比,我覺得自己太渺小了,主人公經歷了那麼多的苦難辛酸,卻從來不氣餒,不屈不撓的與命運做鬥爭,滿懷熱心的去幫助別人。而我呢,一點點小的波折,就好像是世界末日來了一樣,經不起一點點的風吹雨打。

就像有一次,老師叫我們寫週記,一個同學在週記裏寫到我在上音樂課的時候用豎笛和另外一個同學打鬧。其實,那個同學誤會我了,所以當時,我委屈極了,非常記恨那個寫週記的同學,覺得世上所有的人都與我作對,我好像受了天大的冤枉一樣。整天氣鼓鼓的,和所有的人鬧矛盾。看完這本書我懂了,並不是你要做的每一件事都能得到別人的支持和理解。但我們不能這樣就喪失了對別人的熱忱和信心,我們要理解相信別人,嘗試着去和別人溝通。主人公教會了我正確對待身邊發生的事物,不能偏激地對待別人。

我想,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比起生活在過去資本主義社會的人們要幸福太多了,只要我們都像書中主人公那樣胸懷寬廣,熱心幫助和對待別人,我相信我們的社會變的更加美好。

《悲慘世界》這本書深刻地反映了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的貧苦階層的悲慘命運,以仁慈博愛來杜絕罪惡,改革社會。這本書能引發人們對美好的渴望,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的讀一讀。

讀《悲慘世界》有感6

19世紀的法國,就像當時世界的一個縮影,封建專制,無不是國家和社會的毒瘤,由此派生出了種種畸形的思想與觀念,權利者高高在上,底層人民身陷水深火熱,壓迫剝削時時刻刻上演,就連法律這一人類社會的無上光明正義也淪爲專制者的幫兇,由此使得人間也成地獄,無盡的黑暗籠罩着底層社會,所以纔有了悲慘的世界。

我喜歡雨果筆下的米里哀和冉阿讓。前者是權利階級但他信仰上帝,看透人間疾苦,以善行濟世,後者是苦役犯,前途更是黑暗渺茫,卻被米里哀感化,靈魂得以洗禮,後終於走上正途。這兩個人代表了千千萬萬的善良與渴望做良善之人。然而裏面有一個叫沙威的警探,雨果將他刻畫成一個冷酷無情的人,法律成了他手中的兇器,他是封建社會忠實的擁護者,不惜把善良正義以法律的名義送進牢籠,他一手製造了芳汀的悲劇和悲慘結局,任何陽光都無法照進他的世界,他也只會給社會帶來無盡的悲慘。

然而我們所處的時代已經再難感受到那種畸形的社會帶給人民的種種苦難,但雨果筆下的悲慘世界依然能給現代文明深刻的啓示,一法律永遠要站在正義一邊,站在人民一邊,決不能淪爲少數人爲非作歹的幫兇;二傳統習俗文化堅決摒棄糟粕,決不能讓人民羣衆深受毒害;三對於兒童的教育培養關係到社會未來的發展走向,決不能不管不顧。

雨果的自序中清楚地表達了《悲慘世界》的意義所在:值此文明的鼎盛時期,只要還存在着社會壓迫,只要還藉助於法律和習俗硬把人間變成地獄,給人類的神聖命運製造苦難;只要本世紀的三大問題:男人因窮困而道德敗壞,女人因飢餓而生活墮落,兒童因黑暗而身體孱弱,還不能全部解決;只要還在一些地區,還可能產生社會壓抑,即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萊說,只要這個世界還存在着愚昧和窮困,那麼,這一類書籍就不是虛設無用的。

由此我們可以想象,即使今天的世界仍不是一個真正和平的世界,悲慘的消息依然從遙遠的異國地域傳來,悲劇依然在一些地區上演,如何讓悲慘的世界變得和平美好,這是人類永恆的思考。

讀《悲慘世界》有感7

暑假的時候,我曾讀到過一本世界名著悲慘世界,是我爺爺給我買的。

翻開書第一頁,上面寫着工整的鋼筆字:

贈於豔豔,學習文學知識比吃飯重要得多。

下面落名是湯泉林,也就是我爺爺。送書的時候是20xx 年6月1日。

這是一本長篇小說,故事十分震撼人心。小說真實地描寫了一八一五年拿破崙慘敗滑鐵盧到七月王朝初期的法國社會生活。

主人公冉阿讓勤勞正直,胸懷坦蕩,樂於助人。他爲不讓外甥們捱餓,偷了塊麪包成苦役犯。過了十九年的非人生活。放走後改名革心,被選爲了市長。女兒珂賽特喜歡上了大學生馬利尤斯,可他的恩人卻是冉阿讓的對頭,冉阿讓被革職後,又躲藏起來。

馬利尤斯與珂賽特結婚了,冉阿讓把五十八萬法郎留給女兒

珂賽特,自己僅剩的五百法郎。

當馬利尤斯得知冉阿讓纔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在冉阿讓彌留之際,他倆握着他的手,看着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人離開人間。

作者以充滿人道主義的筆觸,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貧苦階層的悲慘命運,對不幸的人們深表同情,主張以仁慈博愛來杜絕惡罪,改革社會,拯救人類,揭露社會的黑暗,並譴責法律的不公正。

讀《悲慘世界》有感8

今天,我讀了媽媽給我買的《悲慘世界》,這是一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作者雨果,法國人。我看完後回想一下,故事的內容、情節都十分感人,催人淚下。

這本書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冉阿讓原是個誠實的工人,一直幫助窮困的姐姐撫養七個可憐的孩子,有年冬天找不到工作,爲了不讓孩子餓死而偷了一塊麪包,被判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獄中之苦四次逃跑,刑期加到十九年;出獄之後。苦役犯的罪名永遠地附在他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連住宿的地方都沒有。後來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決心去惡從善;改名換姓埋頭工作,終於當上了市長,成了大富翁後他樂善好施,興辦福利,救助孤寡;然而法律卻濫判無辜,他爲了不嫁禍於人毅然上法庭承認自己的真實姓名,併爲救助孤女而逃出法律的魔爪。然而法律不容他,社會不容他,連他辛辛苦苦帶大的孤女也誤解他,他多年舍已救人,最後卻在孤寂中走向死亡,這是悲慘世界中的悲慘典型。

看完書後,我感受到雨果先生通過作品揭示貧苦人民的悲慘命運和揭露資本主義的黑暗。在維克多?雨果的筆下,他一直期盼着用“博愛”、“仁慈”、“善良”和“饒恕”來改變這個“悲慘世界”。冉阿讓雖然後來盡全力去幫助別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來彌補自己從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們知道他從前是個苦役犯後,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們眼裏它還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可是冉阿讓並不介意,仍然懷着那的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最終他還是悽慘的死去了,這充分體現出當時的社會是多麼不公平。

“奉獻是人性最善良的表現。”在這句話裏我明白了人性最善良的表現就是奉獻,無私的付出而不求回報。就好像父母親對我們的愛,不斷的付出他們的愛。在這書中我看到了冉阿讓的奉獻精神。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讀《悲慘世界》有感9

讀了《悲慘世界》,竟然聯想到《巴黎聖母院》,那是一種一樣的氣息,而我莫名地嗅出來了,心裏感受到了。上百度一搜,原來兩書“本是同根生”,均出於雨果大師之手。這種驗證讓我細想,爲什麼兩書會給我一種遇見了同胞小孩的心裏感受。

兩書的主角分別是獲解罪犯冉阿讓和鐘樓怪人卡齊莫多。冉阿讓身材粗壯、臉容兇殘,曾把一男孩嚇跑,以至之後冉阿讓被誤解犯了搶劫罪。卡齊莫多身體畸形、外貌醜陋,總是被人厭惡,只能潛行於教堂裏、鐘樓上,不用與他人的接觸。但外表的兇殘或醜陋無法掩蓋他們意外純潔的心靈。在我看來,他們是“美”與“醜”的組合,“醜”給他們帶來了外界羣衆的不解、誤會和排斥,致使他們被排斥在普通百姓之外。當他們如正常人一樣感到極度的疲憊、飢餓和口渴時,卻沒有人願意把他們當人對待,羣衆不僅僅沒有憐憫地遞上一塊燒焦的黑皮面包,還以惡毒的言語作爲匕首去傷害其他人,或以自衛,或以標榜自我。冉阿讓持着黃色自由狀紙,卻又沒能被社會接納。卡齊莫多跟了副教主那麼多年卻依舊不能被“虔誠”信教的羣衆接受。無論是冉阿讓還是卡齊莫多,他們都被當時的社會烙下了罪狀的印記,活在羣衆的有色眼鏡之下,被羣衆歧視、恥笑,他們亦如同來自地獄的瘟疫,每一個人見之避之尤甚動用武力驅趕。

我不得不覺得這是當時社會對冉阿讓、卡齊莫多這類人的陷害。

但上帝還是給了他們人生中最珍貴的禮物。冉阿讓來說,也是教主米里哀贈與的一對銀燭臺,對卡齊莫多來說則是吉卜賽女生愛斯梅拉達奉上的清水。無論是珍貴的銀燭臺還是滋潤乾裂雙脣的甘露,在某個要素上講,或者在簡愛說的“上帝的面前”,兩者除出了物資的屬性,其內在好處就應是同質的,一種如聖水般具有洗濯本認爲污濁不堪的心靈的淨化能力,一種如濃稠黑暗中打下的一束曙光的希望的力量,從此成爲人生的信仰,尤甚重於人生。如冉阿讓多這次奉上自我的人生,堅定地走在贖罪的路上,但是我們不能不承認冉阿讓對柯賽特深沉而真摯的父愛。如卡齊莫多最後把絞死愛斯梅拉達的副主教克洛德推下頂樓,自盡在愛斯梅拉達身旁。愛斯梅拉達那份以德報怨的善良比起副主教對卡齊莫多地運用爲目的養育,更爲真摯動人,暖和了卡齊莫多受盡了冷漠對待的心。但我們不能否認卡齊莫多對克洛德養育之恩是銘記於心的,所以他甘願服從卡洛的的各種命令,直至他受鞭刑那天——他得到的是內含人性關愛的水而非某人的一聲問候。

但是冉阿讓還是比卡齊莫多幸福多了。冉阿讓履行了自我對主教米里哀的承諾,在其後的一生裏善待他人,坦然的在贖罪的路上前行。“良知的覺醒是靈魂的偉大。”冉阿讓的良心感動了好多人,拯救了好多人,最後也拯救了自我。當他將要離開人世,他沒有害怕,沒有擔心,尤甚他是簡單的,欣慰的。

而卡齊莫多將帶着拔秧打自我的副教主推下頂樓的罪惡感,永遠地留在愛斯梅拉達身旁,但是這就應也是他無悔的選取。

讀《悲慘世界》有感10

將來一定很有禮貌的,我相信你;那是一次軍訓,我中暑了,同學們都在休息,秦教官站在我的身旁,親切的問我好多了沒有,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問候,但卻讓我感動了很久。讀《悲慘世界》有感作文今天晚上,蔡老師讓我、鄭媛媛、方然、餘璠、張愷星、葛瑾幾個助理和主辦段睿一起留下來把黑板報繼續辦完。

他僅僅是因爲偷了一塊麪包,一塊小小的麪包,讓他做了整整十九年的苦役犯,更可憎的是他還被帶上了黃色護照,讓他終身無法自由。他也曾想過要一直錯下去,當個小偷,可是,他被神甫偉大寬容的愛感化了。如果不是神甫,他可能依舊是個小偷,依舊遭受大家的唾罵。但他在神甫給予的愛中,明白了愛,懂得了愛,學會了去施予愛。他無私偉大的愛,終於使那些因爲他從前是個苦役犯而嫌棄他的人真心去感激他。從他的身上,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天使般,充滿愛於偉大的靈魂,一個值得所有人敬佩的靈魂。冉阿讓雖然死了,因爲他的天使----珂賽特,已經找到了她自己的幸福,他也失去了他的珂賽特。但是,他不是痛苦的,他已經爲曾經的過錯贖了罪,也讓很多人得到了他的愛,在那個黑暗的世界留下了他永恆的足跡。